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功能衰竭CBL案例讨论
- 格式:pptx
- 大小:748.21 KB
- 文档页数:17
肝胆内科肝衰疑难病历讨论详细讲解肝胆内科是研究肝胆疾病的科室,肝衰是一种严重的肝功能失常疾病。
下面将详细讲解一份肝衰疑难病历的讨论。
病历患者是一位64岁的男性,主要病史有高血压和糖尿病,多年来一直服用相关药物控制血压和血糖。
此次患者就诊原因是体检时发现患者肝功能异常。
入院时,患者体温正常,腹部无明显压痛,肝大度约2指。
实验室检查显示血清谷丙转氨酶(AST)和谷草转氨酶(ALT)升高,白蛋白降低,肝功能异常明显。
腹部彩超显示患者肝实质回声增强。
在医生对该患者的病史、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查结果进行分析后,首先考虑到该患者可能患有肝硬化。
肝硬化是一种慢性进行性的肝疾病,其特点是肝组织异常纤维化,导致肝脏功能失调。
病理改变的过程中,肝细胞逐渐被纤维组织取代,最终导致肝功能衰竭。
为了进一步确诊,医生决定进行肝活检。
结果显示患者肝组织存在明显的纤维化和肝细胞坏死。
此时,医生考虑到该患者可能是由于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引起的肝硬化。
乙型肝炎病毒是一种通过血液和性传播的病毒,感染后可导致急性和慢性肝炎,最终可能发展为肝硬化。
为了进一步确认诊断和了解病情,医生进行了更详细的病史了解。
患者回忆起多年前他曾感染过乙型肝炎病毒,但当时没有引起过多大的不适,也没有进行特殊的治疗。
通过对患者的进一步问诊,医生发现患者还有长期饮酒的习惯。
酒精是一种明确的肝毒性物质,长期过量饮酒可导致肝细胞坏死和纤维化,加速肝硬化的进程。
医生根据患者的详细病史和肝活检结果做出最终诊断:该患者患有由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和长期饮酒引起的肝硬化。
根据所得到的诊断,医生向患者和家属解释了目前的病情和可能的进展情况。
对于治疗方面,医生提出了以下建议:1.停酒,严格控制饮食,避免进食高脂肪和高蛋白食物;2.抗病毒治疗,使用乙型肝炎病毒抑制剂进行治疗以减轻肝脏病变;3.支持性治疗,包括维持血常规指标、保持水电解质平衡和营养补充等。
对于患者的预后,医生告知患者由于肝硬化是一种慢性进行性的疾病,预后相对较差。
肝衰竭合并肾移植病例分享患者徐某某,男性,50岁,已婚,益阳市资阳区人。
主诉:发现乙肝标志物阳性10余年,食欲下降、乏力1周。
现病史:患者于10余年前体检发现乙肝标志物阳性。
2019年10月份于益阳某医院行肾移植手术时发现乙肝病毒含量升高,开始服用恩替卡韦抗乙肝病毒治疗,每日0.5mg,规律服药4个月后便自行停药。
2020年7月2日在外院肾移植科住院治疗,住院期间发现乙肝病毒含量明显升高,肝功能异常,停用环孢素等免疫抑制剂,改用甲强龙20mg Q12h免疫替代预防排斥,立即加用恩替卡韦抗乙肝病毒,以及护肝治疗。
患者病情无好转,于2020年7月09日转入我科住院治疗。
既往史:有“2型糖尿病”病史10余年,现使用优泌乐、诺和平控制血糖。
有“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视网膜脱落”病史,先后5次住院行手术治疗。
有“糖尿病肾病尿毒症期”病史,2019年10月份在益阳某医院肾移植科行肾脏移植手术。
有“肾性高血压”病史,最高血压180/100mmHg,规律服用非洛地平片 5mg Qd。
入院查体:体温:36.9℃,脉搏:76次/分,呼吸:20次/分,血压:168/86mmHg。
神志清楚,全身皮肤及巩膜轻度黄染,颜面部毛细血管扩张,可见肝掌,未见蜘蛛痣。
双肺呼吸音低,未闻及干湿性啰音。
心率76次/分,律齐,无杂音。
腹部平软,右腹部可见一长约10cm手术疤痕,全腹无压痛及反跳痛,肝脾肋缘下未触及,肝区及肾区无叩击痛,腹部移动性浊音阴性,双下肢无水肿。
