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锡古镇荣巷的民国建筑
- 格式:doc
- 大小:9.36 MB
- 文档页数:16
参观荣毅博物馆
荣毅纪念馆位于无锡市荣巷古镇,东街锡惠名胜,西连美元横山风景区,南临梁溪河,北至惠山山麓。
明朝正统初年(1436年)被荣氏家族尊称为“始迁祖”的荣清,带着全家从湖北经南京迁居到无锡,在这一代组建形成了合称荣巷的上荣、中荣和下荣三个自然村落,到民国初年正式建镇。
自清末至民国时期,荣氏家族爱民族工商界的崛起,给荣巷带来了前所未有的繁荣。
我们走进纪念馆,认真观看了展示厅大量珍贵的图文资料,并游览了荣氏故居、大公图书馆、移建的荣毅北京旧居等部分。
展馆集中展现了荣毅以及荣氏家族创业和生活的历史场景新行员们认真观看了展示厅大量珍贵的图文资料,并游览了荣氏故居、大公图书馆、移建的荣毅北京旧居等部分。
展馆集中展现了荣毅以及荣氏家族创业和生活的历史场景,让我们对中国国际信托投资公司创始人、卓越的国家领导人荣毅先生的生平以及中信集团的发展史等有了较为全面的了解。
荣毅先生一生都在不停地为民族事业奋斗,在国家需要的时候挺身而出,担负起建立中信公司的责任。
荣氏父子俩对无锡的贡献,几乎大凡老无锡人都说得上好几条。
如今这里还保存着157幢具有时代烙钱和地方特色的近代建筑群,与梁清路一代的新建筑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参观结束后,大家纷纷表示要继承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崇高精神,坚定信仰,开拓进取,脚踏实地,立足本职,为实现祖国繁荣昌盛的“强国梦”作出贡献,为党和人民的事业奋斗终生。
三个平民眼中的荣氏家族作者:雷剑峤来源:南方周末来源日期:2005-11-8本站发布时间:2005-11-11 12:14:25阅读量:391次从荣巷开始在荣毅仁的父亲荣德生与伯父荣宗敬在江苏无锡开始他们的事业之前,荣家已经在无锡居住了200年。
明朝正统初年,被荣氏家族尊称为“始迁祖”的荣清带领全族人从当时的南京迁居到无锡,并向政府领取无锡西部惠山南麓的一块荒地以建设家园。
这一带逐渐形成合称荣巷的上荣、中荣、下荣三个自然村落。
荣家也曾经过着贫苦的日子。
77岁的荣勉韧说,荣德生的二十五世祖荣庭芳是一个遗腹子,他的父亲荣晋玉死后,还怀着他的母亲就抱着大儿子荣子芳靠纺纱织布维持生活,家境很差。
康熙年间清政府开放海禁,两兄弟做起“撑沙船”的生意。
沙船是一种平底船,不容易在沙洲上搁浅;撑沙船是一件很艰苦的工作,无锡俗语说,“世上三件苦差事,撑船打铁磨豆腐”。
不过两兄弟靠它一年能赚二三十两银子。
“再带些私货,家底就厚起来了”,荣勉韧说。
自称乐农的荣德生在他的回忆录《乐农自订行年纪事》中说,“在余家旧宅后,由二十五世祖庭芳公改建楼屋,武初公即分得,宏山公至锡畴公,传至先父熙泰公,乃时只分得中造旧屋二间,与祖母袁氏务农经商。
”荣勉韧是一位研究地方史的学者。
荣毅仁为他编写的《梁溪荣氏世系散编首编》提供过资料,比如把孙子和孙女的名字告诉他。
荣勉韧仍然在荣巷老街上居住。
和他一样没有离开荣巷的荣家人还有很多,不过他们大多与荣毅仁家族分别属于不同的荣氏分支。
在下荣的春益、春沂、春珊、春泗四支里,荣毅仁家族属于春沂支,荣勉韧属于春珊支。
在宗谱里,他的名字叫本渊,与荣毅仁同辈。
荣巷在民国初年建镇,后来变成无锡的一处街道社区。
除了一条长约380米的老街与150多组近代建筑群之外,荣巷和任何一个城市的城乡接合部没什么不同。
该扩建的道路在扩建,该拆迁的房子在拆迁。
