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洋乐:小提琴(violin)十大名曲之十:魔鬼的颤音奏鸣曲
- 格式:docx
- 大小:60.88 KB
- 文档页数:3
【古典⾳乐】阿卡多演绎帕格尼尼《魔⿁的颤⾳》1996[FLAC+CUE整轨]专辑名称:Diabolus In Musica - Accardo Interpreta Paganini演奏家:萨尔⽡多·阿卡多(Salvatore Accardo)协奏乐团:伦敦爱乐乐团(London Philharmonic Orchestra)指挥:夏尔·迪图⽡(Charles Dutoit)专辑风格:古典⾳乐、⼩提琴发⾏时间:1996发⾏公司:DGG唱⽚版本:⽇本24K⾦版唱⽚编号:449 858-2GAccardo.-.Diabolus.In.Musica.zip 626386专辑介绍:这张专辑收录了1975年⾄1977年阿卡多演奏的帕格尼尼⼩提琴协奏曲和随想曲12段精华选段,此时正是阿卡多艺术⽣涯的颠峰期,演奏充满了⼗⾜的信⼼,既有炫⽬技巧,⼜有美妙动⼈的乐曲,伦敦爱乐乐团的协奏更是锦上添花。
DGG公司的王牌录⾳师Gunter Hermanns负责摆放录⾳话筒,数码翻录技术处理使琴声通透亮丽、细节纤毫毕现、空⽓感强、⾳⾊真实⾃然,⼩提琴和打击乐的⾼频泛⾳极为丰富,⾜以试出⾳响系统中的任何瑕疵。
帕格尼尼的作品并没有出版得太多,很多作品他只作给⾃⼰演奏⽽没有正式出版。
原因是没有多少⼈能够演奏他的作品,他的作品实在太难演奏了。
传说中帕格尼尼的演奏技巧⾮常特别,最快可⼀秒拉16个⾳。
他在演奏会中,⼩提琴琴弦常常会被预先设计突然“意外”地拉断,⼀根接着⼀根,⽽帕格尼尼依然⽤⾼超的技艺演奏,甚⾄到最后⼩提琴只剩下⼀根弦线。
意⼤利著名⼩提琴家阿卡多,是当今举世⽆双的诠释帕格尼尼的不⼆⼈选,他那⾼超的技巧,疾风般的演奏,令⼈相信帕格尼尼这魔⿁琴⼿依然在世。
录⾳将⼸弦的摩擦质感,流⽔般贯穿全曲的急板,空间中⾃然的堂⾳,通透亮丽的琴声,甜美的⾳质和名琴的⾳⾊尽收其中。
早年的阿卡多⽕爆⽣猛,⼿中名琴迸发出的琴声华丽雄壮,光辉甜美,令⼈难以忘怀。
古典音乐古典音乐有广义、狭义之分。
广义是指西洋古典音乐,那些从西方中世纪开始至今的、在欧洲主流文化背景下创作的音乐,主要因其复杂多样的创作技术和所能承载的厚重内涵而有别于通俗音乐和民间音乐。
狭义指古典主义音乐,是1750-1820年这一段时间的欧洲主流音乐,又称维也纳古典乐派。
此乐派三位最著名的作曲家是海顿、莫扎特和贝多芬。
目录名称定义历史沿革主要乐器巴洛克时期代表作品古典时期代表作曲家浪漫主义时期代表作曲家不同时间需听的古典音乐展开名称定义历史沿革主要乐器巴洛克时期代表作品古典时期代表作曲家浪漫主义时期代表作曲家不同时间需听的古典音乐展开名称定义各种定义古典音乐丛书CLASSICAL MUSIC,中文翻译成“古典音乐”,有人认为“古典”给人的感觉有古董、古板的味道,故改称“经典音乐”。
也有人根据牛津英文辞典里对古典的定义,in traditional and serious style,而称其为“严肃音乐”。
于是,“古典音乐”又被戴上了“严肃”的帽子,让人更不敢靠近。
但下此定义的人一定没有好好查字典,因为serious的第二条义项是这样给出定义的:(指书、音乐等)启发思考的,不仅为消遣的。
因此我们知道原来古典音乐不同于流行音乐的地方是它内涵深刻,能发人深思,更能使人高尚,免于低俗。
再来看一下朗文辞典对古典音乐的解释:music that people consider serious and that has been popular for a long time。
可见,古典音乐是历经岁月考验,久盛不衰,为众人喜爱的音乐。
古典音乐是一个独立的流派,艺术手法讲求洗练,追求理性地表达情感。