外院检查:乙肝全套:乙肝表面抗原阳性,乙肝e抗体阳性,乙肝核心抗体阳性,乙肝病毒含量:1.592×10^8copies/ml;肝功能:谷丙转氨酶315U/L,谷草转氨酶164U/L,总胆红素61.05umol/L,直接胆红素52.54umol/L;肾功能:尿素氮9.02mmol/L,肌酐132.0umol/L;胸部CT:支气管炎并肺部感染。
入院诊断:1.病毒性肝炎乙型慢性重度2.异体肾移植状态3.2型糖尿病糖尿病肾病肾性高血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4.支气管炎并肺部感染入院时予以恩替卡韦抗乙肝病毒,复方甘草酸苷160mg及前列地尔10ug护肝,降酶,退黄,哌拉西林舒巴坦抗感染,胰岛素调整血糖,维持水电解质平衡及对症支持治疗。
慢性肝衰竭及案例分析简介慢性肝衰竭是指由多种原因导致的肝脏功能进行性恶化和丧失的疾病。
它是一种严重且进展迅速的疾病,常需要积极干预和治疗。
本文将对慢性肝衰竭进行案例分析,并提供一些重要的信息和建议。
案例分析病例1:肝硬化导致慢性肝衰竭患者A,男性,年龄55岁,已被诊断患有肝硬化。
他最近出现黄疸、食欲减退、肝功能异常和肝性脑病等症状。
经过全面的检查和评估,医生确认他正处于慢性肝衰竭的晚期阶段。
治疗方案:针对他的病情和肝功能进行整体治疗,包括药物治疗、营养支持和必要时进行肝移植等。
病例2:乙型肝炎引起的慢性肝衰竭患者B,女性,年龄40岁,患有乙型肝炎。
她经历了多年的乙型肝炎感染,最近开始出现严重的肝功能损害和并发症,包括腹水、消化道出血等。
治疗方案:通过抗病毒药物治疗来控制乙型肝炎病毒的复制,同时进行肝保护和对症治疗。
治疗策略针对慢性肝衰竭的治疗策略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1. 针对病因治疗:根据患者的具体原因,如肝炎、肝硬化等,进行相应的药物治疗或手术干预。
2. 营养支持:提供高营养价值的饮食和必要的补充剂,以支持肝脏功能的恢复和维持。
3. 并发症管理:处理并控制患者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如肝性脑病、腹水等。
4. 肝移植:在某些情况下,肝移植可能是唯一的治疗选择,特别是在慢性肝衰竭晚期无法维持肝功能时。
结论慢性肝衰竭是一种严重且进展迅速的疾病,需要综合治疗和干预。
针对患者的个体差异和病情特点,可以采取不同的治疗策略,如药物治疗、营养支持和肝移植等。
及早诊断和治疗对于提高患者的预后和生活质量至关重要。
> 注意: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具体的治疗方案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医生的建议制定。
参考文献:。
抢救急性肝功能衰竭成功1例临床上急性肝功能衰竭属于急危重症,病死率很高,我们在临床上成功抢救一例肝功能衰竭,现将该病历资料及救治体会报道如下:一、基本概况1.患者男,40岁,因“发现肝功能异常2天”。
患者于2天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尿黄、纳差,无畏寒、发热、恶心、呕吐。
在家未予治疗,症状无好转。
今来我院查:AST:1164U/L,ALT:2006U/L, TBIL:306.5mmol/L,DBIL139.6mmol/L:IBIL:166.9mmo1/L,ALB:33.1g/L,GGT:74U/L。
为进一步诊断治疗来我院就医,在门诊拟诊断为“急性肝功能衰竭”收入院。
自发病以来精神状态较差,食欲一般。
既往史:无明确慢性肝病史,患者有精神分裂症10余年,一直服药治疗(具体不详),2.体格检查:Bp:112/80mmHg T:37.1℃ R:20次/分 P:86次/分发育正常,营养良好,神志清楚,自主体位,应答切题,查体合作。
全身皮肤黏膜色泽黄染,未见皮疹,无皮下结节、瘢痕,未见皮下出血点及瘀斑,未见肝掌,未见蜘蛛痣。
