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郑县地质灾害调查与研究
- 格式:pdf
- 大小:522.09 KB
- 文档页数:3
黄土高原地区地质灾害调查方法及规律研究——以
陕西省吴起县为例的开题报告
项目背景:
黄土高原地区是中国西部地区的重要地带,因其特殊的地质结构和
地貌条件,经常发生严重的地质灾害。
黄土高原地区地质灾害的频率和
规模有着很高的关联性,是导致黄土高原生态环境和经济发展面临困境
的重大因素。
陕西省吴起县位于黄土高原的中心地带,地质灾害频发,
对其区域发展和生态环境造成了极大的影响。
研究目的:
本研究旨在探索黄土高原地区地质灾害的调查方法和规律,以陕西
省吴起县为例进行研究。
通过分析地貌条件、地质构造、水文地质、工
程等因素对地质灾害的影响,提出有效的调查方法和防治措施,为黄土
高原地区地质灾害的管理提供参考。
研究方法:
本研究将采用多种研究方法,包括文献调查、野外调查和实验室测试。
通过调查和分析黄土高原地区地质灾害的发生规律,探讨多种因素
对地质灾害的影响,建立相关的数学模型和统计分析方法。
预期成果:
本研究将提出一套完整的黄土高原地区地质灾害的调查方法和规律,对于区域地质灾害治理提供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指导意义。
此外,本研究
还可为推动黄土高原地区的生态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关键词:
黄土高原地区,地质灾害,调查方法,规律研究,吴起县。
地质灾害调查报告【最新4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合同协议、条据文书、策划方案、总结报告、党团资料、读书笔记、读后感、作文大全、教案资料、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contract agreements, documentary evidence, planning plans, summary reports, party and youth organization materials, reading notes, post reading reflections, essay encyclopedias, lesson plan materials,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of sample essays, please stay tuned!地质灾害调查报告【最新4篇】随着个人的文明素养不断提升,报告使用的频率越来越高,我们在写报告的时候要注意逻辑的合理性。
地质灾害调查报告地质灾害是指地球自然环境中由于地质作用和人类活动所引起的,对人类生命和财产造成威胁和危害的现象。
地质灾害包括地震、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地裂缝等多种形式,对人类社会和经济发展造成了严重影响。
本报告对某地区的地质灾害进行了调查分析,旨在为相关部门提供科学依据,制定防灾减灾措施,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一、地质灾害概况。
本次调查地区位于山区,地质构造复杂,地势起伏较大,降雨量较大,多山体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
在过去十年中,该地区发生了多起地质灾害事件,给当地居民的生产生活带来了严重影响,也造成了财产损失和人员伤亡。
二、地质灾害成因分析。
1. 地质构造因素,该地区地质构造复杂,存在多条断裂带和褶皱带,地层岩性较为松软,易发生滑坡、地面塌陷等地质灾害。
2. 气候因素,该地区降雨量较大,雨水渗透地层,增加了地质灾害发生的可能性,尤其是泥石流等灾害。
3. 人类活动因素,该地区大量的人类活动,如采矿、开发建设等,破坏了地质环境的平衡,加剧了地质灾害的发生。
三、地质灾害防治对策。
1. 加强监测预警,建立地质灾害监测预警系统,对地质灾害隐患点进行实时监测,提前预警,减少灾害损失。
2. 加强科学规划,在土地利用规划中,严格控制地质灾害隐患区的开发建设,合理利用土地资源,减少地质灾害的发生。
3. 加强宣传教育,通过开展地质灾害防治知识宣传教育活动,提高居民的地质灾害防范意识,增强自救互救能力。
