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P专享]江苏省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学时认定管理办法(正式印发稿)
- 格式:pdf
- 大小:114.74 KB
- 文档页数:5
江苏省教师培训学时认定和登记管理办法第一条为贯彻落实《江苏省教育中长期发展规划纲要》,提高教师师德素养和业务水平,培养造就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根据《教师法》、教育部《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规定》和《江苏省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条例》等,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全省普通中小学、中等职业学校(含五年制高职校)、幼儿园、特殊教育机构及其他教育机构教师、校长的培训学时认定和登记管理工作,适用本办法。
高等学校教师、校长培训学时认定和登记管理工作,另行规定。
第三条参加教师培训,是教师的权利和义务。
教师培训以补充、更新、拓展教师专业发展方面的新理论、新技术、新方法为主要内容。
具体内容依据教师专业标准和教师教育课程标准确定。
第四条教师培训的主要形式包括:(一)参加进修班、培训班或者研修班;(二)到教学、科研、生产单位进修;(三)参加国内外学术会议和学术讲座;(四)出国(出境)进修、考察、培训;(五)单位组织的学习和有考核的自学;(六)接受现代远程教育;(七)其他形式的继续教育。
第五条县级以上(含县级,下同)教育行政部门的师资(人事)部门负责本区域教师培训的计划制定、组织管理和考核、登记、上报等工作,指定辖区内专业教师培训机构按年度实施。
第六条教师培训按照统筹规划、按需施训、注重实效、改革创新的原则分层组织实施,主要包括校本培训、县级培训、市级培训、省级培训和国家级培训,按培训组织的教育行政部门级别确定。
第七条教师培训以5年为周期,总学时不低于360学时,其中县级以上培训学时不少于180学时。
中等职业学校专业课教师每五年到企业实践累计不少于5个月,累计满1个月计50学时。
第八条培训项目应明确培训时间、地点、内容和学时等内容,并以文件形式予以公布。
未经公布的不予认定。
第九条校本培训由学校按年度制定计划,报所属教育行政部门或指定的教师培训机构审查批准后实施。
未经审查批准的不予认定培训学时。
因故未能列入年度计划的,提前2周报送审查。
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学时学分登记及折算标准
1、中小学教师参加继续教育,原则上集中培训按照6学时折合1学分,非集中培训按8学时折合1学分。
2、参加由培训院校举办的属于《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课程开发指南》范围的各种长短培训,学完规定课程,课程考核不合格,不计学分。
3、参加由其他培训机构举办并经市以上教育局师资培训部门认可的继续教育专题讲座,可按实际听课的时数,以每小时为1学时计并折合学分。
4、经成人高考或其他进修考试录取的,教育系统举办的提高学历层次的函授、脱产进修的中小学教师,通过参加教育系统系列的自修考试提高学历的教师,学习结束,原则上按饱满学时折合学分。
如中途辍学,未能毕业均不记学分。
但上述各种类型的中小学教师均必须参加省、州、市级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组织的应急培训,不参加者扣其总学分。
5、此前各地开展的中小学教师继教相关培训按以下项目及标准凭证登记:
WTO培训4学分
职务培训2学分
校长提高培训3学分
骨干教师培训6学分
6、中小学教师参加教育教学实践活动,学时及学分计算办法如下:。
继续教育学时认定标准(一)参加由市人社部门举办的公共科目必修课程培训的,考试合格者凭《常州市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公共科目合格证》,每门科目计24学时。
