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险化学品的基本知识
- 格式:ppt
- 大小:3.46 MB
- 文档页数:40
危险化学品基础知识危险品的分类目录一、危险化学品概述 (2)1.1 危险化学品定义 (3)1.2 危险化学品的特性 (4)1.3 危险化学品的识别与标志 (5)二、危险品的分类 (6)2.1 按照化学性质分类 (7)2.1.1 易燃气体 (9)2.1.2 易燃液体 (10)2.1.3 易燃固体 (10)2.1.4 自反应物质 (11)2.1.5 氧化性物质 (12)2.1.6 有机过氧化物 (13)2.2 按照物理性质分类 (15)2.2.1 常温下为气态的物质 (16)2.2.2 常温下为液态的物质 (17)2.2.3 常温下为固态的物质 (18)2.3 按照危险性分类 (19)2.3.1 爆炸品 (20)2.3.2 易燃液体 (21)2.3.3 易燃固体 (22)2.3.4 自反应物质和有毒品 (23)2.3.5 氧化性物质和有机过氧化物 (24)三、危险品管理 (24)3.1 危险品的生产与储存 (25)3.2 危险品的运输与经营 (26)3.3 危险品的使用与处置 (28)3.4 危险品的应急处理 (29)一、危险化学品概述危险化学品是指具有爆炸性、易燃性、毒害性、腐蚀性、放射性等性质,在生产、经营、储存、运输、使用和处置过程中,易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毁而需要特别防护的化学品。
爆炸物:指在特定条件下能够引起爆炸反应的物质,如炸药、雷管、火药等。
易燃液体:指在常温常压下,蒸汽压力大于kPa的液体,如汽油、酒精、丙酮等。
易燃固体:指在常温常压下,经摩擦或撞击易引起燃烧或爆炸的固体,如火柴、硫磺、火药等。
自燃物品:指在常温常压下,自然发生的易燃烧物质,如黄磷、硝化纤维等。
遇湿易燃物品:指在潮湿环境中能够迅速自燃或产生强烈氧化反应的物质,如金属钠、镁粉等。
氧化剂和有机过氧化物:指能够供给呼吸,能与许多物质发生剧烈反应,尤其在高温或受潮时容易引起燃烧或爆炸的物质,如钾钠合金、硝酸铵等。
有毒品:指吸入后能引起人体中枢神经系统严重抑制,长期接触可能导致对药物依赖性、致癌、致畸等危害的物质,如苯、汞、铅等。
危险化学品安全培训知识1.危险化学品是指具有易燃、易爆、有毒、有害及有腐蚀性,会对人员、设施、环境造成伤害或损害的化学品。
2.《常用危险化学品分类及标志》将危险化学品分为8类:爆炸品;压缩气体和液化气体;易燃液体;易燃固体、自燃物品和遇湿易燃物品;氧化剂和有机过氧化物;毒害品和感染性物品;放射性物品;腐蚀品。
3.根据国标《常用化学危险品贮存通则》的规定,安全贮存危险品的基本要求主要是:(1)贮存危险化学品必须遵照国家法律、法规和其他有关规定。
(2)危险化学品必须贮存在经公安部门批准设置的专门的危险化学品仓库中,经销部门自管仓库贮存危险化学品及贮存数量必须经公安部门批准。
未经批准不得随意设置危险化学品贮存仓库。
(3)危险化学品露天堆放,应符合防火、防爆的安全要求,爆炸物品、一级易燃物品、遇湿燃烧物品、剧毒物品不得露天堆放。
(4)贮存危险化学品的仓库必须配备有专业知识的技术人员,其库房及场所应设专人管理,管理人员必须配备可靠的个人安全防护用品。
(5)贮存的危险化学品应用明显的标志,标志应符合GB190的规定。
同一区域贮存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级别的危险品时,应悬挂最高等级危险品的性能标志。
(6)危险化学品贮存方式分为3种:隔离贮存、隔开贮存、分离贮存。
(7)根据危险化学品性能分区、分类、分库贮存。
各类危险品不得与禁忌物料混合贮存。
