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棚黄瓜苦味的致病原因及防治方法
- 格式:docx
- 大小:27.69 KB
- 文档页数:2
黄瓜苦味瓜产生的原因及其预防
黄瓜出现苦味瓜是因黄瓜的苦味素含量偏多引起的,苦味素是一种配糖体,又称葫芦素,在多种瓜类果实中存在,如苦瓜的含量最高,苦味最重,甜瓜未成熟时苦味素含量高,苦味重。
黄瓜含量甚微,食之不觉,含量高时,苦味加重。
一、黄瓜苦味瓜产生的原因
1、与品种关:一般叶色深绿的品种较叶色浅的品种更容易产生苦味瓜。
2、土壤干旱、氮肥施用过量:因氮肥过多造成植株徒长,坐瓜不整齐时,在侧枝、弱枝上结出的瓜容易出现苦味瓜。
3、低温寡照特别是连阴天时,黄瓜的根系活动受到损伤或障碍时,吸收的水分和养分少,瓜条生长缓慢,往往在根系和下部瓜中积累更多的苦味素。
4、高温引起的苦味瓜。
越冬一大茬和冬春茬栽培的黄瓜进入春末高温期,根系的吸收功能减弱,同化力弱,而夜间温度又过高,瓜条生长缓慢,在瓜条里积累较多的苦味素,形成苦味瓜。
二、防治苦味瓜产生的方法
1、选择苦味素含量低的品种。
2、采用采光保温性能好的温室,预防低温寡照。
3、科学施用肥料,不要过量施用氮肥,注意增施磷、钾肥和有机肥。
4在植株进入衰老时,通过降温、控水和灌用促进根系发生的激素,及早进行复壮;进入高温期,管理
温度不宜高,特别是防治夜间温度过高。
如果发现苦味瓜,可将黄瓜摘下之后,在清水中浸泡一夜,可以降低瓜的苦味。
温室黄瓜畸形与苦味的原因及防治黄瓜畸形和有苦味是黄瓜栽培中经常出现的问题,这种现象虽然不会使黄瓜大量减产,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黄瓜的品质和销售。
黄瓜的畸形瓜主要分为弯曲瓜、尖嘴瓜、大肚瓜、细腰瓜。
一、弯曲瓜的产生和防治弯曲瓜产生的原因主要有机械原因和生理原因两种。
机械原因是由于果实生长发育时受到地面、支架等阻碍,影响了正常的下垂生长,造成弯曲。
生理原因则是瓜条内细胞纵向分裂或膨大不均造成的。
细胞分裂较快的一侧,伸长较快,因此形成弯曲瓜。
导致瓜条内细胞膨大或分裂不正常原因有:一是授粉不良,授粉不均匀,授粉充分的一侧细胞分裂多而快,另一侧相对较慢;二是营养不良,当植株生长势弱,结瓜太多,瓜条内营养供应不充足时,由于瓜条内营养供应不均衡,得到营养较多的一侧相对较少的一侧就会发生细胞膨大的不一致;三是当光照过强、温度高、水分供应不足时,向阳一面水分蒸发量大,失水多,影响了细胞正常的生理活动,因而膨大受阻,造成两侧细胞膨大速度不一致。
防止黄瓜弯曲的措施:一是要及早搭架绑蔓,防止瓜条触地。
在黄瓜生长期人工及时调整瓜蔓,勿使伸长受阻;二是保证黄瓜瓜条有充是的营养,在黄瓜盛瓜期,注意调节光照和温度条件;三是幼瓜发生弯曲时,可在瓜尖端缚重物坠直,也可用锋利消过毒的刀片,在瓜条弯曲的外侧瓜柄处,轻划一刀,深度2~3毫米。
通过暂时切断营养通路,来均衡整个瓜条的营养供应,克服瓜条弯曲现象。
二、尖嘴瓜、大肚瓜、细腰瓜的产生原因尖嘴瓜是黄瓜先端细小如尖,中部正常。
大肚瓜是瓜条两头正常,而中间过度膨大。
细腰瓜是两头膨大,腰部细小。
这三种畸形瓜产生的原因如下:第一,雌花有缺陷或是双性花形成的果实。
在植株生长初期或育苗期,温度较低,环境条件恶劣,如雌花发育不完全或受伤害,则结成的果实畸形率比例较高。
