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压-时间型”自动化开关应用原理的分析
- 格式:docx
- 大小:27.71 KB
- 文档页数:3
10kV配电线路中配电自动化及其故障处理摘要:电力在现代社会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在我们的生产和生活中都占据着重要的地位,而随着经济的持续增长,对配电线路稳定性的要求越来越高,但是出于实际操作中的各种突发因素,10kv配电线路在运行中难免发生意外和故障,而这种情况将会对人们的生产生活造成极大的损失和困扰,如何实现10kv配电线路的自动化,以及总结出处理故障的方法也就显得尤为重要,而这也是本文将要研究的重点。
一、10kv配电线路的特点随着电力系统运用的不断深化和拓展,10kv配电线路的应用范围也得到了更加广泛的普及和推广,这就导致10kv配电线路呈现出了线路相对较长、路线相对分散以及覆盖面积巨大等特点。
由于具体实践操作中地理环境的不确定性,在不同的地域条件下,10kv配电线路受地形影响也会发生或多或少的问题,虽然相关专家和企业都在着力解决这些问题,但是随着10kv线路范围的不断加大,线路中供应的电量也随之增长,这样就必须在一定程度上对输电线路进行加长,绝缘子的个数也就相对增加,为了使其输电效率达到最优,需要对宽绝缘子串的通道进行适当拓宽。
二、实现10kv配电线路中配电自动化的必要性1.有效的缩短故障维护时间,提高供电效率通过对众多地区的故障数据进行了总结分析,发现出了其中的共性问题,在10kv配电线路中发生的普遍故障基本都是有一定规律的,像常见的设备间问题基本可以通过配电自动化的方式来进行维护和修理。
配电线路中难免存在着一些设备问题,维修人员要及时对这类问题进行故障确认,然后及时的进行补救措施,因为这些问题往往会导致严重后果,会导致该区域出现长时间的断电现象,而想要在短时间内进行维护又有一定的实际工作难度。
而配电自动化则可以很好的对这个问题进行解决,配电自动化作用于线路运行中的事中,即伴随着线路运行的过程实行实时的监督,而且进行分段分区域的管理,这样在事故发生时就能根据预设的监督系统迅速的确认发生故障的区域,然后很快的确定最优解决方案,提高了故障处理的速度,从而也整体性的促进了供电效率的提升。
电压时间型馈线自动化系统的参数整定方法一.原理概述重合器与电压时间型分段负荷开关配合的馈线自动化系统是一种典型的就地型馈线自动化模式,适用于辐射网、“手拉手”环网和多分段多联络的简单网格状配电网,不宜用于更复杂的网架结构。
该馈线自动化系统中,重合器采用具有两次重合功能的断路器,第一次重合闸延时长(典型为15s),第二次重合时间短(典型为5s)。
重合闸时间各区域设置略有不同。
分段负荷开关具备两套功能:当作为线路分段开关时,设置为第一套功能,一侧带电后延时X时限自动合闸,合到故障点引起重合器和分段负荷开关第二轮跳闸,故障区间两侧的分段开关由于Y时限和故障残压闭锁,重合器再次延时重合后恢复故障点电源侧的健全区域供电。
联络开关设置为第二套功能,当一侧失电后延时XL时限后自动合闸,恢复故障点负荷侧的健全区域供电。
另外分段开关在X时限或联络开关在XL时限内检测到开关两侧带电,禁止合闸避免合环运行。
二.参数整定下面针对三种典型网架结构描述其参数整定方法。
1.辐射网(多分支)以图1所示配电线路为例,电源点S为变电站出线断路器(具有2次重合闸功能),分段开关A、B、C、D为电压-时间型分段开关.S图1 典型辐射状馈线E F1.1参数整定:原则(1):为避免故障模糊判断和隔离范围扩大,整定电压-时间分段开关的X时限时,变电站出线断路器的第一次重合闸引起的故障判定过程任何时段只能够有1台分段开关合闸。
一般整定X时限时应将线路上开关按变电站出线断路器合闸后的送电顺序进行分级,同级开关从小到大进行排序,保证任何间隔时间段只有一台分段开关合闸。
参数整定步骤如下:(1)确定相邻分段开关的合闸时间间隔△T;(2)各分段开关按照所在级从小到大,依次编号,线路所有开关顺序号依次表示为n1,n2,n3 (i)(3)根据各分段开关的顺序,以△T为间隔顺序递增,计算其绝对合闸延时时间,第i台开关的绝对合闸时间ti=ni△T;(4)任意第i台开关的X时间为它的绝对合闸延时时间减去其父节点的绝对合闸延时时间Xi=ti-tj(序号为j的开关,是序号为i的开关的父节点。