古典音乐是一个含义广泛的术语,广义的西洋古典音乐是指那些从西方中世纪开始至今、并在欧洲主流文化背景下创作的音乐,或者指植根于西方传统礼拜式音乐和世俗音乐,其范围涵盖了约公元9世纪至今的全部时期。
主要因其复杂多样的创作技术和所能承载的厚重内涵而有别于通俗音乐和民间音乐。
十大伤感小提琴曲子
* 《流浪者之歌》:又名《吉普赛之歌》,是西班牙小提琴家、作曲家帕布罗·德·萨拉萨蒂的代表作之一,也是小提琴独奏曲中不朽的名篇。
回肠荡气的伤感色彩与艰涩深奥的小提琴技巧所交织出来的效果,听后令人心荡神驰。
* 《圣母颂》:这是一首由德国小提琴家维尔海姆(Wilhelmj)根据舒伯特同名的歌曲编成的小提琴独奏曲,带有伤感的色彩。
* 莫扎特《第二十一号小提琴奏鸣曲》:这是莫扎特创作的小提琴奏鸣曲中唯一一首用小调写成的作品,创作于他母亲去世后,处于极度悲伤状态下的莫扎特。
整部作品充满了凄婉沉痛的氛围。
另外,《辛德勒名单》、《天空之城》、《月光》、《悲怆奏鸣曲》、《G弦上的咏叹调》等也是著名伤感小提琴曲。
音乐是主观的艺术,每个人对伤感的感受可能会有所不同.。
回顾经典,10张被世界发烧友公认的古典发烧名盘润丰名线坊所谓的发烧碟是指词曲、演唱、编曲、录音都达到一流境界的唱片品,最早指LP,现在一般指CD,必须是在乐迷和音响发烧友当中引起共鸣、普遍认可的,在音乐性和音响性上达到一定高度的才可以叫“发烧碟”,而要求更高的“发烧天碟”就是这些精品中的精品,不管你是不是发烧友,这些发烧大碟你都应该或多或少的了解一下。
01Rhapsodies中文名称:白头翁评鉴:刘汉盛音响二十要之“音色”测评,飙靡一世纪的“费城之音”RCA的“Living Stereo”系列是深受发烧友喜爱的古典唱片系列,大都录制于上世纪五十年代末至六十年代初,也就是立体声录音刚出现的时代,令人佩服的是几乎每一张都有优异的录音效果。
斯托科夫斯指挥的这张《狂想曲集》是RCA的“LivingStereo”系列中最杰出的录音之一,它收录了李斯特的《第2匈牙利狂想曲》、埃乃斯库的《罗马尼亚狂想曲》等名作。
02The Four Seasons中文名称:4季评鉴:《企鹅》评价三星带花,四季必听必搜的版本如果要列举出全世界范围内流传最广的巴洛克时期作品排行榜,意大利作曲家维瓦尔第的小提琴协奏曲《四季》一定名列前茅。
这张阿卡多演奏的《四季》又是一张一代名盘,四季必听必搜的版本。
阿卡多用四只史特拉底名琴演奏四季,音色讲究,悠扬,除第一小提琴之外,另一个角色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羽管键琴(布鲁诺·卡尼诺),旋律优美,曲意清新,具有很强烈的形象感与高难度的技巧性,因此备受小提琴演奏家们的青睐与听众们的喜爱。
03Espana中文名称:西班牙狂想曲集评鉴:TAS、企鹅、CD圣经、留声机杂志等榜上的发烧名盘Decca版的《西班牙狂想曲集》,是模拟录音时代的典范,也是西班牙籍指挥家阿根塔逝世前一年于伦敦京士威厅及日内瓦维多利亚厅录制的传奇录音。
此录音的LP版长久以来高挂TAS金榜,1995年DECCA成功将其转制成CD,灿烂华丽的管弦乐、分明的层次与惊人的动态曾令乐迷大为惊艳。
于知文:广陵散铿锵,琴人多义士!原创:于知文凤箫古琴网西方音乐史上,有一首著名的小提琴曲——意大利小提琴家塔尔蒂尼的《魔鬼的颤音》,曲名如此,一方面是说提琴技法高超、直如神出鬼没,一方面也源于一个传说。
传说,塔尔蒂尼经常梦想学到世上最神奇的小提琴技巧,1913年的一天晚上,梦中的塔尔蒂尼梦遇到万能的魔鬼,表示愿意把自己的灵魂出卖给魔鬼,以交换琴技,魔鬼先生用他的小提琴随即演奏了一首美妙出奇的奏鸣曲,其精彩和熟练使得塔尔蒂尼激动得连气都喘不过来。
此时,他突然醒来,想到梦中的情景,连忙抓起小提琴凭记忆拉出了梦中魔鬼演奏的那首奏鸣曲,并且把它记到谱纸上,这就是《魔鬼的颤音》的由来,曲中有很多优美而又极具难度的颤音。
