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合作用测试题和详细讲解
- 格式:doc
- 大小:440.00 KB
- 文档页数:15
生物光合作用考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光合作用主要发生在植物体的哪个部位?A. 根B. 茎C. 叶D. 花答案:C2. 光合作用中,光能被转化为什么形式的能量?A. 热能B. 化学能C. 电能D. 机械能答案:B3. 光合作用的产物是什么?A. 水和氧气B. 葡萄糖和氧气C. 葡萄糖和二氧化碳D. 二氧化碳和水答案:B二、填空题4. 光合作用可以分为两个阶段,分别是________和________。
答案:光反应;暗反应5. 光合作用中,二氧化碳被固定成有机物质的过程称为________。
答案:卡尔文循环三、简答题6. 描述光合作用的基本过程。
答案:光合作用是植物、藻类和某些细菌将光能转化为化学能的过程。
它主要分为两个阶段:光反应和暗反应。
在光反应中,叶绿体中的叶绿素吸收光能,将水分解为氧气和氢离子,同时产生ATP和NADPH。
在暗反应中,ATP和NADPH提供能量和还原力,将二氧化碳还原成葡萄糖等有机物质。
7. 光合作用对生态系统的重要性是什么?答案:光合作用是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基础。
它不仅为植物自身提供能量和有机物质,还为其他生物提供食物来源。
此外,光合作用通过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对维持大气中氧气和二氧化碳的平衡具有重要作用。
四、论述题8. 讨论光合作用中光能的利用效率及其影响因素。
答案:光合作用中光能的利用效率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光照强度、光照波长、温度、水分供应以及植物自身的生理状态等。
在理想条件下,光能的转换效率可以达到10%左右。
然而,在自然环境中,由于各种环境因素的限制,实际的光能利用效率通常低于此值。
例如,光照强度的增加可以提高光合作用的速率,但超过一定阈值后,光合作用速率不再增加,甚至可能因光抑制而降低。
温度对光合作用酶的活性有显著影响,适宜的温度可以提高光能的利用效率,而过高或过低的温度都会降低效率。
此外,水分供应不足也会限制光合作用的进行。
五、实验题9. 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来验证光合作用需要光。
专题六光合作用题组一一、选择题1. [2023全国乙理综,6分]植物叶片中的色素对植物的生长发育有重要作用。
下列有关叶绿体中色素的叙述,错误的是( D )A. 氮元素和镁元素是构成叶绿素分子的重要元素B. 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存在于叶绿体中类囊体的薄膜上C. 用不同波长的光照射类胡萝卜素溶液,其吸收光谱在蓝紫光区有吸收峰D. 叶绿体中的色素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越高,随层析液在滤纸上扩散得越慢[解析]叶绿素由C、H、O、N、Mg组成,A正确;叶绿体中吸收光能的色素(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分布在类囊体薄膜上,B正确;类胡萝卜素主要吸收蓝紫光,用不同波长的光照射类胡萝卜素溶液,其吸收光谱在蓝紫光区有吸收峰,C正确;叶绿体中的色素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不同,溶解度高的随层析液在滤纸上扩散得快,反之则慢,D错误。
2. [2023湖北,2分]高温是制约世界粮食安全的因素之一,高温往往使植物叶片变黄、变褐。
研究发现平均气温每升高1℃ ,水稻、小麦等作物减产约3%∼8%。
关于高温下作物减产的原因,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D )A. 呼吸作用变强,消耗大量养分B. 光合作用强度减弱,有机物合成减少C. 蒸腾作用增强,植物易失水发生萎蔫D. 叶绿素降解,光反应生成的NADH和ATP减少[解析]呼吸作用的最适温度高于光合作用,气温升高,植物呼吸作用增强,消耗的有机物增多,造成农作物减产,A正确;温度升高,可能导致光合作用相关酶的活性降低,光合作用强度降低,有机物合成减少,B正确;温度升高,蒸腾作用增强,植物易失水萎蔫,从而影响正常的生命活动,造成减产,C正确;据题干信息可知,高温使叶片变黄、变褐,推测高温导致叶绿素降解,光反应产生的NADPH和ATP减少,NADH在细胞呼吸过程中产生,D错误。
3. [2022湖北,2分]某植物的2种黄叶突变体表型相似,测定各类植株叶片的光合色素含量(单位:μg⋅g−1),结果如表。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D )植株类型叶绿素a叶绿素b类胡萝卜素叶绿素/类胡萝卜素野生型 1 235 519 419 4.19突变体1 512 75 370 1.59突变体2 115 20 379 0.36A. 两种突变体的出现增加了物种多样性B. 突变体2比突变体1吸收红光的能力更强C. 两种突变体的光合色素含量差异,是由不同基因的突变所致D. 叶绿素与类胡萝卜素的比值大幅下降可导致突变体的叶片呈黄色[解析]野生型、突变体1、突变体2属于同一物种,两种突变体的出现增加了遗传多样性,未增加物种多样性,A错误;光合色素包括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叶绿素主要吸收红光和蓝紫光,而类胡萝卜素主要吸收蓝紫光,由表可知,突变体2的叶绿素a和叶绿素b的含量比突变体1的少,故突变体2比突变体1吸收红光的能力弱,B错误;两种突变体的光合色素含量存在差异,有可能是不同基因突变所致,也有可能是同一基因突变所致,C错误;野生型的叶绿素与类胡萝卜素的比值为4.19,叶绿素含量较高,叶片呈绿色,突变体的叶绿素与类胡萝卜素的比值大幅下降,叶绿素含量较少,叶片呈黄色,D正确。
高一生物光合作用试题答案及解析1. 1880年美国生物学家恩格尔曼设计了一个实验研究光合作用的光谱。
