档案馆建筑设计规范(国家行业标准)
- 格式:doc
- 大小:38.00 KB
- 文档页数:18
档案馆建筑设计规范JGJ 25-2010--------------------------------------------------------------------------------发布日期:2017-05-12 访问次数:12396 字号:[ 大中小]--------------------------------------------------------------------------------档案馆建筑设计规范(2010年8月3日批准,2011年2月1日起施行)Code for design of archives buildingsJGJ 25-2010批准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档案局施行日期:2 0 1 1 年2 月 1 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公告第723号关于发布行业标准《档案馆建筑设计规范》的公告现批准《档案馆建筑设计规范》为行业标准,编号为JGJ25—2010,自2011年2月1日起实施。
其中第6.0.5、7.3.2条为强制性条文,必须严格执行。
原《档案馆建筑设计规范》JGJ25—2000同时废止。
本规范由我部标准定额研究所组织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出版发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2010年8月3日前言根据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关于印发<2008年工程建设标准规范制订、修订计划(第一批)>的通知》(建标[2008]102号)的要求,规范编制组经广泛调查研究,认真总结实践经验,参考有关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并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修订本规范。
本规范的主要技术内容是:1.总则;2.术语;3.基地和总平面;4.建筑设计;5.档案防护;6.防火设计;7.建筑设备。
本规范修订的主要技术内容是:1.补充电子档案阅览、政府公开信息查阅、信息化技术等功能用房。
2.增加建筑节能、综合布线、供电等级、防水等级、安全防范、重要电子档案电磁安全屏蔽要求等技术内容。
档案馆建筑设计规范JGJ 25-2010--------------------------------------------------------------------------------发布日期:2017-05-12 访问次数:12396 字号:[ 大中小]--------------------------------------------------------------------------------档案馆建筑设计规范(2010年8月3日批准,2011年2月1日起施行)Code for design of archives buildingsJGJ 25-2010批准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档案局施行日期:2 0 1 1 年2 月 1 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公告第723号关于发布行业标准《档案馆建筑设计规范》的公告现批准《档案馆建筑设计规范》为行业标准,编号为JGJ25—2010,自2011年2月1日起实施。
其中第6.0.5、7.3.2条为强制性条文,必须严格执行。
原《档案馆建筑设计规范》JGJ25—2000同时废止。
本规范由我部标准定额研究所组织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出版发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2010年8月3日前言根据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关于印发<2008年工程建设标准规范制订、修订计划(第一批)>的通知》(建标[2008]102号)的要求,规范编制组经广泛调查研究,认真总结实践经验,参考有关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并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修订本规范。
