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次模拟考试试卷及质量分析表
- 格式:xlsx
- 大小:15.39 KB
- 文档页数:4
二模九年级数学检测卷质量分析一:考情分析:本次九年级共有598人参考,最高分96分,最低分0分,平均分65.82分,共有人413及格,及格率为69.1%。
二:试题分析:试题包括:填空题,选择题,解答题三大块,共100分,选择题36分,填空题8分,解答题56分,容易题占约70%,中档题占约20%,难题占约10%。
整个试卷考查的知识点覆盖初中三年的数学知识,灵活抽取七八九年级的知识点进行考查,试题具有如下特点:1:强化初中三年的数学知识体系,试题面对九年级全体毕业学生,试题凸显基础,抓住重点,同时具有一定的选拔性,试题涉及了数与式丶方程(组)与不等式(组)丶函数丶三角形丶四边形丶圆丶图形的变化丶统计与概率等各章的知识,考查了学生对初中数学基本计算能力丶基本几何推理能力的掌握,2:试题贴近生活,取材于生活,让学生感受数学的生活性和趣味性,明白数学来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
如第十小道。
3:重视数形结合,考查学生空间思维。
4:考查学生数学分类思想。
如21道第2小问。
三:答题分析:试题从不同角度考察学生的计算能力,数学理解能力,综合分析能力,运用数学解决生活问题能力,还检测了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从评卷结果来看,发现了诸多问题:1: 部分学生书写不认真,答题格式不规范。
2:基本计算能力有待提高,一些学生基本计算能力差,第17题实数运算,第12题解不等式组,得分率不高,同时,也看出学生计算粗心,答题马虎,答题失误大。
3:部分学生审题能力差,甚至不会审题,找不到答题的突破口,今后教学不光注重知识的积累运用,更要指导学生会找出答题的突破口。
4: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不强,对基本知识和几何概念的掌握不牢固,缺乏独立思考的习惯和灵活解题的方法。
比如21题第1问,可以用多种方法判定菱形。
5:从第23道第2问,24道第2问可以看出,学生极度缺乏空间思维探究能力。
四:今后备考方向:1:立足教材,与生活实际结合,渗透数学思想,突出基础和命题重点,掌握中考命题方向。
本文共计473字九年级第二次模拟考试数学试卷质量分析报告试卷每一次的分析都是为了下一次的进步,你分析了吗?这里给大家带来的是九年级第二次模拟考试数学试卷质量分析报告,大家可以进来看看!
本次考试把学生分层次编班,总分前50名在1班,51名到100名在2班,101名至138名在三班,1班数学平均67.72分,二班平均42.82分,三班平均21.83分,学生之间呈现出的差异是巨大的,最高分97分,最低分6分。
我觉得我们的数学教学存在很大的问题,有点知识点不教都会,有的知识教了都不会,有的学生学生掌握数学知识很容易,有的学生,你怎么教他都不能理解。
教材挑战教师的智慧和施教能力,学生挫伤教师的忍耐力,一个不学习的教师如何能适应这个复杂多变的教育环境,看似平静的环境,隐藏着无数的困难,运算能力差的让你崩溃,七年级的有理数混合运算过不了关,八年级的二元一次方程组解不了,九年级一元二次方程的公式记不住,也许是我们教师太习惯讲解了,所有的活动都是自己完成的,学生成了看客,讲一讲,练一练,永远是正确的,没有学生思维的课堂,这样的课堂是浪费生命的。
- 1 -。
小学六年级数学模拟考试质量分析刘孝敏一、对试卷的认识本次小学毕业模拟考试,试卷以新课程标准的理念为指导,围绕数学教学目标,既重视基础知识,基本能力的考查,乂为学生提供运用已学的知识求异创新、展示综合能力的机会。
尤其突出的是试题总是从学生所熟悉的口常生活中收集信息,缩短了数学问题与学生生活经验之间的差距。
命题时还做到形式多样化,命题的内容多元化,注重双基,凸现能力,紧扣教材,内容求活,难易适中,要求得当,覆盖面广,较好地处理了知识、能力、思维三者之间的关系,对教师今后的教学起到了较好的导向作用。
二、具体质量分析1、基本情况:人数(人)源分均分及格(人)% 优分(人)%55152027.6610. 1002、答题分析:(1)填空题11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小学阶段读数、写数、单位换算,数的整除及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圆锥等数学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题型新颖,如第4题比较分数的大小,注重知识的形成过程,如第9题;需要学生有单位的换算能力,如第8题;给学生提供了求异创新的机会,第8题学生缺乏一定的含未知数的式子的转换能力,(2)、押i题共有5个小题,主要考察学生对分数、重量、公约数、比的基本性质等概念中容易混淆的内容的区别。
学生在这-部分失分较多,主要是学生掌握知识不牢靠,没有具体分清楚。
