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考研历史学基础考试大纲(全)
- 格式:doc
- 大小:64.50 KB
- 文档页数:22
2013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参考书目(学术型)考试科目参考书目出版社作者241法语《法语》(2、3册)《简明法语教程》(上下)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商务印书馆马晓宏孙辉242日语《标准日本语》(中级)人民教育出版社(新版本)701哲学原理《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上下)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4年版肖前702法理学、宪法学《法理学》(第三版)《宪法学》(第三版)高等教育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高等教育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张文显周叶中703政治学《政治学原理》(第二版)《政治学导论》(第三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王惠岩杨光斌704马克思主义原理《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上下)《政治经济学》(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4年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肖前逢锦聚、洪银兴、林岗、刘伟705公共管理学《公共管理学》(第二版)《公共管理导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陈振明休斯706体育专业基础综合(一)《体育概论》《体育社会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版杨文轩卢元镇707体育专业基础综合(二)《运动解剖学》《运动生理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年版李世昌等邓树勋等708体育专业基础综合(三)《学校体育学》《运动生理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年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年版沈建华等邓树勋等709文学基础理论《文学理论教程》高等教育出版社童庆炳710汉语言基础(含语言学概论、现代汉语)《语言学纲要》《现代汉语》《现代汉语》北京大学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河北人民出版社2007年8月叶蜚声、徐通锵黄伯荣、廖序东唐健雄711基础英语《高级英语》(上下)《高级英文写作教程》《英汉翻译教程》《英语写作手册》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张汉熙王振昌等张培基等丁往道等712基础俄语《基础俄语》(1-4册)《东方·大学俄语》(1-8册)《现代俄语理论教程》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北京外国语大学俄语系北京外国语大学与俄罗斯普希金语言学院王超尘等713艺术理论《艺术概论》《影视艺术概论》文化艺术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王宏建周星714和声与曲式《和声学教程》《和声学教程》《曲式与作品分析》上海音乐出版社人民音乐出版社人民音乐出版社桑桐斯波索宾吴祖强《曲式分析基础教程》高等教育出版社高为杰、陈丹布715美术专业理论(艺术概论、中外美术史)《中国美术史纲要》《艺术概论》《外国美术史》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文化艺术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黄宗贤王宏建中央美术学院美术史系外国美术史教研室716考古学与中国古代史基础《中国大百科全书(考古卷)》《中国考古学通论》《中国古代史》(上、下册)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出版河南大学出版社2005年7月版福建人民出版2004年版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编辑部孙英民等朱绍侯等717数学分析《数学分析》高等教育出版社华东师大718科学技术哲学《自然辩证法原理》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栾玉广719复变函数和数理方程《数学物理方法》高等教育出版社第三版梁昆淼720数学分析及线性代数《高等数学》(第1、2、3册)高等教育出版社第三版四川大学数学教研室721普通物理(含力学、电磁学)《力学》《电磁学》高等教育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漆安慎、杜婵英赵凯华、陈熙谋722物理化学《物理化学》高等教育出版社万洪文、詹正坤723地理信息系统《地理信息系统原理与实践》科学出版社张军海等726教育技术学《教育技术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何克抗等727中国古典文献学《中国文献学》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版张舜徽728基础日语《新编日语》1-4册《日语》5-6册《日语精读》1-4册《现代日语高级语法教程》《新编日语语法教程》《日语古典语法-基础学习与难点解析》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吉林大学出版社山东大学出版社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周平、陈小芬宿久高、周异夫曹大峰皮细庚铁军729教育专业综合《教育学基础》《心理学基础》《教育研究方法导论》教育科学出版社2008年版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年版安徽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全国十二所重点师范大学全国十二所重点师范大学裴娣娜730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普通心理学》(修订版)《实验心理学》《现代心理与教育统计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彭聃龄朱滢张厚粲、徐建平731世界史基础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历史学基础考试大纲(2013年版)《世界史》(古代史编、近代史编、现代史