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法的运算性质
- 格式:docx
- 大小:13.34 KB
- 文档页数:3
除法的定义与性质除法是数学中的基本运算之一,它是将一个数(称为被除数)平均地分成若干个等分(称为除数),每个等分的数量称为商,而余下的部分称为余数。
下面将详细介绍除法的定义与性质。
一、除法的定义除法的定义是基于乘法的逆运算。
对于任意给定的两个数a和b,其中b不等于0,若存在一个数q,使得a=q*b时,我们就说a除以b的商为q。
在这种情况下,数a称为被除数,数b称为除数,数q称为商。
除法的定义可以用以下公式进行表示:a ÷b = q (其中 a = b × q)二、除法的性质除法具有一些重要的性质,包括:1. 除法交换律:对于任意两个数a和b,有a ÷ b = b ÷ a。
换句话说,除法的顺序不影响最终的结果。
2. 除法结合律:对于任意三个数a、b和c,有(a ÷ b) ÷ c = a ÷ (b ×c)。
换句话说,在连续进行除法运算时,可以任意改变除数和被除数的顺序。
3. 除法分配律:对于任意三个数a、b和c,有(a + b) ÷ c = a ÷ c + b ÷ c。
换句话说,在进行除法运算前,可以将数的加法运算与除法运算进行分解,再进行运算。
4. 除法的零性质:任意数a除以0是没有意义的,即a ÷ 0没有确定的值。
这是因为任何数乘以0都等于0,无法得到除数。
除法还有一个重要的概念是整除。
当一个数a除以另一个不等于0的数b,如果得到的商q是一个整数,即没有余数,我们就说a能够被b整除,记作a能够整除b,或者b是a的因数。
除法在实际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尤其是在分配和比较两个数的大小时起着重要的作用。
除法的定义和性质是我们进行更高级数学运算的基础,对于掌握数学知识和解决实际问题都具有重要意义。
综上所述,除法是将一个数平均地分成若干个等分的数学运算,其定义是基于乘法的逆运算。
除法具有交换律、结合律以及分配律等重要性质。
数的除法特点
1.除法的基本概念:除法是将一个数分成若干个相等的部分的运算方法。
除法运算包括被除数、除数和商三个部分。
2.商的意义:商是除数除以被除数所得到的结果。
商可以表示为一个整数或一个小数。
3.余数的存在:当被除数不能被除数整除时,会产生余数。
余数通常表示为被除数除以除数得到的余数。
4.除法的性质:
除法的结果具有唯一性:给定被除数和除数,除法运算的结果是唯一的。
除数不能为0:除数不能为0,否则除法运算没有意义。
商和余数之间的关系:被除数等于除数乘以商再加上余数。
5.除法运算的表示方法:
垂直算式:将被除数、除数和商依次排列,进行垂直的计算和列竖式。
规定形式:将除法运算表示为被除数上方有一个横线,除数写在横线上方。
6.除法运算的应用:
分配物品:将一定数量的物品按照相同的数量分给每个人。
求商和余数:计算两个数的商和余数。
比率和百分数:计算比率和百分数时需要使用除法运算。
以上是数的除法特点的简要介绍。
除法是数学中基础而重要的运算方法,掌握其特点和规律对于解决实际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除法运算知识点总结除法是数学中常见的运算方式,用于将一个数分为若干个数相等的部分。
在学习和运用除法运算的过程中,我们需要掌握一些基本的知识点。
本文将对这些知识进行总结和整理,以便读者更好地理解和运用除法运算。
一、除法的定义和基本性质除法是一种数学运算,用于将一个数分为若干个数相等的部分。
在除法中,被除数(a)除以除数(b)得到商(q)和余数(r)。
其中,被除数是需要被分割的数,除数是用于分割的数,商是相等的部分的个数,余数是分割后剩余的部分。
除法具有以下基本性质:1. 任何数除以1都等于它本身。
2. 任何数除以0是没有定义的,因为0不能作为除数。
3. 任何数除以自身等于1。
4. 商和余数有以下关系:被除数 = 除数 ×商 + 余数。
二、整数的除法在整数的除法中,商和余数都必须是整数,具体计算方法如下:1. 当被除数能够整除除数时,商为被除数除以除数的结果,余数为0。
