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卡钻
- 格式:doc
- 大小:220.50 KB
- 文档页数:76
钻井队卡钻事故心得体会最新钻井队卡钻事故心得体会1随着钻井行业的快速发展,安全意识的重要性逐渐凸显。
然而,令人遗憾的是,在钻井作业中,违章事故时有发生,给工作人员的生命安全和财产带来了巨大的威胁。
为了从违章事故中吸取教训,钻井队开展了一次反违章事故经验总结活动,我们在这次活动中深刻领悟到了安全的重要性,也体会到了违章行为的危害。
以下是我们的心得体会。
第一段:意识到安全的重要性。
钻井作业是一项风险较大的工作,每个环节都需要高度警惕。
我们认识到,安全工作是一项持久的努力,不能敷衍了事。
只有牢固树立起安全意识,才能有效地避免或减少事故的发生。
在过去的工作中,我们中的许多人常常忽视安全规程,违反操作流程,贪图方便,这解释了为什么违章事故屡禁不止。
通过这次总结活动,我们认识到安全的重要性,以后一定要时刻保持警惕,严格按照规程操作。
第二段:追溯违章事故的成因。
在总结活动中,我们对近期发生的几起违章事故进行了深入分析。
这些事故常常由一些基本的不良行为引起,比如疲劳驾驶、未佩戴安全装备、人为破坏安全设备等等。
我们从中看到,这些违章行为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对安全规程的轻视和忽视。
因此,我们意识到,要改变这种情况,就必须从根本上加强对安全规程的培训和教育,提高每个员工对安全的责任感。
第三段:加强安全培训和教育。
由于违章事故大多是由员工的`不良行为引起的,因此加强安全培训和教育显得尤为重要。
通过培训,我们能够正确地理解并应用安全规程,提高自己的操作技能和安全意识。
因此,我们将加强钻井作业的安全培训,包括开展现场实操培训、召开安全会议,同时通过宣传栏和微信群等方式持续强调安全知识,使每位员工都能熟悉并遵守安全规程。
第四段:建立完善的安全管理体系。
一套完善的安全管理体系是确保钻井作业安全的基础。
通过建立安全责任制度、安全巡查制度、安全奖惩机制等,我们可以形成一整套严格的管理措施,有效地预防和控制违章事故的发生。
此外,我们还会制定应急预案,规定各种突发情况的应对措施,提高应急处理能力和抗风险能力,确保一旦遇到紧急情况,能够快速做出正确的反应。
卡钻的主要处理方法咱钻井的时候要是遇到卡钻,那可有点小麻烦呢。
不过别慌,咱有办法。
要是因为泥饼太厚卡钻了,那咱可以试试泡解卡剂。
就像是给被卡住的钻具来个舒服的“泡澡”,解卡剂能把那厚泥饼给慢慢溶解或者软化了,这样钻具就能活动起来啦。
这就好比你手上沾了特别黏的东西,用水泡泡就好弄掉了。
如果是砂桥卡钻呢,那就得先把砂桥给破坏掉。
有时候可以通过小排量循环,慢慢地把那些沙子给带出来。
就像疏通堵塞的水管一样,一点一点把阻碍的东西弄走。
要是小排量不行,还得想别的招,比如说震击。
用震击器给它来几下“小震动”,把砂桥震松了,钻具就能自由啦。
还有井塌卡钻也挺让人头疼的。
这时候得先看看能不能把塌落的东西给循环出来。
如果塌得不是特别严重,通过调整泥浆性能,让泥浆能把那些塌落的岩石碎屑啥的带出来,就像小扫帚一样把脏东西扫走。
要是塌得厉害,可能还得用倒扣或者套铣的方法。
倒扣就是把钻具一节一节地倒着弄出来,套铣呢,就像是给被卡住的钻具外面套个“保护罩”,把周围那些阻碍的东西铣掉。
落物卡钻的话,要是能确定落物的位置和形状,那就可以用专门的工具去打捞。
就像钓鱼一样,把那个掉下去捣乱的东西给捞上来。
不过这可得小心,要是不小心把情况弄得更糟就不好了。
不管是哪种卡钻,在处理的时候都得小心谨慎。
要随时观察各种数据的变化,就像医生看病人的各种指标一样。
而且呀,经验也很重要。
老工人可能看一眼就大概知道是啥情况,就像老中医看一眼病人就知道大概的病症一样。
咱遇到卡钻别害怕,只要按照正确的方法来,总能把问题解决掉,让钻具重新欢快地工作起来呢。
卡钻的类型原因及预防措施卡钻是指在岩石钻进过程中,岩屑或岩石颗粒堆积在钻头与钻杆之间,导致钻孔无法正常进行下去的现象。
卡钻不仅会造成施工进度延误,还可能导致设备损坏和人员伤亡,因此需要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下面将介绍卡钻的类型、原因及预防措施。
卡钻可以分为以下几类:1.摩擦卡钻:摩擦卡钻是指由于岩石芯样物与钻杆之间的摩擦力过大,导致钻杆无法继续下压的现象。
通常发生在岩石芯样物较硬的地层中,例如石英岩、辉绿岩等。
2.压实卡钻:压实卡钻是指由于岩屑的压实作用,导致钻头被卡住,无法进一步钻进的现象。
通常发生在岩屑较软、粘性较大的地层中,例如黏土、软岩等。
3.堆积卡钻:堆积卡钻是指岩屑或岩石颗粒在钻孔底部堆积且不断增加,导致钻头被堆积物阻塞,无法正常钻进的现象。
通常发生在岩屑含量较高的地层中,例如砂砾层、碎石层等。
