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图发展简史
- 格式:pptx
- 大小:4.21 MB
- 文档页数:23
作业1地图的现状及发展趋势一、发展简史地图的起源和地图制图学的发展已有悠久的历史。
古希腊地理学家C.托勒密的《地理学指南》就是一部地图制图学著作。
托勒密认为地理学就是“以线画形式描绘地球上所有迄今已知的部分及其附属的东西”。
他研究了简单的圆锥投影并绘制了世界地图。
中国西晋著名地图制图学家裴秀所创立的“制图六体”,对中国古代地图制图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唐代的贾耽、元代的朱思本、明代的罗洪先等历代地图制图学家也对地图制图学的发展有过较大贡献。
欧洲文艺复兴时期,著名地图制图学家G.墨卡托对地图制图学的发展起过重大的推动作用。
17世纪以后,欧洲进行的大规模三角测量和地形图测绘,促进了地图制图学的更快发展。
在中国,从清代开始,进行了国家规模的地图测绘,编制成带有近代性的《皇舆全图》和《大清一统舆图》。
20世纪初兴起的航空摄影测量方法,改变了地形图测绘生产过程,加上照相平版彩色胶印技术的应用,为地图的大规模编绘和印制创造了条件,同时也促进了地图制图学现代体系的形成。
二、现代地图学理论[5]由于地图学与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系统科学、信息科学、思维科学、人体科学、行为科学、艺术科学等有着交叉及关联关系,它们的研究成果为地图学的发展提供了理论基础和技术支持,并促进了地图学理论研究的进展。
1、地图信息论地图信息表现为图形几何特征、多种彩色的总和及其相互联系的差别,可以说地图信息是以图解形式表达制图客体和其性质构成的信息。
地图信息论就是研究以地图图形表达、传递、贮存、转换、处理和利用空间信息的理论。
该理论有助于认识地图的实质,并深化了对地图信息的计量方法的研究。
2、地图传输论是研究地图信息传输的原理,过程和方法的理论。
该理论认为:客观环境——制图者——地图——用图者——再认识的客观环境构成了一个统一的整体。
客观环境被制图者认知,形成知识概念,通过符号化变为地图,用图者通过符号识别,在头脑中形成对客观环境的认识。
春秋战国简史(14幅地图)春秋战国(公元前770年-公元前221年),是我国历史上⼀段最精彩的⼀段时间,在这数百年间,诸侯群雄纷争、⼈才辈出、百家争鸣,展现出⼀幅幅激荡⼈⼼的画卷。
武王伐纣商朝末年,纣王帝⾟拒纳谏⾔,税赋沉重,刑法残酷,穷兵黩武对外攻打东夷诸部,以⾄于天怒⼈怨,众叛亲离。
周武王继位后,于公元前1048年在孟津⼤会⼋百诸侯,誓师伐纣,史称“孟津之誓”。
两年后,周武王率⼤军伐商,从孟津渡过黄河,向朝歌进军。
在牧野⼤战商王军队,商军倒⼽溃败,纣王见⼤势已去,于⿅台⾃焚,商朝灭亡。
分封诸侯武王灭商后,建国号为周,定都于镐,史称“西周”。
周武王封建诸侯,将同姓宗室和功⾂分封各地,建诸侯国,借诸侯之⼒拱卫周王室。
另外,根据当时 “灭国不绝祀”的原则,还封商纣王之⼦武庚于殷商旧地,以管理商朝遗民。
为监视武庚,防其造反,武王的兄弟管叔、蔡叔、霍叔被封殷都附近邶、鄘、卫三国,史称“三监”。
周公平叛周武王死后,其⼦周成王继位,成王年幼,由周公旦摄政,管叔、蔡叔和霍叔不服。
武庚有复国野⼼,趁机拉拢三监,并联合部分东夷部落,起兵反叛,史称“三监之乱”或“武庚之乱”。
周公率军东征平叛,叛军⼤败,武庚死。
周公趁胜追击,经过三年征战,灭奄国、徐、蒲姑等⽅国,胜利班师。
⽝戎灭西周西周后期,西北的⽝戎逐渐强盛,⽽周王朝恰逢周幽王在位,昏庸⽆⽐,极度宠爱褒姒,为博美⼈⼀笑,玩出烽⽕戏诸侯闹剧。
⽽且废申后及太⼦宜⾅,改⽴褒姒为后,伯服为太⼦。
申侯⼤怒,于公元前771年联合繒国和⽝戎攻破西周都城镐京。
周幽王及太⼦伯服被杀,西周灭亡。
诸侯拥⽴宜⾅为周平王,迁都洛⾢(洛阳),史称“东周”。
春秋争霸东周时期,诸侯势⼒越来越强,周王室逐渐势微,⽆⼒控制天下诸侯。
诸侯为了增强实⼒,彼此之间不断攻伐,激烈争夺地盘及发展资源。