4. 加强应急救援,建立健全的地质灾害应急救援体系,提高应急救援能力,减少地质灾害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四、结语。
地质灾害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作,需要政府、科研机构、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
通过本次调查报告,我们对该地区地质灾害的成因和防治对策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希望相关部门能够根据报告提出的建议,采取有效措施,保障当地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推动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取得更大进展。
汉中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汉中市天坑群地质遗迹保护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汉中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17.03.30•【字号】汉政发〔2017〕10号•【施行日期】2017.03.30•【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风景名胜、世界遗产与历史名城保护正文汉中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汉中市天坑群地质遗迹保护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汉政发〔2017〕10号各县区人民政府,汉中经济开发区管委会,市政府各工作部门、直属机构:《汉中市天坑群地质遗迹保护管理暂行办法》已经市政府第4次常务会议审定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汉中市人民政府2017年3月30日汉中市天坑群地质遗迹保护管理暂行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汉中市天坑群地质遗迹的保护管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地质遗迹保护管理规定》、《陕西省地质环境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汉中市天坑群地质遗迹范围内的各类地质遗迹的保护管理。
第三条被保护的地质遗迹是国家的宝贵财富,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破坏、挖掘、买卖、改变或移动地质遗迹。
第四条坚持“积极保护、合理开发”的原则,保持其原始性、自然性、完整性、真实性。
第二章地质遗迹保护范围和内容第五条根据初步调查结果,汉中天坑群地质遗迹主要分布在南郑县小南海镇,西乡县骆家坝镇、峡口镇、大河镇,宁强县禅家岩镇,镇巴县三元镇、青水镇、大池镇、简池镇等区域内。
第六条设置汉中天坑群地质遗迹保护区域(以下简称“保护区域”),主要包括南郑小南海地质遗迹集中区、西乡骆家坝地质遗迹集中区、宁强禅家岩地质遗迹集中区、镇巴三元地质遗迹集中区。
保护区域范围和界限按照市政府发布的汉中天坑群地质遗迹规划确定。
第七条保护区域实行分级保护管理。
(一)重点保护区域:主要包括镇巴县三元镇圈子崖天坑、天悬天坑,宁强县禅家岩镇地洞河天坑,西乡县骆家坝镇双旋窝天坑,南郑县小南海镇伯牛天坑,镇巴县三元镇金珠洞、风洞、青水镇白龙洞、南郑县小南海镇大佛洞、天心洞等天坑、溶洞以及镇巴县三元镇巴山林罗成、星月湖、青水镇白天河峡谷、南郑县小南海镇迷水洞河谷、九重台瀑布、回龙沟地缝等地质遗迹。
镇巴区域地质报告引言本报告是关于中国镇巴地区的地质情况的综合分析和研究。
镇巴区位于中国陕西省,地处秦岭北麓,是一个具有丰富地质资源和潜力的地区。
通过对镇巴区域的地质背景、地质构造、地质灾害等方面进行综合研究,本报告旨在提供给相关研究人员、工程师和决策者关于镇巴区域地质情况的全面了解,为相关工程项目的规划和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1. 地理背景镇巴区位于陕西省南部,东邻南郑县,西界汉阴县,南界留坝县,北与府谷县接壤。