本规范的主要技术内容是:1.总则;2.术语;3.基地和总平面;4.建筑设计;5.档案防护;6.防火设计;7.建筑设备。
本规范修订的主要技术内容是:1.补充电子档案阅览、政府公开信息查阅、信息化技术等功能用房。
2.增加建筑节能、综合布线、供电等级、防水等级、安全防范、重要电子档案电磁安全屏蔽要求等技术内容。
档案馆建筑设计规范jgj 25-2010档案馆建筑设计规范JGJ 25-2010的创制和颁布,是为了规范和指导档案馆建筑设计工作,保障档案馆的功能和安全性,提升档案保管和利用的效率,同时确保人们能够方便地获取所需的档案信息。
一、前言档案馆是保管、管理和利用档案的重要场所,对于一个国家或地区来说,档案馆的建设和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为了保护和传承历史文化遗产,档案馆必须具备安全、舒适、高效的空间和设施。
因此,制定和实施档案馆建筑设计规范,成为一项必要的工作。
二、档案馆建筑设计规范概述档案馆建筑设计规范JGJ 25-2010从档案馆的定位、功能、用途出发,制定了一系列的规范和要求。
其中,包括档案馆建筑的总体要求、功能分区、建筑形式、外观设计、室内空间规划等方面的规定。
在总体要求方面,该规范明确了档案馆的用途和功能,包括档案存储、档案管理、档案开放利用等。
同时,还强调了档案馆的文化和艺术性,要求设计师在建筑外观和室内空间设计中融入地域特色和文化元素。
在功能分区方面,规范对档案馆的功能进行了划分,包括行政办公区、档案存储区、读者服务区、文物陈列区等。
每个功能区域都有明确的要求和规范,以确保其能够满足相应的功能需求。
在建筑形式方面,规范对档案馆的建筑形式进行了规定。
首先,建筑结构必须稳定可靠,能够承受地震、风力等外力。
其次,建筑外观应当具有艺术性,能够展示档案馆的特色和风采。
在外观设计方面,规范对档案馆的外观设计提出了要求。
首先,建筑外观应与周围环境协调一致,不得与周边建筑物形成突兀的对比。
其次,建筑外观应具有创意和独特性,能够吸引人们的注意和兴趣。
在室内空间规划方面,规范对档案馆的室内空间进行了规划和划分。
首先,室内空间要充分利用,并合理分布各个功能区域。
其次,室内设计要注重细节,包括灯光、装饰、家具陈设等,以提升档案馆的整体品质和舒适度。
三、档案馆建筑设计规范的意义档案馆建筑设计规范的制订和实施,对于保障档案馆的功能和安全性具有重要的意义。
城乡建设环境保护部、国家档案局关于批准颁发《档案馆建筑设计规范》的通知正文:---------------------------------------------------------------------------------------------------------------------------------------------------- 城乡建设环境保护部、国家档案局关于批准颁发《档案馆建筑设计规范》的通知(1986年2月27日[86]城设字第88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建设厅(建委)、档案局、各计划单列市建委、档案局,中国建筑工程总公司及所属设计院,中国建筑技术发展中心,建设部直属各设计院,各地区标办:为适应我国档案馆建筑设计工作的需要,城乡建设环境保护部、国家档案局委托内蒙古自治区建筑勘察设计研究院(主编)、江苏省建筑设计院、国家档案局档案科学技术研究所共同负责编制的《档案馆建筑设计规范》(JGJ25—86)业经会审通过,现批准颁发,自一九八六年七月一日起试行。
试行中有何问题和意见,请分别函告内蒙古自治区建筑勘察设计研究院和国家档案局科学技术研究所,以便解释和修订。
档案馆建筑设计规范第一章总则第1.0.1条为适应档案馆建设的需要,保证档案馆建筑设计基本质量,特制订本规范。
第1.0.2条本规范适用于新建、改建、扩建的综合性档案馆(以下简称档案馆)的设计。
其它专业性的专门档案馆,可参照本规范有关条文执行。
第1.0.3条档案馆分为特级、甲级、乙级和丙级四个等级。
本规范对不同等级档案馆设计的耐久年限和耐火等级分别作了如下的基本规定,见表1.0.3。
表1.0.3┏━━━━┯━━━━┯━━━━┯━━━━┯━━━━┓┃等级│特级│甲级│乙级│丙级┃┠────┼────┼────┼────┼────┨┃耐久年限││100年以│ 50~100│50~100 ┃┃││上│年│年┃┃耐火等级││一级│二级│二级┃┃││││┃┃适用范围│国家级│省(自治│省辖市(│县(市)┃┃│档案馆│区、直辖│地)档案│档案馆┃┃││市)档案│馆│┃┃││馆││┃┗━━━━┷━━━━┷━━━━┷━━━━┷━━━━┛注:一、对特级档案馆建筑的质量标准,根据建筑物本身的具体要求确定,本规范不作统一规定。
档案馆最新设计标准规范档案馆作为保存和管理历史文献、资料的重要场所,其设计标准规范对于确保档案的安全、完整以及便于利用具有重要意义。
