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中国工业经济运行上半年报告
- 格式:doc
- 大小:60.00 KB
- 文档页数:23
在2012上半年经济形势分析会议上的发言各位领导:根据会议安排,我就全县上半年经济运行情况及下半年工作打算作一简要汇报,不妥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一、七大指标完成情况及全市排位——全县地区生产总值,完成65.6亿元,增幅13.5%,完成市计划目标的42.7%,增幅欠市计划目标1.5个百分点,增速全市排名第五。
——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幅17.3%,增幅欠市计划目标9.7个百分点,增速全市排名第五。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49.8亿元,增幅27.4%,完成市计划目标的51.3%,增幅超市计划目标9.8个百分点,增速全市排名第三。
——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25.9亿元,增幅16.3%,完成市计划目标的45.4%,增幅欠市计划目标1.7个百分点,增速全市排名第四。
——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完成2.53亿元,同比下降4.9%,增速全市排名第五。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完成10244元,增幅16.5%,完成市计划目标的54.2%,增幅超市计划目标3.5个百分点,增速全市排名第四。
——农民人均纯收入,完成3519元,增幅17.3%,完成市计划目标的47.8%,增幅超市计划目标3.3个百分点,增速全市排名第五。
二、1-6月经济运行特点和亮点(一)三次产业协调发展,产业结构不断优化今年以来,我县在确保主要经济指标稳定增长的同时,致力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拓宽产业发展空间,推动产业结构优化调整,力促三次产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三次产业间的协作和互动,全县经济运行质量不断提高,产业结构不断优化。
上半年,三次产业结构比为20:50.7:29.3,基本达到年初制订的目标(22.1:47.3:30.6)。
(二)农业经济稳步发展,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成效显著。
今年以来,不断加大对农业基础设施投入,以现代农业为发展方向,大力发展优质高效农业和特色农业,加强农业产业化调整、扶贫开发及新农村建设,大幅提高农业整体效益。
启动实施了3.5万亩“千斤粮万元钱”示范工程、大春粮油高产示范区建设、脐橙蔬菜特色产业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小区建设、大洪河省级新农村建设示范片建设、千岛湖县级新农村建设示范片建设、“2211工程”等重点工作,农业生产条件得到进一步改善,农业产业结构得到进一步调整,示范、辐射和带动作用明显增强。
2012年中国医药工业经济运行分析2012年中国医药工业运行情况报告2012年医药工业继续平稳增长,生产、销售和利润总额均保持较快增长,亏损面和亏损额均有一定程度的下降,医药工业整体经济呈现良好态势。
但出口增速明显下滑,外贸形势仍存在不稳定因素。
一、总体运行状况(一)产销稳步增长1、主营业务收入增长平稳2012年全行业累计实现主营业务收入*****.3亿元,同比增长20.1%。
2008-2012年医药工业主营业务收入增长趋势注:本文医药行业除包括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中的医药制造业外,还包括医疗仪器设备及器械制造业。
从2008-2012年各季度主营业务收入增长情况来看,2012年在持续两个季度的增速下滑后,在三季度出现企稳。
与2011年底28.9%的增速相比,上半年累计9.8个百分点的差距在下半年有所减少,全年累计增幅重新恢复到20%水平。
从主营业务收入完成情况来看,中药饮片加工业、化学药品制剂制造业、中成药生产业和医疗仪器设备及器械制造业4个子行业增速在行业平均水平以上,化学药品原料药制造业增幅水平最低,为14.0%。
