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16麻雀》市级优质课教学设计
- 格式:doc
- 大小:78.50 KB
- 文档页数:15
新部编版四年级上语文16《麻雀》优质课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麻雀》是新部编版四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主要讲述了一只老麻雀在猎狗面前奋不顾身地保护小麻雀的故事。
这篇课文语言简洁、情节紧凑,充满了温情和感动。
通过学习这篇课文,学生可以感受到母爱的伟大和生命的可贵,同时也能提高自己的朗读和理解能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和理解能力,对课文内容能够进行简单的分析和概括。
但部分学生在朗读和表达能力上还存在一定的困难,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特别关注这部分学生的学习需求。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掌握生字词。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小组合作、讨论,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和分析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感受母爱的伟大,珍惜生命,培养学生的同理心。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掌握生字词。
2.教学难点:感受母爱的伟大,学会关爱他人,培养同理心。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问题驱动法、小组合作法等。
2.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课文插图、生字词卡片等。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课文插图,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你们看到了什么?发生了什么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自读课文:让学生自主朗读课文,注意生字词的读音和词义。
3.理解课文:引导学生概括课文大意,讨论课文中的重点句子和段落。
4.感悟母爱: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对母爱的理解和感受。
5.朗读训练:挑选具有代表性的段落,让学生进行朗读练习,注意语气和情感的表达。
6.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母爱的伟大和生命的可贵。
7.作业布置:让学生课后向家长讲述课文内容,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分享意识。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爱——> 母爱生——> 生命八. 说教学评价1.学生朗读课文的情况:是否流畅、是否能够表达出情感。
2.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是否能够概括课文大意,对重点句子和段落是否有自己的看法。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16 《麻雀》教学设计教学内容《麻雀》是一篇描绘自然界中生命互动的温馨故事。
本文通过讲述一只小麻雀意外从巢中掉落,被一只大狗发现,即将遭遇危险时,它的母亲——一只勇敢的老麻雀,不顾自身安危飞下来保护它的孩子的故事。
课文展现了母爱的伟大和生命的可贵,通过对这一场景的生动描述,教育学生认识到母爱的力量,并学会尊重生命,爱护自然。
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并能用自己的话复述故事。
2.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讨论、想象和表达,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口语表达能力和想象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让学生体会到母爱的伟大,培养学生尊重生命、爱护自然的情感。
教学难点1. 理解文中老麻雀保护小麻雀的行为,感受母爱的伟大。
2. 学生能够通过课文学习,提升对自然界生命互动的认识,培养爱护生命的情感。
教具学具准备1. 课文《麻雀》的相关插图。
2. 录音机及课文朗读录音。
3. 学生自备笔记本和文具。
教学过程1. 导入:利用插图或多媒体展示麻雀的形象,引起学生的兴趣,导入新课。
2. 初读课文:学生自读课文,理解大意,教师进行个别指导。
3. 精读课文:教师带领学生细读课文,分析文中描述的情景,引导学生感受母爱的伟大。
4. 讨论交流: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对文中母爱的理解,以及自己在生活中感受到的母爱。
5. 想象表达:让学生想象自己是文中的小麻雀或老麻雀,写下或说出自己的感受。
6. 总结提升:教师总结课文主题,强调母爱的伟大和生命的可贵,引导学生尊重生命,爱护自然。
板书设计板书设计要简洁明了,突出教学重点,可包括以下内容:- 课题:《麻雀》- 重点词语:母爱、勇敢、保护、生命- 课文结构:起因-经过-结果作业设计1. 家庭作业:要求学生用自己的话复述《麻雀》的故事,并写一篇关于母爱的短文。
2. 课堂作业:结合课文内容,画一幅描绘老麻雀保护小麻雀的画面。
课后反思课后反思是教师对课堂教学效果的评价和总结,包括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教学方法的适用性、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等方面。
新部编版四年级上语文16《麻雀》优质课教学设计一、教学背景分析《麻雀》是新部编版四年级上语文必修课文,是一篇生动有趣的散文,全文描述了作者与麻雀之间的一次有趣的互动故事。
通过学习这篇课文,可以引导学生了解大自然中小动物的生存状态和互动关系,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激发学生对自然生态环境的热爱和保护意识。
二、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了解麻雀的生活习性和食性;2.理解课文中的主要内容和情节;3.能正确朗读课文,掌握词汇和表达方式。
