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图为北京主要工业区布局示意图
- 格式:doc
- 大小:448.50 KB
- 文档页数:4
第26讲工业区位因素2017版课程标准内容要求2017级四省市教学内容建议结合实例,说明工业地域的形成条件与发展特点,并分析其工业区位因素[水平1-4]结合实例,说明工业地域的形成条件与发展特点,并分析其工业区位因素[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区域认知][知识体系构建][主干知识整合]一、工业区位因素1。
主要区位因素2.工业区位选择与工业布局(1)工业区位选择:工厂应选择在具有明显优势条件的地方,以花费最低的生产成本获得最高利润。
(2)主导因素与工业布局[易误辨析]1。
家具制造业一定是市场导向型工业吗?说明理由.提示家具制造业若建在原料丰富的地方,则为原料导向型工业。
二、工业区位因素的变化1。
交通和科技的发展(1)区位因素变化:交通和科技的发展降低了工业对原料和动力等区位因素的依赖程度,市场对工业区位的影响增强。
(2)案例:钢铁工业区位选择的三次变化。
时间主导因素区位布局19世纪煤炭资源靠近大煤田20世纪初铁矿资源靠近大铁矿市场靠近沿海消费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2.环境质量要求不断提高(1)环境敏感企业:以优质环境为区位选择的主导因素,如高技术产业及食品工业。
(2)污染严重工业的区位选择字母污染类型区位选择A污染空气设置在居民区常年盛行风向的下风地带、最小风频上风向地带或垂直于盛行风向的郊外B污染水源污水排放口远离水源地及河流上游远离居民区和农田C固体废弃物污染3。
政策因素(1)原因:优惠政策有利于投资办厂时用地、交通、基础设施等的变化。
(2)表现错误!4。
企业决策者的理念和心理因素,有时会成为主导因素.[易误辨析] 2.原料是工业生产的基础,对工业区位的影响变化不大?提示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工业所用原料的范围越来越广;可替代原料越来越多;交通运输条件不断改善;原料利用率提高,单位产值所需原料数量减少,所以原料地对工业区位的影响逐渐减弱。
考点一工业区位因素【例1】(2018·全国文综Ⅰ)近年来,世界上出现了将精密机械设备的组装或加工工厂建在地下的现象。
地理试题一.选择题:本题共24小题,每小题3分,共72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下图为江苏省人口密度分布图。
据此完成1~2题。
1.江苏省东南部人口密度总体最大,主要原因是()A.政策支持 B.地形平坦 C.气候暖湿 D.经济发达2.江苏省M地区人口密度相对较低,其自然原因最有可能是()A.地形崎岖,交通不便 B.多盐碱地,不便于开发C.降水较少,水资源缺乏 D.产业落后,经济欠发达常住人口是指实际居住在某地一定时间(半年以上)的人口。
户籍人口是指依法在某地公安户籍管理机关登记了户口的人口。
下表为中国某城市部分年份的年份常住人口(万人)户籍人口(万人)常住人口自然增长率(‰)全国人口自然增长率(‰)2020年1763.38514.1015.74 1.452015年1408.05354.9918.36 4.932010年1037.20251.0313.58 4.791979年31.4131.2618.9011.61()A. 生育观念B. 生育政策C. 人口性别结构D. 人口年龄结构4. 该市40多年来常住人口增长主要是由于()A. 自然增长加快B. 交通条件改善C. 产业发展迅速D. 落户政策放宽5. 近10年来,该市在发展过程中应着力解决的问题有()A. 教育资源紧缺B. 养老机构不足C. 就业机会有限D. 产业结构单一生态承载力是指某区域在一定条件下区域资源与环境的最大供应能力。
生态足迹是指某区域满足人口生存所需的、具有生物生产力的地域面积。
回答下面6~7题。
6.没有生态赤字的省份是A.新疆B.西藏C.山西D.河北7.西藏人均生态承载力较大的原因是A.耕地、草地生产能力强B.人口密度小C.自然灾害少D.生态系统自我修复能力强2021年中央一号文件发布,围绕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对“三农”工作作出全面部署。
