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园地域性景观特色规划研究--以宁波植物园规划设计为例
- 格式:pdf
- 大小:1.30 MB
- 文档页数:4
加快宁波植物园建设,提升生态文明水平高岭夏一、植物园发展趋势及对提升城市品位意义植物园最早兴起于16世纪中叶欧洲文艺复兴时期,建于1533年意大利帕多瓦植物园是欧洲最古老的植物园。
我国最早植物园建于上世纪二、三十年代,有南京中山植物园和庐山植物园,新中国成立后植物园有了很快发展,先后在杭州、北京、沈阳、武汉、广州等地建立了植物园。
目前国内建有各类植物园约100多个,多数分布在城市或郊区,少数分布在原生植物保护地,如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秦岭植物园,离城市较远。
我国目前主要大中城市中绝大多数拥有一定规模的植物园,15个副省级城市有14个建有植物园。
植物园有别于城市公园,植物园基本功能是采集、保存、利用植物种源和植物研究,属于人类研究自然科学范畴。
1998年植物园保护国际(BGCI)组织将植物园定义为“拥有活植物收集区,并对收集区内的植物进行记录管理,使之用于科学研究、保护、展示和教育的机构”。
起自于上世纪末我国新一轮城市化进程中,一些城市对植物园建设有了新的认识,在保留植物园基本功能前提下,融合了部分城市公园功能,从而使植物园作为城市的重要公共设施,成为城市功能的重要组成部分。
目前植物园发展新的趋势:空间布局上把植物园从相对独立的系统融合到城市总体规划中,成为城市生态绿地系统的组成部分;功能上从单纯作为植物保护、研究、展示机构,拓展到集景观、科普、休闲、旅游等具有综合性功能的城市园林;价值上注重社会效益向兼顾社会经济效益转变。
在这个转变中植物园除了继续保留原来的基本功能外,进一步拓展或强化了植物科普展示功能、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功能、旅游观光经济功能、作为城市窗口和市民休憩健身重要场所等与市民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一些功能,从而提高了植物园在城市建设中的重要性,增强了植物园的可持续发展性,成为体现城市建设品位与档次的重要标志。
二、建设宁波植物园的必要性首先,建设植物园是提升我市生态文明水平的重要内容。
生态文明程度标志着一个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阶段与发展水平,所以生态文明建设对于一个城市未来发展越来越重要。
植物园规划方案1.引言本文档旨在提出植物园规划方案,以促进植物园的可持续发展和提升游客的参观体验。
2.目标和愿景我们的目标是创建一个具有丰富多样的植物资源、独特景观和教育功能的植物园,为游客提供独特的观赏体验,并提升公众对植物生态和环境保护的意识。
3.园区规划为了实现目标,我们将对园区进行以下规划:3.1 植物资源区在植物资源区域,我们将收集和展示来自不同地区的植物,包括本地和国际植物的标本。
同时,我们将建立植物研究中心,开展植物保护和研究工作。
3.2 游览路线规划我们将制定多条游览路线,以便游客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时间安排进行参观。
这些路线将涵盖不同的植物资源区、景观区和教育区。
3.3 场馆和设施规划为了提供更好的服务和便利,我们将建设现代化的场馆和设施,包括接待中心、展览馆、餐厅和休息区。
同时,我们还将提供无障碍设施,以确保每个游客都能享受到园区的美景。
3.4 教育功能规划植物园将开展植物科普教育活动,包括讲座、工作坊和导览服务。
我们还将建立与学校和教育机构的合作关系,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教育资源。
4.可持续发展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我们将采取以下措施:- 推广植物保护意识,鼓励游客参与环境保护活动;- 运用可再生能源,如太阳能和风能,提供园区所需的能源;- 优化水资源利用,采用节水措施,如雨水收集和灌溉系统的改进。
5.安全管理为了确保游客的安全和健康,我们将建立完善的安全管理系统,包括监控设施、应急预案和安全培训。
6.推广与营销为了吸引更多游客,我们将开展营销活动,包括广告宣传、线上推广和合作交流。
我们还将与旅行社和当地社区建立合作关系,组织相关的活动和推广。
7.结论通过本文档提出的植物园规划方案,我们相信可以打造一个具有丰富植物资源、独特景观和教育功能的植物园,为游客提供独特的体验,并促进植物生态和环境保护的意识。
这将为植物园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植物园布局规划方案背景随着人们生活水平和文化素质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自然和环境问题。
植物园作为一种文化载体和环境教育资源,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因此,设计一种合理、美观的植物园布局规划方案就变得非常重要。