荣巷近代建筑群是文物保护单位,不过这没有给居民们的日常生活带来冲突。
无锡滨湖:荣巷大公图书馆作者:奚梅根来源:《华人时刊》2021年第03期荣巷历史街区,又称荣巷古镇,有近600年历史,也因无锡荣家故居而得名。
它位于无锡市龙山南麓、梁溪河北,北以惠山山脉为屏障,南临无锡母亲河———梁溪河,往东与锡惠景区相连,往西通向梅园风景区。
梁溪路南,矗立着一座高大的“三间四柱”式的精美石牌坊,坊上两面分别镌刻着两幅镏金行楷楹联格外引人注目。
向北的一幅是:由任城而鄂渚;由鄂渚而梁溪,横批:荣氏古里,形象地概述了荣氏先祖迁徙无锡及家族发展历史。
向南的一幅是:裘带其素,琴歌其乐,孔圣后学绳祖武;梁溪以滨,惠巘以阳,工商祥地振民族,横批:天地山海,生动地再现了荣氏家族一代又一代人为振兴民族工业的发展而办学堂、筑公路、架桥梁、建梅园,造福桑梓,令人肃然起敬。
在荣毅仁纪念馆中,有一幢两层楼的建筑,虽经百年,迄今岿然独存,与转盘楼遥相呼应,相得益彰,阅尽人间沧桑。
小楼清水砖墙,整体方方正正,只见大门兽头门环锃亮,门楣上有西番草花的图案,“大公图书馆”五个大字,笔力雄厚苍劲,增加了立体的美感。
据介绍,民国初年,荣德生筹划在家乡创建一家图书馆,于1916年10月建成开馆,收藏文献典籍,免费向社会开放,故取名“大公”。
开馆初藏书籍已有9万余卷。
至抗日前夕,藏书达18万卷。
抗战期间,珍贵古籍大量散失。
抗战胜利后到解放初期,荣德生又购得古籍珍本、善本、乡贤手稿等10余万卷。
在西郊的乡村中,大公图书馆远离尘嚣,洋溢着一种静穆厚重的氛围,成为爱书人向往的文化圣地,闪烁着夺人的光彩。
当年,邑人秦铭光有诗赞曰:“陶朱馀业傍琅嬛,碧简瑶签次第探。
蓄得缣缃能饷士,一乡文化在山南。
”据载,1955年6月,荣毅仁根据父亲遗愿,将大公图书馆藏书和71个大书柜,连同荣德生先生的私人收藏,全部捐赠给无锡市人民政府,由无锡市图书馆接收。
经过清理,共有古籍8000多部11.6万多册。
这批赠书中不乏孤本、珍本,如元版《范文正公文集》、宋代著名四部大书之一《册府元龟》的明刻本、清代山东泰山徐志定的磁版印本《周易说略》(其独特的磁版印刷技术海内外稀见,国内仅有三部)等。
荣毅仁纪念馆讲解词游客朋友们,欢迎大家前来游览参观荣毅仁纪念馆。
纪念馆位于无锡市荣巷古镇,东街锡惠名胜,西连梅园横山风景区,南临梁溪河,北至惠山山麓。
明朝正统初年(1436年),被荣氏家族尊称为“始迁祖”的荣清,带另全家人从湖北经南京迁居到无锡,在这一带逐渐形成了合称荣巷的上荣、中荣和下荣三个自然村落,到民国初年正式建镇。
在下荣的春益、春沂、春珊、春泗四支里,荣毅仁家族属于春沂支。
自清末至民国时期,荣氏家族在民族工商界的崛起,给荣巷带来了前所未有的繁荣。
至今,这里还保存着一条长约380米、具有近代风貌的老街,和157幢具有时代烙印和地方特色的近代建筑群。
游客朋友们,现在,我们首先来到的是序厅,又称为瞻仪堂。
堂外悬挂着前国家主席江泽民同志题写的馆名:荣毅仁纪念馆。
步入馆内,首先映入大家眼帘的是大厅中央的荣毅仁塑像,塑像高2.41米,汉白玉材质,立于0.19米高的黑色花岗岩底座上。
塑像背后为红木大型屏风,屏风高6.6米,高2.8米,上面雕刻的是由无锡现代画家周怀民绘制的梅园风光图。
屏风的背面是荣毅仁的生平年表。
塑像两侧,是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和胡锦涛四位党和国家领导人与荣毅仁的合影照片,塑像顶部则是浅浮雕形式吊顶。
大家可以感受的到,瞻仪堂的设计方正简洁,颇具现代气息,营造出一片祥和、肃穆的庄严气氛。