下图为我国某地乡村空间结构变化示意图。
读图,完成8~9题。
2023—2024学年度第二学期北京市高一地理3月月考试卷(合格考)(答案在最后)一、单项选择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目前,我国老年人口数量不断增加,人口老龄化形势日益严峻。
为应对这种变化,我国正逐步完善各种社会养老保险制度。
下图为我国1990~2005年老年人口居住方式统计图。
读下图完成下列各题。
1.有关我国1990-2005年老年人口居住方式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A.我国老年人口居住方式一成不变B.我国老年人口大量地向城市迁移C.与子女分居的老人占比逐年增大D.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正逐步减轻2.导致老年人口居住方式变化的原因,最可能是A.子女“啃老”问题愈发严重B.老年人的健康状况明显改善C.家庭“代沟”影响愈发突出D.我国养老保险体系逐步完善下图为2010~2017年我国部分城市常住人口年均增长率统计图。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3.2010~2017年,影响上海、北京常住人口年均增长率变化的主要因素有()①经济水平②落户政策③人口生育率④教育水平A.①②B.①③C.②③D.②④4.与重庆相比,影响深圳常住人口年均增长率变化的主要因素是()A.城市空间结构好B.城市等级高C.社会保障服务好D.经济发展速度快5.读“模拟人口迁移示意图”,完成下题。
属于国际人口迁移的有()A.③④B.②③C.④⑤D.②⑤下图为2000年以来我国三次人口普查的人口年龄构成和人口年均增长率图。
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6.关于我国人口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A.老龄化速度逐年加快B.出生率呈现下降趋势C.人口总数持续增长D.人口红利已经消失7.第七次人口普查,广东省人口数量跃居全国第一的主要原因()A.气候四季宜人B.落户门槛降低C.落实二孩政策D.就业机会较多下图为中国、美国、印度、俄罗斯四个国家人口数量的增长及预测曲线。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8.代表印度人口数量增长及预测的曲线是()A.①B.②C.③D.④9.③所代表的国家人口增长较快是因为()A.自然增长率高B.出生率高C.外来人口迁入多D.社会保障程度高10.为了缓解②代表的国家人口数量变化所带来的问题,下列措施合理的有()①逐步放开计划生育政策②禁止非医学胎儿性别鉴定③鼓励外来人口迁入④完善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积极发展养老事业A.①④B.②③C.③④D.②④下图为“某城市2017年人口容量木桶效应示意图”。
高一地理工业区位因素试题答案及解析1.下图为我国东北地区和美国东北部简图,读图回答下列小题。
【1】为发挥自然资源优势,两地均适宜发展的工业部门是()①石油化工工业②钢铁工业③机械工业④有色冶金工业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答案】B【解析】从图中矿产资源符号看:美国有煤和铁(黑色金属),并没有石油和有色金属矿,因此两地不可能都发展石化工业和有色冶金工业。
有煤有铁,两地可以发展钢铁工业,进而发展机械工业。
综上所述B正确。
【2】两工业地域工业集聚的主要原因是()①共用基础设施,缓解交通压力②接近原料、燃料基地,节省运输成本③利于集中治污④便于生产协作,提高生产效率A.①②B.②③C.③④D.②④【答案】D【解析】东北地区地广人稀,交通压力并不大;我国治理污染的原则是谁产生谁治理,并不是集中治理污染。
再根据工业集聚的优点可以判断②④说法正确,因此选择D项。
【考点】读图分析不同地区工业部门的选择;工业集聚的主要原因。
2.读某区域图,回答下列各题。