区内地形复杂多样,山地占主要地貌部分,其中以秦岭为代表的山地地貌是镇巴地区最显著的特征。
秦岭北麓地处于华北地块与扬子地块的交接区,地质构造复杂,地质活动频繁。
2. 地质构造镇巴区域的地质构造主要受到秦岭造山带的影响。
秦岭是中国东部最重要的造山带之一,其构造背景与喜马拉雅造山带和阿尔卑斯造山带相似。
镇巴区附近的地质构造主要表现为褶皱和断裂。
其中,北部地区以褶皱为主,南部地区以断裂为主。
地质构造的复杂性和多样性为地质资源的形成和分布提供了条件。
3. 地质历史镇巴区域的地质历史可以追溯到远古时期。
根据地质调查和研究,镇巴地区主要经历了古生代、中生代和新生代的地质历史。
在这个漫长的历史过程中,地壳发生了多次抬升和沉降,形成了丰富的岩石类型和矿产资源。
在地质历史的演化过程中,地球上的生物也经历了多次变化,形成了复杂多样的生物群落。
4. 地质灾害地质灾害是镇巴地区面临的重要问题之一。
由于地形复杂和地质构造的不稳定性,镇巴区域常常发生地质灾害,如山体滑坡、泥石流和地震等。
这些地质灾害给镇巴地区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威胁和挑战。
因此,地质灾害的预测、防范和治理显得尤为重要。
5. 地质资源镇巴地区拥有丰富的地质资源,包括矿产资源、水资源和能源资源等。
其中,矿产资源是镇巴地区最重要的地质资源之一。
镇巴地区的矿产资源主要有煤炭、铁矿石、铜矿石等。
这些矿产资源在镇巴地区的经济发展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此外,镇巴地区还有丰富的水资源和能源资源,为区域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支持。
南郑县森林火险区划及森林火险等级预报气象服务系统
袁应泽
【期刊名称】《汉中科技》
【年(卷),期】2006(000)003
【摘要】根据南郑县森林,地理、气候特点,利用树种、林种和气象等因子做聚类分析,划分出了梁山山系、浅山丘陵马尾松林带、元坝林区和碑坝林区四个森林火险片。
结合影响森林火险的气象因子,利用适合南郑县具体情况综合指标法定量预报森林火险等级。
区划考虑了森林、地理特性,预报考虑了气象条件的影响。
该方法综合全面,符合南郑县的具体情况,投入使用以来。
预报结果能较好反映各林区实际火险状况。
【总页数】4页(P38-41)
【作者】袁应泽
【作者单位】南郑县气象局,陕西南郑7231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762.2
【相关文献】
1.结合气象要素的闽西北森林火险等级区划 [J], 苏志玲;王成翔;林慧芳;黄立盛;江贤华
2.南郑县森林火险区划及森林火险等级预报 [J], 袁应泽
3.气象自动站资料在黔南森林火险等级监测预报中的应用 [J], 罗林勇;宋启堃
4.湖北省森林火险等级标准和森林火险等级直接预报法研究 [J], 赵升平;顾省亚
5.森林火险等级气象指标系统的构建与预报方法研究综述 [J], 胡晓径;王盛坤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秦巴山区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研究——以汉中市为例
杜建括;李双;王淑新;邢海虹
【期刊名称】《陕西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年(卷),期】2024(40)2
【摘要】我国秦巴地区地质灾害多发,为了探索该区域地质灾害危险性分布特征,以汉中市为研究区,根据区内生态地质环境特点,选取海拔、坡度、岩土类型、距断层距离、距河流距离、距道路距离、年降水量、归一化植被指数、土地利用类型等9项因子构建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指标体系。
利用层次分析法和主成分分析法求得各评价指标的组合权重,在ArcGIS空间分析软件中将评价因子信息量值乘以指标的组合权重,再进行叠加分级处理,得到了研究区地质灾害危险性分区评价结果。
结果表明:(1)根据信息量值和叠加分析得出断裂构造是研究区地质灾害发生的主控因子,且在临近河流、道路的区域极易发生地质灾害。
