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中考语文统编复习教案:词语
- 格式:doc
- 大小:80.72 KB
- 文档页数:3
中考语文总复习教案:词语成语及运用一、教学目标1.理解词语、成语的含义,能够准确运用到句子中。
2.掌握词语、成语的用法,提高写作和阅读理解能力。
3.能够灵活运用词语、成语,提高语言表达水平。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词语、成语的含义及用法。
2.难点:词语、成语在具体语境中的灵活运用。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词语、成语知识,如:“同学们,我们之前学过哪些词语、成语?它们分别有什么含义和用法?”2.词语、成语的含义及用法讲解教师以PPT形式展示常见词语、成语,并解释其含义及用法。
举例说明词语、成语在句子中的运用,让学生加深理解。
3.互动环节教师提出一些词语、成语,让学生现场造句,检验学生对词语、成语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学生互相分享自己积累的好词语、成语,并说明其用法。
4.词语、成语辨析教师给出一些形近或意义相近的词语、成语,让学生进行辨析。
学生通过讨论、思考,得出正确答案。
5.实践环节教师给出一些语境,让学生运用所学词语、成语进行填空、改写句子等练习。
学生完成后,互相交流答案,教师进行点评。
6.词语、成语积累教师引导学生通过阅读、写作等途径积累更多词语、成语。
学生分享自己的积累成果,互相学习、借鉴。
学生进行拓展训练,如:用所学词语、成语写一篇短文。
四、课后作业1.复习本节课所学词语、成语,巩固记忆。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互动、实践等多种方式,让学生对词语、成语的含义及用法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提高学生的积极性。
同时,加强对学生的个别辅导,关注学生的个性化需求,使每个学生都能在课堂上有所收获。
六、教学评价1.学生对词语、成语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2.学生课堂参与度、互动交流情况。
3.学生课后作业完成情况。
七、教学资源1.PPT课件2.词语、成语清单3.课后作业模板八、教学建议1.结合学生实际情况,适当调整教学内容和进度。
2.鼓励学生多阅读、多写作,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中考语文知识点复习教案七篇中考语文知识点复习教案七篇中考语文知识点复习教案如何写?为了顺利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根据课程标准、教学大纲和教材要求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以课时或课题为单位。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中考语文知识点复习教案七篇,希望大家能够喜欢!中考语文知识点复习教案(精选篇1)一、教学目标1、理解剧本运用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来刻画人物的写法。
2、学习用语言、动作、表情描写表现人物。
3、感受环境描写的作用。
4、体会课文的画面感。
二、教学重点1、理解剧本运用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来刻画人物的写法。
2、学习用语言、动作、表情描写表现人物。
三、课前准备1、(教师)多媒体课件《音乐之声》视频、音频2、(学生)自学课文字词反复朗读课文四、教学时数一课时。
五、教学过程(一)导入播放《音乐之声》中的插曲《铃儿响叮当》。
电影《音乐之声》中的主人玛丽亚热爱歌唱,并以音乐的形式表达出她对祖国的热爱,今天,我们共同走进玛丽亚的音乐世界,体会她无拘无束的快乐天性及伟大的爱国情怀。
(二)简介影片根据音乐剧改编而成的电影《音乐之声》取材于1938年法在奥地利的一个真实的故事,萨尔茨堡地方有个冯特拉普上校,他和他的七个孩子以及原先是家庭教师的妻子玛丽亚,在德国并吞奥地利之后,组成了家庭合唱团,到处演唱奥地利民歌和爱国歌曲。
影片以善良美丽的玛丽娅,奥地利美丽迷人的秀丽风光,及一群活泼可爱的孩子打动了全世界观众的心,本片获得了1965年第3__届奥斯卡影片奖。
(三)、了解剧情思考:课文可分为几个场景?每个场景写什么?明确:全文共有两个场景:第一场景:(开头至“急速地跑下山来”)在萨尔茨堡的野外,玛丽亚忘情于山上的风光,纵情歌唱。
