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企间跨界合作模式案例分析
- 格式:docx
- 大小:18.76 KB
- 文档页数:7
联农带农案例联农带农是一种新型的农业模式,通过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将农产品直接从农场送到消费者手中,既方便了消费者,又增加了农民的收入。
下面是一些关于联农带农的案例,来说明这种模式的运作和效果。
1. 案例一:某农场的蔬菜联农带农某农场位于山区,种植了各种蔬菜,但由于交通不便,难以将产品销售到城市。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农场主与一家线上平台合作,将蔬菜上架并进行销售。
消费者可以在平台上下单购买,农场则负责将蔬菜送至消费者所在城市的配送中心,由配送员将蔬菜送到消费者手中。
通过这种方式,农场的销售额大幅增加,而消费者也能够购买到新鲜的山区蔬菜。
2. 案例二:某果园的水果联农带农某果园位于农村,种植了各种水果,但由于果园距离城市较远,运输成本较高。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果园主与一家联农带农平台合作,将水果上架并进行销售。
消费者可以在平台上下单购买,果园负责将水果送至城市的配送中心,再由配送员将水果送到消费者手中。
通过这种方式,果园的销售额大幅增加,而消费者也能够购买到新鲜的农村水果。
3. 案例三:某养殖场的禽肉联农带农某养殖场养殖了大量的禽类,但由于市场销售渠道有限,养殖场的禽肉无法销售出去。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养殖场主与一家线上平台合作,将禽肉上架并进行销售。
消费者可以在平台上下单购买,养殖场负责将禽肉送至城市的配送中心,再由配送员将禽肉送到消费者手中。
通过这种方式,养殖场的销售额大幅增加,而消费者也能够购买到新鲜的禽肉。
4. 案例四:某农场的海鲜联农带农某农场位于海边,养殖了各种海鲜,但由于运输成本高昂,难以将海鲜销售到内地城市。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农场主与一家联农带农平台合作,将海鲜上架并进行销售。
消费者可以在平台上下单购买,农场负责将海鲜送至内地城市的配送中心,再由配送员将海鲜送到消费者手中。
通过这种方式,农场的销售额大幅增加,而消费者也能够购买到新鲜的海鲜。
5. 案例五:某农场的特色产品联农带农某农场种植了一种特色作物,但由于市场认知度较低,销售情况不如预期。
科技创新联农带农典型案例
科技创新联农带农典型案例有很多,以下是部分相关内容:
1. 广东壹号食品股份有限公司:公司通过科技创新,研发出多款优质农产品,包括壹号土猪、壹号土鸡等,并采用“公司+农户+基地”的模式,与农户
合作养殖,实现联农带农。
这种模式不仅为农户提供了技术支持和稳定的市场销售渠道,同时也提高了公司的产能和产品质量。
2. 河南牧原实业集团有限公司:公司通过发展养猪业,采用“公司+农户”的合作模式,将现代化的养殖技术和管理经验传授给农户,带动当地养猪业的发展。
同时,公司还通过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将当地的农产品转化为高附加值的产品,提高了农产品的附加值和竞争力。
3. 福建圣农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公司通过引进先进的养殖技术和设备,发展现代化养殖业,采用“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与农户合作养殖肉鸡。
这种模式不仅提高了农户的收入水平和生活质量,同时也为公司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保障。
总之,科技创新联农带农典型案例还有很多,它们通过科技创新和模式创新,实现了企业与农户的共赢,推动了农业现代化的发展。
农产品贸易合作案例(本文仅供参考,具体内容请自行论证)农产品贸易合作案例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和市场形态的转变,国际贸易逐渐从传统的大宗商品贸易向以品牌、质量和服务为导向的进口贸易转变。
农产品作为传统的大宗商品之一,其贸易模式也在不断调整和升级中。
本文就来介绍一个农产品贸易合作案例,以期给读者提供一些启示。
一、合作方背景介绍A 公司是一家专业从事农产品种植的企业,其主营业务有大豆、小麦等多种农作物的种植和销售。
B 公司是一家国际贸易公司,其主营业务是进口和销售各类农产品,产品种类包括咖啡、可可、花生、大豆、棕榈油等。
二、合作背景A 公司种植的大豆产量较为丰富,但由于市场渠道不畅,销售渠道单一,导致该企业在销售过程中面临不少的困难。