这个传说,透露给世人的是琴家的痴迷和琴技的高超。
无独有偶,我国古琴史上,也有过一则类似的魔鬼之曲,那就是《广陵散》。
宋《太平广记》载:一次,嵇康宿月华亭,“至一更操琴,先作诸弄。
雅声逸奏,空中称善。
中散抚琴而呼之:“君是何人?”答云:“身是故人,幽没于此。
闻君弹琴,音曲清和,昔所好,故来听耳……君可更作数曲。
”中散复为抚琴,击节。
后共论音声之趣,并授嵇康《广陵散》,后与嵇康誓,不得教人。
与塔尔蒂尼《魔鬼的颤音》相比,《广陵散》这则传说,一方面固然也是对琴技的赞叹,另一方面传达出的信息式是——激昂壮烈的侠义之气、愤慨不屈的浩然之气长存于天地之间、神鬼之界。
自从古琴诞生以来,始终被赋予了沟通人神的高尚地位,《广陵散》的这则传说可算得上是对此的一个小小注解。
《广陵散》的由来,史书有载,说此曲乃嵇康游玩洛西时,为一古人所赠。
但如是神曲,人们自然不满足于如此平淡的历史记载,直到搬出了人鬼论琴的故事,才稍稍慰藉一下人们的好奇心。
魏晋风流,竹林七贤“越名教,任自然”,绝不与世俗同流合污,其中就有“嵇琴阮啸”之说。
巧合的是,嵇康、阮籍分别都有一首古琴曲与之相关,那就是《广陵散》和《酒狂》,两曲分别借酒与侠来表达琴人与世俗的对抗。
十大名曲之十:魔鬼的颤音奏鸣曲西洋乐网整理意大利小提琴大师塔尔蒂尼(Tartini)是十八世纪最杰出的小提琴演奏家、作曲家。
这首奏鸣曲正是小提琴历史上古典的顶峰之作。
一个流传很广的传奇表达了它的来历。
一天夜里,塔尔蒂尼在睡梦中梦见了魔鬼,魔鬼教他用奇异的方式演奏了一首乐曲。
他惊醒后当即追思记录下来。
后来,作品以其非凡的魔力征服了听众。
它好似作曲家在梦中与魔鬼对话。
它的抒情与庄重深沉在曲调中由难度极高的双弦颤音表现出来。
那雄浑的气势和独到的旋律使魔鬼的颤音给人世留下了绝响。
几个世纪过去了,再也没有哪位小提琴家做过一样的梦,记下那样惊世的曲调。
西方古典音乐蓬勃进展的那几百年里,因无佳作而淹没于人潮,此刻不为世人所知的作曲家恐怕数不胜数,因一首佳作而名闻天下的作曲家却是能说出几个来的。
可是,有这么一名音乐大师,他创作了很多极优秀的作品,也为音乐的进展作出了专门大的奉献,但此刻他在音乐史上的成绩和阻碍远远尚未被人完全认清,他即是——塔蒂尼(Tartini).提及塔蒂尼,恐怕明白的人不多,但提及魔鬼的颤音,举手、颔首表示明白的人恐怕可不能是少数了。
或许还会有人说:“明白!帕格尼尼的嘛!阿卡多拉得很棒!”悲伤或许就在那个地址,说到“魔鬼的颤音”,很多朋友想到的往往可不能是塔蒂尼和他的那首名为《魔鬼的颤音》的曲子,而是另一张别称《魔鬼的颤音》的一张发烧古典CD。
这张由德国DG出版的是帕格尼尼的小提琴曲选集,小提琴独奏是小提琴大师阿卡多,曲目的高难度、大师技术的精湛在加上录音的发烧,使得这张cd为发烧友们推崇,自然广为人知。
由于名字相同,某种程度上来讲,这张cd的光芒掩盖了这首曲子,使得人们不能正确的去熟悉这首曲子。
其实,错也不在cd本身,而在翻译者。
在这张CD的封面上,题目原文是“Diabolus in Musica”,直译应该是“音乐中的魔鬼”,意译能够译作“魔鬼之音”,和颤音毫无关系,冠名者本意可能是用译形容曲子的高难度。
小提琴最难的十个曲子小提琴作为一种传统的西方乐器,有很多技术上复杂和音乐上挑战性的曲目。
以下是一些被认为是小提琴最难的十个曲子:1. 小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J.S. Bach)-《无伴奏小提琴奏鸣曲》(Sonatas and Partitas for Solo Violin)2. 祖帕·皮扬奋尼(NiccolòPaganini)-《第24号卡波奇奏鸣曲》(Caprice No. 24)3. 贝多芬(Ludwig van Beethoven)-《小提琴奏鸣曲》(Violin Sonata)4. 