第二场景:(“古老的修道院”至结尾)在修道院内,写众嬷嬷对玛丽亚的议论。
(四)、剧情表演第一个场景表演:由一个女学生表演主角“玛丽亚在萨尔茨堡的野外,玛丽亚忘情于山上的风光,纵情歌唱”的情景。
(歌词可以读)(播放背景音乐《音乐之声》主题曲)第二个场景表演:由八名女同学分别表演玛丽亚、修道院院长、贝尔塔、玛格丽塔、贝尔尼斯、卡塔林、阿格塔、索菲亚在修道院内的情形。
2024年届中考语文考点复习教案第一章:词语理解与运用1.1 教学目标能够准确理解文章中的词语含义。
能够正确运用词语进行表达。
1.2 教学内容重点词语的释义与运用。
词语的搭配与辨析。
1.3 教学步骤步骤一:引导学生预习课文,自主查找不理解的词语。
步骤二:课堂上讲解重点词语的含义和用法。
步骤三:通过例句练习,让学生学会正确运用词语。
步骤四:课后布置练习题,巩固所学内容。
第二章:句子理解与运用2.1 教学目标能够理解句子的含义和结构。
能够正确运用各种句子进行表达。
2.2 教学内容句子的类型与结构。
句子的理解与分析。
2.3 教学步骤步骤一:引导学生分析句子的结构和类型。
步骤二:讲解句子的含义和表达方式。
步骤三:通过练习题,让学生学会正确运用各种句子。
步骤四:课后布置练习题,巩固所学内容。
第三章:文言文阅读与理解3.1 教学目标能够理解文言文的基本内容。
能够正确解读文言文。
3.2 教学内容文言文的阅读技巧。
文言文的理解与分析。
3.3 教学步骤步骤一:引导学生预习文言文,自主查找不理解的内容。
步骤二:课堂上讲解文言文的阅读技巧和理解要点。
步骤三:通过练习题,让学生学会正确解读文言文。
步骤四:课后布置练习题,巩固所学内容。
第四章:现代文阅读与理解4.1 教学目标能够理解现代文的基本内容。
能够正确解读现代文。
4.2 教学内容现代文的阅读技巧。
现代文的理解与分析。
4.3 教学步骤步骤一:引导学生预习现代文,自主查找不理解的内容。
步骤二:课堂上讲解现代文的阅读技巧和理解要点。
步骤三:通过练习题,让学生学会正确解读现代文。
步骤四:课后布置练习题,巩固所学内容。
第五章:作文写作技巧与训练5.1 教学目标能够掌握作文的基本写作技巧。
能够独立完成一篇作文。
5.2 教学内容作文的写作技巧。
作文的训练与修改。
5.3 教学步骤步骤一:讲解作文的基本写作技巧和要点。
步骤二:进行作文训练,让学生独立完成一篇作文。
步骤三:对学生的作文进行修改和指导。
中考语文复习教案七篇中考语文复习教案最新七篇中考语文复习教案都有哪些?教案不能面面俱到。
而是要以学科的基础知识框架为基础,对当前急需解决的问题进行研究、探讨和阐述,能够体现教师对相关学科有价值的学术观点和研究经验。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中考语文复习教案七篇,希望大家能够喜欢!中考语文复习教案篇1一、教学目标1.积累文言词汇,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合作探究,掌握作者的论点及论证方法。
3.体会作者舍生取义的观点,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理解作者的观点,学习本文的论证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孟子舍生取义的观点的内涵。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朗读法、小组讨论法。
四、教学过程(一)设置情境,导入新课同学们,人生在世不过短短百年,但是在这短暂的一生中,我们会遇到无数需要做出选择的事情,小到选择今天吃什么,去哪里玩,大到可能会面临生与义的选择,当你们面临这样的选择时,又会把自己心中的天平倾向哪一边呢有同学说了文天祥的一句诗“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还有的同学说到夏明翰曾经说过“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
杀了夏明翰,还有后来人”。
看来大家在生与义之间都选择了后者,今天就让我们共同走进孟子的《鱼我所欲也》,看看在生与义之间孟子是如何进行选择的。
(板书:鱼我所欲也)(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教师范读,注意字音、停顿、节奏等。
明确:字音规范,语气适中,节奏准确,重音恰当。
2.学生自读,解决重点字词。
明确:①得:通“德”,恩惠,感激。
②为:今为(介词,为了)宫室之美而为(接受)之;由是则可以避患而有不为(动词,做)也。
(三)品析语句,合作交流1.同桌交流,借助工具书和课下注释疏通文意,找出文章中的中心论点。
