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的元代古诗词鉴赏(最新)
- 格式:doc
- 大小:28.50 KB
- 文档页数:4
古诗词鉴赏·元代诗歌作者:杨俊洪来源:《高中生学习·高三理综版》2013年第01期一、阅读下面这两首元曲,完成1~4题。
【中吕】普天乐滕宾①柳丝柔,莎茵细。
数枝红杏,闹出墙围。
院宇深,秋千系。
好雨初晴东郊媚。
看儿孙月下扶梨。
黄尘②意外,青山眼里,归去来兮。
【双调】清江引贯云石弃微名去来心快哉!一笑白云外。
知音三五人,痛饮何妨碍?醉袍袖舞嫌天地窄。
【注】①滕宾(生卒年不详),一作滕斌,字玉霄,黄冈(今属湖北)人。
至大年间(1308-1311)任翰林学士,出为江西儒学提举。
后弃家入天台山为道士。
②黄尘:暗用唐代令孤楚《塞下曲》:“黄尘满面长须战,白发生头未得归。
”典故指官场上的风尘。
1. 陶渊明曾作《归去来兮辞》,这两首曲子都提到“去来”二字,但两首诗的语言风格上却迥然不同,请简要分析。
2. 两首曲子中分别刻画了什么样的诗人形象?3. 《清江引》的最后一句“醉袍袖舞嫌天地窄”颇为精妙,请作简要赏析。
4. 叶绍翁《游园不值》中“一枝红杏出墙来”被后人称之为画龙点睛的神来之笔,滕曲“数枝红杏,闹出墙围”却融化前人名句,铸为新曲,你认为此曲中是用“一枝”还是用“数枝”好,请作一分析。
二、阅读下面这两首元曲,完成5~8题。
【中吕】卖花声怀古二首张可久其一阿房舞殿翻罗袖,金谷名园①起玉楼,隋堤古柳缆龙舟。
不堪回首,东风还又,野花开暮春时候。
其二美人自刎乌江岸,战火曾烧赤壁山,将军空老玉门关②。
伤心秦汉,生民涂炭,读书人一声长叹。
【注】①金谷名园:西晋富豪石崇在洛阳建金谷园以行乐。
②将军空老玉门关:指班超投笔从戎的故事。
5. 第一首曲子中开头三句描写了什么样的景象?试作简析。
6. 两首元曲在结尾最后一句的处理上各运用了什么艺术手法?你认为哪一种结尾巧妙,请作简要分析。
7. 概括两首曲子各自表达的思想感情。
8. 两首曲子语言风格上各有什么异同。
三、阅读下面这首元诗,完成9~12题。
壬辰十二月车驾东狩后即事(其四)元好问万里荆襄入战尘,汴州门外即荆榛。
元明清诗歌欣赏一、元诗元朝的诗歌有着独特的韵味。
先来说说元好问吧,他可是元诗的代表人物之一。
元好问的骤雨打新荷,“绿叶阴浓,遍池亭水阁,偏趁凉多。
海榴初绽,朵朵簇红罗。
乳燕雏莺弄语,有高柳鸣蝉相和。
骤雨过,珍珠乱撒,打遍新荷。
人生百年有几,念良辰美景,休放虚过。
穷通前定,何用苦张罗。
命友邀宾玩赏,对芳樽浅酌低歌。
且酩酊,任他两轮日月,来往如梭。
”注释:“海榴”就是石榴。
这首诗上阕写景,描绘出一幅盛夏美景图,绿叶、水阁、石榴花、乳燕、鸣蝉还有骤雨打新荷的动态画面,特别生动。
下阕就开始感叹人生短暂,要及时行乐,既有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又透露出一种对人生的豁达和无奈交织的情感。
再看杨载,他的诗风格典雅。
像题墨竹“风味既淡泊,颜色不斌媚。
孤生崖谷间,有此凌云气。
”从竹子的淡泊、不媚俗,写出了竹子的孤高和凌云的气概,其实也是诗人自己的品格写照。
二、明诗明朝诗歌也是百花齐放。
高启是不得不提的诗人。
他的登金陵雨花台望大江,“大江来从万山中,山势尽与江流东。
钟山如龙独西上,欲破巨浪乘长风。
江山相雄不相让,形胜争夸天下壮。
秦皇空此瘗黄金,佳气葱葱至今王。
我怀郁塞何由开,酒酣走上城南台;坐觉苍茫万古意,远自荒烟落日之中来!石头城下涛声怒,武骑千群谁敢渡?黄旗入洛竟何祥,铁锁横江未为固。
前三国,后六朝,草生宫阙何萧萧。
英雄乘时务割据,几度战血流寒潮。
我生幸逢圣人起南国,祸乱初平事休息。
从今四海永为家,不用长江限南北。
”赏析:诗的开头描绘了长江的雄伟气势和金陵的壮丽山河。
中间回顾了历史上在金陵发生的诸多战事,朝代的更迭,充满了兴亡之感。
最后表达了对当时国家统一,四海一家的欣慰之情。
高启把自己对历史、对现实的感慨都融入到了这首诗中。
还有于谦的石灰吟,“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于谦以石灰自喻,“千锤万凿”“烈火焚烧”写出了石灰生产过程中的艰辛,而石灰却毫不畏惧,最后表达了自己要像石灰一样,坚守清白的高尚情操。
元代马致远的诗带赏析马致远,字千里,号东篱,大都人,中国元代著名大戏剧家、散曲家,与关汉卿、郑光祖、白朴并称“元曲四大家”,被誉为“秋思之祖”。
我在此整理了马致远的诗带赏析,供大家参阅,希望大家在阅读过程中有所收获!马致远的诗带赏析11天净沙·秋思马致远〔元代〕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这首曲子的题目叫《秋思》,是一篇悲秋的作品。
秋士易感,是中国文坛古老的传统。
自屈原的《离骚》起一直延续到现在。
《乐记》中说:“人心之动,物使之然也。
