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文档)人教版中考历史模拟示范卷(四)
- 格式:pdf
- 大小:277.92 KB
- 文档页数:8
2023-2024学年人教版初中历史中考模拟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考号:__________一、选择题(本大题共计15小题,每题3分,共计45分)1.990年一个遂川人到集贸市场购物,他使用的纸币最有可能是()A. 瓦子B. 票子C. 会子D. 交子【答案】D【解析】960年,北宋建立.北宋时期,四川地区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因此说990年遂川人到集贸市场购物所使用的纸币最有可能是交子.故选D.2.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2016年11月4日在北京会见了洪秀柱主席率领的中国国民党大陆访问团。
习近平强调,两岸是割舍不断的命运共同体,维护台海和平稳定,维护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是两岸同胞的民意主流。
确保国家完整不被分裂,维护中华民族根本利益,是全体中华儿女共同意志,确保国家完整不被分裂,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最终实现和平统一的基础和前提是()A. 坚持一个中国原则B. “一国两制”的方针C. 加强两岸经济交流、互补互利D. 军事力量的强大【答案】A【解析】据题干“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2016年11月4日在北京会见了洪秀柱主席率领的中国国民党大陆访问团。
习近平强调,两岸是割舍不断的命运共同体,维护台海和平稳定,维护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是两岸同胞的民意主流。
”结合所学可知,最终实现和平统一的基础和前提是坚持一个中国原则。
1992年11月大陆的两岸关系协会与台湾的海峡交流基金会就解决两会事务性商谈中如何表明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态度问题所达成的以口头方式表达的“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共识。
3.下列哪位人物前往西域,为开辟丝绸之路奠定了基础()A. 卫青B. 霍去病C. 张骞D. 班超【答案】C【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为联合大月氏共同抗击匈奴,公元前138年,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为发展与西域各国友好关系,公元前119年,张骞第二次出使西域。
张骞两次出使西域,加强了西域与内地之间的联系,促进了西域的开发,为丝绸之路的开辟奠定基础。
2023年人教版中考历史模拟试卷(四)温馨提示:1、本学科试卷分试题卷和答题卡两部分,考试时量为90分钟,满分为100分。
2、请你将姓名、准考证号等相关信息按要求填涂在答题卡上。
3、请你在答题卡上作答,答在试题卷上无效。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 共48分。
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符合题意。
)1、右图是《中国原始农耕时代重要遗址分布示意图》(局部),其中主要种植水稻的地区是 A .① B .② C .③D .④2、下图为我国古代人类发展过程中生产工具的演变,这一演变过程反映了A .农业的发展B .手工业的进步C .商业的繁荣D .生产力的提高3、2020年12月4日,嫦娥五号探测器在月球表面展开五星红旗,展示了新时期中国科技领域的伟大成就。
为了纪念世界上第一个把圆周率精确到小数点后第七位的伟大成就,月球上有一座环形山因他而命名,他是A .祖冲之B .蔡伦C .张衡D .鲁班4、有这么一本书,他的口述者是一位僧人,他的部分经历如下:公元628年的秋天,从长安出发,开始茫茫西行之旅……19年的时间,5万多里的行程,大唐、西域、中亚和印度,100多个国家见证了他的身影。
这本书是 A .《史记》B .《水经注》C .《徐霞客游记》D .《大唐西域记》5、右表是某班同学为历史故事会收集的材料,由此判断他要讲述的是 A .卫青北击匈奴 B .岳飞抗击金军 C .文天祥抗元军 D .戚继光抗倭寇6、乾隆五十五年,徽戏班进京贺寿演出,演毕立足京城。
在长期实践中,不断从秦腔、汉调、昆曲、京腔等剧种汲取营养,经数十年演变,形成京剧。