(二)参加专业技术人员信息化素质考核、职称英语考试以及各类职称资格的专业或执(职)业资格考试,并取得合格证的,凭相关文件和有关证书,每项计 20学时。
(三)参加由市人社局认定的各继续教育基地举办的继续教育培训班学习,按其批准学时数认定。
(四)参加有关培训、进修、研修并经考试( 考核 ) 合格的,凭举办单位发放的结业证书和学习班课程表等相关证明材料,全脱产培训每天计6学时,半脱产培训每天计 3学时。
(五)参加学历、学位教育的,凭毕业证书、学位证书,计 100学时,分两年登记。
未毕业,但单科结业的,凭自学考试委员会或承办学校教务部门出具的证明 ( 须注明专业、课程名称、考试时间、学习成绩等) ,每科计10学时。
参加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人员,凭准考证和考试成绩单原件,每通过一门考试计 15学时。
(六)参加经所在单位认可的业务考察、专题调研,需递交考察报告或调研报告,经所在单位 ( 部门 ) 领导签署意见并加盖公章后,按实际考察时间 ( 路程时间除外 ) ,每天计 6学时。
(七)参加各类学术讲座、学术会议的,需递交参加讲座、会议的相关证明材料,国际性学术讲座、学术会议并报告论文者每天计10学时;全国性学术讲座(会议)并报告论文者每天计 8学时;省级区域性学术讲座(会议)并报告论文者每天计6学时;市级区域性学术讲座(会议)并报告论文者每天计 4学时。
(八)出版著作 ( 译作 ) 或在公开出版刊物(增刊、副刊除外)上发表论文的,署名前 3名的作者按以下标准计算学时:出版著作( 译作 ) 每万字计10学时;国外及国家一级学会主办的专业刊物每篇计算30学时,省级专业刊物(核心期刊)每篇计20学时;具有国际标准刊号(ISSN)和国内统一刊号( CN)的刊物每篇计 20学时;市级学术刊物每篇计 10学时。
江苏省中小学教师(校长)培训学时认定和管理系统培训机构管理员帮助文档2012-4-5目录1.修改登录密码 (3)2.系统通知 (4)3.审批学员报名 (4)4.继续教育学时管理 (5)4.1.录入学时 (5)5.上传评价表 (6)各培训项目流程简述:国家级培训:省级管理员新建培训项目→学校管理员报名申请→教育局管理员审批→提交学时信息→审定学时信息省级培训:省级管理员新建培训项目→学校管理员报名申请→教育局管理员审批→提交学时信息→审定学时信息市级培训:市级管理员新建培训项目→学校管理员报名申请→教育管理员审批→提交学时信息→审定学时信息区县级培训:区县管理员或其他教育局管理员新建培训项目→学校管理员报名申请→区县管理员审批→提交学时信息→审定学时信息校本部培训:学校提交校本培训计划→区县管理员审批→学校提交学时信息→区县管理员审定学时信息1.修改登录密码培训机构管理员在登录系统之后,请尽快修改登录密码,保护账号安全;点击系统中“修改密码”按钮(如图1.1),即可进入修改密码页面(如图1.2)。
在修改密码页面输入原登录密码和新登录密码,点击修改按钮即可修改密码。
IP登录限制:该功能适用于对外公网IP地址固定的用户,如果您是用的ADSL拨号上网,请不要勾选“IP登录限制”选项。
图1.1图1.22.系统通知点击左边菜单栏“系统通知”按钮,即可进入系统通知页面(用户登录后默认进入系统通知页面),点击通知主题可查看通知的详细信息(如图2.1)。
图2.13.审批学员报名进入对应培训项目的教师报名审批页面,可查看“等待您审批的”、“已通过您审批的”、“未通过您审批的”三种状态的教师报名信息。
图3.1在“等待您审批的”标签中,勾选教师列表中的教师信息,点击“通过审批”按钮可将勾选的教师报名申请设置为“审批通过”的状态;勾选教师列表中的教师信息,然后点击“不通过审批”按钮可将勾选的教师报名申请设置为“审批不通过”的状态,同时需要输入不通过的原因。
江苏省教师培训学时认定和登记管理办法第一条为贯彻落实《江苏省教育中长期发展规划纲要》,提高教师师德素养和业务水平,培养造就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根据《教师法》、教育部《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规定》和《江苏省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条例》等,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全省普通中小学、中等职业学校(含五年制高职校)、幼儿园、特殊教育机构及其他教育机构教师、校长的培训学时认定和登记管理工作,适用本办法。
