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损检测考核与监督管理规则
- 格式:doc
- 大小:32.50 KB
- 文档页数:4
工程施工项目无损检测管理规定工程施工项目无损检测管理规定1 总则1.1 目的为规范能源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__能源”)无损检测工程行为,保证无损检测结果真实性、及时性、正确性和完整性,特制定本规定。
1.2 适用范围本规定适用于__能源、__能源控股公司、子公司及受托__能源管理单位无损检测质量管理。
1.3 定义本规定所称“无损检测单位”是指与公司签订检测合同的,依据检测合同、技术文件、相关标准规范等进行无损检测的单位。
1.4 管理职责1.4.1 化工建设部/煤炭公司生产技术部(以下简称项目管理单位)1.4.1.1 负责对项目无损检测工程管理规定的制定和修订。
1.4.1.2 负责对项目单位、监理单位、无损检测单位、施工单位日常无损检测管理实施监督、检查及考核。
1.4.1.3 负责对现场焊接焊缝进行不定期抽检。
抽检范围包括已经检测的和未经检测的焊缝。
1.4.2 项目部/在建矿井(以下简称项目实施单位)1.4.2.1 负责项目无损检测工程管理规定的实施。
1.4.2.2 监督检查监理单位、检测单位、施工单位按照质量管理规定开展的相关工作。
1.4.2.3 对监理单位、检测单位、施工单位日常管理实施监督、检查及考核。
1.4.3 监理单位1.4.3.1 负责对工程中的无损检测工作进行监督管理。
1.4.3.2 对检测单位的人员、设备、材料进行审核。
1.4.3.3 对检测单位的质保体系运转、检测工艺执行、检测过程质量实行监督与检查,做好相应的记录。
1.4.3.4 无损检测单位在实施超声波检测、磁粉检测、渗透检测、电火花测试、材料光谱分析、硬度测试、防腐涂层测试等无损检测时,监理工程师应到场检查、监督实施检测过程,并作好检查记录。
1.4.3.5 对重要检测部位(例如黄金焊口)及首次检测焊口,工程师须旁站并填写旁站记录。
旁站记录应包括旁站时间、地点、检测方法、检测部位、检测数量、检测人员是否持证作业。
1.4.3.6 对现场焊口标识进行检查和核实,保证无损检测工作的可追朔性。
HARD COPIES ARE UNCONTROLLED硬拷贝为非受控文件Shenhua Ningxia Coal Industry Group Co. Ltd神华宁夏煤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Contract Title 合同标题Ningxia Coal based Propylene Project宁夏煤基烯烃项目Integrated Project Management Team一体化项目管理组Yinchuan, Ningxia, P R China中国宁夏银川Document Title 文件标题Management Method of NDT Inspection and Test无损探伤和检测实施管理办法DOCUMENT NUMBER文件编号PR-0000-PMM-450-0000Management Method of NDT Inspection and Test无损探伤和检测实施管理办法TABLE OF CONTENTS目录No.1.0 目的32.0 范围33.0 术语与定义34.0 编制依据35.0 职责46.0无损检测管理组织机构图67.0.无损探伤和检测质量保证体系68.0无损探伤和检测的委托方式79.0 检测单位的资质和人员资格审定710.0 无损探伤工艺要求811.0.检测质量控制与现场抽检1012.0 探伤设备及其测试设备要求1213.0 检测报告1314.0 处罚细则1315.0 附件151.0 目的为了高质量的完成宁夏煤基烯烃工程,在宁夏煤基烯烃施工的每一个监理单位、第三方抽检单位、施工单位和检测单位在实施各项检测项目时,都必须按照设计文件规定和宁夏煤基烯烃的《无损探伤和检测施工管理办法》制定出一整套自己相应无损探伤和检测方面实施策略。
从质保体系上、人员资格上、检测工艺上、检测设备上保证无损探伤和检测过程中的质量标准要求。