导致卡钻的原因有多种:1.钻进参数不合理:钻进过程中,如果钻进参数(如旋转速度、钻压、进给速度等)设置不合理,可能导致钻孔内岩屑无法被有效排除,从而诱发卡钻。
2.钻具磨损:钻头或钻杆的磨损严重,导致工作效率降低,岩屑无法被及时清除。
3.岩性复杂:地质勘探不充分或岩性复杂的地层很难预测,在钻探过程中遇到未预料到的岩石或岩屑,容易导致卡钻。
为了预防卡钻的发生,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合理设置钻进参数:根据钻探地层的特点,合理设置钻进参数,确保岩屑能够顺利排出。
注意观察钻孔是否有岩屑排出,及时调整参数。
2.定期检查钻具状况:定期检查钻具的磨损情况,发现问题及时更换。
保持钻具的良好状态,提高钻探效率。
3.加强地质勘探:在进行钻探前,加强对地质条件的勘探,尽量减少对地质条件的不了解,降低发生卡钻的风险。
4.使用辅助工具:在特殊的地层条件下,采用辅助工具,如钻杆扩膨器、抽芯器等,能够有效地减少卡钻的发生。
5.定期进行钻杆清洗:对于发生卡钻的地层,定期进行钻杆清洗,以去除堆积的岩屑和岩石颗粒,确保钻孔的顺畅。
综上所述,卡钻是钻井施工中常见的问题,但通过合理设置钻进参数、定期检查钻具状况、加强地质勘探、使用辅助工具以及定期进行钻杆清洗等预防措施,可以有效地减少卡钻的发生。
钻井卡钻及处理方法
钻井卡钻是指在钻井作业中,钻头或钻柱在岩石中遇到卡钻现象,无法正常前进。
卡钻可能由于岩层坚硬、岩石破碎、井壁不稳定等原因引起。
以下是一般的处理方法:
调整钻井参数:根据地层情况,合理调整钻井参数,如转速、钻压、冲击频率等。
通过优化这些参数,可以改善钻头在不同地层的性能,减少卡钻的可能性。
使用合适的钻头:选择适用于当前地层的钻头。
不同的岩层可能需要不同类型、不同形状的钻头。
在卡钻时,考虑更换适宜的钻头,以提高钻进效率。
增加冲洗液浓度:在遇到卡钻时,适度增加冲洗液的浓度,以提高冲刷力,清除岩屑,减少摩擦力。
合适的冲洗液有助于维持井壁稳定。
使用抑制剂:对于易发生卡钻的地层,可以添加抑制剂到冲洗液中,减小岩屑的黏附性,避免岩屑粘附在钻头上,导致卡钻。
轻微冲击:在遇到较难钻进的地层时,适当增加钻井机的冲击力,以助于破碎岩层,减少卡钻的风险。
但要注意不可过度,以免损
坏钻头或其他钻井工具。
采用旋喷技术:对于特殊地层,可考虑采用旋喷技术。
这种技术通过旋喷器将高速旋转的喷射流注入岩层,产生冲击、破碎效果,有助于解决卡钻问题。
使用电机冲击器:针对卡钻问题,一些先进的钻井装备配备了电机冲击器。
通过电机冲击产生的旋转冲击力,可以有效应对地层的卡钻情况。
在处理钻井卡钻时,重要的是根据具体的地层情况和卡钻原因,采取合理的方法。
同时,保持及时沟通和协调,确保整个钻井过程的安全和高效进行。
卡钻原因分析预防及处理卡钻是指钻头在钻孔过程中突然卡住无法继续前进或退出的现象,是工程施工中常见的问题之一、卡钻一旦发生,不仅会严重影响施工进度,还会增加人员安全风险。
以下是卡钻原因的分析、预防和处理方法的详细讨论。
一、卡钻原因的分析:1.岩层破碎:卡钻最常见的原因是钻孔过程中遇到了破碎的岩层。
岩石的破碎程度和坚硬度会影响钻头的进退。
2.岩层塌方:如果岩层存在明显的松散层或孔隙结构,当钻头进入这些区域时,岩层容易发生塌方,导致钻头卡住。
3.钻进物的堆积:在钻孔过程中,可能会遇到一些杂质和碎屑,这些杂质堆积在钻头前端或孔壁上,导致钻头无法前进。
4.规范操作不当:不正确的钻探操作也是卡钻的原因之一、例如,钻头速度过快、进给过大、切屑排放不及时等。
5.钻头损坏:钻头的损坏或磨损会导致其在岩层中无法正常工作,也会引发卡钻。
二、卡钻的预防方法:1.岩层勘察:在施工前进行详细的岩层勘察,了解地层特点和岩石结构,预测可能遇到的问题,制定合理的施工方案。
2.钻孔设计:根据岩层情况,合理设计钻孔方案。
选择合适的钻头和钻具,确保其能适应遇到的地质条件。
3.正确操作:在施工过程中,严格按照规范要求进行操作。
控制钻头速度和进给,避免突然变动。
合理选择钻进水压力和冲洗液体量,保持良好的冷却和清洁效果。
4.及时检查:定期检查钻具的磨损情况,及时更换损坏的钻头和其他配件。
5.加强培训:加强施工人员的技术培训,提高其对卡钻问题的识别和处理能力。
三、卡钻的处理方法:1.停止钻进操作:一旦发生卡钻,应立即停止钻进操作,防止进一步的损坏和事故的发生。
2.清理孔道:清理钻孔,排除堆积在钻头前端或孔道中的杂质和碎屑。
可以使用抽水泵或吸尘器进行清理。
3.转换钻具:根据卡钻的原因,采取合适的方法更换钻具。
例如,如果是钻头磨损导致的卡钻,可以更换新的钻头。
4.冲击解困:在卡钻处进行适当的冲击解困操作,可以通过回转、轻微的推拉等方式尝试解决卡钻问题。
卡钻事故特征、原因、预防与处理一、卡钻类型:粘吸卡钻•主要特征1、循环正常、泵压无变化;2、发生在钻具静止时间较长的情况下;3、被卡部位主要在钻铤;4、随时间推移,卡点上移,粘卡井段增长。
•主要原因1钻井液压柱压力与地层空隙压力差值较大;2、井壁存在疏松的厚滤饼。