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年版教育部考试中心吴于廑、齐世荣732中国史基础《中国古代史》(上、下)《中国近代史》(第四版)《中国现代史》(上、下)《中国历史文选》(上、下)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历史学基础考试大纲福建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中华书局1994年版朱绍侯等李侃等王桧林等(2013年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第二版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7月版周予同教育部考试中心733植物学《植物学》(第二版)(上)《植物学》(第二版)(下)高等教育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陆时万、徐祥生等吴国芳、冯志坚等734动物学《普通动物学》(第四版)高等教育出版社刘凌云、郑光美735分子生物学《分子生物学》(第三版)高等教育出版社朱玉贤736教育基础综合(教育学基础、教育心理学)《教育学基础》(第二版)《当代教育心理学》(第二版)教育科学出版社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全国十二所重点师范大学陈琦、刘儒德737生态学《基础生态学》(第二版)高等教育出版社牛翠娟801西方哲学史《西方哲学简史》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赵敦华802中国哲学史《中国哲学史》(第二版)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北京大学中国哲学教研室803科学技术史《世界科学技术史》《科学的历程》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年第二版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王鸿生吴国盛804民法学、刑法学《民法学》(第四版)《刑法学》(第五版)高等教育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高等教育出版社、北京大学出魏振瀛高铭暄、马克昌版社2011年版805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第四版)《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学苑出版社2006年修订版李景治、林甦王军、苏献启806马克思主义发展史《简明马克思主义史》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庄福龄807公共政策学《公共政策学》《公共政策分析导论》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8年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严强邓恩808社会保障学《社会保障概论》《社会保险》复旦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9年版郑功成邓大松809经济学综合《政治经济学》《西方经济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年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逄锦聚等高鸿业810统计学基础《统计学导论》科学出版社2012年版曾五一、肖红叶811中国现当代文学与西方文学《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中国当代文学史》《外国文学简编·欧美部分》北京大学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第5版钱理群等王庆生朱维之等812古代汉语《古代汉语》《古代汉语》中华书局出版河北人民出版社2007年8月王力郑振峰813中国文学史《中国文学史》高等教育出版社袁行霈814综合知识(含《新编英国文学教程》河北教育出版社李正栓、郭群英美文学、英语语言学)《美国文学简史》《语言学教程》(第三版)南开大学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英常耀信胡壮麟、刘润清815俄语综合《俄语语言国情学》(修订本)《俄语修辞学》《俄罗斯文学史》《苏联翻译理论》吉林大学出版社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湖北教育出版社谭林吕凡任光宣等蔡毅等816艺术史《西方艺术简史》《中国艺术简史》《中国电视艺术发展教程》《中外广告史新编》北京大学出版社四川文艺出版社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杨先艺何平、孙沙岚黄会林等陈培爱817中外音乐史《中国近现代音乐史》《中国音乐通史简编》《欧洲音乐史》《西方音乐通史》人民音乐出版社山东教育出版社人民音乐出版社上海音乐出版社汪毓和孙继南等张洪岛于润洋818高等代数《高等代数》高等教育出版社北京大学819科学技术史《世界科学技术史》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王鸿生820数据结构《数据结构(C语言版)》清华大学出版社严蔚敏等821量子力学《量子力学》高等教育出版社周世勋822电子技术基础《模拟电子技术基础》《数字电子技术基础》清华大学出版社清华大学出版社童诗白阎石823C语言程序设计《C程序设计》(第4版)清华大学出版社谭浩强824无机化学《无机化学》(上下册,第一版)高等教育出版社河北师范大学等825分析化学(含《分析化学》(第四版)高等教育出版社武汉大学仪器分析)《分析化学》(下册,第三版)高等教育出版社华中师大等826有机化学《有机化学》(上下册,第三版)《基础有机化学》高等教育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曾昭琼主编、东北师大等邢其毅等827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中国经济出版社2004年3月版杨云彦等828地理综合《自然地理学》(第二版)《人文地理学》(第二版)高等教育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伍光和赵荣等829普通生物学《陈阅增普通生物学》(第二版)高等教育出版社吴相玉831数据结构《数据结构(C语言版)》清华大学出版社严蔚敏等832伦理学原理《伦理学》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罗国杰833西方经济学《西方经济学》(第五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年2月版高鸿业834日语综合《日语语言学》《日本语言》《日本文学史》《日本文学选读》《日本文化》《日本》上、下册高等教育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河北大学出版社北京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翟东娜徐一平张如意傅荫王勇大森和夫835计算机专业基础综合《数据结构(C语言版)》《计算机操作系统》(第三版)清华大学出版社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严蔚敏、吴伟民汤小丹等836生物化学《生物化学》(第三版)高等教育出版社王镜岩837物理化学《物理化学》高等教育出版社万洪文等备注:501专业测试(素描写生、专业表现)考试范围:1、素描写生。