(2)汉中市地质灾害极高、高危险区占全区面积的39.34%,主要横贯研究区中部;中危险区在境内分布相对零散,呈“大分散小集中”的特点,其中在汉中盆地地带较为集中;低、极低危险区占总面积的35.26%,主要位于研究区的北部和南部。
【总页数】9页(P86-94)
【作者】杜建括;李双;王淑新;邢海虹
【作者单位】陕西理工大学人文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P694
【相关文献】
1.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研究——以四川省青川县为例
2.建设用地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研究--以某地区天然气加气站建设项目为例
3.矿区地质灾害危险性预测评价研究——以贵州黔西县为例
4.区域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研究——以宣汉地区为例
5.陕南秦巴山区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研究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地质灾害调查报告()地质灾害调查报告一、背景和目的地质灾害是自然界中不可避免的现象,给人类社会带来的伤害和损失不可忽视。
因此,对于地质灾害的调查和预防是非常必要的。
本次调查的目的就是为了对某地区的地质灾害情况进行综合整理,全面了解该地区灾害发生的原因和程度,针对不同的地质灾害制定有效的防治措施,以减少灾害对社会和人民生命财产的损失。
二、调查地点和时间调查地点:河南省郑州市新郑市调查时间:2021年8月三、调查方法调查主要采用实地调查和数据分析相结合的方式。
其中,实地调查主要包括地质条件、地形地貌、气候、植被以及土地利用等因素的观察和记录。
数据分析主要针对历史统计数据及其它有关文献资料进行搜集和整理,从而对该地区地质灾害的发生原因和规律进行深入探究。
四、调查结果据调查,新郑市的地质灾害形式多样,主要包括地质灾害、水文灾害和气象灾害等方面。
其中,地质灾害主要包括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和地震等,水文灾害主要包括河水淤积、洪水等,气象灾害主要包括风雹、冰雹等。
1. 滑坡滑坡是新郑市地质灾害的重要类型之一。
其中以南阳岗子的南侧坡面为最为严重,这里有许多长度、深度、速度较快的滑坡。
滑坡的发生主要是受到地质条件、植被覆盖、降雨和人类活动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2. 泥石流新郑市的泥石流主要发生在高山和险峡地带,其中以河南岗子和致富岩峡谷为重点。
据统计,2004年新郑市曾发生过一次较为严重的泥石流灾害。
此次灾害的主要原因是气象条件不利和植被破坏等。
3. 地面塌陷地面塌陷主要集中在盆地和沿淮灰岩地带,其发生原因主要是自然因素和人类活动等。
其中,淇口盆地是地面塌陷最为严重的地区之一。
4. 地震新郑市位于武陟断裂带的西侧,是比较活跃的地震活动带。
虽然该区域地震规模往往不是很大,但震源深度较浅,震感较明显,对建筑物和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造成不小的威胁。
综合上述的调查结果可以看出,新郑市的地质灾害形式多种多样,分布范围广泛。
这些灾害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需要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以减少灾害对人民生命财产的影响。
论述1∶50000地质灾害详细调查的工作方法和调查内容作者:沈仕沐来源:《西部资源》2020年第06期摘要:本文以广东省南雄市地质灾害详细调查为研究对象,通过实际地质灾害详细调查项目的具体方法,论述1∶5万地质灾害详查的工作方案。
在充分收集现有资料的基础上,开展南雄市地质灾害详细调查工作,以遥感、地面调查、地质测绘、工程勘查为主要手段,调查包括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地面沉降、地裂缝等6种主要地质灾害类型以及不稳定斜坡(含人工边坡),本次调查以崩塌、滑坡、泥石流以及不稳定斜坡为调查重点。
