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诗歌 写作 专家指导1
- 格式:docx
- 大小:41.28 KB
- 文档页数:16
语文名师指导中考语文诗词解读在语文学科中,诗词是一个重要的知识点。
在中考中,对于诗词的解读和理解,是考查学生的语文素养和文学修养的重要方法。
本文将通过介绍语文名师的指导方法,为大家解读中考语文诗词的技巧和要点。
第一部分:诗词解读的重要性诗词是中国古代文化的精髓,是汉字的瑰宝。
通过学习诗词,可以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情感体验,培养学生的语感和文学素养。
在中考中,对诗词的解读和鉴赏会占据一定的分值,因此掌握诗词的解读技巧是中考复习的重要内容。
第二部分:名师指导的方法和技巧1. 了解古代文学背景在解读诗词之前,了解古代文学背景是重要的前提。
学生需要了解作者生平、作品创作背景、社会历史背景等,以便更好地理解诗词的含义和艺术特点。
2. 分析诗词的意象和表达方式诗词中常常运用意象和修辞手法来表达作者的情感和思想。
学生需要能够准确地理解诗词中的意象,并分析其象征的含义。
同时,还应该善于发现并理解诗词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夸张等。
3. 掌握韵律和节奏诗词是有一定韵律和节奏的,学生在解读诗词时要注意其中的音律和停顿。
通过分析诗句的句式和节奏,可以更好地理解诗词的情感表达和内涵意义。
4. 注重词语的含义和用法诗词中的词语往往具有丰富多义和特殊用法,学生需要对这些词语进行深入理解。
可以借助于词典和注释来解读生僻词汇,拓展词语的含义,从而更好地理解诗词的意义。
第三部分:诗词解读的案例分析为了更好地理解名师指导的方法和技巧,我们通过几个实际的诗词例子来进行分析。
1. 案例一:《登鹳雀楼》此诗是唐代王之涣的作品,通过描绘登高望远的情景,表达了对自由和豁达心境的追求。
学生可以从分析诗句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入手,理解诗人对高山、辽阔的天空以及无边的江河的情感表达。
2. 案例二:《静夜思》此诗是唐代李白的名篇,通过描绘夜晚的宁静和思乡之情,展现了作者孤独和思念的内心世界。
学生可以通过对诗句的韵律和节奏的分析,来理解诗人的情感表达和意象的叙事。
《中招备考古诗词曲赏析》教案(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学生能够理解古诗词曲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2. 学生能够分析古诗词曲的韵律、意象、情感等元素。
3. 学生能够欣赏和解读古诗词曲的美。
过程与方法:1. 学生通过阅读和分析古诗词曲,培养文学鉴赏能力。
2. 学生通过讨论和分享,提高口头表达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1. 学生感受古诗词曲的魅力,增强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
2. 学生培养对文学的热爱,提升人文素养。
二、教学内容第一课时:古诗词曲的基本概念和特点1. 介绍古诗词曲的定义和起源。
2. 分析古诗词曲的形式和结构。
3. 探讨古诗词曲的语言特色和艺术风格。
第二课时:韵律与意象1. 讲解古诗词曲的韵律规则。
2. 分析古诗词曲中的意象运用。
3. 学生通过例句学习和练习,掌握韵律和意象的运用技巧。
第三课时:情感表达与修辞手法1. 探讨古诗词曲中的情感表达方式。
2. 介绍古诗词曲常用的修辞手法。
3. 学生通过实例分析和创作,培养情感表达和修辞手法的运用能力。
第四课时:古诗词曲的解读与欣赏1. 学习如何欣赏古诗词曲。
2. 分析古诗词曲的意义和价值。
3. 学生通过阅读和讨论,提升对古诗词曲的欣赏水平。
第五课时:经典古诗词曲案例分析1. 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古诗词曲进行深入分析。
2. 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探讨古诗词曲的艺术特色和创作背景。
3. 学生进行分享和交流,扩展对古诗词曲的理解和认识。
