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型设计7概论
- 格式:ppt
- 大小:7.25 MB
- 文档页数:14
7.6梯形管孔型设计(85×102/148×1.6㎜):梯形管是一个简单断面的产品,采用固定中心长度按槽型弯曲方式进行。
此次孔型设计的设计理念是:一,采用传统的成型方法,因为该成型方法在技术上,实际生产中都比较成熟,且它的适用性也比较强。
目前国外多采用直接成方(矩、异)方法生产闭口型钢。
其主要的优点是:与圆成方(矩、梯形)法比,断面角部形状较好,相对内圆弧半径较小,且边部平直,外形较规整;机组负荷低,尤其在定径机组上负荷降低更为明显;带料展开宽度比先成圆后成方(矩、梯形)要平均小2.4-3%,这将节约原材料消耗。
二是采用定点变径的成型方法,此法的优点是:金属料有流向各弯折点的自由通路,减小了金属对辊载荷及辊片磨损,同时弯折处金属减薄现象减轻,尤其对断面中带有直线段及厚度大的产品得到广泛应用。
三是,成型机组后面几架采用的是万能机架,这样可以减小材料的回弹,提高成型的精度。
7.6.1计算梯形管的原料宽度B (详见前面第五章)B=411.440㎜=411.44㎜。
对于不锈钢及低合金钢,内圆弧半径R B ≥1.5S 0【9】,取R B =2S 0 =3.2㎜,R B /S 0=2,查表5-1得,k=0.45,将k 值代入:b w1=(πρα1)/180=3.14×(3.2+0.45×1.6)×74.859/180∑b wi =2×3.14×(3.2+0.45×1.6)×74.859/180+2×3.14×(3.2+0.45×1.6)×105.141/180=24.251㎜直线段的长度:∑b zi =2×b 1+2×b 2+b 3——————④b 1=0.5×B 1-(0.5~1)+0.5×Δb 焊,Δb 焊=0.5×S 0=0.5×1.6=0.8㎜ b 2=B 2+(1~2) b 3=B 3-(1~2)代入数据:b 1=0.5×(148-2×1.6-2×3.2/tan (74.859°/2))-1+0.4=67.617㎜ b 2=88.057-2×1.6-3.2/tan (105.141°/2)-3.2/tan (74.859°/2)+1.6=79.826㎜b 3=102-2×1.6-2×3.2/tan (105.141°/2)-1.6=92.303㎜ ∑b zi =2×67.617+2×79.826+92.303=387.189㎜ 则原料宽度为B=∑b wi +∑b zi =24.251㎜+387.189㎜=411.440㎜7.6.2孔型设计计算:7.6.2.1弯曲道次和弯曲角的确定根据经验公式L=Hctg α=(40~57)H=50×85=4250㎜,机架中心线之间距离a=600㎜,则L/a=4250/600=7.083。
孔型设计:将钢锭或钢坯在连续变化的轧辊孔型中进行轧制,已获得所需的断面形状、尺寸和性能的产品,为此而进行的设计和计算工作孔型设计。
孔型设计的内容:a断面孔型设计。
根据原料和成品的断面形状和尺寸及对产品性能的要求,确定孔型系统,轧制道次和各道次的变形量,以及各道次的孔型形状和尺寸b轧辊孔型设计也称配辊。
确定孔型在各机架上的分配及其在轧辊上的配置方式,以保证轧件能正常轧制,操作方便,成品质量好和轧机产量高c轧辊辅件设计。
即导卫或诱导装置的设计。
诱导装置应保证轧件能按照所要求的状态进、出孔型,或者使轧件在孔型以外发生一定的变形,或者对轧件起矫正或翻转作用等。
孔型设计的要求:a保证获得优质产品。
所轧产品除断面形状正确和断面尺寸在允许偏差范围之内外,表面应光洁,金属内部的残余应力小,金相组织和力学性能良好。
b保证轧机生产率高。
轧机的生产率决定轧机的小时产量和作业率。
影响轧机小时产量的主要因素是轧制道次数及其在各机架上的分配,对橫列式轧机来说,在一般情况下,轧制道次数愈少愈好。
对连轧机来说,则应加大坯重,提高轧速,缩短轧制节奏时间,提高小时产量。
影响轧机作业率的主要因素是孔型系统,孔型和轧辊辅件的共用性。
c保证产品成本最低。
为了降低生产成本,必须降低各种消耗。
由于金属消耗在成本中占主要部分,故提高成材率是降低成本的关键。
