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常见蕨类植物图鉴
- 格式:doc
- 大小:159.01 KB
- 文档页数:9
仁怀市石松类和蕨类植物多样性作者:陈永怡谢梅何选泽钟小敏胡国雄来源:《山地农业生物学报》2024年第01期摘要:通過野外实地调查和文献资料整理,对仁怀市石松类和蕨类植物物种多样性、分布格局、生态类型、区系进行分析。
结果表明:仁怀市共有石松类和蕨类植物26科67属269种,其中石松类2科6属16种,蕨类24科61属253种,包括4个仁怀市新记录科、12个仁怀市新记录属、134个仁怀市新记录种;优势科为鳞毛蕨科、凤尾蕨科、蹄盖蕨科和水龙骨科。
仁怀市石松类和蕨类植物受地形因素影响较大,东南高山丘陵种类较多,西北河谷坡地种类较少;在垂直分布上呈现出随海拔升高物种数量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900~1100 m的海拔梯度范围内种类最多,符合“中间膨胀效应”。
仁怀市石松类和蕨类植物生态类型多样,土生类型最多,石生类和附生类次之,水生类型最少。
属的区系分析表明仁怀市的石松类和蕨类植物以热带成分为主。
关键词:仁怀市;石松类;蕨类;分布格局;新记录中图分类号:Q949.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0457(2024)01-0000-00国际DOI编码:10.15958/ki.sdnyswxb.2024.01.000石松类和蕨类植物是一类以孢子繁殖的维管植物,是陆地植物进化史上的重要类群[1]。
传统上,蕨类植物类群被认为是一个自然类群,一般包括松叶蕨类(whisk ferns)、石松类(lycophytes)、木贼类(horsetails)和真蕨类(ferns)。
分子系统学研究表明传统上界定的蕨类植物并非单系类群,松叶蕨类、木贼类和真蕨类形成一个世系(统称为蕨类植物monilophytes),与种子植物互为姐妹类群[2,3],石松类(包括石松科、水韭科和卷柏科)形成另外一个独立的世系,为其他维管植物的基部类群。
根据PPG I分类系统[3],地球上现存的石松类和蕨类植物共有14目51科337属约11916种,其中石松类包含3目3科18属约1338种,蕨类包含11目48科319属约10578种。
常见蕨类植物图鉴石松亚门Lycophytina垂穗石松Palhinhaea cernua 石松科别名:筋骨草、小伸筋、过山龙,石松科垂穗石松属。
主要分布于浙江、福建、台湾及华南、西南地区山溪边或林下荫湿石上。
全植物试管内能抑制某些细菌;在非洲,煎剂用以治疗腹泻、痢疾。
卷柏Selaginella tamariscina 卷柏科别名:还魂草、长生不死草、长生草、佛手柏等,卷柏科卷柏属。
卷柏根能自行从土壤分离,卷缩似拳状,随风移动,遇水而荣,根重新再钻到土壤里寻找水份,因其耐旱力极强,在长期干旱后只要根系在水中浸泡后就又可舒展,故而得名九死还魂。
往往生长在干燥的岩石缝隙中或荒石坡上。
翠云草Selaginella uncinata 卷柏科别名:百叶草、翠云卷柏、地柏叶、分筋草等,卷柏科卷柏属。
产中国中部、西南和南部各省,多生于海拔40-1000m处的林下阴湿岩石上,山坡或溪谷丛林中;多腐殖质土壤或溪边阴湿杂草中,以及岩洞内,湿石上或石缝中。
主要分布在浙江、福建、台湾、广东、广西、湖南、贵州、云南、四川等省区。
水韭亚门Isoephytina中华水韭Isoetes sinensis 水韭科别名:海枝草、华水韭,水韭科水韭属。
分布:适于温和湿润,春夏多雨,冬季晴朗较寒冷的亚热带气候区。
主要生长在土壤有机质含量丰富的浅水池塘边和山沟淤泥土上,分布于长江下游局部地区。
中华水韭为中国特有种,属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
它是经第四纪冰川后残存下来的孑遗植物,没有复杂的叶脉组织,在分类上被列为似蕨类(小型蕨类),因此它在系统演化上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
此外,它还是一种沼泽指示植物。
松叶蕨亚门Psilophytina松叶蕨Psilotum nudum 松叶蕨科别称:松叶兰、铁石松、铁刷把、石寄生、石龙须,松叶蕨科松叶蕨属。