以下是档案馆最新设计标准规范的主要内容:一、总则档案馆设计应遵循国家有关法律法规,满足档案安全、保密、利用和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设计应充分考虑档案馆的功能性、经济性、美观性以及与周边环境的协调性。
二、选址与布局1. 档案馆应选择在交通便利、环境安静、远离污染源的地点。
2. 馆内布局应合理分区,包括档案存储区、阅览区、工作区、技术处理区和公共服务区等。
3. 应设置独立的出入口,确保档案的安全转移和人员流动的有序。
三、建筑结构与材料1. 建筑结构应坚固耐用,满足防震、防火、防潮等要求。
2. 材料选择应考虑环保和耐久性,避免使用易腐蚀、易燃的材料。
四、环境控制1. 档案馆应配备恒温恒湿系统,确保档案存储环境的稳定。
2. 应有良好的通风系统,防止空气污浊和霉菌滋生。
3. 应设置防虫、防尘、防鼠等措施,保护档案不受损害。
五、安全防护1. 档案馆应安装防盗、防火、防破坏等安全设施。
2. 应有完善的监控系统,确保馆内安全无死角。
3. 应制定应急预案,包括火灾、水灾、地震等灾害的应对措施。
六、信息化建设1. 档案馆应建立电子档案管理系统,实现档案的数字化存储和网络化管理。
2. 应提供便捷的档案检索服务,包括在线检索和自助检索设备。
3. 应加强网络安全管理,保障档案信息的安全和隐私。
七、公共服务1. 档案馆应提供舒适的阅览环境,包括充足的阅览座位和良好的照明。
2. 应设置咨询台,提供档案查询、利用指导等服务。
3. 应定期举办档案展览、讲座等活动,提高公众对档案价值的认识。
八、维护与管理1. 档案馆应建立完善的档案管理制度,包括档案的接收、分类、保管、借阅等。
2. 应定期对档案进行检查和维护,确保档案的完好无损。
3. 应加强档案管理人员的培训,提高其专业能力和服务水平。
九、可持续发展1. 档案馆设计应考虑节能减排,采用绿色建筑技术和材料。
档案馆建筑设计规范
1. 根据建筑的功能和使用要求,选择合适的建筑布局形式,如梅花式、直角式、U型式、环形式等。
2. 设计的建筑面积应满足档案馆的收藏、处理、保管、展览和服务等功能的需要,同时应考虑到未来扩建的可能性。
3. 建筑外观设计应与周围环境协调一致,如建筑高度、色调、形状、材料等,以达到美观、大气和时尚的效果。
4. 建筑内部应划分为不同的功能区域,如收藏区、处理区、保管区、展览区和办公区等,它们应当有清晰的界限,方便档案工作人员进行工作。
5. 设备设施方面,除基本的空调、电源、通风设备外,还应配备专业的档案管理软件和数据备份系统等。
6. 安全方面应考虑到库房的防火、防盗、防潮、防震等要求,对于每批档案材料都应有完善的出入库管理和防盗度量。
7. 建筑内部应配备舒适的办公环境和休息区域,如室内绿化、休息室、厨房和卫生间等。
8. 建筑环保和节能方面应符合国家有关标准和要求,如使用环保材料、太阳能热水器和能源回收系统等。
9. 建筑设计要考虑到残疾人士的使用需求,如无障碍通道、轮椅通道、盲人标识等。
10. 建筑内部应配备完善的消防设施,如灭火器、消防栓、烟雾报警器等,保障人员和档案的安全。
档案馆建筑设计规范jgj 25-2010档案馆建筑设计规范是对档案馆建筑设计的指导性文件,其主要目的是为了确保档案馆的设计与建造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和要求,保障档案的安全保存和良好的工作环境。
以下是对《档案馆建筑设计规范JGJ 25-2010》内容的综述。
第一章为引言,重点介绍了该规范的背景、适用范围以及相关的法律法规,强调了档案馆建筑设计对于现代社会的重要性与必要性。
第二章主要涉及档案馆建筑的基本要求,包括选址与规模、建筑功能布局、传达与交通方式、景观设计等多个方面。
其中,选址与规模的要求主要考虑了档案馆与环境的相互关系,从环境适应性、安全性、便利性等方面进行综合考虑。
建筑的功能布局包括档案管理区、工作区、服务区、公共区等,要求合理布局、容易识别。
传达与交通方式主要考虑档案的安全传递和员工的方便,包括电梯、扶梯、路径规划等。
景观设计要保持与环境和谐,符合档案馆的形象要求。
第三章详细介绍了档案馆建筑设计的各个技术指标,包括建筑高度、建筑面积、建筑结构、建筑材料等。
这些指标是为了确保档案馆的建筑安全性、稳定性和可持续性。
建筑高度的要求主要考虑了档案馆与周边建筑的协调性和城市规划要求。
建筑面积的要求主要考虑到档案馆的功能需求,包括档案的收藏、展示和管理。
建筑结构和建筑材料的要求主要考虑到档案馆的使用寿命和安全性能。
第四章详细介绍了档案馆建筑的设计与施工要求,包括建筑的平面布局、建筑的立面设计、档案馆内部空间的设计等。
平面布局要求合理,保证各个功能区域之间的合理连接和有效利用。
立面设计要求与环境相协调,并要求采用耐久性好、保温隔热性能好的材料。
