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物理光的折射
- 格式:ppt
- 大小:5.36 MB
- 文档页数:33
八年级光的折射物理知识点光的性质一直都是人们研究的热点之一。
在物理学的领域中,光的折射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知识点。
光的折射现象不仅广泛存在于我们的生活中,同时也被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
为了更好地学习和理解光的折射,本文将为大家介绍一些八年级物理课程中的光的折射知识点。
一、光的折射基础知识1.折射定律:当光线从一种透明介质进入另一种透明介质时,它会发生折射。
折射定律规定了入射光线、折射光线和法线三者之间的关系:入射角等于折射角。
即:$sini/sinr=n_2/n_1$。
2.全反射:当光线从某个介质射向另一个折射率较小的介质时,发生全反射。
全反射的发生是因为入射角大于临界角,导致光线无法透过介质。
二、光的折射实验为了更好地理解光的折射现象,我们可以进行一些简单的实验。
1. 针孔成像实验:在一个小孔中透过一束光线,可以发现在相邻的平面上会投射出一个清晰的倒立图像。
这是因为光线在进入孔洞时发生了折射,并根据图像形成规律投射到另一个平面上形成图像。
2. 光线折射实验:在由两块透明介质组成的实验器材中,通过对不同角度的光线进行照射和折射观测,可以通过计算角度和折射率来得出不同情况下的折射规律。
三、光的折射应用光的折射不仅仅是一种自然现象,同时也有广泛的应用。
1.光学仪器:例如显微镜、望远镜、光学传感器等都是基于光的折射现象,通过对光的折射和成像,实现各种光学功能。
2.光纤通信:光纤通信是利用光的折射传播进行数据传输的一种技术。
利用光的快速传输速度和稳定性,能够实现更远距离、更高速度的数据传输。
3.光学薄膜:利用光的折射和反射特性,通过对光学薄膜进行特殊设计和制备,能够实现各种特殊光学功能,例如反射镜、渐变增透膜等等。
总结光的折射是物理学中的重要知识点。
通过对光的折射定律和实验的研究,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光的折射规律和特性。
同时,光的折射也有广泛的应用,包括光学仪器、光纤通信和光学薄膜等等。
通过进一步深入研究和应用,未来光的折射还将发掘更多的应用场景和功能。
初二物理光的折射知识点总结1、光的折射: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一般会发生变化,这种现象叫光的折射理解:光的折射与光的反射一样都是发生在两种介质的交界处,只是反射光返回原介质中,而折射光则进入到另一种介质中,由于光在在两种不同的物质里传播速度不同,故在两种介质的交界处传播方向发生变化,这就是光的折射。
注意:在两种介质的交界处,既发生折射,同时也发生反射2、光的折射规律:光从空气斜射入水或其他介质中时,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上,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入射角增大时,折射角也随着增大;当光线垂直射向介质表面时,传播方向不变,在折射中光路可逆。
理解:折射规律分三点:(1)三线一面(2)两线分居(3)两角关系分三种情况:①入射光线垂直界面入射时,折射角等于入射角等于0°;②光从空气斜射入水等介质中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③光从水等介质斜射入空气中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3、在光的折射中光路是可逆的4、透镜及分类透镜:透明物质制成(一般是玻璃),至少有一个表面是球面的一部分,且透镜厚度远比其球面半径小的多。
分类:凸透镜:边缘薄,中央厚凹透镜:边缘厚,中央薄5、主光轴,光心、焦点、焦距主光轴:通过两个球心的直线光心:主光轴上有个特殊的点,通过它的光线传播方向不变。
(透镜中心可认为是光心)焦点:凸透镜能使跟主轴平行的光线会聚在主光轴上的一点,这点叫透镜的焦点,用“F”表示虚焦点:跟主光轴平行的光线经凹透镜后变得发散,发散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相交在主光轴上一点,这一点不是实际光线的会聚点,所以叫虚焦点。