材料主要说明 A .京剧由多剧种组成 B .戏曲在融合中创新 C .京剧深受帝王喜爱 D .戏曲源于现实生活7、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一书中指出:“百日维新作为一场政治运动失败了,但作为一场思想文化运动,新学家们带来的解放作用远不是西太后发动的政变所能剿洗干净的。
”这一观点反映出百日维新 A .结束了封建制度 B .实现了自强求富 C .促进了思想启蒙D .弘扬了民主科学8、史学家陈旭麓认为,新文化运动“是千百年来的历史积淀而成的旧文化的扬弃和超越”。
2023-2024学年人教版初中历史中考模拟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考号:__________一、选择题(本大题共计16小题,每题3分,共计48分)1.新疆古称西域,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西域正式归属中央政权管辖开始于设置()A. 西域都护府B. 安西都护府C. 伊犁将军府D. 北庭都元帅府【答案】A【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西域正式归属中央政权管辖开始于设置西域都护。
汉武帝两次派张骞出使西域,汉朝和西域的交往日益密切。
公元前60年,西汉设置西域都护,总管西域事务。
从此,今新疆地区开始隶属中央政府的管辖,成为我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为以后丝绸之路的开通创造了条件。
故选A。
2.时空观念是历史学科五大核心素养之一。
观察如图“新航路开辟路线”图,选出人物与图中路线对应正确的一组是()A. ③迪亚士B. ①哥伦布C. ④达•伽马D. ②麦哲伦及船队【答案】B【解析】在新航路开辟过程中,迪亚士发现了好望角;达•伽马到达印度;麦哲伦首次完成了环球航行。
1492年,哥伦布首次横渡大西洋,到达美洲的古巴、海地等地,发现了美洲大陆。
因此图中①是哥伦布;②是迪亚士;③是达•伽马;④是麦哲伦。
B正确。
故选B。
3.如图是中国古代某个时期的疆域示意图,符合这个时期史实的是()①铸五铢钱②修建灵渠③使用统一的度量衡④使用甲骨文A. ①②B. ②③C. ③④D. ①④【答案】C【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统一了六国,都城咸阳(今陕西咸阳)。
秦的统一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长期争战混乱局面,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
为巩固统治秦始皇制定了一系列措施,加强了对全国的统治,最后强大的秦帝国东至东海(辽东郡),西到陇西(陇西郡),北至长城一带(匈奴),南达南海(南海郡)。
秦王朝巩固统一的措施包括统一货币、度量衡。
秦始皇还规定,在全国统一使用圆形方孔的秦国铜钱(圆形方孔钱);同时,还统一度、量、衡;对于促进各地的经济交流和维护国家统一有重要的影响。
2023-2024学年人教版初中历史中考模拟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考号:__________一、选择题(本大题共计16小题,每题3分,共计48分)1.近代史上将下列通商口岸按照开放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A. 上海南京天津苏州B. 南京上海天津苏州C. 天津上海南京苏州D. 苏州南京天津上海【答案】A【解析】南京开放于1858年;上海开放于1842年;苏州开放于1895年;天津开放于1860年。
通商口岸按照开放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A。
2.如图反映了某一王朝实施的一项措施,对这一措施的表述错误的是()A. 统一后的标准货币是圆形方孔半两钱B. 这是秦朝废除六国货币统一货币措施C. 有利于国家对经济的管理和经济交流D. 开创了我国历代王朝地方行政的模式【答案】D【解析】根据题干图示可知,这是秦朝废除六国货币统一货币的措施。
统一后的标准货币是圆形方孔半两钱,统一货币有利于国家对经济的管理和经济交流。
郡县制项开创了我国历代王朝地方行政的模式,这是秦朝的地方管理措施。
D项符合题意。
3.如图是小史在学习中列举的史实,由此推测其学习主题是()A. 唐朝的边疆治理B. 宋朝的文人政治C. 元朝政府的统治D. 明朝的君主专制【答案】C【解析】根据题述内容“创立行省制度”“设置宣政院”“设置澎湖巡检司”等可判断,这是元政府的统治时期的作为。
故选C。
4.《南京条约》规定:“凡英民禀告华民者,必先赴管事官(即领事)处投禀,事官先行查察......其英人如何科罪,由英国议定法律发给管事官照办,华民如何科罪,应治以中国之法。
”该条款规定,使中国丧失的主权是()A. 领土主权B. 贸易主权C. 关税主权D. 司法主权【答案】D【解析】材料反映的是列强在中国取得“领事裁判权”,领事裁判权是指一国通过驻外领事等对处于另一国领土内的本国国民根据其本国法律行使司法管辖权的制度。