•预防措施1使用优质钻井液;2、钻井液中加入润滑剂等;3、减少钻具在井内静止时间;4、实现近平衡压力钻井;5、在钻柱中加入螺旋稳定器和加重钻杆,减少大直径钻铤,并加入碎钻震击器。
•处理方法1、上下活动钻具;2、使用震击器解卡;3、浸泡与震击;4、套铳、倒扣;5、侧钻。
二、卡钻类型:坍塌卡钻•主要特征1、钻进中扭矩增大,泵压升高;2、钻具上提遇卡,下放遇阻;3、起下钻时阻卡严重,循环后阻卡减轻或清除;4、划眼时井口返出大量岩屑,呈块状或片状。
主要原因1地质因素,如断层面,构造褶皱带,地层倾角大,地层微裂隙发育,胶结差,破碎带,压力异常带等;2、理化因素,如泥页岩水化膨胀;3、工程因素,如钻井液密度不合理、性能差,起下钻压力激动与抽吸等。
•预防措施1优化井身结构设计,封固易坍塌层和高压层等;2、使用防塌钻井液,防止地层水化膨胀;3、保持井筒有足够的液柱压力,并减少压力激动与抽吸;4、调整钻井液性能。
•处理方法1钻井液回流,应停止下一步作业,开泵循环、划眼,使井筒畅通;2、注入高粘钻井液携带坍塌物,不让坍塌岩屑堆积;3、不能恢复循环时,进行套铳、倒扣。
三、卡钻类型:砂桥卡钻主要特征1起下钻时有阻卡,开泵循环、活动钻具可解除;2、阻卡井段基本固定;3、正常钻进时,扭矩略有波动。
•主要原因1松软地层钻速快,井筒岩屑浓度高,停止循环后,钻屑迅速沉积在小井眼段;2、钻井液切力低或泵排量低,携岩性能差;3、脆性泥页岩剥落,井眼形成大肚子,岩屑堆积在小井眼段。
•预防措施1用低滤失钻井液钻疏松地层;2、在易剥落地层中钻井时提高钻井液的携岩性能,并控制钻速;3、优化钻井参数与排量,选择密度合适、利于地层稳定的钻井液。
各种卡钻的特征及措施卡钻是指在钻井过程中遇到困难或障碍,导致钻头无法顺利进行钻进。
这些困难或障碍可以是地层特性、井下设备故障、操作失误等原因造成的。
下面将介绍各种卡钻的特征及措施:1.堵塞:堵塞是指钻井液中的固体颗粒或井下碎屑等物质阻塞钻头。
堵塞的特征包括钻压和钻速突然下降,地层压力增加,噪音减小等。
防止堵塞的措施包括优化钻井液配比,加强井下清洁系统的维护和管理,及时清理井口附近的碎屑等。
2.偏斜:偏斜是指钻井方向偏离设计方向,造成钻井轨迹偏离预期。
偏斜的特征包括钻头偏斜度增加,钻井质量变差,取心困难等。
防止偏斜的措施包括增加钻井液的密度和粘度,优化钻头类型和设计,加强钻井监测和适时调整工艺参数等。
3.卡钻:卡钻是指钻头卡在井壁或井筒中无法继续向下或向上钻进。
卡钻的特征包括钻机出现异常振动,钻杆卡住无法取出,钻头转速降低等。
解决卡钻的措施包括使用切削钻具切割或击碎地层,增大钻井液排量和压力进行冲洗,使用钻井工具进行抓取和解决等。
4.地层失稳:地层失稳是指地层在钻进过程中发生崩塌、漏水等现象,影响钻井的正常进行。
地层失稳的特征包括孔眼塌陷,井壁泥浆漏失增加,地层流体压力异常等。
预防地层失稳的措施包括选用稳定性好的钻井液,选择恰当的套管和固井工艺,合理减小钻进速度等。
5.钻柱折断:钻柱折断是指钻杆在钻进过程中弯曲或断裂。
钻柱折断的特征包括拉出钻杆时感觉不到钻杆重量,钻进时出现振动和异常噪音等。
预防钻柱折断的措施包括选用优质的钻杆和连接工具,根据地层特性和井深合理设计钻柱,加强钻具的检查和维护等。
6.钻头磨损:钻头磨损是指钻头在钻进过程中因摩擦和冲击而损耗。
钻头磨损的特征包括钻头功率下降,钻速减低,钻井液污浊等。
减少钻头磨损的措施包括选用硬质合金钻头,优化冲击和旋转参数,增加钻头冷却和清洁等。
7.钻井工艺失误:钻井工艺失误是指由于操作人员疏忽或不当操作导致钻井困难。
钻井工艺失误的特征包括操作不当,工艺参数设置错误,钻井材料选择不合理等。
粘吸卡钻•粘吸卡钻,•也叫压差卡钻,是钻井过程中最常见的卡钻事故(图1-1)。
最容易卡住的是钻铤,由于钻具失去了活动的自由,卡点可以逐渐上移,直至套管鞋附近。
粘吸卡钻的原因:井壁上有滤饼的存在是造成粘吸卡钻的内在原因, 这是因为滤饼的形成有三种原因:第一是吸附,钻井液中的固相颗粒吸附在岩石表面,无论砂岩、•泥岩都有这种特性。
第二是沉积,钻井液在流动过程中,靠近井壁的流速几乎等于零,•钻井液中的固相颗粒便沉积在井壁上。
泥页岩井段的井径要比砂岩井段的井径大得多,沉积作用更为显著,所以泥页岩井段容易形成厚滤饼。
第三是滤失作用,•它加速了钻井液中固相颗粒在渗透性岩层表面的沉积。
粘吸卡钻的象征1.粘吸卡钻是在钻柱静止的状态下发生的。
因此,卡钻前钻具上下活动、转动均不会有阻力(正常摩阻力除外),至于静止多长时间才会发生粘卡,这和钻井液体系、性能、钻具结构、井眼质量有密切关系,少则二、三分钟,多则几十分钟,但必须有一个静止过程。
2.粘吸卡钻后的卡点位置不会是钻头,而是在钻铤或钻杆部位。
3.粘吸卡钻前后,钻井液循环正常,进出口流量平衡,泵压没有变化。
4.粘吸卡钻后,如活动不及时,卡点有可能上移,甚至直移至套管鞋附近。