全身浅表淋巴结未扪及肿大。
巩膜重度黄染,双侧瞳孔等圆等大,对光反射正常。
呼吸运动、呼吸节律正常,双肺未闻及干湿啰音。
心前区无隆起,心尖搏动范围正常,心前区未触及震颤和心包摩擦感,心脏相对浊音界正常,心率86次/分,心律齐整,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杂音。
腹部平坦,腹壁静脉无曲张,无胃型、肠型、蠕动波。
腹肌柔软,无压痛、反跳痛,未触及腹部包块,脾脏肋下未触及,肾脏未触及, Murphy征阴性,肝浊音界存在,移动性浊音阴性。
3.辅助检查入院第2天化验检查:生化全套:AST:1039U/L,ALT:1614U/L, TBIL:243.mmol/L,DBIL139.6mmol/L:IBIL:166.9mmo1/L,ALB:26.5g/L,GGT:55U/L。
HbsAg(+) ,HbeAb(+),HbcAb(+),血常规:WBC:。
病例1陆xx,男,27岁,主诉:咳嗽咳痰3天,加重伴咳血,胸闷,气短1天。
现病史:患者于入院前3天感冒后出现咳嗽咳痰,于入院前一天加重伴咳血,胸闷,气短,咳血量约30ml左右急诊入院。
入院生命体征 T: 36.5℃ P:118次/min R:30次/min BP:216/135mmHg 体重115kg。
一般情况:意识清楚,皮肤粘膜正常,双侧瞳孔等大等圆约3.0mm,对光反应灵敏,端坐位,不能平卧,呼吸急促,双下肢重度水肿,胸廓正常,双肺呼吸音粗,可闻及湿罗音,全身皮肤黏膜,口唇,甲床苍白。
既往史:高血压病史,再生障碍性贫血3年,肾水肿3月。
辅助检查:血常规:血小板60×109/L,血红蛋白72g/L,白细胞计数15.03×109/L,红细胞计数 2.39×109/L,C反应蛋白104.05mg/L。
速检全项:血糖7.92mmol/L,肌酐530.2umol/L,尿素34.5mmol/L,尿酸581umol/L,球蛋白40.4g/L,白蛋白33.7g/L,纤维蛋白原10.2g/L,D-二聚体2.58mg/L。
血气分析:PCO2 31.3mmHg, PO245.0mmHg,ctHb7.7g/dl, sO275.8% ,FO2Hb75.3%,cLac9mmol/L。
心肌标志物:Myo 215ng/ml BNP13300pg/ml Dimer923ng/ml。
PCT 0.80ng/ml。
心电图示窦性心动过速。
护理查体:患者肥胖,一般情况差,神清,双侧瞳孔等大等圆约3.0mm,对光反应灵敏,全身皮肤黏膜,口唇甲床苍白,颈软无抵抗,胸廓正常,呼吸急促,呼吸音粗,双肺散在湿罗音,心音正常,心率齐,腹部平坦,无压痛,反跳痛,肋下未触及肝脏,脾脏,肠鸣音5次/min,四肢肌力正常,GLASS评分10分,双下肢重度水肿。
诊断1.多器官功能衰竭2.心力衰竭3.呼吸衰竭4.肾衰竭5.肺部感染6.再生障碍性贫血7.心跳呼吸骤停处理措施1.控制原发病,及时有效的处置感染2.器官功能支持和保护:呼吸功能,合理进行氧疗,使用无创呼吸机辅助呼吸3.循环功能:心电监护,给予降压,利尿治疗,监测24小时出入量4.肾功能:改善肾脏灌注,利尿,必要时行肾脏替代治疗5.合理使用抗生素6.其他包括免疫与炎症反应调节治疗,激素治疗,营养代谢支持治疗等。
慢性肝衰竭及案例分析
概述
慢性肝衰竭是一种严重的肝脏疾病,其表现为肝功能进行性恶化和全身多器官功能损害。
本文将对慢性肝衰竭进行分析,并通过案例研究来深入了解该疾病。
病因
慢性肝衰竭的病因包括长期酗酒、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脂肪肝等。
这些因素会导致肝细胞逐渐坏死和纤维化,最终导致肝功能丧失。
症状
慢性肝衰竭的症状包括黄疸、腹水、肝昏迷、出血倾向等。
患者可能出现疲劳、食欲不振、体重减轻等非特异性症状。
诊断
慢性肝衰竭的诊断需要依靠临床症状、肝功能检测、影像学等多种方法。
必要时还需进行肝活检以确定病变类型和程度。
治疗
治疗慢性肝衰竭的方法包括药物治疗、肝移植、支持性治疗等。