他将棱镜产生的光谱投射到丝状水绵体上,并在水绵悬液中放入好氧细菌,观察细菌的聚集情况如下图所示。
他得出光合作用在红光区和蓝光区最强的结论。
这个实验的思路是()A.细菌对不同颜色的光反应不一样,细菌聚集多的地方,细菌光合作用强B.好氧细菌聚集多的地方,O2浓度高,水绵光合作用强C.好氧细菌聚集多的地方,产生的有机物多,水绵光合作用强D.好氧细菌大量消耗O2,使水绵光合作用速度快,则该种光有利于光合作用【答案】B【解析】好氧菌代谢类型为异养需氧型,不能进行光合作用,故A错误;绵光合作用产生氧气,光合作用强的区域产生O2浓度高,好氧细菌生存条件适宜,聚集多,故B正确;由实验结果知:好氧菌集中的地方,只能说明氧气浓度高,不能说明水绵光合作用的产生的有机物的多少,故C错误;水绵主要吸收红光和蓝紫光进行光合作用向外界释放氧气,才使好氧细菌集中在两区域的,不是好氧菌消耗氧气多使水绵光合作用速度加快的,因果关系错,故D错误。
【考点】本题考查光合作用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2.在封闭的温室内栽种农作物,下列不能提高作物产量的措施是A.增加室内CO2浓度B.增大室内昼夜温差C.增加光照强度D.采用绿色玻璃盖顶【答案】D【解析】光合作用需要光照和二氧化碳,适当增加二氧化碳浓度可以使光合作用增加,故A正确。
增大室内昼夜温差可以降低呼吸作用减少有机物的消耗,故B正确。
增加光照强度可以增加光合作用强度,故C正确。
叶绿素对绿光基本不吸收,会降低光合作用,故D错误。
【考点】本题考查光合作用相关知识,意在考察考生对知识点的理解掌握程度。
3.如果提供含14CO2的给植物进行光合作用,14C的转移途径是A.CO2→C3→(CH2O)B.CO2→C5→(CH2O)C.CO2→叶绿素→(CH2O)D.CO2→叶绿素→C5【答案】A【解析】在光合作用暗反应中,14CO2与C5形成C3,C3在光反应产物[H]、ATP作用下,将CO2还原成(CH2O),并储存能量,A正确。
高一生物光合作用试题答案及解析1.一位科学家做了如下实验:将水绵(丝状绿藻)放在暗处,一束白光通过棱镜再投射到水绵的叶绿体上,这时好氧性细菌将明显聚集在()A.红光的投影区域内B.红光和绿光的投影区域内C.红光和蓝紫光的投影区域内D.黄光和橙光的投影区域内【答案】C【解析】光合色素对可见光中的红光和蓝紫光吸收较多,所以红光和蓝紫光的投影区域内光合作用强度较强,产生的氧气较多。
好氧菌趋向氧气较多的地方,所以好氧菌明显聚集在红光和蓝紫光的投影区域内。
故C符合题意,ABD错误。
【考点】本题考查光合作用的相关内容,意在考查考生识记能力和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2.将某种植物栽培于玻璃温室内,下图为用CO2浓度测定仪测定的密闭玻璃温室内一昼夜CO2浓度的变化情况,则下列相关说法不正确的是()A.图中曲线表示植物积累有机物的区段是bf B.g点与a点相比,植物体内有机物含量升高C.de段CO2浓度下降趋于平缓的原因主要是CO2供应不足D.bcd三点的C3含量满足c>b,c>d【答案】D【解析】分析题图,当测定的二氧化碳浓度下降时,表示光合速率大于呼吸速率,即植物净积累有机物,因此图中曲线积累有机物的区段是bf段,故A正确;g点CO2浓度低于a点,植物净积累有机物,植物体内有机物含量升高,故B正确;de段气孔关闭,CO2供应不足,光合速率下降,CO2浓度下降趋于平缓,故C正确;bc段光照逐渐增强,[H]和ATP增多,C3含量减少,即c<b;cd段CO2供应减少,C3含量减少,即c>d,故D错误。
【考点】本题考查光合作用的有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识图能力和能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的能力。
3.甲图是某植物叶肉细胞内光合作用过程的图解,乙图是在不同温度条件下植物分别在光照和黑暗中二氧化碳的吸收量和释放量。
初中光合作用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光合作用是植物通过什么进行能量转换的过程?A. 呼吸作用B. 光能C. 热能D. 电能答案:B2. 光合作用中,植物吸收的光能主要用于什么?A. 产生氧气B. 产生二氧化碳C. 合成葡萄糖D. 产生水答案:C3. 光合作用中,二氧化碳和水在什么部位被转化为葡萄糖和氧气?A. 细胞核B. 线粒体C. 叶绿体D. 细胞壁答案:C4. 光合作用的产物包括以下哪些?A. 葡萄糖和氧气B. 葡萄糖和二氧化碳C. 氧气和水D. 二氧化碳和水答案:A5. 光合作用中,光能被转化为哪种能量形式?A. 电能B. 化学能C. 热能D. 机械能答案:B6. 光合作用中,叶绿素的作用是什么?A. 吸收水分B. 吸收二氧化碳C. 吸收光能D. 释放氧气答案:C7. 光合作用中,植物释放的氧气主要来源于什么?A. 二氧化碳B. 水分子C. 葡萄糖D. 叶绿素答案:B8. 光合作用过程中,植物细胞内哪种物质的含量会增加?A. 二氧化碳B. 葡萄糖C. 氧气D. 水答案:B9. 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主要区别是什么?A. 光合作用需要光,呼吸作用不需要B. 光合作用产生氧气,呼吸作用消耗氧气C. 光合作用在白天进行,呼吸作用在夜晚进行D. 光合作用在植物体内进行,呼吸作用在动物体内进行答案:B10. 光合作用中,植物利用的光主要是哪种类型的光?A. 红外线B. 紫外线C. 可见光D. 无线电波答案:C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1. 光合作用是植物通过______将光能转化为化学能的过程。
答案:叶绿体2. 在光合作用中,水分子被分解成______和______。
答案:氢气、氧气3. 光合作用的产物之一是______,它是植物生长和发育的重要物质。
答案:葡萄糖4. 光合作用中,植物通过______吸收光能。
答案:叶绿素5. 光合作用的反应式可以表示为:6CO2 + 6H2O + 光能→ C6H12O6 + 6O2,其中C6H12O6代表______。