目的本文将讨论如何制定一种符合人类生态环境要求的植物园布局规划方案。
主要目的是:1.通过设计合理的功能分区,最大限度地展示植物园的特色和风貌,方便游客流动和观赏;2.保持原有生态环境,同时强化景观效果,让植物园的景观大自然般的美丽和生机;3.让植物园能够适应未来的发展变化,在保持原有风貌的前提下,解决未来可能出现的问题。
方案设计第一步:定位和分区植物园的定位应该首先考虑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
例如,如果植物园位于热带地区,则应该选择适合这种气候条件的植物来展示;如果位于山区,则可以选择一些喜欢寒冷环境的植物。
分区的目的是将植物园划分成不同的区域,根据不同的植物种类、分布和特点来进行分类。
根据不同的分区功能,可以分为展示区、教育区、科研区、生态区、休闲区、文化区等。
第二步:景观设计景观设计应该是基于分区的,设计人员应该对每个分区的植物群落进行深入了解,以便最大限度地展示植物的特点和美丽。
景观设计应该考虑如下因素:1.高低不同的地形和地貌;2.人工景观,如亭、台、楼、桥等;3.树木、花草等自然景观;4.人工和自然景观的相互融合。
第三步:交通规划交通规划应该在前面的定位和分区的基础上展开。
设计人员应该根据不同区域的分布,规划出游客游览的路径、交通方式和停车场所。
交通规划最重要的是方便游客流动,避免交通堵塞和环境污染。
第四步:建筑设计建筑设计是植物园规划中不可忽略的一部分,它不仅能够带来美丽的自然景观,也对游客提供了休息的场所。
建筑设计应该与植物园景观相辅相成,既不会掩盖景观,也不会反客为主。
在建筑设计上重在体现简洁、自然、环保的理念。
第五步:装饰和互动设计植物园的装饰和互动设计是为游客提供娱乐和互动的场所。
2019.09
Doors &Windows
基于地域特色塑造的宁德植物园
摘(下转第130页)
在当前城市绿地建设过程中2宁德植物园位于宁德中心城区西北部八都镇福口村内宁德植物园地处闽中大山带洞宫山脉南麓3根据上位规划和场地资源资源条件”,”、”、“”。
规划功能分区为”,(建筑规划与设计
127
2019.09
Doors &Windows
(上接第127页)
提升建筑的生态环保性能参考文献(”,缀季节性彩色叶植物重点突岀该区域的秋季景观植物园的功能不同地域具有各自不同特性参考文献道;(要依据当前建筑实际情况疏散问题是建筑防火设计中的重点问题之一。
《个防火分区面积不大时综上所述(上接第128页
)
建筑规划与设计
130。
第1篇一、项目背景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人们对生活环境的要求越来越高。
植物园作为城市绿肺,不仅具有美化城市、净化空气、提供休闲娱乐等功能,还是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重要场所。
为了更好地发挥植物园的生态、文化、教育等功能,提高城市绿化水平,本项目对某植物园进行园林规划实践。
二、项目目标1. 优化植物园空间布局,提高景观效果;2. 提升植物园生态功能,保护生物多样性;3. 满足游客休闲、观赏、教育需求;4. 降低运营成本,提高植物园经济效益。
三、项目内容1. 项目范围本项目范围包括植物园内所有区域,包括植物展示区、休息区、娱乐区、管理区等。
2. 空间布局规划(1)植物展示区植物展示区是植物园的核心区域,分为以下几部分:1)主题植物区:根据植物种类、生长习性、观赏价值等进行分类,如观花植物区、观叶植物区、观果植物区等。
2)特色植物区:展示具有地方特色的植物,如稀有植物、古树名木等。
3)生态景观区:模拟自然生态环境,展示植物群落、水系、地形地貌等。
(2)休息区休息区主要设置在游客常去的区域,如入口、广场、景点等,提供座椅、遮阳棚、垃圾桶等设施。
(3)娱乐区娱乐区主要设置在植物园边缘或较为开阔的区域,包括儿童游乐场、水上乐园、健身房等。
(4)管理区管理区包括办公区、仓库、员工宿舍等,位于植物园较为隐蔽的位置。
3. 生态功能提升(1)植被恢复与保护对植物园内的植被进行梳理,恢复原有植被,提高植被覆盖率。
同时,加强植物病虫害防治,保护植物资源。
(2)水系整治对植物园内的水系进行整治,包括河道清淤、驳岸改造、水生植物种植等,提高水环境质量。
(3)土壤改良对植物园内的土壤进行改良,提高土壤肥力,为植物生长提供良好条件。
4. 游客需求满足(1)完善游览路线根据植物园布局,设计合理的游览路线,方便游客参观游览。
(2)增设科普设施在植物园内设置科普展示牌、导览图、触摸屏等,提高游客的科普知识。
(3)举办各类活动定期举办各类活动,如植物科普讲座、亲子活动、摄影比赛等,丰富游客的体验。
第二部分宁波市城市绿地构建分析1宁波市概述1.1宁波市基本概况1.1.1自然地理概况宁波,简称甬,位于中国大陆海岸线中段,经济发达的长江三角洲南翼(东经120。
55’至122。
16’,北纬28051’至3o。
33’)。
东有舟山群岛为天然屏障,北濒杭州湾,西接绍兴市的嵊县、新昌、上虞,南临三门湾,并与台洲的三门、天台相接。
全市辖象山、宁海两个县,余姚、慈溪、奉化三个县级市。