尤金·伊萨伊(Eugène Ysaÿe)-《无伴奏小提琴奏鸣曲》(Six Sonatas for Solo Violin)5. 彼得·特恩斯-《拜尔之主题变奏曲》(Variations on a Theme of Corelli)6. 弗里茨·克莱斯勒(Fritz Kreisler)-《柔美的练习曲》(Liebesleid)7. 巴洛克索纳塔-《Ricercare in C minor》8. 安东尼奥·维瓦尔第(Antonio Vivaldi)-《四季》(The Four Seasons)9. 尼古拉·米尔斯泰因(Nicolas Mırraın)-《萨克斯协奏曲》(Saxophone Concerto)10. 皮埃尔·布洛赫(Pierre Boulez)-《射弓》(Anthèmes)这些曲目在技术上要求高超的琴技、复杂的音乐结构和表现力。
挑战性的技巧包括快速的指法、复杂的弓法、难以掌握的音程和和弦,以及对音乐表达的高度理解和掌握。
然而,每个小提琴演奏家的感知和观点可能有所不同,这只是一个普遍认可的列表。
小提琴独奏名曲100首下面是小提琴独奏的名曲100首:1.《四季》维瓦尔第2.《悲怆》柴可夫斯基3.《门德尔松e小调协奏曲》4.《流浪者之歌》萨拉萨蒂5.《卡门幻想曲》萨拉萨蒂6.《吉卜赛之歌》萨拉萨蒂7.《魔鬼的颤音奏鸣曲》帕格尼尼8.《恰空》巴赫9.《野蜂飞舞》10.《钟》帕格尼尼11.《纪念曲》12.《上海滩》13.《月亮代表我的心》14.《梁祝》15.《二泉映月》16.《红楼梦》17.《海滨音诗》18.《刀舞》19.《送春肥》20.小提琴独奏曲《苗岭的早晨》21.《清水江恋歌》22.《庆丰收》23.《早天雷》24.《雨夜花》25.《牧歌沙》26.《钢琴伴奏版梁祝》27.《协奏曲梁祝》28.《渔家姑娘在海边》29.《何日君再来》30.《花好月圆》31.《四季歌》32.《漫步人生路》33.《我只在乎你》34.《夜上海》35.《再见我的爱人》36.《你的眼神》37.《情人的眼泪》38.《满江红》39.《今宵多珍重》40.《晚风》41.《欣赏我爱你中国》43.《山丹丹开花红艳艳》44.《鸿雁》45.《洗衣歌》46.《弦乐重奏情深谊长》47.《花儿与少年》48.《千年铁树开了花》49.《吕思清新春乐》50.《大海啊故乡》51.《思乡曲》52.《渔舟唱晚》53.《花儿为什么这样红》54.《丰收渔歌》55.《我爱你中国》56.《我和我的祖国》57.《我爱你塞北的雪》58.《秋来秋去》59.《其实你不懂我的心》60.《明月千里寄相思》61.《天边》62.《我的祖国》63.《如诗如画》65.《牧歌作曲家》66.《我的花儿》67.《遥远的小山村》68.《燕子》69.《白女》70.《小河淌水》71.《遥远的小渔村》72.《渔光曲》73.《情深无边》74.《听妈妈讲那过去的事情》75.《天路》76.《青藏高原》77.《荷花颂》78.《想念你》79.《最爱是谁》80.《你照亮我的生命》81.《恋爱中的女人》82.《让它去吧》83.《殉情记》84.《不了情》85.《阿根廷别为我哭泣》87.《黄昏之恋》88.《雨和泪》89.《牧羊姑娘》90.《月河》91.《戏剧人生》92.《告诉梦拉我爱她》93.《新春乐》94.《爱的故事》95.《不由自主》96.《心债》97.《夏夜》98.《牧歌》99.《高山青》100.《大江东去》。
《魔鬼的颤音奏鸣曲》——塔蒂尼第一次听这首奏鸣曲,是被它的名字所吸引。
然而当我进一步了解后,发现“魔鬼的颤音”并非塔蒂尼一人所拥有,只要提起“魔鬼的颤音”,帕格尼尼和阿卡多也是一定会被人们想起的。
然而帕格尼尼和阿卡多也只是因为《Diabolus in Musica》这张CD的音译才与“魔鬼的颤音”产生了关联,光芒甚至还超过了塔蒂尼。
可唯有这并不为众人熟知的音乐天才塔蒂尼笔下的《魔鬼的颤音奏鸣曲》让我的心灵感到了震撼。
塔蒂尼是意大利著名的小提琴家,作曲家。
在他的一生中除了创作音乐,他还写了一些音乐理论著作,创办了一所一小提琴演奏为教学宗旨的高等学校,还对小提琴的琴弓进行过改造。