2012年医药行业主营业务收入完成情况2、销售产值增速小幅上升2008-2012年医药工业销售产值增长趋势2012年全行业累计实现工业销售产值*****.2亿元,同比增长21.1%。
除化学药品原料药制造业、生物药品制造业和中成药生产业外,其余4个子行业的增速均高于医药工业平均水平,特别是中药饮片加工业的增速较平均水平高了6.5个百分点。
2012年医药行业工业销售产值累积完成情况3、产销率稍有回落2008-2012年医药工业产销率变化情况2012年全行业整体产销率有所回升,全年行业平均产销率为95.6%,低于2011年底水平0.4个百分点。
与2011年同期相比,除中药饮片加工业和医疗仪器设备及器械制造业外,其余各子行业的产销率均有不同程度的下滑,下滑最大的是化学药品制剂制造业,下降了1.4个百分点。
2012年经济回顾1.国内宏观经济形势回顾国内经济环境总体良好。
一方面,十二五规划第二年进入投资项目集中建设阶段,中西部不断承接东部产业转移逐步成为带动经济增长的新亮点,扩大居民消费的政策体系不断完善将进一步扩大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
另一方面,经济增长也存在一些不利因素:刺激性政策逐步退出以及严厉的房地产调控政策将使得经济增速进一步放缓,地方财政风险和土地市场交易趋冷对地方投资融资能力形成制约,资源、劳动力成本上升抬高了经济增长的成本,出口放缓对工业生产形成一定压力。
2012年以来,受需求减弱、成本上升、企业盈利下滑、产能过剩和就业问题隐忧初现等因素影响,中国经济下行压力增大。
但受政策刺激和基数效应的影响,四季度经济有望小幅回升,GDP增长8.2%左右,全年GDP增长8%左右,略高于7.5%的调控目标,四季度CPI上涨2.2%左右,全年上涨2.7%左右。
经济运行总体上保持两低即低增长、低通胀态势。
目前的宏观经济放缓既有传统的周期性因素,同时又有结构性调整因素。
从一定意义上讲,本轮的宏观经济周期是在结构调整的背景下发生的,因此不确定因素增多。
这需要政策长短结合,从长计议,政策的立足点是通过短期稳定增长为长期结构调整创造条件,其中适时推出改革十分必要。
从短期看,稳增长的核心是稳投资,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是近期稳增长的关键,这就要求实施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其中中央财政的作用尤为重要。
2.全球经济形势回顾全球经济活力正在减弱,并且内外部失衡进一步加剧,市场信心近期大幅下降,下行风险逐渐增大。
发达国家正在步入滞胀的泥潭,一方面,主要国家普遍面临主权债务压力和金融稳定风险,私人需求尚未接过拉动经济增长的接力棒,经济增长动力仍然不足;另一方面,由于货币政策依旧宽松,甚至存在出台新的量化宽松政策的可能,通胀压力相对较大。
新兴经济体面临着外部环境复杂多变,大量热钱冲击以及政策紧缩对经济增长的抑制等问题,其经济增速将继续呈放缓态势。
今年以来,全省工业战线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努力克服宏观经济中多种不利因素的影响,着力解决经济运行中存在的突出矛盾和问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全力推进工业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增长,实现了“十二五”的良好开局。
一、工业经济运行总体情况生产保持平稳增长。
1—6月,全省规模以上工业累计实现增加值亿元,同比增长%,增速较上年同期回落个百分点,较上年全年回落个百分点。
从年内运行趋势看,1—2月、1—3月、1—4月、1—5月增加值同比分别增长%、%、%、%,呈稳中趋缓态势,但总体上仍运行在一个较快的增长区间。
其中,6月份生产回升明显,月度增幅达年内最高。
图1 2010年以来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速效益呈现良好态势。
1—6月,规模以上工业累计实现利润总额亿元,同比增长%,增幅高于主营业务收入增幅个百分点;销售利润率%、成本费用利润率%、总资产贡献率%,同比分别提高个、个、个百分点。
年内利润增幅虽不断回落,但幅度逐月收窄,1—6月较1—2月、1—3月、1—4月、1—5月分别回落个、个、个、个百分点。
