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归分析的性质和基本概念
- 格式:ppt
- 大小:8.24 MB
- 文档页数:64
计量经济学重点知识整理计量经济学重点知识整理1⼀般性定义计量经济学是以经济理论和经济数据的事实为依据,运⽤数学和统计学的⽅法,通过建⽴数学模型来研究经济数量关系和规律的⼀门经济学科。
研究的主体(出发点、归宿、核⼼):经济现象及数量变化规律研究的⼯具(⼿段):模型数学和统计⽅法必须明确:⽅法⼿段要服从研究对象的本质特征(与数学不同),⽅法是为经济问题服务2注意:计量经济研究的三个⽅⾯理论:即说明所研究对象经济⾏为的经济理论——计量经济研究的基础数据:对所研究对象经济⾏为观测所得到的信息——计量经济研究的原料或依据⽅法:模型的⽅法与估计、检验、分析的⽅法——计量经济研究的⼯具与⼿段三者缺⼀不可3计量经济学的学科类型●理论计量经济学研究经济计量的理论和⽅法●应⽤计量经济学:应⽤计量经济⽅法研究某些领域的具体经济问题4区别:●经济理论重在定性分析,并不对经济关系提供数量上的具体度量●计量经济学对经济关系要作出定量的估计,对经济理论提出经验的内容5计量经济学与经济统计学的关系联系:●经济统计侧重于对社会经济现象的描述性计量●经济统计提供的数据是计量经济学据以估计参数、验证经济理论的基本依据●经济现象不能作实验,只能被动地观测客观经济现象变动的既成事实,只能依赖于经济统计数据6计量经济学与数理统计学的关系联系:●数理统计学是计量经济学的⽅法论基础区别:●数理统计学是在标准假定条件下抽象地研究⼀般的随机变量的统计规律性;●计量经济学是从经济模型出发,研究模型参数的估计和推断,参数有特定的经济意义,标准假定条件经常不能满⾜,需要建⽴⼀些专门的经济计量⽅法3、计量经济学的特点:计量经济学的⼀个重要特点是:它⾃⾝并没有固定的经济理论,⽽是根据其它经济理论,应⽤计量经济⽅法将这些理论数量化。
4、计量经济学为什么是⼀门单独的学科计量经济学是经济理论、数理经济、经济统计与数理统计的混合物。
1、经济理论所作的陈述或假说⼤多数是定性性质的,计量经济学对⼤多数经济理论赋予经验内容。
回归分析1、回归分析的概念在工农业生产和科学研究中,常常需要研究变量之间的关系。
变量之间的关系可以分为两类:确定性关系、非确定性关系。
确定性关系就是指存在某种函数关系。
然而,更常见的变量之间的关系存在着某种不确定性。
例如:商品的销售量与当地人口有关,人口越多,销售量越大,但它们之间并没有确定性的数值关系,同样的人口,可能有不同的销售量。
这种既有关联,又不存在确定性数值关系的相互关系,就称为相关关系。
回归分析就是研究变量之间相关关系的一种数理统计分析方法。
在回归分析中,主要研究以下几个问题: (1)拟合:建立变量之间有效的经验函数关系; (2)变量选择:在一批变量中确定哪些变量对因变量有显著影响,哪些没有实质影响; (3)估计与检验:估计回归模型中的未知参数,并且对模型提出的各种假设进行推断; (4)预测:给定某个自变量,预测因变量的值或范围。
根据自变量个数和经验函数形式的不同,回归分析可以分为许多类别。
2、一元线性回归⏹ 回归系数的最小二乘估计已知(x1, y1),(x2 ,y2),...,(xn, yn),代入回归模型得到: 一元线性回归模型给定一组数据点(x1, y1),(x2 ,y2),...,(xn, yn),如果通过散点图可以观察出变量间大致存在线性函数关系,则可以建立如下模型:其中a,b 称为一元线性回归的回归系数;ε表示回归值与测量值之间的误差。
针对该模型,需要解决以下问题: (1)如何估计参数a,b 以及σ2; (2)模型的假设是否正确?(3)如何应用所求的回归方程对试验指标进行预测。
