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设计与数据处理(第二版部分答案)教学内容
- 格式:doc
- 大小:1.34 MB
- 文档页数:12
科学实验教学中的实验设计与数据处理导言:科学实验作为培养学生科学素质和实践能力的重要环节,是教育教学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实验设计和数据处理是科学实验中的关键环节,本教案主要从实验设计和数据处理两个方面进行论述,帮助优秀教师更好地进行科学实验教学。
1. 实验设计1.1 实验目的确定为了使实验能达到预期的效果,首先要明确实验的目的。
在确定实验目的时,需要结合课程标准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合理安排实验内容。
通过实验目的的明确,学生能够更加明确地知道实验的意义和目标,激发学生对实验的积极性。
1.2 实验步骤设计实验步骤设计是实验教学的核心环节。
在设计实验步骤时,需要将实验过程分解成一系列的操作步骤,并合理安排时间,确保学生能够按部就班地进行实验。
1.3 实验条件准备在实验开始之前,需要准备好实验所需的一切条件。
包括实验器材的准备、实验环境的搭建以及实验物质的配制等。
只有充分准备好实验条件,才能保证实验的顺利进行。
1.4 安全注意事项在进行实验时,安全是重中之重。
在实验设计中,需要明确实验中可能存在的安全风险,并设计相应的安全措施,确保学生的安全。
例如,如果实验中存在剧毒物质,需要着重强调防护措施等。
2. 数据处理2.1 数据收集在实验过程中,学生需要收集实验数据。
数据的收集要准确、全面。
为了提高数据的可信度,可以采取多次实验取平均值的方法。
同时,还要引导学生学习如何记录实验数据,在实验结束后整理好数据。
2.2 数据分析数据分析是实验的重要环节。
在数据分析中,学生需要运用相应的数学方法对数据进行处理。
例如,可以计算平均值、标准差等统计指标,通过对数据的分析,学生可以得出实验结果。
2.3 结果与讨论在数据处理的最后,学生需要对实验结果进行总结和讨论。
在结果与讨论中,学生可以对实验结果进行评价,并与理论知识进行比较。
通过对实验结果的讨论,学生不仅能够深入理解实验原理,还能够培养批判性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3. 实验案例展示3.1 题目:金属的导热性实验实验目的:通过观察不同金属导体的热传导现象,探究金属的导热性质。
《试验设计与数据处理》专业:机械工程班级:机械11级专硕学号:S110805035 姓名:赵龙第三章:统计推断3-13 解:取假设H0:u1-u2≤0和假设H1:u1-u2>0用sas分析结果如下:Sample StatisticsGroup N Mean Std. Dev. Std. Error----------------------------------------------------x 8 0.231875 0.0146 0.0051y 10 0.2097 0.0097 0.0031Hypothesis TestNull hypothesis: Mean 1 - Mean 2 = 0Alternative: Mean 1 - Mean 2 ^= 0If Variances Are t statistic Df Pr > t----------------------------------------------------Equal 3.878 16 0.0013Not Equal 3.704 11.67 0.0032由此可见p值远小于0.05,可认为拒绝原假设,即认为2个作家所写的小品文中由3个字母组成的词的比例均值差异显著。
3-14 解:用sas分析如下:Hypothesis TestNull hypothesis: Variance 1 / Variance 2 = 1Alternative: Variance 1 / Variance 2 ^= 1- Degrees of Freedom -F Numer. Denom. Pr > F----------------------------------------------2.27 7 9 0.2501由p值为0.2501>0.05(显著性水平),所以接受原假设,两方差无显著差异第四章:方差分析和协方差分析4-1 解:Sas分析结果如下:Dependent Variable: ySum ofSource DF Squares Mean Square F Value Pr > FModel 4 1480.823000 370.205750 40.88 <.0001Error 15 135.822500 9.054833Corrected Total 19 1616.645500R-Square Coeff Var Root MSE y Mean0.915985 13.12023 3.009125 22.93500Source DF Anova SS Mean Square F Value Pr > Fc 4 1480.823000 370.205750 40.88 <.0001由结果可知,p值小于0.001,故可认为在水平a=0.05下,这些百分比的均值有显著差异。