浅析重合器式馈线自动化在配电网的应用摘要:配电网自动化是整个智能电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合理选择和使用重合器是配电网的一个重要内容之一,本文主要研究重合器式馈线自动化在配电网中的应用,其可分为电压—时间型、电压—电流—时间型、自适应综合性三种类型。
关键词重合器;馈线自动化;配电网;1、电压—时间型原理模式:电压—时间型馈线自动化是通过开关无压分闸、来电延时合闸的工作特性配合变电站出线开关二次合闸来实现,一次合闸隔离故障区间,二次合闸恢复非故障段供电。
电压—时间型工作示意图如图1-1所示。
图1-1:电压—时间型线路故障电压—时间型技术特点:不依赖于通信与主站,实现故障就地定位和就地隔离。
其局限性为:传统的电压时间型不具备接地故障处理能力;因不具备过流监测模块,无法提供用于瞬时故障区间判断的故障信息;多联络线路运行方式改变后,为了确保馈线自动化正确动作,需对终端定值进行调整。
建设方式:其选用原则:1)适用于B类、C类区域以及D类具备网架条件的架空、架混或电缆线路。
2)适用于变电站内装有小电流接地故障选线装置并且具备选线动作的线路。
布点原则:1)变电站出线到联络点的干线分段及联络开关采用分段器,分段开关宜不超过3个。
2)对于线路大分支原则上仅安装一级开关,与主干线开关相同配置,如变电站出线开关有级差裕度,可选用断路器开关,配置一次重合闸。
2、电压—电流—时间型原理模式:电压—电流—时间型馈线自动化通过在故障处理过程中记忆失压次数和过留次数,配合变电站出现开关多次重合闸实现故障区间隔离和非故障区段恢复供电。
可快速判断瞬时故障、永久故障、分支故障、接地故障四种类型的故障点,实现故障区间隔离和非故障区段恢复供电。
当发生瞬时故障时,线路正常供电情况下,FS12与FS13之间发生瞬时故障,CB1跳闸,FS11、FS12、FS13失压计数1次,FS11、FS12过流计数1次,CB1一次重合成功。
分支发生瞬时故障时处理过程类似干线瞬时故障,由变电站出线断路器一次重合闸,分支断路器重合恢复送电;分支发生永久故障时,变电站出线断路器一次重合闸,分支断路器重合速断跳闸隔离故障。
电压时间型馈线自动化作者:杨甲磊蔺亚宁来源:《科技创新与应用》2019年第36期摘; 要:馈线自动化系统是保障配电网安全运行的重要保证,首先分析了馈线自动化系统国内外研究现状,然后对电压时间型馈线自动化系统的工作原理进行了阐述。
对两种馈线自动化处理模式进行分析并对比其优缺点,最后对国内馈线自动化系统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总结。
关键词:馈线自动化系统;电压时间型;配电自动化中图分类号:TM76; ; ; ; ;文献标志码:A; ; ; ; ;文章编号:2095-2945(2019)36-0120-02Abstract: Feeder automation system is an important guarantee to ensure the safe operation of distribution network. Firstly, the research status of feeder automation system at home and abroad is analyzed, and then the working principle of voltage time feeder automation system is described. The two feeder automation processing modes are analyzed and their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are compared. Finally, the existing problems of domestic feeder automation system are summarized.Keywords: feeder automation system; voltage time type; distribution automation1 馈线自动化现状随着社会自动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国家智能电网的建设也在不断推进。