焦距:焦点到光心的距离叫焦距,用“f”表示。
每个透镜都有两个焦点、焦距和一个光心。
6、透镜对光的作用凸透镜:对光起会聚作用(如图)凹透镜:对光起发散作用(如图)7、凸透镜成像规律物距成像大小像的虚实像物位置像距应用(u) ( v )u > 2f 缩小实像透镜两侧 f < v <2f 照相机u = 2f 等大实像透镜两侧 v = 2ff < u <2f 放大实像透镜两侧 v > 2f 幻灯机u = f 不成像u < f 放大虚像透镜同侧 v > u 放大镜凸透镜成像规律:虚像物体同侧;实像物体异侧;物远实像小而近,物近实像大而远。
八年级光的折射知识点总结在物理学中,光的折射是一项基础概念,也是日常生活中我们需要理解的重要概念。
在光的折射中,光线穿过不同密度的介质时会改变方向。
在本文中,我们将介绍光的折射及相关知识点的总结。
一、光的折射定义光的折射是光线进入具有不同介质密度的区域时改变方向的现象。
这种改变是由于光打在不同的材料或介质中会发生折射的缘故。
所以,当光线经过两种介质时,光线会向不同的方向弯曲。
二、折射率折射率指的是一种介质对光线的弯曲程度。
可以在两个不同折射率的材料之间发现光的折射。
折射率之间的差异会导致光的改变角度。
这意味着,根据不同介质的折射率,通过光线,我们可以测量或找到一个事物或物质的物理属性。
三、光在透明媒介中的折射光在透明媒介中的折射是光学研究中一个基础概念,也是光通讯技术中的重要知识点。
在光线进入水或玻璃等密度较高的介质后,光线会发生折射,使其路径发生变化。
这是由于不同媒介密度差异造成的。
四、光在反射面上的折射光在反射面上的折射是指光线进入物体从物体反弹出来时,所引起的折射现象。
在这个研究领域中,可以看到重要的概念,如光反射角和折射角。
五、全反射法则全反射发生在当光线从一个向密度较小或折射率较低的介质进入密度较大或折射率较高的介质时,从而被反射回来。
在这个过程中,光线进入介质后不再向前移动,而是在原地折射。
全反射法则是我们用来预测光反射发生位置和角度的定律。
六、总结在光的折射领域,有许多重要的概念和原则需要掌握。
了解折射概念和折射率的概念可以帮助我们在真实世界中理解一些常见现象。
明白光的反射法则和全反射定理可以帮助计算和预测反射方向和角度。
在总体上,掌握这些关于光的折射的知识点,有助于我们理解物理学的重要部分,也能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实际意义。
光的折射知识集结知识元光的折射现象知识讲解(1)定义: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因为光速发生了变化,导致传播方向发生偏折,这种现象叫光的折射。
(2)光的折射与光的反射一样都是发生在两种介质的交界处,只是反射光返回原介质中,而折射光则进入到另一种介质中,由于光在两种不同的介质里传播速度不同,故在两种介质的交界处传播方向发生变化,这就是光的折射。
(3)在两种介质的交界处,既发生折射,同时也发生反射。
(4)光从一种介质垂直射入另一种介质时,它的传播方向不会发生改变。
(5)在折射过程中,光路也是可逆的。
(6)基本概念入射光线:照射到两种介质分界面的光线AO折射光线:光进入另一种介质被折射后的光线OB法线:垂直于两介质分界面的直线MN入射角:入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i折射角:折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θ(7)生活中常见的折射现象:筷子“弯折”、池水看着比实际浅、玻璃看着比摸着薄、海市蜃楼、透镜现象。
例题精讲光的折射现象例1.升级改造后的海口市东西湖,水清岸绿。
游客看到的现象中,由光的折射形成的是()A.水中的“蓝天白云”B.阳光下椰子树的“影子”C.水中游动的“鱼”D.亲湖栈道在水中的“倒影”例2.清晨,当我们刚刚看到太阳时,其实它还在地平线以下,我们看到它的原因是来自地平线以下的太阳光本来不能到达我们的眼中,但有一些射向空中的光在穿过疏密不均的空气时发生弯曲,逐渐弯向地面造成的。
图中与此原理相同的是()A.手影游戏B.水中倒影C.筷子弯折D.雨后彩虹例3.在我国民间流传的俗语、成语、诗歌中,有的蕴含着一些物理知识。
