古代汉语复习资料
- 格式:doc
- 大小:40.00 KB
- 文档页数:6
古代汉语复习要点一、文选部分复习要点:1。
重点篇目:《精卫填海》、《夸父逐日》、《女娲补天》、《蝜蝂传》、《巫山、巫峡》《王子坊》、《庐山草堂记》、《传是楼记》、《郑伯克段于鄢》、《齐桓公伐楚》、《鞌之战》、《触龙说赵太后》、《孙膑》2。
复习办法:A.熟悉课文,每一句话都要会翻译,每一个字都要会解释;B.注意特殊句型,如宾语前置、被动句等;C.注意字词的特殊用法,如名词作动词,名词作状语,使动用法,意动用法等等;D。
注意关键词语的古义、本义、特殊意义,尤其是不同于现代汉语的意义.二、常用词部分复习要点:1。
复习范围:(一)古今词义不同辨析例 (二)词的本义探求例2。
复习办法:A。
注意每个词的本义、古义;B。
注意古今意义的不同;C.注意同义、近义词的相同点和不同点.三、通论部分复习要点:复习通论部分的基本原则是,掌握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在记住知识的要点的同时,一定要掌握书上举出的例子,回答问题的时候,尽量结合例子。
(一)怎样查字典辞书:1.字典排列方法:A。
按音序排列;B.按部首和笔画排列;C。
按号码排列。
2.《康熙字典》作者,成书年代,214个部首,先注音,后释义。
3。
《康熙字典》的注音方法:反切法、直音法、叶(xié)音法;掌握每种注音方法的概念。
认识到“叶音法”是一种不科学的注音方法,应当批判和否定。
4.《助字辨略》的作者是( ),收字( )个,按( )分卷,依( )排列。
5.《经传释词》的作者是( ),收字( )个,全书分( )卷,按()排列.6.《词诠》作者是(),其他虚词著作有裴学海的《》,对唐以后汉语词汇进行研究的著作有张相的《》.(二)汉字的结构和发展1。
什么是“六书”?实际上汉字的结构只有()四种,假借是用字方法,至于转注,很难作出定论.2。
记住许慎在《说文解字·叙》中对“六书”的解释,即:“一曰指事,……;二曰……。
"3.记住“象形、指事、会意、形声”的概念和书上的古字形。
古代汉语专题复习资料一、为什么说汉字学萌芽于先秦,主要依据是什么?先秦时期,一些学者就开始对汉字进行思考,对于汉字的本质、起源与功能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易•系辞下传》:“古者包羲氏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
……上古结绳而治.岳世圣人易之以书契。
百官以治,万民以察,盖取诸央。
”这里把文字与八卦、结绳看做同类事物,而前者是由后者发展演变来的。
《系辞传》的作者认为,文字这类事物是从天地万物中抽象出来的一种“象”,它们的作用在于沟通神明,表现万物,因而可以用于治理社会,了解事物。
先秦的学者对于汉字的构造也有所思考,《周礼》提出了“六书”的类别名目。
《左传》有“止戈为武”、“皿虫为蛊”的说法,《韩非子》也说“古者,仓颉之造字也,自环者为私,背私为公”。
这一时期,人们还对文字进行了收集、整理和规范。
周宣王时的太史籀撰写了《史籀篇》;秦始皇实行“书同文”的政策,李斯编写了《仓颉篇》,赵高编写了《爰历篇》,胡毋敬编写了《博学篇》。
他们对汉字的形体和用字都进行了规范,并以之作为朝廷制定的标准字样,用于正字与教学。
二、谁创造了“部首”,“部首”的含义,“部首”的作用是什么,对后世有什么影响?1、许慎创造了“部首”。
2、部首是《说文解字》各部字的第一字,也是每部字所共有的偏旁。
《说文解字》按照偏旁相同的原则,对所收字进行归类,把具有相同偏旁的字归为一类。
每部字取它们所共有的偏旁作为该部字的部目,同时又是该部字的首字,故名之“部首”。
3、许慎用540个部首统摄了9353个汉字,不仅建立起汉字部首系统,而且建立了整个汉字形意系统,揭示了部首之间、部首与汉字之间、各个汉字之间的系统关系,为人们学习、研究汉字构建了一种优秀的范式。
另外《说文解字》的编排方法为辞书的编纂创造了一种优秀的编排体例,一直沿用至今。