”意思是外物使人内心的情意活动起来。
那又是什么东西能让外物动起来呢?《诗品》云:“气之动物,物之感人,故摇荡性情,形诸舞咏。
”2寿阳曲·江天暮雪马致远〔元代〕天将暮,雪乱舞,半梅花半飘柳絮。
江上晚来堪画处,钓鱼人一蓑归去。
这首小令是元人马致远所作的“潇湘八景”组曲之一。
潇湘八景,因宋代画家宋迪以潇湘风景写平远山水八幅而得名。
八景为:山市晴岚、远浦帆归、平沙落雁、潇湘夜雨、烟寺晚钟、渔村夕照、江天暮雪、洞庭秋月。
后多有画家、诗人以此题材进行创作,马致远的《寿阳曲·潇湘八景》即是以此为题材创作的组曲。
马致远的诗带赏析21金字经·夜来西风里马致远?〔元代〕夜来西风里,九天鹏鹗飞。
困煞中原一布衣。
悲,故人知未知?登楼意,恨无上天梯!马致远这首《金字经》写他投谒不遇、天涯沦落之悲。
这支小令以极其豪迈的语言,表现极其沉痛的情感,使人倍觉其沉痛。
马致远的前期虽屡遭困顿而豪气犹在,豪放之中多有层面激抗争之音,这和其晚年作品的基调有所不同。
2寿阳曲·云笼月马致远?〔元代〕云笼月,风弄铁,两般儿助人凄切。
剔银灯欲将心事写,长吁气一声吹灭。
元散曲表现思妇的凄苦,往往设身处地,曲尽其致。
这首小令,就有着这种熨帖细微的特点,其最出色的地方就是意境绝妙。
3落梅风·心间事马致远?〔元代〕心间事,说与他。
石鱼湖上醉歌(元结)原文及赏析石鱼湖上醉歌(元结)原文及赏析石鱼湖上,烟波浩渺,湖水泛起微微涟漪。
远处的山峦若隐若现,仿佛融入了天地间。
湖岸边的石阶上,一位醉态尽显的诗人,独坐其中,悠然地吟唱着,让人陶醉其间。
原文:石鱼湖上,醉吟曲。
山色依稀动碧光,水心映出飞霜雪。
到底家山何夜月,史家儿女总如此。
赏析:《石鱼湖上醉歌》是元朝文学家元结的作品,取材自元代大文豪史达祖的诗文。
诗歌以写景抒怀的手法,展现了诗人对家乡的思念之情和对人生无常的思考。
首句“石鱼湖上,醉吟曲。
”以描绘石鱼湖为起始,凸显了诗歌的主题。
湖光山色的描绘使得整首诗充满了浓郁的山水意境,让人仿佛置身于湖畔之中。
接下来的两句“山色依稀动碧光,水心映出飞霜雪。
”以山水景致的描写,表现了自然景物的美丽神奇。
山色呈现出一片碧光,水面则映出了飞舞的霜雪,使得整个画面更加生动,境界更加广袤。
最后两句“到底家山何夜月,史家儿女总如此。
”道出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他在远离家乡之际,仍然对故土产生了种种想念之情。
以“家山何夜月”搭配“史家儿女总如此”,表达了遥远乡情的浓烈,总结了整首诗的主题。
这首诗给人以温暖、思绪纷飞之感。
通过语言简练而质朴、景物描写纯熟而鲜活的手法,诗人将自然景色与情感融合,使得整个作品具备了强烈的表现力。
通过阅读本篇诗歌,我们仿佛被带入了石鱼湖畔,感受到了湖泊的宁静以及大自然的美好。
诗人的诗意抒怀让我们意识到,虽然人生如春梦,但对于家乡的眷恋和思念却如丝丝缕缕的清风,始终萦绕在心头。
元结以《石鱼湖上醉歌》表达了对乡愁的情感,同时也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传达了他对生活、对人生的思考。
全诗的意境高远、意味深长,给人以思索的空间。
总结:《石鱼湖上醉歌》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展现了作者对故土的眷恋之情。
他借助湖光山色的美丽,抒发对家乡的思念,在叙事的同时寄托了自己的情感。
通过诗人细腻的描写,我们仿佛能够亲临石鱼湖畔,感受到那份宁静和美妙。
元代最好的诗
元代有很多优秀的诗人,他们的诗歌各有特色,很难简单地回答哪一首是最好的。
以下是一些元代比较有名的诗人的代表作品:
1. 元好问的《论诗三十首·其四》:
“一语天然万古新,豪华落尽见真淳。
南窗白日羲皇上,未害渊明是晋人。
”
这首诗盛赞陶渊明的诗歌风格,表达了元好问对陶渊明的敬仰之情。
整首诗意境深远,语言质朴自然,表达了元好问对诗歌的独到见解。
2. 郑思肖的《画菊》:
“花开不并百花丛,独立疏篱趣未穷。
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
”
这首诗以菊花为题材,通过描绘菊花的形象和品质,表达了诗人坚守节操、不屈不挠的精神追求。
整首诗意境高远,语言简洁明快,给人以美的享受和思想的启迪。
3. 虞集的《风入松·寄柯敬仲》:
“兴亡千古繁华梦,诗眼倦天涯。
孔林乔木,吴宫蔓草,楚庙寒鸦。
“数间茅舍,藏书万卷,投老村家。
山中何事?松花酿酒,
春水煎茶。
”
这首词通过描写孔林、吴宫、楚庙等历史遗迹,感叹世间的兴衰和变迁。
整首词意境深远,语言优美凝练,表达了诗人对历史和人生的深刻思考。
以上是一些元代比较有名的诗人及其代表作品,他们的诗歌各有特色,风格各异。