生物光合作用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1. 光合作用中,光能被转化为化学能的主要场所是:A. 线粒体B. 叶绿体C. 细胞核D. 细胞质答案:B2. 光合作用中,CO2和H2O结合生成葡萄糖和O2的场所分别是:A. 叶绿体和细胞质B. 叶绿体和线粒体C. 叶绿体和叶绿体D. 细胞质和线粒体答案:C3. 下列哪种物质不是光合作用的产物?A. 葡萄糖B. 氧气C. 二氧化碳D. 淀粉答案:C4. 光合作用中,光反应和暗反应的主要区别在于:A. 光反应需要光,暗反应不需要光B. 光反应产生ATP,暗反应消耗ATPC. 光反应在叶绿体的类囊体膜上进行,暗反应在叶绿体的基质中进行D. 所有以上选项答案:D5. 光合作用中,叶绿素吸收的光主要是:A. 红光和蓝光B. 绿光和黄光C. 紫外光和红外光D. 可见光以外的光答案:A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1. 光合作用是植物、藻类和某些细菌通过______将光能转化为化学能的过程。
答案:光合作用2. 光合作用中,光能被叶绿素吸收后,激发电子从______能级跃迁到更高的能级。
答案:基态3. 在光合作用的光反应阶段,水分子被分解,产生______和______。
答案:氧气;电子4. 暗反应中,CO2被固定形成______,这是光合作用中碳固定的主要途径。
答案:C3化合物5. 光合作用的产物除了葡萄糖外,还包括______和______。
答案:淀粉;脂肪三、简答题(每题5分,共10分)1. 简述光合作用中光反应和暗反应的主要过程。
答案:光反应主要发生在叶绿体的类囊体膜上,涉及水的光解产生氧气和电子,电子通过电子传递链产生ATP和NADPH。
暗反应主要发生在叶绿体的基质中,利用ATP和NADPH将CO2还原成有机物质,如葡萄糖。
2. 描述光合作用对地球生态系统的重要性。
答案:光合作用是地球上主要的能量来源之一,它将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为植物自身和其他生物提供能量和有机物质。
3.5.1 光合作用—光合作用原理、意义和应用一、单选题1.下图是光合作用的反应式,a、b代表两种不同的物质。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a是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B.叶绿体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C.植物的所有细胞都可以进行光合作用D.光合作用将光能转变成b中储存的能量【答案】C【分析】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叫做光合作用。
其中,a表示二氧化碳,b表示有机物。
【详解】A.光合作用的原料是二氧化碳和水;场所是叶绿体;条件是光;产物是有机物和氧。
所以,可a 表示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和水都是光合作用的原料,A正确。
B.叶绿体是光合作用的场所,把光能转化为化学能贮存在有机物中,是绿色植物细胞特有的一种能量转换器,B正确。
C.叶绿体只存在植物的绿色部分,如根尖细胞无叶绿体,不能进行光合作用,C错误。
D.光合作用的实质是制造有机物,储存能量,将无机物转化成有机物,将光能转变成化学能,储存在b有机物中,D正确。
故选C。
2.如图是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示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光合作用必须在光下才能进行B.绿色植物叶片中的水主要由根尖的伸长区从土壤中吸收的C.①代表二氧化碳,②代表氧气D.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对于维持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有重要作用【答案】B【分析】绿色植物利用光能,通过叶绿体,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贮存着能量的有机物(主要是淀粉),并释放氧气的过程。
【详解】A.光合作用的概念是:绿色植物利用光能,通过叶绿体,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贮存着能量的有机物(主要是淀粉),并释放氧气的过程。
由此可知,光合作用是通过叶绿体来完成的,叶绿体是光合作用的场所;光合作用的必要条件是光,因此,光合作用必须有光才能完成其过程,A正确。
B.绿色植物需要的水分是通过根从土壤中吸收的,根吸水的主要区域是根尖的成熟区,B错误。
C.通过光合作用的概念可以看出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所以①代表二氧化碳,②代表氧气,C正确。
23.下图示某植物光合作用速度和环境因素之间的关系,甲图表示该植物光合作用氧气产生的速度,乙图表示该植物的氧气释放速度。
请根据图示分析回答:(1)甲图中,0S段的限制因素是,此时主要影响光合作用过程的阶段;点后的主要限制因素是温度。
此时主要影响光合作用过程的阶段(2)在B点时,ADP在叶绿体中的移动方向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若呼吸强度不变,请根据乙图分析,甲图中C点所处的光照强度是千勒克司,该植物在此光照强度下进行光合作用,产生氧气的速度是毫升/小时,释放氧气的速度是毫升/小时。
(4)据乙图分析,该植物在甲图中A点每小时光合作用所产生的氧气量是B点的_______倍。
29.(9分)如图是某高等植物叶肉细胞中重要生理过程的物质变化示意图,其中I~V为生理过程,a~h为物质名称,请回答:(1)图中物质e和g分别是和。
(2)物质a分布在叶绿体的,提取该物质时加入SiO2的目的是。
(3)过程Ⅱ的名称是,过程V发生的具体场所是。
(4)在较强光照下,I过程中b的去向是。
(5)上述I—V生理过程中,能发生在乳酸菌体内的有,能发生在念珠藻细胞中的有。
31.(每空2分,共12分)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甲图是探究单株番茄光合作用强度与种植密度的关系图。