大厅两侧的东西展厅则以荣毅仁实业报国、勤勉为政为主线,设计风格继承传统又结合现代元素,通过动与静、虚与实、冷与暖相结合的艺术手段,叙述和展示了荣毅仁经历丰富、角色多重的一生:从民族资本家到上海市副市长,从中信集团的奠基人再到国家副主席。
游客朋友们,接下来,请随我往左走,我们先去参观东展厅。
东展厅主要介绍了荣毅仁出生于工商世家,如何继承父业、实业报国,如何跟着党走、成为了“红色资本家”,又是如何成为上个世纪的华商巨子的。
大家请看,这幅照片是荣毅仁担任面粉厂经理时所拍。
荣毅仁是荣德生的四子,出生于1916年5月1日。
无锡十大名人故居1.薛福成故居薛福成(1838--1894),是中国近代历史上著名的思想家、外交家和资产阶级早期维新派代表人物。
薛福成故居位于江苏省无锡市崇安区健康路西侧。
始建于1890年(清光绪十六年)至1894年(光绪二十年),被誉为“江南第一豪宅”,故居建筑群规模宏大,布局合理,占地超过21000平方米,建筑面积5600平方米。
建筑分中、东、西三路,中路自南向北分别为照壁、门厅、正厅、房厅、转盘楼和后花园;东路为花厅、戏台、仓厅及廒仓等;西路有偏厅、杂屋及藏书楼等。
2001年被国务院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995年4月,江苏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详细2.刘氏兄弟故居纪念馆刘氏兄弟纪念馆是江阴市人民政府为纪念中国现代文化名人刘半农、刘天华、刘北茂三兄弟而利用刘氏后裔捐赠的祖籍故居改建的。
刘氏兄弟纪念馆位于江阴市西横街49号,它坐西朝东,前后二进十间三庭院,是一座具有江宅特色的清末建筑,距今约有150年,与古兴国塔、文庙南北呼应,浑然一体,构成江南古城的一个游览区。
小型民居成了江阴城区积淀了深厚人文底蕴的建筑,故宅修复保护的每一步都成为市民关注的焦点。
详细3.阿炳故居阿炳故居,位于江苏省无锡旧城区的中心,即为原雷尊殿道馆,阿炳不仅出生于此、逝世于此,而且其传世名曲也大都创作于此。
晚年,他穷困潦倒、贫病交加,屈居在道馆最东面的一间小平房内。
这间平房为硬山顶,约20平方米,内有小阁楼现仍保持着原状。
雷尊殿旧址及其他附房大都保持着原状。
1994年经无锡市人民政府批准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002年经省人民政府批准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经国务院批准公布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
详细4.徐霞客故居徐霞客故居在江阴马镇南岐村(为纪念伟人,马镇已改名为“徐霞客镇”)。
明末遭兵燹,清顺治年间徐之侄孙徐君铨重建。
至1984年,仅存面阔七间二进瓦房,1985年,政府拨款大修。
故居为明式建筑,门庭挂有陆定一同志题写的“徐霞客故居”匾额,展厅内展出有徐霞客传略,旅行路线图和他科学探索经过地区的图片资料,岩溶标本等,在天井右侧还有徐霞客亲手移栽的罗汉松、距今已有400多年历史。
无锡名人故居地址祝大椿故居------ 清咸丰六年(1856)------ 无锡市南长区, 