齐、晋、楚、秦、宋五国先后成为霸主,史称春秋五霸。
城濮之战为争夺中原霸权,公元前632年,楚、晋两国在城濮进⾏了⼀场激烈的战争。
地理学发展简史(一)发表日期:2005-08-18 07:06:30古代地理学(19 世纪以前)一、古希腊地理学(一)最早的地理记述古希腊最早的地理记述出现于公元前13—前12 世纪的荷马史诗中,荷马被推崇为希腊地理学的祖师。
所谓“荷马史诗"是指两部历史性长篇叙事诗:一部叫《伊利亚特》,它记述了公元前1280-前1180 年100 年间特洛伊城战役的一段情节;另一部叫《奥德赛》,它叙述了奥德赛在特洛伊城陷落以后回到家乡伊塔卡的艰险经历。
奥德赛被风暴吹离航线,在遥远地方漫游了20 年,经过了许多自然风光特异的神奇地。
两部史诗时间相差百年,但作者都叫荷马,是一人所作还是两人所作尚无从可考。
但不管怎样,“荷马史诗”堪称西方最早的地理记述了。
(二)地圆说公元前6 世纪,毕达哥拉斯制定了天体圆周运动的数学法则。
公元前5 世纪到前4 世纪,两位伟大的希腊哲学家为地理学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柏拉图(公元前428-前348 年)提出了“地球是圆的"概念,创立了“地球中心说”。
生活在那个时代的大多数人,从自己的直观感觉出发一直认为地球是扁平的.但是作为哲学家的柏拉图却对此提出了否定。
柏拉图是位演绎推理大师,他主张地球上一切可以观察到的事物只不过是理念的拙劣的摹象,一切可以观察到的事物都是从完美的客体退化下来的,或处于退化过程之中.他认为对称的形式是完美的属性之一,人类居住的地球应该是用最完美的形式创造的,所以一定是球形。
亚里斯多德与柏拉图不同,他是从特殊到一般来进行推理,即采用归纳法来观察分析事物.他观察到很多事实证明地球是圆的,如:月食时地球的影子是圆的;当一个人向北走的时候各种星辰的地平高度就增加等等.他还认为,可居住性是对赤道距离的函数,即离赤道越近越炎热得难以居住.他预言有个南温带,认为利比亚人的黑皮肤是太阳晒的结果。
这些思想在地理界影响了许多年,几乎是到地理大发现之前人们一直是这样看待地球的.(三)地球周长测定亚里斯多德之后是被称为地理学之父的埃拉托色尼( ratosthenesofCyrene,约公元前273—前192 年)。
宋朝的简史及疆域地图宋朝(960年—1279年)分为两个阶段:北宋(960~1127)和南宋(1127~1279)【国号释义】后周恭帝继位后,命赵匡胤为归德节度史,归德军驻扎在宋州(今河南商丘),次年,赵匡胤在陈桥发动兵变即位,因其发迹在宋州,故国号曰“宋”,定都汴梁(今开封),靖康年间,金兵攻陷汴京,北宋遂亡。
徽宗第九子赵构在临安(今杭州)重建宋王朝,史称“南宋”。
相关参数详细介绍【北宋历史】宋朝(960年—1279年)是中国历史上承五代十国、下启元朝的时代,根据首都及疆域的变迁,可再分为北宋与南宋,合称两宋。
宋朝开国为了避免唐代末朝以来藩镇割据和宦官乱政的现象,采取重文轻武的施政方针,一方面虽在军事上积贫积弱不敌北方邻国,先于1127年使徽、钦二帝受金人掳去,迫使宋室南迁。
到1279年宋朝又在崖山海战中亡于蒙元。
但相对而言,宋朝也是中国历史上经济与文化教育最繁荣的时代之一,儒学复兴,社会上弥漫尊师重教之风气,科技发展亦突飞猛进,政治也较开明廉洁,终宋一代没有严重的宦官乱政和地方割据,兵变、民乱次数与规模在中国历史上也相对较少。
著名史学家陈寅恪言:“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
”。
而西方与日本史学界中认为宋朝是中国历史上文艺复兴与经济革命的也颇有人在。
立国之初宋太祖赵匡胤宋朝开国皇帝是赵匡胤,庙号太祖。
他本来是后周的殿前都点检,由于战功卓著,成为了后周世宗的左膀右臂。
世宗死后,继位的恭帝年幼,赵匡胤于是有了称帝的野心。
显德七年春节,赵匡胤的党羽制造辽国进攻的假情报,当时的宰相范质急令赵匡胤率军北上御敌。
正月初三,赵匡胤抵达陈桥驿,当日夜里他酣睡之时,被手下黄袍加身,三呼万岁,拥戴为天子。
后周官僚得知后已知无力回天,只得面对现实。
