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五 成本核算精细化
- 格式:pdf
- 大小:712.46 KB
- 文档页数:27
财务管理案例分析精细化成本控制的秘诀财务管理案例分析:精细化成本控制的秘诀在企业的财务管理中,成本控制是一个至关重要的方面。
通过精确的成本控制,企业可以有效地管理资源,提高运营效率,并保持竞争优势。
本文将通过分析一个实际案例,探讨精细化成本控制的关键方法和秘诀。
案例背景:某电子制造企业在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环境中,面临着成本不断攀升的问题。
为了保持竞争力和利润增长,该企业决定进行精细化成本控制的探索。
一、制定明确的成本管理目标在开始精细化成本控制之前,企业需要明确其成本管理的目标。
例如,减少生产过程中的浪费、提高生产效率、调整产品定价以更好地利润增长等。
明确的目标可以帮助企业集中精力,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
二、建立准确的成本核算体系为了进行有效的成本控制,企业应建立准确的成本核算体系。
这需要对生产过程中的各个环节进行细致的观察和分析,确保每笔成本都有明确的归属。
通过精确的核算,企业可以更好地了解成本结构,找到成本控制的切入点。
三、识别和分析成本驱动因素通过识别和分析成本驱动因素,企业可以更好地了解成本的来源和形成原因。
例如,人工成本、原材料成本、能源成本等。
对这些成本驱动因素进行深入研究,企业可以针对性地制定成本控制策略。
四、制定有效的控制措施基于对成本驱动因素的分析,企业需要制定有效的控制措施。
例如,通过优化供应链管理,寻找更具成本效益的供应商;提高员工的技能和素质,降低人力资源方面的成本;优化生产流程,减少浪费等。
这些控制措施应以可量化目标为基础,以便于监测和评估成果。
五、加强预算控制和分析预算控制是精细化成本控制的重要手段之一。
企业应建立合理的预算管理制度,将成本控制目标落实到各个部门和岗位。
同时,加强预算分析和预算执行监控,及时发现偏差和问题,并采取相应措施加以纠正。
六、引入科技手段,提升成本管理效率在现代信息技术高度发达的时代,企业可以借助科技手段提升成本管理效率。
例如,使用财务管理软件、ERP系统等,可以实时监测成本数据,进行深入分析,并支持决策制定。
企业成本费用管理实际案例企业成本费用管理是指企业对各项费用进行合理控制和管理,以达到提高利润、降低成本的目的。
在实际操作中,企业需要经过详细的分析和决策,以确保成本费用的合理支出和有效管理。
下面是10个企业成本费用管理的实际案例:1. 人力资源成本管理:企业通过优化人力资源配置,合理安排员工工作时间和工作任务,降低人力资源成本。
例如,某公司通过引入灵活工作制度,减少员工加班费用,提高生产效率。
2. 采购成本管理:企业在采购过程中,通过选择合适的供应商、合理控制采购数量和价格,降低采购成本。
例如,某公司与供应商签订长期合作协议,获得更优惠的采购价格,降低采购成本。
3. 生产成本管理:企业通过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实现生产过程的优化管理。
例如,某制造企业引入自动化设备,减少人工成本,提高生产效率。
4. 销售成本管理:企业通过优化销售渠道、提高销售效率,降低销售成本。
例如,某公司通过线上销售平台,减少销售人员的薪酬和差旅费用,降低销售成本。
5. 研发成本管理:企业通过合理控制研发投入,提高研发效率,降低研发成本。
例如,某科技公司通过外包研发项目,减少内部研发团队的人员和设备投入,降低研发成本。
6. 物流成本管理:企业通过优化物流网络、提高物流效率,降低物流成本。
例如,某物流公司通过优化运输路线,减少运输里程,降低燃油成本。
7. 财务成本管理:企业通过合理规划财务结构、降低融资成本,降低财务成本。
例如,某公司通过融资租赁方式,减少固定资产投入,降低资金成本。
8. 能源成本管理:企业通过节约能源、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降低能源成本。