1843年中英《五口通商章程》的规定是领事裁判权制度在中国的开端,标志着中国开始丧失司法主权,D项正确。
2023-2024学年人教版初中历史中考模拟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考号:__________一、选择题(本大题共计20小题,每题3分,共计60分)1.殷墟出土的牛骨刻辞上,记载商王乘车狩猎等活动的文字有160多个,这种文字是()A. 甲骨文B. 金文C. 大篆D. 小篆【答案】A【解析】2.据《史记·夏本纪》记载:(他)“劳身焦思,居外十三年,过家门不敢入”,终于治平了洪水。
这位传说中的治水英雄是A. 黄帝B. 炎帝C. 大禹D. 武王【答案】C【解析】依据题干可知这位传说中的治水英雄是大禹,根据远古传说,原始社会后期中原洪水泛滥造成水患灾祸,大禹奉命治水,他亲自率领老百姓风餐露宿,三过家门而不入,经过13年治理,终于取得成功,消除了中原洪水泛滥的灾祸,因为治洪水有功,人们尊称他为“大禹”,C正确;黄帝、炎帝被尊奉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但不是传说中的治水英雄,AB排除;周武王伐纣灭商建立西周,D排除。
故选C.3.海上丝绸之路在哪一朝代进入鼎盛时期:A. 元朝B. 清朝C. 明朝D. 宋朝【答案】A【解析】4.近代以来,为了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先贤们一直在探索中艰难前行。
今年又是戊戌年,追忆一百二十年前的戊戌变法与随后的辛亥革命,它们的共同点有()A. 都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民心B. 都要求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C. 都主张推翻清王朝的封建统治D. 都颁布过资产阶级性质的宪法【解析】根据所学可知,戊戌变法主张在中国建立君主立宪制的资产阶级统治。
辛亥革命的是资产阶级革命派领导的革命,主张推翻清朝统治,废除君主专制,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综上所述,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的共同点是都要求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
故选B。
5.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清政府将台湾岛正式纳入版图,为加强管理于次年建立台湾府,隶属于()A. 宣政院B. 澎湖巡检司C. 福建省D. 广东省【答案】C【解析】1684年,清政府设台湾府,隶属福建省。
2023-2024学年人教版初中历史中考模拟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考号:__________一、选择题(本大题共计16小题,每题3分,共计48分)1.诗言志,史铸诗。
诗人毛泽东以其气势磅礴的诗篇反映了中国革命的峥嵘岁月。
下列诗句所指史实按发生的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①“外侮需人御,将军赋采薇”②“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③“秋收时节暮云愁,霹雳一声暴动”④“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A. ③②①④B. ②③④①C. ③④②①D. ①②③④【答案】A【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①“外侮需人御,将军赋采薇”是指1937年开始的抗日战争,“金沙水拍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是指1934年~1936年的长征,“时节暮云愁,霹雳一声暴动”是1927年秋收起义,“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是1949年南京解放。
先后顺序为②③①④。
故选A。
2.对于今天的人来说,500年前发生的事情,已经难以想象,更不好评说是非。
最多是每年到了这一天,人们在悠闲懒散之余,会想到这么一个人,他率领三艘船90个人,历经10个星期的惊涛骇浪,横穿大西洋,终于看到了远方的大陆,从此掀开了美洲史、世界史新的一页。
材料“他”是指()A. 麦哲伦B. 达·伽马C. 哥伦布D. 迪亚士【答案】C【解析】依据材料关键语句,“横穿大西洋,终于看到了远方的大陆,从此掀开了美洲史、世界史新的一页”,再联系所学知识可知描述的是哥伦布发现美洲大陆。
故选C。