部分习题答案习题三1、62621086.6S 104.1ˆ002.74ˆ--⨯=⨯=σ=μ2、λ的极大似然估计和矩估计量均为x =λˆ 3、5、 6、(1)(5.608, 6.392) (2)(5.558, 6.442) 7、(1)(6.675, 6.681), (6.8×10-6, 6.8×10-5) (2)(6.61, 6.667), (3.8×10-6, 5.06×10-5) 8、σ已知6.239;σ未知6.356 9、4.052610、接受H O 11、认为不合格 12、认为显著大于10 13、拒绝H O 19、接受H O习题四1、差异显著;2、只有浓度的影响是显著的.习题五1、 填料A 用量范围可能选低了.2、培烧温度与三氧化铝两个因素用量范围可能偏低.习题六1、(2)xy5503.129584.13ˆ+= (4)(11.82,13.28)(5)(19.66,20.18) 2、xy05886.06287.24ˆ+= 3、(2))17.14,29.13)(3(,988.0104.0ˆx y+-=4、x0867318.0e 4556.32y ˆ-=5、2020381.00086.10333.19ˆx x y-+= 6、(1)31321x15.1x 575.09.9yˆ)2(x 15.1x 55.0x 575.09.9yˆ++=+++=习题七1、218.079.1419.300ˆz z y+-= 2、)1(21-=n c 212211,n n n b n n n a +=+=⎥⎥⎦⎤⎢⎢⎣⎡⎪⎭⎫⎝⎛-+-⎪⎭⎫⎝⎛-+⨯+⎥⎥⎦⎤⎢⎢⎣⎡-⎪⎭⎫⎝⎛++⎪⎭⎫⎝⎛-++=-625.1589625.1102879.11025.105613.0625.160073.0263.2ˆ332z z z z y3、 4、 5、 6、 最优工艺条件 7、 最优凝固条件 即 8、.078.1=γ习题八习题九(1) E(5, , 0) (2)(i)扩大反射)1(>α;(ii)内收缩)0(<α;(iii )反射收缩)10(<α<;(3)B(2,4,3),A '(1.5,3,3.5),D '(2.5,2.5,2.5),C '(3,3.5,2)习题十1、 A 3B 3C 32、A 2B 3CD3、最优工艺条件x 1=-0.076,x 2=-0.118,即z 1=3. 848,z 2=0. 753,9.37ˆ=y4、 最优适宜条件 x 1=-0.0135, x 2=0.2557,x 3=-0.3364, 即z 1=6.4865, z 2=112.7865,z 3=0.3318.习题十一1、3.3962、3.54, 3.463、 5、6、 7、有系统误差2221212122212121z 9.21z 676.0z z 469.4z 465.50z 566.8572.2x504.3x 704.2xx 575.3x 1.1x 833.0838.37yˆ---++=-----=323121232221321x x 3.5x x 35.2x x 78.2x 38.3x 8.2x 1.3x 95.0x 388.0x 163.04.37y ˆ---------=.nσ.T2l g⎪⎭⎫⎝⎛σ+⎪⎭⎫⎝⎛σ≈σ.VMVV,VW W M σ+σ+σ≈σ-=.z 0019.0z 0148.0z 1388.0z 1269.06250.47yˆ4321--++=.z z 2.2z 15.058.125y ˆ321+++-=.z 0201.0z 00225.0z 00184.0z 000885.0114.0y ˆ4321-+--=,x 041.0x 023.0.x x 002.0x 052.0x 017.0351.0yˆ22212121--+++=.371.0yˆ,576.8z ,9.119z ,644.0x ,398.0x 2121=====即xx 02.0xx 025.0x025.0x475.0x 400.0218.89yˆ-+-++=,x 896.0x947.0x 399.0x x 375.023222132---+,0735.0x ,261.0x,483.0x 321===.38.89yˆ,02.6z ,13.4z ,42.17z 321====3108、无系统误差 9、是异常数据.习题十二1、543.02、(1)0.695 (2) (3)0.4253、(1)(2)2.98; (3) 0.898;4、(-1.28, -0.255, 0.675, 1.645)习题十四(1)一般; 2.5888(介于良与一般之间);(2)68.2245分.习题十五1、{}{}6,5,4,3,2,12、{}{}6,5,4,3,2,1习题十六2、ρ︒复相关系数上的投影在是其中与;),,,(L ˆ,)ˆ(*p *2*1***o*x x x y y y y⎥⎥⎥⎦⎤⎢⎢⎢⎣⎡=16.0431.06.0165.0431.065.01R )10.1,10.1,27.0,55.0,37.1,55.0(x)28.1,91.0,18.0,18.0,91.0,28.1(x ---=---=参考文献[1] Andenson T W. An Introduction to Multivariate StatisticalAnalysis. znd ed . New york: Wiley, 1984[2] 费荣昌试验设计与数据处理,4(1997)[3] 方开泰实用多元统计分析,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9[4] 盛骤等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89[5] 朱道元等多元统计分析与软件SAS,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1999[6] 彭昭英SAS系统应用开发指南,北京:北京希望电子出版社,2000[7] 邓勃分析测试数据的统计处理方法,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5[8] 