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电大考试《心理学》形成性考核
- 格式:doc
- 大小:980.00 KB
- 文档页数:36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4分,本题共20分)1.成就动机:答:成就动机(achievement motivation),是个体追求自认为重要的有价值的工作,并使之达到完美状态的动机,即一种以高标准要求自己力求取得活动成功为目标的动机。
如:具有这种动机因素的学生﹐就能刻苦努力﹐战胜学习中的种种困难和障碍﹐取得优良成绩。
满分:得分:参考答案:成就动机:是指人通过自己的努力,按照自己确定的目标,完成某种有价值或重要的事情的一种主观愿望。
2.创造性思维:答:创造性思维,是一种具有开创意义的思维活动,即开拓人类认识新领域、开创人类认识新成果的思维活动。
创造性思维是以感知、记忆、思考、联想、理解等能力为基础,以综合性、探索性和求新性特征的高级心理活动,需要人们付出艰苦的脑力劳动。
一项创造性思维成果往往要经过长期的探索、刻苦的钻研、甚至多次的挫折方能取得,而创造性思维能力也要经过长期的知识积累、素质磨砺才能具备,至于创造性思维的过程,则离不开繁多的推理、想象、联想、直觉等思维活动。
满分:得分:参考答案:创造性思维:指有所创见的思维,即经过加工已有的知识经验产生新颖独特而具有社会价值成果的思维活动。
3.气质:答:气质是一种特有的,不可以学作,不可以模仿的内在的由精神到举止的修养。
气质有些是天生的,但后天培养很重要。
高雅的气质令人赏心悦目。
怎样培养一个人的气质呢?首先,要有一定的知识底蕴。
要注重自己的品行修养。
其次是要注重个人的养成教育。
形成良好的言行举止习惯。
要注重自己的品德修养。
学会处理各种问题,厉练自己的人格魅力。
要经得起风风雨雨的考验,遇事不急不燥,稳中求胜,妥善处理问题,游刃有余。
总之,气质是一问学问,值得每一个人去研究学习。
满分:得分:参考答案:气质:人在心理活动中表现出来的独特的,比较稳定的动力特征。
4.意志:答:意志,指决定达到某种目的而产生的心理状态,常以语言或行动表现出来。
满分:得分:参考答案:意志:是人为了实现预定的目标,自觉地调整自己的行为,克服困难的心理过程。
心理学形成性考核答案一、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20分)1.学前儿童心理学4 是研究0-6岁学前儿童心理年龄特征和发展规律的科学。
2.纵向研究11 对一个或一组儿童进行定期的、系统的随访观察或追踪,找出心理发展过程的系统特点。
3.实证研究法研究者通过一定的控制手段,观察、测量自变量和因变量之间的相应变化,最后冲这些变化中找出规律。
4.横向研究11 在同一个时间对某个年龄组或几个年龄组的儿童的心理发展水平进行观察,求出某种心理水平的代表值,或求出几个年龄组儿童的代表值加以比较。
二、填空题(每小题2 分,共44 分)1.发展的连续性是指个体心理发展是一个开放的、不断积累的过程。
2.在心理学中通常把实验的研究者称为主试 , 把被研究者称为被试。
3.母亲年龄对胎儿的影响主要指年龄偏大与年龄偏小。
4.遗传具有重要的作用,它是儿童心理发展的自然前提。
5.发展的社会性是指个体的心理发展不能脱离社会条件。
6.对关键期的理解,与其说是个体接受外部刺激的期限,不如说是对外部刺激可接受的程度即学习水平更为妥当。
7.发展的阶段性是指个体心理发展过程是由一个个特定的发展阶段组成的。
8.纵向和横向的研究取向具体体现为观察法、调查法、实验法三种方法。
9.个体心理是在遗传因素、环境因素和个体自身心理因素的相互作用中得到发展的,这就体现了发展的普遍性。
10.发展的差异性是指每一个儿童的心理都有自己的发展速率、特色和风格等,从而构成个体间心理发展的不同。
11.调查法包括谈话法、问卷法、测量法和产品分析法四种。
12.儿童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包括实证研究法和理论研究法两大类。
三、简答题(每小题18 分,共36 分)1.应当如何理解“关键期”的概念?Ø关键期是习性学家洛伦兹1953年提出的重要概念,通常是指某一特性在一个特定的时期内得以形成的意思;Ø对关键期的理解,与其说是个体接受外部刺激的期限,不如说是对外部刺激可接受的程度,即学习水平更为妥当。