因此,孔型设计应保证轧制过程进行顺利,便于调整、减少切损和降低废品率;在无特殊要求情况下,尽可能按负偏差进行轧制。
同时,合理的孔型设计也应保证减少轧辊和电能的消耗d保证劳动条件好。
孔型设计时除考虑安全生产外,还应考虑轧制过程易于实现机械化和自动化,轧制稳定,便于调整,轧辊辅件坚固耐用,装卸容易。
各道次变形量的分配:a金属的塑性。
大量研究表明,金属的塑性一般/成为限制变形的因素。
对于某些合金钢锭,在未被加工前,其塑性较差,因此要求前几次的变形量要小些。
b咬入条件。
在许多情况下咬人条件是限制道次变形量的主要因素,例如在初轧机、钢坯轧机和型钢轧机的开坯道次,此时轧件温度高,轧件表面常附着氧化铁皮,故摩擦系数较低,所以选择这些道次的变形量时要进行咬人验算。
孔型设计知识点总结归纳孔型设计是工程设计中的重要环节之一,对于确保产品功能和质量具有重要的影响。
在孔型设计过程中,需要考虑材料、工艺和产品设计的要求。
本文将对孔型设计的相关知识点进行总结归纳,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孔型设计。
一、孔型设计的基本原则孔型设计的基本原则有三个:孔型的先进性、先进性和可操作性原则。
1. 先进性原则:孔型设计应采用先进的技术和设备,以确保产品的质量和生产效率。
2. 合理性原则:孔的形状和尺寸应根据产品的设计要求和使用条件进行选择,并考虑材料的性能和加工工艺的要求。
3. 可操作性原则:孔型设计应考虑到加工设备和工艺的限制,使其易于制造和维修。
二、孔型设计的关键要点孔型设计需要考虑以下关键要点:1. 孔的形状:孔的形状应根据产品的功能和使用要求进行选择。
常见的孔形状包括圆形、方形、椭圆形等。
2. 孔的尺寸:孔的尺寸应根据产品的设计要求和工艺要求进行确定。
尺寸的选择要考虑到材料的性能、加工工艺的要求和使用条件。
3. 孔的位置:孔的位置应根据产品的设计要求和使用要求进行确定。
位置的选择要考虑到产品的功能、组装要求和加工工艺的要求。
4. 孔的数量:孔的数量应根据产品的设计要求和使用条件进行确定。
数量的选择要考虑到产品的功能、使用要求和加工工艺的要求。
5. 孔的布局:孔的布局应根据产品的设计要求和使用条件进行确定。
布局的选择要考虑到产品的功能、组装要求和加工工艺的要求。
三、孔型设计的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法在孔型设计中,常见的问题包括孔加工精度、孔形变形和孔的表面质量等。
下面是这些问题的解决方法:1. 孔加工精度:提高孔的加工精度可以采取以下措施:选择合适的加工设备和工艺;优化工艺参数,如切削速度、进给速度和切削深度;使用合适的刀具和夹具。
2. 孔形变形:减少孔的形变可以采取以下措施:选择合适的材料和加工工艺;优化孔的形状和尺寸;控制加工过程中的温度和应力。
3. 孔的表面质量:提高孔的表面质量可以采取以下措施:选择合适的切削工艺和刀具;控制加工过程中的切削速度和进给量;采用合适的切削液。
1 孔型设计的基本知识1.1 孔型设计的内容与要求1.1.1 孔型设计的内容型钢品种规格达几千种,其中绝大部分都是用辊轧法生产的。
将钢锭或钢坯在带槽轧辊上经过若干道次变形,以获得所需要的断面形状、尺寸和性能的产品而为此所进行的设计计算工作称为孔型设计。
完整的孔型设计一般包括以下三个内容:1)断面孔型设计根据已定坯料和成品的断面形状、尺寸大小和性能要求,确定轧件连续的变形过程,所需道次和各道次变形量以及为完成此变形过程所采用的各道次的孔型形状和各部分尺寸。
2)轧辊孔型设计根据断面孔型设计的结果,确定孔型在每个机架上的配置方式、型在机架上的分布及其在轧辊上的位置和状态,以保证正常轧制,轧辊有较高的强度,使轧制节奏最短,从面获得较高的轧机产量和良好的成品质量。
3)轧辊导卫装置及辅助工具设计根据轧机特性和产品断面形状特点设计出相应的导卫装置。
导卫或诱导装置应保证轧件能按照要求进出孔型,或使轧件出槽后发生一定变形,或使轧件得以矫正或翻转一定角度等。
其它工具如检查样板等有时也由孔型设计者完成。
1.1.2 孔型设计的要求孔型设计合理与否将对轧钢生产带来重要影响,它直接影响到成品质量、轧机生产能力、产品成本和劳动条件等。