2013年、2014年考纲对比一、考试性质、目的和对象2013年:考试命题的指导思想是有利于高等学校选拔合格的新生,有利于中学实施素质教育,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中学的历史教学改革。
考试对象是2013年上海市应届高中毕业生及符合高考报名要求的其他人员。
2014年:它的指导思想是有利于促进学生健康发展,有利于科学选拔人才,有利于维护社会公平、公正。
考试对象是符合2014年上海市高考报名条件且选考历史科目的考生。
四、考试内容1、基础型课程部分(一)世界古代史(三)世界近现代史(四)中国近现代史五、题型示例(一)选择题7、中国史前社会经历过一个集体生产、平均分配的农耕聚落阶段。
能反映这种情景的是A.姜寨遗址B.炎黄传说C.二里头遗址D.尧舜禹传说【正确选项】A【测量目标】史实理解/了解重要的历史人物、事件和文明成果等【知识内容】中国古代史/从史前时期到夏商王朝/原始农耕8、以下对上海租界的描述中,最能说明租界为“国中之国”的事实是A.租界内公园禁止华人入内,引发华人抗议。
B.美英等国联手成立了工部局。
C.租界内租地建屋、开设店铺等事,须先由外国领事发给执照。
D.租界有下水道、自来水、路灯和平整的街道。
【正确选项】A项1分,B项3分,C项1分,D项0分【测量目标】史实理解/了解重要的历史人物、事件和文明成果等【知识内容】世界近现代史/上海历史的变迁/上海开埠与租界的市政10、有学者认为,自中国古代进入文明社会,先后出现了“方国联盟”A.郡县制度、封邦建国B.行省制度、封邦建国C.行省制度、郡县制度D.封邦建国、郡县制度【正确选项】D【测量目标】史实理解/了解重要的历史变迁及其特征【知识内容】中国古代史/从周王朝到秦帝国的崛起/封邦建国与礼乐文化、大一统中央集权国家的形成16、对于鸦片战争,有人称为中英战争,有人称为通商战争,也有人称为夷匪犯境。
其中淡化了历史认识中价值判断的表述是A.中英战争B.鸦片战争C.通商战争D.夷匪犯境【正确选项】A【测量目标】材料处理/识别材料中的客观性事实和主观性认识【知识内容】中国近现代史/天朝的危机/鸦片战争与《南京条约》(二)非选择题22. 严复笔下的进化论中国近代思想家严复将赫胥黎的作品译成中文发表。
2013历史学考研真题及答案解析完整版一、单项选择题:1——20小题,每题2分,共40分。
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下列考古学文化中,与后来游牧文明有密切关系的是A.马家窑文化B.红山文化C.仰韶文化D.屈家岭文化【解析】历史学统考试题,是有一定的顺序的。
按照时间从古到今;按照地域,先中国后外国。
这道题目考查中国史上史前时代的主要文化遗存。
对于文化遗存,每年只考一个选择题,要求也不高。
本题要求选出“与后来游牧文明有密切关系的”文化遗存,就要求考生理解两者之间的关系,就是要考古文化分布处在游牧地区,或者该地区后来是否有游牧民族活动。
主要的关键点在于各文化的分布地域。
马家窑文化是仰韶文化向西发展的一种地方类型,出现于距今五千七百多年的新石器时间晚期,历经了三千多年的发展,主要分布于黄河上游地区及甘肃,青海境内的洮河、大夏河及湟水流域一带。
红山文化是距今五、六千年间一个在燕山以北、大凌河与西辽河上游流域活动的部落集团创造的农业文化。
因最早发现于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郊的红山后遗址而得名。
仰韶文化是黄河中游地区重要的新石器时代文化,于1921年在河南省三门峡市渑池县仰韶村被发现。
仰韶文化的持续时间大约在公元前5000年至3000年,分布在整个黄河中游从今天的甘肃省到河南省之间。
屈家岭文化年代约为公元前2550-前2195年。
屈家岭文化因1955-1957年发现于湖北京山屈家岭而得名。
主要分布在湖北,北抵河南省西南部,南界到湖南澧县。
然而此题并不十分严密,因为文化的分布地域现在随着考古发现的进展,人们有不同的看法和认识。
A、B、c都在游牧地区有分布。
不过,从命题者的角度来说,比较合适的答案,应该是B。
2.整合儒学,结束经学今文、古文之争的汉化学者是A.董仲舒B.刘歆C.郑玄D.许慎【解析】本题考查两汉时期古今文经之争问题。
这个问题,是两汉时期一个重要问题,学派门户之争与功名利禄之争交织在一起。
2013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专业课考试大纲考试科目代码:803 考试科目名称:统计学一、考试要求:本课程要求考生熟练掌握统计学的基本概念、术语和主要的方法分类,掌握常规统计方法的基本原理和算法,了解大纲中所列内容的使用原则和技巧,并能运用这些基本方法对实际问题进行量化分析。
二、考试内容:第一章导论第一节统计学中的基本概念总体与样本;指标及指标体系;参数与统计量;标志及变异;描述与推断等。
第二节统计分组与次数分布统计分组及分组体系;次数、频率和概率的密度分布及累计分布;正态、左偏和右偏分布等;第三节统计资料的表述形式统计表、统计图及统计模型的含义、特点及种类;第二章描述性基础统计方法第一节值域描述统计⒈集中趋势测定:众数、中位数、分位数、算术平均数、调和平均数、几何平均数等;⒉离散趋势测定:极差、分位差、方差、标准差及无度量各类系数的测度;第二节频域描述统计⒈偏态和峰度的测定;⒉探索性分析中的茎叶图和箱线图第三章推断性统计统计方法第一节基本概念样本容量、可能的样本个数、抽样方法、抽样推断、随机变量及随机向量、数学期望与方差;第二节样本统计量的分布定理⒈普通正态分布和标准正态分布的特征,及总体方差已知时样本平均数的分布定理;⒉t分布及总体方差未知时的样本平均数的分布定理;⒊卡方分布及样本方差的分布定理⒋F分布及方差比的分布定理⒌大数定律和中心极限定理第三节抽样推断的方法⒈点估计及估计量的选择标准;⒉区间估计及实际操作;⒊总量指标的推算。
第四节抽样推断的组织实施与误差控制⒈抽样设计与抽样框;⒉重复抽样与不重复抽样方法;⒊抽样组织形式:简单纯随机抽样、机械等距抽样、类型抽样、整群抽样及多阶段抽样等。
⒋抽样误差及在各种组织形式下的误差计算与控制,必要抽样数目的计算。
第四章假设检验第一节假设的形式及基本原理⒈统计假设的形式;⒉假设检验的思想及小概率原则;⒊假设检验的步骤。
第二节总体平均水平的假设检验⒈一个总体平均水平的检验⒉两个总体均值之差的显著性检验第三节成数的假设检验⒈大样本下成数的检验;⒉小样本下成数的检验第四节方差的假设检验⒈单总体的方差检验⒉两个总体方差比的显著性F检验第五章对比分析技术第一节对比分析基础⒈结构相对数与结构分析⒉比例与比较分析⒊强度对比分析⒋动态对比分析⒌计划完成程度分析第二节经济指数分析⒈综合指数编制法⒉平均数指数编制法⒊因素分析法第六章相关与回归分析第一节简单相关分析⒈相关关系及相关分析体系⒉相关关系的判定第二节回归分析⒈回归分析及内容体系⒉回归方程的估计⒊回归方程的统计检验与预测三、题型及比例:1.简答题(40分)2.论述题(40分)3.计算题(40分)4.综合题(30分)四、参考书目《统计学》(第三版),XX大学出版社,贾俊平主编,2007。