元代诗歌在中国文学史上也有着重要的地位,对后世的诗歌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元代诗文选注以下是5个元代诗文的选注、出处及意思赏析:1.《天净沙·秋思》选注: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出处:元・马致远《天净沙·秋思》意思赏析:这首小令很短,一共只有五句二十八个字,全曲无一秋字,但却描绘出一幅凄凉动人的秋郊夕照图,并且准确地传达出旅人凄苦的心境。
被赞为秋思之祖这首成功的曲作,从多方面体现了中国古典诗歌的艺术特征。
2.《山坡羊·潼关怀古》选注: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
望西都,意踌躇。
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出处:元・张养浩《山坡羊·潼关怀古》意思赏析:全曲以“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开头,极写潼关地势的险要,然后自然引出下文“山河表里”的潼关路。
接着以“望西都”点出怀古之意,再以“意踌躇”写出内心的波澜起伏。
在怀古伤今中作者将同情人民疾苦的主题巧妙地寄寓其中,感情深沉而真挚。
3.《天净沙·春》选注:春山暖日和风,阑干楼阁帘栊,杨柳秋千院中。
啼莺舞燕,小桥流水飞红。
出处:元・白朴《天净沙·春》意思赏析:运用绘画技法,从不同空间层次描写春天的景物,首句描绘的是远景,次句是近景,第三句是中景,春意盎然、生机勃勃的景象跃然纸上。
4.《墨梅》选注:我家洗砚池头树,朵朵花开淡墨痕。
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
出处:元・王冕《墨梅》意思赏析:这是一首题画诗。
诗人赞美墨梅不求人夸,只愿给人间留下清香的美德,实际上是借梅自喻,表达自己对人生的态度以及不向世俗献媚的高尚情操。
5.《岳阳楼》选注:春色醉巴陵,阑干落洞庭。
水吞三楚白,山接九疑青。
空阔鱼龙气,婵娟帝子灵。
何人夜吹笛?风急雨冥冥。
出处:元・李祁《岳阳楼》意思赏析:首联“春色醉巴陵,阑干落洞庭”即描写岳阳楼之春色浓郁。
“醉”一字将春色之浓郁、明媚、迷人淋漓尽致地描绘了出来。
“阑干落洞庭”则写出了岳阳楼高耸入云的气势。
元朝文学家元好问的诗词鉴赏元朝文学家元好问的篇一《倪庄中秋》作者为元朝文学家元好问。
其古诗全文如下:强饭日逾瘦,狭衣秋已寒。
儿童漫相忆,行路岂知难。
露气入茅屋,溪声喧石滩。
山中夜来月,到晓不曾看。
【翻译】不想吃饭身体日渐消瘦,穿着平破烂的衣服,的寒意不知不觉中到来,不知不觉中慢慢的回忆童年。
那时候怎么知道人生的艰难,早上的露气飘进茅屋,在沙滩边能听到溪水的声音。
每每到了晚上(山中)就出来了,到了黎明也从没有看过一眼。
《人月圆·玄都观里桃千树》作者为元朝文学家元好问。
其古诗全文如下:玄都观里桃千树,花落水空流。
凭君莫问,清泾浊渭,去马来牛。
谢公扶病,羊昙挥涕,一醉都休。
古今几度,生存华屋,零落山丘。
【翻译】玄都观里曾有无数株桃花烂漫盛开,而今早已水流花谢,不复存在。
请您不必去寻求明白:奔流着的是清泾还是浊渭,苍茫之中是马去还是牛来。
谢安重回故地已经带上了病态,羊昙为他的下世流泪痛哀。
这样的存殁之感,在我酩酊一醉之后便淡然忘怀。
要知道古往今来有多少同样的感慨:活着时身居高厦大宅,到头来免不了要在荒凉的山丘中把尸骨掩埋。
《浣溪沙·日射人间五色芝》作者为元朝文学家元好问。
其古诗全文如下:日射人间五色芝,鸳鸯宫瓦碧参差。
西山晴雪入新诗。
焦土已经三月火,残花犹发万年枝。
他年江令独来时。
《水调歌头·赋三门津》作者为元朝文学家元好问。
其古诗全文如下:黄河九天上,人鬼瞰重关。
长风怒卷高浪,飞洒日光寒。
峻似吕梁千仞,壮似钱塘八月,直下洗尘寰。
万象入横溃,依旧一峰闲。
仰危巢,双鹄过,杳难攀。
人间此险何用,万古袐神奸。
不用燃犀下照,未必佽飞强射,有力障狂澜。
唤取骑鲸客,挝鼓过银山。
【翻译】黄河之水似乎是从天上而来,黄河之险让人鬼都要俯瞰而欲过不敢。
大风起时,波涛汹涌,怒浪滔天,飘飞的浪花在阳光下闪闪发亮。
黄河水所掀起的水浪高过那吕梁山,水浪声势之状可比那八月的钱塘潮,横空之下,一洗尘寰。
黄河水浪冲斥万象,但是中流的砥柱山面对滔天巨浪,却依旧气定神闲。
元曲系列(1-35)原曲、注释、赏析、评说转:南亩耕夫的博客元曲系列(1-35原曲、注释、赏析、评说1 --[中吕]朝天子·志感无名氏不读书有权,不识字有钱,不晓事倒有人夸荐①。
老天只恁忒心偏②,贤和愚无分辨。
折挫英雄,消磨良善,越聪明越运蹇。
志高如鲁连③,德过如闵骞④,依本分只落的人轻贱。
不读书最高,不识字最好,不晓事倒有人奈俏⑤。
老天不肯辨清浊,好和歹没条道⑥。
善的人欺,贫的人笑,读书人都累倒。
立身则小学⑦,修身则大学⑧,智和能都不及鸭青钞⑨。
[注释]①夸荐:夸奖、抬举。
②只恁忒(tè)心偏:竟是如此的偏心。
恁:如此。
忒:太、特。
③志高如鲁连:志行高洁像战国时的鲁仲连。
鲁连:战国时齐国高士,即鲁仲连。