B 公司在销售方面拥有丰富的经验和渠道资源,在世界范围内建立了完善的采购网络和销售渠道。
其主要的销售市场集中在中国市场,且对于中国市场的了解和把握也非常熟练。
在该背景下,双方决定开展农产品贸易合作,因此在合作方案上展开了具体的讨论。
三、合作方案1.合作种植A 公司与B 公司商定,将收购A 公司种植的大豆,由B 公司对该产品进行包装、加工,并在其销售渠道上进行销售。
该合作方案不仅增加了A 公司的销售渠道,还提高了其产品的附加值和品质。
2.渠道开发B 公司通过对中国市场的认真了解和研究,将覆盖中国市场的各大区域,并且在销售渠道上采用分级管理和定制化合作,让更多的中国消费者能够享受到高品质的农产品。
3.品牌建设B 公司以其专业的视角,对A 公司的产品进行品牌建设和营销推广,从而使农产品能够通过品牌塑造和营销传播,提高产品的附加值和市场占有率。
四、合作成效经过双方长期的合作,该项目获得了许多积极的成效:1.为A 公司拓宽了销售渠道,提高了产品的附加值和品质。
2.增加了B 公司对中国市场的覆盖率,帮助更多的中国消费者了解和认识高品质的农产品。
3.维护了中美之间的农产品贸易关系,促进了两国之间的农产品贸易增长。
农产品贸易合作范例一、合作背景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加深,农产品贸易合作成为各国之间深化合作、促进农业发展的重要方式。
本文以某公司与某国家的农产品贸易合作为例,介绍其合作背景、合作模式和实施方案。
二、合作模式1.合作目标:某公司与某国家的农产品贸易合作旨在提高农产品贸易的效率和质量,增进双方农产品贸易的互利共赢。
2.合作内容:(1)农产品供应:某国家提供优质的农产品,包括大米、水果、蔬菜等;(2)市场推广:某公司在本国市场推广某国家的农产品,加强品牌宣传和市场营销;(3)贸易服务:某公司为某国家的农产品提供贸易服务,包括物流、仓储、报关等环节的协助;(4)技术支持:某公司提供农业技术支持,帮助某国家提高农产品品质和产量。
三、实施方案1.合作准备:(1)市场调研:某公司了解本国市场对农产品的需求和竞争情况,为合作提供可靠的市场信息;(2)供需对接:某公司与某国家的相关机构进行合作洽谈,就农产品供应和市场推广作出初步协议;(3)资源配置:某公司调配人力、物力和财力,确保合作顺利进行。
2.合作实施:(1)农产品供应链管理:某公司与某国家共同规划农产品供应链,确保供应链的高效运作;(2)市场推广策略:某公司制定市场推广策略,通过广告、促销等手段提升农产品的知名度和市场份额;(3)贸易服务保障:某公司确保物流、仓储等环节的顺利进行,及时解决贸易过程中的问题;(4)农业技术支持:某公司派遣技术专家前往某国家提供农业技术支持,帮助提高农产品的品质和产量。
3.合作评估:合作期间,某公司与某国家定期召开合作评估会议,对合作的进展、质量进行评估,及时调整合作方案,保证合作效果的实现。
四、合作成果经过双方的共同努力,某公司与某国家的农产品贸易合作取得了丰硕的成果:(1)农产品贸易额显著增长;(2)某国家农产品在本国市场的知名度不断提升;(3)某公司在农产品贸易领域的市场份额扩大;(4)某国家农产品的品质和产量得到大幅提升。
浅谈新农村市场的跨界营销随着一、二级市场竞争日趋白热化使得企业在这个市场上的利润越来越微薄,众多企业已纷纷将市场战略转向到新农村市场。
然而我国的新农村地区却占有我国94%的国土,这使得企业的销售渠道难以企及、销售终端不能形成完善的网络、市场营销活动活动难以形成规模等问题成为多数企业在分享新农村市场这块蛋糕时不得不去面对的问题。
因此我认为在当前的市场条件下企业在拓展新农村市场时不妨多考虑一下跨界营销。
所谓跨界营销是指企业在新农村市场拓展中联合与自己产品或服务有共同目标群体的其他行业的企业,彼此借助的对方优势资源达到在竞争激烈的新农村市场环境中实现优势互补、调节冲突、降低消耗,最大限度利用合作企业的销售渠道、传播手段等资源上优势实现双赢或多赢。
根据笔者多年来农村市场活动的经验,认为企业欲寻求合作伙伴一同跨界拓展新农村市场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首先,跨界营销活动中合作企业拥有相近的品牌文化或活动传播点是跨界营销活动成功的前提;选择口碑良好的合作伙伴是跨界营销活动成功的关键。
“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叶子”,同样世界上也没有任何企业的企业文化是完全一样的。
不过,新农村市场上的跨界营销活动却要求企业在合作伙伴的选择上二者的企业文化必须接近或有相同的传播点。
例如在新农村影院工程中的创维和四季牧歌都是中国航天事业合作伙伴,同时又都需要针对新农村消费者推广自己的品牌、产品及服务。
虽然他们中一个宣传销售的是电视、一个宣传销售的是太阳能热水器,但相同的传播点和目标群体却使这次跨界营销活动在新农村的市场公关、营销传播、现场销售置等方面做到了整齐划一,没有给新农村消费者造成视觉和听觉伤的混乱,得到了品牌和销量的提升。