2. 当被除数不能够整除除数时,商为被除数除以除数的整数部分,余数为被除数除以除数的余数部分。
例如,对于除法运算12 ÷ 4:12 除以 4 的商为 3,余数为 0。
而对于除法运算11 ÷ 4:11 除以 4 的商为 2,余数为 3。
三、小数的除法在小数的除法中,商和余数可以是小数,具体计算方法如下:1. 将除数和被除数按照小数点对齐。
2. 从左到右依次进行除法运算,将商的小数点直接写在商的结果中,将余数的小数点保持与被除数一致。
3. 如果余数为0或者出现循环小数,可以在一定的精度范围内进行近似表示。
例如,对于除法运算1.5 ÷ 0.6:首先将1.5和0.6按照小数点进行对齐:1.5÷ 0.6计算得到的商为2.5,余数为0.3。
四、除法的应用除法运算在日常生活和实际应用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以下为除法运算的几个常见应用场景:1. 货币的兑换:将一种货币兑换为另一种货币时,需要进行除法运算以确定比率。
除法的运算性质主要有以下几条;(1)在无括号的乘除混合或连除的算式中,改变运算顺序,结果不变。
例如:36×7÷4=36÷4×736÷9÷2=36÷2÷9一般地,a×b÷c=a÷c×b(a能被c整除)a÷b÷c=a÷c÷b(a能被bc整除)这条性质也适用于含有三个以上的数的算式。
例如:37×45×11÷15=37×45÷15×11。
应用这条性质进行计算时,要注意整除的条件,就是使变化后的算式中的除法能够整除。
例如:40×9÷18×7,可以变成40×9×7÷18,而不能变成40÷18×9×7,因为40不能被18整除。
(2)一个数乘以两个数的商,等于这个数乘以商中的被除数,再除以商中的除数。
这条性质可以简称为“数乘以商的性质”。
例如:2×(75÷15)=2×75÷15或90×(27÷9)=90÷9×27一般地,a×(b÷c)=a×b÷ca×(b÷c)=a÷c×b(b和a分别能被c整除).(3)一个数除以两个数的积,等于这个数依次除以积的两个因数。
这条性质也可以简称为“数除以积的性质”。
例如:105÷(7×3)=105÷7÷3330÷(5×11)=330÷5÷11一般地,a÷(b×c)=a÷b÷c这条性质也可以推广为:一个数除以几个数的积,等于这个数依次除以积的每个因数。
除法性质简便计算15道及答案PART 1在除法中,有三条非常重要的运算性质,如下:除法运算性质:①一个数连续除以两个数,可以先除以这两个数的积:a÷b÷c=a÷( b×c)②一个数连续除以两个数,也可以先除以第二个数,再除以第一个数:a÷b÷c=a÷c÷b③两个数分别除以第三个数,可以先求出这两个数的和,再用这个和除以第三个数: a÷c+b÷c=(a+b) ×cPART 2这里额外老师还要再给大家强调一下,关于添(去)括号,是否变号的问题,总结如下:添(去)括号:a×b×c=a×( b×c)a×b÷c=a×( b÷c)a÷b×c=a÷(b÷c) a÷b÷c=a÷(b×c)小括号可以改变计算顺序哦~如果原式不易计算,可以考虑添(去)括号。
易错点:括号前是除号,括号里面要变号。
括号前是乘号,括号里面不变号。
PART 3练习环节来喽(1)10÷8÷0.125=10/(8*0.125)=10 (2)12÷8÷3=12/(8*3)=0.5(3)15.5÷7+1.5÷7=(15.5-1.5)/7=2 (4)1200÷4÷25=1200/(4*25)=12【跟踪训练1】简便计算(1)3200÷25÷ 4(2)4500÷4÷75(答案在文章末尾)二、典型习题1.利用a÷(b×c)=a÷b÷c使运算简便。
2.3600÷(36×25)3.4.(3600÷6凑整百)5.=100÷256.=47.3600÷(36×25)8.=3600÷(9×4×25)9.10.(3600÷9与4×25凑整百)11.=400÷10012.=413.【跟踪训练2】简便计算(1)5400÷(54×50)(2)720÷(72×2)(答案在文章末尾)2.利用(a+b)÷c=a÷c+b÷c,(a-b)÷c=a÷c-b÷c,使运算简便。