⏹ 回归系数的最小二乘估计已知(x1, y1),(x2 ,y2),...,(xn, yn),代入回归模型得到: 采用最小二乘法(即使观测值与回归值的离差平方和最小):⎩⎨⎧++=),0(~2σεεN bX a Y 2,~(0,),1,2,...,i i i i y a bx N i n e e s =++=1221111112111(,)2[()]0min (,)[()](,)2[()]011ˆˆˆn i i n n i i i i n i i i i i i n i i n n i i ii i n n n i i i ii i i Q a b y a bx a Q a b y a bx Q a b x y a bx b a y b x y n n na b x y a x b x x y e ==========ì锒ï=--+=ïï¶ï==-+ íï¶ï=--+=ïï¶ïî=-=-ìïï+=ïïï揶íïï+=ïïïîå邋åå邋邋1111221ˆ1n i n n n i i i ixy i i i nn xxbx x y x y L n b L ====ìïïïïïïïïí-ïï==ïïïå邋⏹ 回归系数估计量的性质⏹ 样本相关系数及其显著性检验显然:样本相关系数R 的符号决定于Lxy ,因此与相关系数b 的符号一致。
回归分析RegressionAna1ysis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编号:111093适用专业:统计学专业课程性质:专业必修开课单位:数学与数据科学学院学时:48(理论学时40;实验学时8)学分:3考核方式:考试(平时成绩占30%+考试成绩70%)中文简介:回归分析是应用统计学中一个重要的分支,在自然科学、管理科学和社会经济等领域应用十分广泛。
《回归分析》课程是统计学专业的学科专业必修课是学生掌握统计学的基本思想、理论和方法的主要课程,是培养学生熟练应用计算机软件处理统计数据的能力的基础课程。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应用统计的一些基本理论与方法,初步掌握利用回归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目的与要求本课程的主要目的是学生在学习后,能够系统掌握回归分析的理论与方法,并在此基础上,掌握回归分析应用的艺术技巧,并利用其分析认识实际问题。
本课程注重回归分析的基本理论与方法,同时通过案例教学与实际应用来剖析回归分析的理论与方法所蕴含的统计思想及其应用艺术。
教学中在回归分析理论与方法的基础上结合社会、经济、自然学科学领域的研究实例,把回归分析方法与实际应用结合起来,注重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的紧密结合,强调每种方法的优缺点和实际运用中应注意的问题,研究与实践中应用回归分析的经验和体会融入其中,使学生充分体会到回归分析的应用艺术,并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在理论教学过程中,可以结合国内外回归分析相关学者的研究经历和成果,传播科学研究所需要的实事求是、脚踏实地的精神,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在实践教学中,利用案例分析、软件仿真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激发学生主动研究新问题和设计新方法的兴趣,让学生在实践中深刻体会科学研究的乐趣,也可以鼓励有突出能力的学生通过创新创业或成果转化为社会发展贡献年轻的力量。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课堂讲授中要重点对基本概念、基本方法和解题思路的讲解;采用启发式教学,培养学生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引导和鼓励学生通过实践和自学获取知识,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创新能力。
第二章回归分析中的几个基本概念第一节回归的含义“回归”(Regression)一词最初是由英国生物学家兼统计学家F.Galton(F·高尔顿)在一篇著名的遗传学论文中引入的(1877年)。
他在研究中发现,具有较高身躯的双亲,或具有较矮身躯的双亲尔,其子女的身高表现为退回(即回归)到人的平均身高趋势。