其实,决定新农村市场跨界营销活动成败的关键还有看你有一个怎样的合作伙伴。
这个合作伙伴不一定是知名企业,但一定要是产品质量过硬的企业。
新农村的消费者决定购买一种产品的时候更多的是听取亲友的意见,拥有过硬的产品质量的企业在新农村市场上的营销力是不容置疑的。
企业农户一体化农业经营案例近年来,随着农业现代化的进一步发展,企业农户一体化农业经营模式成为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
这一模式通过企业与农户相结合,实现农业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农产品的提质增效,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下面将以企业农户一体化农业经营案例为例,探讨企业农户一体化农业经营模式的优势和实施效果。
企业是一家农产品加工企业,主要生产加工粮食、蔬菜和畜禽产品。
为了确保原料的供应和质量,企业决定与周边农户建立合作关系,实施一体化农业经营模式。
首先,企业在农产品生产方面提供技术指导和优质种苗。
企业派遣专业团队对农户的土地进行评估和开垦,根据土壤情况向农户推荐适合的农作物和种植技术,并提供高质量的种苗。
这不仅提高了农户的种植效率和产量,还增加了产品的品质和商品化程度。
其次,企业与农户签订了长期购销合同。
双方约定了购销价格和数量,企业承诺准时收购农户的产品,并按照市场行情支付合理的价格。
这一举措保障了农户的利益,使农户更加有信心投入农业生产。
此外,企业还向农户提供了先进的农业设备、农药和肥料。
企业投资购买了大型耕作、播种、收割等农业机械设备,农户可以借助这些设备降低劳动强度和生产成本。
企业还负责采购农药和肥料,并向农户提供合理的农业生产方案。
这些措施大幅度提高了农户的生产效率和农产品的品质。
最后,企业还派遣技术人员定期对农户进行技术指导和培训。
技术人员对农户的农业生产进行指导,帮助农户提高耕作技术和防病虫害能力。
定期组织培训班,将最新的农业技术和管理经验传授给农户,帮助农户提高经营水平和科学管理能力。
通过以上措施,企业农户一体化农业经营模式取得了明显的效果。
首先,农户的收入得到了明显提高。
企业的技术指导和品牌效应使农产品的销售价格更高,农户的收入也相应提高。
其次,农产品的质量得到了提升。
企业的监督和指导使农户的生产过程更加规范和科学,农产品的品质得到保障。
最后,企业农户一体化农业经营模式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企业的投资和技术带动了农村的迅速发展,农村经济得到了有效的提升。
我国农产品和食品加工企业拓界合作之案例分析及发展前景(2)一般速冻水饺的旺季在冬春2季,但冬春季的蔬菜(速冻水饺的主要原料)相对夏秋季节,品种单一、价格较贵,这样的现状制约了行业的发展。
然而,速冻果蔬业的本质就是延长果蔬的保鲜期,缓解供需失衡的压力、调节果菜产销季的价格,达到反季节供应。
泰昌可利用裕丰的速冻保鲜技术优势,在夏秋季为自己生产储备旺季所需的低成本、有特色的优质原料,既降低泰昌的生产成本,又能为其新产品的研发提供优质的原料。
3.2立体开发2个行业的本质归根结底都是为了方便人们生活、缩短就餐时间、丰富饮食文化,结合2个行业的特点、两家工厂的优势,可开发出多种速冻食品、微波食品、调理食品;向微波、调理以及半成品菜肴食品发展,实施多品牌战略,迎合市场发展趋势。
利用禾丰的农业优势,发展优质特色、绿色、有机原料基地,把特色农业、绿色、有机原料的概念引入到泰昌的产品生产研发中,打造成泰昌品牌独特的核心竞争力,提升产品档次,增加企业利润。
如高赖氨酸玉米、绿色小米、高粱米、彩色糯玉米研发特色面点、汤圆、饺子;地瓜(黄、紫)、特种马铃薯开发丸子、汤圆;特殊颜色、特殊功能蔬菜开发的饺子等。
参与多个地区的有机原料基地的认证,如我国的OFDC有机认证、欧盟的BCS有机认证、美国的OCIA有机论证、日本的ICS有机认证等,促进开拓国际市场。
4合作过程中应当注意的问题2家工厂分属不同的行业,优势组合能产生较好的边际效益,但也容易混淆彼此的主业,这是最大的隐患。
2个相近而又不同的行业给管理带来了一些挑战,水饺面食业原料稳定、机器化作业,管理计划性较强;果蔬业原料不稳、手工作业、市场波动较大,经营管理必须强调灵活性。
彼此合作的目的应该是各自在自己的行业更具优势、更加专业,因此绝不能混淆各自的主业。
管理要释放生产力,而不束缚生产力,这是1+1能否大于2 的关键。
2008年的这场危机也许更像是前进路上的清道夫,使企业能静下心来思考自身的出路,与其束手无策等待经济回暖,不如积极开展新局面,希望2家企业的合作能创出一片蓝色海洋。
农业+地产的合作模式和典型案例农业与地产的合作模式和典型案例是指农业生产与地产开发两个领域之间的合作关系。
农业与地产的合作模式可以包括农业用地的出租、农业产业园区的建设和运营、农业资源利用的开发等多种形式。
下面将分别介绍几种常见的合作模式和一些典型案例。