三、汉字子母相生、父子相连的理论是怎样形成的,主要观点是什么?有什么意义?1、郑樵、戴侗等人在许慎的“六书说”的基础上,创建了汉字子母、父子相连的理论。
■第一单元:文字、词汇、工具书●笫一节文字一什么是文字:1定义:文字是记录语言的书写符号系统,是人类最重要的辅助性交际工具。
2起源:文字起源于记事图画。
两万多年前的山洞壁画,多具记事性质。
我国云南纳西族东巴象形文字是当今唯一活着的象形文字,被誉称为“人类古文化的活化石”。
3三大古老文字:古美索不达尼亚的楔形文字、古埃及的圣书文字(钉头文字)、甲骨文体系的古汉字。
﹙周有光认为发源于中美洲古土著族的玛雅文字是笫四大古文字﹚二汉字的性质:1汉字形成:①历史传说:“仓颉造字”。
②原始汉字产生的时代:约5000年前黄帝时代。
据史书记载,仓颉是黄帝时期的一位史官,大概曾从事过汉字的搜集与整理工作。
2汉字的表意性:表意性文字。
形成汉字表意性的原因:①先人造字“因形示意、意寓形中”的理念所致:汉字字形多数是直接与字义相联系。
形形汉字↗↘拼音文字↙↖音←义音→义②由古汉语的特有属性所规定:“因形示意”的表意性汉字与以单音词为主、少有形态变化、同音词数量大等为主要特点的古汉语有较好地适应性。
三汉字的结构(造字法):1许慎《说文解字》“六书”:许慎《说文解字·叙》:“周礼八岁入小学,保氏教国子先以六书。
一曰指事,指事者,视而可识,察而见意,上下是也。
二曰象形,象形者,画成其物,随体诘诎,日月是也。
三曰形声,形声者,以事为名,取譬相成,江河是也。
四曰会意,会意者,比类合谊,以见指撝,武信是也。
五曰转注,转注者,建类一首,同意相受,考老是也。
六曰假借,假借者,本无其字,依声托事,令长是也。
”①象形:用描摹事物轮廓或特征来表意的造字法。
如:日.月.人.鱼.羊.水。
独体象形:目、木、手。
合体象形:眉、果、聿。
②指事:用象征性符号或在象形字上增加象征性符号来表意的造字方法。
如:上、下、亦[腋] 、刃、本、末。
独体指事:一、三、五、高。
加(合)体指事:寸、叉、厷、甘。
③会意:把两个或几个表意形体组合在一起表示一种新意的造字方法。
汉语言文字学复习提纲第一部分《古代汉语》一、古代汉语复习提纲上册第一单元文选重点篇目:《精卫填海》《夸父逐日》《女蜗补天》《螟蜥》《巫山、巫峡》《岳阳楼记》其他的篇目略做了解重点:汉字的结构和发展;古今词义的异同;词的本意和引申义词义分析举例熟记字的古义、引申义、例子文选重点篇目:《郑伯克段于鄢》《齐桓公伐楚》《塞之战》《晏婴论季世》《勾践灭吴》《触龙说赵太后》《孙膑》《韩信破赵之战》《张骞传》《华佗传》古代汉语常识重点:词类的活用:使动用法;意动用法;名词用作动词古代汉语的词序:宾语前置古代汉语的判断句,古代汉语的被动表示法;副词;代词;介词;语气词和词头词尾词义分析举例:词的本义要熟记第二单元文选重点篇目:《谏逐客书》《论贵粟蔬》《报任安书》《出师表》《答李翊书》《封建论》《神灭论》《原臣》第三单元古代汉语常识重点:古代的历法,古汉语常用工具书词义分析举例熟记字的古义、引申义、例子下册第四单元文选重点篇目:《季氏将伐颛臾》《逍遥游》《齐桓晋文之事》《许行》古代汉语常识重点:古书的注解词义分析举例:词的本义要熟记第五单元古代汉语常识重点:古代汉语的修辞方式二、模拟试题《古代汉语》(一)(50分)一、单项选择(10分,每小题1分)①下列各组字,全是会意字的一组是()A.鱼、末B.牧、逐C.江、莫D.上、须②“汤”的本意是()A.专指温泉B.煮东西的汁液C.热水D.中药的剂型③“报”的本意是()A.告诉B.报恩C报仇 D.判决罪人④下列个组字,共为异体字的一组是()A.凭懑B.蚤早C.娶圣D.酷沽⑤下面列举的词义变化的例子,其变化类型属词义缩小的一例是()A.响:回声一声音B.色:脸色一颜色C.狱:案件一监狱D坟:土堆一坟墓⑥下列各句中,不是判断句的是:()A.南阳刘子骥,高尚土也B.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C.千金,重币也;百乘,显使也D.贡之不入,寡君之罪也。
