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5111学科教学 - 重庆师范大学研究生院
- 格式:doc
- 大小:108.50 KB
- 文档页数:7
《学科语文考研报考指南》一、院校考情重庆师范大学(Chongqing Normal University),位于美丽山城重庆,国家“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实施高校,重庆市一流学科建设高校,是一所以教师教育为特色、多学科协调发展的综合性师范大学。
重庆师范大学办学历史源于1906年官立川东师范学堂,1954年1月,西南文教部、重庆市人民委员会批准建立“重庆师范专科学校”,是新中国成立后最早建立的师范专科学校之一。
学科教学(语文)(045103)是重庆师范大学独具特色的专业,协同各二级学院的老师共同培养研究生。
招收全日制研究生,无推免生、无非全日制,招收专业不限,接受跨考。
此外,招生名额逐年增加,竞争强的同时保证名额数量,确保每位学生有学可上。
以下是近五年的招生情况:二、参考书目专业课一:333教育综合1.《教育学基础》(第三版)十二所师大编写,教育科学出版社,2014年;2.《中国教育史》(第四版)孙培青,华东师大出版社、2019年8月;3.《外国教育史》(第二版)张斌贤,教育科学出版社,2015年;4.《教育心理学》(第三版)张大均,人教社,2015年专业课二:822语文课程与教学论1.《语文课程与教学内容》王荣生著,教育科学出版社,2015年。
2.《新版课程标准解析与教学指导(高中语文)》张秋玲主编,北师大出版社,2019年。
“语言文学素养”板块不指定参考书目。
三、专业课考察特色和难度分析333真题分析1、题量和题型较固定①选择题(20题,每题1分)②名词解释(6个左右,每题5分)③简答题(5个左右,每题10分)④辨析题(3-4个,每题10分)⑤论述题(材料分析题)(2个,每题20分)2、考察重点①20年之前会从往年考过的真题中抽50%—70%考过的题考查。
②21年考察的内容较细,以往不是重点内容的知识也开始考查,并且考得比较活,打破往年规律。
所以需要考生准备充分,灵活运用知识。
822真题分析(以21年为主)1、中等难度(灵活性较强,不仅考了参考书的知识,还考文学素养)2、初试笔试以参考书为标准出题。
重庆师范大学研究生院专业目录一、硕士研究生专业:1、教育学:(1)教育学;(2)学前教育;(3)学习与教学论;(4)教育社会学;(5)教育经济学;(6)教育哲学;(7)教育史;(8)公民教育理论;(9)基础教育学;(10)教育管理;(11)特殊教育学;(12)实验教学;(13)教育技术学;(14)学生发展与服务;(15)教育评价与研究;(16)教育心理学。
2、文学:(1)中国古典文学;(2)中国中古文学;(3)中国现当代文学;(4)外国文学;(5)文艺学理论。
3、历史学:(1)世界史;(2)中国古代史;(3)中国近代史;(4)中国当代史;(5)历史学理论;(6)历史建筑保护与修复。
4、社会学:(1)社会学;(2)社会工作;(3)社会福利;(4)犯罪学。
5、心理学:(1)心理学;(2)心理咨询与治疗;(3)应用心理学。
6、新闻传播学:(1)新闻传播学;(2)播音与主持艺术;(3)编辑出版学;(4)广播电视管理。
7、法学:(1)法学;(2)法学史;(3)宪法学;(4)行政法学;(5)经济法学;(6)民商法学;(7)诉讼法学;(8)国际法学。
8、中医学:(1)中医基础理论;(2)中药学;(3)针灸推拿学;(4)中医内科学;(5)中医外科学;(6)中医儿科学;(7)中医妇科学;(8)中医眼科学;(9)中医耳鼻咽喉科学;(10)中医口腔科学;(11)中医皮肤病学;(12)中医技术诊断学;(13)临床中药学;(14)中西医结合;(15)针灸推拿应用医学。
9、艺术学:(1)艺术史论;(2)美术史论;(3)音乐史论;(4)舞蹈史论;(5)戏剧史论;(6)电影电视艺术;(7)美术创作;(8)音乐创作;(9)演艺技术;(10)文化产业。
重庆师范大学在职攻读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科学与技术教育培养方案专业代码:045117一、培养目标及具体要求培养具有现代教育理念、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创新意识、扎实的教育理论和学科专业知识、较强的中小学科学教学实践和研究能力的专业化中小学科学教师和教研人员,为他们将来成长为优秀科学教师奠定坚实基础。
具体要求是:1.热爱教育事业,热爱学生,具有现代教育理念和良好职业道德,积极进取,勇于创新。
2.具有扎实的教育理论和学科专业知识,了解科学学科前沿和发展趋势,具有较强的教育教学能力,熟练运用教育技术,创造性地开展中小学科学教学和管理工作。
3.具有较好的教育科研素养,较强的教育实践反思能力,积极开展教育科研活动,不断提高教育质量并促进自己的专业发展。
4.能熟练阅读本专业的外文资料。
二、培养方式采取集中学习指导和分散研究相结合的培养方式。
在校集中学习主要安排在寒暑假,时间累计不少于6个月。
学完课程、修满学分,完成学位论文开题后,回原单位边工作边撰写学位论文。
三、学习年限学习年限一般为3年(含撰写学位论文),其中累计在校学习时间不得少于6个月。
学习年限最长不得超过5年。
四、课程设臵与学分课程设臵遵循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原则,以实际应用为导向,以满足教师职业需求为目标,以综合素养和应用知识与能力的提高为核心。
注重提升教师的现代教育理论素养、学科专业知识素养、教学技能、教学研究能力和教学创新能力。
课程分为学位课程、专业必修课程和专业选修课程三大类,要求修读课程不少于34学分,研究性专业实践2学分,共36学分。
五、学位论文工作1.学位论文是保证学位质量不可缺少的培养环节。
学院在第4学期组织研究生论文开题报告,保证研究生有1年时间撰写学位论文。
2.学位论文必须符合所攻读教育硕士学位专业方向的培养目标要求;学位论文选题应在校内外导师联合指导下进行,着重选择对中小学科学教学实践和中小学科学课程改革有现实意义和应用价值的题目进行研究。