2013年北京大学历史学基础(世界史)考研真题及详解一、简答题(每题24分,共120分)1.简述伯罗奔尼撒战争后希腊城邦衰落的原因。
答:伯罗奔尼撒战争后,希腊参战的城邦均相继陷入危机,走向衰落。
主要表现为:邦际之间的战争频仍;各邦丧失充分自卫能力;公民兵越来越明显地被雇佣兵所代替。
希腊城邦衰落的原因主要包括:(1)地理环境因素为希腊文明的衰落埋下了伏笔。
希腊半岛地少山多、海岸曲折、岛屿密布,把陆地分割成许多小块,使希腊缺乏建立统一帝国的地理基础,习惯于小国寡民的城邦政治格局。
山脉和海洋的阻隔也使得各个城邦之间联系松散。
(2)城邦内战是希腊城邦衰落的主要原因。
伯罗奔尼撒战争后,斯巴达、底比斯、雅典先后利用城邦自治原则称霸。
各城邦以自治原则维护自己的行为和遏制别邦的霸权,结盟打击强大者。
斯巴达强大时,雅典与底比斯再度结盟,并在公元前371年留克特拉战役中打败斯巴达。
底比斯强大时,公元前370年,以雅典和斯巴达为首的反底比斯同盟建立。
(3)城邦内部阶级矛盾的尖锐化是希腊文明衰落的根本原因。
随着城邦经济的发展,奴隶受到空前的剥削和压迫,加之土地兼并,使大批农民破产,阶级矛盾日益尖锐。
奴隶的反抗、自由民的斗争,沉重地打击了希腊社会的城邦体制,动摇了它们的统治基础。
(4)外族入侵直接导致希腊文明衰落。
希波战争是东西方文明冲突而演化成的一次大规模军事冲突。
战争虽然以希腊胜利而告结束,而波斯却从此开始插手希腊内部事务,尤其是在处理科林斯问题上,玩弄希腊各城邦于股掌之上,也是由希波战争引起的城邦系列混战,使古希腊的发展停滞不前。
公元前338年,马其顿人打败希腊联军,此后希腊诸邦丧失主权,沦为马其顿人的附庸。
综上所述,特殊的地理环境、城邦内战、奴隶斗争与阶级矛盾以及外族入侵,这些因素共同促使了希腊文明在盛极一时的辉煌之后,无可奈何地走向了衰落。
2.简述黑死病给欧洲带来的影响。
答:黑死病即流行性淋巴腺鼠疫,是从1347~1351年爆发于欧洲的一场巨大的瘟疫,是欧洲历史上最严重的灾难之一,具有规模大、范围广、持续时间长、破坏力强等特点,给中世纪的欧洲社会带来了深刻影响,这个时期被西方学者称为“中世纪最黑暗的年代”。
历史学考研313大纲历史学考研313大纲所涵盖的内容非常广泛,主要包括史学理论与方法、中国古代史、中国近代史、中国现代史、世界史和历史地理学等。
以下是对这些内容的一些参考内容的介绍。
史学理论与方法是历史学研究的基础,主要包括史学的基本概念、历史发展规律、史学研究的方法和技巧等。
其中,史学基本概念可以包括对于历史的定义、历史的特点以及历史与其他学科的关系等内容;历史发展规律涉及到历史的周期性、演进性等方面的内容。
此外,史学研究方法和技巧也是非常关键的,包括历史文献的研究方法、史料的采集和整理、历史问题的研究方法等。
中国古代史是中国历史研究的重要内容,主要包括中国古代各个历史时期的政治制度、经济社会、文化艺术等方面的内容。
相关参考内容可以涵盖中国古代历史时期的划分、中国古代的政权更迭、社会阶级的演变、封建经济的特点和发展等。
此外,还可以对中国古代的科技发展、文化艺术的特点、历史人物的评价等进行深入的探讨。
中国近代史是中国近代史研究的核心内容之一,主要涉及到近代中国的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内容。
相关参考内容可以包括近代中国的社会变革、政治改革、经济发展等。
此外,还可以对中国近代的思想文化解放运动、社会主义思潮、革命兴起等方面进行详细的阐述。
中国现代史是对中国现代社会发展进行研究的重要内容,主要包括中国现代社会的政治制度、经济社会、文化艺术等方面的内容。
相关参考内容可以涵盖中国现代史的时期划分、政治革命、经济建设等方面的内容。
此外,还可以对中国现代社会的文化变革、社会主义建设、改革开放等方面进行深入的探讨。
世界史是对世界各国历史研究的重要内容,主要涵盖世界历史的时代划分、各个国家历史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内容。
相关参考内容可以包括世界各国历史的时期划分、各个国家历史的特点和发展等。
此外,还可以对世界历史的重大事件、国际关系等方面进行深入的研究。
历史地理学是历史地理发展和变迁的研究,主要包括地理环境对历史发展的影响和历史地理信息的获取与分析等方面的内容。
2013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历史学基础考试预测2012年12月28日18:04:42文章来源:万学海文万学海文专业课教研中心临近考研,万学海文集合考研专业课教研中心,深入研究2013年考研统考专业课考试大纲,结合统考专业课的命题趋势、规律及特点,经过反复推敲锤炼之后,分析提炼各层级知识核心要点,从而对本年的考研命题进行预测,帮助学员把握出题重点。
中国古代史1. 夏商西周(1)名词解释预测:甲骨文、武丁中兴、三监、分封制、宗法制、井田制、工商食官制、国野制、牧野之战(2)问答材料预测:1、西周的分封制与宗法制。
2、西周的社会结构。
2. 春秋战国(1)名词解释预测:葵丘之盟、弭兵之会、三家分晋、徐州相王、平籴法、合纵连横、马陵之战、什伍制度、初税亩、长平之战、《甘石星经》、《竹书纪年》(2)问答材料预测:1井田制的瓦解和封建生产关系的产生;2春秋战国时代的改革与变法是比较重要的,各国变法的时间、内容、意义要掌握。
这部分极易出名词解释和论述题;3、战国时期的社会经济要有所了解,包括运河的开凿、城市的兴起、货币关系的活跃。
3. 秦汉(1)名词解释预测:1、三公九卿制;2、六条问事;3、西域都护;4、践更、过更;5、推恩令;6、《熹平石经》;7、《白虎通义》、8、巨鹿之战;9、文景之治;7、;《治安策》;10、度田事件;11、汉承秦制;12、察举制;13、任子与赀选;14、五铢钱;15、河西四郡;16、五属国;17、王田私属制;18、耧车;19、绿林、赤眉军;20、三独座;21、《四民月令》;22、子钱家与辜榷;23、《太平清领书》(《太平经》);24、《西域记》;25、经今古文之争;26、《新论》;27、《论衡》;28、《东观汉纪》。
(2)问答材料预测:1、简述西汉朝与匈奴的关系。
2、评价汉武帝。
3、概述两汉时期的经今古文之争及其影响?4、刘秀是如何巩固东汉政权的?5、简述东汉后期政治上的危机。
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历史学基础考试大纲
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历史学基础考试大纲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 古代历史:主要包括中国古代史和世界古代史的内容,如夏商周历史、秦汉史、魏晋南北朝史、唐宋元明清历史等。
2. 近代史:主要包括中国近代史和世界近代史的内容,如晚清史、辛亥革命与民国史、中共党史、二战和冷战史等。
3. 现代史:主要包括中国现代史和世界现代史的内容,如新中国建立和社会主义建设史、改革开放与现代化建设史、当代世界史等。
4. 历史理论与方法:主要包括历史学的基本概念、研究方法和历史学理论体系的知识。
5. 文化史、思想史和社会史:主要包括中国和世界文化史、思想史和社会史的内容,如中国古代文化史、西方文化史、马克思主义思想史等。
6. 区域历史:主要包括与考生所报考的专业相关的区域史、地方史或者其他特定历史领域的内容。
值得注意的是,不同学校的考试大纲可能会有所不同,具体内容以考试院校发布的大纲为准。