档案馆内部空间的设计要求合理布局,明确分区,并充分考虑人机工程学。
第五章介绍了档案馆建筑的供电、采暖、给排水、通风与空调等技术要求。
供电方面,要求科学合理布线,确保档案馆内部的电力供应安全和可靠。
采暖方面,要求采用节能环保的采暖设备和方法,确保档案馆内温度适宜。
给排水方面,要求合理布置给水设备和排水设备,确保档案馆内部的供水和排水安全。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档案馆建筑设计规范Code for design of archives buildingsJGJ 25-2010批准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档案局施行日期:2011年2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公告第723号关于发布行业标准《档案馆建筑设计规范》的公告现批准《档案馆建筑设计规范》为行业标准,编号为JGJ 25-2010,自2011年2月1日起实施。
其中第6.0.5、7.3.2条为强制性条文,必须严格执行。
原《档案馆建筑设计规范》JGJ 25-2000同时废止。
本规范由我部标准定额研究所组织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出版发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2010年8月3日根据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关于印发<2008年工程建设标准规范制订、修订计划(第一批)>的通知》(建标[2008]102号)的要求,规范编制组经广泛调查研究,认真总结实践经验,参考有关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并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修订本规范。
本规范的主要技术内容是:1.总则;2.术语;3.基地和总平面;4.建筑设计;5.档案防护;6.防火设计;7.建筑设备。
本规范修订的主要技术内容是:1.补充电子档案阅览、政府公开信息查阅、信息化技术等功能用房。
2.增加建筑节能、综合布线、供电等级、防水等级、安全防范、重要电子档案电磁安全屏蔽要求等技术内容。
3.调整术语、建筑设计、档案防护、防火设计、建筑设备中的部分条文。
本规范中以黑体字标志的条文为强制性条文,必须严格执行。
本规范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负责管理和对强制性条文的解释,由国家档案局档案科学技术研究所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
执行过程中如有意见或建议,请寄送国家档案局档案科学技术研究所(地址:北京市宣武区永安路106号,邮编:100050)。
本规范主编单位:国家档案局档案科学技术研究所本规范参编单位: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中国航空规划建设发展有限公司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档案办公室本规范主要起草人员:冯丽伟杨战捷韩光宗常钟隽王建库姜莉姜中桥周萌刘晓光张振强本规范主要审查人员:何玉如郭嗣平吴英凡王良城顾均祝敬国孙兰李伯富卢求条文说明制订说明《档案馆建筑设计规范》JGJ 25-2010,经住房和城乡建设部2010年8月3日以第723号公告批准、发布。
行业标准JGJ 25-2000档案馆建筑设计规范(建设部、国家档案局2000年3月10日发布,2000年6月1日实施)1 总则为适应档案馆建设的需要,使档案馆建筑设计符合功能、安全、卫生等方面的基本要求,制订本规范。
本规范适用于新建、改建、扩建的国家综合性档案馆(以下简称档案馆)的建筑设计。
档案馆分特级、甲级、乙级三个等级。
不同等级档案馆设计的耐火等级要求及适用范围应符合表的规定。
档案馆等级与耐火等级要求及适用范围表位于地震基本烈度七度以上(含七度)地区应按基本烈度设防,地震基本烈度六度地区重要城市的档案馆库区建筑可按七度设防。
档案馆建筑设计除应符合本规范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强制性标准的规定。
2 术语档案馆Archives收集、保管、提供利用档案资料的基地和信息中心。
综合性档案馆Comprehensive Archives档案馆的一种类型。
收集、保管、提供利用多种门类档案资料的档案馆。
专门档案馆Special Archives档案馆的一种类型。
