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大学校内场地设计调研报告
- 格式:doc
- 大小:25.50 KB
- 文档页数:7
有关校园滨水绿地景观的人性化设计姓名:陈睿班级:景观建筑设计01 班学号:20102493 成绩:目录前言........................................................................ - 3 -一、校园滨水景观现状描述.................................................... - 4 -二、场地分析................................................................. - 4 -(一)区域位置分析....................................................... - 4 -(二)区域交通分析....................................................... - 5 -(三)区域周边用地性质分析............................................... - 5 -(四)区域周边规划解读................................................... - 6 -(五)区域周边景观资源分析............................................... - 7 -2.5.1 ...................................................................................................... 自然资源-7 - 2.5.2 ...................................................................................................... 人文资源-7 -2.5.3...................................................................................................... 人工景观资源。
校园设计调研报告范文一、调研目的本次调研旨在了解校园设计对学生学习和生活的影响,并提供合理的建议,以便改善现有的校园设计。
二、调研方法1. 问卷调查:我们通过向学生发放问卷来了解他们对校园设计的评价和建议。
2. 实地观察:我们在校园内走访各个区域,包括教学楼、图书馆、休息区等,并记录下观察到的问题和亮点。
三、调研结果1. 问卷调查结果我们共收集了500份有效问卷,统计结果如下:- 80%的学生认为校园设计对他们的学习和生活有影响;- 60%的学生对校园设计整体满意度较高;- 40%的学生认为教学楼内部设计需要改进;- 50%的学生提出了在校园增加休息区的建议;- 30%的学生希望图书馆的座位配置更合理。
2. 实地观察发现我们在实地观察时发现了以下问题和亮点:- 教学楼过于拥挤,走廊狭窄,学生之间相互干扰;- 图书馆内的座位配置不合理,有些学生找不到合适的位置学习;- 校园内绿化率很高,给人一种宜人的感觉;- 学生活动中心设施齐全,满足了学生的娱乐需求。
四、改进建议基于我们的调研结果,我们提出以下改进建议:1. 增加教学楼内部的空间,扩大走廊的宽度,减少学生之间的相互干扰。
2. 重新规划图书馆的座位布局,确保每位学生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位置。
3. 在校园内增加更多的休息区,为学生提供舒适的休息环境。
4. 加强与学生的沟通,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并及时采纳。