此外,对于历史学基础考试,平时的历史学习、研究和阅读能力的培养也是非常重要的。
★★新手入门贴★★--2013年历史学考研--【含自主命题高校】2012年初试成绩陆续公布的同时2013年的新手们开始了新一届的考研历程,长孙博在此祝福你们,预祝你们考上自己理想的学校。
混迹于本坛五年有余,看到新手不停的询问相似甚至重复的问题,一一回复未免麻烦,想我注册之初,也曾问过同样的问题,而热心的网友给与耐心的回复。
为方便今年备考的研友查找,长孙博整理出此贴,供新手们参考,同时邀请考上的朋友在历年真题、参考书、院校专业选择等各方面提供自己的成功经验。
2013年考研可谓是变化多端的一年,历史学首次实现统考与自主命题并行,为方便报考自主命题高校的同学查找信息,本贴将新增自主命题高校的信息。
目录2楼-----历史学专业课概述【统考部分】一、试卷满分及考试时间二、答题方式三、内容比例四、试卷题型结构五、考查范围【自主命题】一、自主命题高校概览二、试卷题型结构三、考查范围3楼-----历年真题一、考研历史和高考历史区别二、真题下载三、考场原版真题四、真题分值分析4楼-----参考书一、《考试大纲》和《大纲解析》二、参考书推荐三、历史学名词解释5楼-----院校专业查询【附】南京大学历史系研究生招生信息一、招生简章二、南大历史系师资介绍三、统考以来南大历史学复试线四、复试情况五、部分历年试题2楼-----历史学专业课概述【统考部分】一、试卷满分及考试时间试卷满分为30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二、答题方式闭卷、笔试三、内容比例中国古代史约30% (90')中国近现代史约20% (60')世界古代史约20% (60')世界近现代史约30% (90')史学理论和史学史、历史文献学、历史地理学、专门史等方面的内容将有机的体现在以上各部分之中。
四、试卷题型结构选择题 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名词解释 8小题,每小题10分,共80分史料分析题 2小题,每小题30分,共60分论述题 3小题,每小题40分,共120分五、考查范围分中国史(上古--1992)和世界史(上古--1991)具体可参考下贴2楼研友alnz/viewthread ... =%E5%A4%A7%E7%BA%B2【自主命题】一、自主命题高校概览2013年历史学统考与部分高校自主命题同时进行,虽然试题不同,但实质是一样的,都是研究生入学考试,这就决定了考试内容必须为历史学基础史实!切记此点。
2013年《中国史学史》复习提纲一、名词解释1.《尚书》《尚书》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官方文书聚集而成的档案汇编。
《尚书》汇集了殷、周王朝为主的历史记载,《尚书》又简称《书》篇较为可靠。
《尚书》2.瞽史作为一种史学不稳定性。
3.《春秋》是孔子所著的流传至今的第一部私人撰写的历史著作,也是现存最早的编年体史书著作。
以鲁国国史的记事为中心,并且参考诸侯国国史中的史事而修撰《春秋》。
始于鲁隐公元年,迄于鲁哀公十四年,共记事242年的史事。
《春秋》一书所记述内容广泛,主要为周王室和诸侯国的政治、军事活动、还涉及自然现象。
《春秋》为后人从长时段里了解不同地区历史的发展大势。
《春秋》严格遵循按年、月、日时间顺序记叙史事。
《春秋》在记事上略古详今,尤为尊王道而重人事。
《春秋》体现在孔子用“春秋笔法”来贯穿他的政治主张,。
《春秋》是由《左氏传》、《公羊传》、一面。
】4.。
《左传》相传作者是左《谷梁传》合称“三传”,《左传》的历史记事上限255年史事。
《左传》丰富了史书的编纂形式。
《左传》的记人叙事已经初步具备“传记体”“纪事本末体”的要素。
还开创了“史评”“史论”的先河。
《左传》善于书写规模宏大的战争,还善于生动的描绘历史人物。
《左传》详实了春秋时期民族间的彼此交往和民族间的融合进程。
从中大致可了解当时时局的分布和变动,以及彼此相互间的军事冲突、政治交往、经济文化联系、通婚状况。
具有开创性的历史意义。
《左传》在中国史学发展史上的成就就是巨大的,地位重要,对后市的影响深远,它不仅发展了《春秋》的编年体,并引录保存了当时流行的一部分应用文,给后世应用写作的发展提供了借鉴。
因此,梁启超曾评价它是“商周以来史界之革命”。
5.《国语》《国语》一书记述的事春秋时期的史事,题材上分国记言,属于国别体史书,以记言为主。
一般认为《国语》是战国初期的私人历史撰述,是汇集周王朝和诸侯国的“语”编纂而成的,也并非一人一时所完成的,应有一个撰集的过程。
初试《中国近现代史》考试大纲一、考查目标:本大纲适用于沈阳建筑大学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思想政治教育、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专业的硕士研究生入学初试考试。
二、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一)试卷满分及考试时间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3小时。
(二)答题方式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
(三)试卷内容结构试卷中对不同能力层次要求的分数比例大致为:基本概念和基本知识占30%,简单理解和应用占40%,综合分析和应用占30%。
(四)试卷题型结构名词解释;简答题;论述题。
三、考查范围中国近代史,从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的历史;中国现代史,从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的历史。
四、考试内容及要求1.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1)了解鸦片战争前清朝的统治危机与西方列强的殖民扩张的主要内容(2)了解鸦片贸易与鸦片战争(3)熟练掌握鸦片战争对中国社会的影响2.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1)了解太平天国农民运动与第二次鸦片战争的主要内容(2)掌握边疆危机与地主阶级的洋务运动(3)熟练掌握中日甲午战争与资产阶级的维新运动主要内容及其影响3.辛亥革命与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1)了解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运动的兴起与发展(2)掌握辛亥革命的爆发与中华民国的创立(3)熟练掌握辛亥革命的失败及其经验教训4.开天辟地的大事变(1)了解新文化运动的兴起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2)掌握五四运动与中国共产党成立的主要内容(3)熟练掌握第一次国共合作与国民革命的兴衰过程5.中国革命的新道路(1)了解南京国民政府初建时期的内政外交(2)熟练掌握中国共产党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开辟的主要内容(3)了解土地革命的曲折发展与历史性转折6.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1)了解日本的入侵与抗日救亡运动的高涨(2)熟练掌握第二次国共合作的形成与全民族抗战的爆发(3)正确理解正面战场与敌后战场的开辟(4)掌握坚持团结抗战,反对分裂投降的艰苦斗争(5)了解抗日战争的胜利意义7.