下列俗语、成语、诗歌与物理知识的对应关系正确的是()A.花香四溢--扩散现象B.潭清疑水浅--光的折射现象C.孤掌难鸣--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D.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运动的相对性例4.以下光学现象与物理知识对应关系正确的是()A.海市蜃楼--光的反射B.池水照明月--光的反射C.小孔成像--光的折射D.潭清疑水浅--光的折射例5.碗里放一枚硬币,慢慢后退,某一位置碗看起来是空的,这是因为________;慢慢往碗中倒水时会发现重新看到硬币,这是由于光的____现象造成的,请将眼睛看到硬币像S′的光路图补充完整。
【答案】如图所示【解析】先过折射点O垂直水面作出法线,根据折射角大于入射角,在法线左侧的水中画出入射光线,方向指向入射点;然后再根据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做出反射光线7.(2021烟台)如图所示,某清澈池塘底部有一物体A,站在岸边的小明(假设小明的眼睛在C 处)看到物体在B处,请画出小明看到物体A的光路图。
【答案】如图所示【解析】来自A的光线斜射向水面时会发生光的折射,折射角大于入射角,人逆着折射光线看到的是A的虚像,即B点;连接眼睛C点和B点,与水面的交点即为入射点O;则AO为入射光线,OC为折射光线8.(2021重庆)如图所示的光现象中可以用光的折射解释的是( )A.后视镜中的汽车B.夜空中的光柱C.池底变浅的游鱼D.湖水中的夕阳【答案】C【解析】A.汽车的后视镜是凸面镜,后视镜中的汽车是光的反射形成的,故A不合题意。
B.夜空中的光柱是由于光是沿直线传播形成的,故B不合题意。
C.池底游鱼是光线通过水、空气进入人眼看到鱼的像,当光线从水中进入空气中时会发生偏折,故属于光的折射现象,故C符合题意。
D.湖水中的夕阳是由于光的反射现象形成的,故D不符合题意。
9.(2021黄石)下列事例中,属于光的折射现象的是( )A.小孔成像B.渔民叉鱼C.潜望镜D.古人日晷计时【答案】B【解析】A、小孔成像是由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故A不符合题意;B、渔民叉鱼是一种由光的折射产生的现象,是光从水中传播到空气发生折射引起的,故B符合题意;C、因潜望镜内部装有平面镜,且平面镜成等大正立的虚像,成像原理是光的反射现象,故C不符合题意;D、由于光沿直线传播,当光遇到不透光障碍物后,被障碍物挡住,于是在障碍物后面就形成影子;日晷就是利用影子的方向、长短粗略判断时刻的计时仪器,故D不符合题意。
10.下列关于折射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光从空气进入水中时,折射角一定大于入射角B.光从空气进入水中时,折射角一定小于入射角C.光从水进入空气中时,传播方向有可能不变D.光从水进入空气中时,传播方向一定改变【答案】C【解析】光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有直射和斜射两种情况:直射时光线不发生偏折,折射角等于入射角;斜射时光线发生偏折,光从空气进入水中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光从水进入空气中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11.当光从空气斜射入玻璃时,如果改变入射角,使入射角减小,则( )A.反射角减小,折射角不变B.反射角减小,折射角减小C.反射角不变,折射角减小D.反射光线与折射光线间的夹角减小【答案】B【解析】当光从空气斜射入水或其他介质中时,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当入射角增大时,折射角也随着增大;入射角逐渐减小,则折射角也逐渐减小,但总大于折射角;从而可知当光从空气斜射入玻璃时,如果改变入射角,使入射角减小,则反射角减小,折射角也减小.所以选项B正确.12.有经验的渔民使用钢叉捕鱼时,钢叉要对准看到的“鱼”的下方叉,因为实际的鱼在看到的“鱼”的下方.如图所示的四幅图中,能正确反映渔民看到“鱼”的光路图是( )【答案】A【解析】看到水中的鱼,是鱼反射的光线,经过水面的折射进入眼中.折射过程中,光由水进入空气,折射角大于入射角,所以人看到的鱼的位置偏高,据此判断A正确,B,C,D错误.13.小明仔细观察了如图所示的光路图,总结出以下几条结论,其中不正确的是( )A.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B.光发生反射时,反射角等于入射角C.光从空气斜射入玻璃时,入射角大于折射角D.