④德过如闵骞:德行超过了春秋时的闵子骞。
闵骞:名损,字子骞,春秋时鲁国人,孔子弟子。
⑤夸俏:夸说他好。
⑥好和歹没条道:好或歹没有什么依据。
⑦立身则小学:卓然自立成人,要先学“小学”。
古人八岁入小学,学习“洒扫应对进退之节,礼、乐、射、御、书、数之文”。
⑧大学:古代十五岁入大学,学经术。
⑨智和能都不及鸭青钞:有智和有能都跟不上有钱钞。
鸭青钞:元代的一种纸币,因颜色呈鸭蛋青色,故名。
[赏析]这两首曲子题为志感,实是元代知识分子对黑暗社会的强烈怨刺。
第一首,锋芒直指元代政治制度。
“不读书有权,不识字有钱,不晓事的倒有人夸荐”为全文主旨。
第二首,抨击元代社会道德沦丧的现实。
“不读书最高,不识字最好,不晓事倒有人夸俏。
”返观全篇所写,两种人,两种命运,形成了鲜明、尖锐的对照。
读这样的作品,不可能不引起读者的反思。
讽刺的依据是正义感。
作者对不读书有权、不读书最高、依本分只落的人轻贱、智和能不及鸭青钞的丑恶现实,实抱有无比的轻蔑,暗含莫大的嘲弄。
这是直面黑暗的真正讽刺。
作者的态度,不是遁世,而是愤世。
他的精神所本,仍是当时已被践踏了的文化传统。
在当时历史条件下,如果没有这一种基于自己信仰的正义感,也就不会产生震动人心的艺术作品。
《山坡羊》元曲六首赏析第一篇:《山坡羊》元曲六首赏析刘致的《中吕·山坡羊·西湖醉歌次郭振卿韵》:朝朝琼树,家家朱户,骄嘶过沽酒楼前路。
贵何如,贱何如,六桥都是经行处,花落水流深院宇。
闲,天定许;忙,人自取。
刘致的《中吕·山坡羊·燕城述怀》:云山有意,轩裳无计,被西风吹断功名泪。
去来兮,更休提。
青山尽解招人醉,得失到头皆物理。
得,他命里;失,咱命里。
乔吉的《中吕·山坡羊·寄兴》:鹏抟九万,腰缠十万,扬州鹤背骑来惯。
事间关,景阑珊,黄金不富英雄汉,一片世情天地宽。
白,也是眼!青,也是眼!乔吉的《中吕·山坡羊·冬日写怀》:朝三暮四,昨非今是,痴儿不解荣枯事。
攒家私,宠花枝,黄金壮起荒淫志,千百锭子买张招状纸。
身,已至此!心,犹未死!薛昂夫的《中吕·山坡羊》:大江东去,长安西去,为功名走遍天涯路。
厌舟车,喜琴书,早星星鬓影瓜田暮,心待足时名便足。
高,高处苦;低,低处苦!陈草庵的《中吕·山坡羊》:晨鸡初叫,昏鸦争噪。
那个不去红尘闹?路迢迢,水迢迢,功名尽在长安道,今日少年明日老。
山,依旧好;人,憔悴了!《中吕·山坡羊》:驰驱何甚,乖离忒恁,**犹自连头浸。
自沉吟,莫追寻,田文近在多门禁,炎凉本来一寸心。
亲,也在您;疏,也在您!第二篇:元曲《中吕·山坡羊·叹世》赏析山坡羊:中吕宫的一个常用曲调。
下面给大家搜集整理了元曲《中吕·山坡羊·叹世》赏析,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中吕·山坡羊·叹世》渊明图醉,陈抟贪睡,此时人不解当时意。
志相违,事难随,不由他醉了齁齁睡。
今日世途非向日:贤,谁问你;愚,谁问你!晨鸡初叫,昏鸦争噪,那个不去红尘闹。
路遥遥,水迢迢,功名尽在长安道,今日少年明日老。
山,依旧好;人,憔悴了!江山如画,茅檐低凹。
妻蚕女织儿耕稼。
务桑麻,捕鱼是,渔樵见了无别话,三国鼎分牛继马。
元代诗人虞集的十首诗词,其诗词的风格,于精切典雅中见沉雄老练他是元代著名学者、诗人,人称邵庵先生。
他素负文名,引领有元一代文风,与揭傒斯、柳贯、黄溍并称“元儒四家”;他也是最负盛名的诗人,与揭傒斯、范梈、杨载齐名,人称“元诗四家”。
他是南宋左丞相虞允文的五世孙。
他就是虞集虞集自幼聪颖,三岁即知读书。
在仓皇逃往崇仁途中,无书册可带,于是由其母杨氏口授他《论语》《孟子》《左传》及欧阳修、苏轼等名家文章,虞集听毕即能成诵。
等回到长沙后,出外就学,才得到这些书籍的刻本。
他曾随元代名儒吴澄游学。
进而对儒学世界观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元朝统一全国后,元成宗大德初年,虞集被举荐为大都路儒学教授,历任国子助教、博士等。
元仁宗时,迁集贤殿修撰,除授翰林待制兼国史编修。
泰定帝在位时期,他提出在京师以东地区开展水利营田的建议,对后世颇有影响。
文宗即位,累除奎章阁侍书学士。
元宁宗驾崩后,称病返回临川,自此不再出仕。
虞集学识渊博,能究极本源,研精探微。
精于理学,为元代“儒林四杰”之一。
他认为道德教化是国家治本的大事,选用人才必须为众人所敬服。
主张理学应贯穿于雅俗之中。
虞集素负文名,诗文俱称大家,为元代中期文坛盟主。
虞集的诗风典雅精切,格律谨严,深沉含蓄,纵横无碍。
其诗歌风格于精切典雅中见沉雄老练,体裁多样,长于七古和七律。
虞集生长在社会和平安定时期,他的诗词一般都写得清和淡远。
一派承平气象,如《无题》诗表现一种朦胧的境界,《闻机杼》则呈现雅淡的画面,《腊日偶题》、《听雨》、《宫词》等给人一种安详幽静印象。
虞集的词作今存20几首,大都叙述个人闲愁情思,缺乏社会生活内容,景物描写亦平平无特色,惟《风入松》一词引人注目,其中有句说:“杏花春雨在江南”,勾画江南景物,令人神往。
