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ilon 骨 折 外 固 定 架
- 格式:ppt
- 大小:500.00 KB
- 文档页数:32
外固定架与拉力螺钉治疗粉碎型胫骨Pilon骨折【摘要】目的:胫骨关节内的pilon骨折,现多采用锁定板和微创技术进行手术修复。
如果合并严重的软组织损伤,用接骨板就会有很大风险出现伤口不愈合。
我们致力于寻求一种适当的方法来治疗这些合并有软组织损伤的骨折。
方法:本文汇报五例涉及关节面的粉碎骨折,软组织条件较差,使用拉力螺钉和跨踝关节外固定架固定。
所有5例都获随访,并进行了临床和影像检查。
结果:用这一方法,获得了粉碎骨折的愈合,没有远期并发症。
随访平均50.2(39-65)月,平均aofas评分为82(65-100)分。
结论:当骨折合并的软组织损伤严重,伤口不愈合风险很高,不适于应用锁定板加拉力钉固定时,我们认为,外固定架加拉力螺钉可以作为实用的选择方案。
【关键词】pilon骨折;严重软组织损伤;外固定;拉力螺钉1 引言骨折固定中,外固定架是弹性固技术,拉力螺钉固定是绝对稳定技术[1],理论上认为两者因生物力学机制相冲突而不宜联合应用,但实际应用后会有什么结果呢?相比接骨板技术,外固定架技术看起来没有优势,缺点有:舒适度差,活动受限,一定时间的踝关节僵直,钉道感染。
但是,外固定架技术中植入物和骨的接触最小,软组织的侵扰很少,治疗更加微创。
本文报告的5个病例,胫骨pilon骨折,因为伴有的重度软组织损伤,在使用拉力螺钉固定之后,不可能使用锁定接骨板固定。
所以使用了外固定架固定,来保证骨折的稳定性。
随访包括了临床查体和x线检查。
2 资料和方法2009年-2012年,我们采用3.5mm拉力螺钉,和组配式外固定架跨踝关节固定,治疗pilon骨折,共5例。
男4例。
平均46岁(19-66岁),全为高能暴力,闭合损伤,胫骨远端关节内粉碎骨折。
2例患者伴有小腿骨筋膜室合征。
3例是2级软组织损伤(oestern/tscherne分类)。
所有病例都进行了ct扫描,分析骨碎片,指导进钉。
骨折初始先以外固定架固定,ii期进行开放复位拉力螺钉内固定。
改良双三角形外固定支架治疗pilon骨折pilon骨折约占下肢骨折的1%,占胫骨骨折的3%~10%[1]。
Pilon骨折损伤机制较复杂,骨折及软组织损伤常较重,且胫骨远端血供差,软组织薄弱,并发症多,预后不肯定,是骨科疾病中的一个难题。
传统的钢板植入方法对于骨折块较大的胫骨远端粉碎性骨折有效,但对于严重高能量损伤的骨折无法固定,同时切开广泛的剥离骨膜直接暴露骨折端进行复位,对有限的骨折血运造成进一步损伤,常致伤口愈合不良、感染和骨延迟愈合或不愈合等不良后果。
近年来,由于对过去经验的不断反思,骨折治疗的理念也逐渐更新,对于此类特殊部位的骨折,通过间接复位技术,尽量减少对骨折部位血供及骨本身的影响,以期达到生物学固定已成为共识。
2008年1月~2010年10月对8例远端pilon骨折应用双三角形型改良外固定支架治疗取得良好疗效。
资料与方法本组8例患者中,男5例,女3例,年龄31~56岁,平均36.7岁。
致伤原因:交通事故伤4例,重物砸伤2例;高空坠落合并腰椎压缩骨折1例,其中开放伤2例,急诊手术2例,伤后5~7天手术6例,常规行跟骨骨牵引。
治疗方法:连续硬膜外麻醉,止血带充气止血,如胫腓骨均骨折,先作腓骨复位钢板或克氏针固定,在C型臂X线机透视下,应用克氏针撬拔手法整复使骨折复位,恢复下肢力线、长度、关节面平整及旋转畸形。
如果复位不理想,可取小切口将较大骨块于胫骨主干复位经皮克氏针固定,距骨折端8~15cm处经皮自内向外穿入两枚5mm螺纹针,自外向内穿入1枚5mm螺纹针,使螺纹钉穿过双层皮质,钉距3cm,远端经跟骨及距骨各穿入1枚骨圆针,于胫骨内外侧各形成三角形外固定支架,C型臂下复位骨折端并拧紧外固定架上的螺母。
如有骨缺损行自体髂骨植骨术,切口内置引流条24小时后拔除。
术后处理:常规应用脱水治疗3天左右,抗生素治疗7~10天,次日指导患者进行患膝及患足趾屈伸功能锻炼,根据X线情况4~6周扶双拐下床不负重活动(1例伴有腰椎骨折患者除外),8~12周扶单拐不完全负重行走,3个月后根据情况拆除外固定架进行踝关节功能锻炼。
Pilon骨折采用外固定架加克氏针治疗的临床体会目的:分析外固定架加克氏针治疗Pilon骨折的效果。
方法:2010年2月至2012年12月间,本院共收治60例Pilon骨折患者,临床中给予外固定架联合克氏针固定治疗。