明确: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板书:生、义)2.文章的论点是怎样提出来的为什么不直接提出来明确:论点是由“鱼”和“熊掌”的比喻引出来的,因为“鱼”与“熊掌”是人人皆知的美味,而“熊掌”是其中更美味的。
二、词语教学目标:1、正确使用词语。
2、正确使用成语。
3、体味和推敲重点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
教学重点与难点:正确使用成语。
课时安排:三课时。
教学过程:一、学习《中考指要》上的考点概述和应对策略,明确词语考试要求。
分析:新课标强调“体味和推敲重要词语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
其知识点考查主要体现在①根据语境选择实词、虚词、关联词;②近义词、反义词的辨析;③结合语境解释词语;④成语的运用与积累;⑤广告词还原赏析,对联、谜语、歇后语填充等方面,并且现在中考主要集中考查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意思以及成语的运用与积累两个方面。
二、本义、引申义、比喻义凡是表示多种相互联系的不同意义的词叫多义词。
一个多义词不论它的义项有多少个,其中必有一个是本义,其它的意义是从这个本义发展变化而来。
意义发展变化的途径有两种:引申和比喻。
引申义是由词的本义演变发展而产生的意义,因此引申义与本义在意义上或多或少有一种“子与母”、“流与源”的关系。
如“浅”的本义是表示从表面到底部距离短的意思(水很浅)。
引申为程度不深(他的功底浅);引申为表示时间不久(他们相处的日子很浅);引申为颜色淡(浅蓝色)。
学习过程中要记住本义,学会引申。
比喻义是通过基本义的比喻用法而逐步固定下来的新义。
如用“手足”比喻“兄弟”,用“虎口”比喻危险境地。
词的比喻义和修辞上的比喻不同。
词的比喻义虽然最初是通过比喻用法逐渐形成的,但它已经成为词的一个新的固定意义,为群众所接受;而比喻修辞是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临时打比方;本体和喻体间无固定搭配关系,一个本体可以有多个喻体。
三.根据具体语言环境确定词语含义的几种方法1.心理揣摩法:如“孔乙己涨红了脸”中的“涨红”表示孔乙己内心极度羞耻、痛苦。
2.语境推断法:如“我看了看他的脸,那是一张又老又穷苦的脸,狼狈不堪”,“父亲神色很狼狈,低声嘟囔着出大乱子了”两句,同为“狼狈”,但意思却不同。
前一个意为贫困潦倒的生活状况,后一个意为窘迫的神情。
中考专题复习:词语复习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中考常见的词语用法和辨析方法。
2. 提高学生对词语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二、教学内容:1. 词语的分类和用法2. 词语的辨析和搭配3. 词语的语境理解和运用4. 常见词语的误用和纠正5. 词语的阅读理解和推断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让学生掌握词语的基本用法和辨析方法,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2. 难点:培养学生正确运用词语,避免常见误用。
四、教学方法:1. 采用案例分析法,以具体词语为例,讲解词语的用法和辨析。
2. 采用讨论法,让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合作能力。
3. 采用练习法,让学生通过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五、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讲解词语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解:讲解词语的分类和用法,举例进行分析。
3. 辨析:分析常见词语的误用,引导学生正确运用词语。
4. 练习:设计相关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5.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布置课后作业。
六、教学评价:1. 课后作业:布置有关词语用法的练习题,要求学生在课后进行复习和巩固。
2. 课堂练习:在课堂上进行词语辨析和搭配的练习,观察学生的掌握情况。
3. 阅读理解:通过阅读短文,让学生运用所学词语进行理解和推断,检验其阅读理解能力。
七、教学资源:1. 教材:选用适合学生年龄阶段的语文教材,提供丰富的词语资源。
2. 参考资料:收集相关的词语辨析和搭配的资料,供学生自主学习。