中国现场统计会三次设计组,正交法和三次设计,北京:科学出版社,1985[9] 张尧庭、方开泰多元统计分析引论,北京:科学出版社,1983[10] 上海师范大学数学系回归分析及其试验设计,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78[11] 韦博成、鲁国斌统计诊断引论,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1991[12] 张明淳工程矩阵理论,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1995[13] 赵德齐模糊数学,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1995[14] 胡永宏、贺思辉综合评价方法,北京:科学出版社,2000[15] 张崇甫等统计分析方法及其应用,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1995[16] 蒋尔雄等线性代数,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78[17]王松桂线性模型的理论及其应用,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1987。
实验数据处理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实验数据处理的意义和目的。
2、掌握实验数据处理的基本方法。
3、培养学生分析、处理实验数据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实验数据记录和处理的意义和目的。
实验数据处理是实验结果进行分析、计算、归纳总结的必要步骤。
实验记录中包含着大量宝贵的数据,但这些数据有时候很难直观地反映出问题的本质。
实验数据处理将这些数据抽象为数值,进行逻辑分析和统计处理,得出客观可信的结果,从而验证实验假设,指导实验结论。
2、常见方法(1)平均值法平均值法是听到最多,应用最广的方法。
通常采用算术平均法。
即将多组数据相加后求平均数。
(2)标准差法标准差能够评价数据的离散程度,提供数据的精准度和可靠性,是实验数据误差分析和判断实验结果正确与否的重要方法。
(3)线性回归法线性回归法用于处理两组相关数据,并得出一个线性关系方程(这种关系的可信度和精确度需要进行检验),以便于预测和比较两组数据的变化趋势。
(4)峰值法峰值法也是实验数据处理常用手段。
通过测量数据的峰值和面积,可以得到实验数据的分布特征,识别出可能存在的问题或影响。
(5)频率法通过对实验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和分类,得出数据的数量分布情况和出现频率,来探究数据分布规律和相关因素。
3、数据记录和处理的注意事项(1)数据的记录要准确,必要时要重复记录。
(2)数据处理时一定要注意数据的单位,按规定进行单位转化。
(3)数据的处理必须按规定的步骤进行,不能因贪图方便而省略某些环节和过程。
(4)在数据处理时必须严格遵守实验室安全规定,不得盲目探究未知现象和现象的可能原因。
(5)实验数据处理时需要注意数据的可信度、精度和有效性,不能盲目信赖数据,必须考虑数据的误差范围和有效性。
三、实验方法1、实验材料和器材使用所设定的实验器材和测试装置。
2、实验步骤(1)根据实验对象和设定的实验目的,确定应采集数据的种类和数量。
(2)在实验过程中按照标准化的程序进行实验数据记录和处理,注意数据的单位和数值精度。
《实验设计与数据处理》课程教学大纲课程代码:010332012课程英文名称:Experiment Design and Data Processing课程总学时:24 讲课:20 实验:4 上机:0适用专业:工业工程大纲编写(修订)时间:2017.7一、大纲使用说明(一)课程的地位及教学目标该课程是为机械学院工业工程专业本科生开设的专业基础课,是工业工程专业本科生的选修课程,设置本课程旨在使学生了解并掌握科学实验中实验前的实验方案设计以及对实验所获得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的基本理论和知识,培养学生合理设计工业工程与人因工程的实验,并掌握实验数据进行科学分析和处理的技能,最终达到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如确定最优综合环境数据)的目标。
(二)知识、能力及技能方面的基本要求该课程要求学生掌握一定的数学知识,尤其是统计学与高数知识。
另外,该课程与工业工程专业中实验课程结合最佳,安排时间最佳为大三下学期或者大四上学期。
学生需要有一定实验经历。
(三)实施说明1. 本大纲编写适用于本科工业工程专业学生,课程以授课为主,以实验为辅,着重强调实际应用。
2.考虑到该课程教材可能发生变化,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可对学时分配在小范围内进行适当调整。
3.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发现部分与其他课程内容部分重叠或缺失的可以自行删减、或增加。
(四)对先修课的要求该课程需要高等数学、线性代数、应用统计学、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等方面的数学基础。