为新中国而奋斗(1)了解从争取和平民主到进行自卫战争(2)了解人民战争的胜利发展与国民党统治的危机(3)掌握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8.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中国的确立(1)了解新中国初建的历史过程(2)掌握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开始(3)掌握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9.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1)掌握社会主义建设良好的开局(2)熟练掌握严重曲折的原因及其经验教训(3)明确理解取得成就的意义10.改革开放与现代化建设新时期(1)了解拨乱反正与改革开放的起步(2)熟练掌握改革开放的全面展开和巨大成就(3)明确理解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的意义(4)了解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主要内容五、考试用具说明一律用蓝黑水性笔答题。
考研历史学专业基础综合(中国近现代史)历年真题试卷汇编9(题后含答案及解析)全部题型 2. 名词解释名词解释21-28小题,每小题10分,共80分。
1.【五四运动】南京大学2002年中国近现代史真题;上海师范大学2002年中国现代史真题;黑龙江大学2013年中国史真题正确答案:1919年的5月4日,北京发生的以青年学生的学生运动为主,以及市民广泛参与的一次示威游行、请愿、罢课、罢工等多形式的爱国运动。
事件起因于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完结后举行的巴黎和会中,列强肆意践踏中国主权,把德国在山东的权益转让给日本,即山东问题。
当时北洋政府未能捍卫国家利益,在列强面前显得软弱,国人异常不满,从而上街游行表达不满。
当时最著名的口号之一是“外争国权,内惩国贼”。
面对强大的社会舆论压力,学生们要求惩办的官员曹汝林、陆宗舆、章宗祥相继被免职。
6月28日,中国代表没有在和约上签字。
五四运动对我国思想文化、政治发展方向、社会经济潮流、教育等产生了深远影响。
涉及知识点:中国近现代史2.【李大钊】苏州大学2015年中国史专业基础综合真题正确答案:中国共产党早期领导人之一。
1917年任《甲寅》日刊编辑。
1918年任北京大学图书馆主任,并参与《新青年》编辑工作。
12月,和陈独秀创办《每周评论》。
1919年,参加并领导五四运动。
1920年,发起成立北京马克思主义学说研究会,9月领导成立北京共产主义小组,为中国共产党创始人之一。
后任中共北方区委负责人、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北方区分部主任。
1924年,参加国民党改组工作,为实现国共合作做出了重要贡献。
1927年4月,在北京被奉系张作霖逮捕,英勇就义。
著作辑为《李大钊文集》。
涉及知识点:中国近现代史3.【陈独秀】上海师范大学2002年中国现代史真题;内蒙古大学2016年中国史真题正确答案:中国共产党主要创始人之一。
安徽怀宁人。
1915年,创办《新青年》,宣传民主与科学思想。
1918年冬,和李大钊一起创办《每周评论》,倡导新文化新思想。
云南大学考研历史学基础真题2013年(总分:17.00,做题时间:180分钟)一、名词解释(总题数:7,分数:7.00)1.盐铁会议(分数:1.00)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西汉政府召集的一次讨论施政方针的会议。
公元前81年,汉昭帝为解决施政问题,召集郡国推举的贤良、文学六十余人到京城举行会议。
贤良、文学主张“罢盐铁、酒榷、均输官”,以示节俭,桑弘羊代表政府与之辩论,内容涉及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许多方面。
会后,桓宽据此整理出《盐铁论》一书,详记双方的论点,为研究当时的社会、经济、思想保存了丰富的史料。
盐铁会议的召开对政府继续实行“休养生息”政策起了促进作用。
)解析:2.改土归流(分数:1.00)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明清在西南地区推行的地方行政区划和地方官吏任命改革。
明朝开始实行改土归流,即废除世袭的土官,改设可以随时任命的流官。
雍正时期,鄂尔泰任云南巡抚兼云贵总督,改土归流先后在云贵川桂等地进行,撤销土司,在原土司地区设府县厅州,实行与汉族地区相同的制度,如清丈土地、编制户口等。
改土归流加强了西南地区与内地的联系,有利于促进该地区经济文化的发展和巩固西南边防。
)解析:3.辛酉政变(分数:1.00)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1861年慈禧为夺取最高统治权而发动的政变。
因该年是辛酉年,故名。
又称祺祥政变。
313历史学考研大纲1 前言313历史学是历史学专业考研中的一门重要课程,其涵盖了中国历史、世界历史以及历史理论等多个领域的知识。
本文将介绍313历史学考研大纲,从考试科目、考试形式、考试内容、考试重点等多个方面进行解析,希望能够为考生提供一些帮助。
2 考试科目313历史学考研的考试科目主要包括三个部分:中国古代史、中国近现代史和世界史。
其中,中国古代史和中国近现代史占总分的70%左右,世界史占总分的30%左右。
3 考试形式313历史学考研的考试形式主要采用笔试的方式,分为两个部分:选择题和主观题。
其中,选择题主要考察考生对历史知识的掌握程度,主观题主要考察考生的历史学理论与方法应用能力。
4 考试内容考试内容方面,313历史学的考试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中国古代史:包括夏商周历史、秦汉史、三国两晋南北朝史、隋唐五代史、宋元明史等。
(2) 中国近现代史:包括鸦片战争以及鸦片战争后的近代史、北洋政府时期的政治和经济史、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历史、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历史等。
(3) 世界史:包括古代文明、中世纪史、近代史和现代史等。
5 考试重点考试重点方面,313历史学的考试重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理论和方法:历史学的理论和方法是313历史学考研中的重要考点,考生需要熟悉历史学相关理论和方法,并能够应用于具体历史事件分析中。
(2) 中国古代史和中国近现代史的重要事件、人物和思想:中国历史是313历史学考研的重点,考生需要熟练掌握相关的史实和历史人物,并能够对各种思想进行分析和评估。
(3) 世界史知识:世界史是313历史学考研的重要组成部分,考生需要掌握世界历史的主要事件、人物和思想,了解世界历史的发展趋势和演变过程。
6 总结综上所述,313历史学考研是历史学考研中的主要考试科目之一,考生需要熟悉考试科目、考试形式、考试内容和考试重点,全面掌握历史学理论和方法,深入了解中国历史和世界历史的发展历程和演变过程,为自己的考试取得好成绩打下坚实的基础。