这一回归定律后来被统计学家K·Pearson通过上千个家庭成员身高的实际调查数据进一步得到证实,从而产生了“回归”这一名称。
然而,现代意义上的“回归”比其原始含义要广得多。
一般来说,现代意义上的回归分析是研究一个变量(也称为explained variable或因变量dependent variable)对另一个或多个变量(也称为解释变量explanatory variable或自变量independent variable )的依赖关系,其目的在于通过解释变量的给定值来预测被解释变量的平均值或某个特定值。
具体而言,回归分析所要解决的问题主要有:(1)确定因变量与自变量之间的回归模型,并依据样本观测值对回归模型中的参数进行估计,给出回归方程。
(2)对回归方程中的参数和方程本身进行显著性检验。
(3)评价自变量对因变量的贡献并对其重要性进行判别。
(4)利用所求得的回归方程,并根据自变量的给定值对因变量进行预测,对自变量进行控制。
第二节统计关系与回归分析一、变量之间的统计关系现象之间的相互联系一般可以分为两种不同的类型:一类为变量间的关系是确定的,称为函数关系;而另一类变量之间的关系是不确定的,称为统计关系。
变量之间的函数关系表达的是变量之间在数量上的确定性关系,即一个或几个变量在数量上的变动就会引起另一个变量在数量上的确定性变动,它们之间的关系可以用函数关系y f x=准确地加以描述,这里x可以是一个向量。
当知道了变量x的值,就可以计算出一()个确切的y值来。
变量之间统计关系,是指一个或几个变量在数量上的变动会引起另一个变量数量上发生变动,但变动的结果不是惟一确定的,亦即变量之间的关系不是一一对应的,因而不能用函数关系进行表达。
庖丁巧解牛知识·巧学 一、回归分析回归分析是根据变量观测数据分析变量间关系的常用统计分析方法.通常把变量观测数据称为样本.1.散点图与回归方程(1)设对y 及x 做n 次观测得数据(x i ,y i )(i=1,2,…,n).以(x i ,y i )为坐标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描点,所得到的这张图便称之为散点图.其中x 是可观测、可控制的普通变量,常称它为自变量,y 为随机变量,常称其为因变量.知识拓展 散点图是直观判断变量x 与y 是否相关的有效手段. (2)a 与回归系数b 的计算方法若散点呈直线趋势,则认为y 与x 的关系可以用一元回归模型来描述.设线性回归方程为y=a+bx+ε.其中a 、b 为未知参数,ε为随机误差,它是一个分布与x 无关的随机变量.最小二乘估计aˆ和b ˆ是未知参数a 和b 的最好估计. x b y aˆˆ-=,b ˆ=∑∑==---ni ini i ix xy y x x121)())((.深化升华 bˆ的计算还可以用公式b ˆ=∑∑==--ni ini ii x n xyx n yx 1221来计算,这时只需列表求出相关的量代入即可. 2.相关性检验如下图中的两个散点图,很难判断这些点是不是分布在某条直线附近.假如不考虑散点图,按照最小二乘估计计算a 与b ,我们可以根据一组成对数据,求出一个回归直线方程.但它不能反映这组成对数据的变化规律.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我们有必要对x 与y 作线性相关性的检验,简称相关性检验.对于变量x 与y 随机抽取到的n 对数据(x 1,y 1),(x 2,y 2),…,(x n ,y n ),检验统计量是样本相关系数r.r=∑∑∑∑∑∑======---=----ni i ni i ni ii ni i n i i ni i iy n y x n x yx n yx y y x x y y x x122122112121)()()()())((.r 具有以下性质:当r 大于0时,表明两个变量正相关,当r 小于0时,表明两个变量负相关;|r|≤1;|r|越接近1,线性相关程度越强;|r|越接近0,线性相关程度越弱.通常当|r|大于0.75时,认为两个变量有很强的线性相关关系.相关性检验临界值如下表所示.相关性检验的临界值表深化升华 相关性检验的步骤也可如下: (1)作统计假设:X 与Y 不具有线性相关关系.