图2 2009年以来工业利润累计增幅二、工业经济运行基本特点(一)工业增速适度回落受通胀压力推动和需求放缓影响,今年以来工业生产步伐放缓,增加值增速较一季度呈小幅回落态势,累计回落个百分点。
一是轻工业逐月回落,重工业保持相对平稳。
1—6月,规模以上轻工业增加值较上年增长%,连续四个月不断回落,较一季度回落个百分点;重工业增长%,与一季度持平。
重工业增速快于轻工业个百分点,且两者差距不断扩大,较1—2月扩大个百分点;轻、重工业对规模以上工业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和%,重工业贡献率较一季度提高个百分点,较上年全年提高个百分点,工业重化趋势日趋明显。
二是“三资”工业平稳增长,股份制工业小幅回落。
1—6月,规模以上“三资”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增速高于规模以上工业平均水平个百分点,与一季度增速持平。
各月累计增速在15%的水平基准上以±个百分点上下波动,增速较为平稳。
我国造船业形势严峻与国外相比还有很大差距对于几乎全部的中国船舶企业而言,2012年注定都是艰难的一年。
虽然早在2008、2009年金融危机的“威力”初步显现时,造船行业就已经做好了在3年后迎来最艰难时刻的心理准备,可当2012年真的来临时,这个行业似乎仍然感受到了难以承受之重。
虽然船舶工业的低谷是全球性的,可是中国船舶工业的形势却又似乎格外严峻。
产能过剩、融资不畅,更重要的是中国船舶工业虽贵为世界第一,但在高端船舶研发和制造方面、在利润空间更加客观的海工装备制造方面,与世界造船强国日本和韩国还有较大差距。
逆境中发力,这是中国船舶工业的必须选择,也是唯一可行的道路。
事实上,它们已经在做。
迎来艰难时世“一般来说,造船企业从承接订单到最终交付需要大约2年至3年的时间,目前造船企业手中的订单多为2010年或者2011年交付。
所以,随着前几年承接的订单陆续完工交付以及新船订单需求不足,船舶工业最艰难的日子还在后面。
”三年前,原中国船舶工业经济研究中心高级分析师梁志勇就向《中国产经新闻》记者表明了他的判断。
三年后,中国船舶工业的艰难时世如约而至。
谈及订单,尤其是新承接订单数量,几乎所有的造船厂都讳莫如深。
“现在行业内全国的形势都很惨淡,我们谈起来也很为难,说得太好或者太不好,都不合适。
”一家大型国有造船企业负责人向《中国产经新闻》记者如此表示。
实际上,该企业在行业内已经算情形较好的一类,但企业内部的纠结心态依然非常明显。
而记者从另一知情人士那里获悉,该企业2012年新承接订单数量依然为“0”。
8月10日,扬子江船业公布第二季度业绩,净利润跌8.9%至8.781亿元,低于去年的9.639亿元,营收较去年的35亿元增加13%,至39亿元。
与此同时,撤单情形严重,该公司表示,因客户没有付款,第二财季取消了8份造船合同。
中船重工旗下的船舶制造企业中国重工的业绩同样惨淡。
其一季报与惨淡的2011年年报相比,业绩呈现加速下滑的态势。
上半年船舶工业经济运行分析信息来源:中国船舶报2012-07-302012年上半年,我国船舶工业努力克服全球船舶市场持续低迷带来的接单难、交船难等困难,造船完工量、工业总产值、主营业务收入保持平稳增长,但船舶出口同比下降,实现利润在连续11年高速增长后首次出现下降。
由于全球经济和航运业复苏乏力,我国船舶工业生产经营将面临更加严峻的挑战。
一、经济运行的基本情况(一)造船完工量小幅增长1~6月,全国造船完工量为3220万载重吨,同比增长4.2%;承接新船订单量为1074万载重吨,同比下降50.3%;6月底,手持船舶订单量为1.2587亿载重吨,同比下降30.7%,比2011年年底下降16%。
(二)工业总产值平稳增长1~6月,全国规模以上船舶工业企业共1630家,完成工业总产值3971亿元,同比增长4.7%。
其中,船舶制造业为2999亿元,同比增长0.5%;船舶配套业为565亿元,同比增长25.8%;船舶修理业为87.9亿元,同比增长9.8%;船舶改装业为157亿元,同比增长25.4%;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为141亿元,同比增长10%。
(三)船舶出口同比下降1~6月,全国完工出口船总量为2634万载重吨,同比增长1.8%;承接出口船订单量为799万载重吨,同比下降51.3%;6月底手持出口船订单量为1.0729亿载重吨,同比下降30.8%。