结果:术后对所有患者进行1~2年的随访,患者的优良率高达83.3%(25/30),术后4例患者发生切口感染或创面感染,2例发生固定支架针道感染,并发症的发生率为10%,经积极治疗后获得治愈。
结论:外固定架联合克氏针是治疗Pilon骨折的良好措施,术前做好正确的手术评估,选择适当的手术时机对临床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标签:Pilon骨折;外固定架;克氏针;优良率;并发症Pilon骨折是临床中比较常见的一种骨折类型,主要是遭受高能量损伤累及负重关节面而引发的胫骨远端骨折,伤后容易合并严重的软组织损伤,且损伤范围较大,影响肢体负重能力,具有较高的致残率。
数据调查显示,Pilon骨折约占胫骨骨折患者的3%~10%[1],Pilon骨折术后的致残率较高,且容易出现术后并发症,临床中采用何种治疗措施仍具有一定的争议,近年来本院采用外固定架加克氏针治疗取得显著效果,现将2010年2月至2012年12月间,针对本院收治的60例Pilon骨折患者进行的研究整理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2010年2月至2012年12月间本院共收治Pilon骨折患者60例,其中男性患者38例,女性患者22例,患者年龄在19~59岁之间不等,年龄中位数为(38.23±4.20)岁,高处坠落伤24例,交通伤36例,开放性骨折患者16例,闭合性骨折患者44例。
根据Rudei-Allgouer标准[2]进行分型,其中Ⅰ型12例,Ⅱ26例,Ⅲ22例。
受伤至就诊的时间为1~16小时,平均时间为(6.03±1.20)小时。
1.2 方法本研究中所有患者临床中采用外固定架加克氏针治疗,经X线、CT检查后进行轻微扩创,按照由深到浅、由前到后的顺序对移位情况进行整复,注意保持关节面平整,在复位同时采用克氏针进行临时固定(1.0~2.0mm),预留前侧骨折手术野,对于存在骨缺损的情况应在植骨处理后再进行复位固定。
治疗Pilon骨折外国定架的应用探讨发表时间:2011-09-20T10:08:32.327Z 来源:《医药前沿》2011年第15期供稿作者:张开高尚武田力升张帆段荣华[导读] 外固定架具有操作简单,创伤小,不增加局部的创伤,根据需要可进行加压,拉伸或维持稳定。
张开高尚武田力升张帆段荣华(驻马店市第一人民医院外三科河南驻马店463000)【中图分类号】R687.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1)15-0053-02【摘要】目的探讨手术治疗Pilon骨折的疗效。
方法对本组27例Pilon骨折,按Ruedi-Allgouer分型,采用外固定架固定方法,经随访,观察其治疗效果。
结果27例骨折按Mazur评分,优13例,良8例,可4例,差2例,优良率77.8%。
结论Pilon骨折治疗困难,外固定架固定取得良好疗效。
【关键词】Pilon骨折外固定架疗效外固定架具有操作简单,创伤小,不增加局部的创伤,根据需要可进行加压,拉伸或维持稳定。
骨折后期可转为弹性固定等优点。
本院自2005年3月至2008年4月共在27例Pilon骨折中使用外固定架固定取得良好疗效,现总结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组27例,男22例,女5例,年龄23-52岁,平均34.5岁。
常规CT检查,按Ruedi-Allgouer分型[1]:Ⅰ型7例,Ⅱ型12例,III型8例,本组患者开放骨折16例,伴腓骨骨折23例。
1.2 手术方法开放骨折首先彻底清创,有腓骨骨折的患者均先行腓骨切开复位1/3管形钢板内固定有局部皮肤挫伤者Ⅱ期进行[2].I型骨折于胫骨远近端安装T型外固定架,部分患者远端加1-2枚拉力螺钉固定。
II型骨折麻醉后牵引复位C臂透视骨折基本复位,安装T型外固定架跨关节固定。
伤后7-12d,待肿胀消退,软组织基本恢复[3],拆除外固定架行切开直视下复位,胫骨远段解剖钢板内固定,使关节面尽量解剖复位。
外固定架结合有限内固定在高能量Pilon骨折中的应用摘要目的研究外固定架结合有限内固定在高能量Pilon骨折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60例高能量Pilon骨折患者,按照治疗方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
观察组采用外固定架结合有限内固定,对照组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