2013年大纲全国卷历史部分一、选择题 ( 本大题共 10 题, 共计 40 分)1、(4分)中国历史上有监察区转为行政区的现象,如汉代的州、唐代的道、宋代的路。
这体现出()A.中央集权促成地方行政制度变迁B.经济发展导致地方行政区域调整C.中央对地方的监察力度越来越弱D.疆域变化影响地方行政区域设置2、(4分)汉文帝说:“盖天下万物之萌生,靡有不死。
死者天地之理,物之自然,奚可甚哀……厚葬以破业,重服以伤生,吾甚不取。
”汉文帝在此强调的是()A.无为而治 B.轻徭薄赋C.崇尚节俭 D.民贵君轻3、(4分)范仲淹倡导的“庆历新政”与王安石变法的共同目的是改变北宋“积贫”“积弱”的现状,而“庆历新政”更侧重于()A.增加赋税 B.澄清吏治C.培养人才 D.充实边防4、(4分)《窦娥冤》揭露封建统治的黑暗,《水浒传》颂扬农民起义英雄杀富济贫。
这反映了()A.封建社会的腐朽没落B.“异端”思想影响广泛C.普通民众的理想与愿望D.商业发展冲击传统观念5、(4分)明初的户役制度,将户籍分为若干类别,其中主要是民户,还有军户、匠户、灶户(煮盐户)等几十类,并严格禁止更换户别。
这一措施有利于()A.缓和土地兼并 B.促成社会分化C.强化社会控制 D.发展商品经济6、(4分)乾隆三十七年,台湾海防同知朱景英称:“台地多用宋钱,如太平、元祜、天禧、至道等年号钱,钱质小薄,千钱贯之。
”据此可知,()A.宋代商品经济比清代更为繁荣B.当时两岸经济交往尚不密切C.海峡两岸有着不同的货币体系D.宋代以后台湾经济发展迟缓7、(4分)1863年,总理各国事务衙门正式任命英国人赫德为海关总税务司,赫德制定了管理海关的相关章程,对海关内部用人、行政等作了详细规定。
这表明()A.中国关税自主权进一步丧失B.清政府加强了对海关的管控C.洋务运动正式展开D.对外贸易完全被英国控制8、(4分)张之洞在戊戌变法期间撰写的《劝学篇》,在知识分子中产生了极大影响,行销百万册。
海天考研2013《历史学》考研复习计划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历史学基础考试是为全国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招收硕士研究生而设置的具有选拔性质的统一入学考试科目。
考试内容为历史学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基本史料、基本技能等,遵循的原则是科学、公平、安全、规范,评价的标准是高等院校历史学专业优秀本科生所能达到的及格或及格以上水平,以利于各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对相关专业考生择优录取,确保研究生的人学质量。
考察目标:1.掌握基本史实,了解中外历史发展的主要过程、基本线索和阶段特征;2.掌握基本理论,能正确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分析、比较和评价重要的历史事件和人物;3.了解历史研究的基本史料并能以科学的理论和方法分析解读。
能辨析史料的价值、偏颇或局限,获取有效信息;4.论据确凿,论证严谨,逻辑合理,文字准确。
专业课概况剖析专业课复习思路1.以指定的教材为主,要熟练掌握指定参考书目的内容。
对于书本的基础知识,必须牢牢掌握,历史的年代,任务,历史背景和历史特点,各个年代的政治制度、经济和科技、文化和对外交流等等各方面都要熟练掌握,总结历史的发展规律,构建历史学的知识体系。
同时,海天考研提示广大考生也要在把握历史基础知识的前提下,重视难点和重点,在有时间和精力的条件下,争取阅读相关层次不同版本的教材,以扩大知识面,加深自己的理解能力。
2.历史学考研试题考的是对基础知识记忆和理解,所以复习过程中要重点把握基础知识,从而提高自己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要加强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就要对知识点进行全方面的分析,例如一次改革运动,要从背景、时间、过程、结果、性质、意义、影响、评价等方面去掌握,只有这样全面的分析一个知识点,才会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同时,也强化基础知识。
3.整理、总结知识点。
无论是科班的考生,还是跨考历史学的考生,在复习过程中一定要自己整理、总结知识点,自己整理、总结知识点的过程也是加深对知识点理解、记忆的过程。
2013年考研历史学基础考试大纲(全) 2012年09月14日 18:30 博仁教育2013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历史学基础考试大纲Ⅰ、考试性质历史学基础考试是为全国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招收历史学学科的硕士研究生而设置的具有选拔性质的全国统一入学考试科目。
其目的是科学、公平、有效地测试考生所掌握的历史学学科大学本科阶段的专业基础知识、基本理论,评价的标准是高等院校历史学学科优秀本科生所能达到的及格或及格以上水平,以利于各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择优选拔,确保硕士研究生的招生质量。
Ⅱ、考查目标1.掌握基本史实,了解中外历史发展的主要过程、基本线索和阶段特征。
2.掌握基本理论,能正确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分析、比较和评价重要的历史事件和人物。
3.了解历史研究的基本史料,并能以科学的理论和方法分析解读。
能辨析史料的价值、偏颇或局限,获取有效信息。
4.论据确凿,论证严谨,逻辑合理,文字准确。
Ⅲ、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试卷满分及考试时间试卷满分为30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二、答题方式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
三、试卷内容结构中国古代史约30%中国近现代史约20%世界古代中世纪史约20%世界近现代史约30%史学理论与史学史、历史文献学、历史地理学、专门史等方面的内容将有机地体现在以上各部分之中。
四、试卷题型结构选择题 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名词解释 8小题,每小题10分,共80分史料分析题 2小题,每小题30分,共60分论述题 3小题,每小题40分,共120分Ⅳ、考查内容全部内容分为中国史(上古-1992年)和世界史(上古一1991年)两大范围。