三、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互动式教学法和小组合作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
通过讲解、示例、练习、讨论等形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精神。
四、教学评价通过课堂参与度、作业完成情况和小组合作表现等方面进行评价。
通过学生的创作和表达,评价其对古诗词曲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五、教学资源1. 教案、课件和教学素材。
2. 古诗词曲选集或教材。
3. 多媒体设备和相关软件。
4. 网络资源和相关文献。
名师解读中考语文现代诗歌中考语文是广大学生备考的重要科目之一,其中涵盖了对现代诗歌的理解和解读。
现代诗歌作为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对于学生来说可能有些陌生。
本文将通过名师的解读,带领大家深入了解中考语文中的现代诗歌。
一、现代诗歌的背景和特点现代诗歌的起源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而中国的现代诗歌由五四新文化运动开始发展起来。
它与传统诗歌相比,有着许多独特的特点。
首先,现代诗歌在形式上更加自由灵活。
它摒弃了传统诗歌的格律和韵律要求,可以用自由的节奏和押韵来表达诗人的感受和思想。
其次,现代诗歌更加关注诗人的内心世界和情感体验。
它以诗人的真实感受为基础,反映诗人对现实世界的思考和审视。
此外,现代诗歌常常使用象征和隐喻等修辞手法来表达抽象的意念。
这种修辞手法使得诗歌更富有想象力和多义性,读者需要通过解读来理解诗歌的含义。
二、名师解读现代诗歌的方法1. 通过解读诗歌中的形象和描写方式来理解诗歌的主旨。
现代诗歌中常常使用具体的形象和生动的描写来表达诗人的情感和思想。
通过分析诗歌中的具体形象和描写方式,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诗歌的主题和内容。
例如,在解读现代诗歌《雨巷》时,名师指出诗中用“黄昏,雨”来描写诗人的心情,表达了诗人对现实生活的痛苦和无奈。
通过这种描写方式,诗人成功地营造出了一种悲凉的氛围。
2. 分析诗歌中的意象和隐喻来理解诗歌的内涵。
现代诗歌常常使用象征和隐喻等修辞手法来表达诗人的情感和思想。
通过分析诗歌中的意象和隐喻,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诗歌的内涵和意义。
例如,在解读现代诗歌《月夜》时,名师指出诗中用“月亮”的意象来象征诗人内心中的寂寞和孤独。
通过这种象征的手法,诗人成功地表达了他对人生的思考和追求。
3. 关注诗歌中的节奏和韵律来理解诗歌的演绎方式。
现代诗歌在形式上更加自由灵活,但它仍然具有一定的节奏和韵律。
通过关注诗歌中的节奏和韵律,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诗歌的演绎方式和艺术效果。
例如,在解读现代诗歌《白日梦》时,名师指出诗中用短句和断句的方式来表达诗人的梦幻和幻想。
中考诗歌鉴赏专题复习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诗歌的基本特点,包括形式、韵律、意象等;培养学生对诗歌情感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讲解、分析、讨论等方式,帮助学生掌握诗歌鉴赏的方法和技巧。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诗歌的热爱,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引导学生正确面对生活中的困难和挫折。
二、教学内容1. 诗歌的形式特点:分行、押韵、节奏等。
2. 诗歌的意象特点:自然意象、社会意象、抽象意象等。
3. 诗歌的情感表达:直接表达、间接表达、寓情于景等。
4. 诗歌的写作手法:比喻、拟人、夸张、对偶等。
5. 诗歌的鉴赏方法:抓住诗眼、分析意象、理解情感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诗歌的基本特点、写作手法和鉴赏方法。