“杏花春雨江南”乃词中名句,为历代词家所称赏。
据说当时机坊还把这首词织在罗贴上,作为艺术品供人赏玩。
虞集著有《道园学古录》《道园遗稿》等。
今人点校有《虞集全集》。
古代诗歌选读元代名篇元代是中国文学史上一个独具特色的时代,这个时期产生了众多优秀的诗人和诗作。
在元代的文学中,诗歌是一种重要的艺术表达方式,融入了浓郁的元代特色,充满壮丽和豪放的气息。
本文将选取几首代表性的元代名篇,以便读者欣赏和感受元代诗歌的独特魅力。
第一篇:《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杨维桢秋天是一个充满诗意的季节,杨维桢的这首诗《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正是描绘了一个人在秋夜中出门迎凉的场景,表达了对秋景的深情和心境的变化。
诗中他描绘了夜晚的明月和风中的落叶,表达了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
诗的开头写道:“秋夜将晓出篱门,忆少年时忧国恩”,以此来显现出诗人对祖国的深情厚意。
整首诗透露出一种豪情壮志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第二篇:《广陵散》——张可久元代另一个重要的音乐形式是琵琶曲,其中最著名的一曲就是《广陵散》。
这是元代著名音乐家张可久所作,被誉为琵琶曲中的珍品。
这首曲子通过琵琶的悠扬旋律,让人们感受到了广陵的美景和丰富的内涵。
曲中以流畅的技巧和动人的旋律,展现了元代音乐的神韵,展示了琵琶独特的魅力。
第三篇:《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辛弃疾元代文学的另一个重要代表人物是辛弃疾,他以其豪放的词风和辞章见长。
其中一首著名的词作《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描绘了辛弃疾在梦中游历江南,对美景和生活常常感到留恋。
词的开头写道:“乙卯正月二十日夜,石城南路渡口”。
整首词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和对亲人的思念,展示了辛弃疾豪迈的情感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第四篇:《山村咏怀》——陈克陈克是元代伟大的农民诗人之一,他的这首《山村咏怀》是一首表达对乡村生活和自然景色的热爱之诗。
诗中他用简练的文字描绘了山村的美好和宁静,借此反映了他对田园生活的向往。
诗的结尾写道:“吾乡遥,白云杳杳君莫笑”,表达了诗人游走在外时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整首诗通过描绘山村人民勤劳、朴实、宁静的生活状态,表达了对乡村生活的讴歌。
《元曲三百首》赏析元曲,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一颗瑰丽的明珠,也是世界戏剧史上的重要组成部分。
《元曲三百首》是一部关于元曲的经典选集,其中涵盖了各个层面的作品,展示了元曲的风采和魅力。
本文将对《元曲三百首》进行赏析,让我们一同领略其中的精华之处。
一、历史背景元曲是中国戏曲发展史上一个重要的里程碑,产生于元代(1271年-1368年)。
元朝的政治、经济和军事强盛,为元曲的繁荣提供了广阔的社会土壤。
此时期人们对于文学的需求逐渐增长,崇尚实用主义的特点使得元曲成为了受众欢迎的文学形式。
二、元曲的特点1. 丰富多样的曲种:元曲涵盖了很多种类的曲种,如杂剧、散曲、传奇等,每种曲种都有其独特的表现形式,给人们带来不同的艺术享受。
2. 独特的唱腔和表演形式:元曲中的唱腔丰富多样,如柔婉动听的长调,高亢奔放的劲腔等,给人们带来了极大的听觉享受。
而舞台上的表演形式也是精彩纷呈,繁复的舞蹈动作和丰富的表情演绎,使得观众全情投入其中。
3. 生动描绘社会生活:元曲的剧情通常紧扣现实生活,通过对社会中各个群体的描绘,展示了丰富的社会面貌。
是否描绘了诸多群体对当时社会各种问题的思考,取得了一定的社会效应。
4. 情感细腻的描写:元曲中对于人物的情感描写十分细腻,能够真实地反映人性的复杂性。
不论是爱情的甜蜜、友情的深厚还是亲情的深沉,元曲都能够将其真实地展现在观众面前。
三、精选赏析1.《汉宫秋》《汉宫秋》是元曲中的佳作之一,通过对唐明皇和杨贵妃的爱情故事的描写,展现了皇帝权力与情感纠结之间的深刻内心矛盾。
该曲通过精妙的词句和曲调,将唐明皇对杨贵妃的思恋之情淋漓尽致地表达出来。
2.《宋玉挂帅》《宋玉挂帅》是元曲中的杂剧之一,该剧主要讲述了楚国文学家宋玉被挂上了帅印,书写了一幅楚汉相争的历史画卷。
这部杂剧不仅揭示了宋玉的深情厚意和忠诚品质,同时也抒发了作者对国家未来的期许与关切。
