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西化石介绍
- 格式:doc
- 大小:650.00 KB
- 文档页数:12
三厅A欢迎各位来宾来到第三展厅“30亿年的辽宁古生物”。
首先让我们先来了解一下辽宁的地质概况:这是凌-宽大剖面:它是一条贯穿辽宁省东-西的地质剖面。
西起凌源,向东一直到丹东的宽甸,剖面全长约550 km。
展示了辽宁省区在漫长的30多亿年地质历程中的主要构造格局和各时代地层分布。
辽宁省的古生物化石以地质历史悠久、化石类群丰富、及盛产“热河生物群”化石等三大特点称著于世。
自30亿年前的太古宙以来,辽宁省区主要有“十大古生物群”。
现在我们就以时间顺序加以介绍:首先映入我们眼帘的就是太古代鞍山群早期生命:距今约38亿年。
在这里变质岩中发现了古老的细菌和蓝藻化石,这是我国迄今最早的生物化石记录。
这些古老的细菌和蓝藻化石是在铁矿石中发现的,而这些铁矿石来自本溪南芬露天铁矿,是亚洲最大的铁矿山,2007年本溪古生物与地层国际学术研讨会期间,国内外专家曾专程来这里参观。
铁矿是怎么的呢?当时在海洋中含有二价铁离子,同时还含有蓝藻,蓝藻在海中呼吸释放氧气,就与铁离子结合生成铁矿。
在鞍山群之后的是寒武-奥陶纪海生生物群:距今约5.42—4.88亿年。
这一地质时期的主要特征是生物界出现大量的带壳化石,海生无脊椎动物大发展。
化石主要以三叶虫为代表。
为什么叫三叶虫呢?其背壳由前至后可分为头、胸、尾3部分,纵向可分为轴叶及两侧的肋叶,由此而得名。
除此之外,还有头足类、古介形类、古杯类、海百合、藻类等。
而奥陶纪,是距今约4.88-4.43亿年。
这个时期由巨厚的石灰岩组成了本溪的“水洞”。
下面我们来看一下本溪水洞。
本溪水洞位于本溪市东35公里的太子河畔,是目前发现的世界最长的地下充水溶洞。
这一溶洞形成于4-5亿年前的寒武-奥陶纪灰岩中。
提到本溪,我们来看一下晚古生代本溪生物群,这个时期,辽宁已全部由海洋抬升为陆地,气候温暖潮湿,河湖纵横,森林茂密,形成大规模的煤层,是辽宁省的第1次大型成煤期。
本溪生物群的特点还体现在牛毛岭剖面上,以砂岩为主的地层中发育5层以上的灰岩层,化石丰富,盛产蜓、珊瑚、腕足及牙形刺等海相化石,其下部产植物化石。
辽西古生物化石中的世界之最辽宁西部山川秀美,民风古朴,这里有中华文明的源头红山文化遗址,也是享誉世界的中生代珍稀古生物化石富集地带。
辽西古生物化石以“热河生物群”称谓,是世界上仅有的中生代生物群。
地球的中生代是十分重要的生命发展、分化时期,前后延续了近2亿年,现在的主要生物都是从这一时期发生和延续下来的。
辽西古生物化石群落是世界自然遗产最珍贵的一部分,被誉为世界级古生物化石宝库。
辽西古生物化石赋存层位和产地具有面广点多的特点。
从凌源向东到朝阳、北票、义县长达170公里,面积约6千多平方公里的范围内有多处化石集中产地。
北到阜新,南到葫芦岛都有化石出土线索。
光义县的大定堡、前杨、头道沟、头台等7个乡22个村境内就有古生物化石的主要产地11处。
种类之多,数量之多,辽西古生物化石堪称世界之最。