⑦下列句中加横线的词为使动用法的是()A.君子之学也以美其身B.晋侯饮赵盾酒C.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D.范增数目项王⑧下列句中的“而”字表示顺接关系的意思的是(A.水浅而舟大也B.子产而死,谁其嗣之?C.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D.日增千金而愈不可得。
第一講工具書一、工具書的排列法(一)按音序排列1.漢語拼音2.注音字母3.四聲和韻排列,字母排列(二)按部首和筆畫排列(三)號碼排列二、常用工具書(一)字典1.(東漢)許慎《說文解字》小篆字典全書分30卷按部首排列,分540部收字9353 ,重文1163全書計133441字徐鉉等校訂《說文》,稱“大徐本”鉉弟鍇作《說文解字繫傳》,世稱“小徐本”大徐本對《說文》的校訂,主要包括:(1)改易分卷(2)增加標注(3)增加新附字(4)增加注釋(5)增加反切段玉裁《說文解字注》朱駿聲《說文通訓定聲》王筠《說文句讀》、《說文釋例》桂馥《說文解字義證》2.《康熙字典》籌[廣韻]直由切[集韻] [韻會]陳留切[正韻]陳留切並音儔籌算也[儀禮鄉射禮]箭籌八十[註]籌算也又壺矢[禮投壺]籌室中五扶堂上七扶庭中九扶[註]籌矢也又籌策[史記高祖紀]運籌帷幄之中又[集韻]徒刀切音陶[揚子方言]戴也又叶音除[蔡洪圍棋賦]攄妙思奮元籌飾服色玩騂駒王引之《字典考證》王力《<康熙字典>音讀訂誤》3.《漢語大字典》(二)詞典1.綜合性詞典《辭源》《辭海》《漢語大詞典》2.專門詞典(1)古代詞典①《爾雅》明明,斤斤,察也。
(《爾雅·釋訓》)木豆謂之豆,竹豆謂之籩,瓦豆謂之登。
(《爾雅·释器》)②(西漢)揚雄《方言》娃,嫷,艶,窕,美也。
吴楚衡淮之間曰娃,南楚之外曰嫷,宋衛晉鄭之間曰艶,陳楚周南之間曰窕。
(《方言》卷二)③(東漢)劉熙《釋名》倉,藏也,藏穀物也。
(《釋名·釋宮室》)廷,停也,人所停集之處。
(《釋名·釋宮室》))(2)虛詞詞典(清)劉淇《助字辨略》(清)王引之《經傳釋詞》楊樹達《詞詮》式《詩·國風》:“式微式微。
”《爾雅》云:“式微式微,微乎其微者也。
”鄭箋云:“式,發聲也。
”又《書·盤庚》:“式敷民德。
"孔傳云:“用布示民,必以德義。
”愚按:此式字猶爰也。
古汉复习资料古汉复习资料一、填空(每空1分,计10分)二、术语解释(每题4分,16分)1、笺——“笺”是表识的意思。
特点是对前人注释的阐明、补充、订正。
以郑玄为《毛诗》作笺为代表。
2、疏、正义——是六朝之后古人给注作的注。
其特点是不仅要注释经文,还要注解古注,因此往往是旁征博引,文字繁琐冗杂。
3、音义——音义是兼释字音和字义的一种古注,以注音为主。
其代表为《毛诗音义》《周易音义》《尚书音义》等。
4、指事字——“指事者,视而可识,察而见意。
上、下是也。
”指事字是一种抽象的造字方法,指出一些不能用象形表示的抽象的概念。
如“上”“下”。
5、象形字——“象形者,画成其物、随体诘诎。
日月是也。
”象形字就是早期的图画文字,是从图画脱胎出来的。
它运用简单的线条勾勒出事物大体的轮廓或某些特征。
如“日”“月”。
6、判断句——指以名词或名词性结构作谓语、表示判断的句子。
7、会意字——“会意者,比类合谊,以见指挥。
武信是也。
”会意字是并列字类即两个以上的字,会合它们的意义,表示出一个新的意义。
8、形声字——“形声者,以事为名,取譬相成,江、河是也。
”形声字,是根据所要表示的事物,取一个字作为意符,再找一个读音相同或相近的字作为声符,从而构成一个新字。
9、转注——“转注者,建类一首,同意相受,考老是也。
”转注字有同一的部首,且字义相同或相近,可以互相注释。
10、古今字——古今字,是一种纵向历时的同词异字现象,即记录同一个词,不同时代社会用字有不同。
前一个时代所用的字叫古字,后一个时代所用的字叫今字。
11、异体字——异体字是指音义完全相同、记词职能也一样,而只是形体不同的字。
10、繁简字——简化字与被简化的繁体字合称为繁简字。
11、词的本义——指造词之初所表示的意义,即词的原始义。
而通常所说的词的本义,指造字之初所记录的词的意义,即文字形体结构所反映的且有文献材料印证的意义。
