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康巴什区户籍人口数量、三次产业生产总值数据分析报告2020版
- 格式:pdf
- 大小:522.47 KB
- 文档页数:25
鄂尔多斯市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经济运⾏综合初步核算,2010年全市地区⽣产总值(GDP)突破2500亿元,达到2643.2亿元;按可⽐价计算,增长19.2%。
其中第⼀产业实现增加值70.8亿元,增长4.5%;第⼆产业实现增加值1591.5亿元,增长22.1%;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980.9亿元,增长16.5%。
第⼀产业对GDP贡献率为2.1%,第⼆产业对GDP的贡献率为68.7%,第三产业对GDP的贡献率为29.2%。
三次产业结构⽐例为2.7:60.2:37.1。
财政收⼊2010年,全市地⽅财政总收⼊继续实现⾼速增长,完成 538.2亿元,同⽐增长47.1%。
其中,地⽅财政⼀般预算收⼊完成239.1亿元,同⽐增长47.5%。
分税种看,全年增值税完成41.6亿元,增长41.1%;营业税完成43.7亿元,增长67.0%;企业所得税完成33.2亿元,增长40.0%;个⼈所得税完成10.9亿元,增长70.2%。
四⼤税种占税收收⼊的67.3%。
全年地⽅财政⽀出318.9亿元,同⽐增长37.7%。
其中,教育⽀出43.9亿元, 同⽐增长62.6%;社会保障和就业⽀出29.5亿元, 同⽐增长36.9%;医疗卫⽣⽀出16.4亿元, 同⽐增长62.6%;城乡社区事务⽀出53.8亿元,同⽐增长76.4%。
农牧业2010年全市农作物总播种⾯积568.4万亩。
其中粮⾷作物播种⾯积350.7万亩,油料播种⾯积45.0万亩,蔬菜播种⾯积8.3万亩。
全年粮⾷总产量141.0万吨,同⽐增长3.3%,其中⼤⾖产量增长29.2%,⽟⽶产量增长9.2%。
全年油料产量7.0万吨,甜菜产量8.6万吨,蔬菜产量23.4万吨。
全市年末牲畜总头数826.3万头(只),同⽐增长2.2%;牲畜总增头数499.2万头(只),同⽐增长6.6%;年末良种及改良牲畜总头数804.3万头(只)。
全年⾁类总产量14.9万吨,同⽐增长7.1%;⽜奶产量28.6万吨,同⽐增长0.2%;⼭⽺绒产量2620吨,同⽐增长44.9%;禽蛋产量10310吨,同⽐增长56.2%。
鄂尔多斯市社会经济特征(1)鄂尔多斯市1)行政区划、面积、人口及产值鄂尔多斯市位于内蒙古自治区西南部,地处鄂尔多斯高原腹地,东、南、西与晋、陕、宁接壤,北和东北与包头市和自治区首府呼和浩特市隔河相望,东西长约400 公里,南北宽约340 公里,土地面积86752 平方公里,下辖东胜区、康巴什新区、达拉特旗、伊金霍洛旗、杭锦旗、准格尔旗、乌审旗、鄂托克旗、鄂托克前旗7 旗2 区。
鄂尔多斯是一个多民族地区,域内居住生活着蒙古、汉、满、回、藏、苗、黎、达斡尔、土家、朝鲜等41个民族。
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鄂尔多斯市常住人口为215.4万人,其中,汉族人口192.4万,占89.3%,蒙古族人口20.8万,占9.7%,其他少数民族人口2.1万,占1%;城镇人口166.8万,占77.5%,乡村人口48.6万,占22.5%。
2021年,鄂尔多斯市地区生产总值4715.7亿元,三次产业结构比为 3.43:58.04:38.53。
人均地区生产总值 172686 万元,是内蒙古自治区的 2.55 倍。
2)资源分布及开发情况①矿产资源鄂尔多斯市自然资源富集,拥有各类矿藏50 多种。
煤炭资源极为丰富,地下埋藏有古生代石炭二叠纪煤田和中生代侏罗纪煤田;含煤面积约占全市总面积的80%;煤炭资源分布呈东西一线。
煤炭预测总储量7630 亿吨,素有“地下煤海”之称,已探明储量1496 亿吨,占全国的六分之一,全区的二分之一,被中外专家公认为是世界上罕见的“精煤”。
煤炭资源量大质优,分布广泛。
东、西部可发展炼焦、建材和化工等综合企业,中部可发展电力、气化、化肥和粉煤成型等综合利用企业;南部区发展水煤浆、活性炭等新产品加工企业和出口精煤。
煤种较齐全,有褐煤、长焰煤、不粘结煤、弱粘结煤、气煤、肥煤和焦煤等种。
全市集中了全国大部分优质动力煤,占全国优质动力煤保有储量的80%左右。
多年来,鄂尔多斯煤持续稳步发展和不断创新转型,硕果累累。
乌审旗自然概况乌审旗位于内蒙古自治区最南端,鄂尔多斯市西南部,地处毛乌素沙漠腹部。
地理坐标为北纬37°38’54”~37°23’50”,东经100°17’~109°40’22”。
辖区东西104公里,南北194公里,总面积11645平方公里。
至2005年底人口97236人,其中男50722人,女46514人,蒙古族29581人,其它少数民族82人。
共30811户,非农业人口23888人。
总人口增加213人,人口出生率为10.26‰,人口自然增长率为4.89‰。
,旗人民政府驻嘎鲁图镇,邮编:017300。
代码:150626。
区号:0477。
拼音:Wushen Qi。
【行政区划】乌审旗辖5个镇、1个苏木:嘎鲁图镇、乌审召镇、图克镇、乌兰陶勒盖镇、无定河镇、苏力德苏木。
设59个嘎查村。
【历史沿革】 2000年,乌审旗辖6个镇、7个乡、2个苏木。