能力目标1.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想象力;2.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鼓励学生进行逻辑思维和表达。
情感目标1.培养学生对小动物的爱护和关爱意识;2.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合作精神。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麻雀的生活习性和食性;2.课文《麻雀》的理解和朗读。
难点1.理解课文中的比喻和修辞手法;2.运用词汇和表达方式进行口头表达。
四、教学准备1.准备课文《麻雀》的课件或教材;2.预先准备关于麻雀的相关知识资料;3.准备图片或实物来展示麻雀的外貌和生活习性;4.教学录音或录像设备。
五、教学过程设计第一步:导入(5分钟)1.利用图片或实物展示麻雀,引入课文话题;2.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你见过麻雀吗?麻雀是什么样的鸟?第二步:学习课文(15分钟)1.朗读课文《麻雀》,带领学生理解课文内容;2.分段讲解课文,解释生词和句子,帮助学生理解整个故事情节。
第三步:分组讨论(10分钟)1.将学生分成小组,讨论课文中的麻雀形象和作者的感受;2.每组选择一名代表汇报讨论结果。
第四步:课文赏析(10分钟)1.分析课文中的比喻和修辞手法,引导学生理解文学语言的表现形式;2.引导学生发表对课文的感想和体会。
第五步:口头表达(15分钟)1.模仿课文中的描述,让学生自由发挥,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麻雀;2.鼓励学生进行口头表达,展示个人观点和情感。
第六步:课堂小结(5分钟)1.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2.鼓励学生对小动物的爱护和保护进行思考。
最新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16麻雀》第一课时【市级优质课一等奖教案】教学目标:1.会认“嗅、奈”等6个生字,会写“嗅、呆、奈”等13个生字,联系上下文理解“无可奈何、扎煞、掩护”等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说说课文围绕麻雀写了一件什么事,这件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是怎样的。
3.抓住重点词句,能够找出文中描写小麻雀、猎狗、老麻雀的神态、动作的句子,学习作者通过神态、动作描写来表现人物形象的方法。
4.感悟老麻雀为保护小麻雀而表现出的那种强大的力量,感悟“母爱”的力量。
教学重点: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说说课文围绕麻雀写了一件什么事,这件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是怎样的。
2.感悟老麻雀为保护小麻雀而表现出的那种强大的力量,感悟“母爱”的力量。
教学难点:抓住重点词句,能够找出文中描写小麻雀、猎狗、老麻雀的神态、动作的句子,学习作者通过神态、动作描写来表现人物形象的方法。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1.(出示麻雀的图片)同学们认识它吗?你们知道哪些与麻雀有关的成语或俗语呢?课件出示:预设:鸦雀无声;门可罗雀;燕雀安知鸿鹄之志;麻雀虽小,五脏俱全。
2.同学们知道得可真多。
(出示猎狗的图片)那么关于狗的成语或俗语大家又知道哪些?课件出示:预设:鸡飞狗跳、鸡鸣狗盗、狼心狗肺、狗仗人势、画虎不成反类犬。
3.对比麻雀与狗,从图片中我们可以看出什么?预设:麻雀小而弱,猎狗大而强。
4.那么当这两者相遇的时候,会发生什么?接下来就让我们走进俄国作家屠格涅夫的《麻雀》。
设计意图:通过图片的对比,让学生整体感知猎狗与麻雀的差别,从而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请同学们按照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注意圈画出不懂的生字词,通过工具书或联系上下文,理解新词语。
2.多媒体课件出示本课“我会认”中的生字。
16《麻雀》第一课时教学设计教案【教学目标】一、知识技能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会认“嗅、奈”等6个生字,会规范书写“嗅、呆”等13个生字。
正确理解“拯救”等词语。
3、在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基础上整体感知课文主要内容。
二、过程与方法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
2、展开小组讨论,对课文中的词、句、思想内容及情感进行分析。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母爱的巨大力量,理解作者所表达的同情、爱护弱小者,藐视、不畏惧庞然大物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1、识字、写字。
2.在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基础上整体感知课文主要内容。
【教学难点】在有感情朗读课文的基础上整体感知课文主要内容。
【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课型】新授课【教具准备】生字卡片、课件【教学过程】【教学反思】1.让学生自己感悟和体会为主。
我从找老麻雀保护小麻雀这种伟大的母爱精神的句子着手,让学生们的感悟和体会都很深,从他们的朗读中,我真正找到了语文的魅力。
2.我在这节课上从引导学生抓住主要句子,结合重点词语谈体会来理解课文入手,逐步培养学生抓重点词体会感悟句意的能力。
3.通过小练笔,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让学生的情感和作者的情感产生共鸣加深对课文主题的理解。
但是在教学中还存在着很多不足之处:1.没能巧妙地抓住课文中的意外生成,产生的情感共鸣。
在课文的最后,学生都能体会到老麻雀对小麻雀的母爱精神。
但是对于人间的母爱,人间的各种真爱,没能体会出来。
这也反映了一个问题,说明我在设计教案时,对教材内容没能够吃透,对教材外的意外生成,也没能够去好好的把握。
16《麻雀》第二课时教学设计教案【教学目标】一、知识技能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读懂课文内容,深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老麻雀为保护小麻雀表现出的不畏强暴的精神,感受母爱的伟大。
3、通过对比老麻雀和猎狗的形象,感受老麻雀的勇敢。