(五)对习题课、实践环节的要求习题课以课后题为主,着重考察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实验环节要求学生掌握具体的实验合理安排与数据处理。
(六)课程考核方式1.考核方式:考查。
2.考核目标:使学生掌握合理设计工业工程与人因工程的实验,并对实验数据进行科学分析和处理的技能。
3.成绩构成:期末成绩60%、平时成绩(包括作业、出勤率等)30%,实验成绩10%。
(七)参考书目《试验设计与数据处理》(第二版),李云雁,化学工业出版社,2012年《化工试验设计与数据处理》,曹贵平,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2009年《试验设计与数据处理》,吴贵生,冶金工业出版社,1997年二、中文摘要实验设汁与数据处理是以数理统计及线性代数为理论基础,经济地、科学地安排实验和分析处理实验结果的一项科学技术。
试验设计与数据处理学院班级学号学生姓名指导老师第一章4、 相对误差18.20.1%0.0182x mg mg ∆=⨯=故100g 中维生素C 的质量范围为:18.2±0.0182mg 。
5、1)、压力表的精度为1.5级,量程为0.2MPa ,则max 0.2 1.5%0.003330.3758R x MPa KPa x E x ∆=⨯==∆===2)、1mm 的汞柱代表的大气压为0.133KPa ,所以max 20.1330.133 1.6625108R x KPax E x -∆=∆===⨯ 3)、1mm 水柱代表的大气压为gh ρ,其中29.8/g m s = 则:3max 339.8109.810 1.225108R x KPax E x ---∆=⨯∆⨯===⨯ 6.样本测定值3.48 算数平均值 3.421666667 3.37 几何平均值 3.421406894 3.47 调和平均值 3.421147559 3.38 标准差s 0.046224092 3.4 标准差σ 0.04219663 3.43 样本方差S 2 0.002136667总体方差σ2 0.001780556算术平均误差△ 0.038333333 极差R 0.117、S ₁²=3.733,S ₂²=2.303F =S ₁²/ S ₂²=3.733/2.303=1.62123而F 0.975 (9.9)=0.248386,F 0.025(9.9)=4.025994 所以F 0.975 (9.9)< F <F 0.025(9.9)两个人测量值没有显著性差异,即两个人的测量方法的精密度没有显著性差异。
|||69.947|7.747 6.06p p d x =-=>分析人员A 分析人员B8 7.5 样本方差1 3.7333338 7.5 样本方差2 2.30277810 4.5 Fa值0.248386 4.02599410 4 F值 1.621236 5.56 84 7056 7.56 5.58 88.旧工艺新工艺2.69% 2.62%2.28% 2.25%2.57% 2.06%2.30% 2.35%2.23% 2.43%2.42% 2.19%2.61% 2.06%2.64% 2.32%2.72% 2.34%3.02%2.45%2.95%2.51%t-检验: 双样本异方差假设变量 1 变量 2平均0.025684615 2.291111111方差0.000005861 0.031611111观测值13 9假设平均差0df 8t Stat -38.22288611P(T<=t) 单尾0t 单尾临界 1.859548033P(T<=t) 双尾0t 双尾临界 2.306004133F-检验双样本方差分析变量 1 变量 2平均 0.025684615 2.291111111 方差 0.0000058610.031611111观测值 13 9 df 128F0.000185422P(F<=f) 单尾 0F 单尾临界0.3510539349. 检验新方法是否可行,即检验新方法是否有系统误差,这里采用秩和检验。
试验设计与数据处理学院班级学号学生姓名指导老师第一章4、 相对误差18.20.1%0.0182x mg mg ∆=⨯=故100g 中维生素C 的质量范围为:18.2±0.0182mg 。
5、1)、压力表的精度为1.5级,量程为0.2MPa ,则max 0.2 1.5%0.003330.3758R x MPa KPa x E x ∆=⨯==∆===2)、1mm 的汞柱代表的大气压为0.133KPa ,所以max 20.1330.133 1.6625108R x KPax E x -∆=∆===⨯ 3)、1mm 水柱代表的大气压为gh ρ,其中29.8/g m s = 则:3max 339.8109.810 1.225108R x KPax E x ---∆=⨯∆⨯===⨯ 6.样本测定值3.48 算数平均值 3.421666667 3.37 几何平均值 3.421406894 3.47 调和平均值 3.421147559 3.38 标准差s 0.046224092 3.4 标准差σ 0.04219663 3.43 样本方差S 2 0.002136667 总体方差σ2 0.001780556 算术平均误差△ 0.038333333 极差R 0.117、S ₁²=3.733,S ₂²=2.303F =S ₁²/ S ₂²=3.733/2.303=1.62123而F 0.975 (9.9)=0.248386,F 0.025(9.9)=4.025994 所以F 0.975 (9.9)< F <F 0.025(9.9)两个人测量值没有显著性差异,即两个人的测量方法的精密度没有显著性差异。