2. 难点:诗歌情感的理解和表达。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首学生熟悉的诗歌,激发学生对诗歌的兴趣。
2. 教学新课:讲解诗歌的基本特点、写作手法和鉴赏方法。
3. 课堂练习:分析一首诗歌,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鉴赏。
4. 讨论交流:学生分享自己的感悟,互相学习,提高鉴赏能力。
5. 总结提升: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诗歌鉴赏的重要性。
五、课后作业1. 复习本节课所学内容,整理笔记。
2. 分析一首自己喜欢的诗歌,运用所学知识进行鉴赏。
3. 写一篇关于诗歌鉴赏的心得体会。
六、教学评价1. 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诗歌的基本特点、写作手法和鉴赏方法。
2.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对诗歌进行分析和鉴赏。
3. 学生能够表达自己对诗歌的感悟和理解。
七、教学策略1. 采用讲解、分析、讨论等方式进行教学,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知识。
2. 利用多媒体手段,如图片、音频等,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感受诗歌。
3. 创设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分享自己的观点。
八、教学资源1. 诗歌文本:选取不同风格、不同朝代的诗歌,丰富教学内容。
2. 参考资料:相关诗歌鉴赏的书籍、文章、视频等。
初三语文教案的诗词鉴赏与创作指导诗词鉴赏与创作一直是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环节,对学生的文学素养和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本文将从初三语文教案的角度,探讨如何有效地进行诗词鉴赏与创作指导。
一、诗词鉴赏诗词鉴赏是培养学生文学欣赏能力和情感体验的重要环节。
在教学中,我们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步骤来进行:1.导入引发兴趣。
可以通过播放相关的音乐或是朗诵一首优美的古诗词来营造氛围,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兴趣。
2.背诵诗词。
学生可以选择一部分优秀的古诗词进行背诵,并在背诵过程中理解其中的意境与艺术特点。
3.理解与分析。
引导学生通过分析诗词的词语、句式、意象等方面,了解作者的意图与表达方式。
可以针对诗词中的生僻词语、典故等进行解释和讲解,加深学生的理解。
4.品味与感悟。
鼓励学生从自身角度出发,与诗词中的情感对应,产生共鸣,并进行个人感悟的分享。
通过以上步骤的循序渐进,可以提高学生对诗词的理解和欣赏能力,培养他们对优美语言的感知和欣赏能力。
二、诗词创作指导诗词创作是培养学生语文表达能力和创新思维的重要途径。
在诗词创作的指导中,我们可以采取以下策略:1.启发创意。
可以通过观察自然景物、阅读其他作者的作品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创作灵感。
2.培养形象思维。
鼓励学生通过运用形象思维的方式来进行诗词创作,使得作品更具生动性和形象感。
3.注重修辞手法。
在指导学生进行诗词创作时,要引导他们灵活运用各种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夸张等,增强作品的表现力。
4.分享与展示。
鼓励学生相互分享和展示自己的创作成果,通过同学间的交流与合作,促进诗词创作技巧的提高。
通过以上的创作指导,可以培养学生的创作能力和对诗词语言的运用能力,提高他们的表达能力和创新思维。
结语:通过对初三语文教案中的诗词鉴赏与创作指导的探讨,我们可以看出,诗词鉴赏与创作是培养学生语文能力的有效途径。
在教学中,我们需要注重引导学生感悟诗词中的情感和意境,激发他们对语言的热爱和创作的兴趣。
