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讲义4型构造解释
- 格式:ppt
- 大小:2.77 MB
- 文档页数:53
地震反射结构:指同一地震地层单元范围内地震剖面各个组成部分(即同相轴)的代表性物理地震学特征,包括其视振幅、视周期(视频率)和连续性三个方面。
视振幅——界面上下岩性差别的大小视周期(视频率)——反射界面之间间距的大小。
连续性——同相轴的视振幅、视频率在横向上的稳定程度。
反映的是界面上下岩性差别或界面间距在横向上的稳定程度。
(1)杂乱反射结构(强振幅低连续结构)杂乱反射结构的基本特征就是振幅很强,但又不连续,故显得很杂乱。
振幅强意味着岩性或岩层厚度横向变化剧烈,从而反射系数横向上变化很大。
这种反射结构往往发育于冲积扇,陡崖浊积扇、海底扇等扇体中,或者由于重力滑动或构造变动而强烈变形了的地层里。
(2)无反射结构(极低振幅中连续性结构)其基本特征就是振幅极低,几乎看不出同相轴的存在。
在这种情况下很难评价连续性的好坏,故笼统地称之为中连续性。
形成无反射结构的根本原因是岩性均一、形不成反射界面。
这与岩性本身无直接关系,巨厚的深湖相泥岩,滨海相砂岩、陆棚相灰岩、白云岩以及泥质沉积很贫乏的辫状河砂岩中都可发育这种反射结构。
(3)三高反射结构(高振幅、高频、高连续性结构)其特征是振幅、频率、连续性都很高。
振幅高意味着界面上、下岩性差异大。
频率高意味着层厚较薄且频繁交替,连续性高则意味着岩性和岩层厚度横向上很稳定,它是浊积砂发育的深海相、深湖相、或者薄煤层稳定发育的浅湖沼泽相的典型特征。
(4)向上增强反射结构其基本特征是振幅在下部较弱,而向上显著增强。
这表明在下部岩性较均一,而向上岩性差别增大。
通常在反旋回的沉积相组合中,如三角洲、海退期陆棚沉积等容易形成这种反射结构。
地震反射构型:指地震剖面中的各个组成部分(即同相同轴)的空间排列方式。
(1)平行(亚平行)反射构型以同相轴彼此平行或微有起伏为特点。
它是沉积速率在横向上大体相等的均匀垂向加积作用的产物。
在陆棚、深海盆地、深湖或浅湖、沼泽等许多相带中都可发育,因此多解性很强,但反映了在稳定条件下的均匀沉积这一点是相当明确的。
地震解释中的构造成图及地质解释介绍地震是地球内部能量的释放,而地震解释是通过分析地震波在地球内部的传播路径和速度来揭示地球内部的物理性质和结构特征。
为了更好地理解地震解释中的构造成图和地质解释,我们需要了解地震的基本概念以及相关的地质知识。
一、地震解释中的构造成图地震解释中的构造成图是用来描述地震波传播路径和速度的图形表示。
其中常用的构造成图包括剖面图、速度模型、震源机制图等。
1. 剖面图剖面图是根据地震数据绘制的纵向剖面图,可以直观地展示地球内部不同深度的速度变化情况。
通过剖面图,我们可以观察到地壳、地幔、地核等不同地层的厚度和性质。
2. 速度模型速度模型是通过地震波传播速度的反演得到的地球内部速度分布图。
速度模型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地球各层物质的密度、弹性和岩石类型等信息。
通过对速度模型的研究,地震学家可以推断地球的内部结构和演化过程。
3. 震源机制图震源机制图是描述地震震源性质的图像。
它可以通过分析地震波的传播特征和振动方向来确定地震的震源机制,包括震源深度、震中位置、震源类型等。
震源机制图对于研究地震活动的发生机制、构造活动的性质以及板块运动等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
二、地质解释介绍地质解释是通过地震数据和地质知识对地震成因和地震波传播进行解释的过程。
地质解释的核心是将地震波传播路径和速度变化与地球内部的结构特征和构造活动相联系。
地质解释中的重要概念包括:1. 构造带构造带是指存在活动断层、板块边界或构造变形的区域。
地震波在穿越构造带时会发生折射、衍射以及衰减等现象,通过对地震波传播路径和速度的分析,可以推断构造带的性质、活动程度以及与地震风险的关联。
2. 地震差异性地震差异性是指不同地区地震波传播特征和地震活动的差异。
这种差异可以反映出地球内部结构的异质性,如地壳厚度的变化、地幔温度梯度的差异等。
通过地震差异性的研究,可以揭示地球内部构造特征和地壳演化历史。
3. 地震序列地震序列是指一系列在相对较短时间内发生的地震事件。
3.5 典型构造样式的地震识别•3.5.1 构造样式的概念与意义•3.5.2 水平收缩构造•3.5.3 水平伸展构造•3.5.4 水平走滑构造•3.5.5 垂直升降构造3.5.1 构造样式的概念与意义•构造样式(structure style)是指在剖面形态、平面展布、排列和应力机制上有着密切联系的相关构造的总体特征,是了解特定构造变形条件下所产生的一系列构造变形的总体概貌。
•构造样式强调:–①在剖面形态、平面展布、排列上有密切联系的相关构造变形的组合;–②在同一应力环境下所产生的构造变形的组合;–③多种相关构造的有机组合体。
Harding T P(1979)和Lowell J D(1985)•样式((style)一词,原来是建筑学的术语,用来描述具有时代风格和地域风格的建筑群。
•引入地质学后,构造样式用以表示具有时代风格和地域风格的构造组合.就象一种速记符号便于在地质学家之间进行交流,因此也属于比较构造学范畴。
为什么要用构造样式思想指导地震解释?What makes an expert effective at interpreting seismic images?邀请了184位专家进行了一个剖面的解释,解释五花八门,仅有三分之一得到了比较靠谱的答案。
仅有构造样式的分类•首先根据位移场可分为四大类:①水平伸展;②水平收缩;③水平走滑(水平扭动);④垂直升降;•进而在每个大类中可根据基底—盖层关系分为两个亚类:①盖层滑脱(薄皮构造),②基底卷入(厚皮构造);•最后再根据几何形态划分出各种具体类型。
构造样式的分类主要的构造样式构造样式的研究意义•构造样式是各类盆地中构造组合的几何形态表达,正确的构造样式分类可为地震剖面的构造解释提供构造模型。
•构造样式研究是油气田构造研究中重要的基础内容之一。
它不仅涉及对含油气盆地性质、类型及其动力学的分析与认识,构造变形特征及其时空演化的判识和分析;而且直接关系到油气藏的圈闭类型、成藏条件及勘探目标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