因此,一套完善、正确的孔型设计应该力争做到:1)成品质量好包括产品断面几何形状正确、尺寸公差合格、表面光洁无缺陷(如没有耳子、折迭、裂纹、麻点等)、机械性能良好等。
2)轧机产量高应使轧机具有最短的轧制节奏和较高的轧机作业率。
3)生产成本低应做到金属消耗、轧辊及工具消耗、轧制能耗最少,并使轧机其它各项技术经济指标有较高的水平。
4)轧机操作简便应考虑轧制过程易于实现机械化和自动化,使轧件在孔型中变形稳定,便于调整,改善劳动条件,减轻体力劳动等。
5)适合车间条件使设计出来的孔型符合该车间的工艺与设备条件,使孔型具有实际的可用性。
为要达到上述要求,孔型设计工作者除要很好池掌握金属在孔型内的变形规律外,还应深入生产实际,与工人结合,与实践结合,比较充分地了解和掌握车间的工艺和设备条件以及它们的特性,只有这样才能做出正确、合理和可行的孔型设计来。
孔型设计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课程旨在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孔型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简单的孔型设计。
知识目标包括:了解孔型设计的概念、原理和方法;掌握孔型设计的基本技能,如尺量、画线、标注等;了解孔型设计在工程中的应用。
技能目标包括: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简单的孔型设计;能够使用相关软件进行孔型设计。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包括: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增强学生对工程技术的兴趣和认识。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孔型设计的基本原理、方法和应用。
具体包括:孔型设计的概念和原理、孔型设计的方法、孔型设计的应用。
教学内容将按照教材的章节进行安排,每个章节都会有具体的学习任务和目标。
三、教学方法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本课程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讲授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实验法等。
在讲授基本原理和方法的同时,通过案例分析和实验操作,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同时,鼓励学生进行讨论和交流,提高学生的思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我们将选择和准备适当的教学资源。
教材将是主要的教学资源,同时也会提供相关的参考书、多媒体资料和实验设备。
这些资源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孔型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五、教学评估本课程的评估方式将包括平时表现、作业和考试等。
平时表现将根据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提问和回答问题的情况进行评估。
作业将根据学生提交的孔型设计作品进行评估,要求作品符合设计要求和标准。
考试将包括选择题、填空题和计算题等,以测试学生对孔型设计原理和方法的掌握程度。
评估方式将客观、公正,全面反映学生的学习成果。
六、教学安排本课程的教学进度将按照教材的章节进行安排,每个章节都会有具体的学习任务和目标。
教学时间将合理安排,确保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教学任务。
教学地点将选择适合进行孔型设计的教室或实验室,以提供必要的学习环境。
孔型设计知识点总结孔型设计是在工程和制造领域中常常遇到的问题,它涉及到机械部件的设计、制造和装配。