伯渎港周仲卿旧宅------雪浪闸北桥周氏余庆堂(跨塘桥饭庄业主周顺茂、张梅云夫妇)------南长区金钩桥128号周氏春晖堂------南长街398号周少梅(民乐大师)------顾山镇周培源祖居------宜兴芳桥镇后村周末生旧宅------雪浪方桥村章氏旧宅------南长街560号张效程旧宅(房地产)------东大街118号张氏嘉乐堂(庆丰高级职员,股东)------鸭子滩1号张厚德旧宅------东绛周新东路49号云薖园(杨味云)------崇安区长大弄4号于文彬旧宅------周新镇于甲里74号姚桐斌故居(“两弹一星”元勋)------锡山区东湖塘镇东升村严裕昆旧宅(上海申新一厂厂长)------河埒口市民广场(今文昌轩)薛祖康旧宅(无锡永泰丝厂)------留芳声巷27号薛南溟旧宅------南长区知足桥17号薛暮桥旧居------清代晚期无锡市惠山区-玉祁镇礼舍村287号薛汇东住宅------前西溪2号薛福成故居------崇安区健康路西侧许叔微故居------无锡市马山桃坞岭下小墅湾许氏旧宅 ------北塘区永安街2号许氏旧宅(许记磨面作坊旧址,刀切面)------南长区新民路13号王禹卿旧宅------中山路63号梁溪饭店内王氏嘉蔚堂------南长区木栖厅41号王昆仑故居------鼋头渚公园内七十二峰山馆王朝仙旧宅(其子在上海开纱厂)------南长街244号唐文治旧居------大浮宝界桥南堍琴山南麓唐氏花厅------羊尖天台寺西街孙冶方故居------玉祁镇礼舍村老街沈瑞洲故居------滨湖区雪浪镇方桥村荣子青旧宅------荣巷中荣87号荣月泉故居(人称“电报大王”) ------荣巷东浜13-15号荣巷五间头------荣巷东浜37-41号荣叔良旧宅------荣巷中荣29号荣氏兄弟故居------荣巷镇西街荣瑞馨花厅------荣巷西浜83号荣瑞馨故居(近代实业家)------荣巷东浜66号荣梅春旧宅(转盘楼和砖雕门楼)------荣巷小学东侧荣和甫旧宅------荣巷西浜42号荣光世进士第------荣巷西浜212号荣福龄故居------荣巷西浜196号荣德生旧居------1927年---健康路健康里16号秦邦宪故居------崇宁路一百十二号钱毓鎏旧宅(佚园,任过无锡县县长)------城中福田巷17-8钱松嵒旧宅------崇安区南市桥巷58号潘汉年故居------宜兴市新街镇陆平村刘氏兄弟故居------江阴澄江镇西横街49号刘鸿铎旧宅(其父刘纪初造)------南长街238号廖公馆------新生路7号孙冶方故居 ------清代晚期------ 无锡市惠山区蒋氏旧宅------梁溪路38号内江应麟故居(著名建筑设计师)------百岁坊巷4号黄浩庆旧宅------南长街593号华蘅芳故居------荡口镇花沿街北侧胡氏务本堂(木业商人)------定胜桥沿河1号侯桐少宰第------人民路36—42号顾毓秀故居------无锡市学前街3号(原鱼腥巷1-3号)顾宪成之父端居堂------天官弄内顾宪成故居------无锡张泾镇元吉弄内冯氏旧宅(在沪工商业者)------滨湖区大箕山村前湾151号董欣宾故居------锡山区张径镇黄泥沟6号陈氏旧宅(民间商人)------德兴巷32号查氏承俭堂------南市桥巷80号蔡鸿生旧宅------锡山区荡口镇程氏德润堂 ------ 锡山区羊尖镇严家桥村------ 民居一栋具有无锡民国时期较典型特征的大型民宅,整个宅子为回楼,无锡地区俗称转盘楼。
无锡民族工商业六大家族从1895年业勤纱厂创办到无锡解放,无锡近代民族工商业发展经历了初创、成长和曲折发展三个阶段,到1948年企业数量增至628家,产业工人达42.9万人,无锡一举成为近代著名的民族工商业城市。
在半个多世纪的发展中,无锡的民族工商实业家群起,形成了六大民族资本集团,即杨氏集团(杨宗濂、杨宗潮兄弟)、周氏集团(周舜卿)、荣氏集团(荣宗敬、荣德生兄弟)、薛氏集团(薛南溟、薛寿萱父子)、唐蔡集团(唐保谦、蔡缄三)、唐程集团(唐骧庭、程敬堂)。
与此同时,无锡城市形态也构成了轴向发展、成组团发展的布局特征,即工商业沿运河、铁路、公路向外延伸;在闹市口和交通要道口形成各有特色的经济组团,块状分布;商业服务形成片区。