12、词的引申义——从本义引申出来的意义就是引申义。
古代汉语重点复习资料一、古汉重点——名词解释1.反切法:用两个汉字来给一个汉字注音,上字取声母,下字取韵母与声调。
2.叶音法:为读诗歌押韵临时改变一个字的读音注音,如“筹”。
3.同义副词:有两个意义相关或相近语素组成的合成词,例如“恭敬”。
4.偏义复词:有两个意义相关或相反的语素组成词语,只偏于其中一个语素的意义,另一语素只作为陪衬,他的此意究竟偏落哪个词素只有联系上下文意进行分析才能做出正确判断,例如“得失”。
5.同义词: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词有一个或几个意义相同,但在其他意义风格特征,感情色彩以及用法上存在着细微的差别,例如“颈”和“项”。
6.词的本义:简单说就是指词本来的意义,即词的基本的最早产生的意义,我们现在所谈史前所见到的最早的古代书面语所体现出来的`词的本来意义。
7.四体二用:清代语言学家戴震分析汉字“六书”得出的结论,认为汉字六书中,象形,会意,指事,形声四种为造字法,转注,假借两种为用字法,这叫做“四体二用”。
8.古今字:指某一个词在不同的时代,先后所使用的形体不同的字,先出者为古字,后出者为今字。
9.异体字:指通行于同一时代的音同义同而形不同的字。
10.同音替代的繁简字:有些简化字与繁体字之间本来在意义上毫不相干或显然有别,只因音同而合并,例如“云”和“雲”。
11.古今同形词:有些简化字典古书中某个字字型相同,但读音和意义都不相同,简化字仅与它同形。
二、古汉重点——简答1.古今词义的演变①古用今废词,是指在汉语历史上被淘汰,已经失了交集作用,随旧事物的消亡而消失的词。
②古今义用词,多为基本词汇,古今意义和用法基本相同,如马,牛,山,水等,但个别词义所指仍有细微差别,如“坐、雷”。
③古今异义词,有的词义完全不同,如“抢”古义“撞”,今义“争夺”,有的同中有异,如“劝”古义“鼓励”,今义“劝说”。
2.古今词义的差异⑴古今词义范围的差异①词义范围扩大。
如“菜”,古义专指蔬菜,今义兼指肉类。
一、汉语工具书的编排方式、注音与释义1.编排方式:按部首和笔画、音序、号码编排按音序编排:《词诠》按照注音字母的顺序排列。
《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等按照汉语拼音方案字母顺序排列。
按照号码编排。
通常是按照四角号码排列。
如《四角号码新词典》。
2、汉语工具书的注音方式:三种:直音法、反切法、拼音字母注音法直音法:用同音字注音。
《康熙字典》:“屯,音肫。
””“尨,音茫。
”反切法:是用两个字来拼合被切字的读音方法,注音时反切上字取声母,反切下字取韵母和声调。
《广韵·麻韵》:“誇,苦瓜切”。
《唐韵》“奔,博昆切。
”拼音字母注音法: 1958年我国公布推行汉语拼音方案,使用拼音字母为汉字注音。
3、古汉语工具书的释义方式:直训、描写、义界直训:用一个词去解释另一个词。
如《说文·一部》:“元,始也。
”描写:对所释对象的特征、形状、位置、作用等都给予解释。
《说文·缶部》:“缶,瓦器,所以盛酒浆,秦人鼓之以节歌。
”义界:也称为定义式。
如《说文·斗部》:“斗,十升也。
”二、古汉语常用工具书介绍(一)字典1、《说文解字》我国第一部系统完备的字典,东汉许慎撰。
共收字9353个,重文1163个。
首创部首编字法:将所收字分为540部,以部首字统辖所属字。
是我国第一部按部首编排的字典。
文字学部首。
体例:先列出小篆形体,然后说解字义,再分析字形结构。
2、《康熙字典》我国第一部以“字典”命名的工具书。
始编于康熙四十九年,成书于康熙五十五年。
主编张玉书和陈廷敬。
收单字47035个。
使用部首检字法,共214个部首。
体例:每个字先注音。
其次释义并引书证,最后注叶音。
3、《汉语大字典》我国目前最为详备的一部汉语字典。
以解释汉字形、音、义为主要任务的大型语文工具书。
收单字56000个左右。
使用部首检字法,共200个部首。
4、《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常用字3700多个,酌收少量的双音词,约 2000多个。