粘吸卡钻的处理粘吸卡钻发生之后,可以采取如下办法处理:•••••(一)强力活动:粘吸卡钻随着时间的延长而益趋严重,所以在发现粘吸卡钻的最初阶段,就应在设备(特别是井架和悬吊系统)和钻柱的安全负荷以内尽最大的力量进行活动,上提不超过薄弱环节的安全负荷极限,下压不受限制,可以把全部钻柱的重量压上,也可以进行适当的转动。
用这种办法解除粘卡事故的事例很多。
在这里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让现场工作人员有在安全限度内以最大力量进行活动的权利,如果限制过死,层层上报,待上级人员到达现场时,已经失去了活动解卡的可能。
这里用得着孙子的一句话:“将能而君不制者胜。
”如果强力活动若干次(一般不超过10次)无效,就没有必要再强力活动了。
浅析卡钻原因及处理方法卡钻是指钻机在钻进钻井过程中突然停滞不前,不能继续钻进的现象。
卡钻可能是由于多种原因引起的,包括地层问题、钻井液问题、钻具问题、操作问题等等。
本文将从这几个方面进行分析,并提供处理方法。
一、地层问题1.地层塌陷:在钻井过程中,遇到脆弱或松散地层时,地层容易发生塌陷,导致钻头无法继续向下钻进。
处理方法是使用防塌剂加强地层稳定性,或使用齿轮钻头代替钻头。
2.地层井壁坍塌:当遇到地层井壁坍塌时,会导致井眼直径变小,钻头被卡住无法继续向下钻进。
处理方法是使用齿轮钻头代替钻头,增加井眼直径。
3.丧失循环:地层中可能会出现气体、油层或水层,当这些物质进入井眼时,会导致丧失钻井液循环,降低钻井液对井眼的支撑作用,使钻头卡住。
处理方法是增加钻井液循环速度,合理调整钻井液配方。
二、钻井液问题1.钻井液粘度过大:钻井液粘度过大会导致钻井液进入井眼困难,不能将钻屑顺利带出井口,造成钻头卡钻。
处理方法是减少钻井液中的聚合物含量或添加降低粘度的剂型。
2.钻井液密度过小:钻井液密度过小会导致井压不足,造成钻头卡钻。
处理方法是增加钻井液密度,提高井内压力。
3.钻井液中固相物含量过高:过高的固相物含量会导致钻屑在井眼中积聚,形成堵塞,使钻头卡钻。
处理方法是通过合理调整钻井液中的固相物含量,或使用钻井液处理设备进行处理。
三、钻具问题1.钻头损坏:钻头在钻进过程中可能会遇到较硬的地层或其他障碍物,导致钻头损坏,无法继续钻进。
处理方法是更换损坏的钻头。
2.钻杆堵塞:钻杆在钻进过程中可能会被钻屑、泥浆等物质堵塞,造成钻头无法下钻。
处理方法是清理堵塞物,保持钻杆畅通。
四、操作问题1.钻进速度过快:过快的钻进速度会导致钻屑不能及时被带出井眼,堆积在井底或井眼中,造成钻头卡钻。
处理方法是减慢钻进速度,控制好钻进参数。
2.钻杆扭转力不足:钻杆扭转力不足会导致钻进速度过慢,使钻头无法顺利进入地层。
处理方法是增加钻杆扭转力,提高钻进效率。
深水井施工卡钻问题及处理措施摘要:卡钻对钻井工作影响很大,危害性最深,若处理不及时,轻则给钻井工作带来困难,重则造成井内整套钻具的报废,严重时会造成水源井报废,导致较大的经济损失。
本文根据多年工作经验,分析了如何准确判断卡钻原因,并针对卡钻原因,提出了相应的处理措施。
关键词:深水井;卡钻;处理措施近年来,随着对打井设备的不断更新,现在已能打深度在700m以上的水井。
对于不同岩层的钻进,为了提高钻进效率,目前多采用鱼尾钻头、刺尾钻头、岩芯钻头、牙轮钻头钻进的方法。
随着新材料、新工艺的不断改进,成井深度随之增加,但面临着复杂地层和突发情况发生机率也随之增大,井孔坍塌、卡钻状况时常出现。
1.深水井施工卡钻类型及原因1.1缩径卡钻缩径卡钻即小井眼卡钻,钻头通过井段的直径小于钻头直径,即可造成卡钻。
通常在砂砾岩的钻进过程中,由于滤失量大,在井壁上易形成厚的泥饼,缩小了原已形成的井眼,造成缩径;在泥页岩的钻进过程中,因有些泥页岩吸水后膨胀,也可使井径缩小;在盐岩地层的钻进过程中,由于盐岩在一定的温度和压力下会发生蠕变,在高温高压下会产生塑性流动,易造成卡钻。
缩径卡钻时,阻卡点固定在井深某点(或某段),起下钻通过该点(或段)时有阻卡现象,离开则无阻卡现象。
多数卡钻是在钻具运行中造成的。
开泵循环钻井液时泵压是正常的。
卡点是在钻头或大直径钻具处。
在钻进蠕变地层时,往往机械钻速加快,转盘扭矩增大,并有蹩钻现象。
提起钻头后放不到原来井深,划眼比钻进还困难。
1.2粘吸卡钻为了保持第四系地层水井钻进施工中井壁的稳定,钻井井液一般采用黏土(天然红黏土)造浆。
在钻进过程时,根据地层含纯砂、纯砾和卵石量决定泥浆黏稠度的大小。
地层含纯砂、纯砾和卵石量越大,泥浆黏稠度越大。
在钻进这类地层时,在钻头上部钻杆(或钻铤)与井壁间距离大于钻头和井壁间的距离,易造成泥浆在此间流动速度变慢,在靠近井壁处流速几乎为零,泥浆颗粒便沉积在井壁上,形成泥饼。
键槽卡钻的处理方法
嘿,你知道啥是键槽卡钻不?这玩意儿可麻烦啦!要是遇到键槽卡钻,别慌!咱有办法。
首先,得轻提慢转,就像小心翼翼地解开一个难解的结一样,可不能用力过猛,不然那可就糟糕啦!要是轻提慢转不管用,那就试试下砸下压,这就好比给卡住的地方来一记重拳,说不定就把问题解决了呢。
不过这可得掌握好力度,要是太猛了,那可就危险啦!
