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件第五章串点成面知识集成板块三
- 格式:pdf
- 大小:1.70 MB
- 文档页数:9
喀斯特地貌第一部分第五章 第3讲课时31 2025年新人教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件课程标准结合实例,解释内力和外力对地表形态变化的影响,并说明人类活动与地表形态的关系基本概念喀斯特地貌、溶沟、落水洞、漏斗、天生桥、坡立谷、干谷、石林基本原理喀斯特地貌的形成原理概念组成地壳的岩石有一部分是可溶性岩石,如石灰岩等。
在适当条件下,这类岩石的物质溶于水并被带走,或重新沉淀,从而在地表和地下形成形态各异的地貌,统称为喀斯特地貌。
概念解读流水溶蚀作用和流水淀积作用①流水溶蚀作用:流水(包括地下水和地表水)对易溶的、有裂隙的岩石进行溶解、淋滤、冲刷。
碳酸盐岩等可溶性岩石主要由碳酸钙构成,碳酸钙会与水体中的碳酸发生反应生成碳酸氢钙,而碳酸氢钙能够溶解在水中,被流水带走。
碳酸盐岩等可溶性岩石的缝隙不断被溶蚀扩大,再加上侵蚀、剥蚀和生物等作用,最后就形成了溶蚀型地貌。
②流水淀积作用:碳酸氢钙不稳定,会分解为碳酸钙、水和二氧化碳,使碳酸钙重新发生堆积。
流水淀积作用是溶洞内石钟乳、石笋、石柱形成的主要原因。
影响喀斯特作用强弱的因素岩石成分易溶——可溶性强空隙、裂隙大——透水性强水CO 2、有机酸、无机酸——溶蚀力强降水多、坡度大、空隙联通性强——流动性强气候温暖湿润——溶蚀作用强分布我国的广西、贵州、云南等地喀斯特地貌最为典型,分布最为广泛。
喀斯特地貌的分类及其常见类型地表喀斯特地貌地下喀斯特地貌溶沟、洼地、峰丛、峰林、孤峰、残丘溶洞、石钟乳、石幔或石帘、石笋、石柱喀斯特地貌的演化过程溶沟、石芽、石林溶沟:地表水沿石灰岩内的节理面或裂隙面等发生溶蚀,形成溶沟(或溶槽)石芽:突出于溶沟之间的石脊,有些形体高大的石芽常高数十米,称为石林喀斯特地貌的演化过程石芽石林溶沟溶沟、石芽、石林中间突出发育洼地、峰丛、峰林、孤峰、残丘峰丛峰林基座相连基座不相连孤峰进一步溶蚀进一步溶蚀峰丛、峰林、孤峰地表水沿石灰岩裂缝向下渗流和溶蚀,超过100米深后形成落水洞落水洞溶洞从落水洞下落的地下水到含水层后发生横向流动,形成溶洞漏斗随地下洞穴的形成,地表发生塌陷,形成漏斗(天坑)(岩溶盆地或平原)天生桥坡立谷地下水的溶蚀与塌陷作用长期相结合地作用,形成天生桥和坡立谷干谷石林地面上升,原溶洞和地下河等被抬出地表形成干谷和石林n工程建设地表崎岖,地下多溶洞、地下河,地质条件复杂,不利于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FAST望远镜正好利用盆地和地下河,大大地减少了工程量n农业地表崎岖,土壤贫瘠、缺乏地表水,交通不便,不利于农业生产n人和生物溶洞为洞穴生物提供了栖息地,甚至作为人类居住的场所n 灾害地质灾害和水旱灾害多发 土层浅薄,基岩裸露,水土流失,石质荒漠化严重真题研析(2023·新课标全国文综)莲花盆是一种独特的地下喀斯特景观。
板块运动与地貌第一部分第五章 第1讲课时28 2025年新人教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件课程标准结合实例,解释内力和外力对地表形态变化的影响,并说明人类活动与地表形态的关系基本概念板块、生长边界、消亡边界、裂谷、海岭、海岸山脉、岛弧、海沟基本原理板块构造学说n板块构造学说(1)地球岩石圈是刚性的,破碎成为多个不规则的块体,即板块。
(2)板块覆盖于熔融的软流层之上,一直处于缓慢的、不断的运动之中。
(3)板块内部相对稳定,两个板块之间的交界处地壳比较活跃。
消亡边界生长边界n 世界六大板块示意图n消亡边界大陆板块与大陆板块相互挤压碰撞形成高峻山脉和巨大高原n喜马拉雅山n青藏高原n消亡边界大陆板块与大洋板块相互挤压碰撞在大洋板块上形成海沟在大陆板块上形成岛弧或海岸山脉岛弧链海沟海岸山脉日本太平洋板块日本海沟亚欧板块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碰撞n海沟阿留申海沟中亚美利加海沟秘鲁-智利海沟安第斯山脉落基山脉科迪勒拉山系太平洋板块与美洲板块碰撞太平洋板块与南极洲板块碰撞n落基山脉n安第斯山脉板块运动与地貌n生长边界大陆板块内部张裂形成裂谷大洋板块内部张裂形成海岭板块内部张裂n东非大裂谷板块运动与地貌n 消亡边界大洋中脊n海岭读选择性必修1教材第29页图2.20“六大板块分布示意”,回答(1)~(3)题。
(1)写出上图中字母代表的板块名称。
(2)指出阿拉伯半岛、印度半岛位于哪个板块。
(3)利用板块构造学说分别解释落基山脉、安第斯山脉的成因。
读选择性必修1教材第29页图2.20“六大板块分布示意”,回答(1)~(3)题。
答案 (1)A为亚欧板块、B为太平洋板块、C为印度洋板块、D为美洲板块、E为非洲板块、F为南极洲板块。
(2)阿拉伯半岛、印度半岛位于印度洋板块。
(3)落基山脉由太平洋板块与美洲板块碰撞而形成,而安第斯山脉则是由南极洲板块与美洲板块碰撞而形成。
板块构造学说科普宣传片Popular science video of plate tectonics山地对交通布局的影响交通运输方式:优先建造公路,其次是铁路①山地修建铁路运输干线的成本高、难度大;②建造公路的成本、技术难度较铁路小;③公路运输具有灵活性的特点思考:分析山区优先建造公路,其次是铁路的原因?山地对交通布局的影响对交通运输线路的影响:①通常在地形相对和缓的山麓、山间盆地和河谷地带选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