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染行业退煮漂废水处理工艺的实验研究
- 格式:pdf
- 大小:751.61 KB
- 文档页数:5
印染废水处理工艺的研究进展摘要:印染废水组分复杂,常含有多种染料,色度深,毒性强,难降解,p H波动大,而且浓度高,废水量大,是难处理的工业废水之一。
本文介绍了印染废水的组成及特征,然后对处理印染废水的主要方法:物化处理法、化学处理法和生化法加以介绍,并评述了各种处理方法的适用条件及处理效果,总结出各种方法的优缺点。
选取了其中一种较为成熟的已经应用到工业上的处理技术进行了详细的介绍和经济型分析。
最后简要评述了一些近年来新兴的工艺技术,对印染废水技术发展做了展望。
关键词:印染废水;处理工艺;A1-A2/O法1 我国印染废水现状印染废水一般呈碱性,具有水量大、有机污染物含量高、生化降解性差、色度深、水质变化大等特点[1]。
印染行业的废水主要来自退浆、煮炼、漂白、染色和整理工段[2],水质复杂,污染物按来源可分为两类:一类来自纤维原料本身的夹带物;另一类是加工过程中所用的浆料、油剂、染料、化学助剂等。
[3]据不完全统计,中国每天排放的印染废水约为3.0×106t~4.0×106t,年排放量约为6.5×108t,而约 80% 纺织废水来自于印染行业。
统计数据显示,2008年纺织工业废水排放量23亿吨,居各工业行业第 3位,占全国工业废水排放量的10.60%。
纺织工业排放废水中化学需氧量 (CODC r)排放量 31.4万吨,居各工业行业第 4位,占全国工业废水 CODCr的7.76%[4]。
同发达国家相比,中国纺织印染业的单位耗水量是发达国家的1.5倍~ 2.0倍,单位排污总量是发达国家的1.2 倍~ 1.8 倍,并且随着科技迅速地发展,印染行业使用的材料品种日益增多,化学原料逐渐代替了原有的天然原料,使处理印染废水的难度大幅度增加。
[5]为了响应国家节能减排、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在现有印染废水处理技术的基础上探寻有效的及更为经济可行的工艺技术成为了目前研究的热点。
印染废水处理工艺的研究与设计摘要:详细介绍了印染废水中氨氮和COD的去除原理,并通过中试试验进行验证,证明了某印染企业生产废水在水解酸化后,利用同步硝化反硝化原理可以对水中主要污染物进行有效处理,使得出水达到《污水综合排放标准》相关要求。
Abstract:The principles of removal of ammonia nitrogen and COD from printing and dyeing wastewater are introduced in detail and verified by pilot test. It is proved that after the hydrolysis and acidification of the wastewater from a printing and dyeing enterprise,the main pollutants in the water can be effectively treated by the principle of simultaneous nitrification and denitrification and the effluent can meet the relevant requirements of the Integrated Wastewater Discharge Standard.关键词:印染废水;水解酸化;FSB琉璃球填料;同步硝化反硝化Key words:printing and dyeing wastewater;hydrolytic acidification;FSB glass sphere packing;simultaneous nitrification and denitrification中图分类号:TS19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8)16-0201-031 工程概述印染废水是加工棉、麻、化学纤维及其混纺产品的印染厂排出的废水。
工业印染废水处理工艺实验研究的开题报告一、选题背景随着我国工业化、城市化的不断发展,工业印染废水成为了严重污染环境的源头之一。
工业印染废水的特点是多种有机物污染严重,COD、BOD等指标高,PH值低,含有大量的悬浮物和颜色。
如果不经过适当的处理,直接排放到自然环境中,不仅会严重污染水资源和土壤,影响生态平衡,更会影响人类健康。
因此,工业印染废水处理成为了一个急需解决的环境问题。
二、研究目的和意义本次研究旨在通过对工业印染废水处理工艺的实验研究,探究最佳的处理工艺流程和处理条件,达到有效减轻工业印染废水对环境的污染、降低处理成本和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的目的。