具体的治疗方案需根据患者的情况进行个体化制定。
案例分析
以一名50岁男性患者为例,患者有长期饮酒史。
他出现黄疸、腹水、并逐渐出现肝性脑病症状。
通过肝功能检测和影像学,诊断
为慢性酒精性肝衰竭。
患者接受药物治疗和支持性治疗,并进行了
肝移植手术。
术后恢复良好,目前生活质量明显提高。
结论
慢性肝衰竭是一种严重的肝脏疾病,早期诊断和治疗对患者的
生存和生活质量至关重要。
案例分析可以帮助医生更全面地了解慢
性肝衰竭的诊断和治疗。
以上为慢性肝衰竭及案例分析的简要内容,详细信息可以进一
步查阅相关的专业文献和医学资料。
医话医案中国民间疗法C H I N A S N A T U R O P A T H Y ,M a r .2024,V o l .32N o .6җ基金项目:北京中医药大学校级科研项目(2018-B U C M X J K Y 013);深圳市龙岗区科技发展资金医疗卫生(扶持类)项目(20170405190544730);深圳市龙岗区经济与科技发展专项资金医疗卫生科技计划项目(L GW J 2021-083)通信作者:徐拥建,E -m a i l :h i m i @163.c o m第一作者:杨英,E -m a i l :262107600@q q.c o m 中西医结合救治急性肝衰竭病例体会җ杨英1黄裕华1,徐拥建2胡世平1[1.北京中医药大学深圳医院(龙岗),广东深圳518172;2.国家癌症中心/国家肿瘤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肿瘤医院深圳医院,广东深圳518116]ʌ摘要ɔ 急性肝衰竭(A L F )发病急骤,病情进展迅速,治疗难度大,病死率极高,是临床急危重症之一㊂热毒和瘀血是A L F 病机的关键,清热解毒活血法可抑制肝细胞凋亡,是中医药治疗A L F 的重要治则㊂中医药在干预A L F 方面应扬长避短,避开中医药治疗急重症相对薄弱的环节,在危重患者的诊治抢救过程中,应重视现代医学技术及药物的应用,运用中西医结合救治A L F ㊂ʌ关键词ɔ 急性肝衰竭;热毒;血瘀;中西医结合;赤芍承气汤;五苓散;五皮饮中图分类号:R 259 文献标识码:BD O I :10.19621/j.c n k i .11-3555/r .2024.0626急性肝衰竭(a c u t e l i v e r f a i l u r e ,A L F )是指既往无肝病基础,但在短时间内出现大量肝细胞坏死,导致肝脏的合成㊁解毒㊁排泄㊁生物转化等功能发生严重障碍,进而出现以凝血功能障碍㊁黄疸㊁肝性脑病等为主要表现的临床综合征[1]㊂A L F 病因多样,发病机制复杂,以肝脏的炎性损伤及肝细胞凋亡㊁坏死为主要病理特点[2]㊂A L F 归属中医急黄 瘟黄 肝瘟 等范畴,基本病机为湿热疫毒之邪侵袭机体,导致湿热相搏,瘀毒互结[3]㊂在临床上,除内科基础治疗㊁肝脏移植外,人工肝支持治疗逐渐兴起,而中医药在本病治疗中的作用也不容忽视㊂笔者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成功救治A L F 患者1例,现报道如下㊂1 病例介绍患者,女,19岁,因 身目黄染㊁乏力7d 于2020年8月28日入院㊂现病史:患者7d 前无明显诱因出现身目黄染,乏力疲倦,发热,于当地经对症治疗效果不佳,随后至当地某医院查凝血酶原活动度(P T A )18%,凝血酶原时间(P T )38.7s ,凝血酶时间(T T )26.7s ,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 P T T )64.2s ,血氨(AMO N )108μm o l /L ㊂腹部彩超显示:脾稍大,余未见明显异常㊂否认既往特殊病史,否认药物食物过敏史㊂刻下症:患者嗜睡,乏力,身目黄染,伴口干口苦,头晕,恶心欲呕,纳少,夜寐欠安,小便偏黄,大便每日1~2次㊂舌红,苔黄腻,脉弦滑㊂体格检查:体温37.0ħ,脉搏72次/分,呼吸频率18次/分,血压118/71mm H g (1mm H g