光从玻璃斜射入空气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答案】D【解析】选此题综合考查了光的直线传播、光的反射定律和光的折射规律,当光从玻璃斜射入空气中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故选D.14.(2021辽阳)小红在平静的湖边看到“鸟在水中飞,鱼在鸟上游”,如图所示,对画面中的现象解释正确的是( )【答案】如图所示【解析】先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确定发光点S的像点S',平面镜成的像是反射光线反向延长线的交点,所以过P点的光线反向延长线一定过S',确定出入射点,就很容易完成折射光路了.注意虚线、实线. 17.(2021辽阳)如图所示,水池的侧壁上安装了一盏小射灯A,B点是它在水中像的位置,A发出的一束光经水面折射后在池底C点形成光斑。
初中物理光的折射知识点一、光的折射现象1. 定义-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发生偏折的现象叫光的折射。
2. 生活中的折射现象举例-筷子在水中“折断”。
当把筷子插入水中时,从水面上方看,水下部分的筷子向上偏折,好像“折断”了一样。
-池底变浅。
我们在岸边看池底,感觉池底比实际位置要浅。
-海市蜃楼。
这是一种由于光的折射而形成的自然现象,在海面上或沙漠中有时会看到空中出现高楼大厦等虚幻的景象。
-透镜成像。
如放大镜、照相机、投影仪等利用透镜成像的原理都与光的折射有关。
二、光的折射规律1. 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的位置关系-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
-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别位于法线两侧。
2. 折射角与入射角的大小关系-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或其他介质中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
-光从水或其他介质斜射入空气中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
-当光垂直入射时,传播方向不变,折射角和入射角都为0°。
3. 在折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例如,如果你在水中用激光笔照射水面上方的物体,光线会发生折射到达物体;如果让物体发出光线,光线经过水面折射后也能到达水中的你,这就说明了光路的可逆性。
三、折射现象中的相关概念1. 入射点-入射光线与界面的交点。
2. 入射角-入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
3. 折射角-折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
四、应用举例1. 鱼的实际位置与看到位置-我们在岸上看水中的鱼,看到的鱼的位置比鱼的实际位置要浅。
这是因为鱼反射的光从水中斜射向空气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我们逆着折射光线看去,看到的是鱼的虚像,虚像的位置在实际鱼的上方。
2. 透镜成像原理-凸透镜成像-当物体在凸透镜的一倍焦距以外两倍焦距以内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投影仪就是利用这一原理工作的。
物体发出的光经过凸透镜折射后会聚成实像。
-当物体在凸透镜的二倍焦距以外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照相机就是根据这个原理制成的。
远处的物体发出的光经过凸透镜折射后,在胶片上成缩小的实像。
八年级折射定律知识点归纳总结光的折射是光线从一种介质到另一种介质时的偏离现象。
光在折射过程中会遵循折射定律,即斯涅尔定律。
本文将对八年级学生需要了解的折射定律知识点进行归纳和总结。
1. 光的折射光在从一种介质传播到另一种介质时,会发生折射现象。
折射是由于光速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引起的。