001马克思主义学院7 010101马克思主义哲学柯佳敏侯 玲阮李全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③610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④810哲学概论00不区分研究方向2 010103外国哲学田方林王建斌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③610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④810哲学概论00不区分研究方向4 010105伦理学孔宪峰李长泰魏冰娥左秋明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③610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④810哲学概论00不区分研究方向8 030501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肖应红吴晓燕杜斗恒王瑞全孔庆茵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③610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④811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00不区分研究方向2 030502马克思主义发展史邹 渝祝玉峰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③610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④811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00不区分研究方向2 03050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孟东方肖陆军王 勇黄家茂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③610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④811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00不区分研究方向18 030505思想政治教育邓卓明柯佳敏陈志军赵 骏杨江水张明志朱锦秀朱勋春程新平周秀红税 强姜土生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③610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④811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00不区分研究方向2 030506中国近现代史基本问题研究陈 洪刘寿堂郑 瑜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③610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④811毛泽东思想和中国00不区分研究方向李 剑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36045102学科教学(思政)李序科等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4英语二③333教育综合④812中学思想政治课程与教学00不区分研究方向002教育科学学院9040101教育学原理杨如安郝明君刘建银蒋后强冉亚辉廖冬梅石长林宋 燕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③311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④--无00不区分研究方向10 040102课程与教学论张希希杜 萍毛 宇王昌善廖 辉蔡其勇苏姗姗伍雪辉陶 青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③311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④--无00不区分研究方向2040103教育史郭 军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③311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④--无00不区分研究方向2040104比较教育学张希希杨思帆郭 军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③311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④--无00不区分研究方向7 040105学前教育学牟映雪左瑞勇陈世联魏勇刚邵小佩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③311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④--无00不区分研究方向2 040106高等教育学樊华强郝明君陈运超董小平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③311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④--无00不区分研究方向13040109特殊教育学申仁洪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00不区分研究方向向友余许家成徐 胜王 滔郑 璇周永红魏寿洪一③311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④--无90045115小学教育王昌善 等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4英语二③333教育综合④813小学教育学01学科教学9045116心理健康教育陈小异 等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4英语二③333教育综合④814学校心理健康教育01临床与心理咨询28045118学前教育牟映雪 