例如,某工厂通过优化生产工艺,减少能源消耗,降低能源成本。
9. 市场营销成本管理:企业通过精确定位目标市场、有效利用市场营销资源,降低市场营销成本。
例如,某公司通过精准投放广告,提高广告点击率,降低市场营销成本。
10. 质量成本管理:企业通过优化质量管理体系、提高产品质量,降低质量成本。
成本核算制度案例分析经典成本核算制度是企业核心的管理工具之一,它能够帮助企业准确掌握成本情况,实现科学精细的管理。
本文将通过案例分析的方式,探究成本核算制度在企业运营中的重要作用。
案例一:家具制造企业成本费用控制某家具制造企业,生产出口各类家具。
该企业为了控制生产成本并保证产品质量,采用了全面成本核算制度。
该企业成本费用包括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制造费用和管理费用等,经过核算后,该企业发现直接材料成本较高,主要原因是采用的材料价格较贵。
针对这一情况,该企业加强了采购环节的管理,通过与不同供应商谈判降低材料成本,并且在生产过程中采用更加科学的布局方式,降低材料损耗率。
这样,企业材料成本得到了有效控制,从而提升了企业竞争力。
案例二:服装加工企业成本费用控制另一家服装加工企业,为了降低成本并提高产品质量,采用了全面成本核算制度,成本费用包括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制造费用和管理费用等。
该企业在成本核算过程中发现,直接人工成本较高,主要原因是员工技能不够高,导致生产效率低下。
为此,企业加强了员工培训,提高员工生产技能,同时优化生产管理流程,提高生产效率。
这样,企业人工成本得到了有效控制,从而促进了企业发展。
案例三:物流企业成本费用控制物流企业也需要通过成本核算制度来掌握企业成本状况。
全面成本核算制度包括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直接成本包括运输成本、装卸成本、保险费用等,间接成本包括管理费用、办公用品等。
一个物流企业通过成本核算,发现间接成本较高,主要原因是管理费用和办公用品费用较高。
为了降低成本,企业采取了优化办公流程、节约办公用品、降低企业管理费用等措施,有效地控制了企业成本。
总结成本核算制度是企业非常重要的管理工具,它能够帮助企业掌握成本情况,实现科学精细的管理。
通过以上案例分析,我们可以看到不同企业在实施成本核算制度过程中,针对不同情况采取了不同的措施,但核心思想都是控制成本,提高产品质量,提升企业竞争力。
成本核算方法案例嘿,咱今儿就来聊聊成本核算方法案例这事儿哈!你想想看,这成本核算就像是咱过日子得算计着花钱一样重要。
比如说,你开了个小餐馆,那买菜买肉的钱、房租水电的钱、雇员工的钱,这些都得算清楚呀,不然咋知道赚没赚钱呢!咱先来说说品种法。
这就好比你家里有一堆苹果,你要知道每个苹果的成本。
那你就把买苹果的总钱数除以苹果的总数,这就得出单个苹果的成本啦。
企业也是一样,把生产某一种产品的所有成本加起来,再除以生产的数量,就得到了这种产品的单位成本。
再说说分批法。
这就像你一次做了一批蛋糕,你得把做这批蛋糕的所有成本算清楚。
每一批都单独核算,这样就能清楚知道每批产品的成本情况啦。
还有分步法呢,这就好像是做一件复杂的工艺品,得一步一步来。
每个步骤都有成本,得把这些都算好,最后才能知道整个工艺品的总成本。
举个例子哈,有个工厂生产手机壳。
他们先把原材料采购回来,这就是第一步的成本。
然后加工成初步形状,这又是一部分成本。
接着进行精细加工和装饰,这又是另外的成本。
最后包装好准备销售,这每一步的成本都得算清楚呀,不然怎么知道生产一个手机壳到底花了多少钱呢!再比如,一家服装厂做衣服。
从买布料开始,到裁剪、缝制、熨烫,每个环节都有成本。
如果不算清楚,那可能最后发现卖衣服赚的钱还不够成本呢!这可不行呀!成本核算方法的选择也很重要呢。
就像你出门穿衣服,得根据天气和场合来选。
如果企业生产的产品很单一,那可能品种法就够用啦。
要是产品种类多,而且生产批次不一样,那分批法可能更合适。
要是生产过程很复杂,分步法就派上用场啦。