关键词:地质灾害详查;南雄市南雄市位于广东省韶关市东北部,属浈江水系。
调查区域地形地貌较复杂,水系较发育,人类活动较频繁,使本来就较脆弱的地质生态环境急剧恶化,原有不良地质现象现在发展成为地质灾害。
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连年发生,给当地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造成重大损失或构成严重威胁,已成为南雄市社会经济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之一。
1.南雄市地质灾害背景南雄市东连江西省信丰县,东南邻江西省全南县,西南比邻始兴县,西北与仁化县接壤,北邻江西省大余县,东西极限84km,南北极限52km。
地理坐标范围:东经113°55′30″~114°44′38″,北纬24°56′59″~25°25′20″,全市面积2326.18km2。
全市管辖17个镇和1个街道办事处,215个村委会,2483个自然村。
交通以铁路、公路为主,韶赣高速、G323、S224、S342以及韶赣铁路贯穿全境,县道、乡道通往各镇及行政村,“村村通”简易公路通往边远山村。
根据资料,截至2019年3月,南雄市共有地质灾害点60处,其中崩塌35处,滑坡20处,泥石流5处,共造成7人死亡,5人受伤,损毁农田72.8公顷(1092亩),损坏房屋1530m3,直接经济损失185.33万元。
可见,进一步做好地質灾害易发区的地质灾害详查工作,对有效开展当地地质灾害群测群防预警和专业监测相结合的监测预警技术应用示范、建立地质灾害群测群防预警信息管理系统十分必要而且紧迫。
收稿日期:2012-04-12作者简介:张耀(1983—),男,陕西宝鸡人,2009年毕业于长安大学,硕士研究生,助理工程师,主要从事水工环地质调查工作。
南郑县地质灾害调查与研究张耀1,黄美涛2(1.陕西省煤田地质局勘察研究院,陕西西安710054;2.陕西省煤田地质局一九四队,陕西铜川727000)摘要:依据陕西省南郑县地质灾害详细调查的资料,介绍了南郑县的自然概况,对南郑县的地质灾害类型、现状以及发育规律进行了评价,并对其地质灾害形成条件及影响因素进行了系统分析、研究,为地质灾害防治提共了地质依据。
关键词:地质灾害;发育规律;现状;研究;南郑县中图分类号:P64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749X (2012)06-0047-030引言陕西省南郑县位于汉中市南部,汉中盆地之西南部,东依城固、西乡,西连宁强、勉县,南依巴山接四川通江、南江、旺苍县,北临汉江,与汉中市隔江相望。
县域东西宽83km ,南北长79km ,总面积2849km 2。
全县交通以公路为主,西汉高速在县境北部东西穿境而过,211省道(汉中市—四川南江县)贯穿县境南北,汉(中)朱(家坝)、汉(中)黎(坪)公路为县级主干公路,交通较为便利。
南郑县地处南北气候过渡带,属凉亚热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区,四季分明、降水充沛、热量充足、温和湿润。
但降雨时空分布不均,旱涝严重,灾害性天气频繁。
南郑县河流属长江流域汉江水系及嘉陵江水系,其主要河流有:濂水河、冷水河、漾家河、西流河、碑坝河、后河、长潭河、庙坝河等,总长365.35km 。
1地质灾害类型及分布规律1.1地质灾害类型依据2009年南郑县地质灾害详细调查资料,南郑县主要有滑坡、崩塌、泥石流、地面塌陷等4种类型共216个地质灾害和地质灾害隐患点,共威胁5190人,约6530.1万元资产。
滑坡:滑坡为区内最为发育的地质灾害类型,具有分布面广、数量大、活动性强、破坏性大的特点。
调查共发现滑坡190处,隐患点186处。
其中堆积层滑坡159处,占83.7%;粘性土滑坡28处,占14.7%;岩质滑坡仅3处,占1.6%。
从滑体厚度看,以浅层滑坡最多,占86.3%;其余为中层滑坡,占13.7%;深层滑坡未遇到。
规模主要以小型为主,占91.6%;中型、大型分别仅占7.3%和1.1%。
发生年代以新滑坡为主,占83.2%;老滑坡占16.8%;未发现古滑坡。
吴坎滑坡为粘性土滑坡中较为典型的一个大型滑坡,该滑坡长200m ,宽1000m ,厚7.5m ,已造成经济损失7.5万元,威胁29户、90人、95间房屋,80亩耕地,1000m 西干渠。
岩质滑坡的特点是规模大、突发性强、位移长、致灾快。
