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作品意蕴
- 格式:doc
- 大小:39.50 KB
- 文档页数:3
美术作品的设计理念怎么写
美术作品的设计理念。
美术作品的设计理念是指艺术家在创作作品时所遵循的一种思想或理念。
这种
理念不仅体现了艺术家对艺术的理解与追求,更是作品所要传达的情感与意义的载体。
在美术作品的设计理念中,艺术家通常会融入自己对生活、社会、历史、文化等方面的感悟和思考,通过艺术的表现形式来传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首先,在美术作品的设计理念中,艺术家通常会注重对形式和结构的处理。
通
过对色彩、线条、形状、质地等元素的运用,艺术家可以创造出丰富多彩的视觉效果,从而使作品更加生动和富有表现力。
同时,艺术家还会注重作品的结构和构图,通过合理的布局和组合,使作品更加完整和有力量感。
其次,在美术作品的设计理念中,艺术家通常会注重对主题和意义的表达。
艺
术家会选择一些具有深刻内涵和丰富内涵的主题,通过作品的表现形式来传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在表现主题和意义时,艺术家通常会运用象征、隐喻、抽象等手法,使作品更加富有内涵和深度。
最后,在美术作品的设计理念中,艺术家通常会注重对观众的情感和思想的引导。
艺术家希望通过自己的作品,唤起观众的共鸣和思考,引发观众对作品所表达的情感和意义的共鸣和思考。
通过作品的设计理念,艺术家可以使作品更加具有感染力和感染力,从而使观众更加容易产生共鸣和情感连接。
综上所述,美术作品的设计理念是艺术家在创作作品时所遵循的一种思想或理念,它体现了艺术家对艺术的理解与追求,更是作品所要传达的情感与意义的载体。
通过对形式和结构的处理、对主题和意义的表达以及对观众的情感和思想的引导,艺术家可以创造出更加丰富多彩、富有内涵和感染力的美术作品。
美术作品的设计理念怎么写美术作品的设计理念。
美术作品的设计理念是指艺术家在创作过程中所遵循的原则和思想,它是作品的灵魂和核心。
艺术家在创作美术作品时,通过对形式、色彩、构图、材料等方面的精心设计,表达出自己对世界的理解和情感。
设计理念不仅是作品的外在表现,更是艺术家内心世界的映射和表达。
首先,美术作品的设计理念需要有独特性。
艺术家应该有自己独特的审美观和创作风格,通过作品展现出个性化的艺术表达。
这种独特性可以体现在构图的独特性、色彩的独特性、材料的独特性等方面,使作品在众多作品中脱颖而出。
其次,美术作品的设计理念需要有表现力。
艺术家在创作过程中应该注重作品对观者情感的触动和沟通。
通过对形式、色彩等方面的精心设计,使作品能够传达出丰富的情感和内涵,引发观者的共鸣和思考。
再次,美术作品的设计理念需要有艺术性。
艺术家在创作过程中应该注重作品的艺术性和审美价值。
通过对形式、色彩、材料等方面的精心设计,使作品具有高度的艺术感染力和美感,使观者在欣赏作品时能够感受到艺术的魅力和力量。
最后,美术作品的设计理念需要有时代性。
艺术家在创作过程中应该注重作品与时代的联系和表达。
通过对时代背景、社会现实等方面的思考和把握,使作品能够与时代相契合,具有时代的特征和意义。
总之,美术作品的设计理念是艺术家在创作过程中所遵循的原则和思想,它是作品的灵魂和核心。
艺术家在创作美术作品时,通过对形式、色彩、构图、材料等方面的精心设计,表达出自己对世界的理解和情感。
设计理念不仅是作品的外在表现,更是艺术家内心世界的映射和表达。
在美术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对作品意蕴的把握摘要:意蕴是隐藏于作品中的最高艺术境界,意蕴的表达既有共性又有个性。
关键词:美术教学培养意蕴把握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09-236-01意蕴,是画家隐藏于作品的最高艺术境界,是美术生命之所在。