一、中国古代史1.史前时代旧石器时代的人类新石器时代的主要文化遗存古史传说2.夏商西周夏朝与夏文化的探究商朝及其考古发现西周的盛衰西周的制度和社会结构西周的经济与文化3.春秋战国春秋五霸与战国七雄春秋战国的社会经济发展与社会变动春秋战国的改革与变法春秋战国的思想与文化4.秦汉秦朝统一及其历史影响西汉建立与文景之治汉武帝的统治与西汉的强盛西汉后期的社会危机与王莽改制东汉的政治两汉社会经济的发展秦汉社会结构与社会矛盾秦汉的民族关系秦汉的思想、文化和科技5.魏晋南北朝三国鼎立与西晋统一东晋南朝的政治江南社会经济的发展十六国北朝的政治形势与民族关系北魏孝文帝改革魏晋南北朝时期士族的盛衰魏晋南北朝的思想、文化与科技6.隋唐五代隋朝的统一与覆灭唐朝的建立和“贞观之治”武则天和唐玄宗的统治隋及唐前期的国家制度与社会经济安史之乱与中晚唐政局中晚唐的财政改革与社会经济隋唐的民族关系与中外经济文化交流隋唐的思想、文化和科技五代十国的政治与经济7.宋、辽、西夏、金、元宋朝建立与专制集权的加强北宋中期的统治危机与王安石变法辽、西夏、金的建立及其制度宋、辽、西夏、金的关系元朝的统一及其影响宋元的社会经济宋元的社会矛盾与农民起义宋元的思想、文化与科技宋元对外经济文化交流8.明、清(鸦片战争前)明初专制集权统治的加强明中期的政治、社会危机与张居正改革晚明政治与明末农民战争明清鼎革与清初的社会矛盾清代疆域的奠定与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康乾盛世及其社会问题明清国家制度明清社会经济的发展明清对外关系与贸易明清思想、文化和科技二、中国近现代史1.列强的对华侵略列强历次侵华战争重要的不平等条约及其影响边疆危机与朝贡体系崩解列强划分势力范围2.清统治的衰落太平天国时期的农民战争太平天国的政权和制度湘淮军与地方势力的崛起清廷政局义和团运动3.近代化的启动“师夷长技以制夷”早期维新思潮洋务运动商办企业戊戌维新运动4.清末改革与社会变迁清末新政与预备立宪科举制度的废除和晚期教育改革八旗绿营的衰落与新军的编练会党与民变5.辛亥革命西学传播与革命思潮的兴起同盟会的建立革命派与改良派的论战革命党人的反清起义中华民国的建立6.民初政局民初政党与议会二次革命、护国战争南北对峙与军阀混战7.五四运动与国民革命民初经济发展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中国国民党改组与第一次国共合作国民革命与北伐战争8.南京国民政府建立与苏维埃革命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及其内政、外交中共土地革命与苏维埃政权南京政府时期的社会经济与文化9.抗日战争日本侵华与抗日救亡运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全面抗战的爆发正面战场与敌后战场国民政府的内政与外交中共抗日根据地的建立和发展沦陷区与伪政权侵华日军暴行抗日战争的胜利抗日时期的社会经济与文化10.国共内战重庆谈判与政治协商会议内战时期的政治、经济与社会解放战争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11.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1949-1956年) 政权的巩固与经济建设对外政策与抗美援朝社会主义改造12.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探索(1956—1966年) 发展模式的探索与实践经济建设的曲折国内政治与对外关系13.“文化大革命”(1966-1976年)从“五一六通知”到全面内乱批林批孔从“反击右倾翻案风”到粉碎“四人帮”14.拨乱反正(1976—1978年)“两个凡是”与真理标准大讨论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15.改革开放的进程(1978-1992年)农村与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特区建设与改革开放邓小平南方谈话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确立16.共和国时期的民族关系与区域发展17.共和国时期的文化、教育与科技三、世界古代中世纪史1.史前人类人类的起源与进化农业革命与文明的产生史前文化2.古代西亚诸文明苏美尔—阿卡德文明古巴比伦王国、亚述帝国、新巴比伦王国赫梯、腓尼基和以色列历史波斯帝国古代西亚文字与宗教3.古代埃及文明古代埃及的主要王朝宗教崇拜与墓葬习俗古代埃及的文化4.古代印度文明印度河流域的早期文明吠陀文明、婆罗门教与种姓制度列国时代的新兴宗教与思想孔雀帝国与佛教的传播5.古代希腊文明克里特文明和迈锡尼文明希腊城邦制度希波战争与伯罗奔尼撒战争雅典民主政治马其顿帝国与希腊化时代古代希腊的宗教与文化6.古代罗马文明罗马共和国制度和罗马的扩张元首政治与早期罗马帝国基督教的兴起与传播罗马帝国的危机古代罗马文化7.中世纪的西欧法兰克王国封君封臣制度与农奴制西欧主要国家的君主制度中世纪的城市中世纪基督教文化8.伊斯兰文明的兴起与扩张伊斯兰教的兴起阿拉伯帝国阿拉伯文化及其传播奥斯曼土耳其的扩张9.中世纪的东欧查士丁尼时期的拜占庭拜占庭帝国的政治和文化东欧诸国的起源和发展蒙古人的统治与莫斯科公国俄罗斯帝国的兴起10.中世纪东亚与南亚从大化改新到幕藩体制中日文化交流从笈多王朝到莫卧儿帝国11.古代美洲文明古代中美洲文明印加文明四、世界近现代史1.近代初期的欧洲文艺复兴新航路开辟和早期殖民扩张君主专制时期的英法宗教改革和反宗教改革重商主义和商业战争科学革命2.欧美主要国家的社会转型尼德兰革命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开明君主专制启蒙运动美国独立战争法国大革命与拿破仑帝国工业革命19世纪的英国改革19世纪法国政治演进美国内战俄国农奴制改革德意志的统一、意大利的统一19世纪晚期欧美主要国家的政治与经济第二次工业革命与工业文明工人运动与社会主义运动马克思主义的诞生近代欧美文学艺术的主要流派3.近代的亚非拉大西洋奴隶贸易拉丁美洲独立运动独立后拉美的政治与经济变化19世纪中后期亚洲反殖斗争英国对印度的殖民统治瓜分非洲埃及阿里改革土耳其坦志麦特日本明治维新20世纪初亚洲的觉醒4.近代欧洲国际关系与第一次世界大战三十年战争与威斯特伐利亚和约维也纳会议与欧洲国际体系两大军事同盟第一次世界大战5.俄国革命与共产国际1905年革命二月革命十月革命苏维埃社会主义国家的建立“战时共产主义”与“新经济政策”德国十一月革命匈牙利革命共产国际6.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巴黎和会国际联盟华盛顿会议7.两战之间的世界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与“斯大林模式”西方国家的恢复与调整世界经济危机与罗斯福新政日本军国主义和德意法西斯甘地主义凯末尔主义卡德纳斯改革8.第二次世界大战法西斯国家的侵略扩张与欧美大国的对策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反法西斯同盟的形成欧洲战场与太平洋战场国际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9.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世界格局雅尔塔体系联合国的建立冷战与两大阵营的对峙殖民体系的解体与第三世界的兴起10.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西方国家美国的内政与外交西欧主要国家的内政与外交战后的日本西欧一体化进程当代科技革命11.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苏联与东欧苏南冲突赫鲁晓夫的改革东欧社会主义国家苏联超级大国地位的确立戈尔巴乔改革东欧剧变与苏联解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