(8)贮存危险化学品的建筑物区域内严禁吸烟和使用明火。
4.生产、加工、销售化学品的企业无论是对自己生产的化学品,还是对购买的化学品,都必须了解和掌握全部有关使用、储存和处置方面的安全信息和注意事项,并对职工进行培训教育。
5、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应当建立、健全主要负责人、分管负责人、安全生产管理人员、职能部门、岗位安全生产责任制。
6、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应当制定从业人员的安全教育、培训、劳动防护用品(具)、保健品,安全设施、设备,作业场所防火、防毒、防爆和职业卫生,安全检查、隐患整改、事故调查处理安全生产奖惩等规章制度。
危险化学品基础知识第一节危险化学品的分类和特性化学品中具有易燃、易爆、毒害、腐蚀、助燃等危险特性,在生产、储存、运输、使用等过程中容易造成人身伤亡、财产损失、环境污染的均属于危险化学品。
1,爆炸品爆炸品指在外界作用下(如受热、摩擦、撞击等)能发出剧烈的化学反应,瞬间产生大量气体和热量,是周围的压力急剧上升,发生爆炸,对周围环境、设备人员造成破坏和伤害的物品。
爆炸品在国家标准中分为5项,其中有三项包含危险化学品.第一项:具有整体爆炸危险的物质和物品。
第三项:具有燃烧危险和较小爆炸危险的物质和物品。
第四项:无重大危险的爆炸物质和物品。
主要特性:爆炸性强。
爆炸品都具有化学不稳定性,在一定外因作用下,能以极快的速度发生猛烈的化学反应,产生的大量能量在短时间内无法逸散出去,致使周围的温度迅速升高并产生巨大的压力面引起爆炸。
敏感度高。
各种爆炸化学品的化学组成和结构,决定物质本身的爆炸性,而爆炸的难易程度取决于物质本身的敏感度。
敏感度越高的物质越容易爆炸.2,,压缩气体和液化气体指压缩的、液化的或加压溶解的气体。
一般存储在加压容器中。
在钢瓶中处于气体状态的气体称为压缩气体,处于液体状态的气体称为液体气体。
分为三项:第一项:易燃气体.极易燃燃。
也有一定的毒性.如氨气、一氧化碳、氢气等。
第二项:不然气体。
本身不燃烧,但是有的有助燃作用。
一般无毒,但是容易使人产生窒息。
如氧气、氮气、二氧化碳等。
第三项:有毒气体。
毒性很强,易引起中毒,甚至死亡。
如氯气、氨气、光气、硫化氢等。
主要特性:易燃烧爆炸。
易燃气体的主要危险特性就是易燃易爆.有些气体的爆炸范围比较大,如氢气、一氧化碳的爆炸极限的范围分别为4.1%—-74。
2%、12.5%—-74%。
这类物品当受热、撞击或强烈震动时,由于充装容器为压力容器,受热、受撞击或剧烈震动时,容器内压力急剧增大,致使容器破裂,物质泄漏、爆炸等。
易扩散.压力气体和液化气体非常容易扩散。
比空气轻的气体在空气中可以无限制地扩散,易与空气形成爆炸性混合物;比空气中的气体扩散后,往往在地表、沟渠、隧道、厂房死角等处,长时间不散,遇火源发生燃烧或爆炸。
危险化学品安全知识一、危险化学品的定义危险化学品是指那些具有物理化学危险性(易燃易爆、氧化性等)、生物危险性(毒性、腐蚀性等)和环境危险性的化学物质。
如天然气、液化气、管道煤气,香蕉水等油漆稀释剂、汽油、苯、甲苯、甲醇、氯乙烯、液氯(氯气)、液氨(氨、氨水)、二氧化硫、一氧化碳、氟化氢、过氧化物、氰化物、黄磷、三氯化磷、强酸、强碱、农药杀虫剂等。
二、危险化学品基本特征燃烧性(闪燃、着火和自燃)、爆炸性、毒性、腐蚀性、放射性。
三、危险化学品分类①爆炸品②压缩气体和液化气体③易燃液体④易燃固体、易燃物品和遇湿易燃物品⑤氧化剂和有机过氧化物⑥毒害品⑦放射性物品⑧腐蚀品四、危险化学品事故的危害①引发火灾爆炸事故②引发急性中毒和窒息事故,并可能导致职业病导致中毒或职业病的化学物品:如铅、苯、汞、海绵、硫化氢等生产性毒物中毒,甚至致癌等③造成环境污染。
