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科技大学本科工程地质活断层和地震工程地质研究-2讲解
- 格式:ppt
- 大小:8.45 MB
- 文档页数:96
第二篇与区域稳定性有关的工程地质问题第四章活断层的工程地质研究地壳岩体具冇复杂的“块断结构”,这些断块结构及其最新活动性就是控制区域稳定性的最基本因素,而深入研究其边界构造深大活动性断裂的活动特征,则是区域地壳构造稳定性评价的基础。
1.基本概念与研究意义(1)新断裂及新断裂网络:所谓新断裂,是指在最新构造应力场下形成与发展的断裂。
在i个特定的区域内不同性质的新断裂往往构成一定的网络,并能客观地反映出最新构造应力场的特点。
(2)活断层:活断层是新断裂网络中口前正在活动或有可能活动的特定成分。
活断层一般理解为目前正在活动的断层,或在近期地质时期曾经活动过、极有可能在不远的将来重新活动的断层。
后一种情况称为“潜在活断层”。
①近期地质历史时期?②不远的将来? --一般理解为重要建筑物的使用年限,约100〜200a。
(3)研究意义①地面错动、地形变形;②地震一较人范围内的建筑物受损;2 •活断层的基本类型及特征(1 )按活动形式及力学性质分类①逆断层:出于位移是水平挤压形成的: 比断层带较宽,波状延伸;b.断层面两侧间的距离总是因位移而缩短;c ・断层上盘产生上升隆起变形,常发育多条分支或次级断层错动(逆断); d.上盘抬升岩体易产生滑坡;地球上多数山系以逆断层为其边界,如喜马拉雅山、安第斯山等。
世界上许多强震都是伴随板块俯冲带或大陆碰撞带的逆断层活动而发生的。
I ---------------------- + ------------- IB I ' ----------- +- U T图1-14龙门山推覆体汶川(上八 小坝(下)构造地质剖面图(据林茂炳等,1989)1.莲花口组2.遂宁组3.沙溪庙组4.白田坝组5.须家河组6.雷口坡组7.天井山组8.嘉陵江飞仙关组&嘉陵江飞仙关组9.茂汶群10.前震旦花岗岩11.断层12.韧性剪切13.褶皱及置换界面②正断层:活动性止断层下降盘地衣变形特征J 屛 1 J" 2 J»s 3 Jib 4 T>x 5T 21 6 T x t 7 8 r^~i9NJll 口12地壳岩体承受水平张应力,或5垂直作用(图示):乩断面倾角较陡,一般为60°〜80° (图示); b.垂直断层面走向的水平距离随断层错动而增大。
《工程地质学》教案地质工程等专业适用(48学时)刘岁海西南科技大学环资学院地质工程系二O一二年八月《工程地质学》教案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本课程是地质工程专业本科开设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系统讲授岩土工程地质性质研究,工程动力地质作用研究及工程地质勘察。
系统概括工程地质学最基本的原理和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适量安排一定时间的参观及试验。
本课程总学时数为48学时。
二、学时安排三、教学基本内容及教学基本方法和手段第一讲:绪论(2小时)1.教学目的:重点了解工程地质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工程地质学的研究内容,分科及其与其它学科的关系;工程地质学的发展历史。
2.重点与难点:工程地质条件与工程地质问题。
3.教学基本方法和手段:课堂教学。
4.思考题:1)、工程地质学的概念;2)、工程地质问题;3)、工程地质条件。
第一篇岩土工程地质性质研究第二讲:土的物质组成与结构、构造(2小时)1.目的本讲要求掌握有关土的基本概念,并了解有关土的粒度成分;土的矿物成分;土中的水和气体;及土的结构、构造。
2.重点与难点:有关的基本概念,土的粒度,成分、结构构造及其对工程性质的影响。
3.教学方案设计:1) 概念;2) 土的粒度,成分、结构构造及其对工程性质的影响(例举新区土的实例)。
4.教学基本方法和手段:课堂教学,实例等。
5.思考题:土的粒度组成及其工程意义。
第三讲:土的物理性质 (2小时)1.目的:要求掌握有关土的物理性质的基本概念;重点了解土的基本物理性质;细粒土的稠度和可塑性、胀缩性和崩解性及土的透水性和毛细性以及这些性质对土工程地质性质的影响。
2.重点与难点:有关的基本概念、水、孔隙、土的粒度对土工程性质的影响;细粒土的稠度和可塑性、胀缩性和崩解性及土的透水性和毛细性以及这些性质对土工程地质性质的影响。
3.教学方案设计:1) 概念;2) 密度、孔隙、含水性等(例举新区土的实例);3) 细粒土的稠度和可塑性、胀缩性和崩解性及土的透水性和毛细性以及这些性质对土工程地质性质的影响(例举新区土的实例)。
说明:本资料由西南科技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地质1102班岳长成依据西南科技大学《工程地质学》课程独自整理而成,敬请使用!工程地质学概论绪论1、工程地质学:是一门研究与工程建设有关的地质问题,为工程建设服务的地质学科,它是地质学的分支学科,属于应用地质学的范畴。
2、工程地质条件:是指工程建筑物所在地区地质环境各项因素的综合,包括:岩土类型及其工程性质、地质构造地形地貌、水文地质、工程动力地质作用、天然建筑材料。
3、工程地质问题:已有的工程地质条件在工程建设和运行期间会产生一些新的变化和发展, 构成威胁影响工程建筑安全的地质问题。
包括:地基稳定性问题、斜坡稳定性问题、洞室围岩稳定性问题、区域稳定性问题。
4、地基:在土和岩层中修建建筑物,承受建筑物全部重量的那部分土和岩层,地基分持力层与下卧层两部分。
5、基础:建筑物最下面一个组成部分,承受建筑物全部荷载,并传给地基。
6、地基承载力:指地基所能承受由建筑物基础传递来的荷载的能力。
地基与基础设计必须满足两个基本条件:①要求作用于地基的荷载不超过地基的承载能力;②控制基础沉降使之不超过地基的变形容许值。
第一篇岩土工程地质性质研究第一章土的物质组成与结构、构造1、土:是由固体颗粒以及颗粒间孔隙中的水和气体组成的一多相、分散多孔的系统。
2、土的三相组成:指土由固体颗粒、液体水和气体三部分组成。
3、粒径:指土颗粒的大小,以其直径表示。
4、粒组(粒级):指粒径在一定区段内其成分及性质相似的土粒组别。
5、土的粒度成分:指土中各个粒组的相对百分含量,常用各粒组占土粒总质量的百分数表示,它是通过土的颗粒分析试验测定的。
6、累积曲线分析与应用:曲线陡,粒度变化范围窄,颗粒均匀,级配不好;曲线缓,粒度变化范围宽,颗粒不均匀,级配良好。
7、土按粒度成分分类:巨粒土及含巨粒土:巨粒(60-200mm)组质量>15%;粗粒土:粗粒(0.075-60mm)组质量>50%;细粒土:细粒(0.005-0.075mm)组质量>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