本管理办法是针对宁夏煤基烯烃整个工程施工建设阶段无损探伤和检测而制定,2.0 范围该办法适用于所有的宁煤稀烃项目的各项目包,涵盖了所有EPC或C承包商,包括分包商和/或第三方公司成员。
论特种设备无损检测人员考核和监督管理规则一、背景介绍特种设备是指在生产、运输、储存、使用等过程中具有一定危险性的锅炉、压力容器、压力管道、电梯、起重机械、大型游乐设施等设备。
特种设备无损检测是对这些设备进行安全性能评定和状态监测的重要手段之一,它能发现设备中的隐患和缺陷,及时采取措施维护和修复,确保设备的安全可靠运行。
特种设备无损检测人员是执行无损检测工作的专业技术人员。
他们必须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和丰富的实践经验,以确保无损检测工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为了规范特种设备无损检测人员的考核和监督管理工作,制定本规则,以确保无损检测工作的质量和安全。
二、考核内容和标准特种设备无损检测人员的考核包括理论知识考核和实际操作考核两部分。
理论知识考核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无损检测理论基础:包括无损检测的定义、原理、方法、设备和材料等;2.特种设备相关知识:包括特种设备的结构、工作原理、安全要求等;3.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包括特种设备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各类标准的要求;4.检测报告编制和评定:包括检测结果的分析、报告的编制和审核等。
实际操作考核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无损检测仪器的操作:包括对不同类型的无损检测仪器的正确操作;2.设备检测准备:包括设备的清洁和准备工作;3.检测方法的选择和应用:包括根据设备类型和需求选择合适的检测方法,并正确应用;4.缺陷的判定和评定:包括对检测结果的判定和评定,判断设备是否符合要求。
考核标准根据不同级别和类型的无损检测人员设定,并由相关部门制定和发布,以确保考核的公平和公正。
三、监督管理措施为了确保特种设备无损检测人员的工作质量和安全,需要采取有效的监督管理措施。
具体措施如下:1.培训和考核制度:建立健全特种设备无损检测人员的培训和考核制度,对从业人员进行定期培训和考核,确保其业务能力和素质的提升;2.资质认定:设立特种设备无损检测人员的资质认定制度,对具备相关要求的从业人员进行认定,并定期复审;3.监督抽检:建立监督抽检制度,对已认定的特种设备无损检测人员进行定期抽检,检验其工作质量和合规性;4.违规处理:对违反规定和发现工作不合格的特种设备无损检测人员进行必要的处理,包括警告、罚款、停职和解聘等;5.问题反馈和处理:设立问题反馈和处理机制,在特种设备无损检测工作中遇到问题时,及时采取措施进行处理。
特种设备无损检测人员考核与监督管理规则讲解1. 引言特种设备无损检测是一项重要的工作,涉及到人员的安全和设备的正常运行。
为了保障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必须对无损检测人员进行考核与监督管理。
本文将详细讲解特种设备无损检测人员考核与监督管理规则。
2. 考核要求特种设备无损检测人员的考核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2.1 知识技能考核考核人员的无损检测基本知识和技能,包括对各类特种设备的了解、无损检测的原理和方法、仪器设备的操作和维护等。
考核方式可以通过书面考试或者实际操作来进行。
2.2 实操能力考核考核人员的实际操作能力,包括现场无损检测的操作技巧、结果判读能力等。
考核方式可通过现场模拟操作或者实际参与特种设备的无损检测工作来进行。
2.3 资格证书考核特种设备无损检测人员需要持有相应的资格证书才能从事相关工作。
考核要求包括必须通过相关考试,获得相应资格证书,并按规定定期更新。