与M点相比,N点限制单株光合作用强度的主要外界因素是。
(2)某兴趣小组同学想探究菠菜不同的叶在叶绿体色素含量上的区别,分别选择了菠菜“深绿叶”、“嫩绿叶”、“嫩黄叶”做“绿叶中色素的提取与分离”实验。
色素层析结果如乙图A、B、C三组所示,根据实验结果可知,组滤纸条是深绿叶的,c带的颜色为。
(3)丙图是测量种植番茄的密闭大棚内一昼夜空气中的CO2含量变化结果图。
图中表示番茄光合作用固定CO2速率和呼吸作用释放CO2速率相等的点是。
B→C段曲线变化的原因是。
(4)图丁表示对番茄叶片的光合作用强度进行测定的“半叶法”。
将对称叶片的一半(A)遮光,另一半(B)不做处理,并用适当的方法阻止g/h)= 。
光合作用测试题及详解第I卷(选择题,共40分)一、选择题(本题共有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 下列有关光合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A. 无氧条件下,光合作用是细胞内ATP的唯一来源B. 在暗反应过程中酶和C5化合物的数量因消耗而不断减少C. 在较强光照下,光合作用强度随着CO2浓度的提高而增强D. 在白天,叶绿体可为线粒体提供O2,用于有机物的氧化分解解析:在无氧条件下,细胞内ATP来自无氧呼吸,如果是能进行光合作用的细胞,ATP还可来自光合作用;在光合作用暗反应中,酶和C5化合物的数量不会因消耗而减少;在较强光照下,在一定范围内,光合作用强度随着CO2浓度的提高而增强;白天,光合作用能产生O2,生成有机物,可提供给细胞呼吸。
答案:D2. 下图表示植物光合作用的一个阶段F列各项叙述正确的是()A. 该反应的场所是叶绿体的类囊体B. C3生成C6H12O6 需要]H ]、ATP和多种酶C. 提高温度一定能促进C6H12O6的生成D. 无光条件有利于暗反应进行解析:图示的光合作用阶段为光合作用暗反应,该反应发生的场所是叶绿体基质,该过程在有光、无光的条件下均会进行,该过程的物质变化为CO2的固定和C3的还原,其中C3还原需要光反应提供[H ]和ATP, 此外还需要多种酶的参与。
温度通过影响该过程中酶的活性影响QH1;O6C6H12O6的生成,因此,在最适温度以上,提高温度不能促进C6H12O6的生成。
答案:B3. 如图表示在一定范围内,不同环境因素与水稻叶片光合作用强度的关系,对其描述不正确的是(A. 如果横坐标是CO2含量贝U a为红光,b为白光B. 如果横坐标是CO2含量则a为强光,b为弱光C. 如果横坐标是光照强度,a的CO2含量较高,b 的CO2含量较低D. 如果横坐标是光照强度,a温度较适宜,b温度较低解析:如果横坐标是CO2含量,则相同的CO2含量时,植物对白光的吸收值大于红光,因此光合作用强度较大,即答案:A4. 在适宜的温度、水分和CO2条件下,分别测定强光和弱光时不同植物的净光合作用量,如下图所示。
高中光合作用练习题及讲解光合作用是植物、藻类以及某些细菌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为有机物,并释放氧气的过程。
以下是一些高中光合作用的练习题及讲解:1. 选择题:- 光合作用中,光能被转化为化学能的场所是:A. 细胞质B. 线粒体C. 叶绿体D. 核糖体讲解:光合作用主要发生在叶绿体中,叶绿体是植物细胞中进行光合作用的主要场所。
因此,正确答案是C。
2. 填空题:- 光合作用的反应式可以表示为:\[ 6CO_2 + 6H_2O + 光能\rightarrow C_6H_{12}O_6 + 6O_2 \]。
其中,\( C_6H_{12}O_6 \)代表的是______。
讲解:\( C_6H_{12}O_6 \)是葡萄糖,是光合作用中合成的有机物,为植物提供能量和构建生物体的基本物质。
3. 简答题:- 描述光合作用中光反应和暗反应的主要区别。
讲解:光反应发生在叶绿体的类囊体膜上,需要光能,主要过程包括水的光解产生氧气和ATP的合成。
而暗反应,又称为光合作用的固定反应,发生在叶绿体的基质中,不依赖于光能,主要是通过Calvin循环固定二氧化碳生成葡萄糖。
4. 计算题:- 如果一个植物在光照条件下,每小时可以固定1.2摩尔的二氧化碳,假设光合作用的效率是100%,问该植物每小时可以产生多少摩尔的葡萄糖?讲解:根据光合作用的反应式,6摩尔的二氧化碳可以产生1摩尔的葡萄糖。
因此,1.2摩尔的二氧化碳可以产生的葡萄糖量为1.2摩尔除以6,即0.2摩尔。
5. 实验题:- 设计一个实验来验证光合作用需要光。
讲解:可以设计对照实验,将植物分成两组,一组放置在光照条件下,另一组放置在黑暗条件下,其他条件保持一致。
一段时间后,测量两组植物释放的氧气量或产生的有机物量,比较两者的差异,以验证光合作用是否需要光。
6. 论述题:- 论述光合作用对地球生态系统的重要性。
讲解:光合作用是地球上生态系统的基础,它不仅为植物自身提供能量和生长所需的有机物,还是其他生物(如动物和人类)食物链的起点。
植物的光合作用实验练习题一、选择题1、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是()A 液泡B 线粒体C 叶绿体D 细胞核答案:C解析:叶绿体是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叶绿体中的叶绿素能够吸收光能,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为有机物和氧气。
2、在“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中,把叶片放入酒精中隔水加热的目的是()A 溶解淀粉B 溶解叶片中的叶绿体C 溶解叶片中的叶绿素D 使淀粉变蓝答案:C解析:酒精能溶解叶绿素,所以将叶片放入酒精中隔水加热的目的是脱去叶绿素,便于观察叶片颜色的变化。
3、光合作用的原料是()A 有机物和氧气B 二氧化碳和水C 氧气和水D 有机物和二氧化碳答案:B解析:光合作用的原料是二氧化碳和水,产物是有机物和氧气。
4、下列关于光合作用意义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 为绿色植物自身提供营养物质和能量B 为动物和人提供食物和能量C 吸收氧气,放出二氧化碳,使大气中两种气体的含量比较稳定D 吸收二氧化碳,放出氧气,为动植物和人的呼吸提供氧气答案:C解析: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放出氧气,能维持大气中氧气和二氧化碳含量的相对稳定。