周恭帝被迫逊位。
建隆二年(961年)七月与开宝二年(969年)十月,宋太祖前后两次“杯酒释兵权”,将手握重兵的将军与地方官吏的武将军权予以剥夺,委以虚职,并改以文官带军,将军权与财政大权全部集中到中央。
中国地图发展简史
李一萍
【期刊名称】《地理教育》
【年(卷),期】1997(000)006
【摘要】地图是社会发展与人类活动实践需要的产物:它的历史可以说与文字的历史互为伙伴。
我国是一个有悠久历史文化的国家,古代过去人民在农业生产、丈量土地、兴建水利工程以及在军事等实践活动中产生了地图。
我国是世界最早绘制地图的国家之一。
早在原始社会后期。
先人们就用简单的线条在地上或墙上画出狩猎、播种、危险、友邻各地之间的位置关系,有了人类社会初期使用描绘地形物象的“地图”。
地图学的发展大体经历了原始地图、古典地图和实测地图三个阶段。
【总页数】2页(P42-43)
【作者】李一萍
【作者单位】四川美术学院附中,400053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633
【相关文献】
1.中国地图史研究的由今推古及由古推古——兼评余定国《中国地图学史》 [J], 韩昭庆
2.筒评《中国地图学史》和《中国地图史话》 [J], 阙维民
3.《地图学史》项目与未来中国地图学史研究:访马修·H.埃德尼教授 [J], 成一农; 马修·H.埃德尼; 包甦
4.简析高中信息技术"信息系统与社会"单元1"信息社会特征"内容与教学建议——以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国地图出版社教材和教育科学出版社教材为例 [J], 徐强
5.中国船舶类专业院校发展简史(2013-)——续中国船舶类专业院校发展简史(1866-2012) [J], 宋文彬;孙培林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中国历史地理概述中编:历史地理概论引⾔:研究对象、学科性质、学科发展简史历史地理学时研究历史时期地理环境变化和发展的学科。
(这⾥“历史时期”指新⽯器时代以来⾄当代的⼈类活动的时期,时间⼤约是1万年左右)⼀、研究对象及学科性质1、研究对象历史地理学是研究历史时期地理环境的变化及其规律的科学。
地理环境包括⾃然和⼈⽂两个⽅⾯。
(1)⾃然地理环境的变迁⾃然地理环境是指⼈类社会周围的⾃然界,包括作为⽣产资料和劳动对象的各种⾃然要素,如⽓候、植被、⽔纹、地貌(河流、湖泊、海岸、沙漠)、⼟壤、⽣物,等等。
(⾃然环境是⼈类赖以⽣存的空间)(2)⼈⽂地理环境的变迁⼈⽂地理环境是指⼈类为求⽣存和发展在地球表⾯上各种活动的分布和组合,如疆域、政区、军事、⼈⼝、民族、经济(农业、⼿⼯业、商业)、城市、交通、⽂化,等等。
2、学科性质历史地理学的研究的对象是地理,研究的资料和⽅法,既有历史的,也有地理的,还包括考古的,等等。
因此其科学属性存在争议,上世纪50年代以来即有此讨论,有三种观点:(1)历史学的分⽀。
往往为历史学出⾝的研究者所主张(2)地理学的分⽀。
往往为地理学出⾝的研究者所主张(3)边缘学科现在⽐较⼀致认为它是地理学的⼀个分⽀。
在地理学中式三级学科,属⼆级学科⼈⽂地理学,受西⽅地理学影响,在历史学中由于传统地理学为史学的⼀部分,故定为⼆级学科。
⾃上世纪末以来,历史地理学向区域综合研究发展。
⽽区域⾃然⼈⽂历史地理的综合研究,必将更能显⽰历史地理学的特点和功能。
⼆、历史地理学产⽣和发展的过程1、传统沿⾰地理(1)成书于公元初的《汉书·地理志》是⼀篇当代地理著作。
但其所记不限西汉⼀朝。
《汉书·地理志》是第⼀部权威性的成熟的地理学著作,其所记不限于西汉⼀朝。
此后正史中的16部地理志⼤多因袭了《汉书·地理志》的记述传统。
(2)此前,《尚书·禹贡》已经是地理学著作,因此我们可以说传统地理学已有了两千甚⾄四千年的历史了。
GPS发展简史与服务概述GPS(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全球定位系统)发展简史与服务概述GPS(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全球定位系统,是一种通过卫星进行测量和计算来确定地理位置的技术。