等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4英语二③333教育综合④815学前教育原理01儿童发展与教育15045119特殊教育申仁洪 等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4英语二③333教育综合④816特殊教育基础01特殊儿童发展与教育14045400应用心理李祚山 等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4英语二③347心理学专业综合④--无00不区分研究方向9077101基础心理学孟 景张 倩刘 亚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③612基础心理学④817心理学研究方法00不区分研究方向16 077102发展与教育心理学李祚山胡朝兵王纬虹廖全明彭文波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③612基础心理学④817心理学研究方法00不区分研究方向17 077103应用心理学陈小异熊韦锐李祚山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③612基础心理学④817心理学研究方法00不区分研究方向003计算机与信息科学学院29045114现代教育技术唐万梅等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4英语二③333教育综合④820计算机基础综合00不区分研究方向2 077501计算机系统结构马 燕杨 有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③613高等数学Ⅱ④819程序设计与数据结构01物联网技术曾 智试题同上一方向02机器人与智能信息系统杨 有试题同上一方向03边缘计算5077502计算机软件与理论魏 延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③613高等数学Ⅱ④819程序设计与数据结构01大数据智能计算崔少国李 明试题同上一方向02深度学习及应用余 磊曾绍华试题同上一方向03数字图像处理与理解22 077503计算机应用技术杨德刚董玉民牛彦敏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③613高等数学Ⅱ④819程序设计与数据结构01人工智能与量子计算曾 智余 平试题同上一方向02机器视觉处理曾绍华余 磊吕 佳试题同上一方向03模式识别与机器学习陈 勇崔少国试题同上一方向04智能计算与信息安全23 078401教育技术学马 燕唐万梅陈 勇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③614教育技术学④820计算机基础综合01智慧教育与评价杨德刚牛彦敏试题同上一方向02智慧教育技术与应用李 明试题同上一方向03教育信息管理14083500软件工程魏 延余 平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③302数学二④819程序设计与数据结构01软件工程理论与技术曾绍华杨 有试题同上一方向02人工智能及智慧农业杨 有吕 佳余 平范永胜试题同上一方向03机器学习算法与应用魏 延范永胜试题同上一方向04教育大数据技术与应用60085400电子信息杨 有等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4英语二③302数学二④820计算机基础综合01计算机技术004文学院57045103学科教学(语文)刘中黎等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4英语二③333教育综合④822语文课程与教学论00不区分研究方向15045300汉语国际教育黄 洁等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③354汉语基础④445汉语国际教育基础00不区分研究方向4050101文艺学王开国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③615文学④823综合615文学(中国古代文学6 0分,中国现代文学50分,外国文学40分);823综合(古代汉语40分,现代汉语40分,文学理论70分)01文艺理论王有亮贾 玮试题同上一方向02西方文论王少良唐芸芸试题同上一方向03中国文论7 050103汉语言文字学葛佳才何 亮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③615文学④823综合615文学(中国古代文学60分,中国现代文学50分,外国文学40分);823综合(古代汉语40分,现代汉语40分,文学理论70分)01古代汉语薛宏武何 亮朱 怀试题同上一方向02现代汉语王玲娟试题同上一方向03古代汉语词汇与文化研究雷冬平试题同上一方向04语法学2050104中国古典文献学陈良中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③615文学④823综合615文学(中国古代文学6 0分,中国现代文学50分,外国文学40分);823综合(古代汉语40分,现代汉语40分,文学理论70分)01经学文献李 波试题同上一方向02子学文献何易展试题同上一方向03文学文献6 050105中国古代文学何 亮(女)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③615文学④823综合615文学(中国古代文学6 0分,中国现代文学50分,外国文学40分);823综合(古代汉语40分,现代汉语40分,文学理论70分)01先秦两汉文学陈 忻张中宇范松义试题同上一方向02唐宋文学王于飞郭 健兰香梅杨宗红试题同上一方向03元明清文学6 050106中国现当代文学李文平杨华丽凌孟华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③615文学④823综合615文学(中国古代文学60分,中国现代文学50分,外国文学40分);823综合(古代汉语40分,现代汉语40分,文学理论70分)01中国现代文学周晓风李祖德杨 