五、总结通过本次调研,我们了解到校园设计对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有重要影响。
在了解学生的需求和建议的基础上,我们提出了改进建议。
希望学校能够重视校园设计,并尽快采取相应措施,改善现有设计,为学生创造更好的学习和生活环境。
场地设计调研报告场地设计调研报告一、背景随着现代城市的发展,人们对于室内外场地设计的要求越来越高。
而目前市场上的场地设计方案五花八门,各具特色,让人们有了更多的选择。
因此,为了提供给消费者更好的场地设计选择,我们进行了场地设计调研。
二、调研目的1. 了解目前市场上最受欢迎的场地设计方案是什么。
2. 探究不同场地设计方案的优缺点。
3. 分析消费者对场地设计的需求和期望。
三、调研方法1. 网络调查:通过互联网进行问卷调查,了解消费者的场地设计需求和偏好。
2. 实地考察:到一些知名的场地进行实地考察,了解不同场地设计方案的实际表现。
3. 专家访谈:与一些场地设计专家进行深入交流,了解他们对场地设计的看法和经验总结。
四、调研结果1. 网络调查结果显示,消费者最喜欢的场地设计方案是以自然元素为主题的设计,例如花园式场地、采光良好的室内设计等。
同时,他们也希望场地设计能够注重空间的合理利用,能够给人以舒适的感觉。
2. 实地考察结果显示,现在的场地设计趋向于简约大气,注重线条的简洁性和空间的整体感。
同时,设计师也越来越注重人性化设计,例如在室内外场地设置休息区和儿童游乐区等,以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
3. 专家访谈结果显示,场地设计要注重环境保护和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设计师应该尽可能地使用可再生材料和节能设备,以减少对自然环境的影响。
另外,场地设计也应该注重人的感受和舒适度,通过合理的布局和色彩搭配,使人们在场地中能够尽情放松和享受。
五、结论根据调研结果,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 消费者更喜欢以自然元素为主题的场地设计方案。
2. 场地设计应注重空间的合理利用和人性化设计,以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
3. 场地设计应注重环境保护和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使用可再生材料和节能设备。
4. 场地设计应注重人的感受和舒适度,通过布局和色彩搭配来创造宜人的环境。
六、建议根据以上结论,我们可以向场地设计师提出以下建议:1. 在场地设计中加入自然元素,例如花园和绿化,以营造自然和谐的氛围。
一.场地及其周边环境分析1.区位分析毗邻操场及球场,位处B区一条重要的直道旁,东望B区标志性建筑——重庆大学建筑馆,以及土木工程学院老建筑(施工中)。
属于重庆大学B区较为中心的地带。
场地位于运动区,作为运动区的一部分,为运动区内的人提供休息、儿童游戏、散步以及锻炼(广场舞、体操等)多种功能的自由空间;毗邻教学区,是B区学生、老师(建院、建工馆)上下课必经之路,作为通过、休息的空间存在;与建工馆、图书馆、二综邻近,有视线上的交流,又有观赏的景观作用;离生活区较远,但由于学生及其他校内人员与与教育区以及运动区关系紧密,因此该场地在某种程度上是生活区与其他区域的链接纽带。
2.周边环境分析①周边建筑功能场地位于周边动静分区的交界部位,因此教学楼与运动场对场地的影响十分显著。
周边的建工馆、二综、图书馆以及一综都会给场地周边带来巨大的人流量,同时运动场所带来的人流量也十分巨大。
而该场地另一面的操场对场地的影响也是不可忽视的。
目前操场处于施工的状态中,会带来噪音、过往车辆的影响,而当未来操场施工结束形成了操场以及地下停车场的综合功能时,更多的人流车流会给场地带来更加多的问题,比如噪音给周边教学区带来的负面影响以及解决方式,车流、人流的聚集对分流的要求等。