二、过程与方法展开小组讨论,对课文中的词、句、思想内容及情感进行分析。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16 麻雀(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麻雀》是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16课,这是一篇描写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优美散文。
文章以麻雀为线索,通过对麻雀生活习性的观察,赞美了麻雀的聪明、勇敢和母爱。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学习这篇散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情感,培养观察和表达能力。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认识本课生字,理解词语,积累好词好句;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学会作者观察事物的方法,并在反复诵读中体会作者对麻雀的喜爱之情。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等方式,培养观察、表达和创新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大自然的美好,激发热爱大自然、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三、教学难点1.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情感。
2. 学会作者观察事物的方法,并在反复诵读中体会作者对麻雀的喜爱之情。
四、教具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语文课本、笔记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图片展示麻雀,引导学生关注麻雀的特点,激发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学生自读课文,圈画生字词,查字典理解词语,积累好词好句。
3. 合作交流:分组讨论,分享自主学习成果,互相解答疑难问题。
4. 课堂讲解:教师针对课文重点、难点进行讲解,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情感。
5. 朗读感悟: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大自然的美好,体会作者对麻雀的喜爱之情。
6. 小结本课: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观察、表达和创新能力的重要性。
六、板书设计1. 课题:麻雀2. 重点词语:聪明、勇敢、母爱、和谐共生3. 作者观察事物的方法:细致观察、用心感受、善于发现4. 课文主题: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七、作业设计1. 抄写生字词,熟读课文。
2. 结合课文内容,用“观察”为主题,写一篇短文。
3. 搜集关于麻雀的其他资料,进行分享。
八、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等方式,使学生掌握了课文内容,体会了作者情感。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16.麻雀》【优质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16.麻雀》是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
这篇课文通过讲述作者在一次打猎途中,遇见一只小麻雀掉进了猎狗设下的陷阱,老麻雀奋不顾身地保护小麻雀的故事,展示了动物之间深厚的母子亲情。
课文语言简洁,情节紧凑,人物形象鲜明,富有感染力。
同时,本文还涉及到人与自然、人与动物的关系,对于培养学生的爱心和保护意识具有积极意义。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能够独立理解课文内容,通过教师的引导,能够分析人物形象和文章主题。
同时,这个年龄段的学生对于动物世界充满好奇,热爱大自然,具有保护动物的意识。
但在阅读过程中,学生可能会对一些生僻词汇和语句的理解存在困难,需要教师的耐心引导。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掌握生字词。
2.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合作、讨论,学生能够分析人物形象,理解课文主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关爱动物,保护大自然的意识,增强爱心。
四. 教学重难点1.生字词的学习与理解。
2.对课文情节的理解与分析。
3.体会文章主题,培养爱心。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景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小组合作学习法等,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引导学生主动探究、主动思考。
六. 教学准备1.课文音频,以便学生跟读。
2.课文PPT,辅助教学。
3.生字词卡片,方便学生巩固记忆。
4.相关动物保护的资料,用于拓展环节。
七. 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利用音频播放课文,让学生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随后,教师简要介绍课文大意,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2. 呈现(10分钟)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课文,边读边理解课文内容。
在此过程中,教师适时提问,帮助学生掌握生字词,理解课文情节。
3. 操练(10分钟)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模仿文中人物的动作和语言。
教师巡回指导,纠正发音,提示生字词。
4. 巩固(10分钟)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以下问题:1.文中的老麻雀是什么样子?2.老麻雀为什么会奋不顾身地保护小麻雀?3.你觉得这篇文章想要告诉我们什么?教师巡回指导,参与学生的讨论,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