如果危险化学品流失,可能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进而影响人的健康。
五、危险化学品对人体的危害刺激、过敏、窒息、麻醉和昏迷、中毒、致癌、致畸、致突变、尘肺。
窒息分单纯窒息、血液窒息和细胞内窒息。
六、危险化学品烧灼伤的现场急救化学腐蚀物品对人体有腐蚀作用,易造成化学灼伤。
腐蚀物品造成的灼伤与一般火灾的烧伤烫伤不同,开始时往往感觉不太疼,但发觉时组织已灼伤。
所以对触及皮肤的腐蚀物品,应迅速采取急救措施。
(1)化学性皮肤烧伤化学性皮肤烧伤,应立即移离现场,迅速脱去受污染的衣裤、鞋袜等,并用大量流动的清水冲洗创面20至30分钟(强烈的化学品要更长),以稀释有毒物质,防止继续损伤和通过伤口吸收。
新鲜创面上不要任意涂上油膏或红药水、紫药水,不要用脏布包裹;黄磷烧伤时应用大量清水冲洗、浸泡或用多层干净的湿布覆盖创面。
(2)化学性眼烧伤①要在现场迅速用清水进行冲洗。
应使用流动的清水,冲洗时将眼皮掰开,把裹在眼皮内的化学品彻底冲洗干净。
②现场若无冲洗设备,可将头埋入清洁盆水中,掰开眼皮,让眼球来回转动进行洗涤。
危险化学品安全基础知识危险化学品是指具有毒性、腐蚀性、爆炸性、燃烧性、放射性等特性的化学物质。
它们在生产、使用、储存和运输过程中可能对人体健康和环境造成危害。
因此,对危险化学品的安全管理和使用具有重要意义。
下面将介绍危险化学品的基本分类、安全管理和应急处理等方面的知识。
一、危险化学品的分类根据其性质和危险程度,危险化学品可以分为以下几类:1. 毒性物质:具有毒性,对人体直接接触或吸入会对健康造成危害,如氢氟酸、氯气等。
2. 腐蚀物质:具有腐蚀性,能腐蚀金属或破坏有机物质,对人体造成伤害,如硫酸、氢氧化钠等。
3. 爆炸品:具有爆炸性,接触热源、撞击或摩擦等导致爆炸,如火药、炸药等。
4. 易燃物质:易燃燃烧,加热或火源引燃可产生明火,如汽油、甲醇等。
5. 氧化剂:能引起其他物质燃烧,如过氧化氢、过氧化铨等。
6. 放射性物质:放射性核素,具有放射性辐射,如铀、镭等。
7. 窒息物质:具有窒息作用,能夺取或限制周围空气中的氧气供应,如氮气、二氧化碳等。
二、危险化学品的安全管理1. 进行危险性评估:对每种危险化学品进行危险性评估,确定其有害特性、危险程度和防范措施。
2. 实施分类管理:根据危险程度和用途,将危险化学品进行分类管理,建立相应的储存、使用和处置措施。
3. 设立警示标志:在危险化学品的容器、储存区域和使用场所设置相应的警示标志,提醒人们注意危险。
4. 加强安全教育培训:对从事危险化学品操作的人员进行安全培训,提高他们的安全意识和操作技能。
5. 建立应急预案:制定危险化学品事故的应急预案,明确应急措施和责任分工,以应对突发事件。
三、危险化学品的储存和运输安全1. 储存安全:a. 建立专门的储存区域,保持通风良好,远离火源、热源和易燃物。
b. 按照危险性不同分类储存,避免不同类别的危险化学品混合储存。
c. 采取密闭、防火、防爆等措施,确保储存容器的完整性和安全性。
d. 定期检查和维护储存设施,避免泄漏和事故。
危险化学品安全理论基础知识■危险化学品概念及定义危险化学品:指易燃、易爆、易中毒、易腐蚀和放射性的化学物品危险化学品分类■常用危险化学品的分类及标志《GB13690-92》■1类爆炸品■2类压缩气体和液化气体■3类易燃液体■4类易燃固体、自燃物品和遇湿易燃物品■5类氧化剂和有机过氧化物■6类有毒品■7类放射性物品■8类腐蚀品燃烧有关名词概念■可燃物:凡能与氧和其它氧化剂发生剧烈化学反应的物质统称为可燃物,也统称还原剂。
花炮药剂中常用的可燃物有硫磺、木炭、铝粉、铝镁合金粉等。
■氧化剂:凡是能帮助和支持可燃物燃烧的物质都是氧化剂。
它一般都含有氧元素,能在热能或其它形式的能量作用下,释放出“有效氧”并与可燃物发生激烈的化学反应。