收集、整理、保管、提供利用某一专业领域或某种特殊载体形态档案资料的档案馆。
国家级档案馆National Archives收藏党和国家中央机构的和具有全国意义档案的并经国家档案行政主管部门会同有关部门批准建立的档案馆。
库区Repository档案库房及为其服务的交通通道占用的区域的总称。
馆区Archive Area档案馆各类业务用房及附属公共设施所占的整个区域。
档案库Storehouse for Archives档案馆中专为存放档案所建的房舍。
查阅档案用房Search Room办理档案查阅手续,存放查阅档案的检索工具和阅览档案等所用的房舍。
利用者Searcher查阅利用档案的人员。
缓冲间Buffer Room在进入库区或库房的入口处,为减少外界气候条件对库内的直接影响而建的沟通库内外并能密闭的过渡房间。
封闭外廊Closed Corridor在档案库外建的用墙和窗与外界隔开的走廊(一面或多面以及绕一圈的环廊),以减少外界气候对档案库的直接影响。
档案馆建筑设计规范JGJ25-2000第1章总则第2章术语第3章馆址和总平面第4章建筑设计4.1一般规定4.2档案库4.3查阅档案用房4.4档案业务和技术用房4.5办公和辅助用房5.1防护内容5.2温湿度要求5.3防潮和防水5.4防日光直射和紫外线照射5.5防尘和防污染5.6防蛀和防鼠5.7防盗第6章防火设计第7章建筑设备7.1给水排水7.2暖通空调7.3电气附录一本规范用词说明第2章术语第2.0.1条档案馆Archives收集、保管、提供利用档案资料的基地和信息中心。
第2.0.2条综合性档案馆Comprhensive Archives档案馆的一种类型。
收集、保管、提供利用多种门类档案资料的档案馆。
第2.0.3条专门档案馆Specisl Archives档案馆的一种类型。
收集、整理、保管、提供利用某一专业领域或某种特殊载体形态档案资料的档案馆。
第2.0.4条国家级档案馆National Archives收藏党和国家中央机构的和具有全国意义档案的并经国家档案行政主管部门会同有关部门批准建立的档案馆。
第2.0.5条库区Repository档案库房及为其服务的交通通道占用的区域的总称。
第2.0.6条馆区Archive Area档案馆各类业务用房及附属公共设施所占的整个区域。
第2.0.7条档案库Storehouse for Archives档案馆中专为存放档案所建的房舍。
第2.0.8条查阅档案用房Search Romm办理档案查阅手续,存放查阅档案的检索工具和阅览档案等所用的房舍。
第2.0.9条利用者Searcher查阅利用档案的人员。
第2.0.10条缓冲间Buffer Room在进入库区或库房的入口处,为减少外界气候条件对库内的直接影响而建的沟通库内外并能密闭的过渡房间。
第2.0.11条封闭外廊Closed Corridor在档案库外建的用墙和窗与外界隔开的走廊(一面或多面以及绕一圈的环廊),以减少外界气候对档案库的直接影响。
档案馆建筑设计规范(国家行业标准)档案馆建筑设计规范(国家行业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档案馆建筑设计规范JGJ 25-2000主编单位:国家档案局档案科学技术研究所批准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国家档案局施行日期: 2 0 0 0 年 6 月 1 日关于发布行业标准《档案馆建筑设计规范》的通知建标 [2000] 56号根据建设部《关于印发一九九六年工程建设城建、建工行业标准制订、修订项目计划的通知》(建标,1996,522号)的要求,由国家档案局档案科学技术研究所主编的《档案馆建筑设计规范》,经审查,批准为强制性行业标准,编号JGJ25-2000,自2000年6月1日起施行。
原部标准《档案馆建筑设计规范》JGJ25-86 同时废止。
本规范由建设部建筑设计标准技术归口单位中国建筑技术研究院负责管理,国家档案局档案科学技术研究所负责解释,建设部标准定额研究所组织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出版。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国家档案局2000年3月10日前言根据建设部建标[1996]522号文和国家档案局档发字[1994]16号文的要求,规范编制组在广泛调查研究,认真总结实践经验和吸取科研成果,并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修订了本规范。
本规范的主要内容是:1.总则;2.术语;3.馆址和总平面;4.建筑设计;5.档案防护;6.防火设计;7.建筑设备。
本规范修订的主要技术内容是:对体例按新规定进行调整;对档案馆的等级进行修改;将原附件中温湿度规定纳入正文;在消防一章引导可采用水雾消防灭火等。