到目前为止,已发现动物界有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哺乳类、昆虫类等,植物界有楔叶类、真蕨类、苏铁类等古生物化石,总计20多个门类,几乎涵盖了现代生物的所有祖先。
辽西古生物化石保存精美珍稀,在世界上也是独一无二的。
大连自然博物馆的镇馆之宝是朝阳出土的一块有336条鳍鱼的化石。
还有一块16平方米同一层灰白色凝灰质页岩中,竟保存了11枚孔子鸟的完美个体。
看得出化石上每个生物的赋存形态各异,那鲜活的生灵是突然被定格在某一瞬间的,遂成为永恒。
它们把那个时代所发生的一切事情都凝固在了赖以保存它们尸骨的岩石中,同时用它们的肢体语言述说着那场不幸。
辽西古生物化石科研价值巨大。
对于解决生物演化的世纪悬案,鸟类的起源,被子植物的起源,现代哺乳动物的起源,昆虫与开花植物的共同演化方面,辽西古生物化石提供了最珍贵的物证,无疑是窥视大自然奥秘的一扇天窗。
辽西中生代古鸟类化石,在已经发现的17属24种的1000余件标本中,最有代表意义的是以我国古代圣贤孔子命名的孔子鸟,以及长趾辽宁鸟、三塔中国鸟、北山朝阳鸟、燕都华夏鸟、娇小辽宁鸟、燕鸟、义县鸟等等。
辽西地区九佛堂组及其珍稀化石层划分与对比吴子杰;高福亮;潘玉啟;王烜【摘要】辽西地区是世界重要的化石产地,中生界下白垩统九佛堂组是该地区重要的含化石层位,含有著名的热河生物群化石.通过对辽西地区九佛堂组诸多剖面的综合研究及化石组合对比,将辽西地区九佛堂组划分为3个岩性段,并整理完善了辽西九佛堂组珍稀化石层序列.根据对辽西九佛堂组珍稀化石层进行的对比研究,建立了肖台子层、报马营子层、西营子层等3个珍稀化石层,并分析了珍稀化石层岩性特征,认为珍稀化石层的形成与火山活动存在直接关系,首次提出辽西九佛堂期存在火山活动.【期刊名称】《现代地质》【年(卷),期】2018(032)004【总页数】8页(P758-765)【关键词】辽西地区;九佛堂组;珍稀化石层;地层划分【作者】吴子杰;高福亮;潘玉啟;王烜【作者单位】吉林大学地球科学学院,吉林长春130061;辽宁省地质勘查院有限责任公司,辽宁大连116100;辽宁省地质勘查院有限责任公司,辽宁大连116100;辽宁省地质勘查院有限责任公司,辽宁大连116100;辽宁省地质勘查院有限责任公司,辽宁大连1161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534.531 概述辽西地区大地构造位置处于华北板块北部的燕山中生代板内造山带的东段,南、北分别被山海关隆起和“内蒙地轴”所夹持[1]。
辽西中生界下白垩统九佛堂组主要分布在辽西地区阜新—义县、金岭寺—羊山、紫都台、建昌、北票—朝阳、大平房—梅勒营子、大城子—四官营子、凌源—三十十家子等一系列北东向展布且相互分割的陆相断陷盆地内[2](图1)。
岩层颜色以灰色、灰绿色为主,间夹灰黄、灰白、灰黑色等,偶见紫色,是以钙质粉砂质页岩、页岩、粉砂岩为主,夹油页岩、沉凝灰岩、膨润土、煤层、泥灰岩、砂岩和砾岩等湖泊沉积为主的一套沉积岩组合。
其中含大量动植物化石,为我国中生代重要的含珍稀化石层位,各地厚度不一,200~3 000 m不等,与下伏义县组呈平行不整合接触,其上被冰沟组、阜新组等覆盖[3-4]。