中考诗词《天净沙秋思》教案诗词《天净沙秋思》教案一一、教学目标:1、体会情景交融的写作方法2、感受理解曲中主人公的思乡之情3、背诵和默写全曲二、教学设想:1、这首元曲释义简单,教师应从教学实际出发,把重点放在指导阅读、讨论景物描写的作用和反映的主题上。
2、以学生活动为主,其中包括朗读、讨论、描绘、写作、欣赏等,教师适当点拨讲解。
3、本课教学拟一课时。
三、教学过程:说明:让学生简单的了解元曲,有助于学生阅读和欣赏。
2、在曲牌“天净沙”中,最为的一篇便是《天净沙秋思》。
“天净沙”是曲牌名;“秋思”是题目,意为秋天的思绪。
(板书题目)4、教师范读。
说明:范读要根据感情基调的需要,节奏合理而低缓。
(可以结合多媒体动画Flah,让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5、学生自读,教师点名读。
朗读要注意节奏,并感受景物描写。
(朗读节奏见板书,可幻灯显示,教师适时指导朗读)说明:“书读百遍,其意自见”通过教师范读,学生自读,教师指导朗读,旨在通过读让学生对这首曲有一个初步的感受,为理解全曲作铺垫。
6、结合自己的朗读后的感受(或观看的动画Flah),学生进行素描(有条件的学校可以让学生自己制作动画Flah),力求把曲中的景物描绘的合理、形象、生动。
(教师给予点评,选择好的进行鼓励、展示)说明:初一的学生对直观性的东西感受较深刻,通过学生素描勾勒,曲中的景物尽在眼底,能够激起学生对自己经历(或媒体上的景物、故事)的联想,达到体验理解课文内容的目的。
7、分析全文:㈠曲中前三句共描写了几种景物,情调氛围有何异同在文中有何作用(学生思考,分组讨论完成)明确:①共写了9种景物,即藤、树、鸦、桥、水、家、道、风、马九种景物,一字一句,一字一景,凝练而不简陋,再冠以枯、老、昏、小、流人、古、西、瘦等鲜明的修饰语,一幅意境苍凉的深秋晚景图就勾勒出来,言简意丰。
②第一句三种景物写出一片萧飒秋景,造成一种黯淡凄凉的气氛,衬出了这个旅人内心的悲哀。
中学语文老师如何教授诗词鉴赏与创作语文教育中,诗词鉴赏与创作一直是重要的教学内容。
如何让学生真正理解诗词的意义,培养他们的鉴赏能力和创作能力,是中学语文老师面临的挑战之一。
本文将介绍中学语文老师如何教授诗词鉴赏与创作。
一、了解学生需求在开始教授诗词鉴赏与创作之前,了解学生的需求非常重要。
通过调查问卷、小组讨论等方式,了解学生对诗词的兴趣和认知程度,掌握他们的学习特点和需求。
根据学生的情况调整教学内容和方式,因材施教,使学生更主动地参与到诗词教学中来。
二、打好基础知识在诗词鉴赏与创作的教学中,基础知识的打好是前提。
中学语文老师需要介绍诗词的基本概念、构成要素,让学生了解诗词的特点和风格。
同时,教授常见的诗词体裁和常用修辞手法,培养学生对诗词的理解能力和鉴赏能力。
通过解析经典诗词的背景与意义,引发学生对诗词的兴趣和思考,增加他们对诗词的热爱和学习动力。
三、引导阅读与欣赏在教授诗词鉴赏时,引导学生进行诗词的阅读与欣赏非常重要。
中学语文老师可以选取经典的诗词作品,用简洁明了的语言给学生进行解读,并带领学生领略其中的韵味。
通过学习诗词的表现手法、形象描写和意境营造,培养学生对诗词的美感与表达能力。
同时,鼓励学生多读优秀作品,拓宽视野,提升鉴赏能力。
四、开展创作实践诗词创作是培养学生创造力和表达能力的重要方式。
中学语文老师可以通过多种方式激发学生的创作兴趣,如开展主题写作、联想写作、模仿创作等。
引导学生观察生活,感受大自然与人生的美好,培养他们的想象力和写作能力。
在创作过程中,教师需提供及时的指导与帮助,鼓励学生敢于表达,激发他们的创作潜能。
五、培养文学素养除了诗词的鉴赏与创作,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也非常重要。
中学语文老师可以通过讲解文学常识、推荐优秀文学作品等方式,引导学生加深对文学的理解和感悟。
丰富学生的文学知识面,培养他们的审美能力和思辨能力。
同时,帮助学生理解诗词与时代文化、历史背景的联系,提升他们对文化传承的认识。
《中招备考古诗词曲赏析》教案(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古诗词曲的基本知识,包括诗词曲的起源、发展、分类和特点等。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比分析、讨论交流等方法,提高学生对古诗词曲的欣赏能力和审美水平。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古诗词曲的热爱和尊重,增强民族自豪感,培养高雅的生活情趣。