咱可别小瞧了这成本核算,它就像企业的晴雨表。
能让企业知道自己的经营状况,哪里花钱多了,哪里可以节省成本。
这可不是随便算算就行的,得认真对待呀!总之呢,成本核算方法案例就是帮助企业更好地管理成本,提高效益的重要手段。
咱得好好琢磨琢磨,让它为咱的生意保驾护航!怎么样,是不是觉得挺有意思的呀!。
前言:温馨小提示:本篇文档是通过查阅资料精心整理编制的,希望能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文档内容不一定完美契合各位的需求,请各位根据需求进行下载。
文档下载后可自己根据实际情况对内容进行任意改写,确保能够帮助到大家。
除此之外,本店铺还提供各种文档材料,涉及多个领域例如活动文案、工作方案、读后感、读书笔记等,大家按需搜索查看!Warm tip:This document is prepared by consulting information carefully. Hope to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content of the document is not necessarily perfect to match your needs. Please download according to your needs. Then you can rewrite the content according to the actualsituation to ensure that we can help. In addition, the store also provides a variety of documents and materials, covering areas such as copywriting for activities, work plans, reflections, reading notes, etc.正文如下:成本预核算精细化方案一、引言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和企业经营环境的日益复杂,成本管理已成为企业提高经济效益、增强竞争力的关键。
成本预核算作为成本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精细化程度直接影响到企业的成本控制和经济效益。
本文旨在提出一套成本预核算精细化方案,以帮助企业实现成本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和精细化。
二、成本预核算精细化方案的目标提高成本预算的准确性:通过精细化预核算,更准确地预测和控制成本,减少成本超支现象。
成本核算与控制的会计实践案例分享在现代企业管理中,成本核算与控制是一项重要的会计实践,对于企业的经营决策和业绩评估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通过分享一个实际的案例,介绍成本核算与控制在会计实践中的具体运用。
案例:某制造企业的成本核算与控制背景介绍:该制造企业是一家生产机械设备的企业,面临着市场竞争激烈、成本压力大的情况。
为了提高公司的盈利能力和市场竞争力,该企业需要进行成本核算与控制,以实现成本的优化和控制。
1. 成本分类与核算:初期,该企业首先进行了成本分类与核算,将成本分为直接材料成本、直接人工成本和制造费用成本。
通过定量和定价的方法,将这些成本分摊到产品上,形成单位产品成本和批量生产成本。
2. 成本控制与分析:该企业通过与实际成本数据进行对比,进行成本控制与分析。
通过建立标准成本和实际成本之间的差异分析,发现成本偏差的原因,进而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成本优化。
例如,当单位材料成本出现偏差时,可以分析原材料的采购渠道和价格,寻找更优的供应商,或者优化存货管理,减少库存占用资金。
3. 价值链管理与成本降低:在成本核算与控制的实践中,该企业采用了价值链管理的方法。
通过整合上下游供应链,优化供应商管理和配送流程,降低运输和仓储成本。