3.西方历史的开端,持续了约650年(公元前800年一公元前146年),其哲学思想、历史、建筑、文学、戏剧、雕塑等诸多方面有很深的造诣,这一文明遗产在若干年后被古罗马人破坏性地延续下去,从而成为整个西方文明的精神源泉。
材料中叙述的是()A. 古埃及B. 古希腊C. 古罗马D. 古巴比伦【答案】B【解析】根据题述内容“西方历史的开端,持续了约650年(公元前800年一公元前146年),其哲学思想、历史、建筑、文学、戏剧、雕塑等诸多方面有很深的造诣,这一文明遗产在若干年后被古罗马人破坏性地延续下去,从而成为整个西方文明的精神源泉”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是对古希腊文明的描述。
2023-2024学年人教版初中历史中考模拟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考号:__________一、选择题(本大题共计17小题,每题3分,共计51分)1.在人类社会不断向前发展的历史长河中不乏战争与征服。
下列古代战争按发生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①逐鹿之战②牧野之战③桂陵之战④城濮之战A. ①②③④B. ①②④③C. ②③①④D. ④③①②【答案】B【解析】据所学知,①涿鹿之战发生于黄帝时代,②牧野之战发生在商朝末年,③桂陵之战发生在战国时期,④城濮之战是春秋周襄王二十年,晋、楚两国在城濮地区进行的争夺中原霸权的首次大战。
故按顺序排列为①②④③。
2.甲骨文已经具备了汉字的基本结构,很多字体至今仍在使用,下列甲骨文的造字方法中,最为进步,在汉字中大量使用的是()A. 象形B. 指事C. 会意D. 形声【答案】D【解析】据所学知识,甲骨文是比较成熟的文字,使用象形、指事、会意、形声等多种造字方法。
形声最为进步,用声符来注音,用一个字表述类别,组成新字,能造出大量文字,现代汉字很多都是形声字。
甲骨文已经具备了汉字的基本结构,很多字体至今仍在使用,是汉字形成与发展的重要阶段。
故选D。
3.下列有关我国境内远古人类及其生活情况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 元谋人已经知道使用火B. 北京人使用打制石器C. 北京人过着群居生活D. 北京人已会建造房屋,种植粮食【答案】D【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北京人是过穴居生活的,以采集、狩猎为主,并未发现其种植粮食的考古证据。
故选D。
4.2019年农历三月三,黄帝故里拜祖大典在河南新郑黄帝故里举行。
之所以公祭黄帝,你认为最主要的原因是()A. 是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B. 发明了文字、编制了乐谱C. 制作衣裳、挖掘水井D. 治水有功,三过家门而不入【答案】A【解析】依据所学可知,距今约四五千年,生活在黄河流域炎帝部落和黄帝部落联合在涿鹿一战中打败蚩尤部落,从此炎帝、黄帝部落结成联盟,经过长期发展形成日后的华夏族。
2023-2024学年人教版初中历史中考模拟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考号:__________一、选择题(本大题共计15小题,每题3分,共计45分)1.下列反映战国时期农业生产发展的是()A.B.C.D.【答案】A【解析】战国时期,铁农具的普遍使用,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使土地的利用率和粮食的产量显著提高。
选项A是战国时期的铁农具图;选项B是唐朝曲辕犁图;选项C是司母戊鼎图;选项D是筒车图。
故选A。
2.在现代社会中,刷卡消费已经成为一种时尚,但是纸币仍然在流通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
世界上最早的纸币是()A. 秦朝的圆形方孔钱B. 汉朝的五铢钱C. 北宋的交子D. 南宋的会子【答案】C【解析】世界上最早的纸币是北宋的交子。
北宋前期,四川地区出现的交子,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
故选C。
3.它“像海水冲刷烟膏那样,洗去了腐败无能的清政府强加给中华民族的耻辱,向全世界表明了中国人民决心禁烟和反抗外国侵略的坚强意志,谱写了近代史上中国人民反对外国侵略光辉篇章的第一页”。
这段话赞颂的是()A. 虎门销烟B. 邓世昌英勇殉国C. 左宗棠收复新疆D. 义和团运动【答案】A【解析】依据所学可知,面对鸦片流毒,1839年林则徐上书道光帝,要求严禁鸦片。
1839年林则徐领导了虎门销烟。
虎门销烟是中国人民禁烟斗争的伟大胜利,显示了中华民族反对外国侵略的坚强意志。
领导这场斗争取得胜利的林则徐,不愧为中华民族的民族英雄。
所以A选项符合题意。
故选A。