在处理键槽卡钻的过程中,安全性和稳定性那可太重要啦!就像走钢丝一样,得时刻小心。
要是不小心,那可就会出大问题。
所以,操作的时候一定要谨慎再谨慎。
键槽卡钻的应用场景可不少呢。
比如说在钻井的时候,要是不小心遇到了键槽,那可就得赶紧处理。
它的优势就是能够快速解决问题,让钻井工作能够顺利进行下去。
这就像在战场上有了一把利器,能够迅速打败敌人。
给你讲个实际案例吧。
有一次,一个钻井队就遇到了键槽卡钻的问题。
他们一开始也很着急,不知道该怎么办。
后来,他们按照正确的方法,轻提慢转,不行就下砸下压,最后成功地解决了问题。
这就说明,只要方法正确,键槽卡钻并不可怕。
键槽卡钻虽然麻烦,但只要我们掌握了正确的处理方法,就能够轻松应对。
所以,遇到键槽卡钻别害怕,勇敢地去解决它吧!。
卡钻处理措施
事故发生后,应明确卡钻位置,查明该处的地质情况,再根据实际不同情况,采取不同的措施。
宜待钻头有松动后方可用力上提,不可盲动,以免造成越卡越紧。
通常处理方法有以下几种:
1、当为梅花孔卡钻时,若钻头向下有活动余地,可使钻头向下活动并转动至孔径较大方向提起钻头。
也可松一下钢丝绳,使钻锤转动一个角度,有可能将钻锤提出。
2、卡钻不宜强提以防止坍孔、埋钻。
宜用由下向上顶撞的办法,轻打卡点的石头,有时使钻头上下活动,也能脱离卡点或使掉入的石块落下。
3、用较粗的钢丝绳带打捞钩或打捞绳放进孔内,将冲锤勾住后,与大绳同时提动。
或交替提动,并多次上下、左右摆动试探,有时能将冲锤提出。
4、在打捞过程中,应继续搅拌泥浆,防止沉淀埋钻。
5、用其它工具,如小的冲锤、小掏渣筒等下到孔内冲击,将卡锤的石块挤进孔壁,或使冲锤活动并脱离卡点后,再将冲锤提出。
但要稳定大绳以免冲锤突然下落。
6、用压缩空气管或高压水管下入孔内,对准卡锤一侧或吸锤处适当冲射一段时间,使卡点松动后强行提出。
7、使用专门加工的工具将顶住孔壁的钻头拨正。
8、严重卡钻时,采取人工下孔清阻等特殊方法。
石油钻井常见的卡钻原因及处理对策石油钻井过程中常常会遇到卡钻的问题,其原因可以分为机械原因、地质原因和操作原因等多种因素。
为了解决卡钻问题,需要采取相应的对策。
一、机械原因1.钻具的弯曲和损坏:在钻井过程中,钻具可能会因为弯曲过大或者损坏而无法正常工作,导致卡钻。
解决办法是使用强度更高的钻具和增加钻具更换的频率。
2.钻铤的结构不合理:钻铤如果设计不合理,容易堵塞或卡住。
解决办法是优化设计,增加排污能力,减少堵塞的可能性。
3.钻具的柔性不足:如果钻具的柔性不足,容易在弯曲的地层中卡住。
解决办法是使用具有足够柔性的钻具,以便更好地应对地层的变化。
二、地质原因1.钻井液失控:地层中的高压井水可能会导致钻井液失控,使钻井液无法正常循环,导致卡钻。
解决办法是加强钻井液的监控,确保钻井液循环的稳定。
2.地层塌陷:地层存在结构松散或井眼稳定性差的情况下,容易发生地层塌陷,导致卡钻。
解决办法是通过叠加合适的套管来增强井身稳定性,保持井眼的完整性。
3.地层裂缝和断层:地层裂缝和断层可能会造成钻具卡钻。
解决办法是综合地震资料和地层分析,提前预判地层的裂缝和断层分布,做好设计,防范卡钻的发生。
三、操作原因1.钻探过程中的操作失误:操作人员的错误操作可能会导致卡钻,例如钻时速度过快,导致钻铤卡入地层中。
解决办法是加强培训,提高操作人员的技术水平,确保操作的规范性和准确性。
2.钻井液性能不佳:钻井液的性能不佳,如固相含量过高或粘度过大,容易导致卡钻。
解决办法是优化钻井液的配方和性能,确保钻井液的流动性和润滑性。
3.钻具和井筒之间的间隙过小:钻具和井筒之间的间隙过小,容易导致固体颗粒堆积或者钻具卡住。
解决办法是通过选择合适的套管和井眼直径,确保钻具和井筒之间有足够的间隙,减少卡钻的风险。
综上所述,石油钻井过程中卡钻问题的解决需要采取综合的对策。
在钻具的选择和设计上,应提高钻具的强度和柔性,优化钻铤的结构;在地质方面,应通过地震资料和地层分析提前预判地层情况,设计合理的井身结构;在操作上,加强培训,提高操作人员的技术水平,确保操作的规范性和准确性;在钻井液的使用上,要优化钻井液的配方和性能,确保其流动性和润滑性。
卡钻的类型原因及预防措施卡钻是工程中常见的问题之一,它主要是由于岩层的抗剪强度不足、应力集中或荷载超限等原因导致。
卡钻一旦发生,容易造成施工进度延误、工程质量下降甚至安全事故。
因此,及时采取预防措施是非常重要的。
下面我们将从卡钻的类型、原因和预防措施等方面进行详细的介绍。
一、卡钻的类型1.摩擦卡钻:主要是由于钻杆与孔壁之间的摩擦力过大,导致钻进受阻。
这种情况通常是因为孔壁的光洁度不够或者钻杆表面磨损严重导致的。
2.压裂卡钻:主要是由于在钻进过程中受到的挤压力过大,导致钻杆被卡住。