②场地入口及其性质A:位于场地的北端,面对操场与道路。
多为行人及车辆经过的场所。
人流量较少,车流量较大。
B:是运动场与该场地的交接入口处,大多为运动场的使用人群的集散。
人流量较大,人群对于场地的使用较为频繁。
C:位于建工馆旁,绿地与场地的交界部位,面对道路,流动人群多为老师和学生,人流量较少,使用频率较低。
三个入口都位于场地的北端,使得场地的交通流线过于集中而造成的不通畅,同时这并不能满足人群对流线的需求,因此在接下来的场地的设计改造中应当对其流线进行重新的规划整理。
③车流分析车流主要分布于场地的南侧、北侧和东侧,而对车流流量统计中可以看出,两条主要干道的流量较大,而所有道路都是双向双车道,这并不能满足周边流量的需求,因此偶尔会造成场地周边车辆的拥堵。
学校建筑规划设计调研报告学校建筑规划设计调研报告一、调研目的和背景为了提升学校建筑的规划和设计水平,提供更好的学习和办公环境,以及增加学校的整体形象和吸引力,我们进行了学校建筑规划设计调研。
通过此次调研,我们希望了解学生和教职员工对学校建筑的期望和需求,并向专业机构请教,寻求专业的建议和意见,以进一步改进和完善学校建筑的规划设计。
二、调研方式和对象本次调研采用问卷调查和专家面访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我们向学生、教师和行政人员发放了调查问卷,并邀请了建筑设计师和校园规划专家进行面访。
三、调研结果分析1. 学生需求根据学生的反馈,学生们普遍对教室和图书馆的需求较大。
他们希望教室能够配备舒适的座椅和先进的多媒体设备,以提高教学效果。
此外,学生们还希望图书馆能够提供更多的学习空间和设备,以满足他们对学习资源的需求。
2. 教职员工需求教职员工普遍关注教学楼和办公楼的设计问题。
他们希望建筑能够提供充足的教学和办公空间,同时在设计上考虑到功能的合理性和便利性。
教职员工还强调了绿化和环境问题,他们希望学校能够在建筑规划中注重创造一个舒适和宜人的学习和工作环境。
3. 专家建议专家们针对学校建筑的规划设计给出了以下建议:(1) 掌握学校整体规划在建筑规划设计之前,要了解学校的整体发展规划和需要,确保建筑设计与学校发展目标相匹配。
(2) 强调可持续发展建筑应该注重能源的节约和环境的保护,采用可持续的建筑材料和技术,降低对自然资源的消耗。
(3) 充分利用空间在空间设计上,要充分利用现有的土地资源,合理分配各功能区域,确保空间的有效利用。
(4) 注重人文关怀在建筑设计中要关注用户体验,创造宜人的学习和工作环境,充分考虑人性化的需求。
四、调研结论和建议通过此次调研分析,我们得出了以下结论和建议:1. 应充分满足学生和教职员工的需求,在教室、图书馆、教学楼和办公楼的规划设计中重点考虑他们的利益和意见。
2. 与专业机构合作,寻求专家的意见和建议,以提升学校建筑的规划和设计水平。
高校街区设计调研报告高校街区设计调研报告一、引言高校街区的设计对于高校的发展和学生的学习生活具有重要影响。
为了了解现有高校街区设计的情况及其有效性,我们进行了一次调研。
二、调研方法我们采用了问卷调查和实地访谈的方法进行调研。
我们选择了几所著名高校的街区作为调研对象,对学生和教师进行了问卷调查,同时采访了相关负责人和设计师。
三、调研结果1. 空间规划大多数受访者认为高校街区的空间规划比较合理,可以满足学生的学习和休息需求。
然而,也有部分受访者认为某些区域的规划不够科学,例如学生活动中心和教学楼之间的距离过远。
2. 设施配套大部分受访者对高校街区的设施配套比较满意,例如图书馆、实验室和食堂等。
然而,也有少部分受访者认为设施不足,希望能增加一些娱乐和休闲设施,如阳光草坪、篮球场等。
3. 环境氛围绝大多数受访者对高校街区的环境氛围评价较高,认为它们有利于学习和交流。
然而,也有一些受访者认为高校街区的环境氛围过于拥挤和喧闹,希望能增加一些安静的学习和思考空间。
四、解决方案根据调研结果,我们提出以下改进建议:1. 空间规划方面,应该更加科学合理地规划街区内各区域的布局,以便学生能够更便捷地进行学习和活动。