2020年国家开放大学《心理学》形考任务(1-3)试题及答案解析形考任务一题目1正确获得3.00分中的3.00分未标记标记题目题干【判断题】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的科学,是揭示心理活动规律的科学。
选择一项:对错反馈正确的答案是“对”。
题目2正确获得3.00分中的3.00分未标记标记题目题干【判断题】行为主义心理学的代表人物是弗洛伊德。
选择一项:对错反馈正确的答案是“错”。
题目3正确获得3.00分中的3.00分未标记标记题目题干【判断题】知觉是大脑对作用于感觉器官的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
选择一项:对错反馈正确的答案是“错”。
题目4正确获得3.00分中的3.00分未标记标记题目题干【判断题】感觉是知觉的有机组成部分,是知觉的基础。
选择一项:对错反馈正确的答案是“对”。
题目5正确获得3.00分中的3.00分未标记标记题目题干【判断题】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与集中。
选择一项:对错反馈正确的答案是“对”。
题目6正确获得3.00分中的3.00分未标记标记题目题干【判断题】注意的种类分为不随意注意、随意注意两种。
选择一项:对错反馈正确的答案是“错”。
题目7正确获得3.00分中的3.00分未标记标记题目题干【判断题】记忆是对过去所学经验的保留,是对过去所学经验在需要时不必再加练习即可重现的心理过程。
选择一项:对错反馈正确的答案是“对”。
题目8正确获得3.00分中的3.00分未标记标记题目题干【判断题】格式塔的顿悟说属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选择一项:对错反馈正确的答案是“错”。
题目9正确获得3.00分中的3.00分未标记标记题目题干【判断题】定势是影响问题解决的一种心理因素。
选择一项:对错反馈正确的答案是“对”。
题目10正确获得3.00分中的3.00分未标记标记题目题干【判断题】决策制定中常用的策略有可用性策略、代表性策略。
选择一项:对错反馈正确的答案是“对”。
题目11正确获得3.00分中的3.00分未标记标记题目题干【单选题】决策制定中常用的策略有可用性策略和()。
心理学》形成性考核册答案第1—4 章)一、1.亚里士多德;2•冯特;3•心理现象及其规律;4•心理过程、个性心理;5•认识过程、情绪过程、意志过程;6•心理特征;7•产品分析法、作业分析法;8•中枢神经系统、周围神经系统、神经元、神经细胞;9•反射;10•指向性、集中性;11•个性心理特征、个性倾向性;12•脑、脑;13•客观现实;14•社会生活实践的;15.机能;16.弗洛伊德;17.目的性、意志努力的程度;18.有意后注意;19.20; 20.个别属性;21.分析器;22.机体觉;23.反、小;24.暗适应;25.错觉。
二、1 C2 B3 D4. A5. B6 D7 D8. C9 B10.B1.CL2.AL3.B4.Al_5.CL6.B17.A三、l.X2.X3.X4.V5.X6.X7.V8.X9.X10.Xll.X12.V13.V14.V15.X16.X17.X18.X19.V20.V四、1 心理过程:即人的心理活动过程,它是在人脑中发生、发展和完成的,人的心理过程就其性质与功能的不同,分为认识过程、情绪过程和意志过程三个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的过程。
P22个性:是一个的整个精神面貌,它是一个人的经常的、稳定的、本质的,具有一定倾向性的心理特征。
P185(个性心理是指表现在一个人身上的比较稳定的心理特性的综合。
包括两方面:一是能力、性格、气质等个性心理特征;一方面是个性倾向性。
P3)3测验法:又叫心理测验,是预先制订的测验量表来测定人的能力和心理特征等方面的个别差异的一种方法。
种类主要有智力测验、品格测验、能力倾向测验等。
P134条件反射:是后天形成的、经过学习才会的反射。
它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一种暂时神经联系,是在无条件反射的基础上形成的。
P255操作性条件反射:是美国心理学家斯金纳在本世纪30年代提出来的一种条件反射,其特点是动物必须通过自己的活动或操作才能得到强化,所以叫做操作性条件反射。
名师整理优异资源电大心理学形成性查核册答案《心理学》形成性查核第一次作业一、不定项选择题1. 忽然的叩门声,打断人的思路,属于()的扰乱。