它是最古老最原始的陆生高等植物。
生于山上岩石裂缝中或附生于树干上,分布于中国西南至东南、华南及陕西、江苏、安徽、浙江、福建、台湾、湖南等地;广布于热带和亚热带。
云南高原湖滨常见湿地植物图鉴
云南高原是一个生物多样性丰富的地区,其湖滨常见湿地植物数不
胜数。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云南高原湖滨常见湿地植物图鉴,按照分类
列表划分。
1. 蕨类植物
云南高原湖滨常见蕨类植物主要有蕨类植物、水龙骨、杜鹃杜鹃、白
背蕨等等。
这些植物一般喜欢在湿润的环境中生长,其中,蕨类植物
的种类繁多,有一些如铁线蕨、囊颖蕨等在药用方面也有一定的应用。
2. 草本植物
草本植物在云南高原湖滨湿地生态系统中也占据了重要地位。
银胎菊、野狗尾草、枫香草等常见草本植物常常在湿地中繁衍生息,很多种类
的草本植物都有一定的药用价值。
3. 水生植物
云南高原湖滨的水生植物主要有香脆草、紫花苋、水苋、海藻等。
这
些植物都是靠水中的营养物质进行生存繁殖的。
香脆草是一种味道清新、口感鲜美的水生植物,深受当地人民的喜爱,尤其是在夏季,香
脆草蘸着调料食用特别爽口。
4. 灌木植物
云南高原湖滨的灌木植物比较多样,有杆秆多且叶片宽大的苦竹、常常被赞誉为“湿地黄花菜”的黄花菜、还有桤木科植物一枝黄花等。
这些灌木植物在湖滨环境中形成了一个绿色屏障,保持了生态系统的稳定。
5. 树木植物
云南高原湖滨上的树木植物包括了一些橡树、杨树、柳树等,它们都是喜爱在水边生长的一些乔木。
这些树木不仅能够为生态系统提供重要的“碳汇”,还能够保护河岸,防止水土流失。
以上就是云南高原湖滨常见的湿地植物图鉴,它们在保持湖滨生态平衡、维护环境美好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接收日期:2023-01-10接受日期:2023-02-14 基金项目:科技基础资源调查专项“粤港澳大湾区生物多样性调查”项目(2022FY100500);广东省普通高校特色创新项目(2020KTSCX059);中国科学院植物资源保护与可持续利用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资助项目*通信作者。
E-mail:********************.cn;***************广东省5种蕨类植物新记录郭小凤1,2,严岳鸿2,顾钰峰2,魏雪莹2,郑希龙1*,舒江平2*(1. 广东药科大学中药资源学院,广东 云浮 527399;2. 深圳市兰科植物保护研究中心,广东 深圳 518114)摘 要:报道了5个广东省蕨类植物新记录物种,隶属于4科5属,包括孟连铁线蕨Adiantum menglianense Y. Y. Qian 、新店线蕨Leptochilus × shintenensis (Hayata) X. C. Zhang & Noot.、无毛滨禾蕨Oreogrammitis adspersa (Blume) Parris 、尖峰岭膜叶铁角蕨Hymenasplenium pseudobscurum Viane 、海南里白Diplopterygium simulans (Ching) Ching ex X. C. Zhang 。
凭证标本均保存于深圳市兰科植物保护研究中心标本馆(NOCC)。
关键词:新记录;蕨类;广东省;生物多样性Doi: 10.3969/j.issn.1009-7791.2023.02.012中图分类号:Q949.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7791(2023)02-0167-04New Records of Five Ferns from Guangdong ProvinceGUO Xiao-feng 1,2, YAN Yue-hong 2, GU Yu-feng 2, WEI Xue-ying 2, ZHENG Xi-long 1*, SHU Jiang-ping 2*(1. School of Traditional Medicine Materials Resource, Guangdong Pharmaceutical University, Yunfu 527322, Guangdong China; 2. TheNational