整数的除法运算整数的除法运算在数学和计算机科学中都是非常基础和常见的运算。
在本文中,我们将探讨整数的除法运算的基本概念、性质以及使用场景。
一、整数的除法概述整数的除法是指将一个整数除以另一个整数,得到一个商和余数的过程。
其中商是整除结果的整数部分,余数是被除数除以除数后剩下的不足一个除数的部分。
二、整数的除法性质1. 整数的除法运算满足封闭性:任意两个整数的除法结果仍然是一个整数。
2. 整数的除法运算满足除法法则:对于任意三个整数a、b和c,如果a除以b等于c,则a等于b乘以c。
3. 整数的除法运算满足交换律和结合律:对于任意两个整数a和b,a除以b等于b除以a,且a除以(b除以c)等于(a除以b)除以c。
三、整数的除法使用场景整数的除法运算在日常生活和各个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下面列举几个常见的使用场景:1. 商业应用:在商业运作过程中,经常需要进行整数的除法运算,如计算销售额、利润率等。
2. 编程语言中的整数除法:在计算机编程中,很多编程语言都支持整数的除法运算,常用于处理整数计算和循环等。
3. 数学问题求解:许多数学问题求解过程中需要进行整数的除法运算,如找出最大公约数、最小公倍数等。
四、整数除法运算的注意事项在进行整数的除法运算时,需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1. 除数不能为0:除数为0是非法的,因为任何数除以0都无法得到有意义的结果。
2. 正负数除法的规则:整数除法的结果符号由被除数和除数的符号决定,具体规则如下:- 两个整数同号时,商为正数,余数为正数或0。
- 两个整数异号时,商为负数,余数为负数或0。
3. 取整问题:在进行整数的除法运算时,商通常为“向下取整”,即向负无穷方向取整数部分。
五、整数的除法算法以下是一种基本的整数除法算法,可以帮助我们理解整数的除法运算的过程。
1. 判断被除数和除数的符号,并取绝对值。
- 如果符号相同,则结果的符号为正,否则为负。
2. 将绝对值较大的数作为被除数,较小的数作为除数。
除法的运算性质是哪些?除法的运算性质主要有以下几条;(1)在无括号的乘除混合或连除的算式中,改变运算顺序,结果不变。
例如:36×7÷4=36÷4×736÷9÷2=36÷2÷9一般地,a×b÷c=a÷c×b(a能被c整除)a÷b÷c=a÷c÷b(a能被bc整除)这条性质也适用于含有三个以上的数的算式。
例如:37×45×11÷15=37×45÷15×11。
应用这条性质进行计算时,要注意整除的条件,就是使变化后的算式中的除法能够整除。
例如:40×9÷18×7,可以变成40×9×7÷18,而不能变成40÷18×9×7,因为40不能被18整除。
(2)一个数乘以两个数的商,等于这个数乘以商中的被除数,再除以商中的除数。
这条性质可以简称为“数乘以商的性质”。
例如:2×(75÷15)=2×75÷15或 90×(27÷9)=90÷9×27一般地,a×(b÷c)=a×b÷ca×(b÷c)=a÷c×b(b和a分别能被c整除).(3)一个数除以两个数的积,等于这个数依次除以积的两个因数。
这条性质也可以简称为“数除以积的性质”。
例如:105÷(7×3)=105÷7÷3330÷(5×11)=330÷5÷11一般地,a÷(b×c)=a÷b÷c这条性质也可以推广为:一个数除以几个数的积,等于这个数依次除以积的每个因数。
整式除法法则整式除法法则具体如下:1. 整式除法定义整式除法是指在整式运算中,一个整式被另一个整式整除的过程。
这通常涉及多项式除以多项式、单项式除以单项式或多项式除以单项式等情形。
2. 除法运算性质整式除法遵循基本的运算法则,如交换律、结合律和分配律。
这意味着,在整式除法中,改变除数和被除数的顺序,或改变被除数的分组方式,不会改变除法的结果。
3. 同类项相除在整式除法中,同类项可以进行相除运算。
同类项是指次数相同的项,如3x²和5x²。
在相除时,可以直接将它们的系数相除,得到新的同类项。
4. 多项式除法多项式除法是指一个多项式被另一个多项式整除的过程。
这通常涉及到将除数与被除数的各项进行逐项相除,直到得到商和余数。