人教新部编版四年级上语文16《麻雀》优质课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麻雀》这篇课文选自人教新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材。
课文讲述了一只老麻雀在猎狗面前勇敢地保护小麻雀的故事,通过这个故事展示了母爱的伟大和勇敢面对困难的精神。
课文语言简洁、情节紧凑,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适合四年级学生阅读。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和理解能力,对于寓言故事和动物题材的课文比较感兴趣。
但部分学生可能在理解课文深层含义方面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学生的阅读兴趣,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体会母爱的伟大。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掌握生字词。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学会分析课文中的角色形象和情节,培养阅读理解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母爱的伟大,学会关爱他人,勇敢面对困难。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掌握生字词。
2.难点:分析课文中的角色形象和情节,体会母爱的伟大。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阅读课文的过程中,主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图片等辅助教学,增强课堂趣味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图片,引导学生关注麻雀,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2.自读课文: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遇到问题可以同桌交流。
3.学习生字词:教师带领学生学习生字词,注意字词的音、形、义。
4.分析角色形象: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中的角色形象,老麻雀的勇敢和母爱。
5.品味语言:教师引导学生品味课文中的优美语言,体会作者的情感表达。
6.拓展延伸: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谈谈对母爱的理解。
7.总结课文:教师总结课文内容,强调母爱的伟大,鼓励学生关爱他人。
8.布置作业:让学生课后续写故事,发挥想象,写出自己的感受。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老麻雀小麻雀八. 说教学评价1.对学生的评价:关注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分析能力以及情感态度,从这三个方面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16.麻雀》【优质教案】一、课文背景《麻雀》是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通过描述麻雀的生活和特点,引导学生了解小动物的生存状态和环境。
这篇文章旨在启发学生对自然生态的关注,培养学生的爱心和责任感。
二、教学目标1.了解麻雀的生活习性和外貌特点。
2.培养学生对小动物的关爱和保护意识。
3.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
三、教学重点1.理解麻雀的生活习性和生存状态。
2.掌握课文中关键词语的读音和理解。
四、教学内容《麻雀》这篇课文主要描述了麻雀的生活环境、活动习性和物理特征。
通过对麻雀的描述,引导学生观察小动物的生存状态,了解动物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五、教学步骤1.导入:通过展示麻雀图片或视频引起学生对麻雀的兴趣。
2.朗读课文:让学生跟读课文,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3.词语解释:讲解课文中生词或难词的含义,帮助学生理解课文。
4.理解问答:提问学生关于麻雀的生活习性和外貌特点,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5.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麻雀的生存状态和与人类的关系。
6.写作练习:要求学生展开想象,写一篇关于麻雀的文章或故事。
7.课堂总结:对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进行总结,并强调关爱小动物的重要性。
六、教学反馈通过课堂讨论、学生作业等方式,对学生进行反馈和评价,帮助学生查漏补缺,巩固所学内容。
七、课后延伸1.带领学生到校园或自然环境中观察麻雀的生存状态,加深对课文内容的体会。
2.让学生通过绘画、手工制作等方式表达对麻雀的关爱和保护意识。
3.推荐相关阅读书目,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八、总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不仅了解了麻雀这种小动物的生活习性和外貌特点,还培养了对自然生态的关注和爱护动物的意识。
教师应引导学生爱护自然,积极参与环境保护,为构建美好的社会生态环境贡献力量。
以上是针对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16.麻雀》的优质教案,希望能够对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有所帮助。
新部编版四年级上语文16《麻雀》优质课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麻雀》这篇课文是一篇关于人与自然、生命尊严的感人故事。
通过讲述一个猎人射杀了一只老麻雀,而一只小麻雀为了保护自己,勇敢地与猎人对抗的故事,展现了生命的顽强和勇敢。
课文语言简洁,情节紧凑,情感真挚,具有很强的感染力。
同时,本课的生字词较多,对学生认读和理解能力有一定要求。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能够独立阅读并理解课文内容。