下面来介绍一下这六大家庭:1895年(清光绪二十一年)冬,无锡历史上第一家由民族资本兴建的现代工厂--业勤纱厂,在东门外兴隆桥鸣响了开工的汽笛。
从此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前,无锡进入了民族资本最为繁盛的时期,并成为全国著名的工业基地。
与中国早期几乎所有的资本家一样,“业勤”的业主杨宗瀚(藕芳,1842~1910)、杨宗濂(艺芳,1832~1906)弟兄与官僚有着难分难舍的关系。
他们的父亲与李鸿章同年参加会试,又因对病中的李倍加照顾,结下了泽被后世的友谊。
杨氏兄弟也曾做过官,艺芳甚至高达一品。
杨宗瀚的“实业”经历也是从“官办”开始,他是著名的官督商办企业上海机器织布局的会办,但一场被传为盛宣怀玩猫腻故意放的火,使之成为替罪羊。
这个历史上永远的迷团,让他愤而返乡,并成就了无锡的第一家工厂。
1896~1906年是业勤纱厂发展的黄金时期。
随着第一代创办人的逝去,杨氏堂兄弟间的内耗把“业勤”引向末路。
但“旗杆下杨家”无锡望族的地位,今日余荫尤在。
杨家后嗣中最著名的是宗濂的儿子翰西(1877~1954),他1911年创设无锡电话股份有限公司,是无锡电信业的先驱。
日寇入侵时他曾担任伪维持会会长,被老无锡视为汉奸。
荣巷发展史可追溯到千年以前,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和文化的地区。
在过去的一百多年里,荣巷经历了多次变革和发展。
在明清时期,荣巷是一片水乡泽国,湖泊纵横,野草丛生,是一片荒芜之地。
但是随着无锡地区的经济发展,荣巷也逐渐得到了开发。
当时,荣巷地区有许多传统手工业和商业活动,如纺织、制鞋、染坊、茶馆等,这些行业的发展也带动了荣巷地区的繁荣。
到了近代,荣巷迎来了变革和发展。
在民国时期,荣巷地区开始兴建工厂和企业,如无锡卷烟厂、太湖制革厂等,这些企业的发展也带动了荣巷地区的经济发展。
同时,荣巷也开始注重教育和文化事业的发展,如创办了荣巷小学、荣巷图书馆等,这些文化事业的发展也促进了荣巷地区文化水平的提高。
进入现代,荣巷继续保持了其发展势头。
在改革开放以后,荣巷地区开始进行大规模的城市改造和建设,如修建道路、建设公园、改造旧房等,这些举措也促进了荣巷地区的城市化进程。
同时,荣巷也开始注重旅游资源和文化事业的开发和保护,如保护古建筑、开发历史文化景点等,这些举措也使得荣巷成为了无锡地区的一张名片。
如今,荣巷已经成为了无锡市的一个重要区域,其发展也成为了无锡城市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荣巷不仅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和旅游资源,还有着完善的城市基础设施和优美的生态环境。
此外,荣巷还拥有许多现代化的企业和产业,如科技、金融、物流等,这些行业的发展也成为了荣巷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
总之,荣巷发展史是一部充满变革和发展的历史,它见证了无锡地区的历史变迁和文化传承,也见证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推进。
未来,荣巷将继续保持其发展势头,成为无锡城市发展的重要支撑和名片。
无锡荣巷镇明清就有。
然而荣巷的出名是因为荣宗敬、荣德生等我国民族工商业先驱从这里走出,创办了茂新米粉厂、申新纺织厂、天元麻纺厂、开源机器厂……,为我国的工商史写下了历史性的一笔。
荣巷也是前国家副主席荣毅仁的家乡。
走进荣巷,有原汁原味的老街老店。