一、农业用地出租合作模式这种模式是指土地所有者将自己的农业用地出租给地产开发商,在出租期间由地产开发商负责对农业用地进行管理和利用。
这种合作模式能够充分利用土地资源,并且降低农民的经营风险。
典型案例:1.益海嘉里农业用地出租合作:益海嘉里是中国最大的粮油食品加工商,与安徽等地的农民合作,将农田进行出租,通过现代化的农业技术进行高效生产。
2.东方茂农业用地出租合作:东方茂是江苏省的大型地产开发商,合作农户把土地出租给公司,公司负责进行农业生产,提供指导和技术支持。
二、农业产业园区合作模式这种模式是指地产开发商建设农业产业园区,提供基础设施和服务,引进农业企业进行生产经营,双方共同分享利润,实现资源的共享与优化配置。
典型案例:1.南湖农业产业园合作:南湖农业产业园位于杭州市,由地方政府和地产开发商合作建设,引进众多农业企业,开展现代化农业生产和农业科技研究。
2.惠诚农业产业园合作:惠诚地产是广东省的知名地产开发商,与当地政府合作,在当地建设农业产业园区,引进现代化农业企业,推动农业产业的发展。
三、农业资源利用合作模式这种模式是指地产开发商利用农业资源进行特色农业开发,通过农业景区、农庄等形式将土地资源和农业资源转化为经济效益。
典型案例:1.山西红寺堡红酒合作开发:红寺堡是山西的一个古老村庄,此地有得天独厚的红酒葡萄种植条件,地产开发商与当地农民合作,将红酒产业进行开发,成为一个中国知名的红酒产区。
2.杭州蔬菜基地合作开发:杭州市的地产开发商与农民合作,在杭州周边地区建设大规模蔬菜种植基地,通过现代化的农业技术和管理,生产出高品质的有机蔬菜。
以上是农业与地产的合作模式和典型案例的简要介绍。
浅谈新农村市场的跨界营销随着一、二级市场竞争日趋白热化使得企业在这个市场上的利润越来越微薄,众多企业已纷纷将市场战略转向到新农村市场。
然而我国的新农村地区却占有我国94%的国土,这使得企业的销售渠道难以企及、销售终端不能形成完善的网络、市场营销活动活动难以形成规模等问题成为多数企业在分享新农村市场这块蛋糕时不得不去面对的问题。
因此我认为在当前的市场条件下企业在拓展新农村市场时不妨多考虑一下跨界营销。
所谓跨界营销是指企业在新农村市场拓展中联合与自己产品或服务有共同目标群体的其他行业的企业,彼此借助的对方优势资源达到在竞争激烈的新农村市场环境中实现优势互补、调节冲突、降低消耗,最大限度利用合作企业的销售渠道、传播手段等资源上优势实现双赢或多赢。
根据笔者多年来农村市场活动的经验,认为企业欲寻求合作伙伴一同跨界拓展新农村市场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首先,跨界营销活动中合作企业拥有相近的品牌文化或活动传播点是跨界营销活动成功的前提;选择口碑良好的合作伙伴是跨界营销活动成功的关键。
“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叶子”,同样世界上也没有任何企业的企业文化是完全一样的。
不过,新农村市场上的跨界营销活动却要求企业在合作伙伴的选择上二者的企业文化必须接近或有相同的传播点。
例如在新农村影院工程中的创维和四季牧歌都是中国航天事业合作伙伴,同时又都需要针对新农村消费者推广自己的品牌、产品及服务。
虽然他们中一个宣传销售的是电视、一个宣传销售的是太阳能热水器,但相同的传播点和目标群体却使这次跨界营销活动在新农村的市场公关、营销传播、现场销售置等方面做到了整齐划一,没有给新农村消费者造成视觉和听觉伤的混乱,得到了品牌和销量的提升。
其实,决定新农村市场跨界营销活动成败的关键还有看你有一个怎样的合作伙伴。
这个合作伙伴不一定是知名企业,但一定要是产品质量过硬的企业。
新农村的消费者决定购买一种产品的时候更多的是听取亲友的意见,拥有过硬的产品质量的企业在新农村市场上的营销力是不容置疑的。
三农经济投资与贸易合作案例三农经济投资与贸易合作案例是当前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一个重要议题。
在中国,三农经济——即农业、农村和农民经济,一直是国家发展的重点领域。
而投资与贸易合作则是推动三农经济发展的重要方式之一。
本文将结合具体案例,深入探讨三农经济投资与贸易合作的实践和效果。
一、浙江省农村电商扶贫项目浙江省作为中国经济发达的地区之一,其农村电商扶贫项目为当地农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收益。
通过政府投资建设农村电商平台,实现了农产品的线上销售。
吸引了更多的合作伙伴加入,扩大了销售渠道。
这种投资与贸易合作带动了当地农产品的销售量和价格,提高了农民的收入水平。
二、湖南省“万亩优质稻米”合作项目湖南省开展的“万亩优质稻米”合作项目,是一个成功的三农经济投资与贸易合作案例。
通过引进优质水稻品种和现代农业技术,提高了农民种植水稻的产量和质量。
与相关企业建立合作关系,实现了农产品的销售和加工。