(2)根据小概率0.05与n-2在相关性检验的临界值表中查出r 的一个临界值r 0.05. (3)根据样本相关系数计算公式算出r 的值.(4)作出统计推断.如果|r|>r 0.05,表明有95%的把握认为X 与Y 之间具有线性相关关系.如果|r|≤r 0.05,我们没有理由拒绝原来的假设.这时寻找回归直线方程是没有意义的. 3.回归分析的基本概念(1)在数学上,把每个效应(观测值减去总的平均值)的平方和加起来,即用∑=-ni iy y12)(表示总的效应,称为总偏差平方和.(2)数据点和它在回归直线上相应位置的差异(y i -i yˆ)是随机误差的效应,称i e ˆ=(y i -i y ˆ)为残差.(3)分别将残差的值平方后回来,用数学符号表示为∑=-ni i iy y12)(称为残差平方和.它代表了随机误差的效应.(4)总偏差平方和与残差平方和的差称为回归平方和.(5)回归效果的刻画我们可以用相关指数R 2反映.R 2=1-∑∑==--n i ini i iy y yy1212)()ˆ(.显然,R 2的值越大,说明残差平方和越小,也就是说模型的拟合效果越好.4.非线性回归问题 在实际问题中,当变量之间的相关关系不是线性相关关系时,不能用线性回归方程描述它们之间的相关关系,需要进行非线性回归分析,然而非线性回归方程一般很难求,因此把非线性回归化为线性回归应该说是解决问题的好方法.首先,所研究对象的物理背景或散点图可帮助我们选择适当的非线性回归方程yˆ=μ(x;a,b).其中a及b为未知参数,为求参数a及b的估计值,往往可以先通过变量置换,把非线性回归化为线性回归,再利用线性回归的方法确定参数a及b的估计值.问题·探究问题函数关系是一种确定性关系,而对一种非确定性关系——相关关系,我们如何研究?导思:由于相关关系不是一种确定性关系,我们经常运用统计分析的方法,即回归分析,按照画散点图,求回归方程,用回归方程预报等步骤进行.探究:我们可以知道,相关关系中,由部分观测值得到的回归直线,可以对两个变量间的线性相关关系进行估计,这实际上是将非确定性问题转化成确定性问题来研究.由于回归直线将部分观测值所反映的规律性进行了延伸,它在情况预报、资料补充等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从某种意义上看,函数关系是一种理想的关系模型,而相关关系是一种更为一般的情况.因此研究相关关系,不仅可使我们处理更为广泛的数学应用问题,还要使我们对函数关系的认识上升到一种新的高度.典题·热题思路解析:散点图是表示具有相关关系的两个变量的一组数据的图形.解:散点图如下:例2每立方米混凝土的水泥用量x(单位:kg)与28天后混凝土的抗压强度(单位:kg/cm2)之间的关系有如下数据:(2)如果y与x之间具有线性相关关系,求回归直线方程.思路解析:求回归直线方程和相关系数,可以用计算器来完成.在有的较专门的计算器中,可通过直接按键得出回归直线方程的系数和相关系数,而如果要用一般的科学计算器进行计算,则要先列出相应的表格,有了表格中的那些相关数据,回归方程中的系数和相关系数就都容易求出了.解:(1)r=)6.721294.64572)(20512518600(6.722051218294322⨯-⨯-⨯⨯-≈0.999>0.75.说明变量y 与x 之间具有显著的线性正相关关系.bˆ=143004347205125186006.72205121829432=⨯-⨯⨯-≈0.304, x b y aˆˆ-==72.6-0.304×205=10.28. 于是所求的线性回归方程为yˆ=0.304x+10.28. 深化升华 为了进行相关性检验,通常将有关数据列成表格,然后借助于计算器算出各个量,为求回归直线方程扫清障碍.若由资料知y 对x 有线性相关关系.试求:(1)线性回归方程yˆ=b ˆx+a ˆ的回归系数a ˆ,b ˆ. (2)使用年限为10年时,估计维修费用是多少?思路解析:因为y 对x 有线性相关关系,所以可以用一元线性相关的方法解决问题.利用公式bˆ=∑∑==--ni i ni ii x n x yx n yx 1221,aˆ=y -b ˆx 来计算回归系数.