【1】根据图示信息分析,该图中县界划分的主要依据及最适宜发展的工业分别是()A.河流化学工业B.交通线建材工业C.山脉电子工业D.山脉建材工业【答案】C【解析】从图中可以看出,县界是两大水系的分界线,即县界划分主要是依据山脉进行的。
该区域有高校园区,技术力量雄厚;此外,有飞机场、高速公路,交通较便捷;又有森林公园,环境较优美;故该区域最适宜发展高科技的电子工业。
【2】该区域各发展的阶段与主要工业部门搭配正确的是()A.工业化起步阶段──以资源密集型和劳动密集型加工制造业为主体B.高效益综合发展阶段──加工制造业和服务业大大增加C.工业化阶段──资金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为主D.传统农业为主的阶段──没有任何工业部门【答案】A【解析】高效益综合发展阶段──技术密集型和服务业大大增加;工业化阶段──资金密集型和加工制造业为主;传统农业为主的阶段──有少量工业部门。
2020届高三地理复习讲解:工业区位因素一、典例导入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首钢始建于1919年,选址在北京市西郊。
进入21世纪,首钢的发展与首都北京的环境及产业结构的矛盾日益突出,2001年,北京申办“2008夏季奥运会”成功,提出“绿色奥运、科技奥运、人文奥运”的理念,以此为契机,2005年首钢迁至曹妃甸。
2016年北京2022冬奥会”组委会入驻首钢原址,将旧厂房改造为比赛训练场馆。
下图示意首钢搬迁。
(1)说明首钢选址在北京市西郊的有利区位条件。
(2)分析促使首钢搬出北京市的主要原因。
(3)说明在曹妃甸建造钢铁厂的优势条件。
(4)简述将首钢旧厂房改造为比赛训练场馆的意义。
【答案】(1)靠近煤矿,能源丰富,位于郊区,地价便宜,位于与盛行风垂直的郊外,污染小;靠近大城市,市场需求大。
(2)与北京作为首都的发展战略不符,城市化发展,郊区变为市区,污染环境;绿色奥运对环境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产业结构调整的需要。
(3) 临近煤炭、铁矿,资源丰富;临港(海),有铁路相通,便于原材料和产品的运输;位于曹妃甸,地价便宜;政府决策;市场更加广阔等。
(4) 充分利用原厂址的车间、厂房等,达到资源的再利用;降低冬奥会训练场馆建设成本,有利于工业遗迹的保护和传承;有利于发展体育产业、旅游业等。
【解析】(1)根据工业区位因素进行分析,首钢选址在北京市西郊,靠近煤矿,能源丰富,位于郊区,地价便宜,位于与盛行风垂直的郊外,污染小。
靠近大城市,钢铁市场需求量大。
(2)由题目材料“进入21世纪,首钢的发展与首都北京的环境及产业结构的矛盾日益突出”“2016年北京2022冬奥会”组委会入驻首钢原址,将旧厂房改造为比赛训练场馆”分析可知,首钢与北京作为首都的职能和产业发展战略不符。
发展钢铁工业会污染环境,绿色奥运对环境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促使首钢搬出。
(3)根据工业区位因素进行分析,由图可知,曹妃甸临近煤炭、铁矿,工业发展的原料燃料充足。
(新高考)2022届高考考前冲刺卷地理(二)注意事项: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第Ⅰ卷(选择题)本卷共15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总部位于河北某县的我国某方便面企业在成立初期有多个加工厂,这些厂多分布于河北、河南、山东等地,并主要向这些省的农村地区供货。
2004年,该企业与全球最大的制面集团——日本日清集团合作,在制面、调味以及营养方面取得突破。
2020年,该企业综合营收规模达290亿元,市场覆盖全国,但其主要加工厂位置仍保持不变。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该企业在成立初期,主要向农村地区供货是()A.质量好B.价格低C.产量大D.种类多2.2020年该企业主要加工厂的位置仍保持不变,说明这些地区()A.原料品质优B.市场潜力大C.协作条件好D.交通便利【答案】1.B2.A【解析】1.该企业在成立初期,凭借其价格相对较低的优势,可以迅速占领农村市场,所以主要向农村地区供货,B正确;产品质量好有利于拓展城市市场,而不是主要向农村地区供应产品,A错误;产量大、种类多不是导致主要向农村地区供货的主要原因,C、D错误。