这种情况通常是因为岩层的抗剪强度不足或者孔壁内部存在裂隙等原因导致的。
3.堆积卡钻:主要是由于在钻进过程中岩屑或者其他杂物堆积在孔底或孔壁上,导致钻进受阻。
这种情况通常是因为清孔不及时或者清孔方法不当等原因导致的。
二、卡钻的原因1.岩层不均匀:岩层的强度、硬度、韧性等性质不均匀,容易造成卡钻。
2.钻进速度过快:钻进速度过快会导致振动加剧,使岩屑难以排除,从而导致卡钻。
3.钻进过程中受到外界干扰:如地质构造的不均匀、地下水位的波动等都会影响钻进的正常进行。
4.钻井液质量不佳:钻井液的性质不适合导致岩屑无法有效排除,从而导致卡钻。
5.钻头磨损严重:钻头磨损严重会增加钻进的阻力,容易造成卡钻。
6.钻推力不足:钻推力不足会导致进尺速度过慢,从而增加了卡钻的可能性。
三、预防措施1.合理选择钻进速度:钻进速度应该根据岩层的性质和孔径大小来合理调节,避免速度过快导致卡钻。
2.定期更换钻头:钻头磨损严重时及时更换,可以减少卡钻的概率。
3.保持钻井液质量:保持钻井液清洁、密度适中,能帮助有效排除岩屑,减少卡钻的发生。
4.加强孔壁处理:保持孔壁光滑、无裂隙,可以减少摩擦卡钻的发生。
5.加强清孔工作:避免孔底或孔壁堆积杂物导致堆积卡钻的发生。
6.加强地质勘探:提前了解地层地质情况,做好地质勘探工作,可以避免不均匀岩层导致的卡钻。
综上所述,卡钻是工程中一个常见的问题,合理选择钻进速度、定期更换钻头、保持钻井液质量、加强孔壁处理、加强清孔工作和加强地质勘探等措施都是有效预防卡钻的方法。
粘吸卡钻的原因、特征、预防及处理泥包卡钻的原因、特征、预防及处理缩径卡钻的原因、特征、预防及处理落物卡钻的原因、特征、预防及处理卡钻事故的解卡方法活动钻具解卡1)循环钻井液的同时配合活动钻具,卡钻不严重时可以得到解决;(2)沉砂卡钻或井塌卡钻不能上提钻具,避免卡的更死,可以下放和旋转钻具,设法开泵循环,用倒划眼的方法慢慢上提解卡;(3)对键槽、缩径或泥包卡钻起钻遇卡时,可提到原悬重后猛放钻,不可猛力上提,防止卡的更死;(4)下钻遇阻、压得过大而卡钻时,用较大的力量上提解卡;对于压差卡钻,可以采取猛提猛放和转动钻具的方法使较轻的粘附卡钻解脱。
浴井解卡在活动钻具不能解卡时,可以向井内泡油、盐水、泡酸或采用清水循环等方式,泡松粘稠的泥饼,降低粘滞系数,减少与钻具的接触面积,减少压差,从而活动解卡。
震击器解卡1)在钻进中遇到垮塌、粘性、膨胀性等易卡地层,可在钻杆与钻铤之间接上震击器,一旦遇卡,可立即下击或上击解卡。
(2)起钻中遇卡,如缩径、键槽等引起的卡钻经活动不能解卡时,可以在卡点处倒开钻具,再接下震击器,对扣后,下击解卡。
然后循环洗井,上提钻具,如果还卡,可以转动钻具倒划眼轻轻上提。
(3)下钻过程中遇阻,未能及时发现而卡钻,或较轻的粘附卡钻时,可使用上击器上击解卡。
倒扣套铣解卡1)遇到严重的卡钻时,用以上方法不能解除也不能循环时,现场常用倒扣、套铣的方法来取出井内全部或部分钻具。
(2)倒扣是使转盘倒转,将井内正扣钻杆倒出。
每次能倒出的钻杆数量取决于井内被卡钻具螺纹松紧是否一致。
希望从卡点处倒开。
(3)对卡点以下的钻具要下套铣筒将钻具外面(钻具与井壁的环形空间)的岩屑或落物碎屑等铣掉,然后再倒出钻具。
费时很长。
爆炸倒扣、套铣(1)首先测出卡点位置,然后用电缆将导爆索从钻具内送到卡点以上第一个接头螺纹处,在导爆索中部对准接头的同时,将钻具卡点以上的全部重力提起,并给钻具施加一定的倒扣力矩,点燃导爆索使其爆炸。
卡钻卡钻卡钻事故实例录目录一、粘吸卡钻 -------------------------------------------------- 1~14二、坍塌卡钻 -------------------------------------------------- 15~25三、砂桥卡钻 -------------------------------------------------- 26~33四、缩径卡钻 -------------------------------------------------- 34~47五、键槽卡钻 -------------------------------------------------- 48~54六、泥包卡钻 -------------------------------------------------- 55~59七、落物卡钻 -------------------------------------------------- 60~66八、干钻卡钻 -------------------------------------------------- 67~70九、水泥卡钻 -------------------------------------------------- 71~73一、粘吸卡钻实例例一,胜利油田F-23井1、基础资料(1) 表层套管:φ339.7mm;下入深度84m。