下面将从孔型设计的定义、设计原则、常用孔型及应用等方面进行详细总结。
一、孔型设计的定义孔型设计是指对机械部件中的孔的形状、尺寸和位置等进行设计的过程,目的是为了使孔与其他部件相互配合,保证整机性能和工作可靠性。
二、孔型设计的原则1. 孔型与功能相匹配:孔的形状和尺寸应该与其功能相匹配。
例如,传动孔应该根据传动方式的不同选择不同的形状和尺寸。
2. 孔的加工与安装方便:孔的形状和尺寸应该考虑到加工和安装的便利性,减少加工难度和安装成本。
3. 孔型与材料相适应:孔的形状和尺寸应根据材料的性能选择相应的设计要求,以确保材料的强度和可靠性。
4. 孔的位置与布局合理:孔的位置应根据实际需要选择,避免干扰其他部件或引起不必要的装配和维修困难。
三、常用的孔型及应用1. 圆孔:圆孔是最常见和简单的孔型,适用于一般结构中的连接和定位。
2. 方孔:方孔通常用于需要承受大载荷的连接件中,具有较高的刚性和稳定性。
3. 键槽孔:键槽孔主要用于连接带有键的轴和轴套,用于传递转矩。
4. 锥孔:锥孔通常用于连接轴和机械件之间,通过锥形形状提供更好的连接性能。
5. 摩擦连接孔:摩擦连接孔通常用于需要可拆卸和可调节的连接,例如螺纹孔和销孔。
6. 组合孔:组合孔是指具有多种孔型特征的组合,常用于复杂的机械装配中。
四、孔型设计的一般步骤1. 确定孔位置:根据装配和功能需求确定孔的位置。
2. 选择孔型: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合适的孔型,考虑连接方式、载荷和工作环境等因素。
3. 确定孔尺寸:根据受力和使用要求确定孔的尺寸,包括直径、深度等。
4. 孔与其他零件的协调设计:考虑到孔与其他零件的配合和协调性,保证装配的准确性。
5. 检查和验证:对孔型进行检查和验证,确保符合设计要求和可靠性。
总之,孔型设计在机械工程和制造中有着重要的作用。
通过了解和掌握孔型设计的定义、设计原则、常用孔型及应用以及一般设计步骤,可以提高机械部件的性能和可靠性,为工程和制造提供更好的解决方案。
孔型设计知识点总结归纳一、孔型概念及分类1. 孔型概念:孔型是指在零件表面中具有一定形状和大小的开口,一般用来连接零部件、通风散热、减轻重量等目的。
2. 孔型分类:(1)按形状分类:有圆孔、方孔、椭圆孔、长方形孔等;(2)按位置分类:有盲孔、通孔、过孔、阶梯孔等;(3)按用途分类:有定位孔、安装孔、通气孔、散热孔等。
二、孔径设计原则1. 过孔和盲孔的孔径选择原则:(1)过孔的孔径应大于螺栓直径;(2)盲孔的孔径应大于内螺纹直径。
2. 孔径公差选择原则:(1)过盈配合的孔径公差一般选择H7;(2)中等配合的孔径公差一般选择H8;(3)轻载配合的孔径公差一般选择H9。
三、孔型设计注意事项1. 孔径的选取:(1)避免孔径选取过大或过小,导致连接不牢固或装配困难;(2)保证孔径尺寸符合公差要求,避免配合过紧或过松。
2. 孔的排布:(1)孔的位置应符合设计要求,避免相互干涉或影响整体结构;(2)孔的排布应合理,便于加工和装配。
3. 孔口的处理:孔的口部设计应合理,避免产生毛刺、裂纹等缺陷,影响零件质量。
4. 孔型表征:应采用标准符号表示孔型的形状和位置,便于阅读和理解。
四、孔型设计方法1. 孔型设计流程:(1)明确孔型的功能和用途;(2)选择合适的孔型形状和尺寸;(3)确定孔的位置和排布;(4)进行孔型的细节设计和加工要求。
2. 孔型设计工具:(1)CAD软件:采用CAD软件进行孔型设计,可快速、准确地绘制各种孔型;(2)UG、Pro/E等专业设计软件:提供了更多的孔型设计工具和功能。
3. 孔型设计实例分析:可以结合实际的工程案例,对不同类型的孔型设计进行具体分析和总结,以便更好地掌握孔型设计方法和技巧。
五、孔型设计的新技术1. 三维打印技术:三维打印技术可以实现复杂孔型的快速制造,提高了孔型设计的灵活性和精度。
2. 激光微加工技术:激光微加工技术可以实现微型孔型的精密加工,适用于一些高精度的零部件。
3. 智能化设计工具:一些新型的智能化设计软件可以帮助工程师快速、准确地进行孔型设计,提高设计效率和质量。
孔型设计知识点总结图在工程设计中,孔型的设计是一项重要的任务。
无论是机械设计、建筑设计还是电子设计,孔型的设计都直接关系到产品的性能和质量。