A .任意注意B .不任意注意C .任意后注意D.注意的摇动2. 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研究发现,忘记的进度是不平衡的,它表现为()。
A .中间稍快B .中间稍慢C .先快后慢D .先慢后快3. 学习者利用原有经验进行新的学习,理解新的信息,这类学习属于()。
A .接受学习B .发现学习C .意义学习D .机械学习4.人们依据已有信息,从不一样角度出发,找寻多种可能性答案的一种思想活动,属于以下哪一种种类的思想?()A .惯例思想B .详细形象思想C .发散思想D .创建性思想5. 会骑自行车的人,一下了很难骑好三轮车,这类现象的发生,主假如受了()的影响。
A .定势B.正迁徙C .原型D.负迁徙6. 人类拥有的五种基本情绪是()。
A.羞愧、愤慨、惧怕、怜悯、快乐B.怨恨、快乐、悲痛、憎恶、难过C.愤慨、惧怕、快乐、伤心、难过D.愤慨、喜爱、惧怕、羞愧、憎恶7.“忧者见之则忧,喜者见之则喜”,这是受一个人的()影响。
A.激情 B.心境C .应激D.以上一个也不是8. 一般来说,()强度的动机,解决问题效率最高。
A .中等B.弱C .强 D. B 和 C 都是9. 记忆正确的基本过程是( A .编码、提取、储存)。
B .编码、储存、提取C .提取、编码、储存D.储存、提取、编码10. 属于马斯洛需要理论内容的有(A .生理需要B .安全需要)。
C .成功需要D .尊敬需要11. 以人的整个生命历程作为研究对象的是(A .生理心理学B .实验心理学C .发展心理学D.人品心理学)。
12. “一心二用”即注意的分派是()。
A .有条件的B .无条件的C .不行能的D.以上一个也不是13. 注意是心理活动对必定对象的()。
A .指向和选择B .集中和紧张C .指向和集中D.集中14. 教师用带颜色的粉笔标出黑板上的要点,以惹起学生的注意是利用知觉的()。
国家开放大学《心理学》形考任务-参考答案(一)国家开放大学心理学形考任务是考察学生对于该学科的理解程度,而相应答案的提供则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准备自己的考试。
下面就为大家详细介绍国家开放大学《心理学》形考任务的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1. 个人经验2. 交叉验证3. 心理治疗4. 觉醒梦5. 策略性行为6. 自我制约要求7. 非符号解释8. 心理障碍二、选择题1. A2. C3. A4. C5. B6. D7. B8. A9. B10. C三、简答题1. 学习记忆:学习是指在接受外部刺激或信息的基础上,心理过程通过编码、存储、再现等过程形成个体知识的过程。
记忆是指动态的心理活动过程,它能保存和再现过去经验的信息。
2. 情绪:情绪是一种心理状态,是在特定时刻,由特定的对象、事件和情境所激发并影响个体身心活动的一种现象,也是人类感性体验的一种重要表现形式之一。
情绪具有多样性、动态性、继承性和发展性等特点。
3. 认知发展:认知发展是指个体在生物发育过程中,其感知、思考、语言、判断和解决问题等能力的综合发展和成熟的过程。
其主要理论包括皮亚杰认知发展阶段理论、维果茨基社会文化认知发展理论等。
4. 人格:人格是指个体持续的、相对稳定的心理特征和行为特征的总和,它是由遗传和环境因素交互作用而形成的,与情境相对独立。
四、分析题1. 心理诊断:心理诊断是指通过系统化的观察、评估和判断,确定个体心理障碍的性质、严重程度和不利影响的过程。
心理诊断工具有结构式和非结构式两种,其中结构式心理诊断工具又分为标准化和非标准化测验两种。
2. 正性心理学:正性心理学是指研究人类幸福感、美好体验和优异功能等方面的心理学分支。
其主要理论包括恢复、流畅、幸福、意义等。
正性心理学将人类的幸福感与心理问题联系起来,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和解决自身的心理难题。
以上就是国家开放大学《心理学》形考任务的参考答案,希望以上内容能对正在准备该科目考试的同学们有所帮助,加油哦!。
一、单项选择题1.某种感觉的韦伯分数越小,说明该感觉越( B )。
A.迟钝B.敏锐C.正常D.低常2.听到悦耳的歌声,这时人们的心理活动主要是( C )。
A.思维B.感觉C.知觉。
D.想象3.先前学习的内容对后辑学写内容所产生的干拉作用叫( A )。
A.前摄抑制B.倒摄抑制C.超限抑制D.侧抑制4. 心理旋转实验中被试在大脑中进行图像旋转,体现了表象的( D )特点。