有时为了方便常列表对应写出x i y i ,x i 2,以利于求和.解:(1)x =4,y =5,∑=ni ix12=90,∑=ni ii yx 1=112.3,于是bˆ=245905453.112⨯-⨯⨯-=1.23,aˆ=y -b ˆx =5-1.23×4=0.08. (2)回归直线方程为yˆ=1.23x+0.08.当x=10年时,y ˆ=1.23×10+0.08=12.38(万元),即估计使用10年的维修费用是12.38万元.方法归纳 知道y 与x 呈线性相关关系,就无需进行相关性检验,否则,应首先进行相关性检验.如果本身两个变量不具有相关关系,或者说,它们之间相关关系不显著,即使求出了回归方程也是毫无意义的,而且估计和预测的量也是不可信的.例4一只红铃虫的产卵数y与x有关,现收集了7组观测数据列于表中,试建立y与x之间思路解析:首先要作出散点图,根据散点图判定y与x之间是否具有线性相关关系,若具有线性相关关系,再求线性回归方程.在散点图中,样本点并没有分布在某个带状区域内,因此两个变量不呈线性相关关系,所以不能直接利用线性回归方程来建立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根据已有的函数知识,可以发现样本分布在某一指数函数曲线的周围.解:散点图如下所示:由散点图可以看出:这些点分布在某一条指数函数y=pe qx(p,q为待定的参数)的周围.现在,问题变为如何估计待定的参数p和q,我们可以通过对数变换把指数关系变为线性关系.令z=lny,则变换后样本点应该分布在直线z=bx+a(a=lnp,b=q)周围.这样就可以利用线性回归模型来建立y与x之间的非线性回归方程了.由下图可看出,变换后的样本点分布在一条直线的附近,因此可以用线性回归方程来拟合.经过计算得到线性回归方程为zˆ=0.272x-3.843.因此红铃虫的产卵数对温度的非线性回归方程为yˆ=e0.272x-3.843.方法归纳线性回归问题在解决前可以先画散点图,通过散点图判断是否为线性回归,如果不是线性回归,要先转换为线性回归问题.。
回归知识点总结一、回归分析的基本概念1. 回归分析的定义回归分析是指通过对自变量和因变量之间的关系进行建模,来研究自变量对因变量的影响程度和趋势的一种统计分析方法。
在回归分析中,通常假设自变量和因变量之间具有一定的数学表达关系,通常用回归方程来表示这种关系。
2. 回归方程回归方程是描述自变量和因变量之间关系的数学公式,通常写成:Y = β0 + β1X1 + β2X2 + … + ε其中,Y表示因变量,X1、X2等表示自变量,β0、β1、β2等表示回归系数,ε表示误差项。
回归系数表示自变量对因变量的影响程度和趋势,而误差项则表示模型无法解释的部分。
3. 回归类型根据因变量和自变量的性质,回归分析可分为线性回归和非线性回归。
线性回归是指因变量和自变量之间存在线性关系的回归分析方法,常用于连续型因变量和连续型自变量之间的关系研究;而非线性回归则是指因变量和自变量之间存在非线性关系的回归分析方法,适用于非线性的数据关系。
二、回归分析的方法1. 普通最小二乘法(OLS)普通最小二乘法是一种常用的回归分析方法,用于估计回归方程中的回归系数。
其基本思想是通过最小化因变量的观测值和回归方程预测值之间的差异,来求解回归系数,使得误差的平方和最小。
2. 变量选择方法变量选择方法是用来确定回归模型中应该包含哪些自变量的方法,常用的变量选择方法包括前向逐步回归、后向逐步回归和逐步回归等。
这些方法可以帮助排除无关变量,选择对因变量影响显著的自变量,从而建立更为准确的回归模型。
3. 模型诊断方法模型诊断是用来检验回归模型的假设和前提条件的方法,常用的模型诊断方法包括残差分析、异方差性检验、多重共线性检验、解释变量选择与模型优化等。
这些方法可以帮助检验回归模型的合理性和准确性,从而对模型进行修正和优化。
三、回归分析的应用1. 预测分析回归分析常用于预测因变量的取值,例如通过消费者的收入、年龄、教育程度等自变量来预测其购买行为、消费偏好等因变量的取值。