3. 网络资源:利用网络资源,寻找适合的阅读材料,增加学生的阅读量。
八、教学进度安排:1. 第1周:讲解词语的分类和用法。
2. 第2周:分析常见词语的误用和纠正。
3. 第3周:讲解词语的辨析和搭配。
4. 第4周:练习词语的语境理解和运用。
5. 第5周:进行阅读理解训练,检验学生的词语运用能力。
九、课后作业设计:1. 课后练习题:设计有关词语用法的练习题,要求学生在课后进行自主练习。
2. 阅读作业:布置阅读文章,要求学生运用所学词语进行理解和分析。
词语复习教案学习目标1、分析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含义;2、正确使用关联词语;3、了解词语的感情色彩及其变化;不达意4、辨析同义词、近义词。
学习内容【考点疏理】中考试题对词语考查的情况来看,主要涉及到下述四个方面:①正确理解与运用课内外常见的词语和新生词语;②了解词语的基本义、引申义和比喻义,辨析常见的同义词、多义词、反义词在不同语言环境中的不同意义;③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体味和推敲重要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及表达效果;④联系生活和自己的积累,推想文章中有关生词和新词在语言环境中的恰当意义,辨析词语的感情色彩和语体色彩。
考查的内容主要是在学生所学教材中出现的常用词语和新词,试题载体则不限于学生所学教材,很大一部分是把所学词语移用于生活和时事中的鲜活材料。
【考试题型】①选择题:选出所给句子中加点词语理解不正确或解释不当的一项;选出依次填入句子或语段中的词语或关联词语最恰当的一项;选出所给句子中加点词语或关联词语或熟语使用有误或不当的一项。
②简答题:结合具体语境解释指定词语的意思并用新词造句。
③填空题:从备选词语中选择最恰当的词语或用序号按要求填空。
如下面两题:1、根据下面语境,为空格处选择合适的词语,将其序号填在横线上。
(1)塔里木河改道向北流入孔雀河汇入罗布泊,导致塔里木河下游 A 缺水。
(2)罗布泊 C 后,周边生态环境马上发生变化,草木植物全部枯死。
(3)号称千年不死的胡杨林啊,在忍受了20余年的干涸后终于变成了 B 的“木乃伊”。
A、干旱B、干枯C、干涸2、填入下面语段中的关联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B )也许我们今生今世不会成为比尔•盖茨那样的巨富,也不会拥有黛安娜那样的盛名,我们完全可以做一个在某一方面有所作为的人。
我们不放弃人生的追求,真诚地奉献,会成为世界上最快乐的人。
A.因为既然就 B.但只要就C.但只有就 D.也许既使也【解题技巧】⑴要注意平时在生活中对词语的发现和积累,准确把握词义;⑵明确关联词的搭配及其特点;⑶抓住整个句子,完整理解句意,准确把握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语境义;⑷注意词语的感情色彩、语体色彩等,辨析同义词或近义词的细微差别。
中考专题复习:词语复习教案第一章:词语的含义与用法1.1 词语的分类1.1.1 实词: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代词1.1.2 虚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问词1.2 词语的用法1.2.1 词语的搭配1.2.2 词语的修饰与被修饰1.2.3 词语的替代与指代1.2.4 词语的转折、递进、并列等关系第二章:成语与俗语的复习2.1 成语的含义与用法2.1.1 成语的来源与构成2.1.2 成语的解释与例句2.1.3 成语的辨析与运用2.2 俗语的含义与用法2.2.1 俗语的来源与特点2.2.2 俗语的解释与例句2.2.3 俗语的辨析与运用第三章:词语的辨析与运用3.1 近义词与反义词的辨析3.1.1 近义词与反义词的含义与区分3.1.2 近义词与反义词的辨析技巧3.1.3 近义词与反义词的运用实例3.2 词语的固定搭配3.2.1 动词与名词的搭配3.2.2 形容词与名词的搭配3.2.3 形容词与动词的搭配3.2.4 固定搭配的运用实例第四章:词语在文段中的理解与分析4.1 词语的含义与语境4.1.1 根据上下文推断词语的含义4.1.2 词语的一词多义与词义辨析4.1.3 词语在文段中的具体运用4.2 词语的修辞手法4.2.1 比喻、拟人、夸张等修辞手法的运用4.2.2 修辞手法的识别与分析4.2.3 修辞手法的运用实例第五章:词语的复习策略与技巧5.1 制定合理的复习计划5.1.1 确定复习重点与难点5.1.2 安排合适的复习时间与进度5.2 运用有效的学习方法5.2.1 记忆法:联想、歌谣、故事等5.2.2 练习法:做题、写作、口语表达等5.2.3 交流法:与他人讨论、分享学习经验等5.3 