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全旗总人口96873人,其中各乡镇苏木人口(人):达布察克镇20556 合同查干淖尔镇7643 图克镇3886 沙尔利格镇6809 陶利镇4358 乌兰陶勒盖镇3828 河南乡15937 纳林河乡10973 巴彦柴达木乡2698 黄陶勒盖乡2890 呼吉尔图特乡3933 乌兰什巴尔台乡2762 浩勒报吉乡3394 嘎鲁图苏木4896 乌审召苏木2310。
【地形地貌】乌审旗处于鄂尔多斯高原向黄土高原过渡的洼地中,海拔一般在1300~1400米,最高海拔1430米,最低海拔1178米。
地势西北高,东南低。
南部为梁、滩、沙间地,无定河流经南部80公里,有纳林、海流图、白河等。
北部全为沙源,内多有柳丛,伴有沼泽、源泊70多处。
沙漠、河流、梁地呈西北—东南走向。
【气候资源】乌审旗位于温带南部季风区的边缘,属温带极端大陆性气候,受蒙古高压影响极大,西北冷空气控制时间长,降水少,干旱多风蒸发强烈,日照充足,无霜期偏短。
2024年鄂尔多斯煤化工市场调查报告摘要本报告旨在对鄂尔多斯地区的煤化工市场进行调查和分析。
通过对市场规模、竞争格局、产品供需情况以及未来发展趋势的研究,我们对煤化工市场的现状和未来进行了评估。
该报告的结果有助于企业了解鄂尔多斯地区的煤化工市场机会和挑战,为企业的战略决策提供参考。
引言煤化工是指利用煤炭作为原料进行化学加工和转化的过程。
鄂尔多斯地区有丰富的煤炭资源,这为该地区的煤化工产业提供了巨大的发展潜力。
通过对鄂尔多斯煤化工市场进行深入调查,我们将探讨该市场的规模、竞争格局以及未来发展趋势。
市场规模鄂尔多斯煤化工市场目前呈现出快速增长的态势。
据统计数据显示,近几年该市场的年产值持续增加,预计将继续保持高速增长。
市场上主要的煤化工产品包括甲醇、烯烃、二甲醚等。
在鄂尔多斯地区,煤炭资源的丰富和优势使得煤化工市场具备了良好的发展基础。
竞争格局目前,鄂尔多斯地区的煤化工市场呈现出一种半垄断的竞争格局。
几家大型的煤化工企业垄断了市场的大部分份额,但也有一些中小型企业在市场上有一定的存在。
这些企业之间的竞争主要体现在产品质量、价格和供应能力等方面。
供需情况鄂尔多斯煤化工市场的供需状况较为平衡。
主要煤化工产品的供应量能够满足市场需求,并且市场上的主要需求方主要是附近的工业企业和居民。
随着附近地区的经济发展和人口增长,煤化工产品的需求量有望进一步增加。
发展趋势从长远来看,鄂尔多斯煤化工市场具备良好的发展前景。
煤炭资源的丰富和煤化工产业的快速发展将为该市场注入巨大的活力。
未来,市场上可能出现更多的竞争者,进一步增加市场的竞争程度。
同时,随着技术的不断创新,煤化工产品的质量将得到提高,市场需求也将更加多样化。
结论鄂尔多斯煤化工市场目前处于快速增长的阶段,具备良好的发展前景。
尽管市场上存在一些竞争,但该市场的规模仍然较大,供需情况较为平衡。
未来,市场上可能会出现更多的竞争者,同时技术的创新将推动市场的进一步发展。
鄂尔多斯市经济现象调查报告鄂尔多斯市位于中国内蒙古自治区东部,是一个以煤炭资源开采为主的城市。
随着经济的发展,鄂尔多斯市已经成为一个拥有先进产业和良好发展迅速的城市之一。
本文将对鄂尔多斯市的经济现象进行调查,并给出相应的结论和建议。
一、生产型经济占主导地位在鄂尔多斯市的发展历程中,煤炭产业一直占据了主导地位,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其重要性已经逐渐下降,其他产业则在发展中逐渐壮大,尤其是高新技术等新兴产业。
目前,鄂尔多斯市的生产型经济依然是经济主导,其中以煤炭开采和石化能源等传统行业为支柱,同时钢铁、电力、建材等领域的产业也正在快速发展。
二、对农业、服务业的重视不足尽管农业在中国的现代经济中并不占据多大的比重,但在鄂尔多斯市这样的城市经济体系中,农业在一定程度上依然至关重要,这是因为农业既能提供粮食和生活必需品,同时也能促进地方经济的稳定。
但在鄂尔多斯市,尤其是在城市化进程中,农业的发展不仅没有得到重视,反而处于被忽视的状态。
同时,鄂尔多斯市对服务业的重视也有所不足。
虽然随着城市的发展,服务业在市场中的比重不断增加,但是鄂尔多斯市对于服务业的投入和发展远远不够,这也导致了一定程度上的经济浪费。
三、区域经济协作的发展有待提高作为内蒙古自治区的一个重要城市,鄂尔多斯市与其他地区的经济联系更加紧密,特别是在东北地区,例如辽宁、吉林、黑龙江等省份。
随着区域经济的不断发展,鄂尔多斯市应该加大对其他地区的经济协作,而这需要鄂尔多斯市加强政策沟通和政府间合作,同时也需要品牌推广和企业之间的交流与合作等措施。
四、加快城市化进程,提升城市竞争力虽然鄂尔多斯市的城市化水平在内蒙古自治区属于较高水平,但国际化城市的标准上,鄂尔多斯市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由于城市化的发展将对城市的经济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鄂尔多斯市有必要在城市化建设上投入更多的经费和人力,通过发展商贸、旅游业等产业提高城市竞争力。
