摔跤课程
- 格式:doc
- 大小:48.00 KB
- 文档页数:9
摔跤教案及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体育与健康课程中的摔跤教学章节,详细内容包括摔跤的基本技巧、安全防护措施以及比赛规则。
教材参照《体育与健康》教科书第六章第三节。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摔跤的基本技巧,如抓握、推、拉、扭等。
3. 提高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降低运动损伤风险。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摔跤技巧的灵活运用及安全防护。
教学重点:摔跤基本技巧的掌握以及比赛规则的遵守。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摔跤垫、哨子、计时器。
学具:摔跤服装、护具。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身穿摔跤服装,进行简单的摔跤表演,激发学生兴趣。
学生分组讨论摔跤的基本技巧和安全防护措施。
2. 理论讲解(10分钟)教师讲解摔跤的基本技巧、比赛规则及安全防护。
学生跟随教师示范,学习摔跤基本动作。
3. 例题讲解(10分钟)教师示范并讲解摔跤技巧的应用,如如何抓握、推、拉、扭等。
学生分组练习,互相指导,提高动作质量。
4. 随堂练习(10分钟)学生进行摔跤实战演练,教师巡回指导。
学生互相评价,指出不足,共同进步。
5. 比赛环节(15分钟)学生分组进行摔跤比赛,教师担任裁判。
比赛过程中,教师强调比赛规则和竞技道德。
学生分享学习心得,互相鼓励。
六、板书设计1. 摔跤基本技巧:抓握、推、拉、扭等。
2. 比赛规则:场地、时间、得分、犯规等。
3. 安全防护:护具佩戴、动作规范、避免伤害。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结合摔跤技巧,设计一个摔跤动作,并说明动作要领。
2. 答案:学生需在作业中详细描述动作步骤,如抓握对方肩膀,迅速下拉,同时用腿部力量将对方摔倒。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教师反思本次课程的优缺点,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参加校内外摔跤比赛,提高竞技水平,锻炼意志品质。
同时,组织学生观看摔跤比赛视频,了解不同摔跤技巧的运用。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明确;2. 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和随堂练习;3. 作业设计中的动作设计及说明;4.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
摔跤教案教案二一套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教育部《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对应教材第四章“中国式摔跤”部分,详细内容包括摔跤的基本技巧、安全防护知识以及比赛规则。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中国式摔跤的基本技巧,如抓握、摔法、防御等。
2.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竞技体育精神。
3. 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学会在运动过程中保护自己和他人。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摔跤技巧的灵活运用和安全防护措施。
2. 教学重点:基本摔跤技巧的学习和练习。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摔跤垫、哨子、计时器、教学视频等。
2. 学具:摔跤服装、护具、毛巾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身着摔跤服装,进行现场演示,激发学生兴趣。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摔跤的认识和看法。
2. 理论知识讲解(10分钟)教师简要介绍中国式摔跤的起源、发展及比赛规则。
学生了解摔跤的基本技巧和安全防护知识。
3. 例题讲解(10分钟)教师示范抓握、摔法等基本技巧,并讲解动作要领。
学生跟随教师练习,体会动作技巧。
4. 随堂练习(10分钟)学生两人一组,进行基本技巧的练习。
教师巡回指导,纠正动作错误。
5. 比赛实践(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摔跤比赛,体验竞技乐趣。