二、教学内容:1. 古诗词曲的基本概念:诗词曲的起源、发展、分类和特点。
2. 古诗词曲的审美特点:意境、情感、音乐性和节奏感等。
3. 古诗词曲的代表作品:选取部分具有代表性的古诗词曲进行赏析,如《静夜思》、《登鹳雀楼》、《赋得古原草送别》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古诗词曲的基本知识和审美特点,古诗词曲的代表作品赏析。
2. 教学难点:对古诗词曲的深层次理解和欣赏,分析诗歌手法技巧。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1. 教学方法:采用对比分析、讨论交流、案例教学等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积极思考。
2. 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古诗词曲标本、相关文献资料等,丰富教学内容和形式。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古诗词曲的起源和发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知识讲解:讲解古诗词曲的基本知识和审美特点,引导学生了解诗词曲的分类和特点。
3. 作品赏析: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古诗词曲进行赏析,分析诗歌手法技巧,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和欣赏。
4. 课堂讨论:组织学生进行课堂讨论,分享自己的欣赏心得和感悟,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互动。
5. 总结拓展: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布置相关的课后作业,引导学生进一步学习和探究。
六、教学评价:1. 形成性评价:通过课堂讨论、提问和作业等方式,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进展和存在的问题,及时进行指导和纠正。
2. 总结性评价:通过课后作业、期中和期末考试等方式,对学生进行全面评估,检验学习效果和掌握程度。
七、教学资源:1. 教材:选用权威、系统的古诗词曲教材,为学生提供全面、准确的学习资源。
诗歌写作专家指导一、综合引导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们来讲解诗歌的写作方法。
在当代语文教学中,中国的诗教传统近乎被摒弃,诗歌写作倍受冷落,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在于受应试影响——中考、高考作文试题拒绝写诗,诗歌写作教学也因此成为了语文教学的“弃儿”。
随着语文教学的发展,语文的人文性日益受到重视,诗歌的阅读与写作也正在受到更广泛的关注。
本课结合新教材中相关诗歌单元的阅读教学,就诗歌创作这一写作教学的难点进行探索,以诗歌特点为中心,联系学生的文学积累,由课内向课外拓展,将诗歌赏析与诗歌写作指导有机结合,引导学生真正理解诗歌特点,走近诗歌并尝试创作,放飞心中的歌。
我国是一个诗歌发达的国度,从《诗经》到楚辞,从唐诗到宋词,有着数千年的诗歌历史,自古以来就被称为“诗的王国”。
我国也曾有过优良的诗教传统,孔子说:“不学诗,无以言,小子何莫学乎诗。
”这句话在今天仍有着积极的意义。
随着当代语文教改的不断深入,诗歌等文学作品的读写正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普遍重视。
诗歌写作是一座极富开采价值的金矿,诗歌写作中感情的抒发、意境的开掘、语言的锤炼,对于其他文体的写作都有极好的促进作用;写诗,可以让我们的创造力得到激发,使我们的想象更加丰富,情操得到陶冶,文学素质得到综合提高。
有哲人曾经说过:“每个青少年本质上都是一位诗人。
”下面我们就来一起研究诗歌的特点,尝试诗歌的创作,放飞我们心中的歌。
同学们认真学习,才能学会诗歌的写作方法。