“电压-时间”型馈线自动化模式及应用梁文祥【摘要】This paper introduced voltage-time mode of feeder automation function of main equipment and its operation principle. Taking Zibo power supply company 10 kV Mengjia line, 10 kV Donggan loop network automation line as an example, it summarized and analyzed the voltage-time mode of feeder automation in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problems encountered in the process, and put forward some solving methods.%介绍“电压-时间”型馈线自动化模式主要设备的功能及其动作原理,以淄博供电公司10kV孟家线、10kV东干线环网自动化线路为例,总结分析“电压-时间”型馈线自动化模式在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提出针对性解决方法。
【期刊名称】《山东电力技术》【年(卷),期】2012(000)006【总页数】3页(P34-36)【关键词】“电压-时间”型;馈线自动化;重合闸【作者】梁文祥【作者单位】淄博供电公司,山东淄博25503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M760 引言馈线自动化模式是集中型馈线自动化模式为主,电压—时间型馈线自动化模式为辅,用户侧采用分界开关自动隔离故障。
相对于集中型馈线自动化模式来说,“电压—时间”型馈线自动化模式其动作原理比较抽象、复杂,不容易掌握。
1 “电压一时间”型馈线自动化模式功能“电压—时间”型馈线自动化模式主要设备包括电压型柱上负荷开关、电压型配电开关监控终端 feeder terminal unit(即 FTU,馈线终端)[1]、电压互感器及相关连接附件。
一.原理概述重合器与电压时间型分段负荷开关配合的馈线自动化系统是一种典型的就地型馈线自动化模式,适用于辐射网、“手拉手”环网和多分段多联络的简单网格状配电网,不宜用于更复杂的网架结构。
该馈线自动化系统中,重合器采用具有两次重合功能的断路器,第一次重合闸延时长(典型为15s ),第二次重合时间短(典型为5s )。
重合闸时间各区域设置略有不同。
分段负荷开关具备两套功能:当作为线路分段开关时,设置为第一套功能,一侧带电后延时X 时限自动合闸,合到故障点引起重合器和分段负荷开关第二轮跳闸,故障区间两侧的分段开关由于Y 时限和故障残压闭锁,重合器再次延时重合后恢复故障点电源侧的健全区域供电。
联络开关设置为第二套功能,当一侧失电后延时XL 时限后自动合闸,恢复故障点负荷侧的健全区域供电。
另外分段开关在X 时限或联络开关在XL 时限内检测到开关两侧带电,禁止合闸避免合环运行。
二.参数整定下面针对三种典型网架结构描述其参数整定方法。
1. 辐射网(多分支)以图1所示配电线路为例,电源点S 为变电站出线断路器(具有2次重合闸功能),分段开关A 、B 、C 、D 为电压-时间型分段开关.S图1 典型辐射状馈线参数整定:原则(1):为避免故障模糊判断和隔离范围扩大,整定电压-时间分段开关的X时限时,变电站出线断路器的第一次重合闸引起的故障判定过程任何时段只能够有1台分段开关合闸。
一般整定X时限时应将线路上开关按变电站出线断路器合闸后的送电顺序进行分级,同级开关从小到大进行排序,保证任何间隔时间段只有一台分段开关合闸。
参数整定步骤如下:(1)确定相邻分段开关的合闸时间间隔△T;(2)各分段开关按照所在级从小到大,依次编号,线路所有开关顺序号依次表示为n1,n2,n3 (i)(3)根据各分段开关的顺序,以△T为间隔顺序递增,计算其绝对合闸延时时间,第i台开关的绝对合闸时间ti=ni△T;(4)任意第i台开关的X时间为它的绝对合闸延时时间减去其父节点的绝对合闸延时时间Xi=ti-tj(序号为j的开关,是序号为i的开关的父节点。
探究10kV馈线自动化开关的作用摘要:伴随国民经济逐渐发展,人民生活的水准不断提升,在电力方面以及供电质量与可靠性方面有了更高要求。
在配电系统中,馈线自动化开关是达到自动化要求的前提,同样是配电功能当中关键的一个功能,可有效提升供配电质量与可靠性。