Orchid Conservation & Research Center of Shenzhen, Shenzhen 518114, Guangdong China)Abstract: Five newly recorded species belonging to 4 families and 5 genera of ferns from Guangdong province are reported, they are Adiantum menglianense Y. Y. Qian, Leptochilus × shintenensis (Hayata) X. C. Zhang & Noot., Oreogrammitis adspersa (Blume) Parris, Hymenasplenium pseudobscurum Viane, Diplopterygium simulans (Ching) Ching ex X. C. Zhang. The voucher specimens are deposited in the Herbarium of Shenzhen Orchid Conservation and Research Centre (NOCC).Key words: new records; ferns; Guangdong province; biodiversity广东位于中国大陆最南部,北依南岭,南临南海,全省地势北高南低,地形复杂,以山地和丘陵为主,间有山地、丘陵、平原、台地等。
常见蕨类植物图鉴石松亚门Lycophytina垂穗石松Palhinhaea cernua 石松科别名:筋骨草、小伸筋、过山龙,石松科垂穗石松属。
主要分布于浙江、福建、台湾及华南、西南地区山溪边或林下荫湿石上。
全植物试管内能抑制某些细菌;在非洲,煎剂用以治疗腹泻、痢疾。
卷柏Selaginella tamariscina 卷柏科别名:还魂草、长生不死草、长生草、佛手柏等,卷柏科卷柏属。
卷柏根能自行从土壤分离,卷缩似拳状,随风移动,遇水而荣,根重新再钻到土壤里寻找水份,因其耐旱力极强,在长期干旱后只要根系在水中浸泡后就又可舒展,故而得名九死还魂。
往往生长在干燥的岩石缝隙中或荒石坡上。
翠云草Selaginella uncinata 卷柏科别名:百叶草、翠云卷柏、地柏叶、分筋草等,卷柏科卷柏属。
产中国中部、西南和南部各省,多生于海拔40-1000m处的林下阴湿岩石上,山坡或溪谷丛林中;多腐殖质土壤或溪边阴湿杂草中,以及岩洞内,湿石上或石缝中。
主要分布在浙江、福建、台湾、广东、广西、湖南、贵州、云南、四川等省区。
水韭亚门Isoephytina中华水韭Isoetes sinensis 水韭科别名:海枝草、华水韭,水韭科水韭属。
分布:适于温和湿润,春夏多雨,冬季晴朗较寒冷的亚热带气候区。
主要生长在土壤有机质含量丰富的浅水池塘边和山沟淤泥土上,分布于长江下游局部地区。
中华水韭为中国特有种,属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
它是经第四纪冰川后残存下来的孑遗植物,没有复杂的叶脉组织,在分类上被列为似蕨类(小型蕨类),因此它在系统演化上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
此外,它还是一种沼泽指示植物。
松叶蕨亚门Psilophytina松叶蕨Psilotum nudum 松叶蕨科别称:松叶兰、铁石松、铁刷把、石寄生、石龙须,松叶蕨科松叶蕨属。
它是最古老最原始的陆生高等植物。
生于山上岩石裂缝中或附生于树干上,分布于中国西南至东南、华南及陕西、江苏、安徽、浙江、福建、台湾、湖南等地;广布于热带和亚热带。
南京城市森林蕨类植物组成及区系分析童丽丽;许玥童晖【摘要】经野外调查和资料分析整理,确定南京城市森林共有野生蕨类植物25科36属63种(含变种),主要科为鳞毛蕨科、金星蕨科、蹄盖蕨科、铁角蕨科,主要属为铁角蕨属、鳞毛蕨属、复叶耳蕨属、贯众属.分布区类型在科的等级上,以热带成分占一定主导地位,在属的等级上,热带成分较温带成分占优势,表明南京城市森林的蕨类植物具有较强的从热带向亚热带、温带过渡的特性.在种的水平上,有超过一半的物种是东亚分布成分,表明该区蕨类植物区系地理成分属于东亚植物区系.特有成分相对匮乏,有一定的原始性.【期刊名称】《金陵科技学院学报》【年(卷),期】2017(033)004【总页数】4页(P71-74)【关键词】南京城市森林;蕨类植物;区系;统计分析【作者】童丽丽;许玥童晖【作者单位】金陵科技学院园艺学院,江苏南京210037;电子科技大学微电子与固体电子学院,四川成都610054【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682.35蕨类植物是一类既古老又复杂的植物,是最原始的维管植物,又是最高等的孢子植物[1]。