在他一生所创作的音乐中,《魔鬼的颤音》是其中最有名,最值得一听的一首。
小提琴的声音悠扬且细腻,刚好将这首奏鸣曲的情绪与内涵完美的展现出来。
伴随着小提琴时而悠长,时而跳跃的旋律,塔蒂尼为我们讲述了这一奇幻的故事:据他自述,他在梦中与魔鬼相遇,并把自己的灵魂出卖给它以换得与它交流得机会。
魔鬼向他展示了自己未卜先知得魔力,不过作为音乐家的塔蒂尼最感兴趣的是魔鬼的音乐天赋怎么样,他递给魔鬼一把小提琴,让它演奏。
魔鬼接过后弹出了一段极为优美的旋律,塔蒂尼为之痴迷。
梦醒后,塔蒂尼竭力的回忆那段旋律,可惜在他的脑海中已经有些支离破碎了。
这首《魔鬼的颤音奏鸣曲》就是根据他的少量记忆而编写起来。
这看似玄幻的故事,我竟从乐曲中一一听到了它的细节:第一乐章的慢板旋律优美却充满悲伤与阴沉,刚刚符合魔鬼的特点,似乎也在预示着魔鬼的不可捉摸与神秘气息。
除此以外,哀伤充斥着整个世界,仿佛随时就要落下泪来。
转入第二乐章,音符立即跳跃起来,几个强音之后便如同一股泉水向下游流去,期间毫无阻碍。
小提琴的独奏在这一部分最为吸引人,时而渐强,时而婉转,颤音也在期中不是出现。
不禁,我想到了魔鬼的自大与张扬,想来是他在为塔蒂尼演奏。
那毫无阻拦与犹豫的旋律展现了魔鬼高超的小提琴技艺,他甚至还不时加上高难度的颤音以示自己的狂妄。
塔蒂尼《g小调奏鸣曲(魔鬼的颤音)》赏析
塔蒂尼的《g小调奏鸣曲(魔鬼的颤音)》是一首充满挑战与困难的作品。
这首曲子充满了崎岖不平的音乐主题和复杂的演奏技巧,需要演奏者通过各种技巧来呈现出曲子中独特的“魔鬼的颤音”。
这首曲子的难点主要在于它的演奏技巧上。
首先,演奏者需要虚拟出曲中充满挑战性的音乐主题,然后通过复杂的手指技巧来呈现出曲中细微的变化。
其次,演奏者需要使用各种技巧来呈现出曲中独特的“魔鬼的颤音”,这需要演奏者掌握非常高的技巧。
这首曲子对演奏者的技巧要求非常高。
它要求演奏者的手指技巧和音乐表现力都达到非常高的水平,只有这样才能完美地演奏出这首曲子中那独特的魔鬼颤音。
总的来说,这首曲子充满了挑战性,是一首非常值得挑战的曲目。
好听的小提琴曲排行榜世界小提琴十大名曲排行榜:1.纪念曲德国小提琴家德尔德拉(Drolla)某日,因为访问友人,乘电车到维也纳郊区去,恰巧经过舒伯特之墓。
他见了这位生前并无名气的歌曲之王之墓,油然在脑海中浮起了乐思,急于记载下来,写在电车票上。
到了友人家中立即在钢琴上细心研究,完成了全曲。
这首曲子追忆怀念之情尤深,大都理解为美女深情的回忆,或是幸福美好的纪念。
作曲家未给予确切的说明,这就留给欣赏者来领悟吧。
全曲由三部分组成,曲调鲜明简练,余音绕梁不绝。
尤其是那优美柔丽的音色,也使听众引起深切的怀想。
2.圣母颂这是一首由德国小提琴家维尔海姆(Wilhelmj)根据舒伯特同名的歌曲编成的小提琴独奏曲。
在古典作品中,作曲家往往把最美好、最完善,最能给人以崇高意境的圣母形象化作庄重的乐思中,表现出自始自终的质朴高贵。
曲调展现在人们面前的仿佛就是达芬奇的圣母肖像画。
那曲调句句层次清楚,深邃而通畅,情感浓重,格律严谨,以虑诚和真垫深深感动人心。
起始在G弦上浑厚多姿的歌唱,感人至深。
当用八度双音演奏时,钢琴伴奏使用了大幅度波浪进行的琶音。
在乐曲高潮中,涌现出圣洁的色彩。
全曲在异常宁静中渐渐消失3.云雀这是罗马尼亚作曲家旦尼库(Dinicu)独具特色的作品,在小提琴高音E弦上绝无仅有的颤音名曲。
乐曲巧妙地运用了小提琴上下滑指的颤音技巧,以极为明快欢腾的旋律,简练而富于动感的钢琴伴奏,表现了山林中云雀争鸣、阳光明丽、风景如画的幕。
在小提琴E弦亮丽清悦透明的音色表现下,高超的颤音绝技一气呵成。
4.沉思这是法国作曲家马斯涅(Massenet)为歌剧泰安司(Thais )所作的慕间曲。
女主角Thais在沉沦的深渊中,渴望憬着清明淇蓝的天空。