2. 设施配套方面,应根据学生的需求增加一些娱乐和休闲设施,如室外运动场和绿化空间等,以提供学生全面的学习和生活支持。
3. 环境氛围方面,应采取措施减少拥挤和喧闹,创造出安静的学习和思考环境,例如设立专门的阅读和思考区。
4. 与学生、教师和设计师的互动沟通非常重要,可以定期召开座谈会和设计研讨会,收集各方的意见和建议。
五、总结高校街区的设计对学生学习和生活非常重要。
通过本次调研,我们了解到了现有高校街区设计的优点和不足,提出了相应的改进建议。
希望我们的调研结果能够为高校的未来设计提供一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调研报告
姓名: 吴骞
学号: 5786
班级: 09级城规一班
一、场地历史:
1.1、区位变化:
场地区位变化, 造成场地使用情况变化, 二综还未建起, 一综利用率很高, 成为学生集中的重要场所之一, 成为拍照留念等的重要场所。
随着一综的逐渐失落, 场地逐渐变为失落的场所。
1.2、场地变化:
很久前:
1、小型乔木;
2、草坪路径已存在;
3、场地很开敞;
4、主要作为一综的前区集散场地; 5人气旺盛。
现在:
1、大型乔木;
2、因为树的围合, 场地比较内向, 私密性增强;
3、一综长时间休整, 原有功能改变;
4、毫无人气可言。
二、区位分析:
1、场地为东西南三面围合的空间;
2、北面朝向开阔的运动场 ;
3、它是校园内极少的开放空间中的一块;
4、在其南向有一条人气很旺的道路, 第二综合楼作为学校内的一个人流聚集地, 处于场地的东边不远处。
三、流线分析:
四、空间现状分析:
五、剖面及视线分析:
1、据测算, 场地与校园道路的平均高差在3米左右, 而与一综合楼的主入口的平均高差也在3米左右, 场地就成为一综合楼与校园道路中间的一个缓冲平台。
2、经过观察, 场地内大部分活动都围绕中央水体的休闲设施展开, 场地地势南高北低, 整个场地植被的茂盛导致了场地空间的封闭与内向性, 因此视线主要集中在中央水体。
3、靠北的休闲设施是场地中使用平率较高的地方, 场地北面邻近校园道路和篮球场, 场地在北面种植有灌木与乔木, 有一定的视线遮挡, 但仍有穿透性, 造成一定的干扰性。
4、场地南面的休闲设施背靠草坪, 并有一定的乔木遮蔽, 具有一定的私密性。
高校校园场地设计调研报告姓名:吴骞学号:班级:09级城规一班一、场地历史:、区位变化:场地区位变化,造成场地使用情况变化,二综还未建起,一综利用率很高,成为学生集中的重要场所之一,成为拍照留念等的重要场所。
随着一综的逐渐失落,场地逐渐变为失落的场所。
、场地变化:很久前:1、小型乔木;2、草坪路径已存在;3、场地很开敞;4、主要作为一综的前区集散场地;5人气旺盛。
现在:1、大型乔木;2、因为树的围合,场地比较内向,私密性增强;3、一综长时间休整,原有功能改变;4、毫无人气可言。
二、区位分析:1、场地为东西南三面围合的空间;2、北面朝向开阔的运动场;3、它是校园内极少的开放空间中的一块;4、在其南向有一条人气很旺的道路,第二综合楼作为学校内的一个人流聚集地,处于场地的东边不远处。
三、流线分析:四、空间现状分析:五、剖面及视线分析:1、据测算,场地与校园道路的平均高差在3米左右,而与一综合楼的主入口的平均高差也在3米左右,场地就成为一综合楼与校园道路中间的一个缓冲平台。
2、通过观察,场地内大部分活动都围绕中央水体的休闲设施展开,场地地势南高北低,整个场地植被的茂盛导致了场地空间的封闭与内向性,因此视线主要集中在中央水体。
3、靠北的休闲设施是场地中使用平率较高的地方,场地北面邻近校园道路和篮球场,场地在北面种植有灌木与乔木,有一定的视线遮挡,但仍有穿透性,造成一定的干扰性。
4、场地南面的休闲设施背靠草坪,并有一定的乔木遮蔽,具有一定的私密性。
六、噪音分析:主要噪音来源是来自与篮球场之间的那条马路,车流量不算大,篮球场内也有人们的呼喊声。
七、人群行为分析:时间:11月8日 7:00—22:30天气:上午阴,下午小雨,晚上小雨、活动类型: 在场地中的主要为穿越场地的人,很少有人在内休憩学习的人。