教师担任裁判,及时点评,指导学生改进。
学生分享学习心得,提出改进意见。
六、板书设计1. 中国式摔跤基本技巧抓握摔法防御2. 比赛规则及安全防护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结合本节课所学内容,写一篇关于中国式摔跤的短文,不少于300字。
每位同学至少掌握两种摔跤技巧,下节课进行展示。
2. 答案:技巧展示:教师在下节课前检查学生掌握情况。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教学反思:针对本节课的教学过程,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方法、手段及学生的掌握情况,为下一节课做好准备。
2. 拓展延伸:组织学生观看中国式摔跤比赛视频,提高学生的竞技水平。
邀请专业摔跤教练来校进行讲座,拓宽学生视野。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摔跤技巧的灵活运用和安全防护措施。
2024年摔跤教案教案二一套教案一、教学内容1. 摔跤基本站立姿势和步法移动;2. 摔跤基本技巧:如抓手、抱腰、绊腿等;3. 摔跤安全防护措施及注意事项;4. 摔跤比赛的基本规则和裁判方法。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摔跤的基本技巧,提高身体协调性和灵活性;2. 培养学生勇敢、顽强、自信的品质,增强团队合作意识;3. 使学生了解摔跤比赛的基本规则,提高观赛和参赛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摔跤技巧的掌握和安全防护意识的培养。
教学重点:基本摔跤技巧、比赛规则和安全防护措施。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摔跤垫、口哨、计时器、教学视频等;2. 学具:摔跤服装、护具、毛巾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组织学生观看摔跤比赛视频,激发学生兴趣;教师简要介绍摔跤运动的历史和发展,引导学生了解摔跤运动。
2. 技能讲解与示范(10分钟)教师讲解摔跤基本站立姿势、步法移动和摔跤技巧;教师示范摔跤动作,强调动作要领和注意事项;学生跟随教师练习,体会动作要领。
3. 随堂练习(10分钟)学生分组练习,教师巡回指导,纠正动作错误;组织学生进行抓手、抱腰、绊腿等基本技巧的练习;学生互相交流心得,共同进步。
4. 比赛规则讲解(5分钟)教师讲解摔跤比赛的基本规则和裁判方法;学生提问,教师解答疑惑。
5. 模拟比赛(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模拟比赛,体验实战氛围;教师担任裁判,指导学生遵守比赛规则;6. 安全防护知识讲解(5分钟)教师讲解摔跤运动中的安全防护措施;学生了解并掌握安全防护知识。
7. 课堂小结(5分钟)学生反馈学习情况,教师给予鼓励和指导。
六、板书设计1. 摔跤基本技巧:抓手、抱腰、绊腿等;2. 摔跤比赛规则:基本规则、裁判方法;3. 安全防护措施:注意事项、防护方法。
七、作业设计2. 作业题目:观看一场摔跤比赛,分析比赛中的摔跤技巧和比赛规则。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教师反思:针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分析优点和不足,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2. 学生反馈:学生反馈学习情况,教师给予针对性的指导和建议;3. 拓展延伸:组织学生参加校内外摔跤比赛,提高学生的竞技水平,培养团队精神。
体育训练摔跤教案设计一、教学内容1. 摔跤的基本姿势:站立姿势、跪地姿势、侧卧姿势等。
2. 步伐移动:前进、后退、左右移动等。
3. 摔倒技巧:抓握、推拉、勾踢、抱摔等。
4. 安全防护:自我保护、对手保护、场地安全等。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摔跤的基本姿势和步伐移动,提高身体协调性。
2. 使学生了解并掌握摔跤的基本技巧,增强实战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提高竞技体育素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摔倒技巧的掌握,尤其是动作的连贯性和力度。
2. 教学重点:摔跤基本姿势、步伐移动和摔倒技巧的实践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摔跤垫、教学视频、示范模型等。
2. 学具:摔跤服装、护具、绷带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身着摔跤服装,现场展示摔跤技巧,激发学生兴趣。