美术创作的最高目标,是通过艺术构思利用线条与色彩将作品的神韵包藏在画面之中,所以,美术教学不仅要培养学生用自己的眼去看画得像或不像,还要用自己的心去体会美术作品背后所表现的深沉的思想感情,发掘作品的深层意蕴。
一、何谓美术作品之意蕴意蕴,是画家隐藏于作品的最高艺术境界。
美术创作的最高目标,是通过艺术构思利用线条与色彩将作品的神韵包藏在画面之中。
美术作品的意蕴总是深藏于作品内部,人们只能靠心灵的体察去感悟、体味。
而美术作品的最高境界,往往寄藏在所谓的“象外之象”“景外之景”“韵外之致”“味外之旨”中,意蕴是美术生命之所在,所以,美术教学不仅要培养学生用自己的眼去看画得像或不像,还要用自己的心去体味美术作品背后所表现的深沉的思想感情,发掘作品的深层意蕴。
如梵高的《割了耳朵后的自画像》,不仅要欣赏梵高作画时所追求的肖似、光和外形的逼真,更重要的是理解和把握梵高对崇高精神的追求,理解作品蕴藏的对现实社会的抗争与愤慨。
美术创作如何融入意蕴?这得依赖于意境。
艺术作品的意境是情景交融的产物,“上焉者,意与境浑”。
在进行美术创作时,必须首先架构创作的基本思路,然后捕捉自然中客观存在的物象,并从对这些物象的体味中激发创作灵感,从而产生情感世界的波动,使头脑中意与象的关系得到不断调整,做到缺意就炼意,缺象就寻象,不断实现意与象的平衡,力求从意获象,从象取意,深化构思,移情于构思,将作者的思想情感融入美术形象中,营造出深邃的艺术意蕴。
二、美术创作中意蕴表达的特点美术创作的主体是人。
创作主体的精神世界是丰富多样的,因此,传达思想意蕴的表现方法也是多种多样的。
理论研究ART EDUCATION RESEARCH一、什么是意蕴意蕴是指艺术作品的内在含义、意义或意味,是艺术作品所蕴含的历史意义、情感内涵等各种内容,是通过艺术作品画面所展现的创作者深层次的心理情感。
英国艺术评论家克莱夫?贝尔提出了“艺术是有意味的形式”这一命题。
他在著作《艺术》一书中,从视觉艺术尤其是绘画艺术角度谈到了“有意味的形式”,并将艺术作品中由线条和色彩等因素以特定方法构成的形式称为有意味的形式,认为艺术作品之所以能激发人们的审美情感,就是因为它是有意义的、有意味的。
可见,克莱夫?贝尔把艺术作品的“意义”放在了重要的理论层面。
黑格尔也说:“意蕴总是比直接显现的形象更为深远的一种东西,要呈现出一种内在的生气、情感、灵魂、风骨和精神。
”在中国美学史上,历代美学家、艺术家对“意蕴”这一概念都有过相关论述。
如,晚唐诗论家司空图讲究“象外之象,景外之景”,提倡“味外之旨,韵外之致”。
可见,中国古代诗歌和绘画都极为重视艺术意蕴。
如,唐代王维的诗歌作品《鸟鸣涧》描绘了山间春夜幽静而美丽的景色。
全诗紧扣一个“静”字着笔,很像一幅风景写生画。
诗人王维用活动着的景物衬托了月夜春山的幽静,取得了以动衬静的艺术效果,生动地勾画了一幅“鸟鸣山更幽”的诗情画意图。
全诗旨在写静,却进行动景处理,由这种反衬的艺术手法可知诗人的禅心与禅趣。
正因此,王维的作品常常被视为意境空灵的典范。
人们从意味的角度鉴赏艺术作品,可以更好地把握作品的组织结构、艺术语言等形式因素,从而更好地把握作品内容与形式的关系。
二、艺术作品中的意蕴可分为四个层次1.体现在各类艺术的物质材料中艺术作品的意蕴首先体现在各类艺术的物质材料中。
如,文学作品的意蕴可通过文字语言体现,绘画艺术的意蕴可通过笔墨色彩、黑白关系体现,雕塑作品的意蕴则可通过泥土、木、石等体现。
每一种材料都有自身的属性,而且不同的艺术家对材料有特定的审美感受。
如,普通人平时摸一块石头时会感觉冷冰冰的,没有生命,而罗丹的《达娜尼》是白色大理石雕塑作品,罗丹在创作过程中赋予了这块石头生命,使石头变成了供千千万万人瞻仰和联想的雕塑作品。
第一单元美术作品的意蕴第一课抒发情感表达理念一、内容分析:本课属于欣赏评述课型,优秀的美术作品借助特定的艺术语言和形式结构塑造的视觉艺术形象,大都有着深层意蕴和理念表达。
本科,我们将通过视觉感知去领悟美术作品的深层意蕴。
三维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美术作品借助特定的艺术语言和形式来表达内在的深层意蕴过程与方法:知道美术创作是一种理念和情感的表达。