故选B。
2.方便面加工厂属于原料导向型工业,2020年该企业主要加工厂的位置仍保持不变,可知该地的小麦品质优,A正确;市场潜力、协作条件、交通条件不是影响原料导向型工业布局的主要因素,B、C、D错误。
故选A。
北京至乌鲁木齐的京新高速公路,全长约2540千米,穿越库布齐沙漠、乌兰布和沙漠、巴丹吉林沙漠三大沙漠,是世界上穿越沙漠最长的高速公路。
2020-2021学年高一地理下学期期末专项复习(新教材人教版必修第二册)专题02 乡村和城镇(专项训练)第Ⅰ卷选择部分一、选择题(本题共20小题,每题3分,共60分)图示2001—2011年我国城镇人口增长率与建成区面积增长率比较完成下面小题。
1.2001—2008年我国城市人口人均城市用地面积()A.先增后减B.先减后增C.呈增加趋势D.呈减少趋势2.据上图结合相关知识可判断,2001年以来我国()A.城市新增用地以商业用地为主B.乡村人口数量持续增长C.城市人口增长以自然增长为主D.城市化处于中期加速阶段【答案】1.C2.D【分析】1.由图可知,除2009年外,城镇建成区面积增长率大于城镇人口增长率,说明城镇建成区面积增长快于人口增长,可推测人均城市用地面积呈增加趋势,C正确。
故选C。
2.商业用地在城市中占比最低,住宅用地占比最高,城市新增用地应以住宅用地为主,A错误;城镇人口增长率始终为正值,说明城镇人口一直增加,可推测乡村人口数量可能下降,B错误;城市经济发达,就业机会多,人口增长以机械增长为主,C错误;由图可知城市人口增长,城市地域范围扩大,可推测城市化可能处于中期加速阶段,D正确。
故选D。
市辖区是我国的行政区划之一,属县级行政区,受地级市、直辖市管辖,是城市市区的组成部分。
随着城市的发展,政府通过行政区划调整来增设市辖区。
有学者将我国城市市辖区的空间结构划分为圈层式、组合式、并排式和独立式等几种基本模式(如下图)。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我国东部地区城市较西部更易增设市辖区,其主要影响因素是()A.政策支持力度B.交通便利程度C.地形起伏状况D.经济发展水平4.某城市增设新的市辖区后,该城市可能会出现“虚假城镇化”,“虚假城镇化” 是指()A.市辖区数量多,城镇人口比重大B.市辖区数量多,城镇用地比重大C.市区空间范围大,城镇人口比重小D.市区空间范围小,城镇用地比重小【答案】3.D4.C【分析】3.依据材料可知,随着城市的发展,政府会增设市辖区,而我国东部地区经济发展水平高,城市发展更快,为了便于管理,政府会更容易决定增设市辖区,D正确;并无信息表明政府对增设市辖区的支持力度存在明显的东西部差异,A错;相比于经济发展水平而言,交通便利程度不是主要影响因素,排除B;与地形起伏关系不大,C错。
地理必修2中图版第2章(成才设计)第1节同步基础练习(1)及答案中图版其次章第一节一、单项选择题读“我国东南某地城镇规划示意图”,回答1~2题。
1.图中四地,最适宜建设高级住宅区的是()A.甲B.乙C.丙D.丁2.图中批发市场区位选择最主要的缘由是()A.位于上风向,污染较小B.交通便利,地价较低C.接近工业区,运费较低D.远离河流,不污染水源答案 1.C 2.B解析第1题,丙地位于河流的上游,靠近湖泊和风景区且远离工业区,环境美丽,最适宜建设高级住宅区。
第2题,图中批发市场位于城市的外缘,地价较低;靠近高速大路,交通便利。
3.土地价格是形成城市土地利用空间结构的重要因素,影响地价的最主要因素是距离城市中心的远近和交通是否便捷。
图1是某地区地价等值线分布图,图2选项中能正确反映①、②两地之间地价凹凸状况的是()答案 B解析①位于市中心,有两条主要大路十字形穿过,通达度最高,地租最高,形成地租最高峰。
②位于城市四周的卫星城,两条大路丁字形交会,通达度较高,地租也较高。
二者之间通达度降低,地价也降低。
4.(2021·北京学业水平测试)下图为“浙江省温台城市群示意图”,温州市与杭州市相比()A.城市级别高B.城市规模大C.服务范围大D.服务种类少答案 D解析从图中可以看出温州的城市等级低于杭州,因而其城市规模小,服务范围小,服务种类少。
读“某地区城市功能区分布图”,回答5~6题。