3. 考核流程特种设备无损检测人员的考核流程如下:3.1 考核申请考核人员需向相关机构或单位提交考核申请,包括个人基本信息和资格证书的复印件等。
3.2 考核安排相关机构或单位将根据考核人员的申请情况,安排相应的考核时间和地点,并通知考核人员。
3.3 考核准备考核人员需要准备相应的无损检测知识和技能材料,并熟悉相关考核要求和流程。
3.4 考核进行考核人员按照考核要求参与考核,包括书面考试、实际操作和资格证书审核等。
3.5 考核评价考核机构或单位对考核结果进行评价和汇总,给予合格或不合格的评定。
3.6 考核反馈考核机构或单位将考核结果反馈给考核人员,并根据不同情况提出相关的建议和改进措施。
4. 监督管理特种设备无损检测人员的监督管理是为了确保其长期保持良好的职业素养和专业水平,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4.1 岗位培训特种设备无损检测人员需要接受定期的岗位培训,包括新技术、新设备的学习和应用等,以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
4.2 职业规范特种设备无损检测人员需要遵守相关的职业规范和行为准则,保持良好的工作态度和职业道德。
无损检测管理程序1.适用范围本管理程序适用于项目工程建设、检修的无损检测管理。
2.目的明确本项目对无损检测的质量管理要求,规范无损检测的实施,并确保其结果的真实、公正。
3.定义3.1 独立无损检测单位:在本项目特指由总承包项目部直接委托,并通过业主单位认可的具有相应资质和能力的无损检测单位,其主要工作职能为按总承包项目部指令对各施工承包商委托的第三方无损检测单位的工作质量进行检查、监督和评估。
3。
2 第三方无损检测单位:在本项目特指各施工承包商按照项目管理要求委托,并通过项目认可的无损检测单位,其主要工作职能是承担委托方承包范围内内的无损检测工作。
4.职责4.1 公司项目部:4。
1.1 负责制定项目无损检测管理规定,并贯彻执行;4。
1.2 负责项目无损检测工作的质量管理和控制;4。
1。
3 负责对无损检测单位进行绩效考核;4。
1.4 负责向项目独立无损检测单位发出工作指令;4。
1.5 负责受理各施工承包商对无损检测单位和人员的投诉,组织仲裁无损检测的技术性争议。
4.1。
6 负责组织对无损检测单位进行准入审查;4.1。
7 负责无损检测人员资质的审查;4。
1.8 负责敦促施工承包商为无损检测工作创造有利条件;4。
1.9 负责协调全项目范围内施工与无损检测的交叉作业。
4。
2 第三方无损检测单位:4.2.1 建立满足项目要求的无损检测质量管理体系和相应制度、规程,编制无损检测施工方案和相应工艺;4.2。
2 配备满足工作需要的无损检测人员和设备,尽量保证检测与施工进度同步,质量、工期、服务并举;4。
2.3 强化自身管理,提高检测人员素质,及时反馈检测结果和出具检测报告,并确保其准确性;4.2。
4 积极配合总承包项目部、独立无损检测单位和监理单位的监督、检查,主动与有关部门协调解决无损检测作业中出现的问题;4.2。
5 根据项目HSE要求,妥善保管放射源,严格履行放射作业管理的相应手续;4.2.6 按项目要求及时、准确地提交无损检测统计报表。
无损检测导言前言无损检测监理细则,由于检测对象不同,技术要求不同,检测方法也不同监理细则的要求也不同,所以不可能写出一个划一的监理细则。
而只能写出按现行规范、标准无损检测的一般要求,对监理工作最常涉及的工件检测监理提出要求,以便编写监理细则对参改。
本文引用标准JB/T4730-2005。
无损检测的使用原则应根据受压设备(构件)材料的材质、结构、制造方法、工作介质、使用条件和失效模式,预计可能产生的缺陷种类、形状、部位和方向,选择适宜的无损检测方法。
射线检测主要用于受压设备、材料内部缺陷的检测;超声波检测主要适用于材料和焊缝内部缺陷的检测;磁粉检测主要用于铁磁性材料制承压设备焊缝、原材料、零部件的表面和近表面的缺陷检测;渗透检测主要用于非多孔性金属材料和非金属材料制承压设备(构件)焊缝表面开口缺陷的检测。
当采用两种或两种以上检测方法检测时,应按各自的方法评定级别;采用同种检测方法按不同检测工艺进行检测时,如果检测结果不一致,应以危险度大的评定级别为准。
压力容器监察规程要求射线检测厚度大于38mm时,必须用超声波检测复验。