关键词:10kV;馈线自动化;开关1前言伴随自动化技术逐渐发展与创新,智能的设备与开关于电力自动化的进程当中起到关键作用。
在电力系统当中,电网管控已从线路的监测与巡查演发展成开关自动化远程管控。
在一定的程度上自动化开关能按照供电线路结构的构成方式与设备装设部位及线路的分布等相关内容满足设计需要,加速供电线路的监控效率,减少人力,促使在保护供电线路方面更加智能化与自动化。
所以于供电线路当中对馈线自动化的开关加以使用,能提升电力系统可靠性以及供电线路自动化保护水准。
2 10kV馈线自动化的开关数量和布点要求2.1 10kV馈线自动化的开关数量馈线的自动化是针对原存的线路当中开关加以自动化的改造或是于新建的线路上使用自动化的开关来加以管控。
使用自动化的开关数量越多,发生故障时对客户造成的影响与时间就越少,同样会提高成本,然而二者间存在着并非线性的关系。
配网的主线与支线故障机率不相同,因此,于线路当中设置自动化的开关数量需根据线路故障机率加以选取与设计,如此便能缩小故障给线路造成的影响,同样不会由于自动化的开关数量太多而使线路的成本增加。
2.210kV馈线自动化的开关布点2.2.1电压-时间型针对此自动化的开关加以布点的时候,应对用户的数量与线路的长度、负荷等有关内容加以思考。
线路的主干线在对负荷的开关加以选取时,需根据三分段一联络相关规定需要,将两台自动化的分段开关配备于主干线之上,若主干线路太长,可根据切实情况增设上一台分段的开关,主干线上联络的开关不高于四台。
若分支线路太长,设备出现老化,极易出现故障,针对供电的可靠性较低线路,可将自动化的负荷开关设置上。
电压时间型馈线自动化xy时限馈线自动化是电力系统自动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目的是提高电力系统的可靠性、稳定性和经济性。
电压时间型馈线自动化是馈线自动化的一种常见形式,通过对馈线上电压和时间的监测和控制,实现对馈线的保护和自动回路切换。
本文将从电压时间型馈线自动化的原理、应用以及发展趋势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电压时间型馈线自动化的原理电压时间型馈线自动化是基于馈线上电压和时间的变化规律进行控制的。
在正常情况下,馈线上的电压和时间呈现一定的规律。
一旦发生故障或异常情况,电压和时间的变化规律将发生改变,系统便会根据预设的保护逻辑进行相应的操作,以保证电力系统的正常运行。
二、电压时间型馈线自动化的应用1. 故障保护:电压时间型馈线自动化可以实时监测馈线上的电压和时间变化情况,一旦发生故障,系统能够及时切断故障点,保护电力系统的安全运行。
2. 自动回路切换:当某一回路出现故障时,电压时间型馈线自动化可以根据预设的逻辑进行自动切换,使得故障回路能够得到隔离,同时保证其他回路的正常供电。
3. 负荷调节:电压时间型馈线自动化可以根据负荷变化情况,自动调节馈线上的电压,保持电力系统的稳定运行。
三、电压时间型馈线自动化的发展趋势1. 智能化: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电压时间型馈线自动化将趋向智能化,能够通过学习和优化算法来提高系统的自动化水平。
2. 网络化:电压时间型馈线自动化将与其他电力系统自动化设备进行网络化连接,实现信息的共享和协调控制。
3. 多功能化:未来的电压时间型馈线自动化将不仅仅局限于故障保护和自动回路切换,还将具备其他功能,如负荷预测和优化调度等。
4. 数据驱动:电压时间型馈线自动化将更多地依赖数据分析和处理,通过大数据技术来提高系统的可靠性和效率。
电压时间型馈线自动化是电力系统自动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原理是基于电压和时间的变化规律进行控制。
电压时间型馈线自动化广泛应用于故障保护、自动回路切换和负荷调节等方面,并且在智能化、网络化、多功能化和数据驱动等方面具有发展趋势。
典型馈线自动化工作模式及其特点(1. 山东理工大学山东淄博 255000;2. 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高青供电公司山东高青 256300;3. 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阳信供电公司山东阳信 251800;4.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电力经济技术研究院山东济南 250002)引言馈线自动化是配电自动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作用是快速确定故障区段并且进行隔离,然后恢复非故障区域的供电,来提高系统的暂态稳定性与供电可靠性。