它是由美国建立和维护的,为全球提供定位、导航和时钟同步服务。
本文将简要介绍GPS的发展历程,并概述其提供的主要服务。
GPS的发展历程可追溯到上世纪70年代初。
当时,美国国防部为了满足军事需求,在全球部署了一组卫星,以提供精确的定位和导航服务。
这个系统最初被称为“NAVSTAR GPS”,并于1978年开始提供有限的民用服务。
然而,直到上世纪90年代,GPS才得以广泛应用于民用领域。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GPS系统逐步发展壮大。
1983年,美国国防部将这个系统对民用开放,并提供更准确的定位服务。
系统的精确度从最初的几百米提高到数米,甚至更好。
在20世纪90年代,GPS接收器的尺寸大幅缩小,成本大幅下降,开始进入大众市场。
公众可以购买GPS接收器,将其安装在汽车、手机、手表等设备上,实时获取自身的地理位置。
GPS的服务包括定位、导航和时钟同步。
定位是GPS系统最基础和最主要的服务,它通过卫星上的原子钟和接收器测量卫星与接收器之间的信号延迟时间,以计算出接收器的地理位置。
导航服务是GPS系统的核心功能之一,通过计算接收器当前位置和目的地之间的距离和方向,给用户提供导航指引,帮助用户安全、准确地到达目的地。
时钟同步是GPS系统中的另一个重要应用,GPS提供的时间信号非常准确,可以用于各种需要精确时间的应用,例如金融交易、科学实验等。
GPS技术在许多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
在交通运输方面,GPS导航系统可以为驾驶员提供路线规划和即时交通信息,帮助减少拥堵和提高行驶效率。
在军事领域,GPS系统为军队提供精确的定位和导航服务,用于战术作战、兵力调度等。
在航空航天领域,GPS被广泛应用于飞机和导弹的导航系统中,确保其准确地到达目标。
中国各朝代地图中国简史1、夏朝,起讫年代:约公元前2146-1675年,都城:安⾢,现今地于⼭西夏县,统治民族:华夏族,开国皇帝:禹2、商朝,起讫年代:约公元前1675-1029年,都城:毫,现今地于河南商丘,统治民族:华夏族,开国皇帝:汤3、西周,起讫年代:约公元前1029-771年,都城:镐京,现今地于陕西西安,统治民族:华夏族,开国皇帝:周⽂王姬昌平王东迁(公元前770年)⾄⾄公元前476年(周敬王四⼗四年),总共295年。
5、战国:战国则是从前475年~前221年(秦国统⼀)战国后期-7雄争霸:6、秦朝,起讫年代:约公元前221-207年,都城:咸阳,现今地于陕西咸阳,统治民族:华夏族,开国皇帝:始皇帝嬴政7、西汉,起讫年代:约公元前206-公元8年,都城:长安,现今地于陕西西安,统治民族:汉族,开国皇帝:⾼祖刘邦8、新朝(王莽篡权),起讫年代:公元9-23年,都城:长安,现今地于陕西西安,统治民族:汉族,开国皇帝:王莽9、东汉,起讫年代:公元25-220年,都城:洛阳,现今地于河南洛阳,统治民族:汉族,开国皇帝:光武帝刘秀10、三国:曹魏,起讫年代:公元220-265年,都城:洛阳,现今地于河南洛阳,统治民族:汉族,开国皇帝:魏⽂帝曹丕蜀汉,起讫年代:公元221-263年,都城:成都,现今地于四川成都,统治民族:汉族,开国皇帝:汉昭烈帝刘备孙吴,起讫年代:公元222-280年,都城:建业,现今地于江苏南京,统治民族:汉族,开国皇帝:吴⼤帝孙权11、西晋,起讫年代:公元265-316年,都城:洛阳,现今地于河南洛阳,统治民族:汉族,开国皇帝:晋武帝司马炎12、东晋,起讫年代:公元317-420年,都城:建康,现今地于江苏南京,统治民族:汉族,开国皇帝:晋元帝司马睿13、东晋⼗六国1)前赵、汉赵,起讫年代:公元304-329年,都城:长安,现今地于陕西西安,统治民族:匈奴族,开国皇帝:⾼祖光⽂皇帝刘渊2)成汉,起讫年代:公元306-347年,都城:成都,现今地于四川成都,统治民族:巴氐族,开国皇帝:太宗武皇帝李雄3)前凉,起讫