这种合作模式为当地农民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三、江苏省有机农产品出口合作江苏省开展的有机农产品出口合作项目,是一个成功的三农经济投资与贸易合作案例。
通过引进有机农业生产技术,改善了农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标准。
与国际市场合作,开拓了有机农产品的出口渠道。
这种合作模式不仅提高了农民的收入,还提升了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
四、河北省农产品加工与销售合作河北省开展的农产品加工与销售合作项目,为当地农民带来了丰厚的收益。
通过引进先进的农产品加工设备和技术,提高了农产品的附加值。
与大型商超建立合作关系,拓展了农产品的销售市场。
这种合作模式为当地农民创造了更多的就业机会,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多元化发展。
五、山东省农村旅游合作项目山东省开展的农村旅游合作项目,为当地农民带来了新的收入来源。
通过政府投资修建乡村旅游景点,吸引了更多游客前来旅游。
与旅行社和饭店合作,提供了一系列的旅游服务。
这种合作模式不仅提高了当地农民的收入,还促进了乡村经济的发展。
村企共同体促乡村振兴案例一、什么是村企共同体村企共同体呢,就是村子和企业联合起来,就像两个小伙伴手拉手一样。
企业有资金、有技术、有市场,村子有土地、有劳动力、还有各种特色资源。
它们凑到一块,就能够干出好多了不起的大事,这大事就是促进乡村振兴。
比如说,有的村子有大片的山地,但是村民们不知道怎么利用,这时候企业来了,企业一看,这山地可以种水果呀,然后就带来了果苗,教村民们种,这就是村企共同体开始运作啦。
二、村企共同体促乡村振兴的案例1. 旅游发展案例有个小村子,风景那叫一个美,青山绿水的。
但是呢,就是没人知道这个地方。
这时候有个旅游公司来了,旅游公司和村子达成了合作。
旅游公司投钱把村子里的路修得宽宽的,还建了好多漂亮的民宿。
村子里的村民呢,就负责打扫卫生、给游客做饭、当导游啥的。
结果呀,这个小村子一下子就火了起来,游客越来越多。
村民们的收入也增加了,原来一年到头也挣不了多少钱,现在每个月都能有不少的收入呢。
这旅游公司和村子就是一个很棒的村企共同体,它们一起把这个小村子的旅游产业发展起来了,让村子振兴起来了。
2. 农产品加工案例还有个村子,种了好多农作物,像小麦、玉米啥的。
可是光靠卖这些农作物,挣不了多少钱。
这时候有个食品加工企业过来了。
企业和村子商量好了,企业在村子里建了个加工厂。
村民们种的粮食直接送到加工厂里加工成各种食品,像玉米可以加工成玉米片,小麦可以加工成特色面条。
这些加工后的产品能卖个好价钱。
而且企业还雇佣了很多村民在加工厂里工作,这样村民们又多了一份收入。
这个村企共同体就把村子里的农产品变成了更有价值的东西,促进了乡村的经济发展,让乡村朝着振兴的方向大步迈进。
三、村企共同体对乡村振兴的重要意义村企共同体对乡村振兴那意义可太大了。
一方面,它给乡村带来了新的发展思路。
以前村民们可能就只知道种地或者出去打工,有了企业的加入,就有了新的想法,像发展旅游、搞特色农产品加工啥的。
另一方面,它解决了乡村发展的资金和技术难题。
广东联农带农典型案例和经验做法一、温氏集团:公司 + 农户模式的成功典范。
1. 案例。
温氏集团是广东联农带农的老牌企业。
比如说在养殖方面,温氏和农户签订合同。
农户不用太担心市场风险,就按照温氏提供的养殖技术和标准来养鸡或者养猪。
温氏呢,会给农户提供种苗、饲料、兽药等这些东西。
像在清远的一些农户,以前可能就是自己小打小闹养几只鸡,收入很不稳定。
和温氏合作之后,按照温氏的要求建鸡舍,温氏派人来指导。
最后养成的鸡,温氏再统一收购。
2. 经验做法。
技术支持:温氏的技术团队那是相当厉害的。
他们会定期给农户培训,从鸡苗或者猪仔的养殖环境要求,到怎么预防疾病,事无巨细。
就好比一个“养殖学校”,农户就是学生,而且这个“学校”还不收学费,只要农户好好学,就能把养殖搞好。
风险共担:在市场行情不好的时候,温氏不会把所有风险都转嫁给农户。
比如说鸡肉价格下跌了,温氏还是按照合同价收购农户的鸡,当然在市场好的时候,温氏也能从自己的那部分利润里赚钱。
这就像大家在一条船上,遇到风浪一起扛,风平浪静一起赚。
资源整合:温氏把种苗、饲料等资源整合起来,农户不需要到处去找这些东西。
而且温氏统一采购,成本还能降低呢。
这就好比农户只需要专心做好“厨师”,温氏把食材都准备好了,而且还是性价比超高的食材。
二、徐闻菠萝产业:品牌带动与农户协作。
1. 案例。
在徐闻,菠萝那可是漫山遍野。
以前呢,徐闻菠萝就是在本地卖一卖,价格也不高。
后来啊,当地政府和企业联合起来打造徐闻菠萝这个品牌。
一些大型的菠萝收购企业就和农户达成合作。
比如说有个种植菠萝的大哥,以前自己拉着菠萝去市场卖,有时候还卖不完烂在地里。
现在和企业合作后,企业提前和他预订菠萝,还指导他按照市场需求的标准来种植,像菠萝的个头、甜度等方面都有要求。