高等学校教师、校长培训学时认定和登记管理工作,另行规定。
第三条参加教师培训,是教师的权利和义务。
教师培训以补充、更新、拓展教师专业发展方面的新理论、新技术、新方法为主要内容。
具体内容依据教师专业标准和教师教育课程标准确定。
第四条教师培训的主要形式包括:(一)参加进修班、培训班或者研修班;(二)到教学、科研、生产单位进修;(三)参加国内外学术会议和学术讲座;(四)出国(出境)进修、考察、培训;(五)单位组织的学习和有考核的自学;(六)接受现代远程教育;(七)其他形式的继续教育。
第五条县级以上(含县级,下同)教育行政部门的师资(人事)部门负责本区域教师培训的计划制定、组织管理和考核、登记、上报等工作,指定辖区内专业教师培训机构按年度实施。
第六条教师培训按照统筹规划、按需施训、注重实效、改革创新的原则分层组织实施,主要包括校本培训、县级培训、市级培训、省级培训和国家级培训,按培训组织的教育行政部门级别确定。
第七条教师培训以5年为周期,总学时不低于360学时,其中县级以上培训学时不少于180学时。
中等职业学校专业课教师每五年到企业实践累计不少于5个月,累计满1个月计50学时。
第八条培训项目应明确培训时间、地点、内容和学时等内容,并以文件形式予以公布。
未经公布的不予认定。
第九条校本培训由学校按年度制定计划,报所属教育行政部门或指定的教师培训机构审查批准后实施。
未经审查批准的不予认定培训学时。
因故未能列入年度计划的,提前2周报送审查。
南京市继续教育专业科目学时认定南京市继续教育专业科目学时认定是指为提高职业技能、更新知识结构、扩宽职业发展路径而进行的教育培训。
南京市在继续教育领域开设了许多专业科目,并规定了学时认定的具体要求。
首先,南京市对继续教育专业科目学时认定的依据主要包括从事相关职业工作的实践经验和通过相关培训机构获得的学历或职业资格证书。
根据国家相关政策和法规,南京市要求参加继续教育专业科目学习的人员必须具备高中或中专以上学历,并且有一定的实践经验。
只有符合这些条件的人员才能享受学时认定的待遇。
其次,南京市继续教育专业科目学时认定的具体办法是根据学习者的学习时间和成果进行综合评估。
学习时间作为学时认定的重要要素,是评估学习者学习投入的重要依据。
南京市规定了不同专业科目的学时要求,例如,技术类专业科目一般需要学习30个学时以上,管理类专业科目一般需要学习20个学时以上。
学习者需要按照规定的学时要求完成相关课程,学习时间计算从报名之日或者开课之日开始,以学习结束日期为截止点。
在学时认定的过程中,学习者所获得的学习成果也是非常重要的衡量标准。
南京市规定,学习者必须参加培训课程的考核,并取得合格成绩才能获得学时认定。
对于通过继续教育课程获得职业资格证书的学习者,南京市还要求提供相关证书的复印件以作为学时认定的依据。
南京市继续教育专业科目学时认定还有一些特殊情况需要注意。
对于在单位工作的学习者,可以通过单位组织的内部培训获得的学时也可以纳入学时认定范围。
此外,如果学习者曾经参加过其他培训机构的学习,但是由于各种原因没有完成学时认定,也可以申请将已获得的学习成果纳入南京市的学时认定体系。
总之,南京市继续教育专业科目学时认定是一项重要的政策措施,旨在促进学习者的职业发展和提升职业技能水平。
通过对学习者学习时间和成果的综合评估,南京市能够更好地认定学时并给予相应的待遇。
南京市继续教育专业科目学时认定将为广大学习者提供更好的学习机会和发展空间。
江苏省教师培训学时认定和登记管理办法第一条为贯彻落实《江苏省教育中长期发展规划纲要》,提高教师师德素养和业务水平,培养造就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根据《教师法》、教育部《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规定》和《江苏省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条例》等,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全省普通中小学、中等职业学校(含五年制高职校)、幼儿园、特殊教育机构及其他教育机构教师、校长的培训学时认定和登记管理工作,适用本办法。