如花芽分化期的温度过低,往往发生两性花、双子房花或具有四个心室的子房花,这类的瓜多易形成大肚瓜等畸形瓜。
第二,雌花开花期在高温、干旱或光照严重不足情况下,由于授粉、受精不完全而使瓜条的上下部分生长发育速度不一致,将形成这三种畸形瓜。
Your choice is to do or not, but if you do not, you will never have a chance.(WORD文档/A4打印/可编辑/页眉可删)早春棚室黄瓜苦味发生的原因及预防措施近年来,随着早春棚室黄瓜栽培面积的逐渐扩大,许多种植户反映:早春棚室栽培的黄瓜根瓜普遍有苦味,严重影响了早春棚室黄瓜的经济效益。
黄瓜苦味的发生,是由于黄瓜的植株中含有一种叫苦味素c 的物质,这种物质不仅存在于植株体内,而且也存在于黄瓜的果实内。
苦味素c在同一果实的不同部位其含量也不同,一般近果梗部分的苦味浓,而果顶端部分苦味淡或无苦味。
黄瓜的品种、生态条件、植株的营养状况、生活力的强弱等均影响黄瓜苦味的发生。
当氮素多、温度低、日照不足、肥料缺乏、营养不良以及植株衰弱多病等生育不正常时,苦味素易于形成和积累,因此在栽培上应设法使黄瓜的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地上部和地下部的生长平衡进行,这是防止黄瓜苦味发生的根本措施。
1 黄瓜苦味的遗传性及预防黄瓜发苦的遗传性受显性单基因bi控制,苦味大小的程度受修饰基因mo决定。
bibi不苦;mobi微苦;mobi、bibi和bibi 苦味浓,采种时有苦味的黄瓜不应留种。
就目前现有的黄瓜品种资源来看,绝对没有苦味的黄瓜品种是不存在的。
因此在栽培上,应选择苦味稍轻的`黄瓜品种种植。
2 栽培措施对黄瓜苦味发生的影响及预防2.1 温度当气温或地温低于13 ℃时,细胞渗透性降低,养分和水分吸收受到抑制,黄瓜易出现苦味;另外当棚温高于30 ℃,且持续时间长,致使叶片同化功能减弱,光合产物消耗过多或营养失调,黄瓜也会出现苦味。
因此,应尽量增加早春棚室设施的增温、保温性能,调节好温度,避开苦味形成的温度界限。
2.2 水分黄瓜的水分管理应视植株的生长状态和生育特点,及时供给其生育所需水分,以保持植株组织的膨压、植株体温的稳定及生化反应的顺利进行。
浇水应做到少量多次,水温不可过低,应尽量采用膜下软管微灌技术,严防因植株体内水分的亏缺而间接影响酯酶的分解,以避免黄瓜苦味素c的形成。
黄瓜苦味瓜的病因以及防治
病因(1)黄瓜对氮、磷、钾吸收基本遵循5:2:6的比例,否则就会出现发育不平衡,造成徒长或者坐果不齐、畸形以及在侧枝上、弱枝上出现苦味瓜。
(2)棚内温度高于30℃持续时间过长,导致植株同化能力弱、损耗过多或营养失调。
有时棚内或土壤温度过高,蒸发量过大造成生理干旱,致使苦味素在干燥条件下进入果实。
(3)地温低于13℃,细胞透过性减弱,导致养分和水分吸收受到抑制也会形成苦味或变形。
(4)苦味还有遗传性,皮色深绿的瓜苦味多。
防治方法(1)选用苦味较淡的几种。
(2)合理施用各种微量元素肥料,勤灌水,避免水分亏缺。
(3)避免低温、高温干旱及光照不足的不良影响。
(4)总体来讲,要设法使黄瓜的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地上生长和地下生长分别保持平衡。