此外,还注重产品设计和工艺流程的改进,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
通过这些措施,该企业实现了成本的降低,提升了产品的竞争力。
4. 成本控制的持续改进:该企业认识到成本控制是一个持续改进的过程,在实践中不断进行调整和优化。
通过与其他同行业企业的比较,学习先进的管理经验和技术方法,吸收创新的思维方式。
同时,借助信息化技术,建立了成本控制与核算的自动化系统,提高了成本核算的准确性和效率。
结语:通过以上实际案例的分享,我们可以看到成本核算与控制在企业管理中的重要性。
企业通过成本核算与控制,能够准确评估产品成本,制定合理的价格策略,同时也能够发现成本的偏差和薄弱环节,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成本的优化和控制。
建筑业成本核算的核心案例
以下是一个建筑业成本核算的核心案例:
某建筑公司承接了一个住宅小区的建设项目,该项目包括多栋住宅楼和相关的配套设施。
在项目施工过程中,该公司采用了标准成本法进行成本核算。
首先,该公司根据项目的设计图纸和施工方案,确定了各项工程的工作量和资源需求,并制定了相应的标准成本定额。
然后,在施工过程中,该公司对各项工程的实际成本进行记录和核算,并与标准成本进行对比。
如果实际成本低于标准成本,说明该项工程节约了成本;如果实际成本高于标准成本,说明该项工程超支了。
通过对各项工程的成本差异进行分析,该公司发现了一些成本超支的原因,例如材料浪费、施工效率低下等。
针对这些问题,该公司采取了相应的措施,例如加强材料管理、优化施工方案等,以降低成本。
最后,在项目完工后,该公司对整个项目的实际成本进行汇总和核算,并与预算成本进行对比。
通过成本核算,该公司不仅掌握了项目的实际成本情况,还发现了一些成本管理方面的问题,并及时采取了措施进行改进。
通过以上案例可以看出,建筑业成本核算的核心在于制定合理的标准成本定额,并对实际成本进行记录和核算,以便及时发现成本管理方面的问题并进行改进。
成本核算案例在企业管理中,成本核算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
正确的成本核算可以帮助企业更好地掌握经营状况,提高经营效率,优化资源配置。
下面,我们通过一个实际的案例来介绍成本核算的相关内容。
某家制造企业生产一种产品,产品的原材料主要包括A、B、C三种材料,生产过程中还需要耗费人工成本和制造费用。
现在我们来对这个产品的成本进行核算。
首先是原材料成本的核算。
产品的生产需要用到A、B、C三种原材料,它们的单价分别为10元/kg、8元/kg、5元/kg,而每个产品需要的用量分别为2kg、3kg、1kg。
那么,每个产品的原材料成本就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计算得出:原材料成本 = A原材料单价× A原材料用量 + B原材料单价× B原材料用量+ C原材料单价× C原材料用量。
代入具体数值后,得出每个产品的原材料成本为10元/kg × 2kg + 8元/kg ×3kg + 5元/kg × 1kg = 36元。
其次是人工成本的核算。
假设每个产品的生产需要耗费2小时的人工,而每小时的人工成本为15元。
那么,每个产品的人工成本就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计算得出:人工成本 = 人工时数×每小时人工成本。
代入具体数值后,得出每个产品的人工成本为2小时× 15元/小时 = 30元。
最后是制造费用的核算。
假设每个产品的制造费用为100元。
综合起来,每个产品的总成本就是原材料成本 + 人工成本 + 制造费用,即36元 + 30元 + 100元 = 166元。
通过以上的成本核算,我们可以清楚地知道每个产品的成本构成,这有助于企业合理定价、控制成本、提高盈利能力。
同时,成本核算也可以帮助企业找出成本高的环节,进而进行成本优化,提高生产效率。
除了单个产品的成本核算,企业还可以通过成本核算来进行全面的成本管理。