主。
八、场地局部分析: 、入口节点分析:1、人为踩出的一条道路。
2、树木遮挡视线,有中间平台进行转折,欲扬先抑,豁然开朗。
摘要: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校园场地设计逐渐成为城市环境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以生态理念为指导,对校园场地设计进行了深入研究,旨在为校园场地设计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
一、引言校园场地设计是城市环境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不仅关系到校园师生的学习、生活和工作环境,还对城市生态环境产生深远影响。
本文以生态理念为指导,分析了校园场地设计的现状,探讨了生态理念在校园场地设计中的应用,为校园场地设计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
二、校园场地设计现状分析1. 传统校园场地设计存在的问题(1)过分追求视觉效果,忽视生态环境;(2)场地布局不合理,缺乏生态多样性;(3)场地设施不完善,影响师生生活;(4)场地维护管理不到位,导致生态环境恶化。
2. 生态理念在校园场地设计中的应用(1)注重生态环境,提高场地生态效益;(2)合理布局,营造生态多样性;(3)完善场地设施,提高师生生活质量;(4)加强场地维护管理,保护生态环境。
三、生态理念在校园场地设计中的应用策略1. 优化场地布局,提高生态效益(1)合理规划校园场地,充分考虑生态环境因素;(2)引入生态植被,提高场地生态效益;(3)合理布局水体,形成生态景观。
2. 创新场地设施,提高师生生活质量(1)建设绿色校园,提高师生环保意识;(2)完善场地设施,满足师生需求;(3)注重人性化设计,提高场地舒适度。
3. 加强场地维护管理,保护生态环境(1)建立健全场地管理制度,确保场地设施正常运行;(2)加强生态环境监测,及时发现并解决生态环境问题;(3)开展环保教育活动,提高师生环保意识。
四、结论本文以生态理念为指导,对校园场地设计进行了深入研究。
通过分析校园场地设计现状,探讨了生态理念在校园场地设计中的应用,提出了优化场地布局、创新场地设施、加强场地维护管理等应用策略。
希望本文的研究成果能为校园场地设计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为我国校园环境建设贡献力量。
关键词:生态理念;校园场地设计;生态环境;应用策略。
景观场地调研报告第一篇:景观场地调研报告景观场地调研报告地点:苏州博物馆苏州博物馆是中国地方历史艺术性博物馆。
位于江苏省苏州市东北街。
1960年建立,2006年10月建成新馆,设计者为著名的建筑设计大师贝聿铭。
馆址为太平天国忠王李秀成王府遗址。
面积8000多平方米,分东、西、中3路,中路立体建筑为殿堂型式,梁坊满饰苏式彩绘,入口处侧门,有文征明手植紫藤,内部东侧有太平天国古典舞台等,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苏州博物馆的正门所对的就是右上图这条依水的房屋建筑,所对之处正好是可以下至河边的阶梯,视野更开阔。
左上图则是苏州博物馆门前的道路,苏州博物馆的外立面建筑风格与周围的建筑相映成趣,不难发现,这条道路上的路灯的设计风格也同苏州博物馆以及周围的建筑风格相映衬。
新馆建筑群坐北朝南被分为三块,第一块中央部分,由入口,中央大厅,和主庭院构成;西部为博物馆主展区;东部为次展区和行政办公区。
这种以中轴线对称的东、中、西三路布局,和东侧的忠王府格局相互映衬,十分和谐。
新馆与原有拙政园的建筑环境既浑然一体,相互借景、相互辉映,符合历史建筑环境要求,又有其本身的独立性,以中轴线及园林、庭园空间将两者结合起来,无论空间布局和城市机理都恰到好处。
而苏州博物馆新馆的旁边就是忠王府。