3.《十八学士》《十八学士》是元曲中的传奇之作,该剧以元朝时期著名文学家杨维桢和他的十七位弟子的故事为主线,展示了文人的风度和才情。
诗人白朴经典元曲鉴赏10篇白朴(1226—1306)原名恒,字仁甫,后改名朴,字太素,号兰谷。
汉族,祖籍隩州(今山西河曲附近),后徙居真定(今河北正定县),晚岁寓居金陵(今南京市),终身未仕。
他是元代著名的文学家、曲作家、杂剧家,与关汉卿、马致远、郑光祖合称为元曲四大家。
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关于白朴在诗词,方便大家学习。
天净沙·秋朝代:元朝|作者:白朴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一点飞鸿影下。
青山绿水,白草红叶黄花。
天净沙·春朝代:元朝|作者:白朴春山暖日和风,阑干楼阁帘栊,杨柳秋千院中。
啼莺舞燕,小桥流水飞红。
天净沙·夏朝代:元朝|作者:白朴云收雨过波添,楼高水冷瓜甜,绿树阴垂画檐。
纱厨藤簟,玉人罗扇轻缣。
阳春曲·知几朝代:元朝|作者:白朴知荣知辱牢缄口,谁是谁非暗点头。
诗书丛里淹留。
闲袖手,贫煞也风流。
今朝有酒今朝醉,且尽樽前有限杯。
回头沧海又尘飞。
日月疾,白发故人稀。
不因酒困因诗困,常被吟魂恼醉魂。
四时风月一闲身。
无用人,诗酒乐天真。
张良辞汉全身计,范蠡归湖远害机。
乐山乐水总相宜。
君细推,今古几人知。
沉醉东风·渔夫朝代:元朝|作者:白朴黄芦岸白苹渡口,绿柳堤红蓼滩头。
虽无刎颈交,却有忘机友,点秋江白鹭沙鸥。
傲杀人间万户侯,不识字烟波钓叟。
驻马听·吹朝代:元朝|作者:白朴裂石穿云,玉管宜横清更洁。
霜天沙漠,鹧鸪风里欲偏斜。
凤凰台上暮云遮,梅花惊作黄昏雪。
人静也,一声吹落江楼月。
得胜乐·夏朝代:元朝|作者:白朴酷暑天,葵榴发,喷鼻香十里荷花。
兰舟斜缆垂扬下,只宜辅枕簟向凉亭披襟散发。
醉中天·佳人脸上黑痣朝代:元朝|作者:白朴疑是杨妃在,怎脱马嵬灾?曾与明皇捧砚来,美脸风流杀。
叵奈挥毫李白,觑着娇态,洒松烟点破桃腮。
天净沙·冬朝代:元朝|作者:白朴一声画角谯门,半庭新月黄昏,雪里山前水滨。
竹篱茅舍,淡烟衰草孤村。
中华元代的古诗词1、《朝中措癸丑岁,无兢生朝》蔡松年元十年鳌禁谪仙人。
冰骨冷无尘。
紫诏十行宽大,白麻三代温淳。
天开寿域,人逢寿日,小小阳春。
要见神姿难老,六峰多少松筠。
2、《江南弄》周巽元春意动。
池塘初解冻。
花间啼鸟惊人梦。
绮户微开曙色明。
沉香火暖晓寒轻。
夭桃半吐传芳讯,新莺百啭感中情。
感中情。
怜淑景。
思君望断3、《酹江月》王哲元本初面目,禀三光精秀,分来团聚。
得得成形唯自在,应占逍遥门户。
一个灵明,因何堕落,扑入凡胎处。
轮回贩骨,几时休歇停祝搜获虚幼身躯,荣华富贵,莫也非坚固。
顿悟如如缘合后,深谢真师垂顾。
秘廖亲传,依从做彻,达了凭遭遇。
云朋霞友,并归蓬岛琼路。
4、《层楼晚眺》萨都剌元广寒世界夜迢迢,醉拍阑干酒易消。
河汉入楼天不夜,江风吹月海初潮。
光摇翠幕金莲炬,梦断凉云碧玉箫。
休唱当时《后庭曲》,六朝宫殿草萧萧。
5、《踏云行先祖兄弟四人,因唐末去山东,一居》马钰元祖住云阳,嵯峨山下。
自来生计之乎者。
却因唐末去东牟,到今三百馀年也。
数世哀荣,不堪重话。
我今因遇家缘舍。
水云游历入潼关,超然6、《秋色横空(本名玉耳坠金环,秋色横空盖前》白朴元儿女情多。
甚千秋万古,不易消磨。
拔山力尽英雄困,垓下尚拥兵戈。
含红泪,颦翠峨,拌血污游魂逐太阿。
草也风流犹弄,舞态婆娑。
当时夜间楚歌。
叹乌骓不逝,恨满山河。
匆匆玉帐人东去,耿耿素志无他。
黄陵庙,湘水波。
记染竹成斑泣舜娥。
又岂止虞兮,无可奈何。
7、《感皇恩漫兴》王寂元天地一浮萍,人生如寄。
画饼功名竟何益。
百年浑醉,三万六千而已。
过了一日也、无一日。
韶颜暗改,良辰易失。
丝竹杯盘但随意。
酴派桶眨更向牡丹丛里。
戴花连夜饮、花前睡。
8、《重过戴氏居其二》王冕元矮篱编绿槿,小径入青桑。
屋绕河流润,门开竹色凉。
课儿书满架,留客酒盈觞。
西沼芙蓉美,南薰香。
9、《定风波继重阳韵》马钰元做个逍遥出世人。
都缘传得好根因。
收聚琼花香馥郁,新新。
自然不住饮甘津。
便把虚无常作伴,更将清净永为邻。
元朝著名的诗歌范文1、《天净沙·秋思》元代:马致远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译文:天色黄昏,一群乌鸦落在枯藤缠绕的老树上,发出凄厉的哀鸣。
小桥下流水哗哗作响,小桥边庄户人家炊烟袅袅。
古道上一匹瘦马,顶着西风艰难地前行。
夕阳渐渐地失去了光泽,从西边落下。
凄寒的夜色里,只有孤独的旅人漂泊在遥远的地方。
2、《天净沙·秋》元代:白朴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一点飞鸿影下。
青山绿水,白草红叶黄花。
译文:太阳渐渐西沉,已衔着西山了,天边的晚霞也逐渐开始消散,只残留有几分黯淡的色彩,映照着远处安静的村庄是多么的孤寂。