而选项 C 中说吸收氧气,放出二氧化碳是错误的,这是呼吸作用的过程。
5、若要提高大棚蔬菜的产量,可采取的下列措施中,不正确的是()A 增加二氧化碳浓度B 延长光照时间C 提高夜间温度D 合理密植答案:C解析:增加二氧化碳浓度可以提高光合作用效率;延长光照时间能增加光合作用的时间;合理密植能充分利用光能;而提高夜间温度会增加呼吸作用消耗的有机物,不利于提高产量。
二、填空题1、光合作用的表达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二氧化碳+水有机物(储存着能量)+氧气2、验证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的实验中,实验前要将天竺葵放在黑暗处一昼夜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将叶片内原有的淀粉运走耗尽,以免影响实验结果。
3、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来自于____________。
初一生物植物的光合作用试题答案及解析1.地球上一切生物的食物、氧气和能量的根本来源是A.光合作用B.蒸腾作用C.呼吸作用D.吸收作用【答案】A【解析】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有其重要的意义,一是完成了物质转化:把无机物转化成有机物,一部分用来构建植物体自身,一部分为其它生物提供食物来源,同时放出氧气供生物呼吸利用;二是完成了能量转化:把光能转变成化学能储存在有机物中,是自然界中的能量源泉;三是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促进了生物圈的碳氧平衡,选A。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光合作用的意义。
2.某同学在做“观察叶片的结构”的实验时所看到的菠菜横切面如图所示,请你据图分析回答:⑴①、⑤是,属于保护组织,④是。
⑵据图分析,叶片正面颜色深、背面颜色浅的主要原因是叶正面。
⑶光合作用需要的水分、无机盐运输到叶肉细胞是通过[ ] (各1分)中的导管实现的,而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是通过运输的。
⑷气体交换和水分散失的门户是[ ]__________(各1分)。
【答案】(1)上表皮下表皮营养组织(2)叶肉细胞排列紧密、含叶绿体多(3)③叶脉(4)气孔【解析】(1)叶片由表皮、叶肉和叶脉组成,表皮包括上表皮和下表皮,表皮由一层排列紧密、无色透明的细胞构成,表皮细胞的外壁上有一层透明的、不易透水的角质层,表皮主要起保护作用,散布在表皮细胞中的由半月形的保卫细胞组成的气孔是叶片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的窗口,靠近上表皮的叶肉细胞呈圆柱形,排列整齐,细胞里有较多的叶绿体,接近下表皮的叶肉细胞形状不规则,排列疏松,细胞里含叶绿体较少;(2)靠近上表皮的叶肉细胞,接近下表皮的叶肉细胞里含叶绿体较少,因此叶片正面颜色深、背面颜色浅;(3)叶脉里有导管和筛管,合作用需要的水分、无机盐就是由叶脉里的导管运输到叶肉细胞里的;(4)气孔是由两两相对而生的保卫细胞围成的空腔,它的奇妙之处就是能够自动的开闭,当气孔张开时,叶片内的水分吸收热量变成水蒸气,经气孔扩散到外界空气中,因此,气孔是植物体蒸腾失水的“门户”,也是植物体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的“窗口”。
高一生物光合作用试题答案及解析1.某科学家用含有14C的二氧化碳来追踪光合作用中的碳原子,其转移的途径是()A.CO2→叶绿素→ADPB.CO2→三碳化合物→葡萄糖C.CO2→三碳化合物→ATPD.CO2→叶绿体→葡萄糖【答案】B【解析】空气中的CO2进入叶绿体基质中与C5经过C的固定产生C3,C3被【H】还原和多种酶的催化下生成糖类,故B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光合作用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2.已知某植物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最适温度分别为25 ℃和30 ℃,下图甲为植物光合作用强度随光照强度变化的坐标图,乙为叶片的光合作用强度与植物周围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的关系,CE段是增大了光照强度后测得的曲线,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图甲中A点叶肉细胞产生ATP的细胞器只有线粒体,当植物缺镁时,B点将向左移B.图甲植物处于25℃环境中,若温度提高到30℃时,A点上移,B点左移,D点下移C.图乙植物鲜重的增加量是光合作用强度的重要指标, 出现BC段的限制因素主要是温度D.图乙C点和B点三碳化合物含量维持动态平衡,在E点后再次增大光照强度,曲线有可能为EG【答案】D【解析】由图可知A点没有光照强度只有细胞呼吸,产生ATP的场所有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故A错误。
如果提高温度光合作用下降,呼吸作用上升,故A点会上移,B点光补偿点会右移,D点光饱和点会上移,故B错误。
BC段的限制因素是光照强度,故C错误。
图乙C点和B点光合作用强度相同,三碳化合物含量维持动态平衡,在E点后再次增大光照强度,有可能已经达到了光饱和点,曲线有可能为EG,故D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光合作用相关知识,意在考察考生对知识点的理解掌握和对图形的分析能力。