2. 经验做法。
品牌打造:政府和企业一起使劲,在各种媒体上宣传徐闻菠萝。
什么网络直播、广告投放都用上了。
这就好比给徐闻菠萝穿上了一件漂亮的“外衣”,让全国甚至全世界都知道徐闻菠萝又甜又好吃。
关于小麦的农户与企业的合作案例小麦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农户与企业之间的合作对于小麦产业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下面列举了10个关于小麦的农户与企业的合作案例:1. 农户与面粉加工企业的合作:农户种植小麦后,将小麦卖给面粉加工企业,企业负责加工小麦成面粉,然后销售给消费者。
这种合作模式可以提高农户的收入,同时也满足了市场对面粉的需求。
2. 农户与饲料加工企业的合作:农户种植小麦后,将小麦卖给饲料加工企业,企业用小麦加工成饲料,然后销售给养殖户。
这种合作模式可以帮助农户实现增收,同时也满足了养殖业对饲料的需求。
3. 农户与面点加工企业的合作:农户种植小麦后,将小麦卖给面点加工企业,企业用小麦加工成面点制品,然后销售给消费者。
这种合作模式可以提高农户的收入,同时也满足了市场对面点制品的需求。
4. 农户与小麦种苗企业的合作:农户购买小麦种苗从小麦种苗企业,种植后将小麦卖给市场。
合作中,小麦种苗企业提供高质量的种苗,帮助农户提高产量,农户则为小麦种苗企业提供销售市场。
5. 农户与农药企业的合作:农户种植小麦后,与农药企业合作购买农药,用于小麦的病虫害防治。
合作中,农药企业提供优质的农药产品和技术指导,帮助农户提高小麦的产量和质量。
6. 农户与肥料企业的合作:农户种植小麦后,与肥料企业合作购买肥料,用于小麦的施肥。
合作中,肥料企业提供适宜的肥料产品和施肥方案,帮助农户提高小麦的产量和品质。
7. 农户与农机合作社的合作:农户种植小麦后,与农机合作社合作,共同使用农机设备进行农田管理和收割。
合作中,农机合作社提供先进的农机设备和技术支持,帮助农户提高生产效率。
8. 农户与保险公司的合作:农户种植小麦后,与保险公司合作购买农业保险,用于风险管理。
合作中,保险公司为农户提供保险服务,帮助农户应对自然灾害等意外风险,保障农户的利益。
9. 农户与科研机构的合作:农户种植小麦后,与科研机构合作参与小麦品种改良和农业技术研究。
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例子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龙头企业、合作社和农户之间的合作模式在农业领域中越来越普遍。
这种合作模式不仅带动了农业产业的发展,同时也提升了农民的收入水平。
下面就让我们来看一个关于龙头企业、合作社和农户之间合作的具体案例。
在某个小山村,有一家规模较大的农产品加工企业,这家企业专门从事水果加工业务。
由于这个山村的气候条件适合种植水果,当地农民以栽种水果为主要农作物。
但是由于农产品销售渠道有限,农民们往往无法得到合理的收入。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该企业决定与当地合作社和农户合作,建立一个全新的合作模式。
该企业与合作社签订合作协议,承诺提供技术支持、销售渠道和市场推广等服务。
合作社则负责组织当地农户加入合作社,并统一管理和调配农产品。
随后,合作社派遣工作人员深入各个村庄,与当地农户进行沟通,讲解合作模式的好处以及如何加入合作社。
在合作社的组织下,当地农户纷纷加入了该合作模式,并开始栽种水果。
为了确保水果的品质和产量,合作社向每个农户提供了种植技术培训,并提供优质的种子和农药。
合作社还与企业合作,共同制定了水果的种植标准和采摘标准,以确保产品的质量。
随着合作模式的稳步推进,水果逐渐成熟,合作社的工作人员开始帮助农户进行采摘和包装。
而企业方面则负责将水果进行加工和包装,并在市场上进行销售。
由于优质的产品质量和统一的品牌推广,合作社和企业合作的水果在市场上受到了热烈欢迎,不仅在当地市场占据了一席之地,还成功打入了更广阔的市场。
在这个合作模式下,企业获得了可靠的供应来源,合作社得到了更多的发展机会,农户则实现了稳定的收入增长。
这个成功的案例不仅令当地经济发展迅速,同时也带动了周边地区的农业产业崛起。
通过这个案例,我们可以看到龙头企业、合作社和农户之间合作的优势所在。
企业借助自身优势和资源,帮助农户提高了生产效率,增加了收入;合作社通过有组织的管理和优质的服务,促进了农产品质量的提升和品牌影响力的扩大;农户则得以分享企业技术和市场信息,提升了自身的竞争力。
农业科技合作推动农业科技创新的跨界合作模式辩题:摘要:在全球范围内,农业科技创新成为了提高农业生产效率、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然而,单一领域的科技创新已经难以满足农业的需求,因此跨界合作模式应运而生。