5.图例中的城市功能区,正确的是()A.甲——低级住宅区B.乙——重工业区C.丙——轻工业区D.丁——高级住宅区6.甲功能区布局的有利条件不包括...()A.位于盛行风的下风向B.位于河流的下游C.位于居住区四周,劳动力充分D.靠近铁路,交通便利答案 5.D 6.C解析第5题,图中功能区丁位于河流的上游,盛行风的上风向,且靠近旅游景点,因而为高级住宅区;功能区甲、乙、丙分别为重工业区、轻工业区和低级住宅区。
第6题,功能区甲为重工业区,其位于盛行风的下风向,河流的下游,不易对城区造成大气污染和水污染;靠近铁路,有利于原料与产品的运输。
房山区2023年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地 理本试卷共12页,共100分。
考试时长90分钟。
考生务必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试卷自行保存。
第一部分 选择题(共45分)本部分共 15 题,每题 3 分,共 45 分。
在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最符合题目要求的一项。
北京某中学地理教师,七月下旬自驾去云南昆明旅游。
图1为自驾游路线图。
读图,回答第1、2题。
1. 自驾从北京到云南昆明A. 先后穿越太行山和秦岭B. 由季风区进入非季风区C. 所经沿线地区气温越来越高D. 路线里程约为1500千米2. 确的是A. 晋—家家打稻趁霜晴B. 秦—草原茫茫牧牛羊C. 蜀—竹深树密虫鸣处D. 滇—椰风海韵醉游人图2为黄土高原某地地质剖面示意图。
读图,回答第3题。
图1图23. 图中①砂岩、石灰岩中可能含有化石②甲处为向斜山,乙处为背斜谷③黄土层形成的年代一定晚于花岗岩④大理岩的形成和岩浆侵入有关A. ①③B. ②③C. ①④D. ③④黄土高原沟壑纵横。
图3为黄土高原的不同发育阶段和规模的侵蚀沟,如浅沟、切沟、冲沟示意图。
读图,回答第4题。
图34. 从沟谷发育阶段的角度,推断三者的演化时序为A.浅沟→冲沟→切沟 B.切沟→浅沟→冲沟C.冲沟→切沟→浅沟 D.浅沟→切沟→冲沟图4为45°N附近某区域的遥感影像,其中深色部分为植被覆盖区,浅色部分为高原荒漠区;终年冰雪覆盖的山峰海拔3424米,距海约180千米。
读图,回答第5、6题。
图45. 导致图中高原荒漠区与植被覆盖区年平均降水量差异的最主要因素是A. 纬度位置B. 大气环流C. 海陆位置D. 地形6. 该区域中山脉西坡山麓的自然植被属于A. 常绿阔叶林B. 常绿硬叶林C. 针阔叶混交林D. 草原图5为某年5月10日2时亚洲部分地区海平面气压分布图。
读图,回答第7、8题。
图57.该日,甲地可能发布A. 滑坡、泥石流预警B. 台风预警C. 森林火灾预警D. 寒潮预警8.北京市未来两天可能出现的天气状况是A. 雨过天晴,气温将显著升高B. 降雨后,可吸入颗粒物减少C. 气压下降,出现连续性降水D. 风向转为偏南风,风速降低近年来,随着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充电基础设施逐步完善。
高中地理必考知识点归纳总结选择题1、下图为“某城市空间形态变化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该城市空间形态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的变化B.矿产开发和人口数量的变化C.生活方式和消费水平的变化D.地表形态和河流径流的变化(2)2010年该城镇产业布局中,不合理的是()A.自来水厂B.大型超市C.大型服装批发市场D.造纸厂答案:AD【提示】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形成和变化解析:(1)本题意在考查学生对材料解读与分析能力、有效信息的提取能力和相关知识的迁移应用能力。
(2)本题意在考查学生对材料解读与分析能力、有效信息的提取能力和相关知识的迁移应用能力。
【解答】(1)1980年城区主要沿河流呈带状延伸,2010年受铁路、公路吸引,城区向交通干线沿线拓展。
故选A。
(2)读图可知,在2010年产业布局中,造纸厂位于城区,会造成严重的水污染。
故选D。
2、下图示意某城市地域形态简图,图中M为商业区。