市区设海曙、江图1宁波市区位图东、江北、鄞州、镇海、北仑六个区。
全市总面9365平方公里,总人口530万。
(图1)全市地貌基本分布为中部平原区,西南部岗岭区和东部沿海区3大部分。
市域内遍布丘陵山地,构成复杂多变的山地景观。
大多维持良好的植被状况,生物物种资源丰富多样。
境内东、南、西三面群山环绕,四明山、达蓬山绵延西北,尽于杭州湾,太白山迤俪南部、东南部海岸线曲折绵长,是我国著名的四大国际深水中转枢纽港之一。
宁波城市地处余姚江、奉化江、甬江三江交汇的河网平原,奉化江自南而来,姚江自西至,在城市中心“三江口”汇合而成甬江,东流至镇海招宝山人海。
市区河网水渠纵横密布,主要有市区东侧的鄞东南河网,市区西侧的鄞西河网区,市区北面的江北河网区,以及北仑大图2宁波市区地图11第三产业804.33亿元,三次产业比重分别为5.7%、57.o%和37.3%,产业结构逐步趋于优化。
市区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882元,城乡居民生活水平和质量继续提高。
良好的经济条件为创造良好的城市环境提供了坚强的经济保障。
近几年来,宁波市还加大了对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城市建设步伐明显加快。
中心城市初步形成了快速便捷的交通骨架,市域范围内基本实现了“一小城市空间结构进一步完善,中心城市一一副中心城市一一中心镇~般镇多层时交通区”的目标。
中心城区规模不断扩大,建成区面积扩大到155多平方公里。
次的城市体系初步形成。
全市城市化水平已超过55%,城市化水平和城市化质量同步提高。
社区公园植物景观设计研究——以宁波樱花公园为例摘要:社区公园贴近居民的日常生活,植物的景观效应在营造交往空间、游憩场所时有重要意义。
宁波樱花公园位于老江东片区的多个社区之间,连系城市主交通与周围社区,以“樱花”为植物景观主题,营造多层次的绿色开放空间。
关键词:社区公园;植物景观;樱花公园;公园改造社区公园作为居民使用频率最高、距离最近的公园绿地类型,是与公众日常生活紧密联系的绿色开放空间,提供居民的公共交往、日常游憩活动的场所[1]。
植物景观在社区公园设计中起关键作用,适宜的植物配置创造良好的休闲游赏氛围,增进邻里交往,同时也有利于孵化区域内的社区文化。
宁波樱花公园的营建历史颇具意义,建立之初是为纪念宁波市与日本长冈京市缔结友好城市,曾是中日友好交流的标志[2]。
公园紧沿城市东西向主干道中山东路,相邻的樱花社区与中山社区也均为老旧社区,绿色开放空间有限,亟待樱花公园的重新改造设计让社区恢复活力。
1社区公园植物景观的重要性与设计原则1.1植物景观对社区公园的重要性英国造园家克劳斯顿(B.Clauston)曾提出:“园林设计归根结底是植物材料的设计,其目的就是改善人类的生态环境,其他的内容只能在一个有植物的环境中发挥作用。
”[3]植物材料结合造园的其它元素,按照植物的生长习性和生态特征,采用不同的构图形式组成不同的园林空间。
植物作为时间与空间维度不断生长的实体不断地创造空间、协调空间、丰富空间。
社区公园作为城市绿地系统中公园绿地的一部分,致力于提高居民的生活环境。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文化的高速发展,人类社区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也成为关注焦点。
而植物景观的设计是构建良好的社区公园环境的重要环节。
植物景观作为园林中唯一有生命的构成要素,通过自然生长或人工栽植而形成,兼具形体美、线条美、色彩美与季相变化之美[4]以外,还需要与周围的环境相结合,营造适宜游憩交往的舒适小气候与氛围。
1.2社区公园植物景观设计的原则1.2.1功能性原则通过植物配置形成不同尺度的景观空间,满足居民的各种游憩、交流、观赏功能;高大乔木的树冠为主要步行通道提供遮蔽物,半开敞的植物围合空间适合交谈,开阔的草坪空间适合娱乐玩耍。
植物园规划设计方案植物园规划设计方案一、项目背景植物园是一个旨在保护和研究植物多样性、提供观赏和教育的场所。
本项目旨在建设一座符合现代城市规划要求的植物园,为市民提供一个优雅宜人的休闲娱乐场所,同时也是进行植物研究和教育的基地。
二、规划设计理念1. 生态恢复:通过植物园的建设,积极推动生态恢复,打造生态绿心区,增加城市绿地面积,改善空气质量,提升城市生态环境。
2. 产教融合:植物园将与学校、科研机构合作,开展植物科普教育活动,种植各类植物,开展科学研究,促进植物相关产业的发展。
3. 空间分区:根据植物园的不同功能需求,将其空间划分为景观展示区、科研教育区、运动休闲区和研究区等,使各功能区域相对独立且互不干扰。
4. 设施完善:为了满足市民的需求,植物园内将设置休息座椅、公共卫生间、餐厅等基础设施,并配备导览服务,提供更好的游园体验。
三、规划设计内容1. 景观展示区:该区域将展示各类具有观赏价值的植物,包括花卉、果树、草坪等,通过布局精美的花坛和景观墙,打造美丽的花园景观,给人视觉上的享受。
2. 科研教育区:该区域将设立植物研究实验室和教育科普馆,为学生和科研人员提供交流和学习的场所,开展植物科普教育,提供实践机会和资源支持。