街道与巷陌里老旧传统建筑与150多幢清末民初的近现代建筑交替分布,显出其它古镇所没有的曾经辉煌。
附件
1256718554_9f8a4af2644b117369c186cb3b20151f.jpg
2010-12-6 05:59
荣巷的民国建筑-1
1256718554_d3c228203dede09adc3992e4b716aebd.jpg
2010-12-6 05:59
荣巷的民国建筑-2
1256718554_f3b05d623a2f66e8aaaeba2ced11ae53.jpg 2010-12-6 05:59
荣巷的民国建筑-3
1256718554_537a79884c90e61a2cd7d594beda08c7.jpg 2010-12-6 05:59
荣巷的民国建筑-4
1256718554_21d47dff00a58ea6a10f7c38e1a55875.jpg 2010-12-6 05:59
荣巷的民国建筑-5
1256718554_281adf30e5e25f15bde39ddcd23b4392.jpg
2010-12-6 05:59
荣巷的民国建筑-6
1256718554_0e9111bdcfadabf7e678efe9baf63362.jpg 2010-12-6 05:59
荣巷的民国建筑-7
1256718554_96005e2a919e4214ba2ba6aa1d3ca022.jpg 2010-12-6 05:59
荣巷的民国建筑-8
1256718554_4c61adf28ade087979413d7852425b80.jpg 2010-12-6 05:59
荣巷的民国建筑-9
1256718554_ca48a71a5e3b145dbd8aa7c787aa572b.jpg
2010-12-6 05:59
荣巷的民国建筑-10
1256718554_d47aa3cdba25bc15bcd78bdc2df82aab.jpg 2010-12-6 05:59
荣巷的民国建筑-11
1256718554_bde84312a6a3e7cf336380c57931dac4.jpg 2010-12-6 05:59
荣巷的民国建筑-12
1256718554_457d5824df403b99ab9dffad5771d08a.jpg 2010-12-6 05:59
荣巷的民国建筑-13
1256718554_7afcbfccc8fa598a1897e21c8e7ca8e1.jpg 2010-12-6 05:59
荣巷的民国建筑-14
1256718554_5277df4480910f2bf7f0d9c61097ebbb.jpg 2010-12-6 05:59
荣巷的民国建筑-15
1256718554_309e1de5ddd2052566257abea11b03a3.jpg 2010-12-6 05:59
荣巷的民国建筑-16
1256718554_4e5afb0df72ea6266ab71a19ef4f77ee.jpg 2010-12-6 05:59
荣巷的民国建筑-17
1256718554_422027549a5d2d935f8b763e1983e2fe.jpg 2010-12-6 05:59
荣巷的民国建筑-18
1256718554_7e037fb4b4e6420d5927e827a41707a3.jpg 2010-12-6 05:59
荣巷的民国建筑-19
1256718554_03153863c58b480afe37f6471ee0b741.jpg 2010-12-6 05:59
荣巷的民国建筑-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