古代汉语基础必学知识点
1.古代汉字:掌握古代汉字的基本结构和发展过程,了解古代汉字的
构造原理和基本字形。
2.古代汉语的发音:掌握古代汉语的音韵体系,了解古代汉语的声母、韵母等发音规则。
3.古代汉语的词汇:学习古代汉语的常用词汇和词义,了解古代汉语
的词法特点。
4.古代汉语的语法:掌握古代汉语的基本语法结构和句式,了解古代
汉语的六艺、八股等句法体系。
5.古代汉语的文体:学习古代汉语的各种文体,包括骈文、楚辞、诗
经等,了解古代汉语的文学风格和特点。
6.古代汉语的修辞:了解古代汉语的修辞方法和手法,包括比喻、夸张、反问等,掌握古代汉语的修辞技巧。
7.古代汉语的典籍:熟悉古代汉语的各类典籍,包括《论语》、《史记》、《诗经》等,了解古代汉语的思想和文化。
8.古代汉语的句读:掌握古代汉语的句读方法和节奏,了解古代汉语
的韵律和韵律调式。
9.古代汉语的语言变化:了解古代汉语的语音、词汇、句法等方面的
变化,掌握古代汉语演变的规律和特点。
10.古代汉语的语用:了解古代汉语的语用学原理和方法,包括语体、语用、语境等,掌握古代汉语的语用特点和应用技巧。
考试题型1、名词解释2、写出与繁体相对应的简体3、参照图像分析造字法4、解释句中加点字(实词)5、分析特殊句式(语法一)6、词义引申(用图像表示)7、断句及解释加点词句《左传》:《郑伯克段于鄢》《宫之奇谏假道》《晋灵公不君《齐晋鞌之战》《史记》:《孙膑》《毛遂自荐》《魏公子列传》《聊斋》一、名词解释1、文字:是記錄語言的書寫符號的系統,是最重要的輔助、擴大和完善語言的交際作用的工具.2、漢字:就是記錄漢語的書寫符號的系統,包括漢字所有的構字部件、漢字中所有的字、漢字的書寫規則,以及作為漢字標記語言的輔助性符號的標點符號及其使用規則。
(漢字是一種以象形字為基本構字部件的表意體系文字.)3、象形:是通过描摹词所概括的客观实体来表达词义的一种造字法。
4、指事:运用指示性符号来指称物体中的一部分或表现抽象概念的造字法。
5、会意:是组合两个或两个以上代表某种物体的图形以表示新义的造字法.6、形声:是以声符表示词的声音、以形符表示词义类属的兼表声义的造字法.7、假借:就是本来没有这个字,靠借来的同音字寄托所写词的意义.8、古今字:也就是分化字,是把分化前一字写多词时期的字称古字,把以后分化出来的记词各有专司的字称今字。
9、異體字:又稱或體字,是指共寫同一個詞的不同的書寫形式。
10、偏义复词:是由两个意义相反或相互对举的语素组合而成的。
其中只有一个语素有意义,另一个语素只起充当一个音节的陪衬作用.11、同义复词:是由两个意义相同或相近的语素构成的。
12、叠音词:又称重言词,是重叠两个相同音节而成的双音词。
13、连绵词:是由两个字连缀在一起,组成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共同表示一个意义。
14、古用今废词:是指在汉语历史上被淘汰了的字。
15、古今传承词:是指在汉语史上生命力很强,一直流传至今,仍活跃在口语和书面语里的词。
16、本义:是指词的本来的意义。
是指造字时代的词义,而不是汉语发生时代的原始义或最初义。
17、引申义:在本义的基础上繁衍派生出来的意义。
古代汉语考试复习资料古代汉语考试复习资料古代汉语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人民的宝贵文化遗产。
学习古代汉语不仅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古代文献、古代文化,还可以提高我们对现代汉语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为了更好地复习古代汉语,以下是一些复习资料供大家参考。
一、基础知识复习1. 语法规则:古代汉语的语法规则与现代汉语有很大的不同。
例如,古代汉语的语序比较灵活,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调整。