定期进行自我检测5.3.1 做题:模拟试题、历年真题等5.3.2 反思:分析错误原因、总结经验教训第六章:常见易错词语的辨析6.1 易混淆词语的辨析6.1.1 形近词的区分:如“的”、“地”、“得”的用法6.1.2 音近词的区分:如“效果”与“効果”6.1.3 易错词的辨析:如“背道而驰”与“南辕北辙”6.2 易误用词语的辨析6.2.1 词语的感情色彩区分:如“表扬”与“批评”6.2.2 词语的适用场合区分:如“一般”与“通常”6.2.3 词语的搭配错误:如“提高水平”与“提升水平”第七章:词语运用能力的提升7.1 遣词造句7.1.1 词语的连贯运用:练习构造完整的句子7.1.2 词语的生动运用:练习运用形容词、副词等7.1.3 词语的创新运用:练习运用新学的词语7.2 阅读理解7.2.1 词语在文段中的作用:理解词语对文意的影响7.2.2 词语的推理分析:通过上下文推断词语的含义7.2.3 词语的细节理解:找出文段中与词语相关的信息第八章:词语在写作中的运用8.1 词语的选择与搭配8.1.1 选择合适的词语:根据写作主题选择恰当的词语8.1.2 词语的合理搭配:练习合理的词语搭配,避免语病8.1.3 词语的丰富运用:运用修辞手法,使文章生动有趣8.2 写作练习8.2.1 词语的运用练习:根据题目要求,运用给定的词语进行写作8.2.2 写作素材的积累:积累常用的词语、成语、俗语等8.2.3 写作技巧的提高:学习优秀的写作范文,掌握写作技巧第九章:中考词语题型解析9.1 选择题型9.1.1 单选题:选择最恰当的词语填空9.1.2 多选题:从给定的选项中选择正确的词语9.2 填空题型9.2.1 根据上下文填空:根据文意填写合适的词语9.2.2 根据词语解释填空:根据词语的含义填写合适的词语9.3 解答题型9.3.1 词语辨析:分析词语的用法与含义9.3.2 词语运用:运用词语完成句子或文段第十章:复习效果的评估与提高10.1 自我评估10.1.1 做题自测:完成模拟试题,评估自己的掌握程度10.1.2 错题总结:分析错误原因,总结经验教训10.1.3 制定改进计划:根据评估结果,调整学习计划10.2 寻求帮助10.2.1 与老师沟通:向老师请教问题,获取指导建议10.2.2 与同学交流:分享学习经验,互相学习进步10.2.3 参加辅导班:参加专门的辅导班,提高学习效果重点和难点解析一、词语的分类与用法:这是基础环节,对于理解后续复杂的词语运用至关重要。
初三语文词语积累与运用复习教学案初三语文词语的积累与运用复习教学案一、考点指津。
《新课标》中指出:初中毕业生识字量要达3500个,而且要求书写规范、正确。
对汉字的考查是考试必不可少的内容,要求学生能区分常见的同音字、形似字、多音多义字,能纠正错别字。
特别要提醒同学们的是:近几年来我市加了5分的卷面书写分。
对汉字的考查形式一般以选择题或填空题为主。
汉字的复习重点应放在形似字、多音多义字、同音字和易错字的复习巩固;汉字是音形义的结合体,既要防止和纠正错别字,既要读准字音,又要理解字义,才能记准字形。
词是能独立运用的最小的语言单位,词语是组成语言的材料。
注重词语的积累与运用是近几年中考的一个特点。
从考试内容来看,通常涉及以下四个方面的知识:①理解、掌握基本篇目中的常用词语,做到会读、会写、会解释、会运用;②理解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含义;③辨析一些同义词、反义词;④了解词语的感情色彩,能辨析褒义词、贬义词、中性词。
二、考点呈现。
词语类考点说明:(1)汉字书写考查的类型:①根据拼写,直接写出汉字;②结合具体语言环境,写出相应的汉字;(2)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①书写要求:有人说:播种习惯,收获个性。
这话说得很有道理,正如人们常说的:“字如其人。
”记得有这么一句歌词:“最爱写的字是先生教的方块字,横平竖直,堂堂正正,做人也像它……”确有道理,字能反应一个人的气质和性格,书写潦草的人可能就是一个“马大哈”,书写工工整整的人做事必定细致,主次分明。
因此,作为教师应长期对学生进行规范的书写训练,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形成认真、严谨的学习态度。
学生作业字迹清楚,正确率高了,对他们来说作业就不会是苦事,而是愉快的事,成功欲在作业中有了满足,再坚持练下去,他们会逐步养成着眼全局,谋事周全的良好品质。
怎样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呢?牢记写字要求:写字时候别坐偏,头正背直稍向前。
双肩齐平胸挺起,两脚平放与肩宽。
胸离桌沿整一拳,眼距书本一尺远。
中考专题复习:成语复习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一定数量的成语,提高学生的成语运用能力。