A.直观性B.稳定性C.概括性D.可操作性5. 以下不属于诱导依从策略的是( D )。
A.登门槛放应B.留面子效应C.引诱法D.示范法6. 冯特创立的心理学派是( A )。
A.构造心理学B.机能心理学C.格式塔心理学D.行为主义心理学7.主张情绪是对机体变化的知觉的情绪理论是( A )。
A.詹姆薪—兰格理论B.坎农一巴德理论C.沙赫特—辛格理论D.腾斯伯格理论8.世界上第一个标准化的智力量表是( B )。
A.斯坦福一比奈智力量表B.比奈一西蒙智力量表C.韦克斯勒智力量表。
D.瑞文推理测验9.“活泼好动、行动敏捷”是人的( A ) 特征的表现。
A.气质B.能力C.性格D.兴趣10.“印刻”的概念是由奥地利的( A )提出的。
A.劳伦兹B.皮亚杰C.艾里克森D.柯尔伯格11.(B乔姆斯基)认为个体语言的获得主要是个体的先天因素决定的。
12.根据动机的性质,可以将动机分为(A。
生理性动机C。
社会性动机)13.知觉的特性不包括( D )。
A.整体性B.选择性C.恒常性D.间接性14.以下不属于睡眠失常的是( B )。
A.日间嗜睡B.白日梦C.突发性睡眠D.睡眠窒息15.美国心理学家奥苏伯尔依据学习材料与学习者的原有知识的关系,把学习分为( B )A.接受学习和发现学习B.意义学习和机械学习C.发现学习和机械学习D.意义学习和接受学习16.老虎钳可以当作锤子用,缝制衣服的棉线可以裁纸,这克服了( B )的限制。
A.对问题的认知方式B.功能固着C.知识经验D.思维定势17.忧者见之则忧,喜者见之则喜,这是受一个人的( B )的影响所致。
2019年中央电大《心理学》考试资料+《心理学》形成性考核册1—4附答案汇编(全)(可编辑)12019年中央电大《心理学》考试资料+《心理学》形成性考核册1—4附答案汇编(全)2019年中央电大《心理学》考试资料名词解释情感:情感是指与人的社会性需要相联系的体验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意志:意志是自觉地确定目的,根据目的支配、调节行动,克服困难,实现预定目的的心理过程。
气质:是依赖人的生理素质或身体特点的人格特征,是不依活动目的和内容为转移的典型的、稳定的心理活动的动力特点。
迁移:迁移是指已有的知识经验对解决新问题的影响。
性格:是指人的较稳定的态度与习惯化的行为方式相结合的人格特征。
应激:是在出乎意料的紧迫情况下,所引起的急速而感到紧张的情绪状态。
注意: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技能:是多种能力的独特结合,通常在解决实际问题和应对现实事件的过程中体现。
知觉:是在感觉的基础上产生的,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整体属性的反映。
1、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心理学主要研究心理现象的一门科学,既研究动物的心理也研究人的心理,而以人的心理现象为主要研究2、为什么说心理是脑的机能,脑是心理的器官?人的心理是物质世界发展的最高级产物——人脑机能的活动形式。
人的心理是在成熟、健全的大脑发育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脑是心理的器官,心理是脑的机能,这是大脑的本质和特点所决定的,也为现代有关脑的研究所证实。
脑是人类心理的物质基础,它是一块十分复杂而精致的物质,具有反映外界刺激,抑制智慧活动和复杂行为的高级机能。
人脑的这种复杂的内在结构,决定了它的特殊机能,使其真正成为人的心理活动的器官。
大脑所具有的心理机能,就其产生方式来说,都是脑的反射活动。
从谢切诺夫的反射概念到巴甫洛夫的高级神经系统学说,都表明一切心理活动都是反射活动过程的结果3、为什么说心里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主要反映?答:(1)客观现实是人的心理活动的源泉;(2)社会生活实践对人的心理的制约作用;(3)人的心理是客观现实的主观印象。
2019年电大本科考试《心理学》形成性考核作业两份附答案2019年电大本科考试《心理学》形成性考核作业两份附答案电大2019年本科专业心理学形成性考核作业一、名词解释(每题2分,共28分)1.记忆:在头脑中积累和保存个体经验的心理过程。
2.陈述性记忆:主要是指对事件、情景和知识的记忆。