学生分组讨论,了解摔跤运动的基本知识。
2. 基本姿势与步伐移动教学(10分钟)教师示范并讲解基本姿势和步伐移动,强调动作要领。
学生跟随教师练习,互相纠正动作。
3. 摔倒技巧教学(10分钟)教师示范并讲解摔倒技巧,强调动作的连贯性和力度。
学生分组练习,教师个别指导。
4. 随堂练习(15分钟)学生两人一组,进行摔跤对抗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针对学生的表现,教师给予评价和鼓励。
5. 安全防护教学(5分钟)教师讲解摔跤过程中的安全防护要领,强调注意事项。
学生模拟练习,掌握安全防护方法。
六、板书设计1. 摔跤基本姿势:站立姿势、跪地姿势、侧卧姿势2. 步伐移动:前进、后退、左右移动3. 摔倒技巧:抓握、推拉、勾踢、抱摔4. 安全防护:自我保护、对手保护、场地安全七、作业设计2. 答案要点:摘要:简述摔跤技巧的重要性。
分别介绍基本姿势、步伐移动、摔倒技巧的实践体会。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组织学生参加摔跤比赛,提高实战经验。
邀请专业摔跤教练进行讲座,拓宽学生视野。
开展摔跤社团活动,培养学生兴趣爱好。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摔倒技巧的掌握2. 安全防护的教学3. 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情景引入4. 作业设计一、摔倒技巧的掌握1. 抓握:教授学生如何正确抓握对手,包括手指的用力方式、抓握部位等,以确保在对抗中稳定控制对手。
课时:2课时年级:大学一年级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摔跤的基本知识,掌握摔跤的基本动作和技巧。
2. 培养学生勇敢、果断、顽强的品质,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和团队协作能力。
3. 增强学生的体质,提高学生的运动技能。
教学内容:1. 摔跤的基本知识2. 摔跤的基本动作和技巧3. 摔跤的实战训练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热身活动1. 跑步:让学生在操场上慢跑5分钟,进行全身的拉伸运动。
2. 简单的徒手操:让学生进行头部、腰部、手臂、腿部等部位的拉伸运动。
二、摔跤基本知识讲解1. 摔跤的历史、起源和发展。
2. 摔跤的规则、比赛形式。
3. 摔跤的服装、器材。
三、摔跤基本动作和技巧讲解1. 基本站立姿势:让学生掌握正确的站立姿势,包括脚部、腰部、手臂的姿势。
2. 基本步伐:让学生掌握前进、后退、转身等基本步伐。
3. 技巧动作:讲解摔跤的基本技巧,如抱腿摔、勾腿摔、背摔等。
四、示范与练习1. 教师示范摔跤动作,让学生观看并模仿。
2. 学生分组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五、总结与反思1. 教师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
2. 学生谈谈自己的收获和不足。
第二课时:一、热身活动1. 跑步:让学生在操场上慢跑5分钟,进行全身的拉伸运动。
2. 简单的徒手操:让学生进行头部、腰部、手臂、腿部等部位的拉伸运动。
二、摔跤实战训练1. 教师讲解实战技巧,如如何判断对手的动作、如何防守和进攻等。
2. 学生分组进行实战对抗训练,教师巡回指导。
三、总结与反思1. 教师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
2. 学生谈谈自己的收获和不足。
教学评价:1. 学生对摔跤基本知识、动作和技巧的掌握程度。
2. 学生在实战训练中的表现,如防守、进攻、团队协作等。
3. 学生对课程内容的兴趣和满意度。
教学反思:1. 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
2. 注重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提高学生的运动技能。
3. 创设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摔跤精品教案精品教案二一套精品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体育与健康》教材第五章“武术与搏击”中的第三节“民间体育项目——摔跤”。
详细内容包括摔跤的基本技巧、比赛规则以及安全注意事项。
重点掌握直摔、横摔、抱摔三种基本技巧。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并掌握摔跤的基本技巧,提高学生的身体协调性和灵活性。
2. 培养学生勇敢、顽强、自信的品质,增强团队合作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摔跤技巧的掌握与运用。