高等学校教师、校长培训学时认定和登记管理工作,另行规定。
第三条参加教师培训,是教师的权利和义务。
教师培训以补充、更新、拓展教师专业发展方面的新理论、新技术、新方法为主要内容。
具体内容依据教师专业标准和教师教育课程标准确定。
第四条教师培训的主要形式包括:(一)参加进修班、培训班或者研修班;(二)到教学、科研、生产单位进修;(三)参加国内外学术会议和学术讲座;(四)出国(出境)进修、考察、培训;(五)单位组织的学习和有考核的自学;(六)接受现代远程教育;(七)其他形式的继续教育。
第五条县级以上(含县级,下同)教育行政部门的师资(人事)部门负责本区域教师培训的计划制定、组织管理和考核、登记、上报等工作,指定辖区内专业教师培训机构按年度实施。
第六条教师培训按照统筹规划、按需施训、注重实效、改革创新的原则分层组织实施,主要包括校本培训、县级培训、市级培训、省级培训和国家级培训,按培训组织的教育行政部门级别确定。
第七条教师培训以5年为周期,总学时不低于360学时,其中县级以上培训学时不少于180学时。
中等职业学校专业课教师每五年到企业实践累计不少于5个月,累计满1个月计50学时。
第八条培训项目应明确培训时间、地点、内容和学时等内容,并以文件形式予以公布。
未经公布的不予认定。
第九条校本培训由学校按年度制定计划,报所属教育行政部门或指定的教师培训机构审查批准后实施。
未经审查批准的不予认定培训学时。
因故未能列入年度计划的,提前2周报送审查。
附件:江苏省中小学教师(校长)培训学时认定和管理系统学校管理员帮助文档目录1.修改登录密码 (1)2.系统通知 (2)3.培训报名管理 (2)4.校本培训管理 (3)4.1.校本培训计划提交 (3)4.2.校本培训学时录入 (4)4.3.学历提高学时录入 (5)4.3.1.单个添加学历提高学时录入 (5)4.3.2.Excel批量导入学历提高学时录入 (6)5.继续教育学时查看 (7)5.1.按机构人员查看 (7)1.修改登录密码学校管理员在登录系统之后,请尽快修改登录密码,保护账号安全;点击系统中“修改密码”按钮(如图1.1),即可进入修改密码页面(如图1.2)。
在修改密码页面输入原登录密码和新登录密码,点击修改按钮即可修改密码。
IP登录限制:该功能适用于对外公网IP地址固定的用户,如果您是用的ADSL拨号上网,请不要勾选“IP登录限制”选项。
图1.1图1.22.系统通知点击左边菜单栏“系统通知”按钮,即可进入系统通知页面(用户登录后默认进入系统通知页面),点击通知主题可查看通知的详细信息(如图2.1)。
图2.13.培训报名管理点击左边菜单栏“培训报名管理”下子菜单“项目报名申请”按钮,进入选择培训项目页面(如图3.1),在列表中点击培训项目的名称,可以查看培训项目的详细信息,点击“项目报名”按钮,即可进入报名申请页面(如图3.2),在报名申请页面选择标签“未报名”可查看本机构中所有未报名当前培训项目的教师名单;标签“已报名”显示本机构中所有已报名的教师名单;“审批未通过的”显示没有通过上级审批的报名申请。
各级别培训项目报名申请审批流程:国家级培训:1.学校管理员报名申请→2.区县管理员审批→3.大市管理员审批→4.省级管理员审批。
省级培训:1.学校管理员报名申请→2.区县管理员审批→3.大市管理员审批→4.省级管理员审批。
市级培训:1.学校管理员报名申请→2.区县管理员审批→3.大市管理员审批。
【原创实用版3篇】编制人员:_______________审核人员:_______________审批人员: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月___日序言本店铺为大家精心编写了3篇《2023年苏州继续教育学时计算方法》,供大家参考借鉴。
下载后,可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3篇)《2023年苏州继续教育学时计算方法》篇1根据提供的参考信息,2023 年苏州继续教育学时计算方法如下:1. 继续教育学时包括公需课和专业课,是指在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社会组织专业技术岗位上工作的人员进行的以补充、更新、拓展知识,增强创新能力,提高其业务素质和专业技术水平,促进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社会组织发展为目的的教育和培训。