辽西古生物化石——辽西是享誉世界的中生代珍惜生物化石富集地区,是世界自然遗产最珍贵的一部分,被誉为“世界古生物化石宝库”。
远在一亿五千万年至一亿二千万年前,中生代晚侏罗纪至早白垩纪时期的辽西,到处山清水秀,湖流变地,草木葱茏,万物繁盛,但由于一次次的火山喷发导致大量的生物集群消亡,并且很多落入水中迅速被火山灰埋葬沉积,变成了化石。
辽西一带的古生物化石分布最广,埋藏数量最大,生物数量最大,生物种类最多,化石保存最精美,科研价值最高,几乎每一种新发现都另古生物科学家惊叹不已。
应该说,地层中广泛分布的古生物化石是最精美、最生动的语言,辽西的古生物化石记录在晚侏罗纪至早白垩纪时期的渐变和突变的各种地质事件,为我们今天科学研究提供了珍贵的物证。
目前在辽西境内发现的鸟化石,数量已逾千枚。
各种古脊椎动物近于原位埋藏,保存完好,形态逼真。
除骨骼等硬体部分完整保存外,相当多的化石还较完整地保存了包括羽毛在内的皮肤印痕、胃脏残余物和其他软体组织,为生物的进化及古环境研究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除鸟类化石外,又相继发现了数十件带毛的恐龙化石,表明了恐龙类与鸟类之间的演化关系。
此外还有鱼类、爬行类、两栖类、哺乳类、翼龙类、双壳类、昆虫类、植物类等门类众多的化石。
特别是1998年,在辽西距今1.45亿年的地层中,又发现了迄今为止世界上最早的花——辽宁古果,代表了最古老的被子植物的出现,它较往国际公认的最早被子植物出现的时期要早1500万年以上。
这一系列珍贵而保存精美的古生物化石的不断发现,震惊了世界,引起了国际古生物界的广泛关注。
辽西的化石主要保存于至今1.5亿——1.2亿年前的地层中,这一时期正是生命进化史上最关键的时期之一。
科学家们指出,辽西的古生物化石“解决了演化问题的世界悬案,在鸟类起源、被子植物的起源、现代哺乳动物的起源、昆虫与开花植物协同演化方面,无疑是窥视大自然奥秘的一扇天窗”。
美国著名古鸟类专家耶鲁大学教授奥斯特隆考察过辽西化石产地后,称赞说:“这些沉积和这些化石,不仅是中国的财富,也是世界的财富”。
辽西特产概况说到辽西特产自然要介绍一下产地-辽西,辽西地区是指位于辽宁辽河以西与内蒙古河北接壤的辽宁西部地区。
狭义上辽西地区特指辽西走廊,即从今日的锦州城区到山海关城区之间的一条狭长地带,在交通不便的冷兵器时代因地势平坦而成为兵家必争之地。
在行政区划上包含了辽宁西部地区的五市。
即锦州、朝阳、阜新、葫芦岛、兴城(县级)和盘锦的一部分(辽河以西部分)。
习惯上,作为与辽宁在历史上有着密切关系、并曾经在行政和经济上同属一个地区的内蒙古赤峰、河北承德、秦皇岛市山海关区,也可以从地理概念上属于辽西。
战国、秦、汉至南北朝设郡。
解放后(1949年)设省,1954年撤销,与辽东省合并复设辽宁省。
辽西地区干旱,水资源紧张,据水文资料推断,古代大凌河流域水量充沛、低山丘陵植被覆盖率高,具有农牧皆宜的自然环境,一场火山爆发,大量有毒气体与几百万吨的火山灰自空中坠下,成千上万的各类生物在弥漫的灰尘中挣扎,最后窒息而死。