3.程序性记忆:主要是指对技能的记忆,包括对知觉技能、认知技能和运动技能的记忆。
4.组块:在信息编码过程中,将几种水平的代码归并成一个高水平的、单一代码的编码过程。
5.精细加工:就是通过把所学的新信息和已有的知识联系起来,应用已有的图式和已有的知识使新信息和理化。
6.系列位置效应:研究者发现,当要求人们去记忆一串项目时(如单词序列),项目的顺序对回忆的效果有很大影响。
人们对序列之初和序列结尾的项目记忆效果最好,对序列中间部分的回忆效果最差。
这一现象被称为系列位置效应。
7.思维与想象: 思维是以人已有的知识为中介,对客观事物的概括或间接的反映。
它借助语言、表象、概念或动作实现,是认知活动的高级形式。
想象就是对头脑中已有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形成新形象的过程.8.定势:在问题解决过程中,如果先前曾采取某种方法解决某类问题并多次获得成功,以后再次遇到同类问题时还会重复采用同样的方法,这就是问题解决过程中的定势。
9.功能固着:是指在问题解决过程中,只看到事物的某种典型功能,而看不到该事物其他方面作用的现象。
10.创造性思维:是指人们应用新颖的方式解决问题,并产生新的、有社会价值的产品的心理过程。
11.词频与语境:词频是指某个单词在书面语言中的使用次数。
语境:任何一种语言交际活动都是具体的、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里进行的,或者说,都离不开什么人说、对谁说、在什么时间和什么场合说等,这些语言使用的环境,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语境。
12.图式:图式是知识的心理组织形式。
它说明了一组信息在头脑中最一般的排列或可以预期的排列方式。
也有人把图式看做是有组织的知识单元。
心理学作业1(第1—4章)一、填空题1.早在2400年前,亚里士多德在《灵魂论》中对心理现象作了比较系统的论述。
2.1879年,德国莱比锡大学冯特创立的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标志着心理学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
3.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
4.心理现象由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两个方面组成。
5.心理过程包括认识过程、情绪过程和意志过程等。
6.个性心理是指表现在一个人身上的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的综合。
7.需要、动机、兴趣、信念、世界观等属于个性。
8.神经系统可以分为中枢神经系统和周围神经系统,基本单位是神经元或神经细胞。
9.高级神经活动的基本方式是反射。
10.注意是具有指向性和集中性的特征。
11.个性心理特征和个性倾向性有机地、综合地体现在一个人身上,就构成了一个人完整的个性心理。
12.现代科学表明:脑是心理的器官,心理是脑的机能。
13.从心理的内容和源泉来看,人的心理是对客观现实能动的反映。
14.“狼孩”事件充分说明了人的心理对于人的社会生活实践的依存性。
15.人的心理的主体性首先表现在心理是人脑的机能。
16、根据注意的目的性和意志努力的程度维持注意是否需要,可以将注意分为无意注意、有意注意和有意后注意17. 有意后注意是事先有预定的目的,但不需要付出意志努力的注意。
18. 7——10岁儿童每次注意稳定的时间约为20 分钟。
19. 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
20. 分析器是客观世界与人的心理活动有机联系的中介。
21. 机体觉是由机体内部发生变化引起的。
22. 感受性与感觉阈限在数值上成反比关系,感受阈限越大,感受性越小。
23. 由光亮处走进暗室,从什么也看不见到慢慢地看见周围物体,叫做暗适应。
24. 错误的、歪曲实际的知觉就是错觉。
二、选择题1. 人们能明确感觉到、知觉到并体验到的心理现象称为D 。
A、心理状态B、心理特征C、个性心理D、心理过程2. 为着高考,坚持不懈地做各种练习的过程是C 。
电大《心理学》(本科必修)形成性考核一及答案一、名词解释1、个体心理:个体所具有的心理现象称为个体心理。