2. 不同城市、不同专业的继续教育要求略有不同,需要根据个人情况和所属行业进行具体计算。
3. 对于会计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学时计算方法为:自取得会计专业技术资格的次年开始参加继续教育,并在规定时间内取得规定学分。
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证书包括初级会计职称、中级会计职称和高级会计职称。
4. 对于不具有会计专业技术资格但从事会计工作的人员,也需要参加会计继续教育,并按照规定时间取得规定学分。
《2023年苏州继续教育学时计算方法》篇2根据提供的参考信息,2023 年苏州继续教育学时计算方法如下:1. 继续教育学时包括公需课和专业课,是指在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社会组织专业技术岗位上工作的人员进行的以补充、更新、拓展知识,增强创新能力,提高其业务素质和专业技术水平,促进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社会组织发展为目的的教育和培训。
2. 会计继续教育要求持有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证书的人员自取得证书的次年开始参加继续教育,并在规定时间内取得规定学分。
不具有会计专业技术资格但从事会计工作的人员也需要参加会计继续教育。
3. 具体的学时计算方法和要求可能因不同城市、不同专业而有所不同,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具体查询和了解。
中小学教师校本研修学分认定和管理办法(试行)为推动我市中小学校本研修工作深入开展,全面提升教师专业素质和业务能力,进一步规范校本研修学分认定工作,按照《中小学教师校本研修工作实施细则》,特制定本办法。
一、学分认定对象校本研修学分认定对象为全市高中、初中、小学、幼儿园四个学段全体在职专任教师;教师进修学校、特殊教育学校、教研和电教等机构教师;纳入中小学教师管理的其他单位专业技术人员。
二、学分认定机构全市中小学教师校本研修学分认定,由市教育局统一管理,由市教研室具体负责。
教师学分按年度进行登记。
学校每年12月1日至10日将本校教师校本研修资料进行审定并填写《中小学校本研修课程评价汇总表》于12月15日前将资料交片区单位,以片区为单位成立校本研修学分认定小组进行集中审查,认定过程中教研室将进行督查;片区单位在25日前将审查结果报送教研室复审,教研室将审核结果报市教育局备案。
三、学分认定流程1.自主申报。
教师要根据自身教学实际确定个人研修目标,拟定研修主题,划分研修阶段,制定科学合理、务实有效的个人校本研修计划并以书面形式报学校校本研修工作领导小组。
各中小学幼儿园教师于每年1月初向学校申报下一年校本研修计划。
2.专家评审。
学校组织专人对教师个人校本研修计划从研修主题、研修内容、研修目标、时间安排等方面进行审核并提出修改意见,审核通过后批准实施。
3.个人实施。
教师要按照自主研修与集体研修相结合、理论学习与教学实践相结合的办法,借助教学竞赛、专题讲座、结对帮扶、研课磨课等活动载体,积极开展各类校本研修活动,不断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在研修中领悟,在实践中创新,在反思中提高,着力解决教学实践中的各类问题。
4.学分认定。
教师校本研修学分认定内容必须是教师本年在学校开展的主题研修活动,以自然年为期限,一年认定一次。
由市教育局组织领导,市教研室按照《中小学教师校本研修学分计算标准》(见附件一)审核认定。
具体流程如下:1)11月20日前,各校教师填写《中小学教师校本研修年度学分认定考核表》(见附件二,一式三份)并提供支撑性材料;2)12月1日至10日各校组织专人对教师的申报材料进行审核(附件一中本校组织的专题培训;校本研修;青年教师培训;教学展示;自我研修五部分)并填写《中小学校本研修课程评价汇总表》(见附件三);3)12月15日前各校将资料交片区单位,各片区成立校本研修学分认定小组(片长为第一负责人,小组成员从片区内各校抽调)对片区组织的专题培修和校本研修部分进行集中审核;4)12月17日开始,各单位根据市教研室安排的时间将资料(个人资料及附件三电子档和纸档)报送教研室,教研室对研修成果;校本课程;市级以上的专题培训、校本研修等进行审核;5)市教研室于寒假前将最终审核结果报送市教育局备案。