本规范由建设部建筑设计标准技术归口单位中国建筑技术研究院归口管理,授权由主编单位负责具体解释。
本规范的主编单位是:国家档案局档案科学技术研究所地址:北京市西城区丰盛胡同21号邮编:100032本规范的参加单位是:内蒙古自治区建筑勘察设计研究院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建筑物理研究所本规范主要起草人员是:杨世诚、杨战捷、范祥、王振法、姬仓、林海燕第1章总则第1.0.1条为适应档案馆建设的需要,使档案馆建筑设计符合功能、安全、卫生等方面的基本要求,制订本规范。
第1.0.2条本规范适用于新建、改建、扩建的国家综合性档案馆(以下简称档案馆)的建筑设计。
第1.0.3条档案馆分特级、甲级、乙级三个等级。
不同等级档案馆设计的耐火等级要求及适用范围应符合表1.0.3的规定。
档案馆等级与耐火等级要求及适用范围表1.0.3 等级特级甲级乙级耐火等级一级一级二级适用范围中央国家级档案馆省、自治区、直辖市、单列市档案馆地(市)级及县(市)档案馆第1.0.4条位于地震基本烈度七度以上(含七度)地区应按基本烈度设防,地震基本烈度六度地区重要城市的档案馆库区建筑可按七度设防。
第1.0.5条档案馆建筑设计除应符合本规范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强制性标准的规定。
第2章术语第2.0.1条档案馆 Archives收集、保管、提供利用档案资料的基地和信息中心。
第2.0.2条综合性档案馆 Comprehensive Archives档案馆的一种类型。
收集、保管、提供利用多种门类档案资料的档案馆。
第2.0.3条专门档案馆 Special Archives档案馆的一种类型。
收集、整理、保管、提供利用某一专业领域或某种特殊载体形态档案资料的档案馆。
第2.0.4条国家级档案馆 National Archives收藏党和国家中央机构的和具有全国意义档案的并经国家档案行政主管部门会同有关部门批准建立的档案馆。
第2.0.5条库区 Repository档案库房及为其服务的交通通道占用的区域的总称。
第2.0.6条馆区 Archive Area档案馆各类业务用房及附属公共设施所占的整个区域。
第2.0.7条档案库Storehouse for Archives档案馆中专为存放档案所建的房舍。
第2.0.8条查阅档案用房 Search Room办理档案查阅手续,存放查阅档案的检索工具和阅览档案等所用的房舍。
第2.0.9条利用者 Searcher查阅利用档案的人员。
第2.0.10条缓冲间 Buffer Room在进入库区或库房的入口处,为减少外界气候条件对库内的直接影响而建的沟通库内外并能密闭的过渡房间。
第2.0.11条封闭外廊 Closed Corridor第2.0.12条在档案库外建的用墙和窗与外界隔开的走廊(一面或多面以及绕一圈的环廊),以减少外界气候对档案库的直接影响。
第2.0.13条档案装具 Equipment for Storing Archives存放档案所用的器具。
第2.0.14条主通道 Main Passageway档案库内的主要交通、运输通道。
第2.0.15条密集架 Mobile or Compact Shelving可沿轨道行走并能紧密排列、多联组合的装具。
第2.0.16条消毒熏蒸室The Fumigation Room用气化化学药品进行杀虫、灭菌工作的专设房间。
第2.0.17条珍贵档案Precious Archives具有重要赁证作用和价值的、不可替代的、年代久远的历史档案。
第2.0.18条珍藏库 Storehouse for Precious Archives存放珍贵档案的高标准的档案库。
第2.0.19条母片库 Storehouse for Master专门存放缩微母片的档案库。
第3章馆址和总平面第3.0.1条档案馆馆址选择应纳入并符合城市规划的总体要求。
第3.0.2条档案馆的馆址应符合下列要求:1.馆址应远离易燃、易爆场所,不应设在有污染腐蚀性气体源的下风向;2.馆址应选择地势较高、场地干燥、排水通畅、空气流通和环境安静的地段;3.馆址应建在交通方便、便于利用,且城市公用设施比较完备的地区。
高压输电线不得架空穿过馆区。
第3.0.3条档案馆的总平面布置应符合下列要求:1.档案馆建筑宜独立建造、自成体系。
当确需合建时,应符合本规范的规定;2.总平面布置应根据近远期建设计划的要求,宜进行一次规划、建设,也可分期建设;3.馆区内道路布置应便于档案的运送、装卸,并应符合消防和疏散要求;4.馆区应留有绿化用地;5.馆区内应设停车场等公共设施;6.馆区内建筑及道路应符合无障碍设计要求。
第4章建筑设计4.1 一般规定第4.1.1条档案馆的建筑设计应根据不同等级、不同规模和职能配置各类用房,可由档案库、查阅档案、档案业务和技术、办公和辅助等用房组成。