同时,为工业领域更好地治理废水提供一定的理论支持。
三、研究内容和方法(一)研究内容1. 确定实验研究目标和指标:确定处理工艺的目标和指标,包括COD和BOD的去除率等。
2. 建立废水处理实验平台:通过构建废水处理实验平台,进行工业印染废水处理过程的实验研究。
3. 探究不同工艺流程的处理效果:选取常用的生物法、化学法和物理法等处理工艺流程,通过对比实验,找出不同工艺流程的不同优缺点,并确定最佳处理方案。
(二)研究方法1. 实验研究法:通过对废水处理的实验研究,获得不同处理工艺流程对工业印染废水的处理效果。
2. 对比分析法:对不同处理工艺流程进行对比分析,找出各自的优劣之处。
四、预期成果和应用价值本次研究预期通过实验研究,形成一套适用于处理工业印染废水的最佳处理工艺流程和处理条件。
同时,为工业领域更好地治理废水提供一定的理论支持。
同时,本研究成果可为生产企业提供减少废水对环境污染、降低生产成本、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等方面的参考,对于促进我国环保产业的发展、实现可持续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印染废水深度处理及回用技术探究一、引言随着纺织业的迅猛进步,印染工艺成为了纺织企业中不行或缺的环节。
然而,印染工艺所产生的废水污染对环境造成了严峻的影响。
传统的印染废水处理技术虽然能够将有机污染物去除,但却无法有效地处理高浓度的色素和盐类物质。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探究者们不息探究新的深度处理和回用技术,以实现印染废水的经济高效处理和资源化利用。
二、印染废水特性与传统处理技术1. 印染废水特性印染废水的主要特性为高浓度、高COD、高色度以及含有大量的盐类物质。
其中,色素是印染废水中的主要污染物之一,不仅造成水体颜色混浊,还对生态环境造成影响。
另外,印染废水中含有的盐类物质对传统的生物处理工艺具有抑止作用,导致处理效果不佳。
2. 传统处理技术传统的印染废水处理技术主要包括物理、化学和生物处理方法。
物理处理方法包括有机物去除、固体分离和膜技术等,能够有效去除废水中的悬浮物和颜料。
化学处理方法主要是利用化学药剂对废水进行净化,如混凝剂和氧化剂等。
生物处理方法则是利用微生物对有机污染物进行降解和转化。
然而,传统处理技术对高浓度色素和盐类的处理效果有限,且处理成本较高。
三、印染废水深度处理技术为了解决传统处理技术对高浓度色素和盐类的处理问题,探究者们提出了一系列深度处理技术。
1. 高级氧化技术高级氧化技术是利用强氧化剂对废水中的有机污染物进行降解。
常用的高级氧化技术包括臭氧氧化、过氧化氢氧化以及光催化氧化等。
这些技术能够将废水中的有机物转化为二氧化碳和水,达到高效降解的效果。
2. 生物分类技术生物分类技术是在生物处理的基础上,融合了分离与富集技术,通过对微生物的富集分类,实现对印染废水中的有机物的高效降解。
该技术利用了微生物的生理特性,提高了有机物的降解能力。
3. 膜技术膜技术是一种物理处理技术,通过膜的选择性透过性,将废水中的有机物、颜料和盐类物质分离。
常用的膜技术包括微滤、超滤、逆渗透和纳滤等。
膜技术能够高效去除废水中的悬浮物和有机物,同时保留水中的无机盐,实现废水的回用。
《印染废水脱色处理技术的研究》篇一一、引言印染工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据重要地位,然而印染废水的高色度和有毒物质问题一直备受关注。
其中,色度过高成为了制约废水回收再利用的瓶颈问题。
因此,如何高效脱色处理印染废水成为亟待解决的课题。
本论文将对印染废水脱色处理技术的研究背景、目的及意义进行阐述,并分析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二、印染废水脱色处理技术的现状及问题印染废水色度高的主要原因是染料和助剂的使用。
传统的物理法、化学法及生物法在脱色处理上取得了一定效果,但存在诸多问题。
如物理法难以彻底去除染料,化学法易产生二次污染,生物法处理周期长等。
因此,寻找高效、环保的印染废水脱色处理方法显得尤为重要。
三、印染废水脱色处理技术的研究方法针对上述问题,本研究采用了一种新型的印染废水脱色处理方法——光催化氧化法。
该方法利用光催化剂在光照条件下对印染废水进行催化氧化,从而达到脱色效果。
同时,本研究还对其他传统方法进行了对比分析,以验证光催化氧化法的优越性。
四、光催化氧化法在印染废水脱色处理中的应用光催化氧化法具有反应条件温和、脱色效果好、无二次污染等优点。
本研究通过实验验证了光催化氧化法在印染废水脱色处理中的效果。
实验结果表明,光催化氧化法可以有效降低废水的色度,提高处理效率,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