(3)选择题的5条题,考查了学生对概念的掌握和灵活运用的能力、综合分析能力、估算能力,尤其是第1题,创意新颖。
5道题中,每道题都有人做错,相对而言,第1、3、4题正确率较高,失分最多的是第5题,正确率只W1.67%%,(4)计算题包括1、直接写出得数10题。
2、用简便计算2题,3、分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4,列式计算5题这部分是学生做得最好的一部分,全对率达20%, 特别是简便计算。
全对率达53%,学生的计算条理清楚,说明学生已基木掌握计算的方法和技巧。
(5)、应用题部分考查的知识点非常全面,涉及到一般应用题,行程类应用题,有关储存的应用题,还有分数、白分数应用题和儿何图形应用题。
质量分析简表
阅卷组长所在学校
评阅科目政治题号22 基
本情况
22题设置较简单,但是学生卷面得分率低,总体表现不容乐观。
从试
卷中反映出教学工作成绩及问题1、口语化严重,这是本次考试表现最突出的问题。
2、照抄课本现象依然存在,并不思考问题要问什么,
随意抄课本。
3、答题时不抓重点,问生命健康学生答交通规则,问
诚信学生答负责任等等,总是远离题意。
4、大量空白试卷出现。
教学建议1、要教会学生读题审题,分析题,并按要求作答,不
得随意抄课本。
2、引导学生会用专业术语答题,禁止口语化。
3、拒绝空白试卷
阅卷人(签字):。
九年级第二次模考成绩分析(4月28日)任教学科:数学任教班级:九(1)——九(2)班数学在中考中占150分,作为毕业班的一名数学老师,我深感肩上的压力之大,责任之重。
经过本次月考,我深深地进行了反思,这份试卷从学生知识能力的实际水平出发,无繁、难、偏、旧的题目,符合课标的要求。
试卷在考查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同时,注重对阅读理解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运算能力的综合考查,体现了数学学科的特色。
分析试卷中出现的错误情况,主要反映了学生基础知识不扎实,基本技能训练不到位,基本概念理解不清,审题习惯不好,思维不够严密,动手操作能力较差,针对以上情况,我认真进行了反思,并制定了改进措施:1、加强基础知识的巩固,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概念的本质,并能灵活运用。
对基础相对较差的学生,耐心指导他们将知识内容落实到位,让其每节课都有一点收获。
重视对基础知识的精讲多练,让学生在动手的过程中巩固知识,提高能力.2、加强基本方法的训练。
在教学过程中要不断引导学生归纳一些常见题型的一般方法,以便让学生在以后的学习过程中能够触类旁通。
3、加强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
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及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4、加强非智力因素的培养,提高学生认真审题、规范解题的习惯。
如审题时可划出关键字句,作图题要有结论等5、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教师要力求从学生的思维角度去分析问题,要精心备课,积极创设问题情景,多一点示范解题,让学生有章可依,注意变式训练,提高学生的灵活性,适当增加综合题的训练,提高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
不失时机地引导学生进行质疑、探究、类比、推广、归纳总结,努力促使学生由“学会”向“会学”进行转变。
6、课堂上注意上课节奏,尽量让差生跟上老师的步伐,多给学生自己练习的时间,这样学生的思维逐渐活跃,成绩逐步提高。
第一次模拟考试质量分析第二次模拟考试已经结束,现就本次考试做一分析。
一、总体情况:二、试卷分析:本次考试采用的试题为《2010年青海省西宁市初中毕业升学考试第二次模拟试题》。
1、口语表达题,答题有进步,得分率在80%,能够把握题意,有理有据有礼的就情境做回答;但人有个别同学回答不完整。
2、字词掌握的情况较好,但有个别同学形近字区别能力较差。
3、诗词默写失分较多,得分率只有50%,大部分同学对情境问答题做得不好,关键是在学习中未能真正理解诗句,现代诗掌握极差,90%的同学填不上。
诗词名句等积累任跟不上考试的需要。
4、文学常识巩固的不牢固,就连李青莲、王摩诘、陆放翁这样著名的诗人的姓名都不知道,全部答对者寥寥无几。
5、读图题中不能准确把握图中的信息,很难用准确的语言来说明图片的含义。
6、选用词语造句有进步,能够按要求选词加线,基本能够按情境写一段话,但个别同学对词义理解不准确,因此用词不够恰当。
7、古诗文阅读失分最。
没有理解诗歌,赏析时找不准切入点,回答不能准确地反映诗歌的内容和主题。
对常用的文言诗词和虚词的用法掌握得不够好,同时导致翻译句子不准确;对文意把握不准,分析问题不透彻。