氧化剂也称为助燃剂。
■还原剂:■火源:也称即激发冲能,凡是能引起可燃物产生燃烧的激发能量。
激发冲能有(热能、光能、机械能(摩擦、撞击)、电能、化学能和其它能,这些都能形成着火源。
■自燃点:使可燃物物质发生自燃的最低温度,就是该物质的自燃点。
■加热自燃点:由于外来的热源使可燃物加热到自燃点,不与明火接触就能燃烧,这种现象就叫加热自燃点。
■爆发点:在一定条件下,以恒定的介质温度使烟火药间接加热,从烟火药开始受热而爆炸的时间称为烟火药在此温度下的爆发延滞期,此时介质温度称为烟火药的爆发点。
■闪点:液体在空气中或在液面附近产生蒸汽,其浓度足够被点燃时的最低温度称该液体的闪点. ■点燃:不论是固体或液体可燃物,在空气充足的情况下,达到某一温度时,与火源接触即可着火(出现火焰或灼热发光,开始燃烧),并在火源移去后仍可继续燃烧,我们将此继续燃烧的最低温度称为该物质的燃点或着火点.■自然点:即自然温度。
指物质没有火焰、电火花火等火源作用下,在空气和氧气中被加热而引起燃烧爆炸的最低温度称为该物质的自燃点。
爆炸及其特性一、爆炸的概念爆炸是指一种极为迅速的化学或物理能量释放过程,在此过程中系统的内在势能转变为机械功及光和热的辐射等.爆炸做功的基本原因,在于系统爆炸瞬间形成的高温、高压气体的躲然膨胀。
危险化学品安全基础知识危险化学品安全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关系到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稳定。
为了提高公众对于危险化学品的安全意识,以下是一些危险化学品安全基础知识。
第一部分:危险化学品基本概念和分类危险化学品是指具有燃烧、爆炸、腐蚀、毒害、放射性等性质的物质。
它们通常具有剧毒、易燃、易爆、腐蚀性强等特点,对人体和环境都有很大的危害。
危险化学品可以根据其性质和用途进行分类。
常见的分类有以下几种:1. 按照危险性质分类:包括剧毒品、炸药品、易燃液体、腐蚀品、氧化剂等。
2. 按照用途分类:包括工业原料品、农药品、制药品、染料品、肥料品等。
3. 按照危险性级别分类:包括高度危险品、中度危险品、一般危险品等。
第二部分:危险化学品的标识和包装危险化学品在包装和运输过程中需要进行标识和包装,以确保人员安全和运输的顺利进行。
1. 标识:危险化学品的包装上需要标明相关的危险性符号、产品名称、危险性类别、容量等信息。
这些标识应该清晰可见,并且应该符合国家和国际标准。
2. 包装:危险化学品的包装需要具备足够的强度和密封性能,并且应该符合相关的国家标准。
在包装过程中应该注意防止包装材料和化学品发生反应,以及防止泄漏和外界物理损伤。
第三部分:危险化学品的储存和使用危险化学品的储存和使用是非常关键的,正确的储存和使用可以最大程度地减少事故的发生。
1. 储存:危险化学品的储存需要选择合适的场所和容器,并确保储存场所干燥、通风,并且远离火源和其他危险品。
不同种类的危险化学品有不同的储存要求,需要按照规定进行分类存放,并且标明相关的警示标志。
2. 使用:在使用危险化学品时应该戴好防护用具,严格按照使用说明进行操作,并避免直接接触皮肤或吸入有毒气体。
使用过程中应该注意防止泄漏和外界物理损伤,并及时清理和处理废弃物。
第四部分:事故预防和处理即使做好了储存和使用的准备工作,事故仍然可能发生。
因此,预防和应对事故非常重要。
1. 事故预防:事故预防是最重要的一环,包括加强安全培训、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规范操作流程,定期检查和维护设备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