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
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复位总有效率96.7%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的76.7%,且治疗后Mazur评分优良率76.7%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的56.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外固定架结合有限内固定措施可有效促使高能量Pilon骨折患者早期康复。
关键词外固定架;有限内固定;高能量Pilon骨折;应用效果高能量Pilon骨折是指患者胫骨穹窿部骨折,基于胫骨远端约30%为负重关节面,因此,Pilon骨折主要出现在该部位,同时,患者伴有一定程度的腓骨骨折,临床治疗较为困难,并且术后有较高的并发症发生率,影响临床治疗效果。
伴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外固定架结合有限内固定措施能获得良好治疗效果,可促使患者早日康复。
现对其展开研究分析,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选取本院在2012年6月~2014年9月收治的60例高能量Pilon骨折患者,按照治疗方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
观察组中,男19例,女11例;年龄24~71岁,平均年龄(47.6±8.7)岁;患者骨折类型:16例为开放性骨折,14例为闭合性骨折;患者损伤程度分型:21例Ⅱ型,9例Ⅲ型;对照组中男20例,女10例;年龄为25~72岁,平均年龄(48.7±9.1)岁;患者骨折类型:17例为开放性骨折,13例为闭合性骨折;患者损伤程度分型:22例为Ⅱ型,8例为Ⅲ型。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1. 2. 1 对照组切开复位内固定,连续硬膜外麻醉,切开合并胫腓骨骨折患者腓骨复位内固定,选取腓骨后外侧做切口,骨膜外剥离,使得腓骨得到充分暴露,之后用牵引、撬托措施复位后通过解剖钢板、管型钢板或克氏针张力带固定。
严重粉碎性pilon骨折外固定支架结合有限内固定治疗摘要】目的:探讨严重粉碎性pilon骨折患者采用外固定支架结合有限内固定治疗效果。
方法:对我院接收治疗的80例严重粉碎性pilon骨折患者入院资料进行分析,将患者根据入院时间顺序分为两组。
对照组采用单一的内固定治疗,实验组采用外固定支架结合有限内固定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等指标。
结果:实验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95%高于对照组(85%)(P<0.05);实验组对我院治疗满意度为95%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患者有1例患者创伤性关节炎、1例患者骨髓炎,2例患者发生并发症(并发症发生率为5%)低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为7.5%)(P<0.05)。
结论:临床上,严重粉碎性pilon骨折患者采用外固定支架结合有限内固定治疗效果显著,患者治疗后并发症较少,手术时间较短,值得推广使用。
【关键词】采用外固定支架结合有限内固定严重粉碎性pilon骨折临床效果【中图分类号】R68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085(2014)12-0054-02Pilon骨折是临床上比较常见的骨科疾病,这种疾病诱因较多,患者多由于交通伤、高处坠落伤等造成,属于胫骨远端骨折[1]。
患者骨折后多数患者伤情较重,而且常造成开放性粉碎性骨折,70%-85%的患者可合并腓骨骨折,给临床治疗带来较大困难。
近年来,外固定支架结合有限内固定治疗严重粉碎性pilon骨折中使用广泛[2]。
为了探讨严重粉碎性pilon骨折患者采用外固定支架结合有限内固定治疗效果。
