荒漠化的危害与治理
- 格式:doc
- 大小:110.00 KB
- 文档页数:4
荒漠化的危害与治理——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教案章节:一、荒漠化的定义与类型二、我国西北地区荒漠化的现状与危害三、荒漠化的成因分析四、荒漠化治理的技术与方法五、荒漠化治理的案例分析教案内容:一、荒漠化的定义与类型1. 荒漠化的定义:荒漠化是指土地生产力降低或丧失,地表植被破坏,土壤贫瘠,水分减少,生态环境恶化,从而导致土地无法维持原有生产和生态功能的过程。
2. 荒漠化的类型:根据荒漠化的成因和特点,可将其分为自然荒漠化和人为荒漠化两种类型。
自然荒漠化是由于自然因素如气候变化、地质活动等导致的荒漠化;人为荒漠化是由于人类活动如过度开发、不当耕作等导致的荒漠化。
二、我国西北地区荒漠化的现状与危害1. 现状:我国西北地区是我国荒漠化问题最为严重的地区之一,荒漠化面积占全国总面积的近40%。
近年来,荒漠化范围不断扩大,程度加剧,对当地生态环境和经济社会发展产生了严重影响。
2. 危害:荒漠化导致土地资源退化,生产力下降,影响农业生产和居民生活;破坏地表植被,导致生态系统失衡;加剧水资源短缺,影响水资源的合理利用;诱发沙尘暴等自然灾害,危害人类健康。
三、荒漠化的成因分析1. 自然因素:气候变化,如全球变暖、降水不足等;地质活动,如地壳运动、地震等;自然植被的破坏,如病虫害、火灾等。
2. 人为因素:过度开发,如过度放牧、滥伐森林等;不当耕作,如过度开垦、不合理的灌溉等;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中的环境污染和土地破坏。
四、荒漠化治理的技术与方法1. 生物措施:植树造林、种草、退耕还林还草、沙障固沙等;2. 工程措施:建设防沙林带、固沙工程、土地改良工程等;3. 农业技术措施:合理灌溉、改良耕作制度、调整产业结构等;4. 政策与管理措施:制定和实施荒漠化治理法律法规、加强执法力度、建立健全荒漠化治理管理体系等。
五、荒漠化治理的案例分析1. 案例选择:选择我国西北地区具有代表性的荒漠化治理案例,如新疆的“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内蒙古的沙化土地治理等。
荒漠化对人类生活环境的影响与防治措施荒漠化是指原本有生态系统的干旱或半干旱地区,由于人为或自然因素的破坏,土地逐渐退化为沙漠或荒漠的过程。
荒漠化不仅对生态环境造成了巨大的破坏,还对人类的生活环境产生了严重的影响。
为了保护我们的地球家园,我们必须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来防治荒漠化。
荒漠化对人类生活环境产生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水资源枯竭:荒漠化地区水资源短缺严重,由于土地表面覆盖层破坏,水分难以保持在土壤中,加剧了水资源的流失。
这导致了荒漠化地区的水源枯竭,给当地人们的生活带来了严重困扰。
2. 生态系统破坏:荒漠化过程中,植被遭到破坏,土地变得肥沙满眼,无法再生长其他植物。
这不仅导致了生物多样性的减少,还影响了当地土壤的保持能力。
荒漠化地区的生态系统因此无法提供足够的食物和栖息地,危及当地居民的生计。
3. 城市扩张受限:荒漠化地区的土地贫瘠,无法支撑大规模的城市扩张。
由于水资源匮乏和土地的贫瘠,人们难以在荒漠化地区建立新的城市或扩大现有城市规模,这对人们的居住和经济发展造成了限制。
为了防治荒漠化,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综合措施:1. 植被恢复与保护通过大规模的植被恢复计划,可以有效地减缓荒漠化的速度。
植被的根系有助于固定土壤,防止水土流失。
此外,植被能够提供栖息地和食物,维护地区生态平衡。
2. 农业可持续发展引入可持续农业技术和耕作方式,例如农田轮作、优化灌溉系统以及适当运用有机肥料等,可以减少土地退化风险。
推动农民采用可持续农业实践,并为其提供培训和资金支持,有助于缓解荒漠化的压力。
3. 水资源管理与节约加强对水资源的管理和节约,包括建设水资源收集和储存设施、改善供水系统的效率、加强水资源管理的法规和政策等。
积极推动节水措施,提高人们对水资源的意识,减少浪费和滥用。
4. 土地保护和管理加强土地保护,限制不适宜的土地开发和利用。
制定严格的土地管理政策和法规,鼓励土地的可持续利用,确保土地的长期保持肥沃和环境友好。