此外,古代汉语还有一些特殊的语法现象,例如“兼语”、“动宾结构”等。
复习时可以结合语法书籍进行学习,同时多做一些语法题目进行巩固。
2. 词汇积累:古代汉语的词汇较为繁杂,包括了很多现代汉语中已经不再使用的词汇。
复习时可以结合古代文献进行词汇积累,同时注意掌握一些常用的古代词汇,例如“吾”、“尔”、“乃”等。
3. 字形认读:古代汉语的字形与现代汉字有所不同,有些字在形状上有较大的差异。
复习时可以通过查阅字典、阅读古代文献等方式进行字形认读的练习,提高对古代汉字的识别能力。
二、文献阅读古代汉语的复习不仅仅是对语法、词汇的掌握,还需要通过阅读古代文献来了解古代社会、文化等方面的知识。
以下是一些可以参考的古代文献:1. 《史记》:《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内容涵盖了从夏朝到汉朝的历史。
通过阅读《史记》,可以了解古代历史事件、人物等方面的知识。
2. 《诗经》:《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包括了风、雅、颂等不同的篇章。
通过阅读《诗经》,可以了解古代社会风貌、人情世故等方面的知识。
3. 《论语》:《论语》是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录,是我国古代儒家思想的重要代表之一。
通过阅读《论语》,可以了解古代儒家思想、礼仪制度等方面的知识。
三、练习题目在复习古代汉语的过程中,做一些练习题目可以帮助巩固所学知识。
以下是一些可以参考的练习题目:1. 古代汉语中的“兼语”是指什么?举例说明。
2. 解释古代汉语中的“动宾结构”。
3. 阅读一段古代文献,尝试理解其中的句子结构和词义。
一、文字六书。
判断,分析字形结构。
古今字通假字繁简字异体字古今字狭义:因为词义的引申和假借,一个字记録的词义比较多,便是古字;后世为了在字形上对不同的词义加以区别,造出新字,便是今字。
广义:不同时代记録同一个词所用的字不同,较早的为古字,较晚的为今字。
今字又叫分别文,区别字,后起字。
古今字的孳乳方式:1、为本义造今字。
共供,要腰,止趾,厉砺,亦腋,景影,莫暮。
要(身体中部)→要(身体中部) → 腰↘要(重要)莫(日落时) →莫(日落时) →暮↘莫(否定代词)2、为引申义造今字。
昏婚,陈阵,禽擒,免娩㝃,直值,反返,内纳,要邀,道导,藏脏,贯惯,解懈昏(傍晚) → 昏(傍晚)↘ 昏(傍晚娶女)→婚禽(鸟兽) → 禽(鸟兽)↘ 禽(捕猎鸟兽)→擒3、为假借义造今字。
舍舍,辟譬,絜(麻一端)洁,从怂。
舍(房屋) →舍(房屋)→舍(住宿)↘舍(放弃) →舍辟(法度) → 辟(法度)↘ 辟(比喻) →譬通假字狭义:有一个专门的字不用,用另一个同音字。
“本有其字”。
广义:不同的字相互换用。
又叫“通用”。
1、同音通用,狭义通假字;2、同义通用;同义词。
3、古今通用,古今字。
两字本是古今字,后来在某一意义上多用今字,但有时仍用古字。
通假字和古今字的区别:1、通假字不产生新字形,古今字产生;2、字形上,通假字和被通假字一般无联系,古今字则多在古字基础上增加形符;3、意义上,通假字和被通假字一般无联系,古今字则有;4、时间上,通假字和被通假字同时存在,处于共时层面。
古字和今字则一早一晚,为历时发展。
后世仿古故意用古字不算。
假借字狭义:没有为语言中的一个词专门造字,而是假借一个意义不相关但是同音的字来记録这个词。
如难,权,其,然。
本无其字。
广义:本无其字的狭义假借和本有其字的通假。
古今字贾四百,连岁不能售。
百废具兴。
缮甲兵,具卒乘。
属予作文以记之。
下臣不幸,属当戎行。
夙夜匪解。
王祭不共,无以缩酒。
奉觞加璧以进。
奉厚而无劳。
古代汉语复习资料一、填空复习方向1.汉字的形体演变大致经历了甲骨文、金文、篆文、隶书、楷书五个阶段。
2.词义的引申的方式主要有两种:链条式引申、辐射式引申。
3.草书大体可分为:章草、今草、狂草。
4.古代汉语包括两个体系:文言文、古白话。
五四运动可作为古代汉语与现代汉语的分界线。
5.汉字结构的发展经历了表形、表意、音义结合三个阶段。