检测机构的资质必须符合如下要求:1、省市技术监督局计量认证,仔细察看附表是否有相应的检测项目;2、建筑工程质量检测单位资质证书(省、市建委颁发);3、《中华人民共和国特作设备检测检疫机构核准证》(特种设备检测);4、省市卫生局颁发的《射线装置工作许可证》(射线检测);5、省市技术监督局检定的探伤仪必须在检定有效期内。
从事特种设备检测的探伤人员必须获得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颁发的资格证书,且只能从事相应检测技术等级的检测工作。
实施无损检测的人员按无损检测工艺卡进行操作。
无损检测工艺卡应根据产品标准,有关技术文件和设计图的要求编制,一般应包括以下内容:1、工艺卡编号;2、产品名称,产品编号,制造、安装或检验编号,承压设备的类别、规格、尺寸、材料牌号、材质、热处理类状态及表面状态;3、检测设备与器材:设备种类、型号、规格尺寸、检测附件和检测材料;4、检测工艺参数:检测方法、检测比例、检测部位、标准试块或标准试拌(片);5、检测技术要求:执行标准和验收级别;6、检测程序;7、检测部位示意图;8、编制和审核人(均需具备相应级别);9、制定日期。
特种设备无损检测人员考核与监督管理规则(2003年8月8日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国质检锅[2003]248号发布)一、总则第一条为了提高特种设备无损检测工作质量,确保特种设备安全运行,根据《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的有关规定,制定本规则。
第二条本规则适用的无损检测方法包括:射线(RT)、超声波(UT)、磁粉(MT)、渗透(PT)、电磁(ET)、声发射(AE)、热像/红外(TIR)。
第三条特种设备无损检测人员(以下简称无损检测人员)的级别分为:Ⅰ级(初级)、Ⅱ级(中级)、Ⅲ级(高级)。
第四条从事特种设备无损检测工作的人员应当按本规则进行考核,取得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以下称国家质检总局)统一颁发的证件,方可从事相应方法的特种设备无损检测工作。
第五条无损检测人员的检测工作质量应当接受各级质量技术监督部门的监督检查。
二、考核机构第六条特种设备无损检测人员的考核工作分别由国家质检总局和省级质量技术监督部门负责,并由国家质检总局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机构和省级质量技术监督部门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机构具体实施。
考核的具体工作由相应的无损检测人员考核委员会(以下简称考委会)组织进行。
考委会分为全国考委会和省级考委会。
考委会为国家质检总局和省级质量技术监督部门组织进行无损检测人员考核工作的具体办事机构。
第七条全国考委会受国家质检总局领导,由有关部门及大企业集团公司的代表和无损检测专业技术人员组成。
主要职责是:(一)负责Ⅲ级无损检测人员的考核及管理工作;(二)负责港、澳、台地区及境外人员申报各级别无损检测人员的考核工作;(三)制订无损检测人员考核大纲,组织编写培训教材,建立试题库;(四)制订无损检测人员考核专用试件、底片及无损检测设备、器材的技术条件或标准;(五)主持、协调和参与特种设备无损检测相关技术标准的编制、修订及评审工作;(六)开展与国内外无损检测人员考核机构的交流与合作;(七)组织开展无损检测人员培训与考核相关课题的研究及技术交流活动;(八)协助质量技术监督部门进行无损检测人员证的制作、寄发工作;(九)承办质量技术监督部门授权或委托的其他工作。
第八条省级考委会受省级质量技术监督部门的领导,聘请所辖行政区域内的无损检测专业技术人员组成。
主要职责是:(一)负责Ⅰ、Ⅱ级无损检测人员的考核与管理工作;(二)组织开展无损检测人员培训与考核相关课题的研究和技术及学术交流活动;(三)承办质量技术监督部门授权或委托的其他工作。
第九条考委会建设应当符合有关规定的要求,具备相应的考核条件,制订并严格执行考核程序和管理制度,经国家质检总局验收合格后,方可在批准范围内开展考核工作。