棚室黄瓜有苦味咋办黄瓜在生长过程中会遇到各种问题,例如倒春寒和黄瓜的产量低,以及各种的黄瓜疾病,那么下面来看看店铺为大家精心推荐的大棚黄瓜的种植技巧,为大家解决遇到的问题,希望能够对您有所帮助。
棚室黄瓜有苦味咋办黄瓜味苦的诱因大致有三个:1、品种自身遗传;2、环境条件突变;3、栽培管理失控。
具体防治方法是:1.选择良种尽量避免选用叶色深绿的品种,因为叶色深绿的黄瓜,其苦味素含量较高,应选择叶色较浅淡的品种。
2.控制适温当棚室内地温长期低于13℃时,根系发育不良,肥水吸收能力减弱,瓜条生育滞缓,苦味素便积淀增多了,应控制适温22℃左右。
3.少施氮肥氮肥促使叶色浓绿,应少施。
可多施腐熟的有机肥和磷钾肥。
在施厩肥时不要混杂鸡粪,因鸡粪含氮量高,易使黄瓜味变苦。
4.灌溉磁水据试验,在水泵出口处安装磁化器,使灌溉水磁化。
磁化水浇灌的黄瓜长势好,抗病力强,能阻止苦味素在瓜条里积淀。
5.棚内熏烟幼苗2~3片真叶时,棚内放淡烟(燃烧稻草、秸秆等),密闭2~3昼夜,可使雌花增多,多结壮瓜,减少苦味素积淀。
温室黄瓜几项增产新技术1、淡烟熏棚。
当黄瓜幼苗长到1--4片真叶时,向温室中放满淡烟,保持密封2-3昼夜,可使黄瓜雌花增加,增高黄瓜产量。
这是因为烟中含有一氧化碳,它能抑制秧苗体内的氧化过程,使瓜秧形成众多的雌花。
同时,烟熏还可杀死黄瓜红蜘蛛。
把烟改为煤气,也可收到较好效果。
2、人工授粉。
黄瓜是单性花,有雌雄之分,在大田中,它们靠昆虫传粉。
由于温定中没有昆虫作媒介,因而会造成授粉不良影响坐瓜。
若在保护地黄瓜开花后的适当时期,把采下的雄花花朵雄蕊对准雌花柱头涂抹几次,就能达到人工授粉的目的,减少雌花脱落,增加坐瓜率,同时瓜个大、条长、色鲜味美。
3、红光照射。
采用红光灯泡每天晚上照射2-3小时,可使黄瓜产量有明显提高。
如果采用闪烁的脉冲光,则可比连续光产量更高。
4、增补气肥。
在温室内放入几个厩肥液木桶,用发酵的办法增加室内二氧化碳浓度,也可用定期燃烧柴草、冬季生火炉的办法产生二氧化碳。
“八步走”防止大棚黄瓜苦味一、严格控制湿度。
湿度过低时,会出现生理干旱,干旱极易形成苦味素积累。
棚内空气湿度的要求是:上午的相对湿度应保持在75%,下午保持在70%。
地面要适时适量浇水,切忌大水漫灌,做到“少吃多餐”,保持土壤不干不湿,含水量适中。
二、棚内悬挂温度计。
使棚内温度上午保持在25℃~30℃,下午控制在20℃~25℃。
这样的温度既可有效避开苦味素产生的温度,也利于黄瓜的生长发育。
三、合理施肥。
要按照黄瓜一生所需氮、磷、钾的比例5:2:6的要求,做到科学施肥。
每亩基施腐熟的优质农家肥5000~6000公斤,与50公斤磷酸二铵混合均匀后条施在定植沟内,然后将肥料与土壤混合均匀。
追肥要做到苗期控制氮肥用量,适当追施磷钾肥,防止植株徒长;中期要适当增加氮肥用量,配合增施磷钾肥,以满足大量开花结果的需要;后期叶面喷施浓度0.3%的磷酸二氢钾溶液2~3次。
这样的施肥方法,既能满足黄瓜对养分的需要,提高黄瓜的产量,又能有效防止苦味素产生。
四、合理密植。
大行距80厘米,小行距60厘米,株距30厘米,每亩定植4000株左右为宜。
这样既有利于提高光合作用,提高产量,也能有效控制苦味素的产生。
五、摘心。
可促进子蔓结果,以果控制茎蔓徒长,确保透光良好,提高叶片的光合功能,对预防苦味产生有良好效果。
六、喷施稀土。
在黄瓜的幼苗期、始花期、幼瓜期,各喷施一次稀土微肥,能提高叶片的光合效率,增加叶片的抗病能力,控制苦味素产生,可提高黄瓜含糖量1%~2%,使黄瓜的产量和质量得到明显提高。