荒漠化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及防治措施荒漠化是指原本生长着植被的地区由于气候干旱、人类活动等原因,导致植被逐渐减少或消失,土地变成沙漠或半沙漠的过程。
荒漠化不仅对当地的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破坏,还给人类社会带来了许多负面影响。
本文将就荒漠化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展开论述,并提出一些相应的防治措施。
一、对水资源的影响荒漠化导致土壤水分的流失加剧,造成地下水位下降、河流干涸等问题。
由于缺乏水源,生态系统的恢复困难,物种的多样性减少,并会造成生态平衡的破坏。
同时,大量的沙尘暴随风而起,并对周边地区造成严重的空气污染。
二、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荒漠化导致植被逐渐消失,多样性的破坏使得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下降。
土地的生产能力减弱,许多植物和动物无法在荒漠化的环境中生存,种群数量急剧减少甚至灭绝,导致生物多样性的丧失。
三、对土地的影响荒漠化导致土地质量下降,土壤侵蚀程度加剧,土地肥力降低,从而影响农作物和林木的生长发育。
此外,荒漠化还会导致土壤的盐渍化,进一步加剧土地的退化程度。
针对荒漠化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我们应该采取以下防治措施:一、加强植被的恢复和保护通过大规模的植树造林、草种播种等活动,增加植被覆盖率,减少水分的蒸发和土壤的侵蚀,从而达到稳定土壤、保护水源的目的。
同时,重视对濒危植物和动物的保护,加强生态系统的复原力。
二、推行节水措施注意水资源的合理利用,推广节水农业和节水灌溉技术,减少水资源的浪费。
加强水资源的保护和管理,保持水流的稳定,防止地下水位的过度开采,减缓荒漠化过程。
三、加强土地治理通过合理的耕作方式、农田防护措施等,减少土壤侵蚀和盐渍化的程度,提高土地的质量。
同时,加强土地的保育,减少土地的开发程度,避免大面积的开垦造成的生态灾害。
四、加强国际合作与政策支持荒漠化问题不仅是一个国家的问题,而是全球范围内的挑战。
国际社会应加强合作,分享先进的治理经验和技术。
同时,政府应制定相关政策,加大对荒漠化防治的支持,鼓励公众的参与与投入。
土地荒漠化的危害及治理措施1. 引言土地荒漠化,这个听起来有点吓人的词,其实就是指原本肥沃的土地因为各种原因变得贫瘠,甚至变成沙漠。
想象一下,一片绿油油的田野,突然被一层沙子覆盖,成了寸草不生的荒地,真是让人心痛啊!那么,这种现象到底带来了哪些危害呢?我们又该如何治理呢?接下来,就让我们轻松聊聊这个话题。
2. 土地荒漠化的危害2.1 生态环境的恶化首先,土地荒漠化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可不是小事,简直是如虎添翼。
想象一下,很多动植物失去了栖息地,鸟儿再也不能在树上叽叽喳喳,青蛙也只能默默无闻地躲在沙子里。
生态系统一旦失去平衡,各种生物都受到牵连,整个环境就变得暗淡无光。
而且,沙尘暴就像调皮的小孩,常常肆无忌惮地袭来,把空气搞得乌烟瘴气,让我们出门都得戴口罩,真是没法呼吸啊!对于那些有呼吸道疾病的人来说,这简直是雪上加霜。
2.2 经济损失接下来,咱们聊聊经济损失。
土地荒漠化直接影响农业生产,农民伯伯辛辛苦种的粮食没了,收入自然也跟着水落石出。
农田变成了沙漠,咱们的饭碗可怎么办呢?而且,荒漠化导致的水土流失,像是把资源给白白浪费了,真是心疼啊!再加上,由于土地退化,很多地方的旅游业也受到了影响,游客不愿意来,生意自然也就不好做。
3. 治理措施3.1 生态修复那么,面对这些危害,我们能做些什么呢?首先,生态修复是个好办法。
相关部门和科研人员正在努力尝试种植耐旱植物,像是在沙漠里种上小绿植,把干枯的土地变得生机勃勃。
还有就是搞植树造林,种下一棵树,就像种下一个希望,时间久了,荒地也能变成小森林,真是妙不可言!3.2 节水灌溉其次,咱们还可以从用水入手,推广节水灌溉技术。
比方说,滴灌技术就像是给植物喝水的“自助餐”,让每一滴水都能被利用到极致。
这样一来,既能保证作物的生长,又能节约水资源,真是一举两得啊!更妙的是,这些技术也越来越成熟,农民朋友们只需要学习就能轻松上手。
4. 结语最后,土地荒漠化真的是个让人揪心的问题,但只要我们齐心协力,总能找到办法治理。
什么是荒漠化?