教学重点:直摔、横摔、抱摔三种基本技巧。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摔跤垫、口哨、计时器、示范用摔跤服装。
2. 学具:摔跤服装、护具、绷带。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组织学生进行一场简单的摔跤比赛,让学生感受摔跤运动的魅力,激发学习兴趣。
2. 基本技巧讲解与示范(10分钟)介绍直摔、横摔、抱摔三种基本技巧,并进行示范。
针对每种技巧的动作要领进行详细讲解。
3. 分组练习(10分钟)学生分成三组,每组练习一种基本技巧。
教师巡回指导,纠正动作不规范的地方。
4. 例题讲解(5分钟)以直摔为例,讲解动作要领及实战应用。
5. 随堂练习(10分钟)学生两人一组,进行直摔、横摔、抱摔的练习。
教师观察学生练习情况,及时给予指导。
6. 比赛实践(15分钟)组织学生进行摔跤比赛,检验学习成果。
强调比赛规则和安全注意事项。
六、板书设计1. 直摔、横摔、抱摔三种基本技巧的动作要领。
2. 比赛规则及安全注意事项。
七、作业设计答案:文章内容应包括摔跤的基本技巧、比赛规则、学习心得等方面。
2. 完成一份摔跤比赛策划书,包括比赛项目、规则、赛程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教师针对课堂教学效果进行反思,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2. 拓展延伸:组织学生参加校内外摔跤比赛,提高学生的竞技水平,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
同时,鼓励学生关注国内外摔跤运动的发展,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摔跤运动。
重点和难点解析1. 基本技巧的讲解与示范2. 分组练习时的教师巡回指导3. 例题讲解的实战应用4. 比赛实践中的规则和安全注意事项详细补充和说明:一、基本技巧的讲解与示范基本技巧的讲解与示范是摔跤教学的核心部分。
2024年摔跤简短教案幼儿园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大班体育活动教材,主要涉及摔跤的基本技巧和运动精神。
教学内容包括教材第四章“传统体育游戏”中的第2节“摔跤入门”,详细内容为摔跤的基本姿势、简单动作以及安全知识。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摔跤的基本技巧,培养对传统体育游戏的兴趣。
2. 培养幼儿勇敢、自信、团结的运动精神。
3. 提高幼儿身体协调性、灵活性及力量。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摔跤动作的协调性和灵活性。
教学重点:摔跤的基本姿势和简单动作。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摔跤垫、示范用摔跤服装、哨子。
学具:每位幼儿一套摔跤服装、护具。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穿着摔跤服装,向幼儿展示摔跤动作,引起幼儿兴趣。
邀请两位幼儿进行简单摔跤示范,让其他幼儿观看。
2. 教学基本姿势(10分钟)教师示范站立、蹲下、防守等基本姿势,讲解动作要领。
幼儿跟随教师一起练习,教师个别指导。
3. 教学简单动作(10分钟)教师示范推、拉、扭等简单动作,讲解动作要领。
幼儿两人一组,进行动作练习。
4. 随堂练习(10分钟)教师组织幼儿进行摔跤游戏,让幼儿在游戏中运用所学动作。
教师巡回指导,纠正动作错误。
为获胜幼儿颁发小奖品,鼓励大家继续努力。
六、板书设计1. 摔跤基本姿势站立、蹲下、防守2. 摔跤简单动作推、拉、扭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和家人一起练习摔跤基本姿势和简单动作。
2. 答案: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次课程中,幼儿对摔跤表现出浓厚兴趣,但在动作协调性方面仍有待提高。
今后教学中,应加强个别指导,提高幼儿动作质量。
2. 拓展延伸:组织幼儿参加摔跤比赛,提高幼儿竞技水平,培养团队精神。
同时,邀请家长参与,增进亲子关系。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基本姿势和简单动作的准确性。
2. 幼儿在实践中的安全。
3. 教学过程中的个别指导。
4. 作业设计与家庭参与。
详细补充和说明:一、教学基本姿势和简单动作的准确性1. 确保动作示范的准确性:教师在示范时,动作要规范、到位,让幼儿能够清晰地看到每个动作的细节。
摔跤教案教案二一套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教材《体育与健康》第三单元“基本运动技能”中的第五章“摔跤运动”,详细内容包括摔跤的基本技术、安全防护措施以及比赛规则。