ʈ0.133k P a ),精神差,意识欠清,对答欠切题,计算力㊁判断力下降,扑翼样震颤弱阳性,肝掌㊁蜘蛛痣阴性,全身皮肤及黏膜及巩膜重度黄染㊂腹平坦,全腹软,无压痛及反跳痛,肝脾肋下未触及,墨菲征阴性,肝脾区叩击痛阴性,移动性浊音阴性,双下肢无水肿㊂实验室检查:当日急查P T43.2秒,P T A 17%,谷丙转氨酶(A L T )472U /L ,白蛋白(A L B )33.7g /L ,胆碱酯酶(C H E )2305U /L ,总胆红素(T B I L )341.4μm o l /L ,直接胆红素(D B I L )199.9μm o l /L ,甲胎蛋白(A F P )327.8I U /m L ,乙肝两对半定量㊁甲型肝炎抗体-I g M ㊁戊型肝炎病毒抗体-I g M ㊁丙型肝炎病毒抗体㊁E B 病毒壳抗原I g M 抗体㊁E B 病毒壳抗原I g A 抗体㊁E B 病毒早期抗原I g A 抗体㊁单纯疱疹病毒(H S V )-ⅠI g M 抗体㊁H S V -ⅡI g M 抗体㊁H S V -ⅡI g G 抗体㊁风疹病毒(R V )-I g M 抗体㊁巨细胞病毒(C MV )-I g M 抗体均为阴性;C MV -I g G 抗体㊁H S V -ⅠI g G 抗体㊁H S V -ⅡI g G 抗体㊁R V -I g G 抗体为阳性㊂自身免疫性肝炎三项:抗核抗体(A N A )核颗粒型(1ʒ320)+胞浆型(1ʒ320),余阴性㊂结合患者症状㊁体征㊁辅助检查,西医诊断为急性肝衰竭(原因不明)㊁肝性脑病;中医诊断为黄疸-阳黄,辨证为热毒瘀结证㊂2 治疗过程患者入院1d 立即给予静脉滴注谷胱甘肽㊁复方甘草酸苷㊁多烯磷脂酰胆碱以保护肝细胞,静脉输注丁二磺酸腺苷蛋氨酸以退黄,促肝细胞生长素以促肝细胞生长,门冬氨酸鸟氨酸以降氨;生理盐水清洁灌肠后,再予乳果糖+白醋+生理盐水保留灌肠,口服乳果48 中国民间疗法2024年3月第32卷第6期医话医案中国民间疗法C H I N A S N A T U R O P A T H Y ,M a r .2024,V o l .32N o .6糖通便,调节肠内酸碱度;口服双环醇片降酶;静脉输注新鲜血浆㊁冷沉淀因子补充凝血因子;先后静脉输注甲硝唑㊁左氧氟沙星㊁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以抗感染,早期口服小剂量糖皮质激素;每日在凌晨3点㊁晨起㊁睡前分别泵入50%葡萄糖40m L 能量支持㊂入院2d 后,患者A F P ㊁C H E ㊁P T A 不断升高,患者嗜睡,对答欠切题,身目黄染,腹胀乏力,口干口苦,头晕,恶心,食入即吐,纳差,小便偏黄,大便每日1~2次㊂舌红,苔黄腻,脉弦滑㊂在上述西医治疗基础上,配合中药治疗㊂中医辨证:热毒内蕴,热重于湿㊂治以凉血解毒,泄热通腑㊂拟赤芍承气汤治疗㊂处方:赤芍60g ,大黄30g ,枳实30g ,厚朴30g ㊂每日1剂,冲入玄明粉配方颗粒6g ,每日2次,每次200m L ,连服3剂㊂视大便次数调整服药剂量,一般调整至每日大便次数3~5次为佳㊂服药后腹胀有所缓解㊂入院3d 后,T B I L353.4μm o l /L ,P T A31%㊂行血浆置换术后,T B I L 水平降至269.7μm o l /L ㊂入院4d 后,患者出现浅昏迷㊁低钾血症,大小便失禁㊂入院5d 后,T B I L322.5μm o l /L ,再次行血浆置换术㊂入院7d 后,患者肝功能合成相关指标开始好转,不适症状逐渐改善㊂入院10d 后,进一步查H B V -D N A 定量低于检测值,患者身目黄染,双下肢水肿,少许乏力,扑翼样震颤(ʃ),双肺呼吸音减弱,腹膨隆,肝区叩击痛弱阳性,腹部无压痛,反跳痛阳性,移动性浊音阳性,双下肢凹陷性水肿,舌红,苔白腻,脉沉缓㊂查胸腹水彩超提示大量胸㊁腹腔积液㊂中医辨证:脾虚湿困㊂治以益气活血,温阳利水㊂拟五苓散合五皮饮加减治疗㊂处方:黄芪50g ,川芎10g ,桂枝10g ,猪苓30g ,泽泻15g ,桑白皮15g ,五加皮15g ,茯苓皮30g ,车前子15g(包煎),大腹皮30g ㊂每日1剂,每日2次,每次200m L ,连服4剂㊂入院14d 后,患者胸腹水量减少,双下肢水肿减轻,T B I L212.8μm o l /L ,黄疸消退缓慢,大便难解㊂舌红,苔白腻,脉沉缓㊂中医辨证:湿热留恋㊂治以清热通腑和胃,利湿退黄㊂处方:赤芍60g ,厚朴30g,大黄30g ,枳实30g ,茵陈30g ,虎杖30g ,金钱草15g ,海金沙15g ,六神曲15g ,炒鸡内金15g ,麦芽15g ,淡竹叶10g ㊂每日1剂,每日2次,每次200m L ,连服14剂㊂入院17d 后复查乙肝两对半:H B s A g ㊁H B e A g 阴性,H B s A b ㊁H B e A b ㊁H B c A b 阳性㊂入院30d ,P T ㊁P T A ㊁A L T 均正常,TB I L48.9μm o l /L ,D B I L37.9μm o l /L ,C H E4364U /L ,A F P323.9I U /m L ,肝功能恢复良好,患者身目黄染不明显,无下肢水肿,无乏力,饮食㊁睡眠及二便正常㊂舌红,苔白,稍腻,脉沉缓㊂腹部彩超:肝实质回声稍增强,双侧胸腔㊁腹腔未见积液,余未见明显异常㊂中医辨证:湿热留恋,肝络瘀阻㊂治以利湿退黄,活血通络,疏肝理气㊂处方:茵陈30g,虎杖30g ,金钱草30g ,海金沙15g ,丹参30g ,延胡索15g ,桃仁15g ,红花10g ,郁金15g ,炒川楝子10g ,北柴胡10g ,六神曲15g ,葛根30g㊂每日1剂,每日2次,每次200m L ,出院带药30剂㊂出院3个月后,电话随访,患者于当地医院复查,各项生化指标恢复正常㊂3 讨论肝衰竭不是一个独立的临床疾病,而是一种功能性诊断,其核心临床表现及致死的主要原因是肝性脑病和脑水肿㊂A L F 发病机制较为复杂,在现有的研究中,肝细胞凋亡和免疫损伤仍是肝衰竭的主要发病机制㊂本案患者从病史㊁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上看,符合A L F 的诊断标准[4]㊂目前A L F 缺乏治疗的特效药物和手段,因此,针对不同病因采取相应的治疗,积极防治各种并发症,如重度细菌或真菌感染㊁电解质紊乱㊁消化道出血㊁肝性脑病㊁肝肺综合征㊁肝肾综合征等㊂笔者认为在起病初期,加强支持治疗非常重要,包括绝对卧床休息,减少能量消耗;推荐高碳水化合物㊁低脂㊁多维生素饮食,并进行静脉补充能量,多以高浓度葡萄糖液为主,所以早㊁中㊁晚采用50%葡萄糖注射液泵入以补充能量;积极纠正低蛋白血症,补充白蛋白,输注新鲜血浆补充凝血因子㊂其次,保护肝细胞,促进肝细胞修复及生长,降低肠道内毒素,降血氨;纠正电解质紊乱㊁抗感染等一般性治疗㊂第三,进行人工肝血浆置换以顿挫黄疸上升趋势,改善肝细胞生长环境,尤其是置换后肝细胞受到新鲜血浆的刺激,有效促进肝细胞的修复和生长㊂第四,针对病因学的治疗㊂患者入院前有短期使用药物史,所以不能排除药物性肝损伤;入院后血清病毒学检查无异常,所以未进行抗病毒治疗,考虑也可能是处于相关病毒学感染的窗口期,到病程后期复查发现H B s A b 由入院时的阴性转化为阳性,因此推测患者为乙肝病毒感染导致的A L F 可能性较大㊂根据A L F 的临床特征,将其归于中医 黄疸 急58中国民间疗法2024年3月第32卷第6期医话医案中国民间疗法C H I N A S N A T U R O P A T H Y,M a r.2024,V o l.32N o.6黄 瘟黄 等范畴,合并出血㊁腹水㊁肝性脑病时,则分属 血证 鼓胀 肝厥 等范畴[5]㊂中医认为,A L F的基本病机主要是热毒内蕴㊁瘀血内阻,治疗多以清热解毒凉血为法[3]㊂汪承柏等[6]提出瘀㊁热为肝衰竭的主要病机,首创行气破血法,重用赤芍治疗高黄疸血症,取得显著疗效㊂周仲瑛教授[7]提出湿热疫毒是肝衰竭的主要病因,运用大黄通腑退黄㊁荡涤热毒,防止邪毒内陷,是治疗本病的要药㊂本案患者疾病初期表现为嗜睡㊁身目重度黄染㊁腹胀㊁口干口苦㊁恶心㊁纳差㊁舌红㊁苔黄腻㊁脉弦滑等症,中医辨证为热毒内蕴㊁热重于湿证㊂当湿热疫毒之邪侵入机体后,迅速深入营血,热毒与血相搏,瘀血内生,血脉不畅,影响体内脏腑气血经络相互贯通,气机不利,使邪热难以清解,热毒壅滞体内,造成肝衰竭㊂治疗上以凉血化瘀解毒㊁通腑泄热为法[8]㊂因此,运用深圳市名中医杨大国教授的赤芍承气汤治疗A