此地成了无数生灵的葬身墓地,一座被火山灰掩埋的“庞贝古城”,因此化石才得以完整精美地保存下来。
辽西地区距今1亿2千多万年前的热河生物群被世人称为中国的“白垩纪公园”。
下面重点介绍一些辽西特产:1、化石如果说鸟类化石是辽西化石宝库的经典藏品,那么大量珍贵的两栖动物、爬行动物和哺乳动物化石则是这一宝库中的新秀。
这里有世界上保存最好的早期哺乳动物张和兽的骨架,它是世界上第一具完整的中生代哺乳动物兽类的骨架;有亚洲迄今发现的保存最完整的中生代蛙类化石,它距今至少1亿2000多万年,为研究蛙类起源和早期演化提供了重要信息。
选择一些鱼或植物的化石标本作为礼物送人也是一种时尚,因为化石本身是石,有“时来运转”之义,尤其鱼化石更预示“年年有余”的好兆头。
2、辽西小米辽西地区比较干旱,日照充足,这里的小米可以说有点甜,“朝阳小米”以独特的土壤、光照、水质条件为基础,利用天然水、农家肥作补充,采用传统的农业耕作方式,精加工制作而成,获地理标志保护。
辽西一带的蝾螈化石如果说人是猴子变来的,并没有人吃惊,可如果说人是由鱼变来的,你信吗?我们先来讲一个在古生物界广为流传的故事。
1938年12月22日,在南非小镇东伦敦海港一条叫“阿里斯蒂”号的渔船上,一个在当地博物馆工作的年轻女孩拉蒂迈仔细地挑选着海洋生物标本。
突然她眼睛一亮,一个20世纪生物学上最富有传奇色彩的海洋探险故事拉开了序幕。
让拉蒂迈小姐兴奋的是一条全身闪耀着逼人蓝光的怪鱼。
与所有现存的鱼类不同,这条鱼身上覆盖着坚硬的鳞片,它的鳍变得似腿非腿似臂非臂,很容易让人联想到陆生脊椎动物的四肢。
拉蒂迈把鱼运回了博物馆,让人鉴定,可谁都不认识,博物馆鱼类学家史密斯博士又恰巧外出度假。
圣诞节前夕的南非,天气炎热、潮湿,鱼身美丽的蓝色开始褪成褐色,如何保存这条怪鱼成为一个棘手的问题。
镇上只有太平间和食物冷冻库具有足以容纳这条1.5米长、58公斤重的大鱼的冷藏设备。
在请求帮助都遭到婉言拒绝后,拉蒂迈找来了少许福尔马林,用它把报纸浸湿后包裹鱼身,以延缓鱼体的变质。
12天以后,拉蒂迈的信终于到了史密斯的手里。
透过拉蒂迈所画的粗略素描,史密斯一眼就认出,这是一类生活在远古时代的鱼类——空棘鱼,人们认为这种鱼在大约6500万年前就同恐龙一起灭绝了,人们对它们的了解仅限于化石了。
史密斯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判断,立即拍电报给拉蒂迈,让她精心保管标本。
遗憾的是,史密斯担心的最坏情况已经发生了,蓝色的怪鱼已成为一具剥制标本,只保留下来皮肤和内部骨骼,而内部器官和组织都作为垃圾倾入印度洋中去了。
这条鱼被史密斯教授命名为拉蒂迈鱼。
此后,史密斯夫妇用了14年的时间,走访了非洲东海岸所有的小渔村,贴了无数画着拉蒂迈鱼的招贴画,悬赏100英镑,寻找第二条拉蒂迈鱼。
直到1952年,也是一个圣诞节的前夕,拉蒂迈鱼在科摩罗群岛终于再次现身。
为了尽快获得这条鱼,史密斯甚至惊动了南非总理。
南非总理立即下令派军舰和军用直升机取回这条鱼。
鱼类是怎样从水中登上陆地的?它们是怎样变成包括我们人类在内的四足动物的?这是古生物学研究的一个热点问题。
一:什么是古生物化石
什么是古生物化石?