对我院自2011年l月至2013年10月接收治疗的80例严重粉碎性pilon骨折患者入院资料进行分析,分析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对我院接收治疗的80例严重粉碎性pilon骨折患者入院资料进行分析,将患者根据入院时间顺序分为两组。
实验中,有52例男性患者,28例女性患者,患者年龄在39-84岁,患者平均年龄为49.4 1.3岁。
切开复位有限内固定外固定支架在C3型胫骨下端骨折的应用体会胫骨远端C3型骨折,也是pilon骨折,所受暴力往往很大,造成骨折断端严重粉碎性骨折,关节面分成数小块并翻转,移位明显。
软组织损伤明显,处理较为棘手,往往遗留较严重的后遗症,如创伤性关节炎,关节不稳等等严重致残。
我科总结自2001-2007年胫骨远端C3型骨折病例23例,均采用切开复位有限内固定外固定支架治疗,取得较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1.病例资料23例患者,18例为坠落伤,4例交通事故,1例踝部扭伤,年龄34—65岁。
开放性损伤21例,闭合性损伤2例,软组织损伤分级参照gustilo分型C2型5例,C1型17例,B2型1例。
随访时间2-23个月,平均随访时间18个月2.治疗方法(1)术前准备:往往有非常严重的水肿,至少需要7-10天的甘露醇消肿治疗,石膏固定,最好使用布朗架抬高患肢,判断水肿的标准,由于胫腓骨远端骨折短端有明显移位,且位于皮下,因此往往让人感觉肿胀消退不明显,此时当骨折近端出现皮肤皱纹后即提示手术时机,不宜超过三周,否则骨折断端出现纤维连接,术中增加复位的困难或效果不佳。
注意张力性水疱应妥善处理,否则有可能成为(2)手术要点:术前常规驱血后气囊止血带止血,以获得良好的手术视野,先予腓骨切开复位,1/3管型钢板或解剖钢板内固定,再行胫骨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
两切口之间的皮肤宽度至少在7厘米左右,以免皮肤坏死,胫骨切口取前内侧切口,远端弧向内踝,可暴露良好的手术视野。
切开关节囊,尽可能有限剥离胫骨骨膜,清除嵌入关节间隙内的软组织,判断关节面位置,在胫骨远端压缩骨质中尽可能找出大的关节面,以距骨关节面为复位参考,必要时可行跟骨牵引,往往内踝和胫骨远端外侧带有大片关节面并移位明显,因此先与手法复位这两个主要的骨块,需注意后踝的旋转移位的复位,观察远端关节面恢复平整后,髌骨钳临时固定,注意此时应十分小心,骨质十分疏松,力量应逐渐加大,再用数枚细克氏针多角度有限固定,另取同侧自体髂骨,于骨折缺损部位植骨,采用结构性块状植骨和颗粒植骨混合方法,再于跟骨及距骨打入两枚0.5mm骨圆针,胫骨近端互成45度角打入三枚骨圆针,安装外固定支架。
外固定支架治疗开放性pilon骨折护理体会目的:观察应用外固定支架治疗开放性pilon骨折后的护理效果, 提高专科护理质量。
方法:总结从2009年6月-2011年5月共29例开放性Pilon骨折病人临床资料及护理经过,根据手术特点,提出护理问题,制定护理措施。
结果:27例切口一期愈合, 1例合并下肢皮肤脱套伤创面浅表感染,1例浅表感染为外固定支架的针道感染,均经换药后3周愈合;无外固定架松动或断裂、骨折延迟愈合或畸形愈合等并发症发生。
骨折平均愈合时间4个月,术后定期拍片示关节面对位对线满意。
根据Mazur评分法评估踝关节功能,总评92分以上者20例,占68.96%;87~92分者6例,占20.68%;65~86分3例,占10.34%,优良率89.64%。
结论:随着Pilon 骨折治疗水平的不断发展, 针对性专科护理技术的相应提高,开放性Pilon 骨折病人术后功能恢复良好。
标签:开放性Pilon 骨折;外固定支架;护理开放性Pilon骨折是由剪切力、垂直压缩力或两者相结合的力所引起的胫骨远端累及关节面的骨折,多为高能量损伤所致,因其具有小腿远端皮肤自身的特殊性, 如皮肤弹性差、血液循环也较差,皮下组织薄而又较致密,往往软组织损伤严重,而同时骨折部位经关节处的病理特征,具有复位要求比较高以及术前术后患处肿胀明显等特点, 因此形成了临床处理棘手、存在严重功能障碍以及并发症较多的特点[1,2]。
目前, 开放性Pilon骨折多采用外固定支架手术治疗的方法[3], 并试图采用上述手术方法降低并发症[3]。
为了提高开放性Pilon骨折治疗效果及改善病人生活质量,本研究应用早期康复护理技术对开放性Pilon骨折外固定支架术后康复护理,并观察其疗效, 为术后的早期康复护理提供部分经验。