第十条各级考委会中担任考评工作的无损检测专业技术人员,年龄一般应当在65周岁以下,且不得受聘于从事无损检测设备器材制造或销售等经营性活动的单位。
省级考委会如有人员调整或者重大变更,应当将有关材料报国家质检总局备案。
三、申请第十一条无损检测人员报考申请分为取证考核(初试)申请和换证考核(复试)申请。
第十二条初试申请的人员应当同时满足以下条件:(一)年龄在18周岁以上,60周岁以下,身体健康;(二)双眼矫正视力和颜色分辨能力满足所申请无损检测工作的要求;(三)报考Ⅰ级应当具有初中(含)以上学历;报考Ⅱ级应当具有高中(含)以上学历,持无损检测专业大专(含)以上或理工科本科(含)以上学历可直接报考Ⅱ级。
报考Ⅲ级,应当至少持有2个Ⅱ级项(除TIR外,报考RT或UT项,Ⅱ级证中应当含有MT或PT项;报考MT、PT、ET、AE项,Ⅱ级证中应当含有RT或UT项)。
申报不同级别的学历和持低一级别证的时间,应当满足下表要求。
第十三条初试申请的人员应当填写《特种设备无损检测人员考核初试申请表》(附件1),向承担相应级别考核的考委会提交申请。
报考Ⅰ、Ⅱ级申请,经省级考委会初审,并报省级质量技术监督部门核准后,报考人员方可参加考核;报考Ⅲ级申请,需由聘用单位所在地的省级质量技术监督部门签署意见,经全国考委会初审,并报国家质检总局核准后,报考人员方可参加考核。
未通过核准的,全国考委会将及时以书面的形式通知报考人员。
第十四条报考Ⅰ、Ⅱ级的人员,应当参加其聘用单位所在地组织的考核。
特殊情况,由报考人员申请,经其所在地的省级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同意后,方可参加其他地区省级组织的考核。
合格者,由负责组织考核的省级质量技术监督部门批准,报国家质检总局核准。
第十五条持证人员证件到期后,如继续从事持证项目的无损检测工作,应当在有效期满当年的2月底前,按要求向相应的考委会提出复试申请(附件4)(年龄满65周岁以上者的申请,不再予以受理),经初审和核准后,方可参加复试。
未通过核准的,考委会将及时以书面的形式通知报考人员。
特殊情况无法按时参加复试的人员,应当在证件有效期满当年2月底前,向实施考核的考委会提交延期复试申请(附件5),经发证机关核准同意后,办理证件有效期延期手续,但延期时间最多可批准1年(实际延长时间将在下个有效期内扣除)。
逾期未参加复试或未获准延期复试人员,其证件在有效期满后自动失效。
四、考核发证第十六条各级考委会应当于每年的2月底前,将本年度的考核计划(初试和复试)予以公告,并报同级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备案。
省级年度考核计划还需抄送全国考委会。
第十七条报考Ⅰ、Ⅱ级的人员,应当参加笔试和实际操作考核,报考Ⅲ级的人员,应当参加笔试、口试和实际操作考核,合格标准为70分(百分制)。
第十八条无损检测人员各种检测方法的具体考核内容,按照相应方法的考核大纲的规定执行。
考核大纲由全国考委会提出,国家质检总局批准执行。
第十九条考委会应当在每次考核结束后的30个工作日内,将考核结果上报同级质量技术监督部门,经审核同意后报发证机关核准。
考委会按照公布的合格人员名单,将考核结果以书面的形式通知报考人员,并协助制作和寄发人员证。
第二十条无损检测初试、复试考核合格人员,将获得《特种设备检验检测人员证》(附件2),证件由国家质检总局统一制发。
证件有效期4年,实行全国统一编号(附件3)。
第二十一条申请复试的Ⅰ级人员,在参加指定内容的培训后,可直接换发人员证件;Ⅱ级(含)以上人员应当参加复试考核,一次复试未合格者,可再次参加复试考核,此期间,可从事所复试项目低一级别的无损检测工作;第二次复试仍不合格的人员,将不再被允许继续从事所复试级别项目的无损检测工作。
但可通过省级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向发证机关提出申请,直接取得所复试项目低一级别的人员证件。
第二十二条报考人员对考试结果有异议时,应当以书面形式向发证机关提出申诉,发证机关按有关规定进行复议。