实施馈线自动化的目的:一是当配电网某馈线发生故障时,能够对故障区间进行快速的定位并且进行隔离,然后对非故障区域进行供电恢复,确保能够最大程度地减少停电时间,尽可能的减少停电面积;二是实时的监控配电网运行状态。
馈线自动化实现模式有多种,目前应用较为广泛的馈线自动化分为四种:就地型、集中型、用户分界型与智能分布型。
1就地型馈线自动化模式就地型馈线自动化的实现过程需要分段装置与自动重合装置相互配合来完成。
当线路发生故障时,各分段器根据电压或者电流的变化,与配置在变电站线路出口的自动重合闸装置按照预先设定的逻辑顺序动作,不需要主站的参与就可以完成故障区间的定位与隔离操作以及非故障区间的供电恢复的操作。
就地型馈线自动化可以分为电压-时间型、电流-计数型和电压-电流型,下文以电压-时间型为例介绍。
“电压-时间型”馈线自动化模式的实现需要电压型馈线终端设备和电压型负荷开关的配合。
该馈线自动化的实现原理主要依据“电压-时间型”负荷开关具有“来电合闸、无压分闸”的工作性质,再配合变电站配置的一次重合闸设备,利用时间顺序通过逻辑检测,不需要配电自动化主站的参与就能确定故障区段位置,并能够闭锁与故障所在位置相连的电压型负荷开关的来电合闸功能,从而实现故障区间的就地隔离功能。
“电压-时间型”馈线自动化不需要配电自动化主站的参与而且不依赖通信就可以实现故障的隔离。
但是由于该模式的实现需要变电站延时自动重合闸参与才能完成,而且各负荷开关以此合闸并带有一定的延时,因此该模式的实现需要较长的时间。
“电压-时间型”自动化开关应用原理的分析
摘要:在大力推广配网自动化建设的背景下,为提高农村配网自动化水平,解
决线路发生故障自动隔离,减少故障查找时间,提高线路供电可靠性研究的需求,自动化开关应用和研究是必不可少的。
目前很多农村电网根据其简单网架结构,
结合自动化开关的工作原理和功能特点,选用“电压-时间型”自动化开关来建设智
能电网。
本文主要通过研究“电压-时间型”自动化开关的应用原理,展现其处理故
障步骤,这对未来配网自动化配置前期工作和应用研究有一定的意义。
关键词:“电压-时间型”;自动化开关;原理;应用
前言
在目前的农村配电网系统中,在某一馈线出现故障后,大部分都是需要人工
进行排查。
配网自动化系统的出现则是利用自动化装置监测配电网的运行状况,
及时发现故障,进行故障定位,隔离和恢复对非故障区域的供电,极大缩短计划
停电时间和故障停电时间,满足提高供电可靠性、改善供电质量、提升配网管理
水平的业务需求。
我国大部分农村地区网架结构单一,多为单辐射型结构,并且多为架空线路,因此多数农村地区建设智能电网主要以“电压-时间型”自动化开关相互配合。
1.“电压-时间型”自动化开关工作原理
“电压-时间型”自动化开关主干线分段及联络开关采用装设“电压-时间型”负荷开关,其工作是根据开关“无压分闸、来电延时合闸”,即开关两侧失压后自动分闸,一侧得电后延时合闸的电压时间闭锁合闸逻辑以及联络开关单侧掉电自动投
入的工作特性,同时,配合变电站出线断路器进行重合闸,自动隔离故障,恢复
非故障区域的正常供电。
自动化负荷开关以分段模式进行,隔离故障区域主要依靠负荷开关的闭锁合
闸功能,以下说明其负荷开关闭锁合闸逻辑:
图1.1自动化负荷开关闭锁合闸逻辑
其中,X时限闭锁是指X时间内闭锁,即自动化负荷开关原状态在分闸,单
侧得电后,在设定的时限(X时限)内失压,则保持分闸状态并反向闭锁合闸
(故障点在此开关之前);Y时限闭锁是指在Y时间内闭锁,即自动化负荷开关
原状态在合闸,合闸后在设定时间内(Y时限)失压,则自动分闸并正向闭锁合
闸(故障点在开关之后)。
X时限(一般设定为7s)>Y时限(一般设定为5s)。
自动化联络开关LS具有“单侧失压,延时合闸”工作逻辑,并具有一下两个闭
锁合闸工作特性:1.闭锁合闸,即开关处于分闸状态时,两侧有电压时禁止合闸(常开状态);2.瞬时加压闭锁,即故障点在联络开关之前线路区域时,实现脉
冲残压闭锁合闸。
根据工作特性,以图例说明“电压-时间型”自动化开关处理故障步骤,其中,
故障分为速断故障、过流故障和接地故障。
2.“电压-时间型”自动化开关处理速断、过流故障