2. 培养学生理解成语含义、辨析成语用法的能力。
3. 通过对成语的复习,激发学生对汉语文化的兴趣,提高学生的语言素养。
二、教学内容1. 成语的含义与来源2. 成语的分类与特点3. 成语的正确运用与辨析4. 成语在阅读和写作中的应用5. 成语复习策略与技巧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成语的正确运用与辨析,成语在阅读和写作中的应用。
2. 难点:成语的含义与来源,成语的分类与特点。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成语的含义、来源、分类与特点。
2. 案例分析法:分析成语在阅读和写作中的应用。
3. 小组讨论法:引导学生进行成语辨析与交流。
4. 练习法:通过成语填空、改正错误等形式巩固所学内容。
五、教学过程1. 导入:以故事、谜语等形式引入成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解:讲解成语的含义、来源、分类与特点,引导学生理解成语的内涵。
3. 案例分析:分析成语在阅读和写作中的应用,让学生感受成语的魅力。
4. 小组讨论:分组进行成语辨析,引导学生学会正确运用成语。
5. 练习:布置成语填空、改正错误等练习题,巩固所学内容。
6.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成语的正确运用与辨析。
7. 作业布置:布置相关成语复习作业,要求学生课后进行自主学习。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2. 练习成果评价:对学生的成语填空、改正错误等练习进行批改,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
3. 课后作业评价:检查学生的课后复习作业,了解学生对课堂内容的掌握情况。
七、教学拓展1. 成语接龙游戏:组织学生进行成语接龙游戏,提高学生的成语运用能力。
2. 成语典故讲解:讲解一些有趣的成语典故,增加学生对成语的了解。
3. 成语运用实例分析:分析一些成语在名人名言、文学作品中的运用,提高学生的成语鉴赏能力。
中考语文总复习教案:词语(成语)及运用内容预览:第五、六课时词语(成语)及运用一、考点分析近几年中考试题中,关于词语的考查,要紧偏重于明白得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意义,辨论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感情色彩,并能能够依照语言环境正确使用词语。
中考中所考查的词语,往往是两音节的或者是成语。
分值往往在四到六分。
关于词语的考查,能够在语文基础知识中进行,也能够在阅读中进行。
词语是我们学好语文的基础。
在写作当中,我们同样会用到词语。
词语把握的好坏,也直截了当关系到作文水平的高低。
二、备考指南关于词语的识记,同学们要尽可能地在明白得课文的基础上,来揣摩和明白得词语的意义。
同学们应该总结教材中每一篇课文中显现的重点词语。
要复习词语的时候,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三、复习要点1、把握课文中常用词语的书写;2、明白得重要词语在具体语境中的含义,并能依照语境进行揣摩,明白得词语的比喻义、引申义;3、能依照语境需要正确选用词语,并能依照语境辨析词语(或成语)运用的正误;4、能依照语境准确、得体、连贯运用词语(或成语);5、能依照语境正确运用关联词。
(一)正确明白得词义词有单义和多义之分。
单义词大多是表示事物名称的词、科学术语、外来词和新造词。
汉语中大量的词是多义词。
凡是表示多种相互联系的不同意义的词叫多义词。
一个多义词不论它的义项有多少个,其中必有一个是本义,其它的意义是从那个本义进展变化而来。
意义进展变化的途径有两种:引申和比喻。
引申义是由词的本义演变进展而产生的意义,因此引申义与本义在意义上或多或少有一种“子与母”、“流与源”的关系。
如“浅”的本义是表示从表面到底部距离短的意思(水专门浅)。
引申为程度不深(他的功底浅);引申为表示时刻不久(他们相处的生活专门浅);引申为颜色淡(浅蓝色)。
学习过程中要记住本义,学会引申。
比喻义是通过差不多义的比喻用法而逐步固定下来的新义。
如用“手足”比喻“兄弟”,用“虎口”比喻危险境地。
中考语文第一轮复习《词语运用》教案设计复习目标:1、熟悉语音汉字部分最可能出现的题型是主观性试题,也就是填空题2、熟悉除了语音和汉字之外还有可能出现的考点是:选词填空和成语辨析3、掌握初中教材汉字读音、字形、词义都较为生僻,及难读字、易错字、多音字。