荒漠化是指非常干燥的土地在长期干旱、气候变化、过度放牧、不合理的农业和森林开发等影响下,土地和植被的遭受严重破坏,致使土地逐渐变成荒漠的过程。
荒漠化的危害
荒漠化对人类和环境都造成极大的伤害,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 生态环境恶劣:荒漠化导致土地失去肥力,植被覆盖不足,导致土地不再能够支持农业生产和生态系统的平衡。
2. 气候变化:荒漠化对气候影响很大,巨大的沙尘暴和干旱成为影响气候的常见现象,一旦荒漠化被放任,将会对地球产生极大的倒果为因的影响。
3. 社会经济影响:荒漠化地区的经济条件较差,收入水平低,生活条件差,文化水平较低,这不仅使荒漠化地区的人民体面受到侵害,还会使贫穷人口大量流失,使荒漠化得到进一步加剧。
预防和治理荒漠化的方法
目前,治理荒漠化的方法主要包括人工措施、植物保护措施和水资源
保护措施。
具体措施如下:
1. 人工措施:防沙林带、造林绿化、适度深耕、提高过饥直た坑芷缫舳薜瓢稹
2. 植物保护措施:通过生态恢复作用,采用植物多样性保护措施,应用多种植物来满足区域内生存所需的丰富性、皮杂基因和能力,来保护该区域内地生态系统的稳定和进化。
3. 水资源保护措施:包括灌溉水资源管理、对抗土地沙漠化、和通过缓从造影水循环提高水资源利用率来对抗荒漠化。
结论
荒漠化已经成为全球环境保护面临的最大挑战。
预防和治理荒漠化的方法多种多样,但唯有坚决采取措施,与时俱进,才能有效地保护环境,保障人类生存。
第一节荒漠化的危害与治理
——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
设计人:陈冯伟审核人:李学凤华锡昌
教学目标:
1.理解荒漠化的含义及其成因。
2.了解荒漠化的危害。
3.通过对我国西北地区荒漠化因素的分析,了解造成荒漠化的主要的人为原因。
教学重、难点:
1.荒漠化形成的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
2.荒漠化的危害和荒漠化治理的措施和问题
一、荒漠化的含义
1.荒漠化是指由于和等因素所造成的土地退化。
2.土地退化是指。
3.我国西北地区的荒漠化。
涉及、、、、等省(区)。
其中、等地荒漠化现象尤为严重。
二、荒漠化的类型
荒漠化包括风蚀和水蚀等造成的土地退化,也涉及人类滥垦滥牧所导致的。
三、西北荒漠化的原因
思考:西北地区的荒漠化与自然地理景观有没有联系?
3、西北地区荒漠化形成的人为原因
①人口的,加大了环境生态压力
②不合理的生产活动:、、。
4.分组讨论:(结合给定图文资料)
(1)造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因素主要有哪些?在此过程中,人类扮演了什么样的角色?
(2)有人说,“植被破坏,加剧水土流失,其结果是土地荒漠化”。
对此,你的看法如何?
说出你的理由。
(3)“红色荒漠”形成原因与新疆荒漠化面积扩大有何异同?
四、荒漠化的危害
1.生态环境进一步恶化,威胁村庄、_________、__________ 、水库、灌渠等基础设施。
2.为__________的形成提供了充足的沙源。
3.使农牧业生产力水平大幅度下降,________和__________减产甚至绝收,进而引发_________,影响经济、社会的__________发展。
五、荒漠化的防治
1.防治荒漠化的基本方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措施:封______禁________,禁_______禁________,合理用_______,__________移民等。
3.1978年国家开始实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体系建设工程。
4.西北荒漠化治理中存在的问题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现象长期存在,使得荒漠化土地面积仍在继续扩大。
『活动探究』
1.在我国西北荒漠化地区,应当怎样处理保护环境与脱贫致富的关系?