出口船舶的造船完工量、新接订单量、手持订单量分别占全国总量的81.8%、74.4%和85.3%。
1~6月,全国规模以上船舶工业企业完成出口交货值为1429亿元,同比下降9.3%。
其中,船舶制造业为1315亿元,同比下降9.6%;船舶配套业为52.6亿元,同比下降2.2%;船舶修理业为21.8亿元,同比增长0.2%;船舶改装业为12.5亿元,同比下降10.8%;海工装备制造业为9.5亿元,同比增长48.1%。
1~5月,我国船舶出口金额为167.3亿美元,同比下降2.1%。
2012年上半年工业经济运行分析报告今年来,特别二季度以来,在严峻的宏观经济环境下,受国内经济增速进一步下滑和国内外有效需求下滑双碰头及流动性短期紧缺等因素影响,企业订单大幅减少,销售趋缓,库存增加,盈利能力下降,工业产销等主要指标持续回落,工业经济系统性风险加大,经济下行压力进一步加大,总体形势严峻。
加大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切实改善经济发展环境,尤其是企业生存环境,确保全县经济平稳增长是下半年经济工作的重点。
一、2012年上半年工业经济动行基本态势1.产销增长持续回落。
1-6月份,全县实现工业企业总产值158.28亿元,同比增长0.5%,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实现产值107.74亿元,同比增长-2.4%,增幅同比回落18.2个百分点,增幅环比一季度回落3.55个百分点,略高于全市平均增幅0.7个百分点,规模以上产值增幅列全市十二个县市区第5位。
规模以上工业实现销售产值105.64亿元,同比增长-1.3%,增幅同比回落17.6个百分点,工业产销率98.05,同比增长1.1%,财政总收入18.42亿元,同比增长13.2%,增幅同比回落9个百分点。
从规模以上工业产值增幅情况来看,自2010年以来规模以上工业增长总体呈持续回落态势,今年1-6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长逐月下滑,二季度来呈加速回落态势,统计283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有156家企业实现正增长,127家企业为负增长,其中产值占比较大的瑞田钢业因停产和重组,产值无法申报,直接拉低规模以上工业产值增幅2个百分点左右。
从用电量来看(详见全社会用电量与规模以上工业增幅图),1-6月份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产值增幅为-2.4%,而且全社会用电量增幅为-1.46%,两者基本匹配,因规模以下企业特别是用电大户气流纺企业大量停产,两者差距有所减少,但基本反映我县实际。
从分季度来看,一季度我县全社会用电量同比增长7.37%,规模以上工业产值同比增长1.1%,二季度我县全社会用电量同比增长-9.03%,6月份用电量同比增长-9.79%,而1-6月份规模以上工业产值增长-2.4%,用电量与产值增幅走势相符合。
某工业园区上半年经济运行情况分析报告某工业园区上半年经济运行情况分析报告尊敬的领导:根据我们对某工业园区上半年的经济运行情况进行的详细调查分析,现将报告如下:一、总体情况上半年,某工业园区经济运行总体平稳,产值持续增长。
工业园区内的各类企业共实现产值XXX亿元,同比增长X%。
同时,就业人数增加XXX人,创造了良好的就业环境。
然而,工业园区发展仍面临一些挑战。
二、产业结构1.重点行业发展态势良好:XXX行业产值持续增长,成为工业园区的支柱产业。
2.轻工业面临压力:XXX行业产值同比下降X%,主要受到原材料价格上涨和外部竞争的影响。
三、投资情况上半年,工业园区总投资额达到XXX亿元,同比增长X%。
其中,固定资产投资占大比例,虽然同比增长率有所下降,但整体投资仍保持较高速度增长。
此外,对外投资也呈现出较大增长动力。
四、外贸情况1.出口表现良好:上半年,工业园区出口总额同比增长X%,主要受益于改善的贸易环境和国际市场需求上升。
2.进口增长有限:上半年,工业园区进口总额同比略有增长,这主要受到原材料价格上涨和货币政策收紧的影响。
五、创新发展上半年,工业园区加大了对科技创新的投入力度,推动技术更新和升级。
科技企业孵化器的建设发展成效显著,吸引了一批高新技术企业入驻,并培育了一批新的科技创新成果。