因速断故障、过流故障的判断由变电站进行,变电站出线断路器可接收到此
类故障信息进行多次自动重合闸动作。
以图例说明“电压-时间型”处理速断、过流
故障步骤:
1)馈线正常工作时,LS联络开关(常开)为两条馈线的可转供电环网点,
馈线上的就地型“电压-时间型”自动化开关处在正常合闸状态,馈线正常供电。
图2.1 馈线正常工作状态
其中,CB1、CB2:变电站出线断路器
F001、F002、F003:馈线1自动化开关
F101、F102、F103:馈线2自动化开关
LS:联络开关(常开)
:开关在合闸状态
:开关在合闸状态
2)馈线在正常工作状态下发生速断或过流故障。
图2.2线发生速断或过流故障
3)变电站检测到故障信息后出线断路器CB1动作分闸,导致全线无电,线路1全线自动化开关F001、F002、F003因失压分闸,线路段a、b、c、d区域因变电站出线断路器CB1分闸全线无电。
图2.3馈线变电站出线断路器CB1分闸
4)断路器CB1第一次自动重合闸。
图2.4变电站出线断路器CB1第一次重合闸
a、若为瞬时性速断或过流故障自动躲避,恢复全线正常送电。
b、若为永久性速断或过流故障,馈线恢复送电至故障点。
由于变电站出线断路器CB1再次检测到故障点,再次进行保护动作分闸,全线自动化开关因失压均分闸。
同时,自动化开关F002执行Y时限闭锁,自动化开关F003执行X时限闭锁,完成故障点所在区域段线路的定位隔离。
图2.5 b、永久性速断或过流故障隔离故障区域
5)若为永久速断或过流故障,变电站出线断路器CB1第二次重合闸,开关F001、F002依次延时合闸,恢复故障点前非故障区域的线路的正常供电,线路段a、b区域均正常送电。
图2.6 恢复故障点前非故障段区域供电
6)通过远方遥控(需满足安全防护条件)或现场操作联络开关LS合闸,恢复全线非故障区段正常供电,线路段a、b、d区域均正常送电。
图2.7 恢复全线非故障段区域供电
3.“电压-时间型”自动化开关处理接地故障
当馈线发生接地故障时,若变电站断路器已投入接地选线功能,则处理故障过程与速断、过流故障处理过程一致;若变电站断路器未投入接地选线功能,则检测到接地故障信息,无法判断馈线故障而自动动作,故需采用人工拉路的方式处理。
发生接地故障时,若变电站未投入接地选线功能,“电压-时间型”自动化开关在接地故障发生后需要人工对变电站出线断路器CB1人工分闸代替发生速断或过流故障变电站检测到故障信息后出线断路器CB1动作分闸这一步骤。
馈线1中自动化开关均因失压分闸,后需要再次人工申请变电站出线断路器CB1合闸。
若为瞬时性接地故障自动躲避,恢复全线正常送电;若为永久性速断或过流故障,后
续故障处理步骤与上述发生速断或过流故障步骤一致。
特别指出的是,若变电站未投入接地选线装置的情况下,自动化开关只能对
电源侧第一个自动化开关F001后的接地故障实现自动处理隔离,对于变电站出
线断路器至开关F001之间的接地故障无法识别隔离,这只能该依靠人为判断是
否为故障段线路或者对变电站出线断路器CB1做“合于接地故障Y时限内分闸”逻
辑改造。
同时,由于人为操作变压器出线断路器CB1的时间不可控情况下,联络
开关LS不能投自动分合闸功能。
4.结语
“电压-时间型”自动化开关结合相对应的功能特点与变电站的相互配合,变电
站内出线断路器需要配置2次及以上的重合闸功能,可以让馈线自动化开关进行
闭锁功能,实现隔离故障,隔离故障处理。
装设“电压-时间型”自动化负荷开关要
求实用的电网架构简单,其适用于B类、C类区域以及D类具有网架条件的架空、架混线路,变电站出线断路器具有常规的速断故障保护和过流故障保护,出线开
关装有接地故障选线装置并且具备选线动作的线路,其中,网架结构最理想是2-
1单环网网架结构,故农村地区多采用“电压-时间型”自动化开关。
配网自动化建设大部分地区几乎是没有实现的,截止目前,可以说地方配电
网自动化基本上实现了跨越式发展。
但是,还存在很多问题,农村地区配网自动
化应用管理水平还有很多值得改善的余地。
[1] 配网自动化系统是电力行业的未来发展的趋势,所以,对“电压-时间型”自动化开关的研究对提高电力部门的供电可
靠性以及完善电网规划有着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冯明,孙婧思.农村配电自动化的发展及运行管理探究[J].绿色环保建材,2020(01):224-224+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