6.宋朝王圣美提出右文说。
7.从汉字的结构和表示音义的角度来看,可将汉字分为三类:表意文字、表音文字、意音文字。
8.和现代汉语双音节词为主相比,古代汉字词汇以单音节词为主。
9.连绵词:双声、叠韵、双声兼叠韵、非双声叠韵。
六、简答题复习方向1.举例说明省声、省形,各举2例。
(1)省形:形声音形旁书写笔划减省。
()釜:从金省,父声。
()亭:从高省,丁声。
(2)省声:形声字的声旁书写笔划减少。
()岛:从山,鸟省声。
()时:从日,寺省声。
2.举例说明汉字的简化原则,各举2例。
(1)把繁难的偏旁改成简化字:(燈)灯、(機)机、(憐)怜。
(2)删去原字的一部分:(務)务、(條)条、(習)习、(雖)虽。
(3)草书楷化:(會)会、(東)东、(書)书、(篳)笔。
(4)采用笔划简单的古字:(啟)启、(雲)云、(捨)舍。
(5)用音替代:(醜)丑、(後)后、(餘)余。
3.简要回答说文四大家及其代表作。
(1)段玉裁《说文解字注》(2)桂馥《说文解字义证》(3)王筠《说文句读》(4)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4.举例说明异体字的构成情况,举2例。
(1)结构方式不同:泪(涙)。
(2)偏旁位置不同:峰(瘋)、群(羣)、期(朞)。
(3)声符不同:裤(袴)、猿(猨)。
(4)义符不同:暖(煖)、睹(覩)。
5.举例说明古今字的形成情况,举2例。
(1)在本义基础上形成的古今字。
古字是记录某一词义的本字,由于经常借作它用,后来又另造新字来考表本义,这样先造的本字和后造的新字就形成了古今字。
Eg:莫——暮、然——燃、孰——熟(2)在假借义基础上形成的古今字。
一、基础知识2、王力古韵:三十六韵:开口的阴声韵:之入声韵:职收鼻韵的阳声韵:蒸3、广韵:全称《大宋重修广韵》,陈彭年等编4、清人古音学成就:顾炎武《音学五书》段玉裁凡同音者必同部钱大昕古无舌上音,古无轻唇音5、本无其字的假借类型:(1)、皆义独存,本意消失,即“文借不归”,“借义行而本义废”。
我(2)、借了后,再为本义或假借义造一个新字加以区别。
辟避僻(3)、借义与本义并存。
莫6、十三经书名及注疏者《周易》魏王弼、韩康伯注唐孔颖达等正义《尚书》旧题汉孔安国传唐孔颖达等正义《诗经》汉毛亨传、汉郑玄笺唐孔颖达等正义《周礼》汉郑玄注唐贾公彦疏《仪礼》汉郑玄注唐贾公彦疏《礼记》汉郑玄注唐孔颖达等正义《春秋左传》晋杜预注唐孔颖达等正义《春秋公羊传》汉何休注唐徐彦疏《春秋古梁传》晋范宁注唐杨士勋疏《论语》魏何晏集解宋刑昺疏《孝经》唐玄宗注宋刑昺疏《尔雅》晋郭璞注宋刑昺疏《孟子》汉赵岐注宋孙奭疏7、孔颖达五经正义:《周易》、《尚书》、《诗经》、《礼记》、《春秋左传》8、《诗》毛传:毛亨、郑笺、郑玄9、注解的四中分类(1)、释词:如“马曰:‘子者,男子之通称,谓孔子也’”。
马融就只注释了“子”字。
(2)、串讲:把一句或几句连串起来讲解。
如“王曰:‘时者,学者以时诵习之。
诵习以时,学无废业,所以为说怀’”。
王肃不但解释了“时”字,并且把“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全句串讲了一下。
(3)、释词并串讲:这是释词和串讲两中方式的同时使用。
如“王曰:‘时者,学者以时诵习之。
诵习以时,学无废业,所以为说怀’”。
王肃不但解释了“时”字,并且把“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全句串讲了一下。
(4)、通释全章大意:如现在流传的汉赵岐注宋孙疏的《孟子章句》,就是采用既释字句也释全章大意的办法。
《孟子章句》每章之后都有“章指”,“章指”是通释全章正文大意的。
例如《孟子·梁惠王上》“寡人之于国也”章的后面有:“章指言:‘王化之本,在于使民养生丧死之用备足,然后导之以礼义;责之矜穷,则斯民集矣。
通论二:文字——汉字的形体演变汉字发展至今,其字体(即笔画形态)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概括起来可分为二个阶段,即古文字和今文字阶段。