|||69.947|7.747 6.06p p d x =-=>分析人员A 分析人员B8 7.5 样本方差1 3.7333338 7.5 样本方差2 2.30277810 4.5 Fa值0.248386 4.02599410 4 F值 1.621236 5.56 84 7056 7.56 5.58 88.旧工艺新工艺2.69% 2.62%2.28% 2.25%2.57% 2.06%2.30% 2.35%2.23% 2.43%2.42% 2.19%2.61% 2.06%2.64% 2.32%2.72% 2.34%3.02%2.45%2.95%2.51%t-检验: 双样本异方差假设变量 1 变量 2平均0.025684615 2.291111111方差0.000005861 0.031611111观测值13 9假设平均差0df 8t Stat -38.22288611P(T<=t) 单尾0t 单尾临界 1.859548033P(T<=t) 双尾0t 双尾临界 2.306004133F-检验双样本方差分析变量 1 变量 2平均 0.025684615 2.291111111 方差 0.000005861 0.031611111 观测值 13 9 df 12 8 F 0.000185422 P(F<=f) 单尾 0 F 单尾临界 0.3510539349. 检验新方法是否可行,即检验新方法是否有系统误差,这里采用秩和检验。
实验设计与数据处理(第二版部分答案)
试验设计与数据处理
学院
班级
学号
学生姓名
指导老师
第一章
4、相对误差18.20.1%0.0182x mg mg ∆=⨯=
故100g 中维生素C 的质量范围为:18.2±0.0182mg 。
5、1)、压力表的精度为1.5级,量程为0.2MPa ,
则 max 0.2 1.5%0.00333
0.375
8
R x MPa KPa
x E x ∆=⨯==∆=== 2)、1mm 的汞柱代表的大气压为0.133KPa , 所以
max 2
0.1330.133
1.6625108
R x KPa
x E x -∆=∆===⨯ 3)、1mm 水柱代表的大气压为gh ρ,其中29.8/g m s = 则:
3max 33
9.8109.810 1.22510
8
R x KPa
x E x ---∆=⨯∆⨯===⨯ 6.
样本测定值
3.48 算数平均值 3.421666667 3.37 几何平均值 3.421406894 3.47 调和平均值 3.421147559 3.38 标准差s 0.046224092 3.4 标准差σ 0.04219663 3.43 样本方差S 2 0.002136667
总体方差σ2
0.001780556
算术平均误差△ 0.038333333 极差R 0.11
7、S ₁²=3.733,S ₂²=2.303
F =S ₁²/ S ₂²=3.733/2.303=1.62123
而F 0.975 (9.9)=0.248386,F 0.025(9.9)=4.025994 所以F 0.975 (9.9)< F <F 0.025(9.9)
两个人测量值没有显著性差异,即两个人的测量方法的精密度没有显著性差异。
分析人员A
分析人员B
8 7.5 样本方差1 3.733333 8 7.5 样本方差2 2.302778 10 4.5 Fa 值 0.248386 4.025994
10
4
F 值
1.62123
|||69.947|7.747 6.06
p p
d x =-=>
6 5.5
6 8
4 705
6 7.5
6 5.5
8 8
8.旧工艺新工艺
2.69% 2.62%
2.28% 2.25%
2.57% 2.06%
2.30% 2.35%
2.23% 2.43%
2.42% 2.19%
2.61% 2.06%
2.64% 2.32%
2.72% 2.34%
3.02%
2.45%
2.95%
2.51%
t-检验: 双样本异方差假设
变量 1 变量 2
平均0.025684615 2.291111111 方差0.000005861 0.031611111 观测值13 9 假设平均差0
df 8
t Stat -38.22288611
P(T<=t) 单尾0
t 单尾临界 1.859548033
P(T<=t) 双尾0
t 双尾临界 2.306004133
F-检验双样本方差分析
变量 1 变量 2
平均0.025684615 2.291111111 方差0.000005861 0.031611111 观测值13 9 df 12 8 F 0.000185422
P(F<=f) 单尾0
F 单尾临界0.351053934
9. 检验新方法是否可行,即检验新方法是否有系统误差,这里采用秩和检验。
求出各数据的秩,如下表所示: 1 2 3 4 5 6 7 8 0.73 0.77 0.79 0.74 0.75 0.76 0.79 0.8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0.84 0.85 0.87 0.91 0.83 0.86 0.92 0.96
此时
对于 α =0.05,查临界值表得:T1=66,T2=102。
则 T 1,<R 1<T 2 ,故新方法与旧方法的数据无显著
即新方法与旧方法的数据无显著差异,即新方法无系统误差。
10.格拉布斯检验法: (1)、检验62.2
计算包括62.2在内的平均值为69.947,即标准差2.7853,查表得
所以 则 ,故62.2这个值应被剔除。
(2)、检验69.49 用同样的方法检验得,应被剔除。
(3)、检验70.3 70.3不应被剔除。
第二章 1.