五、监督管理第二十三条考委会应当加强管理,完善考核条件,严格按照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及有关程序和规定组织考核,确保考核质量。
考委会发生下列情况时,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应当责令其整改,问题严重的可立即停止其考核工作。
(一)考委会人员或考核条件变化,不能满足规定的要求;(二)工作管理混乱或严重违规,考核质量低劣;(三)弄虚作假,出具虚假的证明。
第二十四条从事考核工作的组织人员及考评人员,应当坚持原则,不徇私枉法。
发现下列情况时,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应当立即停止违规人员的考核工作,情节严重的,可建议发证机关吊销考评人员所持有的检验检测人员证。
涉嫌犯罪的,移交司法机关,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一)泄露考试内容,严重影响考核公正的;(二)徇私舞弊,为报考人员作弊提供方便的;(三)玩忽职守,导致考场纪律混乱,考核结果失实的;(四)其他严重影响考核公正性的活动。
第二十五条特种设备无损检测持证人员不得同时在2个以上单位中执业,且只能从事与其证书所注明的方法与级别相适应的无损检测工作,其中:Ⅰ级人员可在Ⅱ、Ⅲ级人员指导下进行无损检测操作,记录检测数据,整理检测资料。
Ⅱ级人员可编制一般的无损检测程序,按照无损检测工艺规程或在Ⅲ级人员指导下编写工艺卡,并按无损检测工艺独立进行检测操作,评定检测结果,签发检测报告。
Ⅲ级人员可根据标准编制无损检测工艺,审核或签发检测报告,协调Ⅱ级人员对检测结论的技术争议。
第二十六条检测人员应当遵循诚信和方便企业的原则从事检测服务;有义务保守被检单位商业秘密;客观、公正、及时地出具检测结果、鉴定结论,并对检测结果、鉴定结论负责。
第二十七条检测报告的编制人、审核人的持证项目不符合要求或签发单位与签发人、审核人所持证件中注明的聘用单位不一致时,该检测报告无效。
第二十八条各级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应当对无损检测人员的检测工作进行监督检查,发现下列情况时,按《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及相关法规予以处罚,情节严重的,建议发证机关吊销检验检测人员证件。
涉嫌犯罪的,移交司法机关,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一)伪造检验检测人员证或超项目检测;(二)弄虚作假,伪造检测数据,出具虚假检测结果或鉴定结论;(三)违反检测程序、工艺,造成检测结果或鉴定结论严重失实;(四)玩忽职守,因检测失误造成重大责任事故;(五)从事特种设备生产、销售、监制、监销等违规活动;(六)同时在2个以上单位执业。
第二十九条检验检测人员证被吊销的人员,发证机构3年内不再受理其报考申请。
第三十条持证人员变更受聘单位时,应当向发证机关申请换发证件。
换发Ⅰ、Ⅱ级证的人员应当向新的聘用单位所在地的省级质量技术监督部门提出书面申请(附件6),并提交受聘于新单位的有关劳动合同或受聘证明文件(跨省变更的还须有原省级质量技术监督部门签章),以及现所持有的证件(正、副本),由省级质量技术监督部门进行审核,报国家质检总局核准后,换发证件(正、副本)。
换发Ⅲ级证的人员,应当向全国考委会提出书面申请(附件6,需有原聘用单位及现受聘单位所在地省级质量技术监督部门的签章),并提交受聘于新单位的有关劳动合同或受聘证明文件,以及现所持有的Ⅲ级证件(正、副本),由全国考委会报国家质检总局核准,换发证件(正、副本)。
第三十一条证件遗失,由本人提出补证书面申请(应当有原证件注明的聘用单位的确认签章),经发证机关核准后,补发证件。
六、附则第三十二条港、澳、台地区及境外人员申报特种设备无损检测人员考核,参照本规则执行。
第三十三条本规则由国家质检总局负责解释。
第三十四条本规则自发布之日起施行,原劳动部发布的《锅炉压力容器无损检测人员资格考核规则》(劳部发[1993]441号)同时废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