重点学习摔跤的基本动作,如抓握、绊腿、扭转等,并通过实践掌握摔跤的基本技巧。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摔跤运动的基本技术、安全防护措施及比赛规则,提高学生的体育运动素养。
2. 培养学生勇敢、顽强、自信、协作的品质,增强学生的团队精神和集体荣誉感。
3. 提高学生的身体协调性、灵敏性和力量,促进学生身体素质的全面发展。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摔跤动作的连贯性和协调性,以及安全防护措施的应用。
教学重点:摔跤的基本动作、技巧和比赛规则。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摔跤垫、教学视频、示范图解、口哨等。
2. 学具:运动服、摔跤鞋、护具(如护膝、护腕)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组织学生进行简单的热身活动,提醒学生注意运动安全。
播放摔跤比赛视频,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关注摔跤运动。
2. 理论知识讲解(10分钟)介绍摔跤的基本技术、安全防护措施和比赛规则。
示范摔跤基本动作,讲解动作要领和技巧。
3. 例题讲解与示范(10分钟)以抓握、绊腿、扭转等基本动作为例,进行讲解和示范。
指导学生掌握动作要领,注意摔跤过程中的安全。
4. 随堂练习(15分钟)学生分组练习,教师巡回指导,纠正动作错误。
组织学生进行模拟比赛,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摔跤技巧。
学生反馈学习心得,提出疑问,教师解答。
六、板书设计1. 摔跤的基本技术抓握、绊腿、扭转等动作要领2. 安全防护措施护具使用、避免危险动作3. 比赛规则双方对抗、得分标准、胜负判定七、作业设计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教师反思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针对学生掌握情况,调整教学方法。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参加摔跤俱乐部或课外活动,提高摔跤技能,培养体育兴趣。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摔跤动作的连贯性和协调性,以及安全防护措施的应用。
《摔跤》教案精品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小学体育教材《体育与健康》四年级下册第六章《传统体育项目》,具体内容为《摔跤》。
摔跤是一项具有悠久历史的传统体育项目,不仅能够锻炼学生的身体素质,还能培养学生勇敢、机智的品质。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摔跤的基本技巧和比赛规则,提高学生的体育素养。
2. 培养学生勇敢、自信、团结协作的精神品质。
3. 提高学生的动作协调性和灵活性,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摔跤技巧的掌握,如抓握、扭摔、推拉等。
2. 教学重点:摔跤的基本规则,以及安全注意事项。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摔跤垫、哨子、计时器、教学视频。
2. 学具:运动服、运动鞋、摔跤手套。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组织学生进行简单的热身活动,如慢跑、拉伸等。
邀请几名学生进行摔跤示范,让学生初步了解摔跤。
2. 理论知识讲解(10分钟)介绍摔跤的基本技巧:抓握、扭摔、推拉等。
讲解摔跤的比赛规则及安全注意事项。
3. 例题讲解(10分钟)播放摔跤教学视频,让学生观察并模仿。
教师现场示范,讲解动作要领。
4. 随堂练习(10分钟)学生两人一组进行摔跤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针对学生的错误动作,进行个别辅导。
5. 小组比赛(15分钟)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进行摔跤比赛。
教师担任裁判,确保比赛公平、安全。
教师点评学生的表现,强调摔跤的精神内涵。
六、板书设计1. 摔跤基本技巧:抓握、扭摔、推拉2. 比赛规则及安全注意事项七、作业设计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教师针对本节课的教学过程进行反思,分析学生的掌握情况,为下一节课做好准备。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在课后观看摔跤比赛,了解摔跤文化,提高体育素养。
同时,组织学生参加学校摔跤社团,培养特长。