六、环境保护工业园区对环境保护高度重视,上半年加大了绿化建设和节能减排力度,同时加强了环境监测和治理,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然而,某些企业还存在环保标准不达标的问题,需要加强监管和引导。
七、未来展望下半年,工业园区将继续加强产业结构优化,加大科技创新力度,提高企业竞争力。
同时,加强环境保护工作,推动可持续发展。
鉴于国内外经济形势的不确定性,工业园区还将密切关注各种风险和挑战,及时调整发展策略。
以上是对某工业园区上半年经济运行情况的分析报告,请领导核阅并给予指导和支持。
谢谢!八、产业结构优化上半年,某工业园区在产业结构优化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2012年中国工业经济运行上半年报告(2012年9月3日)工业和信息化部运行监测协调局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今年以来,国际经济环境复杂多变,我国经济也出现一些新情况新变化。
工业经济运行总体上延续了去年下半年以来的放缓趋势,并呈现出明显的调整特征。
受市场环境趋紧影响,经济运行下行压力加大,企业生产经营困难加重。
据国家统计局统计,1-7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0.3%,增速同比回落4个百分点;其中轻、重工业增加值同比分别增长10.8%和9.9%,增速同比分别回落2.3个和4.6个百分点。
从效益情况看,1-7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盈亏相抵实现利润同比下降2.7%,主营收入利润率从去年同期的6.11%下降到5.36%。
当前经济处于怎样的运行状态,如何看待当前经济形势,下一步走势如何,工业和信息化部运行监测协调局会同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根据国家统计局和有关部门公布的数据,并结合实施“十二五”工业转型升级规划,对当前工业经济运行情况进行了认真分析研究。
综合分析,影响当前工业增速放缓和企业效益下滑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既有世界经济不振、外需持续低迷带来的影响,又有国内有效需求不足、部分行业产能过剩造成的影响,同时,经济运行可能进入到一个新的调整周期,各方面的压力都比较大。
目前,工业增速已呈现出一些缓中趋稳的迹象,但基础还比较脆弱,一些不确定性因素还会带来新的冲击,对此不能掉以轻心。
一、对当前工业经济运行形势的总体判断一是工业经济运行总体保持稳定。
今年以来,各地区各部门按照中央提出的稳中求进的总基调,着力稳增长、调结构、促转型,在外需明显减弱的情况下,前7个月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仍保持了10.3%的增长速度,无论是与发达经济体还是新兴经济体相比,这个速度都是不低的。
同时还要注意到,工业生产增速已呈现出缓中趋稳迹象, 4、5、6、7四个月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分别增长9.3%、9.6%、9.5%和9.2%,未出现大幅波动。
二是增速回落带有明显的调整特征。
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影响,中央实施了包括十大产业三年调整振兴规划在内的“扩内需、保增长、调结构、惠民生”一揽子计划,使我国经济率先走出谷底。
三年过去了,政策效应逐步减弱,一些政策措施逐步退出,经济运行处在从政策刺激向内生增长转变的过程,经济增速在一定程度上呈现出适应性的调整回落。
增速适度回调,有利于释放和缓解偏快的增速对经济运行形成的压力,同时也有利于加快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
另外,我国制造业产值已跃居世界第一,潜在增长率下降也是大势所趋,2010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达到15.7%,2011年增速达到13.9%,预计2012年增速在10%左右。
三是外需萎缩的影响程度加深。
国际金融危机的深层次影响还在继续显现,世界经济复苏一波三折。
美国经济依然疲软,欧洲经济处于衰退边缘,新兴经济体经济增长速度普遍放缓。
外部需求不振加大我国工业出口压力。
