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 四年级下册 第2单元 美妙的音乐 word高清打印版电子书电子课本
- 格式:pdf
- 大小:1.10 MB
- 文档页数:10
义务教育教科书(简谱)四年级下册■古筝演奏■■二胡演奏■高胡演奏■唢呐演奏三弦演奏第4单元水乡美第3单元希望的田野第2单元月夜之音第1单元绿色季节目录 第六(田园)交响曲 (16)演唱 田野的脚印 (18) 我们的田野………………………20实践活动聆听 在希望的田野上 (14) 春江花月夜 (23) 水乡歌儿多 (26)实践活动演唱 采菱 (24)聆听 渔舟唱晚 (22)聆听 彩色的小雨 (2)演唱 嘀哩嘀哩 (6)聆听 维也纳森林的故事 (4)演唱 春晓 (3)实践活动演唱 小白船 (10)聆听 彩云追月…………………………8 校园月明 (9) 好月亮,你走得这样静悄悄 (12)实践活动第5单元快乐时光注:带的歌曲为背唱歌曲。
第6单元妈妈的爱第7单元海峡情第8单元戏曲乐园(二)音乐广场 (58)实践活动演唱 摇篮曲 ………………………38聆听 烛光里的妈妈 (36)聆听 摇篮曲……………………………40演唱 只要妈妈露笑脸…………………42聆听 愉快的星期天 (28) 在暑假里 (34)演唱 拍手,拍手 (32) 快乐的节日 (30)实践活动聆听 天乌乌……………………………46聆听 怀乡曲.................................44演唱 兰花草 (48)演唱 一只鸟仔…………………………45实践活动聆听 唱脸谱……………………………50 你待同志亲如一家 (54) 手拉风箱呼呼响 (52)演唱 穷人的孩子早当家 (56)实践活动彩色的小雨(无伴奏合唱)樊孝斌 词朱良镇 曲1= F歌曲谱例①与谱例②的音响有怎样的力度变化?试着用人声或其他声音材料表现雨中的情景。
①②绿色季节LUSE JIJIE春 晓 (唐)孟浩然 词谷建芬 曲1= E欢快、活泼地 用吟诵、歌唱等方式设计歌表演。
第1单元/绿色季节第1单元/绿色季节维也纳森林的故事(管弦乐)〔奥〕约翰·施特劳斯 曲 聆听音乐,说说乐曲描绘了维也纳森林怎样的景象。
人教版音乐课本全册-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春天里的音乐教学目标1. 感受春天的美好,体验音乐带来的快乐。
2. 学会用音乐表达春天的情感。
3. 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和创造力。
教学内容1. 歌曲:《春天在哪里》2. 乐曲:《春江花月夜》3. 创作活动:以春天为题材,创作一首简短的歌曲或乐曲。
教学步骤1. 引入:通过图片或故事引导学生进入春天的主题。
2. 学唱歌曲:《春天在哪里》,引导学生感受歌曲中的春天氛围。
3. 欣赏乐曲:《春江花月夜》,让学生描述乐曲中的春天景象。
4. 创作活动:分组进行创作,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用音乐表达春天的美好。
5. 展示:让学生展示自己的创作成果,大家共同欣赏、评价。
第二单元:音乐与舞蹈教学目标1. 了解音乐与舞蹈的关系,感受音乐在舞蹈中的重要作用。
2. 学会简单的舞蹈动作,培养学生的舞蹈素养。
3. 提高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和创造力。
教学内容1. 歌曲:《小星星》2. 舞蹈:简单的手势舞、民族舞等3. 创作活动:以音乐为基础,创作一段舞蹈动作。
教学步骤1. 引入:通过视频或图片让学生了解音乐与舞蹈的关系。
2. 学唱歌曲:《小星星》,引导学生感受歌曲的节奏和情感。
3. 舞蹈:教授简单的手势舞、民族舞等,让学生在音乐中感受舞蹈的魅力。
4. 创作活动:分组进行创作,鼓励学生将音乐与舞蹈相结合,创作出富有创意的舞蹈动作。
5. 展示:让学生展示自己的创作成果,大家共同欣赏、评价。
第三单元:音乐与故事教学目标1. 感受音乐与故事的紧密联系,体验音乐带来的想象力和情感共鸣。
2. 学会用音乐为故事配乐,培养学生的音乐表达能力。
3. 提高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和创造力。
教学内容1. 歌曲:《两只老虎》2. 故事:《龟兔赛跑》3. 创作活动:为故事《龟兔赛跑》创作一段音乐。
教学步骤1. 引入:通过图片或视频让学生了解音乐与故事的联系。
2. 学唱歌曲:《两只老虎》,引导学生感受歌曲的节奏和情感。
3. 讲故事:《龟兔赛跑》,让学生在故事中感受音乐的魅力。
第一课手挽手教学内学唱《拍手拍手》;《阳光牵着我的手》;聆听《祝你快乐》。
《彩桥架到台湾岛》。
重音记号“>”知识与技能1.“阳光牵着我的手”,大家“拍手拍手”,我们衷心祝贺“祝你快乐”,向“海峡两岸小朋友”问声好。
人们的友情传递、表达,莫过于音乐。
本课四首作品都是集中反映了这一主题,让我们在音乐的熏陶下歌唱团结、友谊,发扬文明新风。
过程与方法2.在聆听《祝你快乐》乐曲及《彩桥架到台湾岛》歌曲的感悟中,分别编创集体舞与现代舞进行表演。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3.在表演《阳光牵着我的手》、《拍手拍手》实践中,学习二声部唱与奏,使音乐表现更为和谐丰满。
4.掌握重音记号“>”,使其在音乐表现中强化感染力。
教学建第一课时教学内容学唱《拍手拍手》;音乐知识:重音记号“>”及练习。
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听曲入室,师生问候。
二、《拍手拍手》。
1.设问:什么场合会出现掌声?2.设问:歌曲有什么特征?(以拍手掌声穿插在歌曲中间。
)3.再听一次范唱。
听一听歌曲有几部分组成?(二部分:齐4.(1)设问:这部分曲调有什么规律?有没有基本相同的曲调?(每句的开始都是附点八分音符;第一、第三句基本相同。
)(2)学唱第一部分曲调:以学生自学为主,教师给予适当的(3)齐唱第一部分曲调,在间奏处加入拍手(××)。
5.(1)(2)(3)在教师指导下学唱第二声部曲调。
(把全班学生分为二个声部学唱。
学唱时开始可以放慢速度,当音准、节奏有把(4)(5)加入重音记号,加入拍手,唱好第二部分的曲调。
6.完整地、欢快热情地唱好全歌曲调(注意二声部和谐)。
7.8.设问:歌曲间奏处除按曲谱上节奏拍手外还可作怎样的节奏变化?9.加入打击乐器伴奏表演,使歌曲的气氛更为热烈。
10.小结:我们大家手挽手,发扬文明新风。
三、音乐知识:重音记号1.认识重音记号“>”:标记在音符的上方,表示该音要唱得加强、加重。
2.结合歌曲《拍手拍手》的实践,掌握重音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