二、理论讲解(一)诗歌定义及发展1.诗歌定义同学们都背诵过很多诗歌吧,那你知道诗歌的定义吗?诗歌是以意象为诗情表达的基本结构单位,借助丰富的想象和新奇的比喻,以具有强烈节奏感和音乐性的语言,高度概括地表现诗人主体对宇宙人生的深刻理解和对生活的由衷咏叹的问题体裁。
下面我们就来学习一首诗,看看诗歌具体都有什么特点。
如:张诗筠《迎春花》细细的枝条,像一根根电线;小小的黄花,像一盏盏发亮的电灯;大地,像一个春天的发电厂。
这首诗中,“枝条”“黄花”“大地”是心象,而“电线”“电灯”“发电厂”是物象,这样美妙的诗句,是因为看到了春天里绿色的枝条和黄色的花儿后心里产生对大地之春的喜爱之情,然后通过想象,把心象比喻为物象,使情与美巧妙地结合在一起产生的。
同学们学会这首诗了吗?这不是诗固定的模式,诗是自由的,诗也是多样的。
而要真正地认识和了解诗,仍需同学们在长期的阅读和创作中去领会。
下面我们就来了解诗歌的发展历程。
2.诗歌发展历程同学们,我们来学习中国诗歌,从古至今的发展历程。
中国古代诗歌,一般称作旧诗,是指用文言文和传统格律创作的诗,广义的中国古代诗歌,可以包括各种中国古代的韵文如赋、词、曲等。
古代诗歌多是文人墨客,通过诗歌写作吟唱表现心中的思绪。
下面我们来了解每一时期诗歌发展的代表及特点。
(1)先秦诗歌同学们,你们知道哪些先秦的诗歌呢?先秦时代《诗经》与《楚辞》,是中国诗史上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的两座巍然屹立的丰碑。
①《诗经》同学们知道吗,在中国文学史上,《诗经》是现在能看到的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
《诗经》共三百零五篇,故又称《诗三百》,全集分风、雅、颂,其中风包括十五“国风”,雅分“大雅”“小雅”,颂分为“周颂”“鲁颂”“商颂”。
表现手法有赋、比、兴。
“孔子曾说过:“《诗》三百,一言蔽之,曰:思无邪。
”②屈原的《离骚》同学们,你们知道“端午节”的由来吗?端午节就是为了纪念我国伟大的诗人屈原。
屈原的《楚辞》,标志着中国诗歌从民间集体歌唱,到诗人独立创作的更高发展阶段的出现。
这种由文人创作的新诗歌,将中国诗歌向前推进了一大步。
下面我们来学习秦汉诗歌的特点。
(2)秦汉诗歌我国的诗歌发展至秦汉之间,出现一个新的局面,主要是乐府诗与文人五言诗。
①乐府同学们知道乐府是做什么吗?乐府原为秦时设置的音乐机关,后经汉武帝充实编改,其任务是制定乐谱,搜集歌辞等;魏晋六朝,乐府则是指带有音乐性的诗体,逐步转变为一种新的诗体的名称。
汉乐府民歌,真实地反映了下层人民的苦难生活。
如《陌上桑》《孔雀东南飞》《木兰辞》是乐府中叙事民歌的优秀代表作。
③《古诗十九首》《古诗十九首》是乐府古诗文人化的显著标志。
《古诗十九首》为南朝萧统选录十九首编古诗。
它奠定了中国古代诗歌中五言诗的基础。
(3)魏晋南北诗歌①“三曹”与“建安七子”同学们知道“三曹”与“建安七子”吗?魏晋南北朝时期,以“三曹”即是曹操,曹丕、曹植,加上“建安七子”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玚、刘桢。
共同创造了“建安文学”的辉煌。
其中曹操的诗歌,沉雄悲凉最具代表。
如《蒿里行》《短歌行》《步出夏门行》等,都是较为著名的诗歌。
②陶渊明同学们听过“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这句诗歌吗?这首诗的作者就是陶渊明。
陶渊明,是东晋著名诗人,名潜,字元亮,私谥靖节,浔阳柴桑人。
他开创中国的田园诗,把田园看作是一片纯情的净土,歌颂田园牧歌式的生活,表现其自然天籁与美好。
如他的《归园田居》“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表现一种深远的竟境。
下面我们就来学习唐代诗歌。
(4)唐代诗歌同学们,你知道哪些唐代著名的诗人呢?唐代诗歌,是我国古代诗歌辉煌灿烂的全盛时期。
不但名家辈出,佳作如林,数量超过了西周至南北朝历代之总和,而且在反映现实的深度和广度、题材领域的拓展、创作方法的多样化、体制的完备成熟等方面,也都达到了前所未有的境界,百花竞放,蔚为大观。
下面我们就分时期来认识唐代著名的诗人。
①初唐时期——“初唐四杰”初唐时期,代表作家是“初唐四杰”——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此外,还有陈子昂。