比如,可以对不同产品的成本进行比较,找出成本较高的产品,进而优化生产流程;可以对不同生产线的成本进行比较,找出成本较高的生产线,进而调整资源配置。
成本核算计划案例一、前言。
嗨,大家好!今天我要给你们讲讲小明开手工饼干店的成本核算计划。
这就像是一场“饼干大战”中的战略规划,每一分钱都得算计清楚,不然可能就会被成本这个“小怪兽”给打败啦。
二、基本情况。
小明的手工饼干店刚起步,规模不大,主要在当地的集市和网上售卖美味的手工饼干。
他做的饼干有各种口味,像巧克力味、抹茶味、黄油味,那香味能飘出老远,把周围的小伙伴们馋得不行。
三、成本分类核算。
# (一)原材料成本。
1. 面粉。
小明的饼干店常用的是高筋面粉,一袋50斤的高筋面粉价格是150元。
他做一批饼干大概需要用5斤面粉,那这部分成本就是150÷50×5 = 15元。
就像盖房子,面粉就是那最基础的“砖头”,没有它可不行。
2. 黄油。
优质黄油可不能省,这可是饼干奶香浓郁的秘诀。
一桶20斤的黄油要400元,做一批饼干大概用2斤,成本就是400÷20×2 = 40元。
黄油就像是饼干里的“小贵族”,虽然有点贵,但少了它,饼干就没了灵魂。
3. 糖和其他配料。
糖、盐、小苏打这些配料看着不起眼,但加起来成本也不低。
糖10元一斤,用1斤就是10元;盐和小苏打等其他配料算5元。
这加起来就15元啦。
这些配料就像是“小配角”,虽然戏份不多,但缺了它们,这场“饼干戏”就演不下去了。
所以,原材料总成本就是15 + 40 + 15 = 70元。
# (二)人工成本。
1. 小明自己的劳动。
小明自己动手做饼干,他给自己定的时薪是20元。
做一批饼干从准备原料到烤好包装,大概需要5个小时,那人工成本就是20×5 = 100元。
这就好比小明是个超级英雄,每一个小时都是在为美味的饼干“战斗”,当然得给自己算好报酬啦。
# (三)设备与场地成本。
1. 烤箱。
烤箱是2000元买的,预计可以使用1000次(根据正常使用寿命估算),每次使用成本就是2000÷1000 = 2元。
烤箱就像是饼干的“魔法炉”,每次使用都得算上它的“魔法消耗”。
成本核算的案例分析与启示在企业运营过程中,成本核算是一个至关重要的环节。
正确的成本核算可以帮助企业合理安排资源、制定有效的经营策略,从而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和盈利能力。
本文将通过分析几个实际案例,探讨成本核算的重要性,并给出相关的启示。
案例一:制造业企业的成本核算某制造业企业在产品生产过程中,将原材料的采购成本、直接人工成本、制造费用等计入成本,再分摊到每个产品上。
通过对成本的明细核算,企业能够准确衡量产品的制造成本,有针对性地优化生产过程,降低成本。
启示一:个别成本的精确核算非常重要。
只有通过精确的成本核算,企业才能了解各个环节的成本构成,从而找到优化成本的空间。
案例二:服务业企业的成本核算一家酒店经营过程中,将客房成本(包括房间清洁、洗涤、布草更换等)、餐饮成本(食材采购、厨师工资等)和其他费用(员工工资、水电费等)计算在成本中。
准确的成本核算帮助企业把握各种成本构成,合理制定客房价格和餐饮价格,确保酒店的盈利。
启示二:成本核算是服务业企业盈利的关键。
通过对不同项目的成本核算,企业能够准确把握经营性成本的构成,避免价格过低造成亏损,也避免价格过高影响顾客体验。
案例三:跨国企业的成本核算一家跨国制造业企业在全球范围内设有多家生产基地。
在成本核算过程中,企业需要考虑不同地区的税收政策、人工成本、物流成本等因素。
通过精确的成本核算,企业能够确定最佳生产基地,控制成本并提高效益。
启示三:全局观念至关重要。
在全球化竞争中,企业需要从全局的角度考虑成本核算,根据不同地区的具体情况来制定相应的经营策略,实现可持续发展。
案例四:创业初期的成本核算创业企业拥有有限的资金和资源,因此成本核算对创业者来说尤为重要。
创业初期,企业需要对各项成本进行严格控制和核算,确保每一笔支出都有明确的回报。
启示四:创业企业的成本核算要注意细节。
创业者需要对各个环节的成本进行仔细分析,制定最佳的经营策略,实现创业过程的长远规划。