浓度时,其光合作用并未随之增强,主要限制因素是3.生长于较弱光照下的植物,当提高 CO2()A.呼吸作用和暗反应B.光反应C.暗反应D.呼吸作用【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光合作用中,光反应为暗反应提供ATP和[H],提高 CO2浓度时,其光合作用并未随之增强,主要限制因素是光反应较弱,为暗反应提供ATP和[H]少,所以选B。
高一生物光合作用试题答案及解析1.红枫是一种木本观赏植物,在生长季节叶片呈红色,下列关于该植物的叙述,正确的是A.红枫叶片不含叶绿素B.红枫叶片呈红色是因为吸收了红光C.红枫叶片能吸收光能进行光合作用D.液泡中的色素吸收的光能用于光合作用【答案】C【解析】红枫叶片能进行光合作用,一定含有叶绿素,故A错误;红枫叶片呈红色是因为红光吸收最少,反射出最多,故B错误;红枫叶片能吸收光能进行光合作用,故C正确;液泡中的色素吸收的光能不能进行光合作用,液泡中没有光合作用有关的酶,故D错误。
【考点】本题考查细胞的结构和功能的有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的能力。
2.下图是利用小球藻进行光合作用实验的示意图。
图中A物质和B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的比是A.1:2B.8:9C.2:1D.9:8【答案】B【解析】光合作用的底物若是含18O的二氧化碳和含16O正常的水,则释放出来的A物质氧气应该是含16O的氧气,而若是含16O的二氧化碳和含18O正常的水,则释放出来的B物质氧气应该是含18O的氧气,即A物质和B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的比为32:36=8:9,所以B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光合作用的内容,意在考查考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并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以及分析图解的能力。
3.青桐木是一种多用途油料植物。
研究者选取长势一致、无病虫害的青桐木幼苗随机均分为4 组,用均质土壤盆栽,放在自然光照下的塑料大棚中培养,每10天轮换植株的位置,测量并计算相关的数据,结果如下表。
相关叙述不合理的是()A.实验目的是探究土壤含水量和施氮肥处理与否对青桐木光合速率和叶绿素含量的影响B.每10天轮换植株的位置是为了控制实验的无关变量C.2组与1组对比,光合速率高的原因可能是叶绿素含量增加,光反应增强D.4组与3组对比,光合速率低的原因可能是施氮肥后,根吸收水分增加,叶片气孔开放程度降低【答案】D【解析】根据实验中的自变量和因变量分析,本实验的目的是探究土壤含水量和施氮肥处理与否对青桐木光合速率和叶绿素含量的影响,故A正确;本实验的自变量是土壤含水量与是否施氮肥,植株的位置是无关变量,每10天轮换植株的位置是为了控制实验的无关变量保持一致,故B正确;2组与1组对比,自变量是否施氮肥,2组施了氮肥,N元素是叶绿素合成的原料,2组施了氮肥,叶绿素含量增加,光反应增强,导致光合速率高,故C正确;4组与3组对比,自变量是否施氮肥,4组施了氮肥,叶绿素含量增加,光合速率反而降低,原因是土壤含水量低,4组施了氮肥,导致土壤溶液浓度过高,植物根细胞吸水受阻,影响了光合作用,故D错误.【考点】本题主要考查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和分析、处理数据的能力。
光合作用试题精选1. (Ⅰ)(4分)甲图表示光照强度对天竺葵光合作用的影响,请据图回答以下问题:甲图中L点植物制造有机物(以葡萄糖为例)的速率为 mg/h。
若将C02浓度适当提高,则L点向移动。
(II)(12分)将一长势良好的健壮植株在密闭玻璃罩内培养,并置于室外,用CO2测定仪测定玻璃罩内CO2浓度某一天的变化情况,绘成曲线如下图甲所示。
下图乙表示该植株处于光照下的一个叶肉细胞,a表示该细胞的线粒体进行细胞呼吸放出的CO2量,b表示该细胞的叶绿体进行光合作用吸收的CO2量。
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不考虑这一天内植株生长对细胞呼吸和光合作用的影响)(1)如图甲所示,从16时到18时,叶绿体内ATP合成速率的变化是。
若D 点和E点所对应时刻的温度相同,则D点时的光照强度(>、=、<)E点时的光照强度。
(2)如图乙所示,适宜光照条件下,光反应产生的并能够为碳反应所利用的能源物质是,碳反应产物三碳糖转变成蔗糖的场所是叶绿体(内、外)。
(3)假设密闭玻璃罩内植株所有进行光合作用的细胞的光合强度一致,图乙表示该植株的一个进行光合作用的细胞,那么,当在图甲中D点时,图乙中a (>、=、<)b。
(4)若先将该植物的叶片在同温度下暗处理1 h,暗处理后重量减少3mg,随后立即再光照1 h,光照后与暗处理前重量增加3mg。
则该植物叶片光照1小时的真正光合速率为。
1. (16分)(Ⅰ)30mg/h 右上(II)(1)逐渐减小<(2) ATP和NADPH(只写一个不得分)外(3)<(4) 9mg/h2.右图表示在一定的光照强度和温度下,植物光合作用增长率随CO2浓度变化的情况。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在▲点时光合作用速率达到最大值,此时限制光合作用速率的主要环境因素是▲,C点和D点相比,叶绿体中NADPH的含量▲(较低、相等、较高)。
(2)从生长状况、部位相同的棉花叶片上剪出大小相同的若干圆叶片,均分成若干份。
抽取叶片细胞内的气体,然后,置于不同浓度的NaHCO3溶液中,给予相同且适宜的光照等条件(如右图)。
高二生物光合作用试题答案及解析1.下列关于光合膜与光合色素的说法,正确的是A.原核生物细胞中没有光合膜,因此不能进行光合作用B.含有光合色素的生物膜有类囊体膜、质膜和液泡膜C.Mg是组成光合色素的必需元素D.叶绿体中含有多种黄色、橙色和红色的色素,合称类胡萝卜素【答案】D【解析】原核生物也能进行光合作用,如蓝藻,A错误;液泡膜没有光合色素,B错误;类胡萝卜素也是光合色素,没有Mg元素,C错误;叶绿体中含有多种黄色、橙色和红色的色素,合称类胡萝卜素,D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光合色素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的能力。