古生物化石是指人类史前地质历史时期形成并赋存于地层中的生物遗体和
活动遗迹,包括植物、无脊椎动物、脊椎动物等化石及其遗迹化石。
它是地球
历史的见证,是研究生物起源和进化等的科学依据。
古生物化石不同于文物,
古生物化石的综合价值
化石为国内乃至国际研究动植物生活习性、繁殖方式及当时的生态环境,
提供十分珍贵的实物证据;化石对研究地质时期古地理、古气候、地球的演变
、生物的进化等具有不可估量的价值;化石为探索地球上生物的大批死亡、灭
绝事件研究,提供罕见的实体;有些特殊、特形化石其本身或经加工具有极高
的美学欣赏价值和收藏经济价值,因此,在一定意义上,它也是一种重要的地质旅
游资源和旅游商品资源。
二:化石的概念
化石(Fossil)存留在岩石中的动物或植物遗骸。
通常如肌肉或表皮等柔软部分在保存前就已腐蚀殆尽,而只留下抵抗性较大的部分,如骨头或外壳。
它们接着就被周遭
沉积物的矿物质所渗入取代。
许多化石也被覆盖其上的岩石重量压平。
化石,经过自然界的作用,保存于地层中的古生物遗体和他们的生活遗迹。
简单地说,化石就是生活在遥远的过去的生物的遗体或遗迹变成的石头。
在漫长
的地质年代里,地球上曾经生活过无数的生物,这些生物死亡后的遗体或是生活时遗
留下来的痕迹,许多都被当时的泥沙掩埋起来。
在随后的岁月中,这些生物遗体中的
有机物质分解殆尽,坚硬的部分如外壳、骨骼、枝叶等与包围在周围的沉积物一起经
过石化变成了石头,但是它们原来的形态、结构(甚至一些细微的内部构造)依然保
留着;同样,那些生物生活时留下的痕迹也可以这样保留下来。
我们把这些石化的生物
遗体、遗迹就称为化石。
从化石中可以看到古代动物、植物的样子,从而可以推断出古
代动物、植物的生活情况和生活环境,可以推断出埋藏化石的地层形成的年代和经历的
变化,可以看到生物从古到今的变化等等。
三:化石管理办法
为加强我市古生物化石资源管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保护区条例》的有关规定,朝阳市人民政府已于2002年7月10日批准建立朝阳市古生物化石群市级自然保护区(朝政[2002]63号)。
保护区总面积10128平方公里,由七个分区组成(附保护区分布示意图,各分区拐点坐标略)。
现就有关事宜通告如下:
一、化石资源属于国家所有。
化石资源所有权不因其所依附的土地
所有权或者使用权的不同而改变。
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保护化石资源的
义务。
二、禁止在保护区内进行有碍于化石资源保护的各种开发建设活动
和其它损害化石资源的行为。
任何单位和个人在保护区内必须遵守《中
华人民共和国自然保护区务例》的有关规定,并服从保护区管理机构的
管理。
三、朝阳市人民政府对本行政区域内古生物化石资源实行集中管理
,对本行政区域内化石资源的保护、开发和利用的监督管理工作。
四、各级工商、文化、科技、环保等部门按照各自的职责,
协助国土资源部门做好化石资源的保护、开发和利用的监督管理工作。
五、对经营销售类化石,需到专门经营化石的场所集中管理。
朝阳市人民政府
2002年7月11日
四:化石协会通告
朝阳市古生物化石协会于2004年6月20日正式成立,属综合性的社会团体组织。
协会的主要宗旨是积极团结海内外古生物化石爱好者、收藏者
和研究者共同致力于朝阳古生物化石资源的保护、抢救与合理开发利用;积极利用和发挥“世界古生物化石宝库”的资源优势,倡导、组织以古
生物化石为载体的各项社会活动,构建具有朝阳特色的古生物化石文化,着力推进古生物化石文化的进步与发展。
让朝阳走向世界,让世界了解朝阳。
协会主要业务范围是:致力于朝阳古生物化石的研究与宣传。
通过举办古生物化石研讨会、建立古生物化石的鉴赏评估机构,编辑古生物化石知识普及资料,参与古生物化石的保护与合理开发,参与或承办朝阳古生物化石国内、国际展览与学术交流等活动,广泛促进朝阳在国内和国际上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合作与交流。
协会竭诚欢迎国内外有识之士共同致力于朝阳古生物化石的保护与合理开发,共创美好未来。
下面给大家展示一些有代表性的原版化石图片:
贝壳化石
草类化石
化石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