综上所述,成本核算在企业管理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管理会计示范案例集1. 案例一:成本控制与效益提升描述:某制造企业通过引进先进设备和提高生产效率,成功降低生产成本,并通过市场调研和产品定价策略提升了销售效益。
2. 案例二:预算管理与资源优化描述:一家酒店通过科学编制预算,合理分配资源,实现了成本控制和效益最大化的目标,并提供了优质的客户服务。
3. 案例三:投资决策与风险管理描述:某公司面临扩大生产规模的决策,通过进行投资回报率分析和风险评估,确保了项目的可行性,并有效降低了投资风险。
4. 案例四:绩效评价与激励机制描述:一家零售企业通过建立科学的绩效评价体系和激励机制,激发了员工的工作动力,提高了企业的绩效水平。
5. 案例五:成本核算与生产效率改进描述:某制造企业通过精细化的成本核算和生产过程改进,提高了生产效率,降低了生产成本,并实现了可持续发展。
6. 案例六:战略规划与业务增长描述:一家跨国企业通过制定明确的战略规划,调整业务结构,实现了业务增长和市场份额的提升。
7. 案例七:管理控制与风险防范描述:某金融机构通过建立健全的管理控制体系和风险防范机制,有效防范了业务风险,并保障了企业的稳定运营。
8. 案例八:财务分析与决策支持描述:一家上市公司通过财务分析和决策支持,及时发现并解决了企业经营中的问题,并实现了业务的持续发展。
9. 案例九:成本效益与环境保护描述:一家能源公司通过降低能耗和优化生产流程,实现了成本效益和环境保护的双赢,并树立了良好的企业形象。
10. 案例十:财务管理与企业改革描述:某国有企业通过改革财务管理体制和优化财务流程,提高了企业效益和竞争力,实现了企业的转型升级。
以上是关于管理会计示范案例集的10个例子,每个案例都从不同的角度展示了管理会计在企业中的应用和效果。
这些案例涵盖了成本控制、预算管理、投资决策、绩效评价、成本核算、战略规划、管理控制、财务分析、环境保护和财务管理等多个方面,旨在向读者展示管理会计的重要性和实际应用。
成本核算实操案例一、案例背景。
老王开了一家包子铺,生意还挺红火。
但是老王最近有点发愁,他觉得自己虽然忙忙碌碌,但是不知道到底赚了多少钱,成本是多少也稀里糊涂的。
于是,他决定好好算一算成本。
二、成本分类。
1. 原材料成本。
包子铺最主要的原材料就是面粉、馅料(肉、菜、豆沙等)、酵母、调料这些。
面粉:老王每天大概要用掉50斤面粉,每斤面粉的价格是2元,那每天面粉的成本就是50×2 = 100元。
馅料:肉馅料每天用20斤,每斤15元,那就是20×15 = 300元;菜馅料每天15斤,每斤3元,就是15×3 = 45元;豆沙馅料每天10斤,每斤5元,就是10×5 = 50元。
馅料成本一天总共就是300+45+50 = 395元。
酵母和调料:这部分相对比较少,算个20元一天吧。
所以原材料成本一天就是100+395+20 = 515元。
2. 人工成本。
老王自己在店里忙前忙后,还雇了两个员工。
自己的工资:老王想着自己要是出去打工,一个月怎么也得赚5000元,那平摊到每天(一个月按30天算)就是5000÷30≈167元。
员工工资:每个员工每月工资3500元,两个员工一天的工资就是3500×2÷30≈233元。
人工成本一天总共就是167+233 = 400元。
3. 房租和设备折旧成本。
房租:包子铺的店面一个月房租3000元,那一天的房租就是3000÷30 = 100元。
设备折旧:老王买蒸包子的设备、和面机等花了15000元,他估计这些设备能用3年(3×365 = 1095天),那每天设备折旧成本就是15000÷1095≈14元。
这部分成本一天就是100+14 = 114元。
三、总成本计算。
把原材料成本、人工成本、房租和设备折旧成本加起来,就是总成本啦。
总成本 = 515+400+114 = 1029元。
四、结论。
老王通过这么一算,心里就有底了。
管理成本会计课程实验案例资料第一部分:成本会计案例杭州电子科技大学会计学院财务管理教研室案例一纺织厂成本核算案例李明军2011年9月从原来的企业辞职,应聘到一家纺织厂做成本会计员。
财务部老成本会计张师傅向小张介绍了企业的基本情况。
该纺织厂规模较大,共有三个纺纱车间,两个织布车间。