4.新疆如今已成为“一带一路”的核心区域,新疆正式成为我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是在()A. 秦朝B. 汉朝C. 隋朝D. 明朝【答案】B【解析】公元前138年和公元前119年,张骞两次出使西域,打通了汉与西域的通道,有利于汉与西域各国的经济文化联系,为开辟丝绸之路奠定了基础。
公元前60年,西汉政府设立西域都护,总管西域事务,从此,今新疆地区开始隶属于中央政府,成为我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汉通西域后。
2023-2024学年人教版初中历史中考模拟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考号:__________一、选择题(本大题共计18小题,每题3分,共计54分)1.“其买卖交易,使用七成淡金或银。
中国青瓷盘碗等品……甚爱之,则将淡金换易。
”材料可看出郑和下西洋()A. 实现经济交流B. 发展航海技术C. 树立明朝国威D. 促进政治交往【答案】A【解析】依据题干“其买卖交易,使用七成淡金或银。
中国青瓷盘碗等品……甚爱之,则将淡金换易”的信息,结合所学可知,明朝时期,国力强大,明成祖派郑和下西洋,郑和的船队到达各国,大都受到热烈的欢迎,船上装载着大量金银宝货,以丝绸和瓷器最受当地人喜爱,他们从各国换回珠宝、香料和药材等特产,实现了经济的交流,故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排除。
故选A。
2.下列帝王中,与秦始皇对待儒学的态度截然不同的是()A. 汉高祖B. 汉文帝C. 周武王D. 汉武帝【答案】D【解析】3.人们常说:对待敌人要以眼还眼,以牙还牙,国外也有类似的谚语:“An eye for an eye and a tooth for a tooth。
”这句谚语最早出自于()A. 《佛经》B. 《古兰经》C. 《汉谟拉比法典》D. 《圣经》【答案】C【解析】为了维护奴隶主阶级的利益,古代两河流域的古巴比伦王国的国王汉谟拉比制定了《汉谟拉比法典》,同等级实行“以眼还眼,以牙还牙”的同态复仇法,《汉谟拉比法典》是世界上现存的古代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
4.在云梦睡虎地秦简上,有“十六两、八两、四两”等衡器重量的记载。
这表明()A. 两是中国最早的重量单位B. 秦以前各诸侯国使用的重量标准不统一C. 秦朝时文化交流频繁D. 秦朝统一了度量衡【答案】D【解析】5.如图为俄国(苏联)粮食产量变化曲线,其中影响1921\sim 1925年粮食产量变化的重要因素是()A. 第一次世界大战B. 第二次工业革命C. 新经济政策D. 斯大林模式【答案】C【解析】据所学知,1921年苏俄开始实施新经济政策,取代了原来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2023-2024学年人教版初中历史中考模拟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考号:__________一、选择题(本大题共计18小题,每题3分,共计54分)1.明朝永乐年间,国家强盛统一,政治较为清明,开展了大规模的外交和外贸活动。
与之相对应的历史事件是()A. 张骞出使西域B. 班超经营西域C. 玄奘西行天竺D. 郑和下西洋【答案】D【解析】明朝前期,国力强盛,为了宣扬明朝的国威和加强与海外各国的联系,1405~1433年,明成祖派郑和七次下西洋,经历亚非的30多个国家和地区,最远到达红海沿岸和非洲东海岸。
郑和下西洋加强了中国与亚非各国的友好关系,促进了中国与亚非各国的经济文化交流,同时促进了南洋地区社会经济发展。
故选D。
2.“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江南地区得到开发的具体表现包括()①修建水利工程,荒田变良田②种植双季稻③粪肥得到推广④麦稻兼作A. ①②③④B. ②③④C. ①②④D. ①②③【答案】A【解析】魏晋南北朝时期,由于北方人的大量南迁等因素,江南地区得到开发。
经过南北方人民的共同劳动,修建水利工程,荒地变良田;江南以种植水稻为主,稻田里开始使用绿肥;牛耕和粪肥得到推广;小麦的种植推广到江南,稻麦间种。
3.中共七届二中全会的决议中提出:“中国要在革命胜利以后,迅速地恢复和发展生产,对付国外的帝国主义,使中国稳步地由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出新民主主义国家转变为社会主义国家。
”为此,新中国政府实行了()①包干到户②三大改造③“一五”计划④国企改革A. ①②③B. ②③C. ③④D. ①③④【答案】B【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之初,通过实行“三大改造”实现了生产资料由私有到公有的转变,为社会主义制度提供了经济基础;“一五”计划集中力量发展重工业,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
故选B。