其种类丰富,分布广泛。
中国是世界蕨类植物分布的中心,共有52科206属2 600种,而江苏省则是我国蕨类植物分布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共有蕨类植物136种,分属32科64属[2]。
在城市森林的植被中,蕨类植物是地被层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维持森林稳定的生态环境起到不可忽略的作用。
目前已有一些学者对南京的宁镇山脉各山头的蕨类植物进行了一定的研究[3-5],本次的研究是在多年实地调查及文献查阅的基础上,对已确定的南京城市森林中的蕨类植物的组成种类和区系特征进行分析。
1 材料与方法1.1 研究地概况南京(N31°14′~32°37′,E118°22′~119°14′)位于江苏西南部,占地面积6 587 km2;位于亚热带北部季风区,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春秋季较短,无霜期237 d;年平均气温16 ℃,年平均降水量1 106 mm;地形复杂,有低山岗地、平原及沿江洲地等多种地形;属宁镇山脉,最高峰为紫金山北高峰,海拔448.9 m;地带性土壤为黄棕壤[3],属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地带[6]。
常见蕨类植物图鉴欧阳光明(2021.03.07)石松亚门Lycophytina垂穗石松Palhinhaea cernua 石松科别名:筋骨草、小伸筋、过山龙,石松科垂穗石松属。
主要分布于浙江、福建、台湾及华南、西南地区山溪边或林下荫湿石上。
全植物试管内能抑制某些细菌;在非洲,煎剂用以治疗腹泻、痢疾。
卷柏Selaginella tamariscina 卷柏科别名:还魂草、长生不死草、长生草、佛手柏等,卷柏科卷柏属。
卷柏根能自行从土壤分离,卷缩似拳状,随风移动,遇水而荣,根重新再钻到土壤里寻找水份,因其耐旱力极强,在长期干旱后只要根系在水中浸泡后就又可舒展,故而得名九死还魂。
往往生长在干燥的岩石缝隙中或荒石坡上。
翠云草Selaginella uncinata 卷柏科别名:百叶草、翠云卷柏、地柏叶、分筋草等,卷柏科卷柏属。
产中国中部、西南和南部各省,多生于海拔40-1000m处的林下阴湿岩石上,山坡或溪谷丛林中;多腐殖质土壤或溪边阴湿杂草中,以及岩洞内,湿石上或石缝中。
主要分布在浙江、福建、台湾、广东、广西、湖南、贵州、云南、四川等省区。
水韭亚门Isoephytina中华水韭Isoetes sinensis 水韭科别名:海枝草、华水韭,水韭科水韭属。
分布:适于温和湿润,春夏多雨,冬季晴朗较寒冷的亚热带气候区。
主要生长在土壤有机质含量丰富的浅水池塘边和山沟淤泥土上,分布于长江下游局部地区。
中华水韭为中国特有种,属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
它是经第四纪冰川后残存下来的孑遗植物,没有复杂的叶脉组织,在分类上被列为似蕨类(小型蕨类),因此它在系统演化上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
此外,它还是一种沼泽指示植物。
松叶蕨亚门Psilophytina松叶蕨Psilotum nudum 松叶蕨科别称:松叶兰、铁石松、铁刷把、石寄生、石龙须,松叶蕨科松叶蕨属。
它是最古老最原始的陆生高等植物。
生于山上岩石裂缝中或附生于树干上,分布于中国西南至东南、华南及陕西、江苏、安徽、浙江、福建、台湾、湖南等地;广布于热带和亚热带。
楔叶蕨亚门Sphenophytina木贼Equisetum hyemale 木贼科别名:笔竿草、笔筒草、笔头草擦草、锉草、接骨草、节节草等,木贼科木贼属。