学时认定实施细则 (试行) 为认真贯彻落实《江苏省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条例》的有关规定,进一步规范我市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学时的认定工作,现制定本细则。
一、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以下简称继续教育),是指对在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社会组织专业技术岗位上工作的人员进行的以补充、更新、拓展知识,增强创新能力,提高其业务素质和专业技术水平,促进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社会组织发展为目的的教育和培训。
二、专业技术人员平均每年脱产或者半脱产接受继续教育的累计时间,高、中级专业技术人员不少于72学时,初级专业技术人员不少于40学时。
国家和省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单位实行专业技术人员职务聘任制的,继续教育的实施周期与职务聘任周期一致。
周期内学习时间可以集中使用,也可以分散使用。
鼓励和支持专业技术人员利用业余时间开展自学。
三、继续教育的形式。
1.参加进修班、培训班或者研修班; 2.到教学、科研、生产单位进修; 3.参加国内外学术会议和学术讲座; 4.出国(出境)进修、考察、培训; 5.单位组织的学习和有考核的自学; 6.接受现代远程教育; 7.其他形式的继续教育。
四、继续教育的学时认定标准。
(一)参加由市人事部门认定的各继续教育基地举办的继续教育培训班学习,按其批准学时数认定。
(二)参加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举办的进修班、培训班、研修班,每天按8学时认定,一次最多认定两年的学时。
在继续教育证书登记时,参加进修、培训、研修人员需提供举办单位发放的培训证、结业证或合格证等相关证明材料。
(三)参加高层次学历教育或攻读学位的,对当年参加学习的人员可在学习结束后一次性按72学时予以认定。
在继续教育证书登记时,由学员提供学校出具的成绩单或证明材料(包括学员当年参加学习时间、所学课程及成绩)。
取得毕业或结业证书的,从毕业当年起认定三年内有效。
(四)参加各类专业高级研修班的,每天按12学时予以认定,一次最多认定两年的学时。
关于“2019年职称评定继续教育总学时认定证明”填写送审工作的说明鉴于“江苏省中小学教师培训学时认定和管理系统”从2013年建立并逐步使用,不能全程记录各位同志任现职以来的继续教育学时情况,为此,今年“总学时认定证明”分两个时段填写审核,具体填写送审工作说明如下:一、时段划分第一时段:指任现职以来至“江苏省中小学教师培训学时认定和管理系统”开始有记载为止的年份。
第二时段:指“江苏省中小学教师培训学时认定和管理系统”有记载至目前。
二、佐证材料1.第一时段以《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证书》为佐证材料,对任现职以来继续教育情况,按年序逐项填写,县级以上学时与校本培训学时要分页填写。
县级以上培训平均每年不少于36学时,校本培训平均每年达36学时即可。
县级以上培训项目的学时依据《县级以上培训学时补录标准》进行认定,对应的学时证明材料附在《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证书》后面,校本培训学时的填写要项目内容具体,学时认定标准也可参照《县级以上培训学时补录标准》。
2.第二时段以“江苏省中小学教师培训学时认定和管理系统”记载情况为佐证材料,按年度逐年(包括2019年)打印“继续教育学时证明”。
三、审核权限1.第一时段,由所在单位进行审核。