1-7月,工业出口交货值同比仅增长6.6%,增幅同比回落12.2个百分点,其中7月份同比仅增长3%,增速比6月份回落3.3个百分点。
另据海关统计,7月份,进、出口增速回落至2009年底以来的历史低位,其中出口增长1%,进口增长4.7%,增速比上月分别回落10.3个和1.6个百分点。
在1-7月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同比回落的4个百分点中,出口的影响程度接近三分之一。
四是企业效益持续下滑,生产经营困难加剧。
1-7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26785亿元,同比下降2.7%;其中7月当月实现利润3668亿元,同比下降5.4%。
在41个工业大类行业中,25个行业利润同比增长,15个行业同比下降,1个行业由同期盈利转为亏损。
企业生产经营比较困难的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利润下降60.8%,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下降21.3%,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下降1.6%。
五是下行压力依然存在。
7月份,全国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和购进价格同比分别下降2.9%和3.4%,与去年7月份的高位相比,仅一年时间价格指数分别回落10.4个和14.4个百分点。
随着前期新上产能集中释放与市场需求回落“双碰头”,产品价格持续下滑,市场对价格下行预期增强,企业生产经营困难加大。
二、部分重点行业经济运行情况从制造业运行情况看,受基础设施和房地产投资萎缩等因素影响,包括钢铁、有色、建材和化工在内的原材料工业生产形势低迷,产能过剩问题凸现,部分行业处在行业性整体亏损边缘;而受设备投资周期和出口萎缩等因素影响,装备制造业经济运行进入前所未有的低迷状态,生产增速快速回落,主要产品中有多达三分之一的产品产量同比出现不同程度下降;国内消费仍呈刚性增长,但受一些刺激消费政策的退出或效应的减弱,以及外需不振的影响,以轻纺为主的消费品工业生产形势也不乐观;电子制造业由于外需不确定性增加,生产波动较大。
从总体上,今年以来大多数行业生产增速同比都出现不同程度回落,但二季度以来也表现出缓中趋稳的积极迹象。
从统计数据看,1-7月,原材料工业、消费品工业和电子制造业完成增加值同比分别增长10.3%、11.7%和12.2%,增速同比分别回落2.7个、2.6个和2.6个百分点;装备制造业完成增加值同比增长8.8%,增速同比回落7.1个百分点。
7月当月,消费品工业和电子制造业完成增加值同比分别增长10.8%和10.9%,增速比6月份分别加快1.2个和1.3个百分点;原材料工业和装备制造业完成增加值同比分别增长9.6%和7.8%,增速比6月份分别减缓0.5个和1.7个百分点。
钢铁行业。
去年4季度以来,受国际国内经济增速放缓影响,我国钢铁行业生产经营步入低谷。
粗钢产能释放加速,钢材需求增长缓慢,冶金原材料价格维持高位,钢材价格持续下跌,企业成本居高不下,利润总额大幅下降,行业运行困难加重。
1-7月,生产粗钢4.2亿吨,同比增长2.1%,增幅同比回落8.2个百分点。
7月末,国内钢材价格综合指数为108.08点,同比下降26.6点,比年初下降12.4点。
尽管去年四季度以来,铁矿石、煤炭等原材料价格也有回落,但幅度明显小于钢材价格回落的幅度。
比如,7月份进口铁矿石价格平均为133.72美元/吨,比年初仅下降0.05美元/吨。
另据中国钢铁工业协会统计,1-7月,会员钢铁企业盈亏相抵实现利润仅有7亿元,亏损面高达33.8%,扣除投资收益,全行业主营业务整体处于净亏损状态。
预计在今后一段较长的时期内,钢铁行业将继续维持这种微利运行态势,钢铁企业可能要勒紧裤腰带过一段苦日子。
另一方面,钢铁行业也要抓住市场趋紧形成的倒逼机制,加快推进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在兼并重组和淘汰落后产能方面取得新的实质性进展。
针对钢铁行业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建议在政策着力点重点把握好以下几方面:一是鼓励优势企业开展跨地区、跨所有制的兼并重组以及重点区域内的企业兼并重组,提高产业集中度。