分布:木贼主产于东北、华北、内蒙古和长江流域各省,原植物喜潮湿,耐阴,常生于山坡潮湿地或疏林下,易生河岸湿地、溪边,或杂草地。
黑龙江、吉林、辽宁、河北、安徽、湖北、四川、贵州、云南、山西、陕西、甘肃、内蒙古、新疆、青海等地均有分布。
北半球温带其他地区也有。
问荆Equisetum arvense 木贼科别名:笔管草、笔筒草、笔头菜、笔头草、寸姑草等,木贼科木贼属。
分布:生活在北半球的寒带和温带地区,我国东北、西北、华北及西南各省都有分布。
常见于河道沟渠旁、疏林、荒野和路边,生于潮湿的草地、沟渠旁、沙土地、耕地、山坡及草甸等处。
真蕨亚门Filicophytina蜈蚣凤尾蕨 Pteris vittata Linn. 凤尾蕨科别名:蜈蚣草、长叶甘草蕨。
为凤尾蕨科凤尾蕨属多年生草本。
生于钙质土或石灰岩上,海拔2000m以下。
广泛分布于我国热带亚热带地区。
全草或根状茎入药,有祛风活血,解毒杀虫之功效。
半边旗Pteris semipinnata 凤尾蕨科别名:半边风药、半边蕨、半边梳、半边牙、半边羽裂凤尾蕨等,凤尾蕨科凤尾蕨属。
分布:生于林下、溪边或墙上等阴湿地,中国、日本及亚洲热带地区均有分布。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消肿止痛。
用于细菌性痢疾,急性肠炎、黄疸型肝炎,结膜炎;外用治跌打损伤,外伤出血,疮疡疖肿,湿疹,毒蛇咬伤。
井栏边草Pteris multifida Poir. 凤尾蕨科别名:凤尾草、井口边草、铁脚鸡、山鸡尾、井茜等,凤尾蕨科凤尾蕨属。
喜温暖湿润和半阴环境,为钙质土指示植物。
常生于阴湿墙脚、井边和石灰岩石上,在有蔽阴、无日光直晒和土壤湿润、肥沃、排水良好的处所生长最盛。
分布于河北、河南、山东、安徽、江苏、浙江、湖南、湖北、江西、福建、台湾、广东、广西、贵州和四川等省区。
金毛狗Cibotium barometz 蚌壳蕨科别名:百枝、蚌壳蕨、扶盖、扶筋、袧脊、金毛狮等,蚌壳蕨科金毛狗属。
分布:多生于山麓阴湿的山沟或林下荫处的酸性土壤上。
在我国南方和西南地区如浙江、江西、湖南、福建、广东、广西、台湾、贵州、四川与云南南部均有分布,亚洲热带其他地区也有,是热带亚热带酸性土壤的指示植物。
国家二级保护药用与观赏植物。
地耳蕨Quercifilix zeylanica (Houtt.) Cop. 三叉蕨科别名:打死回阳,三叉蕨科地耳蕨属。
国内分布:台湾、福建、广东、海南、广西、贵州、云南。
国外分布:也分布于印度南部、斯里兰卡、越南、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毛里求斯和波利尼西亚等热带地区。
福建观音座莲Angiopteris fokiensis 莲座蕨科别名:福建莲座蕨、地莲花、马蹄基、牛蹄劳山猪肝、土瓜、狭羽观音座莲、羊角串等,莲座蕨科观音座莲属。
分布于热带、亚热带地区的林下溪边或沟谷,性喜生长于阴湿的环境中,较耐寒。
我国福建、广东、广西、台湾、贵州、云南、湖南、湖北等省均有分布。
比较稀有。
海金沙Lygodium japonicum (Thunb.)Sw. 海金沙科别名:斑鸠巢、大转藤灰、鼎擦藤、蛤蟆藤、黄心草、金钱风、金沙藤、金线风、龙须草、罗纲藤、罗网藤、猛古藤、米筛花藤、牛斗须藤、牛沙林等,海金沙科海金沙属。
分布:生于山坡草丛或灌木丛中。
主产广东、浙江,全国大部地区均产。
槲蕨Drynaria roosii Nakaike 槲蕨科槲蕨科槲蕨属。
槲蕨主要分布在我国长江以南各省,附生于树干或水边山岩石壁上。
性喜温暖阴湿环境,其肥大的根状茎由于有营养叶加以覆盖,因而有较强的抗旱能力。
此草畏严寒,适合生长于排水性好的土壤中。
华南毛蕨Cyclosorus parasiticus CL. 金星蕨科别名:金星草、华南蕨、密毛毛蕨、密毛小毛蕨等,金星蕨科毛蕨属。
分布:生于密林下或溪边湿地,海拔100-720米处,性喜温暖潮湿,福建、台湾、广东、广西、云南、四川和湖南具有分布。
贯众Cyrtomium fortunei J. Sm. 鳞毛蕨科别名:白头、百头、凤尾草、凤尾黑草、福氏贯众、公鸡头等,鳞毛蕨科贯众属。
分布:生石岩缝、路边或墙缝,海拔400-2300米的地区,主要分布在我国华北、西北、长江以南各省。