五、加强职业资格培训与劳动力市场对接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职业素质对经济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鄂尔多斯市200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鄂尔多斯市200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鄂尔多斯市统计局国家统计局鄂尔多斯调查队2009年3月5日2009年,全市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全力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增活力、重民生、抓稳定,各项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经济形势总体向好,社会事业协调发展,人民生活进一步提高。
一、经济运行综合(一)经济总量2009年鄂尔多斯经济总量跃过2000亿元大关,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达2161.0亿元,按可比价计算,同比增长23.0%。
其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60.6亿元,同比增长5.2%;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1260.5亿元,同比增长22.9%;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839.9亿元,同比增长24.5%。
第一产业对GDP的贡献率为0.6%,第二产业对GDP的贡献率为67.1%,第三产业对GDP的贡献率为32.3%。
三次产业结构比例为2.8:58.3:38.9。
按常住人口计算,全年人均地区生产总值134361元,按可比价计算,同比增长20.0%。
(二)财政收入2009年,全市地方财政总收入继续实现高速增长,完成365.8亿元,同比增长38.0%。
其中,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162.0亿元,同比增长37.1%。
全年地方财政支出231.4亿元,同比增长37.4%。
其中,教育支出27.0亿元, 同比增长35.4%;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21.6亿元, 同比增长9.6%;医疗卫生支出10.1亿元, 同比增长61.0%;科学技术支出3.2亿元,同比增长90.7%。
农牧业2009年全市农作物总播种面积568.2万亩。
其中粮食作物播种面积350.4万亩。
全年粮食总产量136.5万吨,同比增长3.8%,其中小麦产量增长48.6%,玉米产量增长6.2%。
全年油料产量6.9万吨,甜菜产量8.5万吨,蔬菜产量19.0万吨。
全市牧业年度牲畜存栏1294.8万头(只),同比下降1.6%;牲畜总增775.9万头(只),同比增长58.9%;牧业年度良种及改良牲畜总头数1288.8万头(只)。
鄂尔多斯市200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鄂尔多斯在线2008年,全市各族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提升城市综合实力和竞争能力为目标,以结构调整和改善民生为主线,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大力推进自主创新,强化政策引导,落实保障措施,稳定发展环境,统筹协调推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一、经济运行综合(一)经济总量2008年鄂尔多斯经济总量跃过1600亿元大关,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达1603.0亿元,按可比价计算,同比增长22.9%。
其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57.7亿元,同比增长8.3%;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931.4亿元,同比增长21.9%;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613.9亿元,同比增长25.8%。
第一产业对GDP 的贡献率为2.2%,第二产业对GDP的贡献率为65.7%,第三产业对GDP的贡献率为32.1%。
三次产业结构比例由上年的4.3:55.0:40.7调整为3.6:58.1:38.3。
按常住人口计算,全年人均生产总值102128元,按可比价计算,同比增长19.9%。
(二)财政收入2008年,全市地方财政总收入在高平台上继续实现高增长,完成265.0亿元,同比增长50.8%。
其中,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118.2亿元,同比增长53.5%。
全年地方财政支出168.4亿元,同比增长42.5%。
其中,教育支出19.9亿元, 同比增长33.9%;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19.7亿元, 同比增长79.3%;医疗卫生支出6.3亿元, 同比增长35.5%;科学技术支出1.7亿元,同比增长49.7%。