复习讲析过程:一、提出复习字词要求:1、词语汇总表上列出的生字词要牢记,注意难读字,易错字A、难读字:哂笑、镂空、绯红、阴霾、狡黠、颦蹙、愧怍、缄默、鳞次栉比B、易读错字:剽悍、狩猎、干涸、胆怯、污秽、脂肪、订正、惩罚、琴弦C、多音字:翘首、校对、血管、纤细、妥帖、2、自己可以根据任课教师复习情况补充一些词语A、四字词语要注意:突如其来不计其数兴高采烈销声匿迹B、形声字表意特点要把握:眩晕、摇篮、云霄,诀别,狼藉C、汉字书写要清晰3、按册听写过关4、每册现代文课文的注释必须过一遍,重点看词语解释,单字解释5、选词填空要善于运用排除法,口诀是,根据一空排除一半二,根据另一空确定答案,如有第三空,用来验证答案。
6、成语误用的类型(1)望文生义例如:他准备出售自己珍藏多年的字画,并把出售所得捐赠给西南干旱地区,但后来字画不慎遗失使他的计划成了纸上谈兵。
(2)褒贬误用(感情色彩不当)例如:这是一家国家级出版社,近几年来,出版了很多深受读者尤其是在校大学生喜爱的精品图书,不少作家都对它趋之若鹜(3)用错对象:例句:姐妹俩从小青梅竹马,形影不离,长大了连工作都在一个单位。
分析:姐妹俩的关系不能用“青梅竹马”形容。
因为,“青梅竹马”只适用于男女两小无猜。
其源于李白的诗句“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
同居长干里,两小无嫌猜”。
例句:毕业前夕,我们五个要好的同学相约漂流大峡谷,共享天伦之乐。
分析:“天伦之乐”指同一家庭的亲人团聚的快乐,不能用于同学或同事。
(4)语义重复:例如:在飞驰的高速列车上,人们津津乐道地谈论着乘坐高铁出行带来的快捷与方便。
例如:少年时就到关外谋生的四爷老大归来还是孑然一身的单身汉。
中考专题复习:词语复习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词语的用法和搭配,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例分析、小组讨论等方式,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会运用词语。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合作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词语的用法和搭配。
2. 教学难点:词语在具体语境中的运用。
三、教学方法1. 采用实例分析法,让学生通过具体例子掌握词语的用法。
2. 运用小组讨论法,激发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
3. 采用问答法,巩固学生对词语知识的理解。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讲解词语的重要性和实际应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解与练习:讲解词语的用法和搭配,让学生进行相关练习。
3.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词语在具体语境中的运用,分享学习心得。
4. 问答环节:教师提问,学生回答,巩固所学知识。
5. 总结与拓展: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布置课后作业,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
五、课后作业1. 复习本节课所学的词语用法和搭配。
2. 运用所学词语,写一篇小短文。
3. 收集常见的词语搭配,进行归类整理。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2. 练习成果评价:评价学生在练习中的词语运用准确性,给予及时的反馈。
3. 课后作业评价:检查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对学生的词语运用能力进行评价。
七、教学策略1. 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基础,采取分层教学,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
2. 注重个体差异,鼓励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提高学生的自信心。
3. 创设丰富的语境,让学生在实际运用中学会运用词语。
八、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2. 练习成果评价:评价学生在练习中的词语运用准确性,给予及时的反馈。
3. 课后作业评价:检查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对学生的词语运用能力进行评价。