2.如图为水绵结构模式,恩·吉尔曼进行光合作用实验时,把载有水绵和需氧细菌的临时装片放在没有空气的黑暗环境里,然后用白光束对水绵细胞的不同部位(如a处)做点状投射,发现水中的需氧细菌明显聚集在叶绿体被光投射处;若将装片完全暴露在光下,需氧细菌则分布在叶绿体所有受光部位的周围。
此实验证明了A.氧气是由水分解来的B.叶绿体是光合作用的场所C.光合作用能产生淀粉D.光合作用需以二氧化碳作原料【答案】B【解析】由题意可知,只有被光照射到的叶绿体部位才能产生氧气。
所以B对。
【考点】本题考查光和作用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要点。
3.温室中栽培农作物,在阳光充足及其他栽培条件适宜的情况下,为提高产量可适当增加A.空气的流通速度B.空气中的O2含量C.空气中的CO2含量D.空气中的水蒸气含量【答案】C【解析】CO2是光合作用的原料,在阳光充足及其他栽培条件适宜的情况下适当增加空气中的CO2含量可提高产量。
C正确;ABD错误。
【考点】本题考查CO2含量对光合作用的影响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
4.菜农为了增加塑料大棚内蔬菜的产量,应选用哪种颜色的塑料薄膜( )A.白色B.红色C.绿色D.蓝紫色【答案】A【解析】为了增加蔬菜的产量,即增加光合作用的产量,提高光合效率,从光质的方面则是光合色素主要吸收的红光和蓝紫光越多越好,什么颜色的薄膜透过什么样的光,而白色薄膜透过的光质种类多,既包括红光又包括蓝紫光,所以A正确。
光合作用测试题和详细讲解work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mpany.2020YEAR光合作用测试题及详解第Ⅰ卷(选择题,共40分)一、选择题(本题共有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下列有关光合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无氧条件下,光合作用是细胞内ATP的唯一来源B.在暗反应过程中酶和C5化合物的数量因消耗而不断减少C.在较强光照下,光合作用强度随着CO2浓度的提高而增强D.在白天,叶绿体可为线粒体提供O2,用于有机物的氧化分解解析:在无氧条件下,细胞内ATP来自无氧呼吸,如果是能进行光合作用的细胞,ATP还可来自光合作用;在光合作用暗反应中,酶和C5化合物的数量不会因消耗而减少;在较强光照下,在一定范围内,光合作用强度随着CO2浓度的提高而增强;白天,光合作用能产生O2,生成有机物,可提供给细胞呼吸。
答案:D2.下图表示植物光合作用的一个阶段,下列各项叙述正确的是 ( )A.该反应的场所是叶绿体的类囊体B.C3生成C6H12O6需要[H]、ATP和多种酶C.提高温度一定能促进C6H12O6的生成D.无光条件有利于暗反应进行解析:图示的光合作用阶段为光合作用暗反应,该反应发生的场所是叶绿体基质,该过程在有光、无光的条件下均会进行,该过程的物质变化为CO2的固定和C3的还原,其中C3还原需要光反应提供[H]和ATP,此外还需要多种酶的参与。
温度通过影响该过程中酶的活性影响C6H12O6的生成,因此,在最适温度以上,提高温度不能促进C6H12O6的生成。
答案:B3.如图表示在一定范围内,不同环境因素与水稻叶片光合作用强度的关系,对其描述不正确的是 ( )A.如果横坐标是CO2含量,则a为红光,b为白光B.如果横坐标是CO2含量,则a为强光,b为弱光C.如果横坐标是光照强度,a的CO2含量较高,b 的CO2含量较低D.如果横坐标是光照强度,a温度较适宜,b温度较低解析:如果横坐标是CO2含量,则相同的CO2含量时,植物对白光的吸收值大于红光,因此光合作用强度较大,即a为白光,b为红光。
答案:A4.在适宜的温度、水分和CO2条件下,分别测定强光和弱光时不同植物的净光合作用量,如下图所示。
请据此判断,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该条件下,使植物吸收CO2量增加或减少的主要生态因素是光B.植物在强光下的净光合作用量一定比弱光下高C.同等光照条件下,玉米比小麦的净光合作用量高D.大多数农作物都是喜阳植物解析:此题研究强光和弱光对阴生植物和阳生植物光合作用的影响。
强光下,植物光合作用强,消耗的原料二氧化碳多,弱光下,植物光合作用弱,消耗的原料二氧化碳少,A是正确的。
此图所列的几种农作物小麦、玉米、高粱都是阳生植物,实际上大多数农作物都是喜阳植物,D是正确的。
植物在强光下的实际光合作用量一定比弱光下高,净光合作用量=实际光合作用量—呼吸作用消耗量,而这几种植物生理活动的环境温度并不知道,温度高,光合作用强,呼吸作用也强,消耗的有机物也多。
阴生植物图中,强光下的光合作用量低于弱光下的光合作用量,所以B项不正确。
据图分析,同等光照条件下,玉米比小麦的净光合作用量高。
答案:B5.下图是研究NaHCO3溶液浓度影响光合作用速率的实验装置,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将整个装置放在光下,毛细管内的红色液滴会向左移动B.将整个装置置于暗室,一段时间后检查红色液滴是否移动,可以证明光是光合作用的必要条件C.当NaHCO3溶液浓度不变时,在容器B内加入少量蠕虫,对红色液滴移动不产生明显影响D.为使对照更具说服力,应将伊尔藻置于含蒸馏水(不含NaHCO3)的容器中解析:当烧杯B内加入少量蠕虫后,气体产生量增加,红色液滴移动加快,因为蠕虫呼吸产生CO2增加了水中的CO2浓度,增加了光合作用强度。
答案:C6.1880年美国生物学家恩吉尔曼设计了一个实验研究光合作用的光谱。
他将棱镜产生的光谱投射到丝状水绵体上,并在水绵悬液中放入好氧细菌,观察细菌的聚集情况(如图)。
他得出光合作用在红光区和蓝光区最强。
这个实验的思路是()A.细菌对不同的光反应不一,细菌聚集多的地方,细菌光合作用强B.好氧性细菌聚集多的地方,O2浓度高,水绵光合作用强C.好氧性细菌聚集多的地方,产生的有机物多,水绵光合作用强D.好氧性细菌大量消耗O2,使水绵光合作用速度快,则该种光有利于光合作用解析:好氧细菌的生活中是需要氧气的,因此在好氧细菌聚集的地方应该是氧气多的地方,也就是水绵光合作用强的地方。
答案:B7.图一是八月份某一晴天,一昼夜中棉花植株CO2的吸收和释放曲线;图二表示棉花叶肉细胞两种细胞器的四种生理活动状态。