但是,对于一些生字词的认读和理解可能还存在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正确认读和理解生字词,同时,要引导学生感受故事中的情感,体会生命的尊严。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认读和理解课文中的生字词,了解课文大意,理解故事的主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课文,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故事中的情感,体会生命的尊严,培养学生的爱心和责任感。
四. 教学重难点1.生字词的认读和理解。
2.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情感的体会。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情感教学法和互动式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激发学生的情感,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语文素养。
六. 教学准备1.课文课件或黑板。
2.生字词卡片。
3.与课文内容相关的图片或视频。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关注麻雀,激发学生对课文的兴趣。
2.呈现(10分钟)老师范读课文,学生跟读,注意生字词的认读。
然后,学生自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注意情感的把握。
老师适时指导,纠正发音,提示生字词。
4.巩固(10分钟)学生回答课文内容相关问题,老师点评并给予鼓励。
然后,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故事主题的理解。
5.拓展(10分钟)学生发挥想象,以“小麻雀的成长”为题,编写一段故事。
老师巡回指导,给予鼓励和建议。
6.小结(5分钟)老师总结课堂教学,强调生字词的认读和课文内容的理解。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16、《麻雀》教学设计教材分析《麻雀》出自19世纪俄国著名作家屠格涅夫之手。
他以新颖的构思,精练的语言文字,叙述了一只老麻雀在庞大的猎狗面前,奋不顾身地保护小麻雀,使小麻雀免受伤害的动人故事。
文中通过对不同角色的神态、动作的具体描写,不仅刻画出小麻雀弱小可怜,猎狗庞大凶猛的形象,而且塑造出老麻雀在危急关头挺身而出为救幼儿奋不顾身的勇敢献身精神,热情地歌颂了“爱”的强大的力量。
学情分析学生对文章的叙事方法已经有了初步的了解。
本课可以让学生在阅读文章后,说说“文章先写了什么,再写了什么,最后写了什么”,通过这样的训练,学生对课文的写作顺序有了整体感知,再点明这种写法就是“按事情发展的顺序”。
这样,让学生感悟什么是按事情的发展顺序进行叙述的,从而理清文章的脉络。
教学建议1.引导学生读议课文,从老麻雀在猎狗面前奋不顾身保护小麻雀的故事中,懂得母爱的伟大。
2.抓住重点语句,练习从内容中体会思想,掌握具体记叙和表达真情实感的方法。
3.认真体会作者是怎样通过具体的描写,来表现老麻雀奋不顾身掩护小麻雀的那种强大的力量的。
教学目标1.学习本课生字,抓住重点词语,理解课文内容。
2.细读课文,理解文章的中心。
3.体会文章生动具体的描写。
4.练习有感情地朗读。
重点难点重点1.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2.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难点:找出描写小麻雀、猎狗、老麻雀的神态、动作的句子,体会三者的特点,进一步感受爱的强大力量。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生字卡片、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预习课文。
课时安排2课时第1课时课时目标1.初读课文,学习生字,通过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2.给课文分段,归纳各段的段落大意。
重点难点重点;识字,通过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难点:给课文分段,归纳各段的段落大意。
教学过程一、初读课文,学习生字,理解词语1.第4自然段出现了多个多音字,教师应提醒学生注意正确读音。
如“露”、“似”。
部编版四年级上册第16课《麻雀》教学设计(教案)【核心素养目标】文化自信:热爱语言文字,感受语言文字及作品的独特价值。
语言运用: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学习生字词,说说课文围绕麻雀写了一件什么事,这件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是怎样的。
思维能力:抓住重点词句,能够找出文中描写小麻雀、猎狗、老麻雀的神态、动作的句子,学习作者通过神态、动作描写来表现人物形象的方法。
审美创造:感悟老麻雀为保护小麻雀而表现出的那种强大的力量,感悟“母爱”的力量。
【课前解析】关注内容:《麻雀》叙述了一只老麻雀在猎狗面前奋不顾身保护小麻雀的故事。
这个故事因猎狗与小麻雀的相遇而展开。
事情的起因是猎狗攻击小麻雀,经过是老麻雀奋不顾身拯救幼儿,结果是猎狗被老麻雀的勇气震撼而退缩。
课文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写,把起因、经过、结果交代的很明白。
作者观察很细致,捕捉到很多细节,既看到了猎狗露出锋利牙齿的凶恶、小麻雀拍打翅膀的可怜、老麻雀挓挲起翅膀的紧张,又听到了老麻雀嘶哑而绝望的叫声,并加上了自己的想象。
作者把这些内容写下来,清晰生动地展现了当时的情形。
关注作者:屠格涅夫(1818—1883),19世纪俄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
屠格涅夫的创作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和强烈的批判精神,善于把握时代的脉搏,主题鲜明,结构紧密,人物形象鲜明,语言优美,对俄国文学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他的代表作有《猎人笔记》《贵族之家》《父与子》等。
《猎人笔记》描写了俄国农奴制度下农奴的悲惨生活,暴露了俄国农奴制度的黑暗和残酷,在俄国文学史上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本文就节选自《猎人笔记》。
关注语言:课文篇幅短小,语言高度凝练,用词准确传神,往往寥寥几笔便能勾勒出对象的特征。
如,“像一块石头似的落在猎狗面前”“挓挲起全身的羽毛”“它浑身发抖,发出嘶哑的声音”等,这些描写将一只奋不顾身、不惜牺牲自己生命,也要拯救孩子的老麻雀的形象栩栩如生地刻画了出来。
关注把事情写清楚的的方法:课后题直接指向单元语文要素,第一题重在引导学生梳理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知道课文是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来写,并懂得这样写有利于把整件事的来龙去脉交代清楚。