据试验,喷施3次稀土微肥,可增产5%~6.8%。
七、叶面喷施糖、肥混合液。
在黄瓜的开花期和盛果期,各喷1~2次糖、肥混合液,可提高产量、改善品质,使黄瓜变得又脆又甜。
喷施方法:每亩用白糖500克、尿素500克,加水150公斤,混合均匀后,在无大风的下午4时后进行叶面喷洒,每次每亩喷洒溶液80~100公斤,要使叶片的正面和反面都沾满混合液。
早春大棚黄瓜产生苦昧的原因及防治
早春大棚黄瓜经常出现苦味,严重时无法食用,直接影响其商品价值,导致效
益锐减。
现就其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防治对策,供参考。
发生原因种植过早,温度低
北方地区早春大棚黄瓜(冬春茬黄瓜)种植期一般在3月下旬,有的农户为了
卖个好价钱,往往在低温逆境条件下抢早栽培(如3月20日左右)。
此时棚内夜
间温度只有8℃左右,如此会造成黄瓜生理代谢失调,黄瓜体内的葫芦素和甙化物(糖甙)不能及时代谢转化成糖分,滞留于瓜条体内,而葫芦素和甙化物都是苦味素,从而造成瓜味变苦。
长时间干旱缺水
大棚黄瓜从定植到根瓜采收,一般需要25~30天。
在根瓜采收之前,往往都
采取控水蹲秧促根措施,使根系向下扎。
如控水时间过长,达20天甚至1个月,
也会造成瓜味变苦。
原因在于苦味素易在干燥条件下生成。
底肥施用量过多底肥施用量过多,土壤含肥浓度过大时,水分吸收会很困难,造成黄瓜生理干旱,也易形成苦味瓜。
特别是氮肥突然过量很易出现苦味,弱枝上易出现苦味瓜。
防治措施
适时定植
北方地区最好3月底定植,此时温度已较高,定植以后的温度条件基本能够满
足大棚黄瓜生长的需要。
采取相应措施保证黄瓜大棚夜间温度不能低于13~15℃。
搞好水分管理
定植后,控水控秧要适当,控水期以15天左右为宜。
合理施肥
避免氮肥施用过量,或鳞、钾不足。
底肥施用量不宜过多,黄瓜生长期适时追肥。
保持膜面清洁或使用无滴膜,以增强光照。
可能的话选择种植无苦味的品种
苦味具有遗传性,叶色深绿的苦味多。
适时采收。
大棚黄瓜苦味的致病原因及防治方法
随着温室大棚在黄瓜栽培上的广泛应用,黄瓜带有苦味的问题愈来愈突出,不但影响黄瓜的
品质,而且严重制约了消费,从而大大降低了温室大棚黄瓜生产者的经济效益。
一、症状特点
苦味黄瓜嫩瓜和正常的商品嫩瓜外观一致,但生食时涩麻有苦味,花头和蒂头的苦味重
于中间部分的苦味;切成片加调料后,稍有苦味,熟食时与正常黄瓜没明显差别。
二、致病原因
黄瓜苦味的发生,是由于瓜肉中积累了过多的苦味素(C10H28O5)所致。
造成瓜肉中
苦味素过多的原因:一是施磷钾肥过少或施氮肥过多,易形成苦味瓜。
二是低温弱照生长条
件下,氮素化肥施量过多,结的嫩瓜不仅有苦味,而口感涩麻,因为大棚较低温度条件细胞
透过性较低,致使对养分和水分的吸收受到抑制。
三是大棚内高温持续时间过长,使植株同
化能力减弱,损耗增多,黄瓜果实中积累苦瓜素。
四是湿度。
苦瓜素是在干燥条件下产生的。
如大棚中空气湿度较大,而土壤湿度较小,就会使植株发生“生理干旱”。
在这种情况下,大
量的苦瓜素会从茎叶转移到果实中,产生苦味。
三、防治方法
选育与选择优良品种
控制黄瓜甘味最好的方法是选育无苦味的黄瓜优良品种。
目前,黄瓜育种上多采用国外(如荷兰或美国)无苦味的黄瓜品种与国内品种进行杂交,然后通过回交和自交,从其后代