2000年10月发生大规模滑坡,堵塞公路50m ,在枇杷溪附近形成雍水堤坝(即堰塞湖),雍水高度达6m 以上,给下游耕地造成很大威胁。
崩塌:区内崩塌主要分布于人类工程活动的沟谷边坡地带,一旦发生就会堵塞交通、河道,毁坏房屋,威胁附近村民及单位安全,对过往行人、车辆也构成很大危胁。
泥石流:泥石流集中发生在每年的7、8、9三个月,基本上均由暴雨或大暴雨所激发,一般爆发突然、运动很快,来势凶猛,破坏力极强。
调查的8条泥石流沟。
威胁100人以上的泥石流沟1处。
1999年8 9月份,下大暴雨,历时近2个小时,该泥石流沟上游洪水携带中上游的大量泥沙、石块,冲向下游的农丰水库,造成库底淤积,库容减小。
地面塌陷:地面塌陷一般规模较大,破坏力极强,如崔星地面塌陷威胁45户、195人、185间房及74第6期张耀黄美涛南郑县地质灾害调查与研究多处农田;蒋家滩地面塌陷威胁19户、84人、60间房及200余亩农田,已使多间房屋发生裂缝,并有倒塌现象。
1.2分布规律地质灾害空间分布规律:南郑县地质条件复杂,区内地质灾害分布规律严格受地形地貌、地质构造等自然地质条件和人为因素的制约,地质灾害在空间上有相对集中的分布规律。
具体表现为北部河谷阶地平原区乡镇密集,人口众多,地质灾害稀少,仅有极少粘性土滑坡产生,中部及中西部低山丘陵区为地质灾害集中分布区;南部中山区大部地区森林密,地质灾害稀少,但在人类活动较强的碑坝河及后河等两岸有地质灾害发生。
地质灾害的乡镇分布:地质灾害在南部与中部较少,其余大部分地区均有不程度发育,如南部喜神坝乡、魏家桥乡与中部的郭滩乡、协税镇几乎无地质灾害,而其余乡镇灾害点密度分布于0.01 0.27处/km2之间。
密度最小的是法镇,为0.01处/km2,密度最大的是歇马乡,达0.27处/km2。
区内地质灾害点最多的乡镇为新集镇,达26处,其次为碑坝镇、青树镇、两河乡,灾点分别为20处、13处、12处。
地质灾害时间分布规律:①调查发现新近发生的滑坡、崩塌多是由人类工程活动引起的;②调查发现发生的滑坡与崩塌,其发生频次均与同期的月平均降水量呈正相关关系。
2地质灾害形成条件及影响因素2.1地质条件地形地貌特征:南郑县辖区大部分在米仓山北坡,小部分在南坡。
总趋势是南高北低,由北向南依次划分为三种地貌。
①河谷阶地平原区。
平原区海拔484 600m。
平原区的中西部比较宽大,东部狭长,被第四纪红粘土和黄土状砂质粘土及砾石覆盖,形成阡陌相连的肥沃原野,是陕西省商品粮基地之一;②低山丘陵区。
主要分布在县境中部。
区内岗丘坪坝杂陈,槽谷溪流相间,气侯温暖湿润,人类活动强度大,水土流失严重;③中山区。
位于县境南部,属米仓山—大巴山构造剥蚀中山区的一部分。
占全县总面积的64.9%,地貌特点是山势峥嵘、险峻,锯齿状山峰、不对称“V”字形山谷及岩溶(喀斯特)地貌较为发育。
地层岩性:南郑县地层属扬子区大巴山分区之宁强—镇巴地层小区,区内主要出露地层由老到新依次为,中上元古界蓟县系,上元古生界上震旦系,下古生界寒武系,下古生界奥陶系,下古生界志留系宁强群,上古生界二叠系,中生界下三叠系,新生界古近系,新生界第四系。
地质构造条件:南郑县构造分区主要为:①米汉台凸。
为扬子准地台一级构造单元,南郑跨及台凸中部,居主要地位,北起梁山,南至朱家坝以北,纵贯县境。
主要由中元古界蓟县系火地亚群、三花石群地层及晋宁期侵入的基性岩和花岗岩组成;②宁镇台凹。
位于米汉台凸之南,西延至四川省境内,东部与秦岭加里东褶皱带毗邻,南接四川台向斜。
县境处于台凹东部,分布面积次于台凸;③汉中新断凹。
为喜玛拉雅运动形成的断裂凹陷。
县境仅跨南部边缘。
其基底主要由米汉台凸的花岗岩、辉长岩组成,上覆第四系松散砂砾石层和亚粘土层。
2.2诱发因素大气降水:调查发现,本区发生的滑坡、崩塌地质灾害90%是由降雨诱发形成的。
据《南郑县志》记载,丰水年易发生洪水及地质灾害,且集中发生在夏秋两季,年降水量超过500mm的1952、1955、1956、1961、1981、1983、2003、2005、2006年全县均遭受到大范围的洪水灾害,并且由降雨、洪水极易诱发产生崩、滑、流地质灾害。
统计资料表明,地质灾害主要发生在7 9月,大暴雨、连阴雨是形成滑坡、崩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的主要诱发因素之一,降雨强度与地质灾害的发生概率成正比例关系。
地震:从历史上曾经发生的地震来看,南郑地区属弱地震区,且震中大多不在境内,最高震级为5.5级,地震裂度在Ⅶ度以下。