二是扶持企业开展技术改造和技术创新,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
三是推进钢铁行业生产经营规范管理工作,按照技术、环保、质量等准入标准对行业发展进行规范,创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
四是积极推进减量化用钢。
积极推动建筑、船舶、家电等行业钢铁产品升级,重点推广应用高强钢筋,满足上下游产业升级的需求。
五是大力开展淘汰落后产能工作。
充分发挥法律和经济手段作用,压缩落后产能市场生存空间,对落后产能坚决予以淘汰。
水泥行业。
受基础设施投资影响,水泥行业总量过剩问题凸现,生产增速大幅回落,产品价格持续下跌,企业效益明显下滑。
据建材工业联合会统计,1-7月,水泥产量11.96亿吨,同比增长4.4%,增速同比回落8.3个百分点;7月份,重点建材企业水泥月均出厂价355元/吨,比6月份下降3.4元/吨,同比下降10.4%,浙江、安徽、上海、北京、天津等地水泥价格大幅度下滑,市场需求不旺已导致“价格战”在部分区域上演。
另据国家统计局统计,1-7月,水泥行业主营业务收入同比下降1.7%,实现利润同比下降53.1%,行业平均利润率由去年同期的11.6%降到5.5%。
针对目前行业发展情况,需做好以下几项工作:一是严格控制总量,行业低位运行的主要因素是供大于求,要严控新增产能。
二是引导结构调整,在市场低迷的时期,也是结构调整的良机,目前骨干水泥企业开始延伸产业链,积极开展水泥制品业的业务,上半年水泥制品业固定资产投资已超过水泥,位列建材行业固定资产投资第一位。
三是加快淘汰落后产能,2011年实际淘汰落后水泥(熟料及磨机)产能15497万吨,超额完成淘汰落后任务,完成率116%,今年将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顺利完成2012年淘汰落后工作。
四是推进兼并重组,推进水泥行业兼并重组是我部今年重点工作之一,针对水泥行业特点,抓紧研究水泥行业鼓励兼并重组的政策措施,努力为企业兼并重组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
五是创新产业发展业态,积极引导水泥企业开展协同处置、氮氧化物减排等关键技术的产业化攻关和工业化试验示范,组织制修订产品技术标准、设计规范和配套政策,推进技术进步,促进绿色发展,创新产业发展业态。
电解铝行业。
去年四季度以来,受世界经济复苏乏力、国内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等因素影响,我国电解铝行业经济运行情况进一步恶化,前景不容乐观。
一是成本仍刚性上升。
电价是影响电解铝成本的最主要因素。
目前,过高的电价已使电解铝企业难以消化。
1-7月,我国铝冶炼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同比增加11.9%,主营业务成本增加16.9%。
国内电解铝生产平均成本已高达16800元/吨(行业平均电价0.52元/千瓦时)。
二是铝价进一步下挫。
1-7月,国内市场铝现货平均价格为15992元/吨,同比下降5.6%,其中7月份平均价格为15561元/吨,比上月下跌1.7%。
若国内外经济形势短期内不能好转,铝价还将进一步下滑。
三是亏损进一步加剧。
1-7月,铝冶炼行业企业盈亏相抵净亏损18.9亿元,去年同期实现利润77.2亿元;企业亏损面达35.4%,亏损企业亏损总额81.1亿元,同比增长216.1%。
四是出口形势不容乐观。
从目前国内外铝价来看,国内价格比国际高270美元/吨左右,很难通过生产成本升高来推动国内铝价上涨,因国内铝价高,也抑制了国内的铝材出口。
下一步,坚持对电解铝产能进行总量控制,立足满足国内需求,着手研究对电解铝企业按照市场准入的原则实行差别电价。
对不符合条件的企业实行惩罚性电价,加大淘汰落后产能力度,做到有保有压。
船舶行业。
1-7月,全国造船完工量3549万载重吨,由上半年同比增长4.2%转为下降7.7%,其中出口船舶占总量的80.9%;新承接船舶订单量1164万载重吨,同比下降50.7%,其中出口船舶占总量的73.4%。
截至7月底,手持船舶订单量12348万载重吨,同比下降29.9%,比2011年底手持订单下降17.6%,其中出口船舶占总量的8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