请分别指出图一中表示时间的字母与图二中(1)、(2)、(3)、(4)所发生的生理活动相对应的选项是 ( )A.d、e、f、gB.d、c、b、aC.e、g、a、hD.f、c、b、d解析:分析图二中(1)图可知此时植株光合作用强度大于细胞呼吸强度;分析图二中(2)图可知此时植株光合作用强度等于细胞呼吸强度;分析图二中(3)图可知此时植株细胞呼吸强度大于光合作用强度;分析图二中(4)图可知此时植株无光合作用,只进行细胞呼吸。
b~c段、g~h段植株既进行细胞呼吸又进行光合作用,但细胞呼吸强度大于光合作用强度;c时、g时植株细胞呼吸强度等于光合作用强度;c~g段植物光合作用强度大于细胞呼吸强度。
答案:B8.某研究组获得了水稻的叶黄素缺失突变体。
将其叶片进行了红光照射光吸收测定和色素层析条带分析(从上至下),与正常叶片相比,实验结果是A.光吸收差异显著,色素带缺第2条 B.光吸收差异不显著,色素带缺第2条C.光吸收差异显著,色素带缺第3条 D.光吸收差异不显著,色素带缺第3条解析:胡萝卜素和叶黄素主要吸收蓝紫光,所以缺少叶黄素时对红光的吸收差异不显著;叶绿体中色素层析后色素带从上到下依次为胡萝卜素、叶黄素、叶绿素a、叶绿素b,所以本题正确答案为B。
答案:B9.某种铁线莲的根茎可作中药,有重要经济价值。
下表为不同遮光处理对其光合作用影响的结果,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适当的遮光处理,不能提高其干重 B.叶绿素含量与净光合速率呈正相关C.叶绿素a/b可作为其利用弱光能力的判断指标D.遮光90%时,铁线莲不进行光合作用解析:本题考查同学们从表格中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
遮光10%时,植株的净光合速率和干重都最大,A错误;叶绿素含量为2.3~3.0变化时,净光合速率减弱,B错误;遮光10%~90%变化时,叶绿素a/b值降低,C正确;遮光90%时,铁线莲净光合为0,此时,光合速率等于呼吸速率,D错误。
答案:C10.番茄幼苗在缺镁的培养液中培养一段时间后,与对照组相比,其叶片光合作用强度下降,原因是A.光反应强度升高,暗反应迁都降低B.光反应强度降低,暗反应迁都降低升高C.反应强度不变,暗反应迁都降低降低D.反应强度降低,暗反应迁都降低不变解析:本题考查叶绿素的组成和光合作用过程。
镁是叶绿素的组成成分;在缺镁的营养液中,由于叶绿素不能正常合成而导致叶片中叶绿素含量下降,光合作用光反应强度降低,光反应产物ATP和[H]减少,暗反应也减弱。
答案:B11.取某种植物生长状态一致的新鲜叶片,用打孔器打出若干圆片,圆片平均分成甲、乙、丙三组,每组各置于一个密闭装置内,并分别给予a、b、c三种不同强度的光照,其他条件一致。
光照相同时间后,测得各装置内氧气的增加量如右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装置内增加的氧气来自于水B.光照强度为a时,光合作用停止C.丙组装置内的CO2含量照光后比照光前低D.该图反映了光合作用强度与光照强度的关系解析:甲组中光照强度为a时,装置中氧气的增加量为0,表明在该光照强度下,叶圆片的光合作用强度与呼吸强度相等。
答案 B12.在适宜温度下,光照强度对植物产生O2的量有一定影响。
将相同数量的绿藻分别培养在完全培养液(含绿藻生长需要的全部矿质元素)和缺Mg培养液中,得到如图所示的两条曲线。
下列对曲线的分析错误的是()A.甲、乙的培养液分别为完全培养液和缺Mg培养液B.在ab段或ac段细胞呼吸强度大于光合作用强度C.在d点,二氧化碳浓度可能成为绿藻进一步提高放氧量的限制因素D.绿藻在bd段对矿质离子的吸收速率小于ab段解析:本题考查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及细胞呼吸。
从图中可以看出,甲组释放氧的量大于乙组,说明甲的光合作用强,所以甲的培养液为完全培养液;到d点时,若继续增加光照强度,氧气的释放量不再增加,这时的限制因素可能是CO2浓度;矿质元素的吸收方式为主动运输,在一定范围内,其吸收速率与细胞呼吸强度成正比,ab段和bd段在相同温度下细胞呼吸强度相等,因此矿质元素的吸收速率相等。
答案 D13.如下图为研究光合作用的实验装置。
用打孔器在某植物的叶片上打出多个叶圆片,再用气泵抽出气体直至叶片沉入水底,然后将等量的叶圆片转至含有不同浓度的NaHCO3溶液中,给予一定的光照,测量每个培养皿中叶圆片上浮至液面所用的平均时间,以研究光合作用速率与NaHCO3溶液浓度的关系。
有关分析正确的是()A.在ab段,随着NaHCO3溶液浓度的增加,光合作用速率逐渐减小B.在bc段,单独增加适宜的光照或温度或NaHCO3溶液浓度,都可以缩短叶圆片上浮的时间C.在c点以后,因NaHCO3溶液浓度过高,使叶肉细胞失水而导致代谢水平下降D.因配制的NaHCO3溶液中不含氧气,所以整个实验过程中叶片不能进行呼吸作用解析:本题考查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
图中纵坐标是上浮至液面的时间,时间越短,说明单位时间内产生氧气越多,说明光合作用强度越大。
结合曲线分析,ab段随着NaHCO3溶液浓度的增加,光合作用增强,产生氧气越多,叶圆片上浮时间越短,故A错误;从图中分析,bc段CO2浓度已不再是制约光合作用的因素,因此单独增加NaHCO3溶液浓度,不会提高光合作用速率,叶圆片上浮时间不变,故B 错误;由于NaHCO3溶液浓度过高,使叶肉细胞失水而导致整体代谢水平下降,叶圆片上浮时间长,故C正确。
答案:C14.下图甲表示A植物光合速率受光照强度影响的变化曲线。
图乙表示A植物在不同光照强度环境条件下,光合速率受CO2浓度影响的变化曲线。
a点与c点相比较,c点时叶肉细胞中C3的含量;b点与c点相比较,b点时叶肉细胞中C5的含量依次是() A.高、高B.低、基本一致C.低、高D.高、基本一致解析:考查光照强度和二氧化碳浓度对光合作用过程的影响。
a点与c点相比较,光照强度一样,二氧化碳浓度不同,c点二氧化碳浓度大,暗反应固定阶段旺盛,C3含量高,C5含量低。
b点与c点相比较,二氧化碳浓度一样,光照强度不同,b点光照强度强,[H]和ATP多,暗反应还原阶段旺盛,C3含量低,C5含量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