农牧业2008年全市农作物总播种面积372.1千公顷。
其中粮食作物播种面积224.3千公顷,比上年增加5.6千公顷。
全年粮食总产量131.0万吨,同比增长5.4%,其中小麦产量下降1.8%,玉米产量增长5.9%。
全年油料产量7.7万吨,甜菜产量8.8万吨,蔬菜产量19.7万吨。
全市牧业年度牲畜存栏1316.3万头(只),比上年同期下降2.6%;牲畜总增758.3万头(只),同比下降1.7%,总增率达56.1%;牧业年度良种及改良牲畜总头数1305.3万头(只),良种及改良牲畜比重达到99.2%。
鄂尔多斯经济现象调查报告鄂尔多斯经济现象调查报告1. 引言鄂尔多斯是一个位于内蒙古自治区的重要城市,具有丰富的煤炭资源和石油天然气资源。
近年来,鄂尔多斯的经济发展迅速,引起了广泛关注。
本报告旨在对鄂尔多斯的经济现象进行调查,并分析其原因和影响。
2. 经济增长状况据统计数据显示,鄂尔多斯的经济增长率远超过全国平均水平。
近五年来,鄂尔多斯的GDP年均增长率超过10%,居于全国前列。
这种迅猛的经济增长引起了很多人的疑问,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了这种现象的发生?3. 煤炭和能源产业煤炭和能源产业是鄂尔多斯主要的经济支柱。
鄂尔多斯拥有丰富的煤炭资源,煤炭产业长期以来是该地区经济的主要驱动力。
煤炭开采和加工业的快速发展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包括煤制油、煤制气等能源加工产业。
这些产业的兴起和发展为鄂尔多斯的经济增长提供了强大的动力。
然而,鄂尔多斯的经济增长过度依赖煤炭和能源产业,这种单一产业的依赖性可能会带来一定的风险。
全球对环境保护的要求越来越高,传统的煤炭产业面临转型和压力。
因此,鄂尔多斯需要加快经济结构调整,以减少对煤炭产业的依赖,促进其他产业的发展。
4. 地产泡沫问题鄂尔多斯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也伴随着地产泡沫问题的出现。
近年来,鄂尔多斯的房地产市场火爆,房价飞涨。
土地成为了投资的热门选择,大量的房地产项目兴建,但供应过剩的问题日益突出。
地产泡沫问题的存在带来了一系列风险和不稳定因素。
一方面,高房价使许多年轻人无法承担购房的压力,导致人口流失。
另一方面,部分投资者将大量资金投入房地产市场,而非实体经济,从而影响了资源配置和经济结构的合理性。
因此,解决地产泡沫问题是鄂尔多斯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5. 旅游业发展随着鄂尔多斯经济的快速发展,旅游业成为了鄂尔多斯发展的新亮点。
鄂尔多斯拥有独特的自然风光和丰富的文化资源,吸引了大量的游客。
近年来,鄂尔多斯积极推动旅游业的发展,加大对旅游景点的保护和管理力度。
旅游业的发展有助于鄂尔多斯经济的多元化和可持续发展。
一、内蒙古城市化数据统计人口学认为城市化是农村人口转变为城市人口的过程。
地理学认为城市化是农村地区转变为城市地区的过程。
社会学角度看,城市化是农村生活方式转化为城市化大生产的过程。
《辞海》指出:城市化则是指人口、用地和经济、文化模式由农村转型转向城市型的过程和趋势。
城市化过程中农村人口比重下降,城镇人口比重上升。
由于农业劳动生产力的提高,越来越多的农业剩余劳动力向非农的二、三产业转移导致城镇化水平的提高。
农村人口转化为城市人口即农村人口向城镇集聚是城镇化最基本的特点。
首先是农业人口比重在整个社会人口构成中的下降,工业和服务业人口比重在逐步上升,人口在不同部门之间或者在不同产业之间转移。
内蒙古城市化是农牧区人口集中到城市的过程。
城市化是农牧区人口集中到城市的过程。
农区,牧区,半农半牧区本身也经历着城市化的影响,逐步向城市发展。
(一)内蒙古人口统计城市化的实质,是由生产力变革所引起的人口和其他经济要素从农村向城市转变的过程。
而它表现在生产方式上,就是产业结构的大规模调整,即农业剩余劳动力向各非农业产业部门转移。
因此,产业结构的变动必然体现为城市化的变动。
城市化水平的提高主要是靠第二、第三产业比重的上升,二者几乎同步进行,即工业、服务业和就业所占比重每上升1%,城市化水平也提高1%。
内蒙古城市化的人口城市化在1980 -2007年间,内蒙古非农业人口从495.7 万人增长到970.7万人,非农业人口比重从1980 年的26.42 提升至2007 年的40.36%。
人口城市化值从1980 年的0.00004提升至2007 年的1,提升幅度为0.99996,年均增长速度为0.0357。
2010年末,全国城镇人口数量为66978 万人,乡村人口数量为67113万人,城镇人口比重为49.95%,乡村人口比重为50.05%。
2011年末,全国总人口为134,735万人,城镇人口数量为69079万人,乡村人口为65656万人,城镇人口比重为51.27%。
鄂尔多斯市200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04年,全市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大、十六届三中和四中全会精神及自治区对鄂尔多斯市工作的一系列重要指示,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坚决落实宏观调控措施,紧紧围绕“实现跨越式发展”战略,以创新体制、调整结构、优化环境、全面发展为主题,加快推进各项改革,大力发展经济,切实加强城市建设和管理,实现了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预期目标。