作为一首小提琴冥想曲,在表现深挚悠远的情思,在宁静起伏的旋律中,其典雅耐人寻味。
5.爱之喜悦克莱斯勒(Fritz Kreisler)是二十世纪最富盛名的小提琴大师。
这首小提琴曲是他最具代表性的名曲。
康托罗谈塔尔蒂尼《魔鬼的颤音》作者:舒匀来源:《音乐爱好者》2017年第02期塔尔蒂尼的《魔鬼的颤音》(即《G小调小提琴奏鸣曲》)是陪伴我一生的曲目。
最早约七岁时,我在收音机里听到了这支曲子。
当时的我已在学琴,一下子就被它深深吸引。
我记得很清楚,演奏者是大卫奥伊斯特拉赫,钢琴家是杨博斯基。
于是,我二话不说就跑去本地唱片店询问。
可是,当店员们听了“魔鬼的颤音”这样的字眼,还以为那是帕格尼尼的作品呢!那还是1950年代中期,许多巴洛克曲目都罕为人知。
店员们花费了好几周时间,终于搞到了录音。
然而,将其拿到手时,我却颇为失望,因为这位名叫塔尔蒂尼的作曲家我闻所未闻。
不过,我很快便意识到,自己拿到了一部妙不可言的佳作!它从头至尾都贯穿着美丽的旋律——绝不只有让我第一次听就心旌摇曳的终曲炫技!到了十岁,我就开始演奏《魔鬼的颤音》。
我当时所用的乐谱是一个意大利版本,上面标满了有趣的注解,如到了加速的段落它会这么写“此刻,魔鬼出现在了塔尔蒂尼的床边”。
许久之后,我又发现了更为灼灼生辉的弗里茨克莱斯勒标注版,于是就依此演奏。
克莱斯勒的标注堪称完美,且对于“阐明”音乐的内容有着宝贵的帮助。
十六岁时,我参加了热那亚的帕格尼尼小提琴比赛,一组参赛曲目里就赫然列着一首《G 小调奏鸣曲》,于是我操练起了(我所熟知的)这首《魔鬼的颤音》,说多努力有多努力。
然而,轮到我上台演奏时,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评委立即打断了我,说我拉错曲子了。
原来,塔尔蒂尼共写有两首《G小调奏鸣曲》,而我对此一无所知。
《魔鬼的颤音》之外的另一首名为《被遗弃的狄多)(Dido Abandoned,资料显示,塔尔蒂尼的起名也许是为了取得与同名歌剧—样的戏剧感染力,悲伤与暴风雨似的急促轮番上演——译者注)。
经过一番商量,评委会主席卡尔维先生(Josepb Calvet)告知我明天早上可以重来拉一遍那首正确的《G小凋奏鸣曲》,“如果你跟着钢琴后面走一点,我们是不会有异议的”。
作者: 戴华
作者机构: 广西歌舞剧院
出版物刊名: 歌海
页码: 73-75页
年卷期: 2012年 第3期
主题词: 朱塞佩·塔梯尼;奏鸣曲《魔鬼的颤音》;曲式分析;颤音的演奏及训练方法
摘要:小提琴奏鸣曲《魔鬼的颤音》是小提琴炫技作品中的典范,练就出炉火纯青的演奏技巧是展示这类炫技型作品的前提条件。
一方面以行之有效的训练方法获得精湛的演奏技艺,另一方面通过对乐曲曲式结构的分析和创作背景的深入了解,使演奏技艺的展示与音乐内容的表达相得益彰,只有当两者完美结合之时,才能充分展现出小提琴演奏艺术的无穷魅力。
小提琴(violin)十大名曲之十:魔鬼的颤音奏鸣曲
西洋乐网整理
意大利小提琴大师塔尔蒂尼(Tartini)是十八世纪最杰出的小提琴演奏家、作曲家。
这首奏鸣曲正是小提琴历史上古典的顶峰之作。
一个流传很广的传说叙述了它的来历。
一天夜里,塔尔蒂尼在睡梦中梦见了魔鬼,魔鬼教他用奇妙的方法演奏了一首乐曲。
他惊醒后立即追忆记录下来。
后来,作品以其非凡的魔力征服了听众。
它好似作曲家在梦中与魔鬼对话。
它的抒情与庄重深沉在曲调中由难度极高的双弦颤音体现出来。
那雄浑的气势和独到的旋律使魔鬼的颤音给人间留下了绝响。
几个世纪过去了,再也没有哪位小提琴家做过同样的梦,记下那样惊世的曲调。
西方古典音乐蓬勃发展的那几百年里,因无佳作而淹没于人潮,如今不为世人所知的作曲家恐怕数不胜数,因一首佳作而名闻天下的作曲家倒是能说出几个来的。
然而,有这么一位音乐大师,他创作了不少极优秀的作品,也为音乐的发展作出了很大的贡献,但如今他在音乐史上的成就和影响远远尚未被人完全认清,他便是——塔蒂尼(Tartini).