县级以上学时的审定,须依据“学时补录标准”,对照相关材料对《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证书》填写的内容进行逐项审核,加盖当时所在学校公章验证。
校级培训学时,须加盖举办学校公章予以验证。
最后,将“2019年职称评定继续教育总学时认定证明”对应内容填写完整,并签名盖章。
2.第二时段,由县教师发展中心进行审核。
县教师发展中心只对“江苏省中小学教师培训学时认定和管理系统”中有记载部分进行审定,打印好参评教师各年度的“继续教育学时证明”后,由学校集中到县教师发展中心(211室)审定,现场填写并带回《2019年职称评定继续教育总学时认定证明》。
3.校、县两级审定互不冲突,本次审定县级先行。
四、县级送审1.以学校为单位集中报审。
学校网络培训通知培训是一种有组织的知识传递、技能传递、标准传递、信息传递、信念传递、管理训诫行为。
那么,关于培训的通知怎么写呢?如下有一那么学校网络培训通知范本,欢送大家参考和学习!各直属学校,镇(街道)中学、中心(实验)小学、中心(实验)幼儿园:根据《江苏省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学时认定管理方法(正式印发稿)》相关精神,为了更好的帮助全区教师完成每年至少36学时的培训要求,同时更好地发挥区教育局对普通教师、骨干教师和青年教师的管理作用,特举行“xx年无锡市惠山区全员教师远程培训”。
详细事项通知如下:20XX年6月—20XX年12月(注:拿到帐号之日即可学习; xx年12月底进展年度学时统计) 培训方式:网络培训培训对象:惠山区全体教师(各校/园的正副校长/书记参加校长远程培训,不作为此培训对象)。
1、无锡市惠山区骨干教师(指获惠山区教学能手或无锡市教学新秀以上学科称号的教师)2、无锡市惠山区青年教师(指入职1-3年的青年教师)3、无锡市惠山区普通教师(指非以上两种对象的教师)通过《中国教师教育网》官网.teacheredu. ,点击“培训入口”—>江苏—>xx年无锡市惠山区全员教师远程培训,工程,平台,开展网络课程学习。
1、此次培训时间为xx年6月—xx年12月(12月底统计学时)。
(不参照网上的培训时间)2、此次培训对象指非正副校/园长(书记)之外的教师,校/园长助理也需要参加此次培训。
(如果正副校/园长之前自主申报并拿到学习账号,此次不作学习要求。
)3、每位学员必须学习。
否那么视作放弃继续教育,年度继续教育视作不合格处理。
4、各个网络学科管理员不需要参加学员培训,只要完成学科网络管理工作,即可获得年度学时36学时。
5、此次网络培训中的青年教师指的是xx年7月之后入职的青年教师,之前入职的青年教师只要完成区三年达标考核即可认定区级培训36学时。
6、如果工作单位或任职岗位已经发生调整,详细身份确认请咨询现任单位人事秘书后确定是否重新申报。
江苏省教师培训学时认定和登记管理办法
第一条为贯彻落实《江苏省教育中长期发展规划纲要》,提高教师师德素养和业务水平,培养造就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根据《教师法》、教育部《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规定》和《江苏省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条例》等,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全省普通中小学、中等职业学校(含五年制高职校)、幼儿园、特殊教育机构及其他教育机构教师、校长的培训学时认定和登记管理工作,适用本办法。
高等学校教师、校长培训学时认定和登记管理工作,另行规定。
第三条参加教师培训,是教师的权利和义务。
教师培训以补充、更新、拓展教师专业发展方面的新理论、新技术、新方法为主要内容。
具体内容依据教师专业标准和教师教育课程标准确定。
第四条教师培训的主要形式包括:
(一)参加进修班、培训班或者研修班;
(二)到教学、科研、生产单位进修;
(三)参加国内外学术会议和学术讲座;
(四)出国(出境)进修、考察、培训;
(五)单位组织的学习和有考核的自学;
(六)接受现代远程教育;
(七)其他形式的继续教育。
第五条县级以上(含县级,下同)教育行政部门的师资(人事)
部门负责本区域教师培训的计划制定、组织管理和考核、登记、上报等工作,指定辖区内专业教师培训机构按年度实施。