8、现代文阅读中毛病不少,因而失分较多,尤其是议论文阅读:(1)对知识点积累不够。
(2)审题不清。
对“谈句子作用、含义”、“对句子的理解”等概念分不清。
(3)没有分点作答的意识。
很多同学写的理解或者含义,寥寥几字,失分较多。
(4)不能回归文本。
好多同学喜欢脱离文本自己发挥,架空分析,不会结合文本慢慢研习。
(5)交给的方法用不上或干脆不用,阅读能力和应试能力较差。
9、作文高分作文很少,写作水平还较差。
及格率为80%。
问题有:(1)走题。
对作文写作提示的理解仅仅停留在表面。
(2)立意不深刻。
(3)选材不够典型,甚至虚构捏造,很难表达自己的真实情感。
(4)部分同学至今尚难做到写作的常规要求。
三、努力的方向:从学生答题情况来看,若要与去年中考成绩持平,尚有很大困难,需加倍努力。
高三年级第二次模拟考试质量分析第一篇:高三年级第二次模拟考试质量分析府谷中学高三年级第二次模拟考试生物质量分析一、命题指导思想本次命题的指导思想是配合复习的进程,针对目前的学情与教情,评价复习效果与学生生物学能力的达成度,诊断教与学中存在的问题,以更好地完善一轮复习。
二、试题特点1.考查主干,突出重点,全面覆盖本次试题必修1教材的全部内容以及必修2的第二章。
试题突出对细胞、代谢、等主干知识及实验能力的考查。
在考查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基础上,体现对能力的考查。
2.注重能力,考查信息处理、表述、实验和综合能力本次试卷图表、曲线题多,信息、思考量大,综合程度强,规范要求高。
《课程标准》及《考试说明》4方面的能力要求在试卷中都有所体现;试卷中对不同章节、不同模块的内容进行了重新组合、改编,涉及面广、灵活度大、角度多样,在一定程度上显示出综合性和新颖性。
试卷中选择题有9题有图或表,非选择题的4题,题题有图或有表,要求学生通过读图、读曲线,从中筛选提取有效信息解决问题,正确表述,较全面地考查了学生解决生物学问题的各种能力。
3.题型贴近高考,体现选拔考试的要求近两年我省的高考生物科试卷,不少同学和老师都认为试题背景新、内容复杂、难度在逐年增大。
所以本次试卷题型和内容有高考题目的参考印记,贴近高考,反映高考走势,难度增加,梯度分明,信息量大,综合性强。
三、数据统计1.全年级理科共878人参加考试,平均分68.8.各班成绩分析:四、暴露的问题及建议和对策1.概念不清,基础知识掌握不到位仍然是个严重的问题本次考试尽管综合度比较高,但基本概念和规律仍然在很多题目中出现,得分情况仍然不尽人意,失分很多。
例如9题磷脂是生物膜的基本骨架,第12题,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的总反应式。
14题主动运输必须具备的两个条件。
19题,原核细胞的结构特点,24题,体温调节等。
建议和对策:以本为本,基础过关,坚持抓基础不放松。
基础题在高考题中约占60%左右,失去了基础分对所有学生来说等于失去了所有。
商州区第二次中考模拟测试腰市初中质量分析报告根据区教研室统一安排,我校于2014年5月20、21日两天举行了全区第二次中考模拟测试,现将此次模考情况简要分析如下:一、试题简析此次模考试题相比上次模考难度有所加大,基本符合近年陕西中考趋势,命题形式科学规范,设置合理,知识覆盖面广,且难易适中,梯度明显,注重考查学生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又兼具选拔功能,部分试题具有一定难度,给学习优秀的学生以展示才华的舞台和空间,能检测学生的知识层次和水平。
但教师普遍反映试题存在些许问题:部分试题题干表达不简洁,不明晰,给学生做题造成理解上的困难,甚至产生歧义;有些科目知识点覆盖面不全,查漏补缺的效果有限。
二、质量分析1、各科平均分:各科成绩均不理想,平均分较上次均有下降,理化成绩较好,语文、政史成绩平平,尤其是数学、英语成绩偏差。
2、总分分段:我校的高分优生相对较少,差生面过大,200分以下有50余人;也有不少学生因偏科、跛腿严重影响总分。
2、各科分段:总体看单科优秀学生偏少:语文、政史两科表现为中生面大,而成绩优秀的学生较少;理化优秀成绩较多但中生偏少,差生面大;数学、英语两科不仅优秀成绩少,而且中等成绩学生也少,尤其差生面过大,英语尤为突出。
三、存在问题1、学生基础薄弱,学习实力不强。
此次考试较上次难度加大,但难题量不大,部分拔高性难题也分值有限,但学生的卷面得分却极其不理想,均分在60分仅占20℅,许多基础题错误率极高。
2、优生偏少,竞争力不强。
500分以上的学生为0人,400分以上的学生仅14人,只占近8℅,350分以上的学生也只有33人,重点中学升学令人担忧。
3、数学、英语成绩偏差,严重影响总分。
数学、英语两科不仅优秀成绩少,更令人揪心的是中等成绩也少,而差生面极大。
90分以上的分别为4人、5人,60分以上的也仅为44人、32人,极大阻碍了部分优秀学生升入重点中学,也极大的影响了该科的平均分。
4、跛腿偏科现象严重,科目发展不均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