重点和难点解析1. 实践情景引入2. 理论知识讲解3. 例题讲解与随堂练习4. 小组比赛的组织与裁判5. 作业设计一、实践情景引入1. 热身活动: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身体状况,设计合适的热身活动,如慢跑、拉伸等,以预防运动损伤。
大学生摔跤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并掌握摔跤运动的基本技巧和战术,包括但不限于抓握、摔法、防摔和反击。
2. 学生能了解摔跤运动的历史背景、比赛规则以及相关的裁判手势。
3. 学生能描述摔跤运动在锻炼身体、提高身体素质方面的作用。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正确运用抓握和摔法进行基本的摔跤动作,展现出良好的动作协调性和身体控制能力。
2. 学生通过练习,提高自身的力量、速度、柔韧性和耐力等体能指标。
3. 学生能够参与模拟比赛,运用所学技巧进行实战,并能在团队中协作配合。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通过摔跤课程,培养勇敢、坚韧、自信的个性,以及面对挑战不退缩的精神。
2.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学会尊重对手,培养公平竞争的体育道德。
3. 学生通过集体训练,增强团队协作意识,体会集体荣誉感,培养集体主义精神。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实践性较强的体育课程,注重技能训练与理论知识的结合。
学生特点:大学生身体发育成熟,具备一定的自我控制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
教学要求:课程设计需兼顾技术训练与理论教学,注重个体差异,提供个性化指导,确保学生在安全的环境下学习与实践。
教学过程中要不断反馈,帮助学生达成具体的学习成果。
二、教学内容1. 摔跤运动概述:介绍摔跤运动的历史、发展及其在世界范围内的分布情况,理解摔跤运动的文化内涵。
- 教材章节:第一章,摔跤运动概述2. 基本技术教学:包括站立摔法、跪地摔法、滚地摔法等基本技巧,以及对应的防守和反击技巧。
- 教材章节:第二章,摔跤基本技术3. 战术训练:结合基本技术,教授学生如何运用战术进行比赛,提高实战能力。
- 教材章节:第三章,摔跤战术运用4. 身体素质训练:通过有针对性的体能训练,提高学生的力量、速度、柔韧性和耐力。
- 教材章节:第四章,摔跤身体素质训练5. 比赛规则与裁判方法:讲解摔跤比赛的规则,认识裁判手势,培养学生的裁判意识。
- 教材章节:第五章,摔跤比赛规则与裁判方法6. 实战演练与比赛:组织学生进行模拟比赛,检验学习成果,提高学生的实战能力。
课程标准(《摔跤》校本课程开发)
2014·9
宁城蒙古族中学
目录
第一部分课程理念---------------------------3 第二部分课程目标---------------------------4 第三部分课程内容---------------------------6 第四部分教法建议---------------------------9
第一部分课程理念
一、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摔跤》课程以促进学生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整体健康水平的提高为目标,构建了技能、认知、情感、行为等领域并行推进的课程结构,真正关注学生的健康意识、锻炼习惯和卫生习惯的养成,将增进学生健康贯穿于课程实施的全过程,确保"健康第一"的思想落到实处,使学生健康成长。
二、激发运动兴趣,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
学校体育是终身体育的基础,运动兴趣和习惯是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和终身坚持锻炼的前提。
无论是教学内容的选择还是教学方法的更新,都应十分关注学生的运动兴趣,只有激发和保持学生的运动兴趣,才能使学生自觉、积极地进行体育锻炼。
三、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
课程设计到评价的各个环节,始终把学生主动、全面的发展放在中心地位。
在注意发挥教学活动中教师主导作用的同时,特别强调学生学习主体地位的体现,以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潜能,提高学生的体育学习能力。
四、关注个体差异与不同需求,确保每一个学生受益。
《摔跤》课程充分注意到学生在身体条件、兴趣爱好和运动技能等方面的个体差异,根据这种差异性确定学习目标和评价方法,并提出相应的教学建议,从而保证绝大多数学生能完成课程学习目标,使每个学生都能体验到学习和成功
的乐趣,以满足自我发展的需要。
第二部分课程目标
一、总目标
(一)、着眼于学生未来的发展,促进学生成长。