全市经济继续保持平稳较快的发展态势,经济活力明显增强,运行质量进一步提高。
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等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人民生活水平继续提高。
一、综合经济经济总量:全市经济持续快速增长。
初步测算,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80.4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31.0%。
产业结构继续优化,非农产业比重进一步上升,二、三产业比重达到89.5%,比上年提高1.4个百分点。
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11.9∶56.6∶31.5变为10.5∶59.4∶30.1。
第一产业在调整中实现效益的平稳增长,年末实现增加值40.0亿元,同比增长15.7%,粮食生产实现了面积增、总产量增和单产增的“三增”的喜人成果;第二产业发展提速,年末实现增加值226.1亿元,同比增长36.7%,大项目投资的拉动作用不断增强,特别是工业经济作为推动国民经济快速增长的主动力作用更加明显,呈现出重点行业拉动作用大、新建企业效益作用大、大中型工业企业贡献率大的“三大”强劲态势;第三产业发展势头强劲,年末实现增加值114.3亿元,同比增长26.1%,呈现出发展质量高、速度高、效益高的“三高”崭新面貌,对全市经济发展贡献力度进一步加强。
财政收支:财政收入增势良好。
2004年,全市财政总收入完成42.4亿元,居全区第3位,比上年同期增长87.7%,居全区第1位。
其中地方收入完成23.7亿元。
同比增长70.3%。
其中,增值税5.0亿元,增长132.8%;营业税8.1亿元,增长68.0%;企业所得税1.6亿元,增长91.7%;个人所得税0.8亿元,增长31.4%。
鄂尔多斯市2013年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内蒙古)2013年,面对错综复杂的宏观经济形势,在市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市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全力实施自治区“8337”发展思路,牢牢把握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社会事业有序推进,人民生活进一步改善。
一、综合2013年末全市常住人口201.75万人,其中城镇人口146.01万人,乡村人口55.74万人,城镇化率为72.4%。
全年出生人口为2.2万人,出生率为10.9‰;死亡人口为1.03万人,死亡率为5.1‰;自然增长率为5.8‰。
年末户籍人口154.34万人,比上年末增加2.26万人。
初步核算,2013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3955.90亿元,扣除价格因素,比去年增长9.6%。
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完成增加值97.50亿元,增长3.3%,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2.5%,拉动GDP增长0.2个百分点。
第二产业完成增加值2369.33亿元,增长11.4%,对全市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52.2%,拉动GDP增长5.0个百分点。
其中,工业完成增加值2109.53亿元,增长11.9%;建筑业完成增加值259.80亿元,增长7.3%。
第三产业完成增加值1489.07亿元,增长7.0%,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45.3%,拉动GDP增长4.4个百分点。
三次产业增加值比例调整为2.5:59.9:37.6。
全市地方财政总收入完成855.37亿元,同比增长4.3%。
其中,分税种看,增值税完成308.7亿元,同比下降0.9%;营业税完成73.1亿元,同比下降1.6%;企业所得税完成137.8亿元,同比下降23.7%;个人所得税完成39.5亿元,同比下降12.4%;契税完成12.7亿元,同比增长74.0%。
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完成440.02亿元,同比增长17.2%。
全年公共财政预算支出518.47亿元,同比增长7.3%,其中,城乡社区事务支出127.60亿元,同比增长44.2%;教育支出60.70亿元,同比增长2.5%;农林水事务支出52.24亿元,同比下降10.9%;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40.32亿元,同比下降7.5%;医疗卫生支出25.86亿元,同比增长21.5%;节能环保支出11.24元,同比下降13.6%;科技支出3.99亿元,同比下降16.8%。