年代:公元314-363年,都城:姑臧,现今地于⽢肃武威,统治民族:汉族,开国皇帝:⾼祖明王张寔4)后赵,起讫年代:公元319-351年,都城:襄国,现今地于河北邢台,统治民族:羯族,开国皇帝:⾼祖明皇帝⽯勒5)前燕,起讫年代:公元337-370年,都城:龙城,现今地于辽宁朝阳,统治民族:鲜卑族,开国皇帝:太祖⽂明皇帝慕容皝6)前秦,起讫年代:公元351-394年,都城:长安,现今地于陕西西安,统治民族:氐族,开国皇帝:世宗明皇帝符建7)后秦,起讫年代:公元384-417年,都城:长安,现今地于陕西西安,统治民族:羌族,开国皇帝:太祖武昭皇帝姚苌8)后燕,起讫年代:公元384-407年,都城:中⼭,现今地于河北定州,统治民族:鲜卑族,开国皇帝:世祖成武皇帝慕容垂9)西秦,起讫年代:公元385-431年,都城:苑川,现今地于⽢肃榆中,统治民族:鲜卑族,开国皇帝:烈祖宣烈王乞伏国仁10)后凉,起讫年代:公元386-403年,都城:略阳,现今地于⽢肃平凉,统治民族:氐族,开国皇帝:太祖懿武皇帝吕光11)南凉,起讫年代:公元397-414年,都城:西平,现今地于青海南宁,统治民族:鲜卑族,开国皇帝:烈祖武王拓跋乌孤12)南燕,起讫年代:公元398-410年,都城:⼴固,现今地于⼭东益都,统治民族:鲜卑族,开国皇帝:世宗献武皇帝慕容德13)西凉,起讫年代:公元407-421年,都城:酒泉,现今地于⽢肃酒泉,统治民族:汉族,开国皇帝:太祖昭武王李暠14)胡夏,起讫年代:公元407-431年,都城:统万城,现今地于陕西靖边,统治民族:匈奴,开国皇帝:世祖烈武皇帝赫连勃勃15)北燕,起讫年代:公元407-436年,都城:和龙,现今地于辽宁朝阳,统治民族:⾼句丽,开国皇帝:燕惠懿帝⾼云16)北凉,起讫年代:公元397-439年,都城:张掖,现今地于⽢肃张掖,统治民族:卢⽔胡,开国皇帝:太祖武宣王沮渠蒙逊14、南北朝:南北朝(420年—589年 [1])是南朝和北朝的统称。
中国地图史笔记第一部分:地图基础知识一、什么叫地图(一)地图的三个基本特征1、具有特定的数学法则,使地图具有可测量性。
2、运用特殊符号和注记系统。
3、实施制图综合。
(二)地图构成的三要素1、数学要素(指构成地图的数学基础。
例如地图投影、比例尺、控制点、坐标网、高程系、地图分幅等)2、地理要素(指地图上表示的具有地理位置、分布特点的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
因此又可分为自然因素如水文、地貌、土壤、植被和社会经济因素如居民区、交通线、行政区划等)3、辅助要素(指便于读图、用图的某些内容。
例如图名、图号、图例和地图资料说明以及图内各种文字、数学注记)二、地图分类(一)按内容分为普通地图和专题地图1、普通地图:是以表达地表的各种要素——水系、地貌、土质植被、居民地、交通网、境界(六要素)为主要制图对象的地图。
2、专题地图:根据专业需要,着重表示一种或几种主题要素的图,如气象图、人口分布图、地表分布图等。
(二)按比例尺分1、大比例尺地图:1:10万以及更大2、中比例尺地图:1:10万至1:100万之间3、小比例尺地图:1:100万以及更小另外,我国把比例尺小于1:100万的普通地图又称为地理图或者一览图,把比例尺大于等于1:100万的普通地图统称为地形图,其中1:5000,1:1万,1:2.5万,1:5万,1:10万,1:25万,1:50万,1:100万这8种地形图称为国家基本系列地形图。
三、地图的作用1、科学研究方面(1)研究各种现象的空间分布规律。
如地震图。
(2)研究制图现象的相互关系和制约关系。
如人口和地形的关系。
(3)利用地图研究各种制图现象的动态变化。
如黄河下游变迁图。
2、国民经济方面(1)进行区划和规划(2)进行资源勘察、设计和开发(3)进行各种工程建设的勘察、设计和施工3、国防建设方面4、政治、文化教育,日常生活方面在日常生活中,利用地图来指示方向。
四、地图的成图方法1、实测成图法。
2、编绘成图法(依据已有地图和其他编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