光从光疏介质(光速较快的介质)进入光密介质(光速较慢的介质),会向法线方向偏离;反之,光从光密介质进入光疏介质,会离开法线方向。
2. 折射定律光的折射过程遵循斯涅尔定律,即折射角的正弦与入射角的正弦之比,在两个介质中的光速比等于两个介质的折射率比。
用数学方式表示为:n1sinθ1 = n2sinθ2,其中n1和n2分别代表两个介质的折射率,θ1和θ2为入射角和折射角。
3. 折射率折射率表示介质对光的折射能力,是指光在该介质中传播速度和真空中传播速度的比值。
折射率越大,光在该介质中的传播速度就越慢。
常见的折射率是相对于真空而言的,真空的折射率为1。
4. 光的全反射当光从光密介质射入光疏介质时,入射角大于临界角时,光将发生全反射现象。
临界角是指光从光密介质射向光疏介质时,使折射角为90°的入射角。
5. 折射定律的应用折射定律在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
下面是几个例子:- 鱼眼镜头:鱼眼镜头利用球面表面的不同折射率,将光线聚焦在画面中央,呈现出弯曲的景象。
- 空气折射:当热空气层和冷空气层交界时,由于折射现象,我们可以看到远处的物体产生折射偏移的效果,形成所谓的“沙漠中的湖泊”。
总结:光的折射是光线从一种介质到另一种介质时的偏离现象,它遵循斯涅尔定律。
折射角的正弦与入射角的正弦之比等于两个介质的折射率比。
折射率表示介质对光的折射能力,常见的折射率是相对于真空而言的。
当光从光密介质向光疏介质射入时,入射角大于临界角时会发生全反射。
折射定律的应用广泛,如鱼眼镜头和空气折射等。
了解折射定律的原理和应用,有助于我们理解和解释日常生活中涉及折射的现象。
光的折射八年级物理光的折射(八年级物理 - 人教版)一、光的折射现象。
1. 定义。
- 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发生偏折,这种现象叫做光的折射。
例如,将筷子插入水中,从水面上看筷子好像在水面处“折断”了;又如,在盛水的碗中放入一枚硬币,从侧面看,硬币的位置比实际位置要高。
2. 光折射时的光路可逆性。
- 与光的反射一样,在光的折射现象中,光路也是可逆的。
例如,从空气中看水中的物体,光路是从空气斜射入水中发生折射;如果让光沿着原来折射光线的方向从水中斜射入空气,那么光将沿着原来入射光线的方向射出。
二、光的折射规律。
1. 三线共面。
- 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处在同一平面内。
2. 两线分居。
- 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分别位于法线的两侧。
3. 两角关系(定性)- 当光从空气斜射入水或其他介质中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当光从水或其他介质斜射入空气中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
- 当光垂直射向介质表面时,传播方向不变,此时入射角和折射角都为0°。
4. 折射角随入射角的变化关系(定量)- 在光的折射现象中,入射角增大时,折射角也随之增大;入射角减小时,折射角也随之减小。
三、生活中的光的折射现象。
1. 透镜成像原理与光的折射有关。
- 我们使用的眼镜(近视镜和远视镜)都是利用了光的折射原理。
近视镜是凹透镜,远视镜是凸透镜。
- 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等光学仪器的成像也都与光的折射密切相关。
2. 海市蜃楼现象。
- 海市蜃楼是一种由于光的折射和全反射而形成的自然现象。
在炎热的夏天,柏油马路表面温度很高,靠近路面的空气层温度比上层空气高,密度小。
远处物体射向路面的光线,发生折射和全反射,使得我们看到了本不存在于该位置的物体的虚像,就好像是在空中出现了高楼大厦、湖泊等景象。
3. 水中的鱼看起来比实际位置浅。
- 我们看到水中的鱼,是鱼反射的光从水中斜射入空气时发生折射,折射光线远离法线,人眼逆着折射光线看去,看到的是鱼的虚像,虚像的位置比鱼的实际位置高。
光的折射是光线从一种介质进入到另一种介质时由于介质间的光速变化而发生的偏转现象。
光的折射主要涉及到入射光线、折射光线和法线三个重要的概念。
下面是光的折射的一些关键知识点的总结。
1.光的折射定律光的折射定律是描述光在两个介质之间传播时所遵循的规律。