5. 单项式除单项式单项式除单项式是整式除法中的一种特殊情况。
它涉及到一个单项式被另一个单项式整除的过程。
在这种情况下,可以直接将两个单项式的系数相除,并将它们的变量部分进行相应的幂运算。
6. 多项式除单项式多项式除单项式也是整式除法中的一种常见情况。
这通常涉及到将单项式与多项式的每一项进行逐项相除,最终得到一个商和一个余数。
7. 余数处理在整式除法中,如果被除数不能被除数整除,就会产生一个余数。
这个余数在除法运算中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部分,它表示了除法运算的不完全性。
在处理余数时,需要将其与商一起进行记录。
8. 实际应用举例整式除法在日常生活和科学研究中有广泛的应用。
例如,在物理学中,整式除法可以用于计算速度、加速度等物理量的变化率;在经济学中,它可以用于计算增长率、利率等经济指标的变化情况。
此外,在工程、医学、生物学等领域,整式除法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通过学习和掌握整式除法法则,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整式运算的规律,为实际问题的解决提供有力的数学工具。
以上,供参考。
除法的基本概念与性质知识点总结除法是数学中的一种基本运算,用于确定一个数与另一个数相除的商和余数。
它在日常生活中也有广泛的应用,比如计算比率、求平均数等。
本文将对除法的基本概念和性质进行总结。
一、除法的基本概念除法是基于乘法的逆运算,用于将一个数(被除数)分成若干等分(除数),确定等分的个数(商)。
在除法运算中,还需要考虑余数的问题。
1. 被除数:参与除法运算并会被除以除数的数,通常用字母a表示。
2. 除数:除数是用来分割被除数的数,通常用字母b表示。
3. 商:商是除法运算的结果,表示被除数被除以除数的等分数目,通常用字母q表示。
4. 余数:余数是在除法运算中不能被整除的部分,通常用字母r表示。
二、除法的性质除法作为数学运算,具有一些基本的性质和规则。
以下是除法常用的性质:1. 除数不能为零:除数为零是不允许的,因为在数学中除以零是没有意义的。
在除法运算中,如果除数为零,我们无法找到等分的个数,因此除数不能为零。
2. 除法与乘法的关系:乘法和除法是相互关联的,可以通过乘法来验证除法的结果。
例如,如果a除以b等于c,那么a等于b乘以c。
这样的关系可以用来验证除法的结果是否正确。
3. 除法的交换律不成立:除法的交换律指的是两个数进行除法运算的顺序可以交换,结果不变。
但实际上,除法不满足交换律。
例如,2除以6和6除以2的结果是不同的。
4. 除法的结合律不成立:除法的结合律指的是三个数进行除法运算的顺序可以交换,结果不变。
但与交换律类似,除法也不满足结合律。
5. 除法的分配律:除法与加法、减法满足分配律,即a除以(b加c)等于a除以b加a除以c。
例如,10除以(2加3)等于10除以2加10除以3。
6. 除法的连除法则:连除是指将多个除法连续进行,可以通过等式来表示。
例如,(a除以b)除以c等于a除以(b乘以c)。
总结:除法是数学中的一种基本运算,通过将一个数分成等分来求商和余数。
在除法运算中,需要注意除数不能为零,并且除法不满足交换律和结合律等性质。
除法的概念是什么及运算除法的概念是什么及运算被除数连续除以两个除数,等于除以这两个除数之积。
有时可以根据除法的性质来进行简便运算。
下面是店铺给大家整理的除法的概念简介,希望能帮到大家!除法的概念除法是四则运算之一。
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叫做除法。
两个数相除又叫做两个数的比。
若ab=c(b≠0),用积数c和因数b 来求另一个因数a的运算就是除法,写作c÷b,读作c除以b(或b除c)。
其中,c叫做被除数,b叫做除数,运算的结果a叫做商。
除法的运算性质被除数扩大(缩小)n倍,除数不变,商也相应的扩大(缩小)n倍。
除数扩大(缩小)n倍,被除数不变,商相应的缩小(扩大)n倍。
被除数连续除以两个除数,等于除以这两个除数之积。