第六条教师培训按照统筹规划、按需施训、注重实效、改革创新的原则分层组织实施,主要包括校本培训、县级培训、市级培训、省级培训和国家级培训,按培训组织的教育行政部门级别确定。
第七条教师培训以5年为周期,总学时不低于360学时,其中县级以上培训学时不少于180学时。
中等职业学校专业课教师每五年到企业实践累计不少于5个月,累计满1个月计50学时。
第八条培训项目应明确培训时间、地点、内容和学时等内容,并以文件形式予以公布。
未经公布的不予认定。
第九条校本培训由学校按年度制定计划,报所属教育行政部门或指定的教师培训机构审查批准后实施。
未经审查批准的不予认定培训学时。
因故未能列入年度计划的,提前2周报送审查。
已列入年度培训计划,因故调整时间并在当年内完成的,不再重复审查。
第十条教研、科研、电教、装备等其它教育机构组织的教师培训须纳入同级教师培训规划、统一部署,集中或分别组织实施。
未纳入规划的不予认定。
第十一条新任教师岗前培训学时实行单项认定和登记,培训时间为1年内120学时。
单项培训学时不足的,视同周期内培训学时未完成。
第十二条鼓励教师通过在职学习、脱产进修、远程教育、自学考试、攻读教育硕士等多种学习途径提高学历水平。
年度内完成1门以上课程学习并考核通过的,凭单科结业证书认定当年县级以上培训
36学时。
第十三条教师通过论文撰写、参与课题研究、出版教育专著、技术发明创造等形式开展教育科研活动并取得成果的,是否认定培训学时由市级教育行政部门规定。
认定学时的,总学时不得超过县级以上年均培训学时的二分之一。
第十四条鼓励优秀教师示范引领。
(一)参加校本培训授课,认定相应校本培训时间。
参加县级以上培训授课,认定县级以上培训6学时。
按次计算,最多不超过18学时。
(二)开设县级以上公开课、示范课一次,认定县级以上培训6学时。
按次计算,最多不超过18学时。
(三)参加县级以上教育行政部门组织的优质课、教学基本功、技能大赛、信息化教学大赛等教师竞赛项目获个人奖项的,认定当年县级以上培训18学时。
第(二)、(三)不重复计算。
第十五条响应号召到贫困地区跨县支教,支教期间无教学事故或其他不良影响,连续任教时间1学期以上的,经考核合格,认定当年县级以上培训72学时。
参加县域内支教,连续任教时间在1个月以上的,由县级教育行政部门规定是否认定培训学时,认定学时的,总学时不得超过县级以上培训36学时。
第十六条因故不能参加培训者,须递交经所在单位批准的请假条。
每门课程(项目)累计缺课(含请假)三分之一或旷课四分之一及
以上者和培训考核不合格者,不登记学时。
第十七条因产假、病假等特殊原因,确实无法参加培训的教师,须出具学校及所属教育行政部门或县级以上医疗单位的证明,上报相应培训主管部门或机构办理当年免修手续。
5年周期内总学时仍应达到相应要求。
第十八条学时认定实行属地管理,采取证书和网络登记办法。
证书登记按原有关规定执行。
第十九条培训学时网络登记应包括培训文件、主办单位、承办单位、培训地点、考核结果等内容。
(一)县级以上培训,由培训承办单位在培训结束后,根据培训考核情况进行网上培训学时登记。
(二)因论文、获奖等折算学时的和校本培训,由学校进行网上登记。
(三)不适宜即时登记的,由相应教师培训学时认定机构根据培训文件、考核情况等进行网上集中登记。
(四)县级教师培训主管部门对培训机构和学校登记情况进行审核确认。
未经网络登记的培训学时,《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证书》不予记录。
(五)教师发现学时错登、漏登的,应当在1个月内向负责学时认定和登记的单位提出更正、补登申请。
接到申请的单位应当在30日内予以处理,并答复申请人。
第二十条教师完成培训学时是教师考核、职务聘任、教师资格证书定期注册的必备条件和重要依据。
未完成规定培训学时的视为
继续教育不合格,不得评先评优和晋升专业技术职务。
新教师未完成上岗培训规定学时者,不得转正定级。
第二十一条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定期对教师培训工作进行考核并向社会公布考核结果。
第二十二条本办法由江苏省教育厅负责解释。
第二十三条本办法自2013年4月25日起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