人教新部编版四年级上语文16《麻雀》优质课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麻雀》是人教新部编版四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主要讲述了一只老麻雀在猎狗面前奋不顾身地保护小麻雀的故事,赞扬了母爱的伟大。
这篇课文语言朴实,情感丰富,贴近生活,容易引起学生的共鸣。
教学这篇课文时,要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母爱的伟大,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能够独立阅读课文并理解大意。
但在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方面,还需要教师的引导和启发。
此外,学生对动物世界有一定的好奇心,可以借此机会让他们了解更多关于麻雀的知识。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体会母爱的伟大。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提高阅读理解和口语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关爱动物、尊重生命的情感态度,激发对大自然的热爱。
四. 教学重难点1.生字词的学习与理解。
2.体会课文中母爱的伟大,并能联系实际进行举例。
3.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和口语表达能力。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更好地体会课文中的情感。
2.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3.小组合作学习法:鼓励学生相互合作,共同完成学习任务。
六. 教学准备1.课文朗读音频。
2.与课文相关的图片、视频等资料。
3.生字词卡片。
4.学习任务单。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或视频资料,引导学生关注麻雀,激发学生对课文的兴趣。
然后板书课题《麻雀》,引导学生齐读课题。
2.呈现(10分钟)教师课文朗读,学生跟读。
之后,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边读边思考。
在此过程中,教师关注学生的阅读情况,及时解答疑问。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注意体会母爱的伟大。
教师引导学生联系实际,举例说明自己对家人的关爱。
4.巩固(10分钟)学生通过学习任务单,完成对课文内容的巩固。
人教新部编版四年级上语文16《麻雀》优质课教案一. 教材分析《麻雀》这篇课文选自人教新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材,主要讲述了一只老麻雀在猎狗面前奋不顾身地保护小麻雀的故事。
课文描绘了老麻雀的勇敢和母爱,展现了生命的力量。
通过对这篇课文的学习,学生可以感受到动物间的亲情,培养他们热爱生命的情感。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对于情感类的故事课文有一定的接受度。
但部分学生可能对生僻词汇和复杂句子结构的理解存在困难,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引导他们主动思考、提问,提高他们的阅读兴趣和理解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掌握生字词。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学会分析课文中的情感线索,培养阅读理解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动物间的亲情,尊重生命,培养热爱生命的情感。
四. 教学重难点1.生字词的学习与理解。
2.课文情感线索的分析与把握。
3.运用课文内容进行语言表达。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情感教学法和互动式教学法。
通过设置情境,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引导学生主动提问、讨论,提高他们的阅读理解能力。
六. 教学准备1.课文朗读录音。
2.与课文相关的图片或视频资料。
3.生字词卡片。
4.课文内容讨论题目。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或视频资料,引导学生关注麻雀,激发学生对课文的兴趣。
然后简要介绍课文内容,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2.呈现(10分钟)让学生跟随录音朗读课文,感受课文中的情感。
朗读过程中,教师适时停顿,引导学生关注重要句子和生字词。
3.操练(15分钟)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模仿课文中的情感表达。
教师选取重点句子,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体会课文中的情感。
4.巩固(10分钟)学生自主阅读课文,回答讨论题目。
教师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的情感线索,培养他们的阅读理解能力。
5.拓展(10分钟)让学生发挥想象,以“我和麻雀”为主题,进行创意写作。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16麻雀(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麻雀》是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16课,作者通过描绘麻雀的形态、习性和生活状态,展现了麻雀在自然界中的顽强生命力。
本文以麻雀为主题,通过生动的语言和形象的描绘,让学生了解和认识麻雀,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关爱生命的情感。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认识麻雀,了解麻雀的形态、习性和生活状态;学习并运用本文中的生动语言和形象的描绘方法。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讨论、合作学习,培养学生观察力、表达力和合作能力;学会用自己的语言描绘麻雀。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关爱生命的情感;激发学生对自然科学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1. 麻雀的形态、习性和生活状态的理解和记忆。