一般分为认知、动机与情绪、能力与人格三部分。
2、认知:人们获取知识和运用知识的过程,或信息加工的过程,这是人的心理的最基本的过程。
它包感觉、知觉、记忆、想像、思惟和言语等。
3、观察法:在自然条件下,对心理现象的外部活动进行有计划、有系统的观察,从中发现心理现象发生和发展规律性的方法。
4、实验法:有控制的观察。
它是在控制条件下,操作某种变量的变化,研究这种变量的变化对其它变量所产生的影响。
5、意识:是一种觉知,是一种高级的心理机能,是一种心理状态。
6、注意:是心理活动或意识对一定对象的指向与集中。
注意的两个特点是指向性和集中性。
7、催眠:是与清醒相对的意识状态。
8、感觉:是人们认识和理解外部世界的最初阶段。
外部的物理刺激作用于人的感觉器官,人的头脑接受和加工了这些刺激的属性,进而认识了这些属性的过程,这就是感觉。
9、知觉:人们通过感官获得外部世界的信息,这些信息经过头脑的分析与解释后,产生对事物的整体认识,就是知觉。
10、绝对阈限:刚刚能够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量称为感觉的绝对阈限。
11、韦伯定律:德国生理学家韦伯曾系统研究了人类的差别阈限,并提出了心理学史上的第一个“自然定律”——韦伯定律,该定律的的核心观点是:引起最小可觉差的刺激变化量和原刺激强度的比值是一个常数。
这一关系可以用公式来表示:12、似动: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条件下,在静止的物体间看到了运动或者在没有位移的地方,看到了连续的位置变化。
13、三色论:有三类视锥细胞,分别对红、绿和蓝这三种不同波长的光敏感。
当它们受到不同波长的光刺激时,在心理上就会产生不同的颜色感觉。
红、绿、蓝是基本的颜色感觉,其他的颜色感觉都是由这三种颜色组成的,黑和白的感觉是由视杆细胞产生的。
14、对立过程理论:颜色视觉产生于三个基本的系统,每个系统包含两种对立的成分,分别是:红-绿,蓝-黄和黑-白。
【心理学】形成性考核册答案【心理学】形考作业一:填空题1、心理现象2、心理过程个性心理3、个性倾向个性心理4、客观性原则发展性原则5、观察法实验法调查法测验法6、开始环节中间环节终末环节7、痕迹8、心理发展9、指向和集中10、适应性运动无关运动呼吸运动的变化11、目的性意志性二、单选题1、A2、D3、A4、C5、B三、简答题(只提供要点)1、心理学的基本任务是什么?答:(1) 描述和阐明人的心理现象;(2)侧量和预测人的心理现象;(3)理解和调节人的心理活动。
2、大脑的反射活动包括哪几个环节?答:(1)开始环节;(2)中间环节;(3)终末环节。
3、为什么说心里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主要反映?答:(1)客观现实是人的心理活动的源泉;(2)社会生活实践对人的心理的制约作用;(3)人的心理是客观现实的主观印象。
4、人类意识的基本特征。
答:(1)有意识性;(2)意识的能动性;(3)意识的社会历史性。
5、什么是注意?注意与心理过程有什么关系?答: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
关系:注意是一种大家较为熟悉的心理现象,是心理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
但是,注意本身并不是一种独立的心理过程,而是感觉、知觉、思维和想象等心理过程的一种共同过程。
它总是和心理过程联系着。
6、影响注意转移快慢和难易的条件。
答:(1)原来注意的强度;(2)新的注意对象的特点;(3)个体神经过程的灵活性。
四、论述题1、你是如何理解心理是物质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参见P302、请联系实际分析一下自己的注意特征。
参见P44【心理学】形考作业二:填空题感觉器官外部感觉内部感觉整体反应预定目的主动的系统的人脑输入编码存贮提取编码贮存暂时性永久性客观事物10、概括性间接性11、一般的本质的12、提出问题分析问题提出假设检验假设13、面部表情言语表情身段表情14、渲染性15、高级情感二、多项选择题1、D2、ABCDE3、ABC4、ABC5、ABCD6、B7、CD8、A9、ABC10、ABCDE 11、BCD三、问答题(只提供要点)1、答:共同点——二者都是人脑对当前客观事物的反映,都是客观事物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时在人脑所产生的对当前事物的反映。