(2) 技术套管:φ244.5mm;下入深度1970m。
(3) 裸眼:钻头直径:φ215.9mm;钻深:2994.14m。
2、事故发生经过钻到井深2994.14m,因一档链条断,将钻具上提21m,检修链条,未及时下放活动。
待链条接好后,上提钻具由原悬重840KN提至1200KN下放到零。
循环过程发现泵压由16Mpa降至8Mpa.3、事故处理过程(1) 注入解卡剂40M3替钻井夜时,泵压由12Mpa降至10Mpa。
15分钟后发现井口有解卡剂迫出,判断是钻具剌漏,使循环短路,经测试剌漏位置在1530m。
(2) 原钻具倒扣一次倒出钻杆1651.80m,将剌漏钻杆倒出。
(3) 下φ127mm公锥打捞三次,均未成功。
(4) 下φ144mm 公锥打捞,造扣后,上提1100KN,停止3分钟,悬重下降到1000KN,活动数次后,恢复到原悬重840KN。
开泵循环,泵压正常,事故解除。
4、分析意见(1) 在循环钻井液时,已经发现泵压由16Mpa降到8Mpa,如地面无问题,那肯定是钻具剌漏,短路循环。
在这种情况下,注解卡剂纯粹多此一举,而应测一个循环周,确实钻具剌漏位置,然后倒扣或爆炸松扣,将钻具起出。
(2) 本井下三次φ127mm公锥打捞无效,而下φ114mm公锥却一次成功,这就说明该井队对鱼顶情况根本不明,接头水眼尺寸不知道,所以加犯三次同样错误。
例二,大港油田B15-2井1、基础资料(1) 表层套管:φ339.7mm;下入深度202.10m。
(2) 裸眼:钻头直径:φ311.10mm;钻深1939m。
(3) 钻具结构:φ311.10mm钻头+φ310mm 扶正器1.85m+φ203mm 钻铤8.73m+φ310mm扶正器1.32m+φ198mm无磁钻铤8.61m+φ310mm扶正器1.87m+φ203mm钻铤26.25m+φ178mm钻铤104.81m+φ127mm钻杆1771.64m。
(4) 钻井液性能:密度1.15g/cm3,粘度30s,滤失量5ml,滤饼0.5mm,切力5/11mg/cm2,含砂量1%,PH9。
2、事故经过钻至井深1939m,接单根遇卡,甩下单根,接方钻杆循环钻井液。
上提钻柱由原悬重665KN提至1700KN下放到200KN,无效。
计算卡点为1814m,钻头位置为1929.60m。
3、事故处理过程(1) 注入原油18m3,柴油9m3,浸泡18h,上提至1480KN,将钻杆提断,鱼顶273.02m,鱼长1656.58m。
(2) 下铅模打印。
(3) 下套筒磨鞋修鱼顶。
(4) φ114mm母锥造扣成功,爆炸松扣,起出坏鱼头。
(5) 下钻对扣,在761.53m处爆松倒扣,起出全部钻杆。
(6) 下φ311.10mm钻头通井,循环。
(7) 下外径φ244.5mm套铣筒155.49m,从1761.53m铣至1912.59m(最上面扶正器位置)。
(8) 下入上击器对扣,震击解卡。
4、分析意见(1) 注解卡剂后,活动钻具要有一定的限制,不宜多提,可以放压。
因为此时主要靠解卡剂起作用,而不是靠拉、压的力量起作用。
如果把钻具提断,一是可能堵塞水眼,二是解卡剂排不出来,泡垮井壁,堵塞环空,这样就失去了再一次注解卡剂的可能。
(2) 对于所用钻杆一定要清楚是什么钢级,什么等级,使用时间等,不能按新钻杆计算其抗拉强度。
因此,不能贸然地提到1700KN。
(3) 提断钻具一般来说,鱼头是直的根本无必要打铅印,也无需修鱼头。
因为可以根据起出断口推知鱼顶状况,可以直接下卡瓦打捞筒或母锥进行打捞,这样可以缩短事故处理时间尽快恢复循环。
(4) 本井只是钻铤被卡,如果处理得当就不会浪费这么多时间。
例三,青海油田L-3井1、基础资料(1)表层套管:外径φ339.7mm,下深402m。
(2)技术套管:外径φ244.5mm,下深3601.63m(3) 裸眼:钻头直径φ215.9mm,钻深5086m。
(4) 钻具结构:φ215.9mm钻头+φ177.8钻铤110.82mm+φ127mm 钻杆。
(5) 钻井液性能:密度2.14g/cm3,粘度58s,滤失量5ml,滤饼0.5mm,切力12/27mg/cm2,含砂量0.5%,PH11。
2、事故发生经过本井设计井深5200m,钻至5086m接单根用去6分钟卡钻,钻头位置5076.64m,上提最大拉力2000KN,无效,循环正常,泵压21Mpa,计算卡点位置4200m。
3、事故处理过程时值隆冬,柴达木盆地内气温很低,该井又距冷湖基地200多公里,组织拉原油很困难。