区内大部山高谷深,山坡陡峻,加之雨量充沛、水系发育,稍有震动都有可能造成难以估计的损失。
人类活动:①采矿活动。
南郑县矿产种类繁多,矿山企业较多。
尤其进人20世纪80年代以来,矿山企业发展迅速,矿业经济已成为该县的主要经济支柱。
在矿山开采中,山体破坏严重,矿渣堆放无序,为崩塌、滑坡、泥石流的发生提供了条件,遇到瀑雨或连阴雨,易引发地质灾害;②公路建设。
近年来南郑县公路基础设施工程建设取得了长足发展。
南郑县现有高速公路1条,省道1条,县道3条,公路通车里程达674.3km。
但由于在修路、建桥过程中对山体的大量开挖,致使山体坡度过陡,有些地方因84陕西煤炭2012年爆破造成山体破碎严重,这些都是导致山体失稳,引发崩塌、滑坡等地质灾害的主要因素;③兴修水利。
近年来该县大搞水利建设的同时,也对山体造成了严重的破坏,边坡开挖、乱砍滥伐等人为的破坏导致水土流失严重,泥沙淤积水库致使区内水库水位不断提升、库容量减少。
同时库区水位的提升,导致库下游大面积形成湿地;汛期到来时,洪水决堤造成河流塌岸、土地沙化等严重地质灾害,给库区居民生活安全带来极大的危害;④房屋建筑。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居住条件也发生了巨大变化。
但是在山区建房时,大都要开挖坡体的,过陡或面积愈大,往往易造成山体失稳,引发岩体崩塌、滑坡等地质灾害;⑤毁林造田。
另外山林乱砍滥伐、无序放牧,肆意开垦,造成大片山林的严重破坏,也是加快山体失稳、水土流失的主要原因。
3结论(1)南郑县主要地质灾害类型为滑坡、崩塌、泥石流和地面塌陷,分析了地质灾害形成的基本条件,地震、降雨和人类工程活动等是地质灾害的主要影响因素。
(2)地质环境保护与地质灾害防治是预防地质灾害的根本措施,必须以人为本,提高地质环境保护意识,以防为主、防治结合,加强对主要地质灾害隐患点防治工作,以达到减灾防灾之目的。
参考文献:[1]刘慧芝.地质灾害常见类型与防治对策[J ].科技创新导报,2009,(11):85.[2]何冬晓,谢世友,等.中国地质灾害发育特点及防治对策综述[J ].四川地质学报,2007,(1):31-36.[3]张俊杰,李智学,赵岩.陕西省南郑县地震次生地质灾害特征及其防治[J ].中国煤炭地质,2008,(9):39-44.[4]常光锋,刘同喜,何进军.南郑县地质灾害的形成条件及发育特征[C ].陕西省煤田地质局:煤田地质与可持续发展研究,113-116.[5]常光锋,白有社,张耀,等.汶川地震陕西受灾地区南郑县地质灾害详细调查报告[R ].陕西省煤田地质局,2009.[6]冯林,陈峰,等.河南省南召县地质灾害发育现状研究[J ].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2007(12).The investigation and research of geologicaldisasters in Nanzheng CountyZHANG Yao 1,HUANG Mei-tao 2(1.Investigation Research Institute ,Shaanxi Coalfield Geology Bureau ,Xi 'a n 710054,China ;2.ɴ194Team ,Shaanxi Coalfield Geology Bureau ,Tongchuan ,727000,China )Abstract :Based on the geological hazard survey data ,the paper introduced the natural situation and the types and development rules of geological disasters in Nanzheng County ,analyzed the forming conditions and influence factors of geological disasters.The result can provide geological basis for the prevention of geological disasters.Key words :geological disaster ;development rule ;current situation ;research ;Nanzheng County94第6期张耀黄美涛南郑县地质灾害调查与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