本文将探讨农业科技合作推动农业科技创新的跨界合作模式,并介绍其在实践中的效果和前景。
第一节:农业科技的发展与挑战近几十年来,随着人口的增长和资源的有限,农业生产面临了日益严峻的挑战。
传统的农业生产模式已经无法满足快速增长的需求,因此科技创新成为提高农业生产效率的重要途径。
然而,单一领域的科技创新面临着技术壁垒、资源限制等问题,导致创新的进展缓慢。
第二节:跨界合作的意义在这种背景下,跨界合作模式应运而生。
不同领域的专家通过合作,将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技术应用于农业领域,实现农业科技的创新。
跨界合作不仅能够打破技术壁垒,提高创新效率,而且可以通过融合不同领域的知识,创造出更加创新的解决方案。
第三节:农业科技合作的模式农业科技合作的跨界合作模式主要包括:1. 学术研究机构与农业企业的合作:学术研究机构将自己的科研成果转化为实际应用,为农业企业提供技术支持和创新方案。
2. 农业企业与新兴科技企业的合作:农业企业与新兴科技企业合作,共同开发新的农业科技产品,实现农业生产的智能化和自动化。
3. 公私合作:政府、学术研究机构和农业企业之间的合作,共同推动农业科技的创新和应用。
第四节:农业科技合作的案例分析以中国为例,农业科技合作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成果。
中国农业科学院与农业企业合作,开发了一种新型的植物保护技术,有效控制了农作物病虫害的发生。
另外,在植物育种领域,学术研究机构与农民合作,通过传统育种与基因编辑技术相结合,开发了多个抗病虫害的新品种。
第五节:跨界合作模式的前景农业科技合作的跨界合作模式具有广阔的前景。
首先,跨界合作可以进一步推动农业科技的创新。
不同领域的专家通过合作,可以共同解决农业领域的难题,提高农业生产效率。
农企间跨界合作模式案例分析
在国内经济增速持续放缓及近年来的一系列食品安全事故的双重压力下,中国的农业企业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与生存的压力,如何在困境中突围,开辟一片蓝海市场?笔者就豫北地区某市的两家农业、食品企业作案例,希望能为本地区农业企业的发展探索出一条新的出路。
禾丰农产品公司(以下简称“禾丰”)是安阳市一家速冻果蔬加工企业(产品主要有:速冻水果和速冻蔬菜)夏、秋是该公司的生产旺季,冬、春两季工厂处于闲置状态。
泰昌食品公司(以下简称“泰昌”)则是本地的一家速冻水饺面食生产企业,该厂主要靠秋末到春初的速冻水饺、汤圆的利润来养活工厂。
两家企业均是豫北地区有一定知名度的公司,但由于近年来市场大环境的影响以及两家各自行业的竞争压力(成本居高不下、行业平均利润率降低、产品雷同且无竞争力),使的两家企业经营举步维艰,企业生存面临着严峻的考验。
根据两家企业各自的行业特点,若能通过跨界合作实现优势互补、彼此带动,必能探索一条新的出路。
笔者根据多年的相关行业经经验,应用SWOT分析法对两家企业的合作前景分析如下:
合作的优势
1、工厂淡旺季的生产互补、资金共享的优势
传统的速冻水饺面食业每年的4-9月份为淡季,10月-次年3月份为旺季;
速冻果蔬业12月份-次年4月为淡季,5月-11月份为旺季。
旺季是工厂的创收季节,工厂往往存在产能不足,人员、资金紧缺的状况;而淡季则处在产能过剩,资金、设备闲置,人员富余之中煎熬中消耗着工厂的利润,制约着工厂的发展;如何有效的协调行业淡旺季成为工厂发展的瓶问题。
由于两家工厂存在资源互补、资源共享的条件;若能跨越行业的界限彼此合作,则能起到规避行业淡季,达到全年无淡季,增加利润减少消耗的功效。
夏秋季节是果蔬业的旺季,禾丰为平台(果蔬专业厂),吸引客户,洽谈定单,泰昌为辅提供资金,协助生产,满足产能,扩大市场供应能力;这样可以有效解决禾丰在果蔬旺季的产能不足、资金短缺问题,同时对泰丰的淡季起到了带动的作用。
冬春季节是水饺面食业的旺季,禾丰工厂可以提供必要的生产协助,同时果蔬厂的资金也可用于支持泰昌旺季资金短缺的问题。
两家工厂的合作可达到淡旺季互补、资金共用、稳定员工的双赢局面。
2、渠道共享的优势
两家工厂的产品都是采用冷链环节流通的;销售通路、客户群体具有一定的关联性,若彼此共享对方的销售网络,可有效的拓宽销售渠道,降低销售成本。
如:禾丰可通过泰昌的销售通路拓展部分产品的内销市场(甜玉米、糯玉米、混合菜、毛豆、薯条、烤地瓜等),泰昌则通过禾丰的国内外的渠道向客户推荐自己的产品。
3、变废为宝,增加双方的边际利润
不同行业对产品标准的定义不同,速冻果蔬业对加工的农产品外观、老嫩等有较严格的要求,速冻果蔬业中所谓的“次品”(仅是外观、老嫩不符合要求),可以作为水饺的做优质原料(如香菇、西兰花、芦笋、甜玉米等),这样提高禾丰的速冻果菜产品利润的同时,也为泰昌的水饺面食生产提供了优势的原料。
4、边际创新效应
两个不同且又关联的行业交叉合作,可碰撞出一些新的思路:
A、一般速冻水饺的旺季在冬春两季,但冬春季的蔬菜(速冻水饺的主要原料)相对夏秋季节,品种单一、价格较贵,这样的现状制约了行业的发展。