中选育与国内品种相似、且没有苦味的黄瓜品种。
同时,采种时应注意有甘味的黄瓜不应留
作种用。
控制适宜的环境温度
当温室大棚环境气温或地温低于13℃时,植物细胞渗透性降低,使养分和水分吸收受到抑制,黄瓜易出现苦味;其次,当温室大棚棚温高于30℃,且持续时间过长,特别是超过35℃,致使叶片同化功能减弱,光合产物消耗过多或营养失调,黄瓜也会出现苦味。
因此,
在生产中应注意黄瓜大棚冬春季节,尤其是晚上的采暖和保温。
通常采用黄瓜定植覆土盖膜、聚氯乙烯无滴膜扣棚、夜间盖草苫子及在大棚四周挖环行防寒沟等技术;光照过强、棚温过
高时,应注意采用遮阳网或用水浇灌喷洒等措施,以调节好温度,达到避开黄瓜苦味形成的
温度界限。
科学的光照
一要保持适宜的栽培密度。
目前大棚温室黄瓜的栽培密度一般为5.55~6.3万株/hm2,这就必然存在前期苗小、苗稀浪费地,满架后又因植株繁茂相互遮荫,造成光照不足。
为此,
黄瓜栽培应采用早期密植,后期稀植的栽培方法。
二是棚内张挂铝聚脂反光幕。
黄瓜定植后,可将2~2.5m长的反光幕垂直张挂在大棚后柱南侧,后挂上部2~2.5m处拉铁丝,把幕布搭
在铁丝上用胶带粘住,下端垂于地面。
三是及时揭盖不透明覆盖物,尽量延长光照时数,一
般天气要揭去8h左右,即使连阴天也要保持4h;连阴转晴天应陆续间隔揭开。
四是每天卷
起草苫子后,要将棚膜上的杂草去掉,并每周细擦一遍棚膜,以去掉棚膜上的灰尘和水滴,
增加大棚的透光率;同时可采用防尘、防老化的聚氯乙烯无滴膜,并注意及时插架、绑蔓和
摘心。
合理施肥
增施有机肥,防止氮肥施用过量或磷、钾肥不足。
随着植株不断生长,应逐渐增加氮肥
施用量,到开花结果盛期应平衡施肥,通常氮、磷、钾比例为5∶2∶6;同时应配合根外追肥;①叶面喷施稀土微肥:苗期、始花期、幼瓜期各喷施1次,可提高植株抗病能力,提高
含糖量1%~2%。
②叶面喷施尿素液:在盛花期和盛果期用尿素7.5kg/hm2对水2 250
kg/hm2混匀后喷施。
③叶面喷施细胞分裂素:在黄瓜花期前后喷2~3次新型分裂抗生素通
微1号。
保持良好的土壤墒情
在黄瓜生产上应根据植株的生长状态和生态特点,及时供给其生育所需水分,浇水应做
到少量多次,水温不可过低,应尽量采用恒温水或膜下小水暗灌技术,严防因植株体内水分
的亏缺而间接影响酯酶的分解,以避免黄瓜苦味素的形成,并在干燥条件下进入果实。
及时通风换气
适当的放风,可调节棚内温湿度和二氧化碳浓度,控制黄瓜徒长,防止病虫害发生,减
少苦味形成。
在严寒冬季一般不放风,但当棚内温度超过30℃,可在大棚立柱处开小缝放风。
当棚内温度降至26~28℃时,停止放风。
综合防治病虫害,避免伤根
黄瓜病虫害主要以防为主,采用综合防治措施。
一般在幼苗出土开瓣破心后,要及时喷
施1次75%的百苗清可湿性粉剂600倍液预防霜霉病,缓苗后及时防治霜霉病、白粉病和炭
疽病等病害。
此外,在分苗、铲耥时易伤根,会使黄瓜苦味加重。
生产上播种应用沙盘播种,起苗时尽量少伤根,分苗应用塑料营养钵或纸口袋,栽培上应尽量采用垄作地膜覆盖栽培,
若不扣地膜,铲地时应前期稍深,后期稍浅,苗眼处稍浅,离苗远处稍深。
(作者单位:150039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香坊区向阳乡人民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