初三语文中考复习教案(精选10篇)初三语文中考复习教案(精选10篇)作为一名教师,时常需要用到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案是怎么写的吗?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初三语文中考复习教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初三语文中考复习教案1教学目标:理解观点和支撑观点的材料之间的关系。
(重点)学习围绕中心论点,逐层展开论述的论证思路。
(难点)感受作者的求异思维让自己有创造力。
(重点)教学内容:一、基础部分:1、作者信息:罗迦费因格(1948—),当代美国实业家、学者、创造学家,是“创意思考顾问公司”的创立人与总裁。
“创意思考顾问公司”位于加州,专门提供激发创意与革新的方法。
他为全球各大企业提供演讲与专业课程,这些公司包括可口可乐、奇异公司、迪士尼、英特尔、MTV、微软公司、美国太空总署、苹果电脑、花旗集团与美国奥运协会。
他之前写作过两本创意思考的书籍:《当头棒喝》与《在屁股上踢一脚》,并推出广受欢迎的《创意大惊奇》卡片书。
2、词语及正音:汲(jí)取根深蒂(dì)固锲(qiè)而不舍孜(z)孜不倦汲取:吸取。
汲,从下往上打水。
根深蒂固:比喻根基深厚牢固,不可动摇。
锲而不舍:雕刻一件东西,一直刻下去不放手。
比喻有恒心、有毅力孜孜不倦:勤奋努力,不知疲倦。
孜孜,勤勉、不懈怠。
不言而喻:不用说就可以明白。
喻,明白。
二、课文内容简析:一)概括每段内容:1段:以一个选择题为引子,引发下文的议论。
2段:说明选择题的答案不是的。
3段:由数学问题推而广之,说明“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
4段:过渡段,承上启下。
上句总领前文;下句发问,引出对创造型思维必备条件的论述。
5段:论述创造性思维要有渊博的知识,因为知识的组合能形成新的创意。
6段:论述创造性思维要有探求新事物,并为此而活用知识的态度和意识以及持之以恒地进行各种尝试的毅力。
7段:列举谷登堡发明印刷机和排版术的事例。
中考语文复习教案
课题本学期总
第课时
本单元第
课时
日期
课型复习主备人王宜周复备人审核人陈雪峰一、教学目标:
会读、会写、会解释、会运用,并能揣摩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特殊含意和作用。
二、教学重点难点分析
训练提高词语的综合运用能力。
三、教学过程
一、课堂启动:
词是能够独立运用的最小的有意义的造句单位,是语音、语意的结合体。
学习现代汉语的词语,要做到会读、会写、会解释、会运用,并能揣摩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特殊含意和作用。
词语考查题是中考语文的常规考查题,重在考查考生对词语的理解和运用,不考名词术语,也不单纯考表面知识。
中考词语的考查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词语的解释与辨误,同义词与反义词的运用,关联词语的选用,熟语(包含成语)的正确使用等。
词语考查的题型一般以选择题为主,但有时也会与其他题型综合起来考查。
诸如同修改病句、仿写句子等题型结合起来,重点考查对词语的综合运用能力。
这种考查方式将是今后中考命题的一个必然趋势。
纵观近几年来的中考语文试卷,词语运用考查主要有以下特点:
1. 从题型上说,词语运用题以选择题为主,命题者往往提供多种语言环境供选择,这样的题型便于我们能够在同中求异,异中求同,比较使用。
2. 从考查内容上说,大多是要求考生联系具体语言环境理解词语的意思,在阅读和实践中运用词语。
主要包括同义词的辨识、关联词的选用、词语的理解、词语的选用、成语的使用等。
所考词语一般是出自所学课本,但也有部分流行词语,比如“黑马”“豆腐渣工程”“美眉”等。
3. 值得关注的是,成语的考查可以说占了整个词语运用考查的半壁江山。
成语运用题已经成了各省市命题者的首选题型,因而我们必须加强成语的积累,在实践中提高成语运用的能力。
二、复习提示:
解答词语运用题,我们首先要弄清有关词语(包括成语)的基本知识:同义词、近义词、多义词、反义词;词语的感情色彩;词语的语境义及作用等。
时
间
复备
15
用白板出示
1、成语使用辩误
A、色彩不当
B、轻重不分
C、对象不辨
D、前后矛盾
E、语境不合
F、望文生义
G、搭配不当
2、近义词辨析运
用
A、从感情色彩上
进行辨析
B、从词性不同上
进行辨析
C、从语意轻重上
进行辨析
D、从范围大小上
进行辨析
E、从“具体”到“概
括”上进行辨析
F、从对象不同上
进行辨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