然而,速冻果蔬业的本质就是延长果蔬的保鲜期,缓解供需失衡的压力、调节果菜产销季的价格,达到反季节供应。
泰昌可利用裕丰速冻保鲜技术的优势,在夏秋季为自己生产储备旺季所需的低成本、有特色的优质原料,即降低泰昌的生产成本,又能为其新产品的研发提供了优质的原料。
B、两个行业的本质归根结底都有是为了方便人们生活、缩短就餐时间、丰富饮食文化,我们可延伸这个理念,结合两个行业的特点,两家工厂的优势,开发出多种速冻食品、微波食品、调理食品;而不
一定仅仅局限在传统的产品上与同行竞争。
C、利用禾丰的农业优势,发展优质特色、绿色、有机原料基地,把特色农业、绿色、有机原料的概念引入到泰昌的产品生产研发中,打造成泰昌品牌独特的核心竞争力,提升产品档次,增加企业利润。
如高油玉米、高赖氨酸玉米、糯高粱米、彩色糯玉米研发特色面点、汤圆、饺子;地瓜(黄、紫)、特种马铃薯开发的丸子、汤圆;特殊颜色、特殊功能蔬菜开发的饺子;参与多个地区的有机原料基地的认证:我国的OFDC有机认证,欧盟的BCS有机认证,美国的OCIA 有机谁,日本的ICS有机认证等,这样就可以为顺利开拓国际市场打下坚实的基础。
5、有力的政策支持与良好的社会效应
近年来国家加大对农业的政策支持力度,十八大以来中央的1号文件就多次提到发展农业的优惠政策;禾丰农产品开发中心的基地建设直接带动农村的农业种植结构的调整符合国家当前大力发展农业
经济的政策方向,可以得到政府政策、资金的强有力支持;同时上万亩的基地发展也能起到良好的社会效应。
合作的顾虑
两家的合作存在如下顾虑,如果把握不好,将适得其反,甚至威胁到到企业的生存:
1、两家工厂分属不同的行业,优势组合能产生较好的边际效益,但也容易混淆彼此的主业,这是最大的隐患;彼此合作的目的应该是各自在自己的行业更具优势、更加专业,所以绝不能混淆各自的主业。
2、两个相近而又不同的行业给管理带来了一些挑战:水饺面食业原料稳定、机器化作业,管理计划性较强;果蔬业原料不稳、手工作业、市场波动较大,经营管理必须强调灵活性。
管理要释放生产力,而不束缚生产力,这是1+1能否大于2的关键所在。
面临的机会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食品行业有着无限的前景(且较少受外界经济波动的影响);然而传统的产业(速冻果蔬业、速冻水饺面食业)如何突围?
近年来的国际贸易壁垒给速冻果蔬业带来深刻的反思:
1、实现国内、国外两条腿走路
传统的果蔬厂是没有实力自建国内销售网络的;然而,面对经济增长速度下滑,面对频繁贸易争端,只有两条腿走路,才能走的更稳,走的更好。
2、大力发展优质特色的有机原料基地
随着国际市场对食品安全的强烈诉求,食品业只有大力发展优质特色的有机食品才是正确的出路,发展优质特色的有机原料基地是迫在眉睫,也是发展的方向。
3、向微波食品、调理食品、半成品菜肴发展。
飞速发展的经济,快节奏的生活;人们越来越要求食企能够提供方便、快捷、营养、丰富的食品;我们既要借鉴泰昌原有的研发优势,又要跳出行业固有的局限,发展市场需要的属于我们的优势产品。
在我国餐饮业中存在着这样的特点:同一菜肴百店百味(中国的做菜工艺很标准化,这是中国美食发展的瓶颈,也是我们发展的机会),我们可以研发出不同的半成品菜肴,既能保证人们享受美味,又能减少人们用餐时间,同时为中国快餐业的发展带来突破性的革命。
国内速冻水饺面食业的竞争格局趋于稳定,要想在几个巨头把持的市场中突围成功,只有靠创新(思路创新、产品创新、渠道创新),走特色、高利润的路子才能在市场上拥有自己的一席之地(中、小型工厂靠低价冲市场,无异于自杀,是很难突围成功的),与果蔬业结合是实现创新谋发展的有效方法。
1、通过转变淡季的消耗、果蔬厂“次品”的再利用、销售网络
成本的分摊等资源共享能有效降低产品的成本,增加利润。
(短期策略)
2、跳出传统产品的限制,通过发展优质特色、有机蔬菜原料基地,提高产品利润,提升品牌形象,给竞争者设置无法跨越的壁垒;向微波、调理以及半成品菜肴食品的发展,实施子品牌战略,迎合市场发展趋势,抢占市场先机。
(中长期战略)
两个行业的交叉所在,必然是竞争较弱、易于创新突围的地带;我们目前的实力(粮草不足、弹药匮乏)无法与行业的巨头发生正面遭遇战,只有寻找市场薄弱环节错位竞争出奇制胜方有出路。
行业的威胁
来自两个行业的竞争压力,即使有同业者的模仿,也不易达到互补创新的效果,很难构成真正的威胁;产品可以模仿,但成本无法复
制、精髓无法照搬。
即使有竞争者能达到我们的水平,但市场的规则是,“第一等于全部,第二等于一无所有”,只要我们在消费者的心智中站稳了脚跟;市场的跟风,对我们来说不过是一种衬托、一种宣传。
目前我国经济处在结构升级的调整期,也许对于我们来说更像是前进路上的清道夫,它帮我们扫除了一些障碍,使我们能静下心来思考我们的出路;当别人束手无策只能等待经济回暖时,或许正是我们开展新局面的理想时刻,希望两家企业的合作能创出一片蓝色的海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