新馆分为两层,一层地下,一层地上,这样的建筑方式使得馆内内部建筑面积增大,但从建筑的外立面看起来又和旁边的忠王府以及周围的建筑合为一体,不打破原有的建筑风格,并且又用现代的设计方式巧妙地将其和四周的建筑相结合。
走进大门和中央大厅,苏州博物馆的新馆内部建筑风格既延续了苏州古建筑的基本特点,又对其进行了一定的改善。
这个拥有八个角的大厅是通过对传统的苏州建筑和中国建筑要素的几何形状转变以及重新诠释设计出来的,它是所有参观者的导向并为去博物馆所有展区提供通道。
苏州传统的飞檐翘角的坡顶景观,在新馆的屋顶设计上演化成了另一种几何形态,玻璃屋顶与石屋顶相互映衬,很好的将自然光源与人工光源相结合,让自然光进入活动区域和博物馆的展区,让参观者在馆内参观的同时仍像置身庭院之中没有压迫感,反而更加的心旷神怡。
教学楼场地设计分析报告教学楼场地设计分析报告一、引言教学楼是学校中最重要的场所之一,承担着教学、培训、实验等教育活动的重要场地。
一个合理设计的教学楼场地能够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和空间,促进教育的有效开展。
本报告就教学楼场地设计进行分析和评价。
二、设计理念教学楼场地设计的理念应该是服务于教育教学目标的实现,提供合适的场地设施和环境。
设计应该注重学生的学习和成长需求,创造互动、开放的学习环境,鼓励学生参与和合作。
同时,还应该保证场地的安全性和可持续性。
三、教室设计1. 大型报告厅:作为教学楼中学术交流和大型会议的场所,它应该设计得宽敞明亮,配备先进的音响设备和投影仪等现代化设备,保证演讲者和听众的良好体验。
2. 多功能教室:为了适应不同的教学活动需求,教学楼应该设置一定数量的多功能教室,可以灵活调整座位、布局和设备,满足不同类型的课程需求。
3. 实验室:实验室是进行实践教学和研究的重要场所,设计时需要考虑到安全性、实验设备的布置和通风等因素,保证实验教学的顺利进行。
四、教学辅助设施设计1. 图书馆:在教学楼中设置图书馆,提供丰富的图书和资料资源,供师生学习和查阅。
图书馆的设计应该注重安静的学习环境和舒适的座位,同时配备现代化的图书检索系统和电子资源。
2. 自习室:为了满足学生的自主学习需求,自习室是必要的设计。
自习室应该布置简洁舒适,提供充足的座位和照明,同时要考虑到学生的学习专注度和安全问题。
3. 计算机室:为了满足信息技术教育的需求,计算机室是必备的设施。
计算机室应该配备一定数量的计算机和网络设备,同时提供舒适的座位和空调设备,确保学生能够在良好的环境中进行学习和实践。
五、活动场地设计1. 多功能活动厅:为了满足学校的文体活动需求,教学楼应该设置一定数量的多功能活动厅。
活动厅应该设计得宽敞明亮,配备良好的音响设备和舞台设备,能够承办各类学术、文艺、体育等活动。
2. 室外运动场:室外运动场是学生体育锻炼的场所,应该设计得符合规定尺寸,材质耐用,具备良好的排水和照明设施,能够满足学生体育锻炼的需求。
大连理工大学本科毕业设计调研报告重庆大学校园慢行系统景观设计调研报告Research report of Chongqing university campus slow system landscape design学院(系):建筑与艺术学院专业:环境艺术设计学生姓名:XXXXXXXXX学号:XXXXXXXXXXX指导教师:XXXXXXXXXXX评阅教师:XXXX完成日期:XXXXXXXXXXXXXX大连理工大学Dali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摘要:本文通过对重庆大学校园景观规划案例中的校园文化、校园分区、植物采用、材料选择、慢行交通、自然营造、空间处理、造园手法、出入口设置等方面进行了综合考察与分析比较,总结了校园慢行系统景观规划设计在区位中的做法,与对地域文脉的继承性,和城市道路的联系性。
为改造设计我校慢行系统景观提供了可借鉴参考的依据。