说起塔蒂尼,恐怕知道的人不多,但说起魔鬼的颤音,举手、点头表示知道的人恐怕不会是少数了。
或许还会有人说:“知道!帕格尼尼的嘛!阿卡多拉得很棒!”
悲哀也许就在这里,说到“魔鬼的颤音”,很多朋友想到的往往不会是塔蒂尼和他的那首名为《魔鬼的颤音》的曲子,而是另一张别称《魔鬼的颤音》的一张发烧古典CD。
这张由德国DG出版的是帕格尼尼的小提琴曲选集,小提琴独奏是小提琴大师阿卡多,曲目的高难度、大师技巧的精湛在加上录音的发烧,使得这张cd为发烧友们推崇,自然广为人知。
由于名字相同,某种程度上来讲,这张cd的光芒掩盖了这首曲子,使得人们不能正确的去认识这首曲子。
其实,错也不在cd本身,而在翻译者。
在这张CD的封面上,标题原文是“Diabolus in Musica”,直译应该是“音乐中的魔鬼”,意译可以译作“魔鬼之音”,和颤音毫无关系,冠名者本意大概是用译形容曲子的高难度。
而塔蒂尼的曲子名为《Devil’s Trill》,“devil”是魔鬼的意思,“trill”是颤音,直译就是“魔鬼的颤音”了。
不知当年那位在国内介绍这张cd的作者是联想力太强抑或是无意之作,阴差阳错的造成了这样的“重名”。
塔蒂尼,是意大利著名的小提琴家,杰出的教育家,严肃的学者和雄劲深沉自成一格的作曲家。
他儿童时代开始学小提琴,而后在帕多瓦大学学法律,后来因为婚事遭反对,于1713年逃离了帕多瓦,在阿西西修道院避难,同时学习声乐及作曲。
在他的一生中除了创作音乐,他还写了一些音乐理论著作,创办了一所一小提琴演奏为教学宗旨的高等学校,还对小提琴的琴弓进行过改造。
根据目前掌握但决非完全的资料,他创作了14O首小提琴协奏曲(用四重奏或弦乐五重奏伴奏)、20首大协奏曲、150首奏鸣曲、50首三重奏;其中60首奏鸣曲得到了发表,可是还有200首左右的作品手稿依然被封存在帕多瓦圣安通尼奥总教堂的乐团档案库里。
《魔鬼的颤音》则是其中最有名,最值得一听的一首。
关于这首曲子的来历,还有一段颇为诡异的故事。
传说塔蒂尼经常梦想学到世上最神奇的小提琴技巧,于是有一次在梦中向魔鬼出卖了灵魂,用来交换琴技,于是魔鬼给他演奏了一段优美的曲子。
梦醒之后,塔蒂尼凭记忆把这首曲子记了下来,便是我们现在所知的这首曲子,由于曲中有很多优美而又极具难度的颤音,所以叫做《魔鬼的颤音》。
还有另外一个说法是说,塔蒂尼在梦中为乐队招聘小提琴手,魔鬼来应聘,要求以灵魂为报酬,塔蒂尼要考他,他就给塔蒂尼拉了一首曲子。
不管是哪个说法也不管起真假,都给这首曲子增添了不少传奇色彩,也很有意思地解释了曲子名字的来由。
这首曲子不长,大概17分钟,但因有大量的高难度的颤音而变得极具技巧性,难能可贵的是同时保持了极强的可听性,很优美。
我一开始是冲着这曲子的传说来了,最后却喜欢上了曲子本身。
在介绍曲子之前,先说明一下这里的“颤音”。
这里的颤音不是指揉弦时所造成的那种声音的波动。
它是修饰音的一种,乐谱中的记号为音符上方加“rt”,表示两个响铃的音急速反复,实际演奏是指运弓的同时把一指按在琴弦上,相邻的二指在弦上富有弹性的一起一落,得出一种连续交替出现的特殊音响效果,听起来就像声音在颤抖。
颤音跟揉弦一样丰富多样,有快颤、慢颤、从不颤到颤,慢颤转快颤、边揉边颤、边滑边颤、二度颤音、三度颤音等,不同的颤音能表现出不同的乐曲风格。