内蒙古自治区200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公布日期】2008.08.13•【字号】•【施行日期】2008.08.13•【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统计正文内蒙古自治区200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内蒙古自治区统计局2008年8月13日)2007年,全区各族人民在自治区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认真执行国家宏观调控的各项政策措施,积极推进和深化各项改革,发挥资源优势,不断优化发展环境,大力发展优势特色产业,增强发展的协调性和可持续性,认真落实节能减排各项目标责任制,国民经济呈现增长较快、结构优化、效益提高、民生改善的良好态势,社会各项事业全面进步。
全区经济社会发展已站到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
一、综合初步核算,全年生产总值6018.81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9%。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784.08亿元,增长5.8%;第二产业增加值3079.81亿元,增长25.3%;第三产业增加值2154.92亿元,增长15.6%。
第一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4.1%,第二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64.3%,第三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31.6%。
全区生产总值中一、二、三次产业比例由上年的13.6:48.6:37.8调整为13:51.2:35.8。
按常住人口计算,全年人均生产总值25092元,比上年增长18.6%,按年平均汇率折算达3300美元。
2003-2007年五年间,全区生产总值增长1.48倍,年均增长20%。
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上年上涨4.6%。
其中,食品类价格上涨13.3%,居住类价格上涨4.4%,其它消费品和服务类价格均略有上涨或保持稳定。
工业品出厂价格和原材料、燃料及动力购进价格分别比上年上涨5.7%和4.8%,固定资产投资价格上涨3.8%。
2024年鄂尔多斯煤化工市场调研报告1. 背景介绍鄂尔多斯是中国内蒙古自治区的一个重要城市,以煤矿和煤化工产业而闻名。
在近年来,随着环保政策的加强和市场对清洁能源的需求增加,鄂尔多斯煤化工市场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本报告旨在对鄂尔多斯煤化工市场进行调研,以了解其市场规模、发展态势以及存在的问题和挑战。
2. 市场规模根据调研数据显示,鄂尔多斯煤化工市场的规模庞大。
根据近年来的统计数据显示,煤化工产品在当地的销售额超过了100亿人民币。
这主要归因于鄂尔多斯丰富的煤炭资源和成熟的煤化工技术。
3. 市场发展态势虽然鄂尔多斯煤化工市场规模庞大,但市场发展仍面临一些挑战。
首先,随着环保政策的加强,对煤矿和煤化工行业的排放标准要求越来越高,这对煤化工企业的生产和运营带来了一定的影响。
其次,清洁能源的快速发展与煤化工行业之间的竞争加剧,使得煤化工产品的需求受到一定的抑制。
此外,市场上存在着激烈的竞争,煤化工企业需要通过创新和提高产品质量来保持竞争优势。
4. 存在的问题和挑战在调研的过程中,我们发现鄂尔多斯煤化工市场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首先,部分煤化工企业的技术水平较低,产品质量有待提高。
其次,煤化工行业的发展与当地环境保护政策之间存在一定的矛盾。
此外,市场上存在着一些违法违规行为,给市场秩序带来了一定的不稳定性。
5. 市场发展前景尽管鄂尔多斯煤化工市场面临一些问题和挑战,但其发展前景仍然广阔。
首先,随着环保政策的推进,煤化工企业将不得不加强技术创新和改进,以适应市场的需求。
其次,清洁能源市场的扩大和国家政策的支持,有望为煤化工行业带来新的发展机遇。
此外,鄂尔多斯作为一座煤炭资源丰富的城市,拥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可以通过资源整合和产业链延伸来推动煤化工产业的发展。
6. 结论综上所述,鄂尔多斯煤化工市场是一个庞大而充满发展机遇的市场。
虽然市场发展面临一些挑战,但通过加强技术创新和改进、积极应对环保政策以及扩大清洁能源市场的机会,鄂尔多斯煤化工市场有望实现更加健康、可持续的发展。
一、康巴什概况康巴什位于鄂尔多斯中南部,地处鄂尔多斯高原腹地,距东胜25公里、阿镇3公里,与东胜区、伊金霍洛旗的阿镇共同组成鄂尔多斯市城市核心区,是鄂尔多斯新的政治文化中心、金融中心、科研教育中心和装备制造基地、轿车制造业基地。