计量经济学复习要点参考教材:伍德里奇 《计量经济学导论》 第1章 绪论数据类型:截面、时间序列、面板用数据度量因果效应,其他条件不变的概念习题:C1、C2 第2章 简单线性回归回归分析的基本概念,常用术语现代意义的回归是一个被解释变量对若干个解释变量依存关系的研究,回归的实质是由固定的解释变量去估计被解释变量的平均值。
简单线性回归模型是只有一个解释变量的线性回归模型。
回归中的四个重要概念1. 总体回归模型(Population Regression Model ,PRM)t t t u x y ++=10ββ--代表了总体变量间的真实关系。
2. 总体回归函数(Population Regression Function ,PRF )t t x y E 10)(ββ+=--代表了总体变量间的依存规律。
3. 样本回归函数(Sample Regression Function ,SRF )tt t e x y ++=10ˆˆββ--代表了样本显示的变量关系。
4. 样本回归模型(Sample Regression Model ,SRM )tt x y 10ˆˆˆββ+=---代表了样本显示的变量依存规律。
总体回归模型与样本回归模型的主要区别是:①描述的对象不同。
总体回归模型描述总体中变量y 与x 的相互关系,而样本回归模型描述所关的样本中变量y 与x 的相互关系。
②建立模型的依据不同。
总体回归模型是依据总体全部观测资料建立的,样本回归模型是依据样本观测资料建立的。
③模型性质不同。
总体回归模型不是随机模型,而样本回归模型是一个随机模型,它随样本的改变而改变。
总体回归模型与样本回归模型的联系是:样本回归模型是总体回归模型的一个估计式,之所以建立样本回归模型,目的是用来估计总体回归模型。
线性回归的含义线性:被解释变量是关于参数的线性函数(可以不是解释变量的线性函数)线性回归模型的基本假设简单线性回归的基本假定:对模型和变量的假定、对随机扰动项u 的假定(零均值假定、同方差假定、无自相关假定、随机扰动与解释变量不相关假定、正态性假定)普通最小二乘法(原理、推导)最小二乘法估计参数的原则是以“残差平方和最小”。
一、回归分析的基本方法和原理1、计量经济学的建模分析步骤和要点 (1) 确定模型所包含的变量 (2) 确定模型的数学模式(3) 拟定理论模型中待估参数的理论期望值 二、二、回归分析的含义?回归分析的含义? 回归分析基本概念回归分析基本概念• 变量间的相互关系变量间的相互关系(1)函数关系)函数关系 (2)相关关系)相关关系• 相关分析与回归分析相关分析与回归分析相关分析:主要研究随机变量间的相关形式及相关程度。
相关分析:主要研究随机变量间的相关形式及相关程度。
回归分析:研究存在因果关系的变量间的依存关系。
回归分析:研究存在因果关系的变量间的依存关系。
回归分析是研究一个变量关于另一个(些)变量的依赖关系的计算方法和理论。
其目的在于通过后者的已知或设定值,去估计和(或)预测前者的(总体)均值前一个变量称为被解释变量或因变量,后一个变量成为解释变量或自变量。
三、总体回归函数三、总体回归函数• 在给定解释变量X 的条件下,被解释变量Y 的期望轨迹,称为总体回归线,或总体回归曲线。
其相应的函数则称为总体回归函数回归曲线。
其相应的函数则称为总体回归函数 • 函数一般式:函数一般式: E(Y/X)=f (X )• 总体回归函数表明被解释变量Y 的平均状态随解释变量X 变化的规律。
变化的规律。
• 线性总体回归函数:线性总体回归函数: E(Y/X)=β0+β1x • 总体回归函数引入随机干扰项,总体回归函数引入随机干扰项,则变成计量经济学模型,则变成计量经济学模型,则变成计量经济学模型,也称为总体回归模型。
也称为总体回归模型。
也称为总体回归模型。
即:即:• Y=β0+β1x +μ 四、样本回归函数四、样本回归函数• 由于总体回归函数未知,通过从抽样,得到总体的样本,再以样本的信息来估计总体回归函数。
体回归函数。
• 以样本的资料反映总体的情况,所形成的散点连线,称为样本回归线,其函数形式则称为样本回归函数则称为样本回归函数样本回归函数的随机形式:样本回归函数的随机形式:也称样本回归函数也称样本回归函数 e 的含义的含义• e 为随机干扰项μ的估计值,称为残差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