姿王昌忠试题同上一方向02中国当代文学周晓风试题同上一方向03中国现代文学思潮流派李文平凌孟华试题同上一方向04重庆抗战文化与文学2 050108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熊飞宇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③615文学④823综合615文学(中国古代文学6 0分,中国现代文学50分,外国文学40分);823综合(古代汉语40分,现代汉语40分,文学理论70分)01中外文学关系刘 静试题同上一方向02中国抗战文学与外国文化刘 静熊飞宇试题同上一方向03世界文学005外国语学院100 045108学科教学(英语)肖 燕等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③333教育综合④824基础英语二1、学科教学(英语)仅招收英语专业类(英语、翻译和商务英语等)毕业生;2、824基础英语二含《高级英语》100分,《英语教学法教程》50分。
2020年重庆师范大学教育学考研科目2020年重庆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招收教育学研究生。
2020年教育学考研备考已经开始,只有明确了考试科目,才能有针对性的选择参考书,去规划复习。
博仁考研老师为大家整理了2020年重庆师范大学教育学考研科目,参考复习。
一、重庆师范大学教育学学硕专业目录040101教育学原理00不区分研究方向040102课程与教学论00不区分研究方向040103教育史00不区分研究方向040104比较教育学00不区分研究方向040105学前教育学00不区分研究方向040106高等教育学00不区分研究方向040109特殊教育学00不区分研究方向0401Z2体育教育学00不区分研究方向040108职业技术教育学01职业教育管理02职业教育原理与逻辑03职业教育课程与教学0401Z3科学教育学01科学教育基础理论02科学教师教育040107成人教育学01教师继续教育02成人教育理论与管理二、重庆师范大学教育学学硕考研科目①101 思想政治理论②201 英语一③311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三、重庆师范大学教育学学专硕专业目录045115小学教育00(全日制)不区分研究方向00(非全日制)不区分研究方向045116心理健康教育00(全日制)不区分研究方向00(非全日制)不区分研究方向045118学前教育00(全日制)不区分研究方向00(非全日制)不区分研究方向045119特殊教育00(全日制)不区分研究方向00(非全日制)不区分研究方向045114现代教育技术00(全日制)不区分研究方向00(非全日制)不区分研究方向045120职业技术教育01(全日制)信息技术01(非全日制)信息技术045103学科教学(语文)00不区分研究方向045108学科教学(英语)00(全日制)不区分研究方向00(非全日制)不区分研究方向045109学科教学(历史)00(全日制)不区分研究方向00(非全日制)不区分研究方向045104学科教学(数学)00(全日制)不区分研究方向00(非全日制)不区分研究方向045110学科教学(地理)00(全日制)不区分研究方向00(非全日制)不区分研究方向045120职业技术教育01旅游服务045107学科教学(生物)00(全日制)不区分研究方向00(非全日制)不区分研究方向045105学科教学(物理)00(全日制)不区分研究方向00(非全日制)不区分研究方向045120职业技术教育00(全日制)不区分研究方向00(非全日制)不区分研究方向045106学科教学(化学)00(全日制)不区分研究方向00(非全日制)不区分研究方向045120职业技术教育01(全日制)财经商贸01(非全日制)财经商贸045113学科教学(美术)00不区分研究方向045111学科教学(音乐)00(全日制)不区分研究方向00(非全日制)不区分研究方向045112学科教学(体育)00不区分研究方向045120职业技术教育01文化艺术045117科学与技术教育01(全日制)不区分研究方向02(非全日制)不区分研究方向045102学科教学(思政)00(全日制)不区分研究方向00(非全日制)不区分研究方向045101教育管理(非全日制)00不区分研究方向四、重庆师范大学教育学专硕考研科目①101 思想政治理论②204 英语二③333教育综合距离2020年教育学考研还有百余天的时间,在了解了考试科目后,我们还要确定参考书,以及制定复习计划。
重庆师范大学研究生院重庆师范大学研究生院重庆师范大学创办于1954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后最早成立的高等师范学校之一。
重庆师范大学研究生院简介重庆师范大学研究生教育始于1986年,是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的第三批硕士学位授权单位,迄今已有27年的研究生办学历史。
截止2013年,学校现有哲学、应用经济学、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学、中国语言文学、考古学、数学、物理学、地理学、生物学、系统科学、生态学、光学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管理科学与工程、美术学等17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自主设置目录外二级学科8个;拥有应用经济学、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学、中国语言文学、外国语言文学、考古学、数学、物理学、地理学、生态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等11个“十二五”重庆市级重点一级学科;拥有教育硕士、汉语国际教育硕士、翻译硕士、文物与博物馆硕士、工程硕士、农业推广硕士、工商管理硕士、旅游管理硕士等8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型;同时具有高师硕士、中职硕士培养权,研究生培养学科涉及法学、经济学、文学、教育学、历史学、哲学、理学、工学、农学、管理学和艺术学等11大学科门类。