轻烟淡淡飘向空中,几只乌鸦栖息在佝偻的老树上,远处的一只大雁飞掠而下,划过天际。
远处一片青山绿水,白草、红叶、黄花互相夹杂,好一幅色彩绚丽的秋景图啊。
3、《墨梅》元代:王冕吾家洗砚池头树,个个花开淡墨痕。
不要人夸好颜色,只流清气满乾坤。
译文:我家洗砚池边有一棵梅树,朵朵开放的梅花都像是用淡淡的墨汁点染而成。
它不需要别人夸奖颜色多么好看,只是要将清香之气弥漫在天地之间。
4、《卖花声·怀古》元代:张可久阿房舞殿翻罗袖,金谷名园起玉楼,隋堤古柳缆龙舟。
不堪回首,东风还又,野花开暮春时候。
美人自刎乌江岸,战火曾烧赤壁山,将军空老玉门关。
伤心秦汉,生民涂炭,读书人一声长叹。
译文:阿房宫内罗袖翻飞,歌舞升平;金谷园里玉楼拔地,再添新景;隋堤上古柳葱郁,江中龙舟显威名。
往事难回首,东风又起,暮春时候一片凄清。
美人虞姬自尽在乌江岸边,战火也曾焚烧赤壁万条战船,将军班超徒然老死在玉门关。
伤心秦汉的烽火,让百万生民涂炭,读书人只能一声长叹。
5、《水仙子·咏江南》元代:张养浩一江烟水照晴岚,两岸人家接画檐,芰荷丛一段秋光淡。
看沙鸥舞再三,卷香风十里珠帘。
画船儿天边至,酒旗儿风外飐。
爱杀江南!译文:阳光照耀江水,腾起了薄薄的烟雾,两岸人家彩绘的屋檐相连,画梁相接。
元朝的文学精髓,这四首著名元曲厉害了,你都有听过哪几首有可能是因为随着朝代的推进,文字也在发生着演变。
所以元曲的写法也较为偏向于白话文,理解含义也变得轻松了起来。
斩钉截铁,开门见山的元曲虽说少了一丝隐晦之意,但是却多了一丝豪迈。
今天我啊就带领大家进入元代年间的4首具有代表性的元曲,快来和我体会一下当时年代所带给我们的文学风暴吧!一.四块玉·别情(关汉卿)这首词是元朝时期非常有名的诗人,位于当时最具代表的元曲四大家之一的关汉卿所著。
本首曲随时元代抒情曲的鼻祖之作!诗里满满的悲伤思念之情,把了亲人之间的离愁别恨描写的淋漓尽致。
曲中把诗人对于思念故友才刚想念,又即将离去的难以舍去,完全挥发了出来,渲染出来整个诗句的字里行间浓浓的怀念之情。
这首诗所处战乱年间也激起了众人间的共鸣。
也开启了元代相思词的开端。
2.折桂令(徐再思)3.驻马听·吹(白朴)这首曲由白朴所著,白朴大大也是与关汉卿一同为四大家之一,所作曲词当然也是经典中的经典!驻马听·吹与别的曲不同的一点在于:元代诗人因为受到了当时所处环境的影响,写悲凉离别之曲较为繁多,但是这首却是描写音乐的!这在元朝属于比较少见的选材。
从曲牌中的吹字我们可以感受到:本词是以大自然中的一些事物,作为诗人对于乐声的一种见解。
所以本曲不仅仅是描写音乐,更多的是书法词人对于自然之美的喜爱!4.天净沙·秋思(马致远)元朝历史相比唐宋,如今熟知的人却少之又少,甚至是被遗忘。
但是这并不能埋没元朝的根基底蕴为成就当今中华所作的巨大贡献!在中国上下五千年的沉淀中,元代文明璀璨而不可或缺,如果有朋友呢,就这个话题有什么有兴趣的想交流的话可以进行留言,我们可以进行交流。
人们都说唐诗、宋词、元曲,其实元代最突出的成就除了元曲外,也涌现出一大批优秀的诗词作品。
下面就给大家分享下优秀的元代古诗词,欢迎阅读!
【篇一】优秀的元代古诗词
《水仙子·夜雨》
一声梧叶一声秋,一点芭蕉一点愁,三更归梦三更后。
落灯花棋未收,叹新丰孤馆人留。
枕上十年事,江南二老忧,都到心头。
译文:
夜雨一点点淋在梧桐树叶上,秋声难禁,打在芭蕉上,惹人愁思不断。
半夜时分梦里回到了故乡。
醒来只见灯花垂落,一盘残棋还未收拾,可叹啊,我孤单地留滞在新丰的旅馆里。
靠在枕边,十年的经历,远在江南的双亲,都浮上心头。
鉴赏:
梧桐叶落,飒飒声响,表明是深秋时节;以雨打芭蕉叙出气候,芭蕉叶大而较硬,声音清晰而杂乱,与寂寥的旅人的愁绪自然和谐地共鸣起来,仿佛打在心上,千愁万苦,如雨点密集而下,创造了无限凄凉的环境。
作者以《夜雨》为题,通篇却不着一个“雨”字,而是从听觉人手,给秋以声,给芭蕉以愁,借“雨”写“愁”;“一声”声,“一点”点,既形象地写出了秋雨连绵不断的特点,也暗示了主人公的缕缕愁思如同这秋雨一样无法断绝,从而深化了曲子的意境。
接着连用两个“三更”,以点出“归梦”之难成:由于万千愁绪,以致夜不能寐。
归乡之梦又为作者平添了一份乡愁,故“归梦”两字承上启下,既补叙了愁因,又为下文梦醒的描写作了必要的铺垫。
梧桐滴雨,雨打芭蕉,古代的文人骚客常以此描写人生的愁苦,加之深秋夜雨,孤身一人,客居他乡,半夜“归梦”,引起人无限的愁思和惘怅。
因此,作者以一个“愁”字,点出全曲的感情基调。
【篇二】优秀的元代古诗词
《天净沙·秋》
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一点飞鸿影下。
青山绿水,白草红叶黄花。
译文:
太阳渐渐西沉,已衔着西山了,天边的晚霞也逐渐开始消散,只残留有几分黯淡的色彩,映照着远处安静的村庄是多么的孤寂,拖出那长长的影子。
雾淡淡飘起,几只乌黑的乌鸦栖息在佝偻的老树上,远处的一只大雁飞掠而下,划过天际。