2. 用自己的语言描绘麻雀。
四、教具学具准备1. 教具:麻雀图片、PPT课件。
2. 学具:课本、笔记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展示麻雀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麻雀的特点。
(2)板书课题《麻雀》,引导学生根据图片和课题预测课文内容。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2)学生互相交流,分享自主学习成果。
3. 课堂讲解(1)教师讲解麻雀的形态、习性和生活状态。
(2)教师引导学生学习本文中的生动语言和形象的描绘方法。
4. 小组合作(1)学生分组讨论,用自己的语言描绘麻雀。
(2)小组代表分享描绘成果,全班交流、评价。
5. 课堂小结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化学生对麻雀的认识和理解。
六、板书设计1. 麻雀的形态、习性和生活状态。
2. 本文中的生动语言和形象的描绘方法。
3. 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绘麻雀。
七、作业设计1. 家庭作业:根据课文内容,画一幅麻雀的图画。
2. 课堂延伸:观察身边的鸟类,了解它们的形态、习性和生活状态,下节课分享。
八、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观察、讨论、合作学习,使学生了解和认识了麻雀,培养了学生热爱大自然、关爱生命的情感。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充分发挥了引导作用,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中。
《麻雀》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认识“嗅、奈、煞”等7个生字,会写“嗅、呆、奈”等13个字,正确读写“打猜、猛烈”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及弄清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
3.理解课文的内容,体会老麻雀为了保护小麻雀表现出母爱的巨大力量,初步感受作者所表达的同情、爱护弱小者的思想感情。
4.知道可以把看到的、听到的、想的写下来,清楚展现事情发展过程中的重要内容。
教学重难点: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及弄清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
2.重点学习4、5两个自然段,认真体会作者是怎样通过具体的描写把小麻雀的无助、老麻雀的无畏、猎狗的攻击与退缩写清楚的。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两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谈话导入1、同学们,你们喜欢小鸟吗?平时,你们都见过哪些鸟儿?是的,大自然中鸟儿的确很多,但我们平常见得最多、最普通的鸟儿你知道是什么鸟吗?(出示麻雀图片)2、麻雀的确太不起眼了,它没有漂亮的外表,没有动听的叫声,甚至不被人们关注,可是就在它的身上,却发生了一段极不寻常的故事。
3、介绍作者背景。
这个故事深深地打动了俄国著名作家屠格涅夫的心,他把这个故事写了下来,这就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一边说,一边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
(出示屠格涅夫图片及介绍)这就是屠格涅夫,读过他的文章么?今天学的课文《麻雀》就是节选自他的《猎人笔记》。
那么,在这一只小小的麻雀身上到底发生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连这么伟大的作家都被打动呢?4、出示课题,齐读二、初读,整体感知1.明确读书要求。
(1)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注意:除了要把生字、词语的语音读准外,还要把课文读正确,碰到难读的词语或句子要多读几遍。
(2)边读边想,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2.检查生字词。
出示生字词生字:嗅奈煞拯嘶哑庞词语:打猎野物猛烈无可奈何拍打嘴角分明出生绝望尖叫身躯掩护幼儿呆立博斗庞大怪物安然强大力量料到(1)指名读、开火车读、齐读生字词,重点指导翘舌音:“煞”;平舌音:“嘶”(2)分析记忆字形“煞、奈”是上下结构;“嗅、嘶、哑”的偏旁都是口字旁。
(3)读生词,你弄懂了哪些生词的意思?3、检查朗读(1)同桌轮读课文,互相纠正读音(2)开火车朗读课文4、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1)点拨:用人物串连法①课文写了几个角色?板书:小麻雀、老麻雀、猎狗②它们之间发生了什么故事?提示:a小麻雀发生了什么事?(摔下来)b猎狗想怎么样?(想要吃掉)c老麻雀怎么对付的?(飞下来掩护搏斗)③根据刚才讨论的,把这些重点句用波浪线画下来。
小麻雀从巢里掉下来了。
猎狗慢慢地走近小麻雀,嗅了嗅,张开大嘴,露出锋利的牙齿。
老麻雀用自己的身躯掩护着小麻雀,准备着一场搏斗。
猎狗愣住了,慢慢地向后退。
④课文速写:小麻雀从巢里摔下来了。
猎狗走近小麻雀,张开大嘴,露出锋利的牙齿,老麻雀用自已的身体掩护小麻雀,准备着一场搏斗。
猎狗愣住了,慢慢地向后退。
(随即指点:读小说,搞清人物关系,就得把故事的梗概弄清楚。
)(2)用更简练的语句概括:这篇课文讲述了一只老麻雀在庞大凶猛的猎狗面前,奋不顾身地保护小麻雀的故事。
三、再读课文,理清脉络1、快速浏览课文,想想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2、交流:起因:小麻雀从果里掉了下来,猎狗要吃小麻雀。
经过:老麻雀奋不顾身去保护小麻雀。
结果:猎狗离开了。
四、记忆字形,指导书写1、出示生字“噢、呆、奈、巢、齿、躯、掩、护,幼、搏、庞、量、愣”(1)学生读生字(2)观察讨论:你用什么方法记住这些生字?2.学生汇报交流。
(1)熟字加偏旁识记生字:嗅、呆、奈、躯、掩、护、幼、庞(2)比较识字法:巢——果齿——龄博——博3.教师范写指导重点指导:“嗅”别忘记大上有一点;“口”加“木”是“呆”;“掩”字“大”下面是“电”。
指导学生按笔顺规则写字,并注意学生的写字姿势。
师巡视指导。
展示学生的作业,进行评价。