目前有各类在读研究生3000余人,其中:学术型硕士研究生1400余人,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800余人,在职研究生800余人。
学校研究生教育师资力量雄厚。
截至2013年,共有硕士研究生导师364人,兼职博士生导师17人,其中:“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获得者3人、国家级中青年有突出贡献专家1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入选者3人、“中国青年科技奖”获得者、教育部“高校青年教师奖”获得者、教育部“优秀青年教师资助计划”入选者、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和重庆市“巴渝学者”特聘教授等19人、“全国优秀教师”4人、“重庆市名师奖”获得者4人、重庆市学术技术带头人及后备人选41人。
重庆师范大学研究生院是在原研究生处的基础上,于2013年成立的。
主要负责对学校学科建设、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工作进行规划、协调、管理和服务。
重庆师范大学全日制教育硕士专业学位
学科教学(音乐)培养方案
专业代码:045111
一、专业领域简介
学科教学(音乐)依托重庆师范大学教育教学和科研的优势,整合学校教育学、心理学和音乐学专家资源,对音乐学科教育原理、教学现象、学科前沿发展趋势进行系统研究,培养掌握现代音乐教育理念和现代教育技术、具有较强的教育教学实践和研究能力的高素质的中小学音乐教师。
二、培养目标
(一)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热爱教育事业,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遵纪守法,积极进取,勇于创新。
(二)具有良好的学识修养和扎实的专业基础,了解音乐学科前沿和发展趋势。
(三)具有较强的音乐教育实践能力,能胜任相关的教育教学工作,在现代教育理论指导下运用所学理论和方法,熟练使用现代教育技术,解决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能理论结合实践,发挥自身优势,开展创造性的教育教学工作。
(四)熟悉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掌握基础教育音乐课程改革的新理念、新内容和新方法。
(五)能运用一种外国语阅读本专业的外文文献资料。
三、招生对象
具有国民教育序列大学本科学历(或本科同等学力)人员。
四、学习年限
学习年限为2年,特殊情况允许延长学习年限1年。
五、培养方式
(一)采用全日制脱产攻读硕士学位学习方式。
(二)课程学习时间原则上为1学年。
(三)课程学习主要在校内完成,实习、实践可以在现场或实习单位完成。
(四)实行校内外双导师制,以校内导师指导为主,校外导师参与实践过程、项目研究、课程与学位论文等多个环节的指导工作。
注重培养研究生的实践研究和创新能力,注重研究生实际工作经验的积累和提升,提高研究生应具备的教师专业素养。
六、课程设置与学分
课程设置体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分为学位基础课程,专业必修课程,专业选修课程,实践教学四个模块。
其中:学位基础课12学分,专业必修课10学分,专业选修课6学分,实践教学8学分,总学分为36学分。
实践教学时间原则上不少于1年。
实践教学包括教育实习、教育见习、微格教学、教育调查、课例分析、班级与课堂管理实务等实践形式,其中到中小学进行实践活动的时间不少于半年(创造条件,尽可能采取顶岗实习的方式)。
七、教学方式
(一)教学内容强调理论性课程与应用性课程相结合。
(二)以课程教学为主,采用讲授、讨论、自学、合作学习等方式进行理论知识的教学;采用案例教学、模拟教学等方式强化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的结合。
(三)以实践课程教学为辅,做好教育实践活动的组织与实施;在中小学建立稳定的教育实践基地,因地制宜聘请教育实践基地具有高级职称的教师作为校外导师;注重培养
研究生研究实践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八、学位论文
(一)学位论文是保证学位质量不可缺少的培养环节。
研究生应在第二学期结束前完成论文开题报告,保证其有一年时间撰写学位论文。
(二)学位论文必须符合学科教学(音乐)方向的培养目标要求,学位论文选题应在校内外导师联合指导下进行。
论文选题应紧密联系基础教育实践,来源于中小学音乐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着重选择对基础教育教学实践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有现实意义和应用价值的题目进行研究。
(三)论文形式可以多样化,如调研报告、案例分析、校本课程开发、教材分析、教学案例设计等。
论文字数不少于2万字。
(四)学位论文须独立完成,要体现研究生综合运用科学理论、方法和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九、学位授予
(一)研究生学位论文通过专家评阅并符合学术道德规范要求,可提出学位申请。
在论文评阅人和答辩委员会成员中,应该至少有一名具有高级教师职称的中小学教师或教学研究人员。
(二)为了保证硕士学位论文的质量,各位导师应注意抓好学位论文选题、开题报告、课题检查、组织预答辩、答辩等重要环节。
(三)研究生完成规定的课程学习和实践要求,修满规定的学分,通过论文答辩,经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审核通过,授予教育硕士专业学位,同时获得硕士研究生毕业证书。
十、其它
非师范类专业毕业生入学后,应至少补修3门教师教育课程(如教育学,心理学和音乐学科教学论),不计学分。
跨专业毕业生入学后,至少补修2门学科专业基础课,不计学分。
十一、课程设置与教学计划表
十二、实践教学
十三、专业必修课简介
十四、本专业方向必读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