第4.1.2条档案馆的建筑布局应按照功能分区的原则,布置各类用房位置,力求达到功能合理,流程便捷,解决内外相互间的联系与分隔,避免交叉。
各部分之间档案传送不应通过露天通道。
有温湿度要求的房间应集中或分区集中布置。
第4.1.3条档案馆建筑设计应使各类档案及资料保管安全、调阅方便;查阅环境应安静;工作人员应有必要的工作条件。
馆区建筑主要用房应具有良好的朝向。
第4.1.4条查阅档案、档案业务和技术用房设计为四层及四层以上时,应设电梯。
超过两层的档案库应设垂直运输设备。
第4.1.5条档案库设于地下时,必须采取防潮、防水措施;必须设置机械通风或空调设备。
4.2 档案库第4.2.1条档案库应集中布置,自成一区。
库区内不应设置其他用房,其他用房之间的交通也不得穿越库区。
第4.2.2条库区的平面布局应简单紧凑。
2第4.2.3条库区或库房入口处应设缓冲间,其面积不应小于6m;当设专用封闭外廊时,可不再设缓冲间。
第4.2.4条库区内比库区外楼地面应高出20mm。
当采用水消防时,应设置排水口。
第4.2.5条每个档案库应设两个独立的出入口,且不宜采用串通或套间布置方式。
第4.2.6条档案库净高不应低于2.40m。
当有梁和通风管道时,其局部净高不应低于2.20m。
第4.2.7条档案库应减少外墙面积,围护结构应根据其使用的要求及室内温湿度、当地室外气象计算参数和有无采暖、通风、空调设备等具体情况,通过技术经济比较,合理确定其构造,并应符合下列要求:1.当需要设置采暖设备时,围护结构的总热阻值应按现行国家标准《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GB50176)规定计算所得的最小总热阻再增加20%,30%进行设计;2.当需要设置空气调节设备时,围护结构的传热系数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采暖通风和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J19)的规定;3.当不设采暖、通风和空气调节设备时,房屋的外墙和屋顶的总热阻分别22不得小于0.66(m.K)/W和0.90(m.K)/W。
第4.2.8条库房屋顶应采取保温隔热措施,并应符合下列要求:1.平屋顶上采用架空层时,应做好基层保温隔热层;架空层高度不应小于0.30m;并应通风流畅;2.炎热多雨地区,采用坡屋顶时,屋顶内应通风流畅;其下层屋顶板,应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并做好防漏水处理。
第4.2.9条档案库门应为保温门;窗应为双层窗,开启扇应有密闭措施;当采用高窗时,墙的下部应增设通风口,通风口应设金属网,并应有密闭的可开启保温门。
第4.2.10条档案库每开间的窗洞面积与外墙面积比不应大于1:10,档案库不得采用跨层或跨间的通长窗。
第4.2.11条库房内档案装具布置应成行地垂直于有窗的墙面,外墙采光窗宜与档案装具间的通道相对应,当无窗时应与管道通风孔开口方向相对应。
第4.2.12条装具排列的各部分尺寸:主通道净宽不应小于1.00m,两行装具间净宽不应小于0.80m,装具端部与墙的间隔不应小于0.60m.第4.2.13条各类装具的档案存储定额的计算指标,应按平均每卷厚度为15mm 计算,并应符合下列要求:1.五节档案架每平方米(使用面积)不得小于2.70m或180卷;2.双面档案架每平方米(使用面积)不得小于3.30m或220卷;3.密集架每平方米(使用面积)不得小于7.20m或480卷。
22第4.2.14条档案库楼面均布活荷载应为5kN/m。
采用密集架时,不应小于12kN/m,或按实际需要确定。
第4.2.15条供垂直运输档案、资料的电梯,其位置应临近档案库,但应在防火门外;当设置垂直传送设施时,竖井应封闭,其围护结构应为耐火极限不低于2h 的非燃烧体,门应为甲级防火门。
第4.2.16条当档案库与其他用房同层布置且楼地面有高差时,应采用坡道连通。
第4.2.17条母片库不应设外窗;当设外窗时,应有良好的遮光设施。
第4.2.18条珍贵档案存储应专设珍藏库。
4.3 查阅档案用房第4.3.1条查阅档案用房可由接待室、查阅登记室、目录室、普通阅览室、专用阅览室、缩微阅览室、声像室、展览厅、复印室和休息室等组成。
规模较小的档案馆根据使用要求可合并设置。
第4.3.2条阅览室设计应符合下列要求:1.天然采光的窗地面积比不应小于1:5;应避免阳光直射和眩光;2.窗宜设遮阳设施;3.单面采光的阅览室进深与窗墙高度比不应大于2:1;双面采光不应大于4:1;4.室内应有自然通风;5.每个阅览座位使用面积:普通阅览室每座不应小于3.5m2;专用阅览室不应小于4.0m2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