通过着重对重庆大学校园景观的慢行系统的调研与分析,结合城市慢行系统景观的定义(所谓“慢行系统就”是慢行交通,就是把步行、自行车、公交车等慢速出行方式作为城市交通的主体,有效解决快慢交通冲突、慢行主体行路难等问题,引导居民采用“步行+公交”、“自行车+公交”的出行方式。
),总结出慢行系统景观规划设计与校园文化景观的合理关系,积极研究其慢行系统规划理念与创新思路,积极探求如何在延续文脉的前提下,赋予景观、校园以新的内涵,使其长久可持续发展、生长,从而达到文化、生态、景观、校园、城市更好的存在与发展、和谐与共生。
关键词:重庆大学;慢行系统;以人为本;生态理念;生态景观;道法自然引言慢行交通既是城市交通出行方式中的一类独立出行方式.也是其它机动化出行方式不可或缺的衔接组成。
不论城市社会经济发展到何种水平。
它均是城市综合交通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且是城市交通可持续发展中鼓励与支持的;慢行交通不仅仅是一种交通出行,它更是城市活动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高校校园场地设计
调研报告
姓名:吴骞
学号:
班级:09级城规一班
一、场地历史:
、区位变化:
场地区位变化,造成场地使用情况变化,二综还未建起,一综利用率很高,成为学生集中的重要场所之一,成为拍照留念等的重要场所。
随着一综的逐渐失落,场地逐渐变为失落的场所。
、场地变化:
很久前:
1、小型乔木;
2、草坪路径已存在;
3、场地很开敞;
4、主要作为一综的前区集散场地;5人气旺盛。
现在:
1、大型乔木;
2、因为树的围合,场地比较内向,私密性增强;
3、一综长时间休整,原有功能改变;
4、毫无人气可言。
二、区位分析:
1、场地为东西南三面围合的空间;
2、北面朝向开阔的运动场;
3、它是校园内极少的开放空间中的一块;
4、在其南向有一条人气很旺的道路,第二综合楼作为学校内的一个人流聚集地,处于场地的东边不远处。
三、流线分析:
四、空间现状分析:
五、剖面及视线分析:
1、据测算,场地与校园道路的平均高差在3米左右,而与一综合楼的主入口的平均高差也在3米左右,场地就成为一综合楼与校园
道路中间的一个缓冲平台。
2、通过观察,场地内大部分活动都围绕中央水体的休闲设施展开,场地地势南高北低,整个场地植被的茂盛导致了场地空间的封闭与内向性,因此视线主要集中在中央水体。
3、靠北的休闲设施是场地中使用平率较高的地方,场地北面邻近校园道路和篮球场,场地在北面种植有灌木与乔木,有一定的视线遮挡,但仍有穿透性,造成一定的干扰性。
4、场地南面的休闲设施背靠草坪,并有一定的乔木遮蔽,具有一定的私密性。
六、噪音分析:
主要噪音来源是来自与篮球场之间的那条马路,车流量不算大,篮球场内也有人们的呼喊声。
七、人群行为分析:
时间:11月8日 7:00—22:30
天气:上午阴,下午小雨,晚上小雨
、活动类型:
在场地中的主要为穿越场地的人,很少有人在内休憩学习的人。
、人群年龄结构分析:
来场地中的人主要以中青年为主。
八、场地局部分析:
、入口节点分析:
1、人为踩出的一条道路。
2、树木遮挡视线,有中间平台进行转折,欲扬先抑,豁然开朗。
3、入口正对机电楼主入口;两个抬高的地形使入口有围合感;道路铺装与其他不同,才用石块碎拼。
、台阶:
台阶设计变化丰富,可供人休息用;但台阶高度不够,人坐在上面不够舒适。
、草坡:
丰富场地高差;遮挡场地外视线和噪声。
、铺地:
,水池:
水池为静水、死水;产生倒影;曲桥是通过一综合楼的轴线和场地轴线进行定位的。
九、场地失落原因:
以前来的人多,现在来的人少
以前一综合楼是同学们上课的地方,现在主要作为经管学院老师的办公楼;
以前是同学们上课前和下课后休息游憩的地方,现在这些功能丧失了;
以前场地管理得当,现在旧了、坏了、脏了,管理不善了;
以前同学们喜欢弹吉他、聊聊天,现在同学们宅寝室耍电脑,聊QQ;
以前场地的树比较矮,空间围合性强,现在树都长高了,空间
围合性减弱;
以前熟悉这块地的人多,现在对这块地的了解很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