4.西安事变与重庆谈判都是中国近代史上的重大事件,二者的相同点有()①中国共产党都做出了积极的努力②毛泽东都直接参与其中③都初步出现了有利于中华民族的结果④都为国共进一步合作奠定了基础A. ①③B. ①②C. ③④D. ②④【答案】A【解析】根据课本内容可知,两事件中,中共都在此扮演着积极角色,在促进和平解决西安事变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与推动战后和平建国都作出了积极努力,都初步出现了有利于民族的结果。
2023-2024学年人教版初中历史中考模拟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考号:__________一、选择题(本大题共计20小题,每题3分,共计60分)1.元朝政府发展海运和漕运(运河运输)的主要目的是()A. 促进对外贸易的开展B. 便于皇帝到南方巡游C. 促进南方经济的发展D. 解决元朝大都的粮食供应问题【答案】D【解析】为了便利南粮北运,解决元朝大都的粮食供应问题,元朝时期,政府发展海运和漕运(运河运输)。
故选D。
2.史书记载“水激轮转,众筒兜水,次第于岸上……以通稻田,日夜不息,绝胜人力。
”材料反映的生产工具是()A. 曲辕犁B. 耧车C. 筒车D. 秧马【答案】C【解析】筒车利用湍急的水流转动车轮,使装在车轮上的水筒,自动戽水,提上岸来进行灌溉。
“水激轮转,众筒兜水,次第于岸上……以通稻田,日夜不息,绝胜人力。
”这种提水灌溉工具是筒车,最早出现于唐朝。
3.在中国近代化的探索中,一些先进分子梦想有西方的政治制度。
下列哪些探索活动是为了实现这一梦想()①洋务运动②戊戌变法③辛亥革命④新文化运动A. ①②B. ②③C. ①④D. ③④【答案】B【解析】据所学知,在中国近代化的探索中,一些先进分子梦想有西方的政治制度。
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是为了实现这一梦想,洋务运动只学习西方的技术,新文化运动学习西方的思想和文化。
故选B。
4.“开辟荆榛逐荷夷,十年始克复先基”这一诗句反映的是下列哪次反侵略斗争?()A. 戚继光抗倭B. 郑成功收复台湾C. 左宗棠收复新疆D. 康熙帝组织雅克萨之战【答案】B【解析】题干提供了信息“荷夷”,指荷兰殖民者。
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荷兰殖民者1624年侵占了我国台湾,1661年郑成功收复台湾,戚继光抗击的是日本侵略者,雅克萨之战打败了俄国侵略者,左宗棠打败阿古柏收复新疆,故此题选择答案B。
5.下列措施不属于戊戌变法内容的是()A. 发展农工商业B. 训练新式军队C. 开办新式学堂D. 实行强制性义务教育【答案】D【解析】结合所学可知,《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于1986年4月颁布。
2023-2024学年人教版初中历史中考模拟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考号:__________一、选择题(本大题共计15小题,每题3分,共计45分)1.“古丝绸之路”开通于()A. 秦朝时期B. 西汉时期C. 东汉时期D. 三国时期【答案】B【解析】汉武帝两次派张骞出使西域,汉朝和西域的交往日益密切。
汉朝时,中国的丝和丝织品从长安出发通过河西走廊,今新疆地区,运往西亚,再转运到欧洲的大秦(罗马),这条沟通中西交通的陆上要道,就是历史上著名的丝绸之路。
丝绸之路的开通开辟了中国与西方联系的先例,促进了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
故选B。
2.唐中宗时,他上书唐朝皇帝说,说唐和□“和同为一家”。
唐穆宗时,唐□订立盟约,并专门刻“唐□会盟碑”,此碑至今仍屹立在拉萨大昭寺门前。
□是指()A. 回纥B. 南诏C. 吐蕃D. 靺鞨【答案】C【解析】唐中宗时,金城公主出嫁吐蕃赞普尺带珠丹。
唐玄宗时,尺带珠丹上表自称“外甥”,称唐朝皇帝为“舅”,与唐“和同为一家”。
所以甥舅和盟碑是唐朝民族友好团结的历史见证,吐蕃是今天藏族的祖先。
3.春秋时期,我国农业生产力水平提高的重要标志()A. 铁制农具和牛耕的使用B. 用牛耕作C. 大兴水利D. 青铜器的使用【答案】A【解析】春秋时期,我国开始出现铁农具,到战国时,铁农具使用范围扩大;我国至迟在春秋末年已使用牛耕,战国时期牛耕进一步推广。
牛耕是我国农业发展史上的一次革命。
铁农具和牛耕的推广,使土地利用率和农作物的产量显著提高。
铁器和牛耕的使用是春秋时期农业生产力水平提高的重要标志。
故选A。
4.今年是澳门回归20周年,澳门回归祖国,这标志着()A. 祖国和平统一大业基本完成B. 澳门从此结束了殖民主义统治和资本主义制度C. 中国人民在完成祖国和平统一大业的道路上又迈出了重要的一步D. 澳门作为特别行政区、在立法、司法和行政等方面从此要接受中央政府的领导【答案】C【解析】澳门的回归是“一国两制”构想的成功实践。