五、实验设计与结果分析实验过程中,我们采用不同的催化剂和光照条件进行试验,通过观察和分析处理前后印染废水的色度变化、COD变化等指标,来评估不同处理方法的效果。
实验结果表明,光催化氧化法在脱色效果和COD去除率方面均表现出较好的性能。
此外,我们还对实验结果进行了数据分析与处理,以验证实验数据的可靠性和有效性。
六、讨论与展望本论文通过研究光催化氧化法在印染废水脱色处理中的应用,验证了该方法的高效性和环保性。
然而,光催化氧化法在实际应用中仍需考虑催化剂的稳定性、成本以及光源的选择等问题。
此外,其他脱色处理方法如生物法、化学法等也有待进一步研究和优化。
《印染废水脱色处理技术的研究》篇一一、引言印染工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据重要地位,然而印染废水的高色度和有毒物质问题一直备受关注。
其中,色度过高成为了制约废水回收再利用的瓶颈问题。
因此,如何高效脱色处理印染废水,成为当前研究的热点。
本文旨在研究印染废水脱色处理技术,为印染废水处理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
二、印染废水特点及危害印染废水具有色度高、成分复杂、有机物含量高、水质变化大等特点。
其中,高色度是印染废水的一大特点,由于废水中含有大量染料分子,使得废水的颜色加深,增加了处理难度。
同时,这些染料分子大多数是难以生物降解的有机物,不仅影响水质的美观度,还对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造成威胁。
三、印染废水脱色处理技术为了有效脱色处理印染废水,研究者们进行了大量研究,探索出多种处理方法。
下面介绍几种主要的印染废水脱色处理技术。
1. 物理法物理法主要是通过物理作用来去除废水中的色度。
常见的物理法包括吸附法、膜分离法等。
其中,吸附法利用多孔性吸附材料如活性炭等吸附废水中的染料分子,从而达到脱色的目的。
膜分离法则是利用不同孔径的膜材料对废水进行过滤,将大分子染料截留在膜表面或孔内,从而实现脱色。
2. 化学法化学法主要是通过化学反应来破坏染料分子的结构,从而达到脱色的目的。
常见的化学法包括氧化法、还原法等。
氧化法利用强氧化剂如臭氧、双氧水等将染料分子分解为无色小分子;还原法则利用还原剂将染料分子还原为无色物质。
3. 生物法生物法是利用微生物的代谢作用来降解废水中的有机物,从而达到脱色的目的。
常见的生物法包括活性污泥法、生物膜法等。
这些方法通过培养特定的微生物菌群,使其在适宜的环境下对印染废水进行生物降解,从而降低废水的色度和有机物含量。
四、技术比较与优化针对不同的印染废水脱色处理技术,本文进行了比较分析。
物理法虽然操作简便、成本较低,但吸附材料易饱和、再生困难;化学法虽然脱色效果较好,但使用强氧化剂或还原剂可能产生二次污染;生物法则具有较好的环保性、低能耗和低药耗等特点。
印染废水处理研究一、内容综述印染废水处理研究是环保领域中的一项重要课题。
印染行业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水含有大量的染料、添加剂、盐类和有机物等有害物质,使得废水的处理变得尤为复杂和困难。
这些废水若未经有效处理直接排放,将对环境造成严重的污染,甚至威胁到人类健康和生活质量。
印染废水处理不仅关系到环境保护和资源利用,还直接关系到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印染废水处理技术得到了广泛的研究和关注。
传统的化学物理方法,如絮凝、沉淀、过滤等,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去除废水中的部分污染物,但其在处理染料类化合物时的效率和效果并不理想。
研究人员开始探索更为高效、环保的废水处理技术。
生物处理方法成为印染废水处理的重要方向之一。
通过利用微生物的代谢作用,生物处理方法能够有效地降解废水中的有机物质,达到净化水质的目的。
生物处理方法还具有运行成本低、处理效果好等优点,因此在印染废水处理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除了生物处理方法外,高级氧化技术、纳米材料技术等新兴技术也在印染废水处理中展现出良好的应用前景。
这些技术通过产生自由基、氧化剂或利用纳米材料的独特性质,能够有效地破坏废水中的有机物结构,从而实现废水的深度处理。
印染废水处理仍面临着诸多挑战和难题。
废水中染料的种类和浓度差异较大,使得处理工艺的选择和参数的确定变得复杂;废水中可能存在的重金属、有毒有害物质等也对处理技术的选择和处理效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印染废水处理研究是一项复杂而重要的工作。