读图回答下列小题。
(1)M成为商业区的主导区位优势为()A.位于城市中心B.土地租金高C.交通通达度高D.周边居民数量多(2)该市拟规划建设城市新的功能中心,其中最合理的是()A.甲—休闲旅游中心B.乙—化学工业中心C.丙—对外交流中心D.丁—商业贸易中心答案:C【提示】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形成和变化解析:(1)本题主要考查了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形成和变化。
(2)本题主要考查了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形成和变化。
【解答】(1)读图可知,M有多条交通干线经过,交通通达度高,成为商业区。
故选C。
(2)图示该地盛行偏北风,甲位于城市外围上风、上水地带,附近有山林、河流与湖泊,环境优美,交通便利,适合建设休闲旅游中心;乙位于大城市东北郊,城市上风带,不宜建化学工业中心,否则会造成城市大气污染;丙在城市东郊,近铁路、高速公路,可建仓储物流中心,而不是对外交流中心;丁在城市西郊,远离交通线,不适合商业贸易中心。
故选A。
下图为北京主要工业区布局示意图,读图回答1-3题:
1.甲处为中关村电子一条街,其布局的主要因素是( )
A.接近原料产地B.接近能源产地
C.接近消费市场D.接近高科技人才集中区
2.为了保护和改善首都的城市环境,当前在城市布局方面采取的主要措施是( ) A.扩大城区范围B.所有工业迁出市区
C.在远郊区发展卫星城D.缩小城区绿地改建住宅
3.中关村计算机产业的迅速发展,除人才、交通、环境等因素以外,起重要作用的因素是()
A.政策B.原料C.管理D.动力
图5为“美国硅谷地区图”,图6为“鲁尔区图”,读图完成4-5题。
4.两地区工业共同的优势区位条件是( )
A.劳力丰富B.交通便捷C.气候宜人D.水源充足
5.两工业地域形成与发展的共同特点是( )
A.因生产联系而集聚B.经历了衰落、重振过程
C.新增企业以中小型为主D.工业布局趋向原料产地
6.20世纪80年代,我国在沿海设立了一批对外开放港口城市,开启了外商在中国大规模投资的序幕。
根据下述资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1)~(4)题。
资料一:见图19
资料二:见图20
资料三:见图21
图21 外商在中国投资产业结构图(2000年)
资料四:见表2
表2
(1)图20表明外商在中国东—中—西部投资增长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共同特征是__________ __________,外商投资快速增长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填正确项字母)。
A、自然条件优越
B、市场潜力大
C、矿产资源丰富
D、我国市场经济体制逐步成熟
E、发达国家和地区进行产业转移
(2)图21表明外商在中国投资的产业结构特征是_________________;表2反映出外商在中国投资的地区分布特征是______________
(3)分析外商在东部投资的原因?
(4)中西部应该采取哪些对策吸引投资?
参考答案:
【解析】中关村电子一条街属于高新技术产业,其布局的主要因素是知识和技术。
【答案】1.D
【解析】要改善城市环境,当前在城市布局方面采取的主要措施是建立卫星城,开发新区。
【答案】2.C
【解析】中关村计算机产业是高新技术产业,它的迅速发展,起重要作用的因素是人才、交通、环境、政策。
【答案】3.A
【解析】美国硅谷是高新技术产业的代表,德国鲁尔区是传统产业的代表,分析两个工业区的区位优势,可发现二者共同的优势区位条件是便捷的交通,因此4题正确选项为B;
同样在两个工业区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因生产联系而集聚,经历了衰落、重振过程以及工业布局趋向原料产地是鲁尔区的特点,但新增企业以中小型产业为主是二者共同的特点,5题的正确选项为C
【答案】4.B 5.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