有时可以根据除法的`性质来进行简便运算。
如:300÷25÷4=300÷(25×4)除以一个数就=这个数的倒数除法的计算方法长除法长除法俗称「长除」,适用于正式除法、小数除法、多项式除法(即因式分解)等较重视计算过程和商数的除法,过程中兼用了乘法和减法。
根据乘法表,两个整数可以用长除法(直式除法)笔算。
如果被除数有分数部分(或者说是小数点),计算时将小数点带下来就可以;如果除数有小数点,将除数与被除数的小数点同时移位,直到除数没有小数点。
算盘也可以做除法运算。
短除法短除法俗称「短除」,适用于快速除法、多个整数同步除法(故此常用于求出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二进位数字转换等较重视倍数测试和质因数(连乘式)的除法,过程大多只需用到九九乘法表及 9 以上少许整数的相乘因数。
除法的因数定义整数A能被整数B整除,A叫作B的倍数,B就叫做A的因数或约数,(在自然数的范围内)例:6÷2=3 ,1、2、3和6就是6的因数。
6的因数有:1和6,2和3。
10的因数有:1和10,2和5。
15的因数有:1和15,3和5。
计算最大公因数或最小公倍数时,因数需要是质因数。
除法的运算性质和简算1、商不变性质:被除数和除数乘(或除)以同一个非零数,其商不变。
a÷b=(a×n)÷(b×n)(n≠0)=(a÷m)÷(b÷m)(m≠0)例1计算:(1)425÷25; (2)3640÷70(3)44000÷125(4)1375÷25 (5)12800÷2002、除法的性质:两数之和(或差)除以一个数,可以用这两个数分别除以那个数,然后再求两个商的和(或差)。
即(a±b)÷c=a÷c±b÷c例如,(8+4)÷2=8÷2+4÷2,(9-6)÷3=______________此性质可以推广到多个数之和(或差)的情形。
例如例2 (1) (1000-688-136)÷8(1000-688-136)÷8= 1000÷8-688÷8-136÷8=125-86-17=22(2)(128+1088)÷8 (3)(1040-324+528)÷4(4)(182+325)÷13(5)(2046-1059-735)÷3 (6)1125÷125 (7)775÷25775÷25思考:第(6)题还有其他简便算法吗?=(700+75)÷25=700÷25+75÷25除法性质也有逆运算:a÷c±b÷c=(a±b)÷c(1)26÷25-40÷25-34÷25(2)2006÷11-400÷11-500÷11能力提升765×213÷27+765×327÷27 (先把765×213,765×327分别看成一个整体)3、在连除中,可以交换除数的位置,商不变。
除法的相关性质除法是我们在数学学习中经常遇到的运算符之一。
它有一些相关性质和规律,对于我们理解和运用除法都非常重要。
本文将探讨除法的相关性质,并解释其背后的数学原理。
一、除法的基本概念除法是一种运算,它用来计算一个数被另一个数相除的结果。
在除法中,被除数是被除的数,除数是用来除的数,商是除法的结果,余数是非整除时的剩余部分。
例如,我们用除法计算6除以2。
其中,6是被除数,2是除数,商为3。
这表示6除以2等于3。
在这个例子中,由于6能够整除2,所以余数为0。
二、除法的性质1. 除法的可逆性除法具有可逆性,即如果a能够被b整除,那么乘以b除以b得到的结果将等于a。
以7除以2为例,商为3,余数为1。
现在我们将商3乘以除数2,得到的结果为6,再加上余数1,结果为7。
可以看出,通过乘除法得到了原始被除数7。
可逆性的性质对于解方程和证明中的推理是至关重要的。
2. 除法的交换性除法不满足交换性,即a除以b的结果与b除以a的结果不同。
以2除以7为例,商为0,余数为2。
现在我们将7除以2,商为3,余数为1。
可以看出,两个除法结果是不同的。
因此,除法不满足交换性。
3. 除法的结合性除法也不满足结合性,即(a除以b)除以c的结果与a除以(b除以c)的结果不同。
以8除以2除以4为例,首先我们计算8除以2的结果为4,余数为0。
然后,将这个结果再除以4,结果仍然为1,余数为0。
再以8除以(2除以4)为例,首先我们计算2除以4的结果为0,余数为2。