通过不断研究和探索新的废水处理技术和方法,我们有望实现印染废水的有效处理和资源化利用,为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1. 印染废水的来源与特点印染废水主要来源于纺织印染工业的各个生产环节,包括预处理、染色、印花、整理等过程。
这些环节产生的废水成分复杂,包含大量的染料、助剂、浆料、纤维屑、酸碱等物质,其中部分物质具有难降解性、毒性甚至致癌性,对环境构成了严重威胁。
印染废水的水量巨大。
由于纺织印染工业的生产规模庞大,其废水排放量也相应较大。
《印染废水脱色处理技术的研究》篇一一、引言随着印染工业的快速发展,产生的印染废水问题愈发引人关注。
印染废水中含有大量的染料、助剂和其他杂质,这些物质往往具有色度高、成分复杂、毒性大等特点,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
因此,印染废水脱色处理技术的研发与实施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围绕印染废水脱色处理技术的相关研究进行深入探讨。
二、印染废水特性及脱色处理重要性印染废水主要包括染色、印花、整理等工序中产生的废水。
这些废水中含有大量的有机物、无机盐、染料等污染物,其中染料的色度是导致废水颜色复杂的主要原因。
印染废水的色度不仅影响水体的视觉效果,还可能影响水生生物的生长和繁殖,因此,脱色处理是印染废水处理的关键环节。
三、印染废水脱色处理技术1. 物理法物理法主要包括吸附法、膜分离法等。
吸附法利用活性炭、硅藻土等吸附剂吸附废水中的染料,从而达到脱色的目的。
膜分离法则是利用膜的分离性能,将废水中不同成分进行分离,从而实现脱色。
物理法的优点是操作简单、成本低,但处理效果受吸附剂种类和膜性能的影响较大。
2. 化学法化学法主要包括混凝沉淀法、氧化还原法等。
混凝沉淀法通过投加混凝剂使染料与废水中的其他杂质凝聚成大颗粒物质,便于后续的固液分离。
氧化还原法则是通过投加氧化剂或还原剂改变染料的化学结构,使其变成无色或低色度的物质。
化学法的脱色效果较好,但可能产生二次污染。
3. 生物法生物法主要利用微生物的代谢作用降解废水中的染料。
根据不同的微生物种类和代谢方式,生物法可分为活性污泥法、生物膜法等。
生物法的优点是处理效果好、成本低,但需要较长的处理时间和较复杂的操作过程。
四、技术研究进展及展望近年来,随着科技的进步,越来越多的新型脱色技术被应用于印染废水的处理中。
例如,光催化技术利用光催化剂在光照条件下将染料分解为无害物质;纳米技术则利用纳米材料的高效吸附性能和催化性能实现废水的快速脱色。
此外,组合工艺如“物理法+化学法”、“生物法+化学法”等也被广泛应用于实际工程中,提高了印染废水的处理效果。
中职实验室印染废水处理方法的研究资源,减少污染。
目前,参考印染企业废水处理方法,结合中职学校实验室特点,可采用物理、生物和化学方法结合处理。
一、物理法处理1.沉淀、过滤法过滤法和沉淀法常用于实验室印染废水处理的预处理阶段,主要用于除去废水中的悬浮物颗粒和其它易沉淀杂质等物质,如棉织物退浆加工中脱落在退浆液中的不溶性浆料,不溶性染料(分散染料、还原染料等)染色后的废液,染色过程中脱落在染液中的纱线头等,都可以用沉淀、过滤法去除。
过滤法和沉淀法方法简单,容易操作,为印染实验室废水后续处理做准备。
2.活性炭吸附法活性炭是迄今为止最早应用、最优良的吸附剂,是一种由含炭材料制成的外观呈黑色,内部孔隙结构发达、比表面积大、吸附能力强的一类微晶质碳素材料。
其内部呈相互连通的网状空间结构,具有很大的比表面积,活性炭的表面积约为500~1500m2/g,有很强的吸附性能。
制备活性炭的原料种类繁多、来源广。
活性炭对溶解性有机物吸附效果显著,并且对水溶性染料(阳离子染料、直接染料、酸性染料等)具有优良的吸附性能,但它对水中的胶体、还原染料和金属络合染料等吸附效果不佳,且再生困难,处理成本较高。
印染实验室可采用多个活性炭柱串联的连续流式吸附装置,在有机玻璃管柱内装填颗粒活性炭、黏土等多孔物质的粉末或颗粒,炭层约厚50mm。
当印染废水通过由其颗粒状物组成的滤床活性炭时,对废水中所含杂质产生物理吸附作用和化学吸附作用。
有一些物质先在活性炭表面上积聚浓缩,然后进入固体晶格原子或分子之间被吸附,还有一些特殊物质则与活性炭分子结合而被吸附,同时也有一些被吸附物质,由于分子的运动而离开活性炭表面重新进入水中即发生解吸现象。
当吸附和解吸处于动态平衡状态时,成为平衡吸附,这时活性炭和水之间的溶质浓度分配比例处于稳定状态。
活性炭吸附法适合于低浓度印染废水的处理,对去除水中溶解性有机物非常有效,对我们实验室经常处理的直接染料、酸性染料、活性染料、阳离子染料等水溶性染料具有较好的吸附性能,去除率达90%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