情感、态度、价值观:提高对美术作品的欣赏能力教学重点: 了解美术作品借助特定的艺术语言和形式聊表达内在深层次意蕴,学会从美术作品中感受到这个作品的理念表达。
美术作品情感的抒发教学难点: 学生能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和欣赏这些美术作品美术作品深层意蕴的表达。
教具: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展示梵高作品《星月夜》,请同学们谈谈欣赏这幅作品的感受。
教师引导:我们应怎样欣赏美术作品?优秀的美术作品借助特定的艺术语言和形式结构所塑造的视觉艺术形象中,大都有一些内在的深层意愿和理念表达。
本课我们将通过视觉感知去领悟美术作品的深层意蕴,以更好的了解美术作品的审美价值和社会文化价值。
(二)讲授新课: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幅画回答以下的问题这幅画画的什么内容?这是用什么工具画的?这幅画的绘画风格?可以猜测他的年代吗?展示作品《在激流中前进》《狼牙山五壮士》《洪荒风雪》《杨柳浴禽图》请同学们说说这四幅画有哪些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你是怎样理解作品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的?作品所蕴含的内在含义是什么?展示作品《击鼓说唱俑》《年年有余》问题:这两幅作品是如何借助特定的物质材料和艺术语言表现形象的具体特征的?展示作品《浪子回头》《亲吻婴儿》《面包》。
请同学们在小组内欣赏,讨论,并回答以下问题:你是怎样体会艺术形象所蕴含的内在生气和生命活力的?你能联系历史背景来分析认识作品所表现的时代精神和思想感情吗?简要介绍立体画派特点及代表人物。
简要介绍波普艺术,大地艺术,装置艺术等艺术流派和风格特点。
美术作品中的宗教意蕴研究美术作品作为一种艺术形式,往往包含着深刻的宗教意蕴。
无论是西方艺术还是东方艺术,都有大量的美术作品带有宗教色彩。
这些作品既是艺术品,也是一种表达宗教思想的媒介。
在这篇文章中,我想探讨美术作品中的宗教意蕴,从而更好地理解这些作品。
一、基督教艺术中的宗教意蕴基督教是西方最主要的宗教之一,其艺术作品往往反映了其信仰和教义。
在基督教艺术中,最常见的是描绘耶稣的画像。
这些画像通常描绘耶稣的身姿庄重肃穆,神圣而又慈悲。
耶稣经常被描绘为躺在十字架上,这反映了基督教中最重要的教义——耶稣为人类的罪付出了自己的生命。
耶稣的十字架通常被用来代表基督教。
除了耶稣的画像外,基督教艺术中的另一个重要元素是圣母玛利亚。
圣母玛利亚往往被描绘为纯洁、高贵的女性形象,象征着基督教中关于生命和爱的教义。
其它圣徒、天使等神圣形象也被用来强调基督教中的各种教义,如善察、宽恕、爱等。
二、佛教艺术中的宗教意蕴佛教艺术是一种重要的东方艺术形式,其作品往往通过雕塑、绘画等形式来展现佛教的教义和信仰。
佛教艺术通常反映了佛陀的生活和教义,以及佛教中追求超越情欲和贪欲的精神追求。
佛教艺术中最为著名的是佛像,通常被认为是佛陀的化身。
佛像往往被描绘为安静、平和、慈悲的形象,这代表了佛陀的教义和精神。
此外,佛陀的弟子、诸天、鬼神、地藏菩萨等也是佛教艺术中常见的形象。
三、伊斯兰教艺术中的宗教意蕴伊斯兰教艺术是伊斯兰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反映了伊斯兰教的信仰和传统。
伊斯兰教艺术非常注重几何图形和花纹的运用,这反映了伊斯兰教对审美的追求和对宇宙、人类等的理解。
伊斯兰教艺术中最突出的就是清真寺的装饰。
清真寺内墙壁、天花板、柱子等都会用几何图形和花纹进行装饰,体现出伊斯兰教的信仰和审美。
此外,伊斯兰教艺术中的栩栩如生的光环、古代文物的图案等都表现了伊斯兰教教义和信仰。
四、一些通用的宗教意蕴除了尊重不同宗教信仰的特殊意蕴外,美术作品中也存在一些通用的宗教元素。