(0.05,10) 2.176G =(0.05,10) 6.06G s =|||69.947|7.747 6.06p p d x =-=>12129,9,1815 6.59111214151891.5
79.5
n n n R R ====++++++++==
R e
λ
2.
B
A
3.
发酵时间/d
p h 值
4.
吸附量(m g /g )
树脂型号
5.
6.
8.
-14
-14
-13-12-12-11-10-9.5-8.8-1.0
-0.8-0.6-0.4-0.20.00.20.40.60.8 1.0
-1.0
-0.8-0.6-0.4-0.20.00.20.4
0.60.81.0Y A x i s T i t l e
X Axis Title
第三章 1.颜色 销售额/万元 橘黄色 26.5 28.7 25.1 29.1 27.2
粉色 31.2 28.3 30.8 27.9 29.6
绿色 27.9 25.1 28.5 24.2 26.5
无色 30.8 29.6 32.4 31.7
32.8
方差分析:单因素方差分析
SUMMARY
组观测数求和平均方差
26.5 3 89.9 29.96667 3.243333
28.7 3 83 27.66667 5.363333
25.1 3 91.7 30.56667 3.843333
29.1 3 83.8 27.93333 14.06333
27.2 3 88.9 29.63333 9.923333
方差分析
差异源SS df MS F P-value F crit 组间19.764 4 4.941 0.678026 0.622585 3.47805 组内72.87333 10 7.287333
总计92.63733 14
2.乙炔流量/(L/min)
空气流量/(L/min)
8 9 10 11 12
1 81.1 81.5 80.3 80 77
1.5 81.4 81.8 79.4 79.1 75.9
2 75 76.1 75.4 75.4 70.8 2.5 60.4 67.9 68.7 69.8 68.7
方差分析:无重复双因素分析
SUMMARY
观测
数
求和平均方差
5 50 10 2.5
1 5 399.9 79.98 3.137
1.5 5 397.6 79.52 5.507
2 5 372.7 74.54 4.528 2.5 5 335.5 67.1 14.485
空气流量/(L/min) 5 305.9 61.18 956.342
5 316.3 63.2
6 951.743
5 313.8 62.7
6 890.803
5 315.3 63.0
6 863.048
5 304.4 60.88 758.567
方差分析
差异源SS df MS F P-value F crit 行17586.16 4 4396.541 733.9066 6.68E-18 3.006917 列24.7784 4 6.1946 1.034053 0.420032 3.006917 误差95.8496 16 5.9906
总计17706.79 24
3.铝材材质去离子水自来水
1 2.3 5.6
1 1.8 5.3
2 1.5 5.3
2 1.5 4.8
3 1.8 7.4
3 2.3 7.4
方差分析:可重复双因素分析
SUMMARY 去离子水自来水总计
1
观测数 2 2 4
求和 4.1 10.9 15
平均 2.05 5.45 3.75
方差0.125 0.045 3.91
2
观测数 2 2 4
求和 3 10.1 13.1
平均 1.5 5.05 3.275
方差0 0.125 4.2425
3
观测数 2 2 4
求和 4.1 14.8 18.9
平均 2.05 7.4 4.725
方差0.125 0 9.5825
总计
观测数 6 6
求和11.2 35.8
平均 1.866667 5.966666667
方差0.130667 1.298666667
方差分析
差异源SS df MS F P-value F crit 样本 4.371667 2 2.185833 31.22619 0.000673 5.143253 列50.43 1 50.43 720.4286 1.77E-07 5.987378 交互 2.355 2 1.1775 16.82143 0.003467 5.143253 内部0.42 6 0.07
总计57.57667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