然后,将8除以这个结果,结果为0,余数为8。
可以看出,两个除法的结果是不同的。
因此,除法也不满足结合性。
三、除法的应用除法在日常生活中有许多应用。
以下是一些例子:1. 分享物品当我们有一些东西,想要与他人平均分享时,我们可以使用除法。
例如,如果我们有12个苹果,想要与3个朋友平分,我们可以计算12除以3,结果为4。
这意味着每个朋友将得到4个苹果。
2. 计算速度当我们要计算速度时,可以使用除法。
小学数学知识归纳除法的性质除法是小学数学中的重要概念之一,它是数学运算中的一种基本运算符号。
在解决实际问题和计算数字的过程中,除法是一个必备的操作。
通过归纳整理,我们可以总结出除法的一些性质和规则,这些性质和规则对于学生理解和掌握除法运算非常有帮助。
一、除法的基本定义除法是一种运算,其计算结果就是把一个数分成若干个相等的小组。
在数学中,除法的基本定义如下:被除数 ÷除数 = 商被除数是需要进行分组的数,商是得到的每个小组里的数的个数,除数是每个小组里数的个数。
例如,如果我们有12个苹果需要平均分给3个人,我们可以用除法来计算每个人分到几个苹果。
其中被除数是12,除数是3,商是4,表示每个人可以分到4个苹果。
除法的基本定义非常简单,但在实际问题中,除法可能涉及到更复杂的运算和应用。
接下来,我们将进一步归纳除法的性质和规则。
二、除法的性质和规则1. 除法的交换律:对于任意两个数a和b,a ÷ b = b ÷ a例如,10 ÷ 2 = 2,2 ÷ 10 = 0.2。
无论先除以哪个数,最后得到的商都是相同的。
2. 除法的结合律:对于任意三个数a、b和c,(a ÷ b) ÷ c = a ÷ (b × c)例如,(12 ÷ 3) ÷ 2 = 2,12 ÷ (3 × 2) = 2。
无论先进行哪个除法,最后的结果都是相同的。
3. 除法的零律:对于任意数a,a ÷ 1 = a例如,10 ÷ 1 = 10。
任何数除以1都等于它本身。
4. 除法的单位元:对于任意非零数a,a ÷ a = 1例如,6 ÷ 6 = 1。
任何数除以它自己都等于1。
5. 除法的分配律:对于任意三个数a、b和c,(a + b) ÷ c = (a ÷ c) + (b ÷ c)例如,(14 + 6) ÷ 5 = 4,(14 ÷ 5) + (6 ÷ 5) = 2.8 + 1.2 = 4。
除法的运算性质
学习内容:四年级下册数学P43例3
学习目标:1、理解和掌握一个数除以两个数的方法。
2、会运用除法运算性质,使一些计算简便。
学习过程:
一、复习导入:
1怎样简便就怎样算:
609-51-49 846-(146+89)
2、我们知道,加法和乘法的运算定律有相似之处,那么减法和除法是不是也有相通的地方呢?引入新课:除法的运算性质。
3、出示目标(见学习目标)
二、自互学习:(出示例3)
一共有25个小组,每个小组种了5棵树苗。
购买树苗花了1250元,每棵树苗多少钱?
1、指名读题。
2、(出示学习指导)
(1)尝试用两种方法解决这道题。
如果有困难,可以与书进行交流。
(例3在书上P43)
(2)对比两种方法,你发现了什么?
(3)试着把你的发现用字母表示出来。
自学时间5分钟。
3、学生自学(学生对照学习指导,自学,并完成学习指导的问题,将不会的问题做标注)
4、小组讨论交流(自学中遇到不会的问题,小组内互相交流。
把小组也解决不了的问题记好,全班交流时提出,让其他学习小组或教师讲解)。
三、精讲要点:
1、小组汇报。
2、解决各小组中在自学中遇到的不会的问题。
3、小结:除法的运算性质。
4、是不是所有的连除都要写成除以两个数的积的形式呢?
5、反向说法:除以两个数的积也可以写成连除的形式。
四、当堂检测:
1、判断:
(1)1456-(324+456)=1456-456-324
(2)100÷25÷4=100÷(25×4)
(3)400÷(40×25)=400÷40×25
2、怎样简便就怎样算:
3200÷25÷4 2000÷25÷8 470÷(47×2)
360÷(36×5)
3、有1440个玩具,每24个装一盒,每6盒装一箱,一共要装多少箱?
4、试一试:35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