常书鸿油画作品中东方意蕴的艺术语言常书鸿是近代著名的油画家和美术教育家,他的作品中融合了中西文化的艺术元素,其中东方意蕴更是他一直热衷的创作主题之一。
在常书鸿的油画作品中,东方意蕴的艺术语言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意境深邃,抒发情怀常书鸿的作品以意境深邃、情感真挚为特点,他通过细腻的笔触和绚丽的色彩,表现出自己对人性、文化和社会的情感体验。
作品中所呈现出的情感和思想,都是常书鸿从中国传统文化中汲取的。
他善于运用中国的文学、哲学等文化内涵,将其融入到油画创作中。
例如他的《芦花深处》、《天涯》、《梧桐树》等作品,都流露出深深的乡愁情感和文化底蕴。
二、吸收中西方艺术元素常书鸿不仅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者,而且也擅长吸收中西方艺术元素,用自己的方式加以运用和创造。
在色彩上,他把西方的光与色的理论运用到作品中,让作品更加绚烂多彩;在绘画技法上,他运用立体主义、野兽派和印象派的成分,创造了属于自己的独特艺术语言。
例如他的《蓝衫女人》、《雨夜》、《芭蕾舞女》等作品,中西方艺术元素交织,使作品更加丰富多彩。
三、注重气息和抽象性常书鸿的作品中,气息和抽象性也是其东方意蕴艺术语言的重要表现形式,他擅长表现空气、时间、变化等虚无的抽象概念,将它们转化成一幅幅富有张力的图像。
例如他的《鳄鱼》、《山》,通过表现山的力量感、形态变化、流动性,表现出抽象的意蕴。
注重气息和抽象性的表现形式,也是常书鸿作品中独特的艺术魅力之一。
四、艺术造型的流变和演变常书鸿的作品中的艺术造型流变和演变也是其东方意蕴艺术语言的一种呈现方式。
作品的构图、形态、线条等都随着他的阅历和经验的不断增长而发生改变。
他采用的构图形式除了传统的“倒三角形”之外,还有“对角线”、“梅花形”等,丰富多样。
例如他的《橄榄树》、《神秘的沙漠》、《姑娘和彩虹》等作品,都可以看到艺术造型的流变和演变,造型风格独具一格。
总之,常书鸿的作品中蕴含着浓厚的东方文化特色,他不仅传承了中国传统文化,而且吸收了中西方艺术元素,用自己独特的方式创造了一种与众不同的艺术形态。
教学设计
备课时间:2014 年2月24 日
上课时间:2014 年3月 6 日
教学过程:
一、创境导入,引发兴趣展示图片《浪子回头》《亲吻婴儿》《面包》创设气氛,触发学生热爱艺术的情感。
师:同学们,今天这节课我们要小组内欣赏讨论,并回答以下问题:你是怎样体会艺术形象所蕴含的生气和生命活力的?这些作品的风格丰富多样记录着人类文明的足迹,凝聚着人类的思想情感,反映出不同的时代,对美的追求,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
你能联系其历史背景来分析作品的时代精神和思想感情吗?
二、启发引导阶段
①展示不同类型的美术作品图片。
选择题材类型相近而意蕴不同,或形式风格不同但意蕴相近的中外美术作品,以便于学生进行比较和鉴别。
②可以用谈话的形式和学生共同讨论,“怎样才算看懂了美术作品”或“应该怎样欣赏美术名作”这样的问题,以启发学生探究美术作品深层意蕴和审美价值的动机。
③根据需要,介绍所欣赏作品的创作背景和相关资料为学生的感性认识提供必要的知识基础。
④引导学生浏览和初步阅读美术作品,根据自己的感受和兴趣,选择一些准备重点欣赏和评述作品。
三、欣赏深入阶段
①通过课件展示,让学生欣赏波普艺术、大地艺术、装置艺术等艺术流派的风格特点,教师围绕作者的感性形象特征比较鲜明的作品,《玛丽莲.梦露》《德国德绍包豪斯学校建筑》、《包裹海滩》《析世鉴—天书》进行情节描述。
组织学生讨论:1、作品给你什么感受?2、作者如何让你产生这样的感觉?3、作者想表达什么?4、你喜欢这件作品吗?引导学生感受与描述作品借助特定的物质材料和艺术语言所创造的生动形象的具体特征,从而体会艺术形象所蕴涵的内在生气和生命活力。
然后,再联系其历史背景来分析认识作品所表现的时代精神和思想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