2019年电大本科专业《心理学》形成性考核作业两份附答案一、名词解释(每题2分,共24分)1.情绪:是有机体反映客观事物与主体需要之间关系的态度体验。
2.基本情绪:是人与动物所共有的,在发生上有着共同的模式,它们是先天的、不学而能的。
复合情绪是由两种以上的基本情绪组合而形成的情绪复合体。
3.积极情绪与消极情绪:积极情绪就是因意外得到奖赏或在目标实现过程中取得进步时产生的感受。
消极情绪是指生活事件对人们心理上所造成的负面影响,如痛苦、悲伤、愤怒、恐惧等。
4.心境、激情和应激:情绪状态分为心境、激情和应激。
心境是一种具有感染性的、持续性的、比较平稳的情绪状态。
激情是一种与心境相反的情绪,它是一种爆发快、强烈而短暂的情绪体验。
应激是指在意外的紧急情况下所产生的适应性反应,此时人的身心处于高度紧张状态。
5.动机:是由一定的目标引导和激发而产生原动力,由此推动个体的行为。
6.需要:是有机体内部的一种不平衡状态,它表现在有机体对内部环境或外部条件的一种稳定的要求,并成为有机体活动的源泉。
7.驱力:是指个体由生理需要所引起的一种紧张状态,它能激发或驱动个体行为以满足需要,消除紧张,从而恢复机体的平衡状态。
8.诱因:是指能满足个体需要的刺激物,它具有激发或诱使个体朝向目标的作用。
9.成就目标:是指“关于个体追求成就任务的理由和目标的认知表征”,它“反映了个体对成就任务的一种普遍取向,是有关目的、胜任、成功、能力、努力、错误和标准的一种信念系统”。
10.自我效能感:个体对自己是否有能力来完成某一行为的推测和判断,这种推测和判断就是个体的自我效能感。
11.能力与智力:是指直接影响活动效率并保证能够顺利完成某种活动所必须具备心理特征。
智力:是指人们所共同具有的最基本的能力。
如观察能力、记忆能力、想象能力、思维能力等。
一般能力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智力。
12.模仿能力:是指通过观察别人的行为和活动来学习各种知识技能,然后以相同的方式作出反应的能力。
电大心理学形成性考核作业1参考答案(第1—3章)一、名词解释1、个体心理是指处在组织管理过程中的个人的心理活动,个体心理及其活动是管理心理学研究的内容之一。
2、认知是指人们认识活动的过程,即个体对感觉信号接收、检测、转换、简约、合成、编码、储存、提取、重建、概念形成、判断和问题解决的信息加工处理过程。
3、观察法是指研究者根据一定的研究目的、研究提纲或观察表,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去直接观察被研究对象,从而获得资料的一种方法。
4、实验法是指有目的地控制一定的条件或创设一定的情境,以引起被试的某些心理活动进行研究的一种方法。
5、意识是物质的一种高级有序组织形式,是指生物由其物理感知系统能够感知的特征总和以及相关的感知处理活动。
6、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
7、催眠是指对人或动物刺激视觉,听觉或触觉来引起半睡眠状态,对人还可以用言语的暗示引起。
8、感觉是动物及人体接受外界传来的及发自体内组织和器官的刺激之特性。
9、知觉是一系列组织并解释外界客体和事件的产生的感觉信息的加工过程。
10、绝对阈限是指能可靠地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强度(物理能量)。
11、韦伯定律,即感觉的差别阈限随原来刺激量的变化而变化,而且表现为一定的规律性,用公式来表示,就是△Φ/Φ=C,其中Φ为原刺激量,△Φ为此时的差别阈限,C为常数,又称为韦柏率。
12、似动人们把客观上静止的物体看成是运动的,或者把客观上不连续的位移看成是连续运动的现象。
13、三色论是指根据红、绿、蓝三原色光混合可以产生各种色的色光混合规律,假设在视网膜上有三种神经纤维,每种神经纤维的兴奋都会引起一种原色的感觉。
14、对立过程理论是指它们的性质根本对立,但在当代同处于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的第二大形态,具有而关于五种社会形态的划分是具体的,是实际社会制度的历史反映和理论推断。
二、简答题1、简述心理学的功能。
(1) 认识内外世界;(2) 调控行为; (3) 预测未来;(4) 改善和提升生活质量。