《魔鬼的颤音》是一首小提琴奏鸣曲,使用g小调,分为3个乐章。
第一乐章是慢板,演奏速度很慢。
小提琴的旋律充满哀伤,有点幽怨,几个较强较长的音甚至有点哭诉的味道,协奏的乐队(或钢琴)旋律相近,在背后“煽风点火”,这一乐章基本没出现颤音。
(4:00)
第二乐章是快板。
一开始便是几个强音,颇有气势,接着旋律便川流不息的进行下去,表现出勇往直前的
毅力和锐气。
同时开始了大胆的动机跳跃,独奏小提琴时而如舞者般急速地跳跃,时而强奏,时而悠扬婉转,显得千姿百态。
这一乐章里,颤音不时出现。
(7:15)
快板结束,进入第三乐章一开始的慢板。
抒情的旋律好像是狂欢后的感叹,又稍微带点颓废。
(8:35)之后便是慢板段落和快板段落多次交替进行。
慢板庄严雄浑,快板生动活跃,小提琴演奏的难度较大,经常演奏双音。
在三个快板段落中还各有一段颤音,先后用D弦、A弦和E弦奏出。
夸张的颤音和诡异的旋律,在协奏乐队阴暗旋律的衬托下,真的有点魔鬼的感觉。
乐章最后是小提琴华彩段,从双音发展到三个音的和弦和四个音的和弦。
在双音部分,有时上面是颤音有时下面是颤音,充分显示出华丽的演奏技巧。
在抒情上,最后的华彩段给人一种悲壮的感觉,小提琴的顿弓造出哭喊的效果,使人内心为之震动。
可惜的是,这么一首优美的曲子在今天却难得在大演奏家节目单上偶尔露一露面,即使在哪张唱片上出现了,也只是作为一个炫技的曲子,作为一些名曲的陪衬。
(不知是否巧合,经常和卡门幻想曲一起出现)倒是在非古典音乐领域,偶尔出现了一些这首曲子的旋律。
例如,当红的小提琴手陈美(实在不愿称她为“家”)就曾将第三乐章的快板部分改编成了一段十分pop的音乐小品,并拍了一个音乐短片,可能有不少朋友看过。
还有就是香港歌手陈慧娴的歌曲《我寂寞》中,开始两句的旋律就是第三乐章章快板部分一开始的两个乐句。
更有甚者,一个洗发水的电视广告用的也是第三乐章快板部分开始的旋律,而且是一男一女对拉小提琴。
看到这首曲子的旋律不断的被世人乱用,而大师与他的作品始中不能在古典领域得到正确的认识和对待,心中不免有点难受。
而我作为一个普通的爱乐者,无法更正人们心中天碟的别名,也没法像杨荫浏、曹安和两位教授抢救阿炳的作品那样,向人们推广这首曲子,能做的只是写出这篇文章,希望能让更多人认识塔蒂尼和他的曲子《魔鬼的颤音》。
我相信总有一天,人们会真正认清塔蒂尼在音乐上的成就和在音乐史上的影响,对他的作品给予正确的评价,并使他的多数被尘封于意大利物馆档案库中的创作得以重新恢复艺术青春。
到了那一天,早已浩瀚如海的古典音乐或许又会再添一些美妙的乐章。
附:最后说一下曲子的版本。
我听过的版本有两个,一个是不知名的,钢琴协奏;还有一个是女小提琴家穆特的演奏,管弦乐队协奏,在穆特的卡门幻想曲那张碟里(DG)。
另外的版本还有帕尔曼独奏桑达斯钢琴的版本(EMI),也是和卡门幻想曲放在一起,陈美的《四季》那张专辑也有这首曲子。
个人比较喜欢乐队协奏的版本,穆特的演奏也比较深情。
和钢琴协奏相比,乐队协奏显得感情更丰富,而钢琴协奏则显得弱化了抒情,突出了炫技,大家可根据各自喜好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