总面积355平方公里(3.55亿平方米),规划控制面积155平方公里(1.55亿平方米),一期规划建设面积32平方公里(3200万平方米),二期70平方公里建设也已开始,北起109国道,东至210高速公路,距鄂尔多斯机场15公里,距世界旅游文化名胜成吉思汗陵28公里,包(头)西(安)和(东胜)乌(海)铁路从城市外围通过。
城市北靠青春山,南临东红海子,三面被乌兰木伦河环绕,地势开阔平坦。
常住人口2.8万人,下辖1个街道办事处。
二、康巴什设计定位规划的设计上,用开放的思维,大范围选择国内外具有优秀业绩的甲级规划设计单位,邀请来自中国工程院、建设部、同济大学等机构资深专家评审把关,编制完成各层次规划,形成了完整配套的规划体系。
三、康巴什的发展历程鄂尔多斯市康巴什新区原名青春山经济技术开发区,由自治区人民政府于2000年12月份批准成立。
2004年4月13日,经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准,更名为康巴什新区(太阳升起的地方)。
定位为鄂尔多斯市的政治、文化、金融、科研教育中心和汽车制造业基地。
2004年5月,新区全面开工建设。
2006年7月31日,鄂尔多斯市人民政府入驻康巴什新城。
2009年6月底,新区共完工项目47项,完成投资52.88亿元。
截止到目前为止,在新区注册的各类工商企业达350家,涉及房地产、商贸流通服务、金融、投资等20多个行业,累计注册资本金48亿元,占全市注册资本金的10%,新区正在成为鄂尔多斯市新的投资热土。
四、康巴什新区项目介绍1.按项目性质分:行政办公项目(12项)共完成投资8.49亿元,包括:创业大厦、武警支队、财税大楼、军分区办公楼、金财大厦、市林业局办公楼、市药监局、市建委、国土大厦、市公安局、东乌铁路办公楼和安全局办公楼。
康巴什是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的一个区,是一座年轻而充满活力的城市。
以下是对康巴什的一些评价:
1. 现代化:康巴什是一座现代化的城市,拥有先进的基础设施和现代化的建筑。
城市规划合理,交通便利,环境整洁,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2. 文化多元:康巴什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地区,拥有丰富的文化遗产和多元的文化氛围。
这里有蒙古族、汉族、回族等多个民族,他们的文化、传统和习俗在这里得到了很好的保护和传承。
3. 旅游资源丰富:康巴什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如成吉思汗广场、乌兰木伦湖、鄂尔多斯博物馆等。
这些景点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观光旅游,为城市的经济发展做出了贡献。
4. 生态环境优美:康巴什注重生态环境保护,城市绿化覆盖率高,空气清新,环境优美。
这里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相得益彰,为居民和游客提供了良好的生活和旅游环境。
5. 发展潜力大:康巴什是一个充满发展潜力的城市,近年来在经济、文化、教育等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随着城市的不断发展,康巴什将成为一个更加繁荣、和谐、美丽的城市。
总的来说,康巴什是一座充满活力和发展潜力的城市,具有现代化、文化多元、旅游资源丰富、生态环境优美等特点。
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康巴什区户籍人口数量、三次产业生产总值数据分析报告2020版
序言
本报告从年末户籍人口数量,第一产业生产总值,第二产业生产总值,第三产业生产总值等重要因素进行分析,剖析了鄂尔多斯康巴什区户籍人口数量、三次产业生产总值现状、趋势变化。
借助对数据的发掘分析,提供严谨、客观的视角来了解鄂尔多斯康巴什区户籍人口数量、三次产业生产总值现状及发展趋势。
报告中数据来源于中国国家统计局等权威部门,并经过专业统计分析及清洗而得。
本报告知识产权为发布方即我公司天津旷维所有,其他方引用此报告需注明出处。
鄂尔多斯康巴什区户籍人口数量、三次产业生产总值数据分析报告以数据呈现方式客观、多维度、深入介绍鄂尔多斯康巴什区户籍人口数量、三次产业生产总值真实状况及发展脉络,为需求者提供重要参考。
目录
第一节鄂尔多斯康巴什区户籍人口数量、三次产业生产总值现状 (1)
第二节鄂尔多斯康巴什区年末户籍人口数量指标分析 (3)
一、鄂尔多斯康巴什区年末户籍人口数量现状统计 (3)
二、全自治区年末户籍人口数量现状统计 (3)
三、鄂尔多斯康巴什区年末户籍人口数量占全自治区年末户籍人口数量比重统计 (3)
四、鄂尔多斯康巴什区年末户籍人口数量(2017-2019)统计分析 (4)
五、鄂尔多斯康巴什区年末户籍人口数量(2018-2019)变动分析 (4)
六、全自治区年末户籍人口数量(2017-2019)统计分析 (5)
七、全自治区年末户籍人口数量(2018-2019)变动分析 (5)
八、鄂尔多斯康巴什区年末户籍人口数量同全自治区年末户籍人口数量(2018-2019)变动
对比分析 (6)
第三节鄂尔多斯康巴什区第一产业生产总值指标分析 (7)
一、鄂尔多斯康巴什区第一产业生产总值现状统计 (7)
二、全自治区第一产业生产总值现状统计分析 (7)