另外,还有若干为纺纱织布车间服务的辅助生产车间。
该厂第一纺纱车间纺的纱全部对外销售,第二纺纱车间纺的纱供第一织布车间使用,第三纺纱车间纺的纱供第二织布车间使用。
纺纱和织布的工序包括清花、粗纺、并条、粗纱、细纱、捻线、织布等工序。
各工序生产的半成品直接供下一工序使用,不经过半成品库。
该厂现行的成本计算模式是,第一纺纱车间采用品种法计算成本;第二纺纱车间和第一织布车间采用品种法计算成本,第三纺纱车间和第二织布车间采用逐步结转分步法计算成本。
为了加强企业的成本管理,厂财务部对各车间生产的半成品均要进行考核;另外,主管部门还要对半成品成本情况进行评比和检查。
张师傅问李明军,我厂成本计算方法的选择是否合理?如果不合理应如何改进?同时,张师傅还向小李提供了本企业三个生产车间的生产成本资料,让小李熟悉企业的成本计算过程。
有关资料如下:某产品经过三个生产步骤。
第一步骤生产的半成品直接转入第二步骤;第二步骤生产的半成品,直接转入第三步骤,在第三步骤生产出产成品。
各步骤产品成本明细账见表1至表3:[思考题]1、要求:根据上述资料采用逐步结转分步法(按实际成本结转法)计算成本并将计算结果填人相应表中。
2、该厂成本计算方法的选择是否合理?如果不合理应如何改进?案例二 BBC公司全部成本计算法与变动成本计算法案例①共同成本即为共同制造费用总共40000美元,在两种产品之间平均分配。
②共同固定性销售费用总共50000美元,在两种产品之间平均分配。
本年的预计固定性制造费用与实际固定性制造费用相等,为130000美元。
固定性制造费用按照以预计直接人工130000小时为基础计算的全厂分配率进行分配。
工程成本核算管理案例1. 引言工程成本核算管理在项目管理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以一个实际案例为基础,探讨工程成本核算管理的重要性、流程和关键问题。
2. 案例背景在某建筑施工项目中,项目管理团队面临了成本超支的问题。
施工过程中,原材料价格上涨、人工成本增加、设计变更等因素导致成本高于预算。
项目管理团队亟需有效的成本核算管理来控制成本,并确保项目顺利完成。
3. 工程成本核算管理流程3.1 成本预算编制在项目启动阶段,根据项目需求和资源情况,编制项目的成本预算。
预算应明确列出各项成本(材料、人工、设备等)和相应的预算金额。
3.2 成本监控与核算项目实施过程中,持续监控成本的实际发生情况。
及时记录项目的各项支出和收入,与预算进行比对,发现问题并采取措施加以调整。
3.3 成本分析与控制对于出现的成本超支或者成本波动较大的情况,进行成本分析,找出问题的原因并制定相应的控制措施。
可以通过优化资源配置、降低浪费等方式控制成本。
4. 案例分析在该建筑施工项目中,项目管理团队通过实施工程成本核算管理措施有效控制了成本,并最终完成了项目。
他们采取了以下措施:1.加强预算编制阶段的沟通和协调,确保预算的合理性和准确性。
2.引入成本监控软件,实时记录和分析成本数据,为决策提供可靠依据。
3.针对出现的成本超支情况,及时进行成本分析,采取相应措施调整管理策略。
通过以上措施,项目团队成功实现了成本控制目标,保证了项目的顺利实施。
5. 结论工程成本核算管理是项目管理中至关重要的一环,对于项目的实施和成功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本文对工程成本核算管理案例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合理的成本管理可以有效降低项目风险,提高项目的成功率。
在今后的项目管理实践中,应该加强对成本核算管理的重视,不断完善管理机制,提高项目管理水平。
以上就是工程成本核算管理案例的相关内容,希望能对读者有所启发。
感谢阅读。
146案例分析CASE ANALYSIS基金项目: 2023年浙江省教育会计学会课题(项目编号:ZJKJ23091A )业财融合助推高职院校成本核算精细化管理⸺ 以A 高职院校为例范金晶 应凌坤 王雪锋 浙江经贸职业技术学院摘要:在推进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背景下,国家和社会对高职院校的教育、科研经费投入不断增加,各方对高职院校开展成本核算也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