甲骨文:是通行于殷商时期个文字。
因其是刻在龟甲和兽骨上,所以叫甲骨文。
金文:金文是铸在青铜器上的文字,通行于西周、春秋时期。
古人称铜为金,所以称金文。
战国古文:1、又叫六国文字:即除秦以外的齐、楚、燕、韩、赵、魏等诸侯国的文字。
2、主要写在竹简和缯帛上,合称简帛文字,还有写在陶器、玉玺、铜器、货币等上的。
战国古文字体草率诡异,简体流行,俗体字大量涌现。
大篆:据说周宣王的太史籀(zhou4)著有《史籀篇》,《史籀篇》中的文字称为大篆,也叫籀文。
大篆与西周金文一脉相承,变化不大。
小篆:小篆是秦始皇统一中国后的文字。
小篆是在籀文的基础上省改而成。
一说战国末秦国已有小篆,这时只不过是加以整理而已。
隶书小篆是秦代推行的标准文字,下级官吏和民间为了书写简便加以简化,因而出现了隶书。
隶书又分秦隶和汉隶。
秦隶以前的文字属于古文字,汉隶以后的文字属于今文字。
所以说隶书是古文字和今文字的分水岭。
通论三:文字——汉字的形体构造(一)六书说:最早见于《周礼》:“保氏…乃教之六艺,一曰五礼,二曰六乐,三曰五射,四曰五驭,五曰六书,六曰九数。
”一般认为是分析汉字的结构,但细目未明。
关于六书的三家说:西汉末年汉儒第一次把六书解释为六种造字法。
班固郑众许慎六书一般采用许慎的细目,班固的次第,即: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
许慎继承和发展了前代的六书理论,并写出了我国学术史上第一部汉字研究的巨著——《说文解字》(二)六书释例1.象形许慎说:象形者,画成其物,随体诘诎,日月是也。
即画成所要表达的物体,随着物体形状曲折宛转。
用一个完整的形体来表达具体对象的轮廓特征。
除了描画事物的轮廓外,为了使表意明确,再加上相关的事物用以烘托陪衬.象形字的特点一、简约性二、典型性三、可整体可局部象形2.指事许说:指事者,视而可识,察而见意上下是也。
古代汉语复习资料第一部分古代汉语基础知识一、古代汉语常用工具书1字典辞书的编排:1)按部首和笔画排列。
2)按音序排列。
3)按号码排列。
2注音方式:1)直音:即用同音字注音。
2)反切:用两个汉字拼注一个汉字读音的注音方法。
其方法是:反切上字与被切字声母相同,下字与被切字韵母、声调相同。
如:“呼报反”,即用“呼”的声母h和“报”的韵母ao声调(ˋ)相拼,是“号”或“爱好”的“好”。
3)注音字母和拼音字母注音。
3释义方式:1)直训:也叫语词式。
它用一个词去解释另一个词。
如:元,始也。
2)描写:对被释对象的特征、形状、位置、作用等给予解释。
如:缶,瓦器,所以盛酒浆、秦人鼓之以节歌。
3)义界:也称为定义式。
如:斗,十升也。
4)譬况:即用人们熟知的事物去比方不熟悉的或难以解说的事物。
如:黑,火所熏之色也。
4常用工具书:1)《说文解字》简称《说文》,东汉许慎著。
是我国规存最早的字典。
全书分汉字为540部,开创了以部首统率汉字的字典编纂法,收字以小篆为主。
2)《康熙字典》:是清朝康熙49看开始编写的,参加编写的有张玉书、陈廷敬等三十人,于康熙55看编成。
这部字典按部首笔画的多少,把214个部首分别归入十二集中。
十二集以子丑寅卯等十二地支命名。
3)《汉语大字典》:是一部解释汉字形、音、义的大型语文工具书。
这部大字典是目前我国搜集汉字单字最多的字典,共收单字五万六千个左右。
4)《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北京大学中文系汉语专业等单位联合编写,1979年出版。
收古汉语常用字三千七百多个。
修订版于1993年问世。
5)《辞源》:专门为阅读古籍和古代文史研究使用的工具书。
6)《辞海》:是一部综合性的辞书。
所收对象除单字外,主要是语词、人物、著作、历史事件、古今地名、团体组织以及各学科名词术语等。
古语今语、古义今义并收。
7)《汉语大辞典》:由《汉语大辞典》编辑委员会、《汉语大辞典》编纂处编纂。
1986年第一卷出版,1994年出版最后一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