三、鄂尔多斯康巴什区第一产业生产总值占全自治区第一产业生产总值比重统计分析 (7)
四、鄂尔多斯康巴什区第一产业生产总值(2017-2019)统计分析 (8)
五、鄂尔多斯康巴什区第一产业生产总值(2018-2019)变动分析 (8)
六、全自治区第一产业生产总值(2017-2019)统计分析 (9)
七、全自治区第一产业生产总值(2018-2019)变动分析 (9)
八、鄂尔多斯康巴什区第一产业生产总值同全自治区第一产业生产总值(2018-2019)变动
对比分析 (10)
第四节鄂尔多斯康巴什区第二产业生产总值指标分析 (11)
一、鄂尔多斯康巴什区第二产业生产总值现状统计 (11)
二、全自治区第二产业生产总值现状统计分析 (11)
三、鄂尔多斯康巴什区第二产业生产总值占全自治区第二产业生产总值比重统计分析..11
四、鄂尔多斯康巴什区第二产业生产总值(2017-2019)统计分析 (12)
五、鄂尔多斯康巴什区第二产业生产总值(2018-2019)变动分析 (12)
六、全自治区第二产业生产总值(2017-2019)统计分析 (13)
七、全自治区第二产业生产总值(2018-2019)变动分析 (13)
八、鄂尔多斯康巴什区第二产业生产总值同全自治区第二产业生产总值(2018-2019)变动
对比分析 (14)
第五节鄂尔多斯康巴什区第三产业生产总值指标分析 (15)
一、鄂尔多斯康巴什区第三产业生产总值现状统计 (15)
二、全自治区第三产业生产总值现状统计 (15)
三、鄂尔多斯康巴什区第三产业生产总值占全自治区第三产业生产总值比重统计 (15)
四、鄂尔多斯康巴什区第三产业生产总值(2017-2019)统计分析 (16)
五、鄂尔多斯康巴什区第三产业生产总值(2018-2019)变动分析 (16)
六、全自治区第三产业生产总值(2017-2019)统计分析 (17)
七、全自治区第三产业生产总值(2018-2019)变动分析 (17)
八、鄂尔多斯康巴什区第三产业生产总值同全自治区第三产业生产总值(2018-2019)变动对比分析 (18)
图表目录
表1:鄂尔多斯康巴什区户籍人口数量、三次产业生产总值现状统计表 (1)
表2:鄂尔多斯康巴什区年末户籍人口数量现状统计表 (3)
表3:全自治区年末户籍人口数量现状统计表 (3)
表4:鄂尔多斯康巴什区年末户籍人口数量占全自治区年末户籍人口数量比重统计表 (3)
表5:鄂尔多斯康巴什区年末户籍人口数量(2017-2019)统计表 (4)
表6:鄂尔多斯康巴什区年末户籍人口数量(2018-2019)变动统计表(比上年增长%) (4)
表7:全自治区年末户籍人口数量(2017-2019)统计表 (5)
表8:全自治区年末户籍人口数量(2018-2019)变动统计表(比上年增长%) (5)
表9:鄂尔多斯康巴什区年末户籍人口数量同全自治区年末户籍人口数量(2018-2019)变动对比统计表 (6)
表10:鄂尔多斯康巴什区第一产业生产总值现状统计表 (7)
表11:全自治区第一产业生产总值现状统计表 (7)
表12:鄂尔多斯康巴什区第一产业生产总值占全自治区第一产业生产总值比重统计表 (7)
表13:鄂尔多斯康巴什区第一产业生产总值(2017-2019)统计表 (8)
表14:鄂尔多斯康巴什区第一产业生产总值(2018-2019)变动统计表(比上年增长%) (8)
表15:全自治区第一产业生产总值(2017-2019)统计表 (9)
表16:全自治区第一产业生产总值(2018-2019)变动统计表(比上年增长%) (9)
表17:鄂尔多斯康巴什区第一产业生产总值同全自治区第一产业生产总值(2018-2019)变动对比统计表(比上年增长%) (10)
表18:鄂尔多斯康巴什区第二产业生产总值现状统计表 (11)
表19:全自治区第二产业生产总值现状统计分析表 (11)
表20:鄂尔多斯康巴什区第二产业生产总值占全自治区第二产业生产总值比重统计表 (11)
表21:鄂尔多斯康巴什区第二产业生产总值(2017-2019)统计表 (12)
表22:鄂尔多斯康巴什区第二产业生产总值(2018-2019)变动分析表(比上年增长%)..12 表23:全自治区第二产业生产总值(2017-2019)统计表 (13)
表24:全自治区第二产业生产总值(2018-2019)变动分析表(比上年增长%) (13)
表25:鄂尔多斯康巴什区第二产业生产总值同全自治区第二产业生产总值(2018-2019)变动对比统计表(比上年增长%) (14)
表26:鄂尔多斯康巴什区第三产业生产总值现状统计表 (15)
表27:全自治区第三产业生产总值现状统计表 (15)
表28:鄂尔多斯康巴什区第三产业生产总值占全自治区第三产业生产总值比重统计表 (15)
表29:鄂尔多斯康巴什区第三产业生产总值(2017-2019)统计表 (16)
表30:鄂尔多斯康巴什区第三产业生产总值(2018-2019)变动统计表(比上年增长%)..16 表31:全自治区第三产业生产总值(2017-2019)统计表 (17)
表32:全自治区第三产业生产总值(2018-2019)变动统计表(比上年增长%) (17)
表33:鄂尔多斯康巴什区第三产业生产总值同全自治区第三产业生产总值(2018-2019)变动
对比统计表(比上年增长%)表33:鄂尔多斯康巴什区第三产业生产总值同全自治区第三产业生产总值(2018-2019)变动对比统计表(比上年增长%) (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