五、课堂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学习了课文的生字词语,了解了大意,理清了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下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课文五、布置作业熟读课文。
抄词。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同学们,麻雀是十分弱小的动物,可俄国作家屠格涅夫笔下的那只麻雀不仅战胜了庞大的猎狗,而且深深地打动了无数读者的心。
今天,我们将继续学习《麻雀》这篇课文,先请同学们回忆一下,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课文写了一只弱小的老麻雀在凶猛的猎狗面前奋不顾身地保护小麻雀的故事))(出示板书)二、研读文本。
(一)事件的起因。
1、指名读1-3自然段,想想这件事是在什么情况下发生的。
(1)“野物”指什么?(是小麻雀)(2)“嗅”的意思是闻,用鼻子区分气味2. “我”看到了一只什么样的小麻雀,用“~”画出描写小麻雀动作、外形的句子。
出示课件:一只小麻雀呆呆地站在地上,无可奈何地拍打着小翅膀。
它嘴角嫩黄,头上长着绒毛,分明是刚出生不久,从巢里掉下来的。
哪些词,哪些句告诉了你这是一只怎样的小麻雀?①出生不久、可爱(样子……)“它嘴角嫩黄,头上长着绒毛,分明刚出生不久。
”小结:哦,你抓住了外形描写来理解,不错!②非常弱小不会飞可怜孤单无助需要别人帮助“无可奈何”什么意思?为什么会无可奈何?呆呆地,为什么会发呆?(是啊,害怕陌生的环境,它飞又飞不起来跑又跑不快,只能拍打着翅膀。
现在你体会到小麻雀那无可奈何的处境了么?)小结:从它的动作、外形和神态上我们可以看出小麻雀——非常小,很柔弱。
3.生概括:这一段主要讲了在打猎回来的路上,我的猎狗发现了一只小麻雀。
4、指导朗读。
同学们理解得真好!这就是一只弱小的、可怜的、急需救助的小麻雀!我们要怎样读,才能表示小麻雀的孤单和无助。
(稍轻、稍慢)(指名读焦急语气)同学们,请看——(出示课件:动画展示的是小麻雀从树上掉下来的情景。
背景音乐中有风声,和远处传来的犬吠)小麻雀为什么会从树上掉下来呢?哪个自然段告诉我们一起读这段话。
(二)事件的经过。
1、遇险(1)多么孤单力薄而又无可奈何的小麻雀呀,一起看课件,而此时此刻,一个巨大的危险正在向它逼近。
(2)小麻雀遇到什么危险?用“___”画出来。
①当猎狗慢慢地(走近小麻雀)嗅了嗅,张开(大嘴)露出(锋利的牙齿)。
②对于猎狗,你有什么印象?就是这样一只体格健壮、行动敏捷、异常凶猛的猎狗,慢慢地走近小麻雀,已经张开大嘴,露出了锋利的牙齿!③猎狗想干嘛(板书:想吃)④这一部分是怎样写出猎狗的攻击?(抓住细致的动作描写)同学们,此时此刻,小麻雀的处境可以用一个什么词语来形容?(生命危险、危在旦夕、千钧一发)2、拯救(1)是啊!小麻雀眼看就要被吃掉了。
可就在这千钧一发的危急时刻,谁出现了?(老麻雀)老麻雀是怎样出现的?课文中用一个什么词表明它的到来让猎狗意想不到?(突然)(2)老麻雀又是怎样保护它的孩子(小麻雀)的,请同学们自己读课文4、5小节,用曲线划出描写老麻雀动作的语句。
过渡:谁来说一说,当小麻雀生命危在旦夕的时候,老麻雀是怎样用自己的身躯拯救自己幼儿的?①预设:“突然,一只老麻雀从一棵树上飞下来,像一块石头似的落在猎狗面前。
a齐读这一句,这是一句什么句?把什么比作什么?老麻雀飞下来时像石头落地,这说明了什么?(速度十分快,果断,毫不犹豫)b这是一个怎样的动作,谁来演示一下。
我们体会一下老麻雀此刻的心情(十分焦急)因此,应该读时稍快,语气加重)②老麻雀飞下来后,又是怎样做的?(全体男生读)预设:它挓煞起全身的羽毛,绝望地尖叫着。
a“挓煞“是什么意思?(张开、伸张;竖起来)原来的羽毛是比较顺滑的,现在,看老师的手势,遇到紧急情况,它就扎煞起来。
想象扎煞起全身的羽毛的老麻雀像什么?(刺猬)是一般的竖起吗?我们知道鸟雀一般在梳理自己的羽毛时也会篷起自己的羽毛,那时的毛一定是十分的坚硬,充满了力量。
它扎煞起羽毛说明了什么?(做好了准备搏斗的姿势)b我们不仅看到它扎煞起了全身的羽毛,而且还能听到他绝望的尖叫.绝望是什么意思?(毫无希望)老麻雀为什么会觉得没有希望?(力量过于悬殊,跟猎狗斗,那是鸡蛋碰石头——自不量力;跟猎狗斗,那就是去送死)c体会老麻雀的伟大。
宁愿自己死,也要救孩子,用一个词来形容,(奋不顾身舍身为子)(齐读)d所以这句话应该这么读。
师范读,生跟读。
(3)你能用自己的话说说麻雀是如何拯救小麻雀的?老麻雀为救小麻雀,不顾一切地从树上飞下来,而且扎煞起了(全身的羽毛);竭尽全力地发出了(绝望的尖叫)它还用(自己的身躯)掩护着小麻雀,一心想把自己的幼儿从危难之中(拯救)出来。
(4)可是,为什么它又会浑身发抖,发出嘶哑的声音?①浑身发抖是因为紧张。
为什么紧张?(力量悬殊)②既然老麻雀那么紧张,以至于全身颤动,连嗓子都哑了,但是它放弃了吗?退缩了吗?你从哪儿看出来?(准备着一场搏斗)③谁能把老麻雀虽然紧张,但又十分坚定的这种复杂的心情读出来。
(有勇气读好的同学的起来读)(5)在老麻雀眼里,猎狗是一只庞然大物,这只小小的麻雀竟然要与这么庞大凶猛的猎狗进行搏斗,(板书:斗)它这是在干什么?(送命)它明知送命,为什么还要这么做?(6)现在你能理解这句话的意思吗?“可是它不能安然地站在高高的没有危险的树枝上,一种强大的力量使它飞了下来。
”①“强大的力量”是什么力量?(板书:母爱)②这种爱和平时爸爸、妈妈对我们的爱一样吗?③这是在什么时候的爱?(生死关头、千钧一发、危在旦夕)是啊!在老麻雀看来,猎狗是个(多么庞大的怪物啊)可是,它不能(安然地站在高高地,没有危险的树枝上。
)因为它孩子的生命正在受到威胁。
它要(救自己的孩子),所以会产生了(一种强大的力量)(板书)那种强大的力量使老麻雀毫不犹豫地从树上飞下来,哪怕是牺牲自己,哪怕是只能延续小麻雀一分钟的生命也好,这是一种多么伟大的力量啊!(板书)(母爱)(7)师生合作读4—5自然段(出示字幕)这又是多么感人的一幕啊!就是这种母爱,让老麻雀战胜对死亡的恐惧,勇敢地飞下来保护自己的孩子。
就让我们怀着心中那份感动再来回顾一下老麻雀的壮举吧。
老师和大家一起读这两段话,共同感受一下老麻雀生死关头的爱子之情。
3.这一段是课文的高潮部分,请你用“谁为什么而怎样做的”句式归纳段意。
(三)事件的结果。
1、那两只麻雀的命运又如何呢?故事的结尾怎样呢?请男同学读课文的第6自然段,女同学读第7自然段。
2、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故事的结局?(奇迹终于发生了:猎狗后退,老麻雀的幼儿得救了。
)3、再读读,你脑中还会冒出什么疑问来?(1)猎狗愣住了,是因为害怕吗?(猎狗愣住的原因并不是因为害怕,而愣住的原因是老麻雀奋不顾身救小麻雀的表现。
)(2)老麻雀为什么会有这样大的勇气?(母爱的力量)4.我见到了这动人的一幕,又是怎么做的?为什么这么做?(1)做法:急忙唤回猎狗,带着它走开了(2)原因:①对小麻雀的怜爱②被老麻雀的勇气所感动(因为“我”被老麻雀果敢、坚定的行动和奋不顾身、拯救幼子的精神所感动,也由于怜爱之心的驱使,所以急忙唤回猎狗,带着它走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