山清水秀;霜白的小草、火红的枫叶、金黄的花朵,在风中一齐摇曳着,颜色几尽妖艳。
鉴赏:
白朴这首小令《天净沙·秋》与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无论写法还是构成的意境都有相似之处。
此曲题目虽为“秋”,并且写尽秋意,却找不着一个“秋”字。
此曲开篇先绘出了一幅秋日黄昏图,营造出一种宁静、寂寥的氛围,再以名词并列组合的形式,选取典型的秋天景物,由远及近,描绘出一幅色彩绚丽的秋景图。
秋景也由先前的萧瑟、寂寥变为明朗、清丽了。
这首小令,只五句二十八个字,篇幅虽短,却以神来之笔捅绘出了一幅绝妙的秋景图。
前三句着力渲染出一派深秋凄凉之景。
黄昏时:如血的残霞映照着一座孤零零的小村庄,夕阳淡淡的炊烟袅袅,几只归巢的寒鸦,静静的站立在老树枝头,忽然,一只哀鸣的孤鸿,在人边晚霞影里远远的飞翔,而后两句,作者却将笔锋一转,写到:青山静静、绿水悠悠,白草绵绵,红叶片片,黄花朵朵,在暮色中,这些明丽的色彩,为这萧杀的气氛平添了许多生机活力。
一扫前人一悲到底的俗套。
白朴在写秋景选词语辞精炼,其词并不是单纯的突出秋的悲凉。
前二句的“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共用了六个图景:“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而其中任何一个图景,都代表着秋日秋景的萧瑟气氛。
为了要使这种萧瑟气氛活泼起来,于是作者接下来选用了“一点飞鸿影下”作为上半段的结语。
如此一来,原本萧瑟的画面转成了活跃,寂寞的秋景彷佛也展现了另一种鲜活的生气。
最后为了加强作者心目中秋景是美丽而有韵味的形象,因此再以“青山绿水,白草红叶黄花”作为曲文的结束语。
这两句用了“青”、“绿”、“白”、“红”、“黄”五种颜色,而且“白草红叶黄花”这三种颜色,是交杂在“青山绿水”二种颜色之中;“青山绿水”是广大的图景,“白草红叶黄花”是细微的图景,如此交杂相错,于是原本是寂寞萧瑟的秋景,突然变得五颜六色而多彩多姿。
由此可见,白朴的散曲写作技巧的高明了。
【篇三】优秀的元代古诗词
《山坡羊·潼关怀古》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
望西都,意踌躇。
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
兴,百姓苦;
亡,百姓苦!
译文
(华山的)山峰从四面八方会聚,(黄河的)波涛像发怒似的汹涌。
潼关外有黄河,内有华山,山河雄伟,地势险要。
遥望古都长安,陷于思索之中。
从秦汉宫遗址经过,引发无限伤感,万间宫殿早已化作了尘土。
一朝兴盛,百姓受苦;一朝灭亡,百姓依旧受苦。
鉴赏:
此曲是张养浩晚年的代表作,也是元散曲中思想性、艺术性完美结合的名作。
在他的散曲集《云庄乐府》中,以“山坡羊”曲牌写下的怀古之作有七题九首,其中尤以《潼关怀古》韵味最为沉郁,色彩最为浓重。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是全曲之眼,是全曲主题的开拓和深化。
如果这首曲子的曲意仅仅停留在“宫阙万间都做了土”上,那么它仅仅宣扬了佛家“一切皆空的思想”,它与其它怀古诗(与《洛阳怀古》“功,也不久长!名,也不久长!”陈草庵《山坡羊叹世》“兴,也任他;亡,也任他。
”《骊山怀古》“赢,都变做了土;输,都变做了土。
”赵庆善《长安怀古》“山,空自愁;河,空自流。
”杨慎《临江仙》“是非成败转头空”)的主题并无多大区别。
在否定历史的同时,也否定了积极有为的人生态度。
正因为最后两句就使得这首曲的境界大大高出同题材的其它作品。
这首曲可贵之处在于它有深切的人文关怀,有对老百姓疾苦深切同情与关怀。
“亡,百姓苦”好理解。
王朝灭亡之际战乱频仍,民不聊生。
“兴,百姓苦”的原因则是:王朝之“兴”必大兴土木,搜刮民脂民膏,百姓不堪其苦。
像秦王朝兴起时,筑长城,开驰道,造官室,劳役繁重,百姓受尽了苦。
“兴,百姓苦”一句,发人所未发,深刻而警策。
兴则大兴土木,亡则兵祸连结,不论“兴”、“亡”受苦的都是百姓。
归纳总结:这首小令语言精练,形象鲜明且富有人民性,是整个元散曲中的优秀作品。
《潼关怀古》中对历史的概括,显指元代现实生活:怀古实乃伤今,沉重实乃责任。
这种复杂的感情要结合作家的生平经历才能理解。
张养浩特殊的仕途经历,决定了他的怀古散曲中有一种参破功名富贵的思想,《骊山怀古》中写到“赢,都做了土;输,都做了土。
”《洛阳怀古》中写到“功,也不长;名,也不长。
”《北邙山怀古》中写到“便是君,也唤不应;便是臣,也唤不应。
”这些曲中张养浩把胜负之数、功名之分、生死之际,看成了毫无差别的,只是借古人古事述说富贵无常、人生如梦。
只有《潼关怀古》以难得的沉重,以深邃的目光,揭示了封建社会里一条颠扑不破的真理“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