根据光的折射定律,入射光线、折射光线和法线三者所在的平面(折射面)上的入射角和折射角满足一个简单的数学关系:n1*sin(入射角) = n2*sin(折射角)其中,n1和n2分别表示两种介质的折射率(折射率是介质中光速和真空中光速的比值)。
2.光的折射现象当光从一个介质进入到另一个介质时,光的传播速度会发生变化。
当光从光密介质(折射率较高)进入光疏介质(折射率较低)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当光从光疏介质进入光密介质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
光的折射现象经常可以在实际生活中观察到,例如将一根铅笔插入水中,可以看到铅笔在水中发生了折射。
3.临界角和全反射当光由光密介质(如玻璃)射向光疏介质(如空气)时,入射角等于一个特定值时,折射角等于90度,这个角度称为临界角。
当入射角大于临界角时,光不再发生折射,而是完全发生反射,这个现象称为全反射。
全反射常见于光缆、水面反射等场景中。
4.折射率的影响因素折射率取决于光的介质,不同的介质有不同的折射率。
折射率受到介质物质的性质影响,常见的因素包括温度、压强和光的波长等。
例如,当光从空气中射向水时,折射率较高,所以光速会变慢,在水中会发生明显的折射现象。
5.折射的应用光的折射在生活中有许多应用。
例如光纤通信就是利用光的全反射原理传输信号。
光在光纤中产生的全反射现象可以使信号传输距离更远和减少信号的损失。
另外,眼镜、显微镜、望远镜等光学仪器的设计都依赖于光的折射特性。
以上就是光的折射的一些关键知识点的总结。
通过理解这些知识点,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光的传播规律和光在不同介质中的行为,为我们应用光学原理解决实际问题提供指导。
初二物理光的折射知识点望远镜能使远处的物体在近处成像,其中伽利略望远镜目镜是凹透镜,物镜是凸透镜;开普勒望远镜目镜物镜都是凸透镜。
下面是我整理的初二物理光的折射学问点,盼望能协助到大家。
初二物理光的折射学问点1.光的折射: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一般发生改变的现象。
2.光的折射规律:光从空气斜射入水或其他介质,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上;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入射角增大时,折射角也随着增大;当光线垂直射向介质外表时,传播方向不变更。
(折射光路也是可逆的)3.凸透镜:中间厚边缘薄的透镜,它对光线有会聚作用,所以也叫会聚透镜。
4.凸透镜成像:(1)物体在二倍焦距以外(u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像距:f(2)物体在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f2f)。
如幻灯机。
(3)物体在焦距之内(u5. 作光路图留意事项:(1).要借助工具作图;(2)是实际光线画实线,不是实际光线画虚线;(3)光线要带箭头,光线与光线之间要连接好,不要断开;(4)作光的反射或折射光路图时,应先在入射点作出法线(虚线),然后依据反射角与入射角或折射角与入射角的关系作出光线;(5)光发生折射时,处于空气中的那个角较大;(6)平行主光轴的光线经凹透镜发散后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必须相交在虚焦点上;(7)平面镜成像时,反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必须经过镜后的像;(8)画透镜时,必须要在透镜内画上斜线作阴影表示实心。
6.人的眼睛像一架奇妙的照相机,晶状体相当于照相机的镜头(凸透镜),视网膜相当于照相机内的胶片。
7.近视眼看不清远处的景物,须要配戴凹透镜;远视眼看不清近处的景物,须要配戴凸透镜。
8.望远镜能使远处的物体在近处成像,其中伽利略望远镜目镜是凹透镜,物镜是凸透镜;开普勒望远镜目镜物镜都是凸透镜(物镜焦距长,目镜焦距短)。
9.显微镜的目镜物镜也都是凸透镜(物镜焦距短,目镜焦距长)。
光的折射学问点1、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发生偏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