本文通过对财政部、教育部一系列关于成本核算、差异化生均拨款等政策文件的解读,分析高职院校开展成本核算的必要性。
以A 高职院校为例,分析目前高职院校采取数字化手段开展成本核算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
在文献分析的基础上,阐述业财融合的定义以及高职院校实施业财融合的重要性,并探讨在高职院校实施业财融合对提高成本核算管理水平的影响。
关键词:成本核算;业财融合;职业教育引言在现代职业教育蓬勃发展的时代,高职院校作为培养实用型人才的重要阵地,其发展水平直接关系到国家人才培养和经济发展的大局。
通过成本核算,高职院校能够更有针对性地分配经费、提高资金使用效益,确保资源的合理利用,为学生提供更好的教育和培养环境。
简单的成本核算难以为学校、财政决策提供有力的数据支撑,如何提高成本核算精细化水平成为一些高职院校关注的问题。
业财融合通过整合业务运营和财务数据,可以更全面、准确、动态化地获取各项费用明细数据,包括教学费用、科研支出、行政开支等。
这种精准度有助于高职院校更好地分析成本结构、进行成本核算,为资源的优化配置提供更具针对性的决策支持。
一、开展成本核算的必要性随着职业教育以政府投入为主、受教育者合理分担、其他多种渠道筹措经费的投入机制的建立,以及高职院校深入开展产教融合的背景下,国家有关部门、社会各界对高职院校费用支出的监管力度的关注度增加,对高职院校开展成本核算的需求也就更加强烈。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深化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的意见》中明确指出,需要在职业教育领域探索建立基于专业大类的差异化生均拨款制度。
成本降低精益案例咱先讲讲老张的工厂,那就是一个成本降低的绝佳精益案例。
老张的厂是做小五金件的,以前那是乱得一塌糊涂,成本高得吓人。
一、库存积压的苦恼。
老张以前总是觉得,仓库里东西多,心里才踏实。
所以就可劲儿地生产,各种小零件堆满了仓库。
结果呢,问题一大堆。
有些零件放着放着就生锈了,因为放太久,款式还过时了,根本卖不出去。
这可都是钱啊,就这么白白地浪费在库存上了。
二、精益变革第一步:调整生产计划。
后来老张听了精益生产的课,就像突然开窍了一样。
他开始调整生产计划,不再盲目地大量生产。
而是先去做市场调研,看看客户到底需要多少产品。
比如说,以前每个月生产10000个某种小螺丝,结果实际市场需求只有5000个。
现在就根据需求来,只生产6000个(多生产一点以防万一)。
这样一来,库存积压的情况就开始慢慢好转了。
就像给仓库这个“大胃王”节食一样,不再让它无节制地吞东西了。
三、优化生产流程:发现隐藏的浪费。
老张还带着工人们一起研究生产流程。
以前每个工序之间的衔接特别乱,工人经常要到处找工具、找材料。
就像厨师做菜的时候,一会儿找不到锅铲,一会儿找不到盐一样,多耽误事儿啊。
于是老张把每个工序都规划得清清楚楚。
他在每个工作区域都设置了专门的工具架和材料放置区,还画上了清晰的标识。
工人再也不用像没头的苍蝇一样到处乱转了。
这不仅节省了时间,而且提高了生产效率。
以前一天能生产1000个小五金件,现在能生产1200个了,人力成本没有增加,产量却上去了,这就相当于每个小五金件的成本降低了。
四、与供应商的新合作模式。
还有供应商这块儿,老张以前也是没太在意。
都是按照老样子,供应商给啥价就接受啥价。
现在不一样了,老张开始和供应商谈判。
他把厂里的需求和供应商明明白白地说清楚,而且说要长期合作。
这样一来,供应商也愿意让利了。
比如说,以前某种原材料每吨10000元,现在通过谈判,降到了9000元。
这可是实实在在的成本降低啊。
老张开玩笑说,这就像和供应商一起组队打怪,共同把成本这个“大怪物”给打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