通过《摔跤》课程的学习,学生将:
1、增强体能,掌握和应用基本的摔跤知识和运动技能
2、培养热爱和传承民俗体育文化的意识。
3、培养运动的兴趣和爱好,形成坚持锻炼的的习惯。
4、培养团结、刻苦、创新的精神品质。
(二)、提升和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三)、实现学校课程创新,形成学校办学特色,提升学校办学水平
二、具体目标:
(一)运动参与目标
1、具有积极参与体育活动的态度和行为。
主动地与摔跤动作的学习,能示范所学的摔跤动作。
2、用科学的方法参与体育活动。
知道摔跤运动的基本原理,按计划进行摔跤训练。
(二)运动技能目标
1、获得运动基础知识;
知道摔跤运动项目的技术动作术语,了解摔跤运动的简单技、战术知识和竞赛规则。
2、学习和应用运动技能;
会做摔跤的简单技术动作,初步掌握摔跤的多种战术动作技能,参加各种摔跤比赛。
3、安全地进行体育活动;
知道在摔倒时自我保护的方法,正确应对运动中遇到的粗暴行为和危险。
(三)身体健康目标
1、形成正确的身体姿势;
在摔跤练习中保持正确的身体姿势。
2、发展体能;
通过摔跤练习形式发展动作的灵敏性和协调能力。
3、具有关注身体和健康的意识;
说出身体各主要功能,了解男女生青春期的卫生保健知识。
4、懂得营养、环境和不良行为对身体健康的影响。
初步选择适合摔跤运动需要的健康营养食品,知道饮食体育锻炼对自己体重控制的作用。
(四)心理健康目标
1、了解体育活动对心理健康的作用,认识身心发展的关系;
体验摔跤活动中身体疲劳时的心理感受,了解运动愉快感的获得对人们坚持体育锻炼的影响。
2、正确理解体育活动与自尊、自信的关系;
在摔跤活动中努力展示自我,对摔跤活动表现出较高的热情。
3、形成克服困难的坚强意志品质
参加摔跤运动时,身体有轻微难受感觉的情况下坚持完成运动任务。
不害怕与比自己强大的同伴一起游戏与运动,在教师的指导下敢于做高难度的动作。
(五)社会适应目标
1、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具有良好的合作精神和体育道德;
知道如何与他人合作完成摔跤训练任务,在摔跤中对弱者的尊重与关爱。
2、学会获取现代社会中体育与健康知识的方法
知道一些摔跤运动的名人,观看和讨论摔跤比赛,并作出评价。
第三部分课程内容
第一册
(一)理论知识
1、摔跤的概述
2、摔跤竞赛规则简介及欣赏。
3、摔跤动作的术语
4、摔跤与科学锻炼
(二)技、战术训练
1、摔跤基本姿势、抓握方式及步法移动(站立姿势、
跪撑姿势、抓握方式、移动)
2、基本动作:转移(握劲潜入转移、后倒背转移、抱单腿转移、接臂转移)
3、摔跤中的专门性训练:单人练习
4、摔跤战术:进攻战术(散手型进攻战术、引诱型进攻战术)
(三)身体素质练习
1、基本身体素质练习:100米、200米、篮球
2、专项身体素质:杠铃训练、双人训练
第二册
(一)理论知识
1、中国的摔跤运动
2、跤坛趣闻
3、摔跤的防守技术(阻碍防守技术、移动战术)
4、摔跤的心理训练(摔跤心理训练内容、心理训练方法)
(二)技、战术训练
(1)基本规则
摔跤参加人数不限,但须成偶数,少则二至四人,多则一千余人,比赛胜负采取单淘汰法,蒙古族有许多的摔跤技巧,可以捉、拉、扯、推、压等十三个基本技巧演变出一百多个动作,可以抓住摔跤衣、腰带、裤带,但不许抱腿,不
准打脸,不准突然从后背把人拉倒,触及眼睛和耳朵,不许拉头发,踢肚子或膝部以上的任何部位。
在摔跤开始的时候,摔跤手要着摔跤服,上身穿牛皮或帆布制成的紧身短袖背心,上面钉有数行铜钉和银钉,背面有圆形眼镜或“吉祥”之类字样。
蒙古语称昭达格。
下身穿一条绣有各种动物和花卉图案的肥大套裤,用十五六尺长的白绸子和各色绸料做成,腰间系红、蓝、黄三色绸子做的短裙,蒙古语称希力布格,腰上还扎有花皮带,库掏钱面双膝部为绣有别致的图案。
有孔雀羽形、火形等吉祥图案。
脚登蒙古靴和马靴,头缠红、蓝、黄三色头巾,脖子上挂着五彩飘带。
蒙古族的摔跤,既不同于中国式摔跤,也不同于日本的相扑。
它在规则、方法、服装、场地等方面都有自己的特点。
蒙古式摔跤一上来就互相抓握,膝盖以上任何部位着地都为失败。
摔跤人数是八、十六、三十二、六十四、一百二十八、二百五十六等双数,总数不能出现奇数。
报名不分民族,不分地区,不限体重。
安排对手由德高望重的裁判员负责,不征求摔跤手的意见。
比赛实行单淘汰制,即每轮淘汰半数。
(2)摔跤中的专门性训练:双人练习
(3)摔跤的战术:防守战术(阻碍防守战术、移动战术)
(三)身体素质:
1、基本身体素质:足球、蛙跳
2、专项身体素质:仰卧起坐、腹肌、背肌
第四部分教法建议
1、采用分解和完整动作教学法,充分利用同学结伴,在教学中相互帮助,纠正错误动作,使动作更准确,同时培养团队意识,发挥学生的创造精神。
2、基本技术教学应突出动作的正确性,学生在练习过程中要强调动作的协调性。
3、在学习基本技术动作时并介绍每种基本步伐动作的变化及动作组合的原则与方法,让学生了解基本动作的要领。
4、教学中,经常给予摔跤练习方法的指导,以使学生能自学、自练,养成热爱运动的好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