2023-2024学年人教版初中历史中考模拟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考号:__________一、选择题(本大题共计17小题,每题3分,共计51分)1.“他发现西域,其对于当时中国人的刺激,就像后来1492年哥伦布发现美洲对于欧洲人的刺激是一样的……他是一个冒险家,又是一个天才的外交家,同时又是一员战将”材料中“他”的事迹是()A. 出使西域B. 设置西域都护C. 开通丝绸之路.D. 设置安西都护府【答案】A【解析】2.如图为国际社会主义运动整体发展趋势示意图,其中①处对应的历史事件是()A. 英国宪章运动C. 法国巴黎公社D. 俄国十月革命【答案】B【解析】据国际社会主义运动整体发展趋势示意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①处对应的历史事件是《共产党宣言》发表。
1848年2月,马克思和恩格斯为国际无产阶级组织——共产主义者同盟起草的纲领性文献《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使无产阶级的斗争有了科学的理论指导,开辟了国际工人运动和社会主义运动的新局面,成为世界无产阶级的锐利思想武器。
在科学理论指导下,国际工人运动进入一个新的历史时期,社会主义运动蓬勃发展。
故选B。
3.“它的历史充满血与火的斗争,……不断的武力征服使之成为拥有地中海周边辽阔地域的强大国家。
它继承古代希腊的文化传统,盛行奴隶制,是欧洲奴隶制文明的辉煌时代。
”这段文字概述的是()A. 古代埃及B. 古代印度C. 古代希腊D. 古代罗马【答案】D【解析】根据“它的历史充满血与火的斗争,……不断的武力征服使之成为拥有地中海周边辽阔地域的强大国家。
它继承古代希腊的文化传统,盛行故选D。
4.一个雅典公民,他身上不可能发生的事情是()A. 他可以直接参与国家事务的管理B. 他可能被选举为执政官C. 他可以和妻子一道去参加公民大会D. 他若担任公职,可以领取津贴【答案】C【解析】雅典的公民范围是本城邦的成年男子,妇女和奴隶没有公民权;在雅典民主的黄金时期(伯利克里),妇女是没有权利参加公民大会的。
2023-2024学年人教版初中历史中考模拟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考号:__________一、选择题(本大题共计20小题,每题3分,共计60分)1.居住在唐都长安的刘守仁款待远道而来的朋友,他可以办到的事有()①清晨,去大慈恩寺观看佛事活动。
②夜里,上街逛夜市,品尝风味小吃。
③傍晚,西出金光门,遥观夕阳下的大明宫。
④上午,去东市选购朝鲜人参。
A. ①②B. ②③C. ③④D. ①④【答案】D【解析】注意题干信息“唐朝长安”,即唐朝时期,结合所学可知,②选项是宋朝是社会气象,与题干时间不符;③选项描述的金光门和大明宫位置关系不正确,排除;①④都是对唐朝长安居民的正确描述,符合题意。
2.下列各项内容,按相关不平等条约在中国近代史上签订的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①割让香港岛给英国②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③割台湾、澎湖列岛给日本④割让中国东北外兴安岭以南、黑龙江以北A. ①②③④B. ①④③②C. ④②①③D. ①③②④【答案】B【解析】①割香港岛给英国出自1842年的《南京条约》。
②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出自1901年的《辛丑条约》。
③清政府割台湾、澎湖列岛给日本出自1895年《马关条约》。
④割让中国东北外兴安岭以南、黑龙江以北出自1858年中俄《瑷珲条约》。
因此按签订时间排序应该是①④③②。
故选B。
3.常德某校举办历史手抄报设计大赛,其中一小组成员搜集了下列历史图片,这些图片资料反映的共同主题是()A. 高超的青铜工艺B. 伟大的建筑工程C. 先进的科技成就D. 独特的制造技术【答案】B【解析】图片“都江堰”“隋朝大运河”“明长城”“故宫”都是我国古代伟大的建筑工程,四张图片都与ACD说法无关。
故选B。
4.《辛丑条约》中最能表明清政府沦为帝国主义列强统治中国工具的条款是()A. 清政府赔款白银4.5亿两B. 划定东交民巷为使馆界C. 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各种形式的反帝活动D. 改总理衙门为外务部【答案】C【解析】1901年,清政府在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中战败,被迫与列强签订《辛丑条约》,其中规定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这表明清廷的主权已经尽丧,清政府进一步成为帝国主义的帮凶,极力维护帝国主义的利益,清政府已完全沦为洋人的朝廷,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