本文将以图形的方式总结孔型设计的知识点,以便读者能够更加直观地理解和运用这些知识点。
一、孔型设计的基本原则孔型设计的基本原则可以总结为以下几点:1. 功能性:孔型设计应符合产品的功能需求,能够满足产品的使用要求。
2. 结构合理:孔型设计应符合力学原理,保证结构的稳定性和强度。
3. 加工性:孔型设计应考虑到加工工艺的要求,尽量简化和方便加工过程。
4. 经济性:孔型设计应尽量减少材料和成本,提高生产效率。
二、孔型设计的分类孔型设计可以根据不同的分类方式进行归类,常见的分类方式包括:1. 形状分类:孔型可以根据形状的不同分为圆形孔、方形孔、椭圆孔等。
2. 尺寸分类:孔型可以根据尺寸的大小分为小孔、中孔和大孔。
3. 位置分类:孔型可以根据位置的不同分为中心孔、边缘孔、对称孔等。
4. 功能分类:孔型可以根据功能的不同分为通孔、盲孔、螺纹孔等。
三、孔型设计的技巧在进行孔型设计时,可以采用一些常用的技巧来提高设计的效果和质量:1. 密集排列:对于需要多个孔的情况,可以采用密集排列的方式来节省空间和材料。
2. 变换角度:通过调整孔的角度,可以增加产品的美观性和功能性。
3. 考虑连接:在孔型设计中,应考虑到与其他零件的连接方式,确保连接的可靠性。
4. 融入整体:孔型应与产品整体设计协调统一,形成美观的外观效果。
四、孔型设计的注意事项在进行孔型设计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 孔的形状和尺寸应符合标准规定,以便与其他配件的匹配。
2. 孔的位置应符合产品的结构要求和功能需求。
3. 孔的加工精度和表面质量应满足产品的要求。
4. 孔的数量和布局应根据实际需要进行合理安排。
通过以上对孔型设计知识点的总结图,我们可以清晰地了解到孔型设计的基本原则、分类、技巧和注意事项。
在实际的工程设计中,我们可以根据这些知识点来进行孔型设计,以确保产品的性能和质量符合要求。
孔型设计知识点孔型设计是指在工程设计中对孔洞的形状及其特性进行合理的规划和设计。
在各个领域的工程设计中,孔型设计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介绍孔型设计的一些知识点,包括孔型设计的目的、孔型设计的原则、常见的孔型设计方法以及一些应用案例。
一、孔型设计的目的孔型设计的目的是为了满足工程设计的需求,提供一种功能性、美观性和经济性兼具的孔型形状。
具体而言,孔型设计的目的包括以下几点:1. 实现材料的降重和性能的提升。
通过合理的孔型设计,可以尽量减少材料的使用量,从而达到降低重量的效果。
同时,通过孔型设计还可以提升材料的强度、刚度等性能指标。
2. 优化结构和功能。
孔型设计可以根据工程设计的要求,合理布置孔洞,实现优化结构和功能。
例如,在航空航天领域中,通过引入孔洞,可以减轻飞行器的重量,提升飞行器的速度、耐久性等性能。
3. 提高产品的美观性和市场竞争力。
合理的孔型设计可以赋予产品独特的外观,提高产品的美观性和市场竞争力。
当然,在进行孔型设计时也需要兼顾产品的功能性和性能。
二、孔型设计的原则孔型设计需要遵循一定的原则,确保设计的孔型能够符合工程设计的要求,具有良好的性能和可靠性。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孔型设计原则:1. 结构合理性原则。
孔洞的布局需要与产品的结构相协调,保证产品的整体结构合理、稳定。
合理布局孔洞可以平衡产品的应力分布,提高产品的强度和刚度。
2. 功能性原则。
孔型设计需要根据产品的功能需求合理安排孔洞的位置、形状和大小。
例如,在机械设计中,孔洞的设计需要考虑传力、散热等功能需求。
3. 加工性原则。
孔型设计应考虑产品的制造工艺和加工手段,确保孔洞可以方便地加工和装配。
避免设计过于复杂的孔型,以减少加工难度和成本。
4. 美观性原则。
合理的孔型设计应考虑产品的美观性,使孔洞布局与产品整体外形相协调,提升产品的外观质量。
三、常见的孔型设计方法在孔型设计中,常见的方法包括有限元分析法、最优化设计方法、形状优化设计方法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