1 对象和方法1.1 研究对象:2009年6月- 2011年5月我科共收治29例开放性Pilon骨折病人,其中男20例, 女9例;年龄24岁~ 56岁(30.6岁-9.17岁);入院至手术时间5d~ 14 d( 6.3d-1.6d);高处坠落伤13例, 局部外伤6例, 车祸致伤5例, 其他外伤5例。
外固定架结合有限内固定治疗Pilon骨折摘要】目的探讨外固定架结合有限内固定治疗开放性胫骨Pilon骨折的临床经验,总结其临床疗效。
方法对34例采用外固定架结合有限内固定治疗的高能量损伤所致Pilon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
结果所有的病例临床观察平均19.4个月,骨折均愈合。
Pnediand Allgawer Ⅰ型优良率100%,Ⅱ型优良率80%,Ⅲ型优良率67%。
结论外固定架结合有限内固定对高能量损伤所致Pilon骨折,疗效确切,对软组织干扰小,可减少并发症和致残率。
【关键词】 Pilon骨折开放性骨折有限内固定外固定架Pilon骨折是胫骨远端干骺端及内外踝关节内骨折,是一种高能量暴力导致胫骨下端干骺端粉碎性骨折,常涉及胫骨远端关节面,同时伴有软组织严重损伤,约占胫骨骨折的5%~7%[1]。
因治疗难度大,并发症多,预后不良,病发率高,是临床上最富挑战性的难题之一。
本院自2000年2008年9月采用外固定架结合有限内固定治疗Pilon骨折34例,取得较好的效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组34例,男25例,女9例,开放伤18例,闭合伤16例,左侧22例,右侧12例,年龄15-65岁,平均35岁。
致伤原因:车祸8例,重物砸伤18例,高处坠落伤6例,绞伤2例。
根据R uedi-Allgower骨折分型方法[2]Ⅱ型11例,Ⅲ型23例。
开放性骨折按Gustilo分型[3]:Ⅰ度8例,Ⅱ度16例,Ⅲ度10例。
受伤至手术时间2 h-7d,平均19 h。
1.2治疗方法患者仰卧位,采取连续硬膜外麻醉或全麻,先在C臂下透视复位,若位置不满意,彻底清创后采用有限切开复位,合并腓骨骨折先行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恢复其长度后再处理胫骨然后踝关节前作一小切口适当显露,尽量保护骨膜和软组织,减少剥离和损伤。
经撬拨,整复位关节面骨折块,修复胫骨关节面,有骨缺损者取自身髂骨填塞压缩部位,恢复踝穴形态及关节面平坦后,用螺钉或克氏针作有限内固定,后用外固定架将跟骨、距骨与胫骨干固定。
科普Pilon骨折的治疗Pilon骨折一般都是由于外伤造成的一种胫骨远端骨折,比如从很高的地方掉下来或者意外摔倒都可能会造成Pilon骨折。
Pilon骨折一般分为三个等级,Ⅰ型为关节发生较小的位移,Ⅱ型为关节发生明显移位并伴随有粉碎的骨折,Ⅲ型则是严重性粉碎性骨折。
那么一旦发生Pilon骨折该如何治疗呢?一、Pilon骨折的治疗1、Pilon骨折的保守治疗第一,对于没有出现明显移位的Pilon骨折或者身体十分虚弱,手术耐受力较差的Pilon骨折病人,可以选择采用闭合复位和外固定的方法加以治疗。
第二,对于Pilon骨折后,周围软组织条件比较差,必须推迟手术时间的病人,可以选择牵引治疗法,通过根骨牵引,对韧带形成一种束缚力,从而达到固定骨折部位的目的,此种治疗方法,可以避免患肢在手术前出现萎缩的现象。
2、Pilon骨折的手术治疗第一,如何选择手术的最佳时机。
对于Pilon骨折手术治疗最佳时机的选择的争论一直都比较大。
通常情况,都是在急诊10小时内做手术治疗,或者7到10天患肢肿胀消退后再做手术治疗。
第二,各型Pilon骨折的具体手术治疗方法。
对于Ⅰ型Pilon骨折,可以选择使用螺丝钉或者接骨板,将已经复位的骨折部位固定。
与外固定治疗方法相比,这种治疗方法固定的时间相对较短。
另外,单纯的使用石膏将患者患病部位固定住,很可能会出现骨折部位再次移位。
对于Ⅱ型Pilon骨折,因为关节面已经明显移位,所以必须选择切开复位,关节面没有压缩和粉碎的病人,可以使用钢板将复位的关节固定住。
对于Ⅲ型Pilon骨折,由于关节面存在严重性的粉碎和明显的压缩,即便将关节复位以后也无法确保其可以维持在这一位置,所以可以选择切开复位内固定的治疗方式。
3、Pilon骨折手术治疗的标准步骤第一,恢复腓骨的长度并加以固定。
在腓骨后外侧的部位切口,将1/3管状接骨板或者动力加压接骨板从此切口置入。
一般情况下都是将其放置在腓骨的后外侧来将腓骨固定住,这样可以确保腓骨前侧的软组织有充足的宽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