乌蕨Sphenomeris chinensis (L.) Maxon 鳞始蕨科别名:金花草、金鸡尾、石发、乌韭、牙齿芒等,鳞始蕨科乌蕨属。
分布:广布长江以南各省,北达陕西南部,热带亚洲亦产,适生范围较广,在海拔200-1900米之间的山坡、田边、路旁、溪沟、林下均有生长。
性喜温暖半阴环境,适生富含腐殖质的酸性或微酸性土壤,常与杂草混生,有时单独群栖。
鹿角蕨Platycerium wallichii Hook. 鹿角蕨科别名:瓦氏鹿角蕨、麋角蕨、蝙蝠蕨、鹿角羊齿等,鹿角蕨科鹿角蕨属。
分布区极狭窄,系近年来在我国云南发现的新记录植物,为热带季雨林中的附生植物;原产澳大利亚东部热带地区,我国各地温室常见栽培栽培。
新月蕨Pronephrium gymnopteridifrons 金星蕨科别名:毛盖新月蕨、培史新月蕨,金星蕨科新月蕨属。
分布于亚洲热带和亚热带地区,我国主产南岭以南、台湾及云南南部,向北达重庆。
蘋Marsilea quadrifolia Linn. 蘋科别名:田字草、苹、大萍、大浮苹、破铜钱、十字草、水草头等,蘋科蘋属。
生于静止浅水里,常见于水池或稻田中,温带及亚热带均有分布。
肾蕨Nephrolepis auriculata (L.) Trimen 肾蕨科别称:蜈蚣草、圆羊齿、篦子草、石黄皮等,肾蕨科肾蕨属。
常地生和附生于溪边林下的石缝中和树干上,喜温暖潮润和半阴。
分布于热带和亚热带地区。
水蕨Ceratopteris thalictroides (Linn.) Brongn. 水蕨科别名:龙须菜、龙牙草、水松草、水铁树、水扁柏、水柏、水芹菜、水柏枝等,水蕨科水蕨属。
分布:水生或淤泥生,常生于池塘、水沟或水田中,亦能在潮湿地上生长。
性喜阳亦耐半阴,水稻土和中性、微酸性园土均适水蕨生长。
原产地台湾、中国华南、日本、冲绳、海南岛及其他热带地区。
抱石莲Lepidogrammitis drymoglossoides (Baker) Ching 水龙骨科别名:半边风、抱石骨牌蕨、瓜米还阳、瓜米石豇豆、角鳖草、抱树莲等,水龙骨科骨牌蕨属。
分布:多生长在海拔1500米以上的沟谷林下岩石上、山坡岩壁上、树皮或岩石上。
广布长江流域各省(浙江)及福建、广东、广西、贵州、陕西和甘肃。
石韦Pyrrosia lingua (Thunb.) Farwell 水龙骨科别名:大号七星剑、大金刀、飞剑草、肺筋草、肺经草、尖石韦、金背茶匙、金瓢羹、金星草、矩圆石韦、木上蜈蚣、牛舌、破血草、铺地蜈蚣七等,水龙骨科石韦属。
分布:生于山野的岩石上,或树上,安徽、江苏、浙江、福建、台湾、广东、广西、江西、湖北、四川、贵州、云南等地均有分布。
桫椤Alsophila spinulosa (Hook.) Tryon 桫椤科别名:笔筒树、刺桫椤、大花蕨、蕨树、龙骨风、山棕、树蕨、水梭椤、台湾桫椤、蛇木等,桫椤科桫椤属。
桫椤是现存唯一的木本蕨类植物,极其珍贵,堪称国宝,被众多国家列为一级保护的濒危植物。
分布:桫椤性喜温暖湿润的气候,常生长在林下或河边、溪谷两旁的阴湿之地。
桫椤主要生长在热带和亚热带地区,东南亚和日本南部也有分布。
国内主要分布在台湾,福建,广东,广西,贵州,四川,云南,西藏。
由于桫椤科植物的古老性和孑遗性,它对研究物种的形成和植物地理区系具有重要价值,它与恐龙化石并存,在重现恐龙生活时期的古生态环境,研究恐龙兴衰,地质变迁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巢蕨 Neottopteris nidus (Linn.) J. Sm. 铁角蕨科别名:台湾山苏花、尖刀如意散、鸟巢蕨、山苏花、铁蚂蟥、乌巢蕨,铁角蕨科巢蕨属。
分布:喜温暖阴湿环境,常成大丛附生在大树分枝上或石岩上,不耐寒。
原产热带、亚热带地区,我国广东、广西、贵州、海南岛、云南南部和台湾热带雨林中均有分布。
扇叶铁线蕨Adiantum flabellulatum Linn. 铁线蕨科别名:大猪毛七、过坛龙、过壇龙、旱猪毛七、黑骨芒箕、黑脚蕨、黑脚芒萁、考拉蒙,铁线蕨科铁线蕨属。
分布:原野生于溪边山谷湿石上,喜温暖、湿润和半阴环境,不耐寒,忌阳光直射;喜疏松、肥沃和含石灰质的沙质壤土。
分布于非洲、美洲、欧洲、大洋州及亚洲温暖地区;中国台湾、福建、广东、广西、湖南、湖北、江西、贵州、云南、四川、甘肃、陕西、山西、河南、河北、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