L F,方中重用赤芍㊁生大黄凉血活血,通腑泄热,辅以枳实㊁厚朴行气下气㊂治疗过程中需注意中病即止的原则㊂患者服用3剂后,排便臭秽,腑气通畅,腹胀缓解,肝功能较前改善,顿遏疾病进展㊂在对标实之瘀㊁热㊁毒进行治疗时,要注意固护正气㊂‘金匮要略“提出 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 的治未病思想,对A L F的临床治疗有重要的指导作用㊂若脾虚气血生化无源,或脾不统血,失血过多,均可导致肝血不足;脾气壅滞,又可影响肝气疏泄㊂该患者服用前方中药后腹胀缓解,口干口苦消失,但出现双下肢水肿,少许乏力,舌红,苔白腻,脉沉缓㊂辨证为脾虚湿困,考虑处于正邪交争中,邪退正损,有两败俱伤之象,此时应扶正益气㊂治以益气活血㊁温阳利水之法,拟五苓散合五皮饮加减治疗㊂笔者在本案中重用黄芪,黄芪归肺㊁脾经,不仅可增强五苓散利水消肿的作用,还可发挥益气行水之效,佐少量川芎以消黄芪之壅滞㊂此外,化湿时尽量采用淡渗利湿药,如茯苓㊁猪苓等,不宜过用或久用苦辛温燥之品,以免耗伤脾胃之阴㊂五苓散和五皮饮均为利水渗湿剂,合用具有健脾理气㊁利水渗湿之功,从而达到消除腹水及双下肢水肿的目的㊂本案患者入院半个月后胸腹水减少,黄疸逐渐消退但较缓慢,双下肢水肿减轻,大便难解,舌红,苔白腻,脉沉缓,考虑正胜邪退,处于湿热留恋㊁肝络瘀阻之期,一旦治疗失当,易转入 残黄 阶段,使疾病缠绵难愈,故如何把握祛邪与扶正之度,是治疗的难点㊂因此,治疗时酌加健脾和胃药物,有利于正气复而邪毒祛[9]㊂此时患者悉症俱减,独见大便难解,宜抓住主症,利胆以清郁热,通腑以清余热,仍以赤芍承气汤化裁,加用清热利湿之茵陈㊁虎杖㊁金钱草㊁海金沙㊁淡竹叶,同时配伍六神曲㊁鸡内金㊁麦芽等健脾和胃之品,以促进脾胃运化㊂后期患者症状均有好转,考虑肝病日久,正胜邪退,但余毒未净,内郁肝胆,导致肝络瘀阻,少阳枢机不利,气机升降失常,治疗上以利湿退黄为法,但结合临床实际,常佐以活血通络㊁疏肝理气之品,盖因 久病必瘀 ,肝病迁延导致疏泄功能失常,气血运行不畅,从而引起脏腑㊁经络的瘀滞[10]㊂茵陈㊁虎杖㊁金钱草㊁海金沙清热利湿退黄;佐以丹参㊁延胡索㊁桃仁㊁红花㊁郁金行气活血通络;配伍北柴胡㊁炒川楝子疏肝理气;六神曲㊁葛根固护胃气㊂患者服用后病情逐渐好转,3个月后随访基本痊愈㊂笔者从中西医结合的角度,探讨中医对A L F的理论认识,根据疾病的发展阶段抓住主要病机,辨证论治,合理组方,以达到良好的治疗效果,希望为中西医结合治疗A L F提供参考和借鉴㊂参考文献[1]李会,苏海滨.‘2020年美国重症医学会指南:重症监护室成人急性和慢加急性肝衰竭的管理“摘译[J].临床肝胆病杂志,2020,36(5):991-995.[2]B E R N A L W,W E N D O NJ.A c u t e l i v e r f a i l u r e[J].N E n g l J M e d,2013,369(26):2525-2534.[3]刘慧敏,高方媛,李玉鑫,等.解毒凉血方对急性肝衰竭小鼠的治疗作用及机制[J].北京中医药,2022,41(3):248-254.[4]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肝衰竭与人工肝学组,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重型肝病与人工肝学组.肝衰竭诊治指南(2018年版)[J].实用肝脏病杂志,2019,22(2):164-171.[5]许开亮,林兆奋,雷鸣.急性和慢加急性肝衰竭的中西医研究进展[J].上海中医药大学学报,2021,35(3):89-93. [6]江承柏,贺江平.行气破血法治疗重度黄疸肝炎及慢性重症肝炎46例分析[J].光明中医,1995,11(1):11-12.[7]周仲瑛.重症肝炎辨治述要[J].新中医,2002,34(3):3-6.[8]张仁峰,马锋,赵秀芳.从湿热论治急性黄疸型肝炎[J].中国民间疗法,1997,5(6):36.[9]高方媛,王宪波.论健脾和胃法在慢加急性肝衰竭治疗中的作用[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4,29(4):1184-1186. [10]侯留法.黄疸病机探讨[J].中国民间疗法,1997,5(1):4.(收稿日期:2022-11-08)[编辑:白晓晖]68中国民间疗法2024年3月第32卷第6期。