而且原油与钻井液的密度相差很大,配制解卡剂更无条件。
但盆地内有很多盐水湖,浓度高,密度大,冬季又不结冰,因此决定就地取材,用高浓度盐水浸泡。
于是注入盐水50m3,浸泡15分钟就解卡了。
4、分析意见(1) 在柴达木盆地用盐水浸泡解卡是一个创举,不但在L-3井应用成功,在J-2,E-3井等都是一次性解卡成功,深、浅井均有效。
(2) 用盐水浸泡解卡要根据该井具体情况,首先要考虑井壁稳定问题,必须保证泡不垮。
(3) 施工时,盐水与淡水之间必须用淡水或柴油分隔开,否则钻井液稠化后,泵送不了。
例四,江汉油田H-26井1、基础资料(1) 表层套管:φ323.85mm;下深85m。
(2) 裸眼:钻头:φ215.9mm;钻深2142.53m。
(3) 钻具结构:φ215.9mm钻头+φ178mm钻铤112.35m+φ139.7mm钻杆(4) 钻井液性能:密度1.20g/cm3,粘度28s,滤失量17ml,滤饼2mm,切力0/8mg/cm2,含砂量2%,PH8。
2、事故发生经过钻至2142.53m水龙头冲管密封剌漏,将水龙头坐在转盘上换盘根。
换好后,开泵循款正常,但钻具被卡,卡点在表层套管鞋附近。
3、处理过程本井浸泡解卡剂需要100m3,时值雨季道路泥泞,拉运原油难度很大,所以决定分段浸泡,实际注入原油48m3,先浸泡下部井段,4h后,一次将原油替至上部井段,浸泡2h后,由原悬重250KN提至1000KN,解卡成功。
4、分析意见(1) 坐在转盘修水龙头,严重违章。
这样一不能循环钻井液,二不能活动钻具,卡钻是必然的。
(2) 本井是全井段卡钻,而80%以上是泥岩,如果单纯用压差理论来解释是说不通的。
(3) 在全井卡钻的情况下,采用分段浸泡,即节约了大量的解卡剂,又可维持环空一定液柱压力。
例五、江汉油C-5井1、基础资料(1) 表层套管:φ323.8mm;下深101.85m。
(2) 裸眼:钻头直径:φ215.9mm;钻深3202.31m。
(3) 钻具结构:φ215.9mm钻头+φ177.8mm钻铤108.54m+φ139.7mm钻杆。
(4) 钻井液性能:密度1.25g/cm3,粘度28s,切力5/14mg/cm2,滤失量12ml,滤饼2mm,含砂量2%,PH8.5。
2、事故发生经过本井在完钻后,电测,井壁取心已完成,下钻通井,准备下油层套管,由于活动钻具不及时,发生粘吸卡钻,卡点2300m。
3、事故处理过程(1) 注入原油30m3,柴油15m3,浸泡36h,无效。
(2) 注入浓度12%的盐酸37m3,浸泡7h15min,钻具在全压状态下解卡。
4、分析意见(1) 江汉地区地层对盐酸和土酸的反应很灵敏,往往在泡油不起作用的进修,改用泡酸就会解决问题。
(2) 泡酸工序复杂,对钻具腐蚀作用较大,排酸时也易污染环境。
例六、江汉油田S-3井1、基础资料(1) 表层套管:φ323.85mm;下深106.5m。
(2) 裸眼:钻头直径:φ215.9mm;钻深2453.20m。
(3) 钻具结构:φ215.9mm钻头+φ177.8mm钻铤101.53+φ139.7mm钻杆。
(4) 钻井液性能:密度1.26g/cm3,粘度37s,滤失量12ml,滤饼1.2mm,切力6/17mg/cm2,含砂量2%,PH9。
2、事故发生经过钻至井深2453.20m,循环钻井液,准备起钻。
此时,绞车传动链条链片飞出,随即停机修理。
历时20分钟,钻具不能活动,被卡,计算卡点为1730m。
3、事故处理过程(1) 正常循环钻井液,准备浸泡原油,泵压8Mpa,由两台泵都发生故障,停泵修理。
泵修好后,开泵时泵压上升到15Mpa,循环不通,认为是放回水时钻井液倒返将钻头水眼堵死,绝了泡油通路。
(2) 下48.3mm 炸筒,准备在钻头附近爆炸,爆炸掉钻头,但下至2354m处遇阻,下不到钻头位置。
(3) 从139.7mm钻杆内下带笔头的φ40.26mm油管150m加φ60.3mm油管2300m,通水眼,配水泥车循环钻井液,一直通到钻头位置。
(4) 恢复循环。
(5) 注入原油20m3,柴油10m3,浸泡11h20min解卡。
4、分析意见(1) 这是一次特殊而又成功的处理方法,没有倒扣的道路,而是想办法打开通路。
浸泡解卡剂解卡,一方面节约了时间,二是避免了套铣倒扣的风险性。
(2) 这种办法只能是在环空不堵塞的情况下进行。
因此,处理时应争取时间在井壁坍塌之前打循环通道。
(3) 任何情况下首先要防止钻井液倒流。
如停钻修泵,必须先关闭高压管线上阀门,最好钻柱内装回压凡尔,可避免人为失误。
例七、南疆油田KSH-1井1、基础资料(1) 表层套管:φ500mm;下深280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