3. 运动休闲区:该区域将设置篮球场、健身路径、儿童乐园等,满足市民锻炼身体、休闲娱乐的需求,同时也引导市民关注植物生态,增强环保意识。
4. 研究区:该区域将为科研人员提供独立的实验田地和温室,进行植物研究和培育,开展育种工作,促进植物科学的发展。
四、设计特色1. 引入先进的技术手段,利用智能系统监测并控制植物园的环境参数,如温度、湿度、光照等,保障植物生长的最佳环境。
2. 引入国际化园林设计理念,打造景观与艺术相结合的区域,营造宜人的游览环境,吸引更多游客和研究人员前来参观和学习。
3. 注重植物资源的完善和利用,引进国内外珍稀植物,建立种植示范基地,提供相关产业的技术培训和服务支持,推动植物产业发展。
我国植物园的植物景观研究以厦门植物园、北京植物园为例一、本文概述Overview of this article植物园作为展示植物多样性和进行科学研究的重要场所,其植物景观的规划与建设对于提升公众对植物多样性的认识、推动植物科学研究、以及优化城市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旨在通过对我国植物园植物景观的深入研究,探讨植物园植物景观的设计原则、构建方法及其生态文化价值。
文章以厦门植物园和北京植物园为例,分析两个植物园在植物景观规划、特色展示、生态保护和科普教育等方面的成功经验与存在问题,以期为我国植物园的植物景观建设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通过本文的研究,我们期望能够推动植物园植物景观的持续发展,进一步丰富城市生物多样性,提升公众的科学素养和审美体验,实现植物园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As an important venue for showcasing plant diversity and conducting scientific research, the planning and construction of plant landscapes in botanical gardens are of great significance for enhancing public awareness of plant diversity,promoting plant science research, and optimizing urban ecological environment. This article aims to explore the design principles, construction methods, and ecological and cultural values of plant landscapes in botanical gardens in China through in-depth research. The article takes Xiamen Botanical Garden and Beijing Botanical Garden as examples to analyze the successful experiences and existing problems of the two botanical gardens in plant landscape planning, characteristic display, ecological protection, and science popularization education, in order to provide theoretical support and practical guidance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plant landscapes in China's botanical gardens. Through the research in this article, we hope to promote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botanical landscapes in botanical gardens, further enrich urban biodiversity, enhance public scientific literacy and aesthetic experience, and realize the important role of botanical gardens in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construction.二、植物园植物景观研究概述Overview of Botanical Landscape Research in Botanical Gardens植物园作为集科学研究、植物保护、科普教育及休闲观赏为一体的多功能园区,其植物景观的规划与建设对于提升植物园的品质和吸引力至关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