急性肝功能衰竭病人的观察与护理【摘要】目的:探讨总结急性肝功能衰竭病人的临床表现及护理方法。
方法:对我院急性肝功能衰竭43例患者进行分组观察、护理并总结。
结果:80%的患者痊愈或好转,6.9%的患者病情恶化或死亡。
结论:除了药物治疗外,同时应用人工肝支持系统治疗,极大地提高了患者的生存率。
【关键词】急性肝功能衰竭;人工肝;护理【中图分类号】r4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10-0125-01急性肝功能衰竭病情凶险而复杂,治疗困难,病死率高。
我院通过的精心护理,取得了较好的护理效果。
1 临床资料自2010年8月至2012年2月,在我科住院的急性肝功能衰竭患者42例,其中男31例,女11例,年龄28岁-70岁。
经过治疗和护理,治愈23例,好转8例,自动出院4例,转外科手术5例,病情恶化及死亡3例。
2 临床观察2.1 精神情况观察肝性脑病是肝功能衰竭的重要临床表现,占发病率的26.5%[1]。
肝性脑病一般分为四期[2]:前驱期以性格行为改变、持物不稳、口齿不清或不合逻辑;昏迷前期出现意识模糊,定向力、记忆力、记算力差,有扑翼样震颤,患者嗜睡;昏睡期嗜睡,伴肝臭味;昏迷期意识和反射逐渐消失。
2.2 皮肤黏膜观察皮肤巩膜深度黄染,面色呈褐灰土色。
2.3 出血倾向观察出血是急性肝功能衰竭常见并发症,louis等报道的出血发生率和病死率分别为41%~75%,10%~60%[1]。
主要原因有:肝细胞坏死所致的各种凝血因子和抗凝血因子减少、门脉高压引起食管胃底曲张静脉破裂出血及情绪激动等应激反应引起的弥漫性胃黏膜腐蚀性糜烂等[3]。
2.4 生命体征观察患者出现持续低热或体温逐渐并持续升高时,常提示有继发感染。
有血压明显下降、脉搏加快、细速,常提示有大出血或休克的可能。
脉搏缓慢、洪大有力,同时伴有血压升高,呼吸深慢时,常为颅内高压的先兆。
做肝穿刺或腹腔穿刺放腹水时,专人定时测量生命体征。
肝功能衰竭并发胆汁性肾病288例分析
路宝川;许阳
【期刊名称】《临床荟萃》
【年(卷),期】2001(016)018
【摘要】@@肝功能衰竭时可出现多种肾脏的病理变化,不同的病理改变有不同的发病机制.北京佑安医院1990年1月至1999年12月,因肝功能衰竭死亡的288
例尸检资料中,88例并发胆汁性肾病,现将其病理改变结合临床分析如下.rn1 临床
资料rn1.1 病例选择本组288例患者均为北京佑安医院因肝功能衰竭尸检的病例,
年龄8~78岁,其中男215例,女73例.本组患者发病前均没有明确的肾脏疾患,生
前43例临床诊断为肝肾综合征.每例患者均使用过不同剂量的利尿剂,如安体舒通、双氢克尿塞、速尿等.
【总页数】2页(P833-834)
【作者】路宝川;许阳
【作者单位】新疆哈密市吐哈油田职工医院传染科;新疆哈密市吐哈油田职工医院
传染科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575
【相关文献】
1.肝功能衰竭并发胆汁性肾病44例分析 [J], 王凯
2.肝功能衰竭并发胆汁性肾病44例分析 [J], 王凯
3.肝功能衰竭并发黄疸肾68例分析 [J], 崔世昌;庞永立
4.胆道术后并发胆汁性腹膜炎6例分析 [J], 黄强
5.T管拔除并发胆汁性腹膜炎10例分析 [J], 顾宝泉;马利林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