2.什么是“生态移民”? “生态移民”是逃避自然,还是对自然的尊重?
【课后巩固】
一、单项选择题
1.西北地区的自然景观为()
A.以荒漠为主
B.以草原为主
C.以森林、草原为主
D.以草原、荒漠为主
2.2001年3月,我国对楼兰古城及罗布泊的考古和科学考察表明()
A.荒漠化问题发生在工业时代,古代不曾出现过
B.荒漠化完全是战争、瘟疫等人为原因造成的
C.人为破坏植被,导致水源枯竭、土地退化,是荒漠化发生的主要原因
D.荒漠化完全是地质时期的自然过程形成的,有沙质荒漠和砾质荒漠
3.关于自然条件对荒漠化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
A.多雨年利于荒漠化的发展
B.岩石裸露有利于风沙活动
C.气候因素决定荒漠化的发展
D.大风天多且集中为风沙活动提供了条件
4.位于我国最东部的沙地是()
A.浑善达克沙地
B.科尔沁沙地
C.呼伦贝尔沙地
D.毛乌素沙地
5.关于西北地区生态环境脆弱性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植被稀少,土壤发育差消息
B.大风日数多,物理风化和风力作用显著
C.河流水量大,流水作用显著
D.多疏松的沙质沉积物,形成大片戈壁和沙漠
6.西北地区土地荒漠化加剧的原因是()
A.地势较高,降水稀少
B.过度樵采、放牧和农垦
C.环境污染加剧
D.农业集约化经营
7.限制西北地区经济发展的稀缺性资源是()
A.水资源
B.石油资源 C .天然气资源 D.太阳辐射能
图3 一5 一3 是我国西北某地农业区的示意图,读图回答8—9题。
8、与长江中下游平原相比,该农业区农业生产的优势条件是
A .热量充足
B .太阳辐射
C 水资源丰富
D .土壤肥沃
9、该类农业区国土整治面临的主要课题是
A .水土流失的治理
B .酸性土壤的改良
C .荒漠化的防治
D .河流的综合整治
10.关于荒漠化的形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据统计,在我国西北地区荒漠化土地中,人类活动不当引起的占90%以上,由此可见,人类过度的经济活动是引起荒漠化的根本原因
B.持续干旱促进了荒漠化的进程,所以气候干旱是造成荒漠化的主要原因
C.疏松的沙质地表、集中而多大风的天气日数、干旱的天气条件是形成荒漠化的决定性因素
D.松散的地表物质在干旱的气候条件下经大风吹扬极易形成流沙,而人类过度樵采、放牧、开垦则加速了土地退化,使荒漠化土地大大增加
二、综合题
11、图1、图2分别记录了我国西北某地绿洲和邻近荒漠某年6月1日(晴天)近地面层大气温度和水平风速日变化状况。
读图计算并回答问题。
(26分)
(1).6月1日绿洲的气温日较差约___℃,荒漠的气温日较差约___℃。
(2).与荒漠相比,绿洲全天风速较___,风速日变化幅度较____。
(3).22时,绿洲的气温比荒漠___,风速比荒漠___。
白天(6时至18时),绿洲的气温比荒漠____,风速比荒漠____。
(4).上述现象表明,绿洲植被可以____气温日变化幅度,还可以____风速。
由此可见,绿洲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抑制邻近荒漠的侵袭。
(以上每空2分,共20分)(5).本题资料来源于科学工作者实地观测的结果,如果从其他角度研究绿洲和邻近荒漠的
小气候差异,你认为还可以选取哪些气象要素进行比较研究。
请写出研究课题的名称。
气象要素: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课题名称: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12.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16分)
一般而言,单位土地面积上植物的叶片总面积越大,生长速度和蒸腾量越大。
图6所示区域50多年来,年年植树,但因成活率低,目前森林覆盖率不到1%。
(1)根据干湿地区的划分,图示区域属于区。
(2分)
(2)在该区域进行生态建设,如果有①植树造林、②种草、③自然恢复三种措施,你倾向于哪一种?请说明理由。
(14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