心理学第1次平时作业(第1—3章)一、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0分)1.C 2.B 3.D 4.A 5.C 6.D 7.A 8.C 9.A 10.B1.以人的整个生命历程作为研究对象的是( )。
A .生理心理学B .实验心理学C .发展心理学D .人格心理学2.精神分析理论是由( )提出来的。
A .艾利斯B .弗洛伊德C .马斯洛和罗杰斯D .斯金纳3.在人为的控制条件下操纵某种变量的变化,研究该变量对其他变量所产生的影响,这种心理学研究方法是( )。
A .观察法B .访谈法C .测验法D .实验法4.“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是感觉的( )现象。
A .适应B .对比C .后象D .感受性5.将知觉分为空间知觉、时间知觉、运动知觉,其依据的标准是( )。
A .知觉能否正确反映客观事物B .在知觉过程中起主要作用的感觉器官C .知觉反映事物的特性D .知觉是否有目的、有计划6.在感知事物时,人总是根据以往的知识经验来理解它,并用语词加以概括,赋予它确定的含义,称为知觉( )。
A .选择性B .整体性C .恒常性D .理解性7.教师用带颜色的粉笔标出黑板上的重点,以引起学生的注意是利用知觉的( )。
A .选择性B .整体性C .恒常性D .理解性8.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 )。
A .指向和选择B .集中和紧张C .指向和集中D .集中9.“一心二用”即注意的分配是()。
A.有条件的 B.无条件的C.不可能的 D.以上一个也不是10.突然的敲门声,打断人的思路,属于()的干扰。
A.随意注意 B.不随意注意C.随意后注意 D.注意的动摇二、名词解释(每小题 3 分,共24 分)1.心理学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的科学,是揭示心理活动规律的科学。
2.认知过程认知过程是人类认知客观世界,揭示事物的意义、作用和规律,获得知识的过程,是人的最基本的心理过程。
3.观察法指在自然条件下,对被观察者所表现出的心理现象和外部活动进行有系统、有计划的观察与记录,从中发现心理现象产生和发展的规律性的一种心理学研究方法。
试卷总分:100 得分:1001.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都是按照“全或无”的定律进行的。
()【答案】:错误2.人的情绪情感具有对立的性质,就象一块磁铁,每种情绪情感都可以找到与其对立的一极。
情绪情感的两极之间是多维度的,可以从几个方面来体现。
A.强度B.激动度C.快感度D.紧张度E.自由度【答案】:ABCD3.物理学家可以在暗室内根据溴化银底片的感光变化来推知不可见光的存在;医生可以根据体温、验血结果和心电图做出对疾病的诊断。
这都说明了。
A.思维的概括性特征B.思维的间接性特征C.思维是对经验的改组【答案】:B4.一般地说,在状态时,人的思维容易出现混乱,感知和记忆可能发生错误,注意的分配和转移减弱,往往使个体行为紊乱,不能做出符合目的的行为。
A.激情B.心境C.激动D.应激【答案】:D5.心理学是一门研究及其发生、发展规律的科学。
A.心理过程B.心理状态C.个性心理D.心理现象【答案】:D6.下丘脑是植物性神经系统及内分泌系统的皮层下中枢,也是控制有机体各种生理需要并调节内脏器官活动的皮层下中枢。
它在情绪性和动机性行为中起重要作用。
()【答案】:正确7.实现反射活动的神经结构称为反射弧。
反射弧由五部分组成,包括下面的。
A.感受器B.网状神经C.效应器D.分析器E.反射中枢【答案】:ACE8.俄国著名的教育家乌申斯基把看成通往心灵的“一个唯一的门户”。
A.创造性思维B.瞬时记忆C.注意D.言语【答案】:C9.算法策略有明显的弱点,即在解决问题时需要大量的尝试,因此费时费力。
()【答案】:正确10.从个人角度看,情绪和情感统一于个体心理发展的水平之中。
()【答案】:正确11.以适宜的速度在皮肤的两个相近点上,相继地给以轻微的触刺激,于是就产生了从一点向另一点连续运动的印象。
在听觉方面,如果一个声响在两耳交替出现,可以产生一个声响穿过头颅向另一耳运动的知觉。
这些现象属于。
A.联觉B.似动知觉C.时间错觉D.方位错觉【答案】:B12.除了采取不同的策略会影响解决问题外,还有许多非策略性因素会影响解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