②盛唐时期——“李杜”盛唐时期,是唐诗发展至顶峰时期,题材广阔,流派众多,出现“边塞诗派”与“田园诗派”等。
“李杜”是指唐朝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李白和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
他们的诗雄视千古,为一代之冠,在他们的笔下,无论五律七律,五绝七绝、古风歌行皆达到很高的艺术成就。
如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将进洒》;杜甫的《三吏》《三别》等。
同学们还知道哪些“李杜”的诗歌呢?③中唐与晚唐时期中晚唐时期,最卓著的诗人是白居易,他提出“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的进步理论主张。
白居易的诗明白晓畅,通俗易懂,深受群众喜爱,代表作有《长恨歌》《琵琶行》等。
中晚唐诗人较著名的还有韦应物、刘长卿、韩愈、孟郊、柳宗元、李贺、李商隐、杜牧等。
唐代的诗人还有很多,我们有机会再具体学习,下面我们来学习宋代诗词的代表作家。
(5)宋代诗词同学们知道哪些宋朝的诗词呢?宋词是我国诗史上又一高峰。
宋词不仅反映了较广阔的生活,更是抒情文学的精品,其成就与影响是重大而深远的。
可以说,词兴于唐,繁衍于五代,大盛于两宋。
下面我们就来具体学习两位宋词的代表人物。
①北宋——苏轼北宋著名的词家有晏几道、欧阳修、范仲淹、王安石、柳永、苏轼、秦观、周邦彦等。
北宋代表人物,苏轼,号东坡,他是北宋最有名的文学家,他的诗、词、散文都写得很好。
苏词题材广泛,风格多样,其主体风格是豪放的。
他代表作《水调歌头》《念奴娇·赤壁怀古》,他的诗歌表现对理想之执着与追求,对祖国美丽河山的赞颂和热爱以及对历史上英雄人物的向往,感情奔放,联想丰富,是豪放派词家的典范作品。
②南宋——陆游南宋著名词人是张孝祥、辛弃疾、李清照、陆游、姜夔等。
其中以陆游的成就最高。
陆游,一生写了9300多首诗,他的诗篇洋溢爱国主义豪情,雄浑豪放,在宋代诗坛上独树一帜。
代表作如《关山月》《金错刀行》《书愤》《示儿》等。
你还知道苏轼和陆游哪些诗词呢?同学们能不能背诵呢?好。
下面我们来了解元朝的代表诗词。
(6)元曲、杂剧你知道元曲是什么吗?元代是散曲和杂剧兴盛的时代。
元代散曲是继诗词而兴起的一种新诗体。
马致远是元代散曲之大家,很有影响,其作品多写怀才不遇的悲愤或羁旅飘泊的痛苦,代表作如《双调·夜行船》《天净沙·秋思》等。
元杂剧的代表作家是关汉卿与王实甫,代表作分别为《窦娥冤》和《西厢记》。
学习了元曲,下面我们来认识明朝的诗词。
(7)明代诗词明代前期,诗歌以粉饰现实、歌功颂德为写作题材。
著名政治家于谦的诗歌令人耳目一新。
诗人陈子龙、夏完淳等成为明代末期诗人的代表。
词至明代已经衰微,明代词人虽然较多,但优秀作品很少。
(8)清代诗词同学们,清代是中国封建社会最后一个王朝。
清代时期,郑燮、袁枚、赵翼在诗歌创作上取得较大成就。
龚自珍开近代诗歌之先声。
词作于清代重新复兴,影响较大的词人有陈维崧、纳兰性德等。
(9)现代诗同学们,我们了解认识了从先秦到明清的诗歌文学代表。
下面我们就来学习现代诗歌。
现代诗,是指五四运动前后产生的,以白话作为基本语言手段的诗歌体裁。
现代诗是在继承发扬民歌和中国古典诗歌的优秀传统的基础上,借鉴吸收西方诗歌的表现形式、表现手法而逐渐发展形成的。
同学们知道现代诗歌有哪些特点吗?现代诗歌具有以下特点:第一,集中概括的抒情同学们学习过很多诗歌,诗歌以抒情为主要表现形式,一般以较短的篇幅来具体形象地凸显诗人的主体意识,集中概括表现社会生活。
比如,顾城《一代人》:“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来寻找光明。
”短短两句话就把被10浩劫耽搁了美好时光的青年一代,决心战胜蒙昧,追求真理的坚定信念鲜明的表露出来。
同学们还能举出别的诗歌,具有抒情的特点的诗歌吗?第二,借助意象和想象同学们,你们知道什么是意象吗?意象是指在直觉基础上形成的,渗透着诗人主观感受的客观事物的影像。
诗歌以意象为诗情传达的基本结构单位,通过单个或多个意象来凸显诗意,实发情感。
如徐志摩《沙扬娜拉——赠日本女郎》写道:最是那一低头的温柔,像一朵水莲花不胜凉风的娇羞,道一声珍重,道一声珍重,那一声珍重里有甜蜜的忧愁——沙扬娜拉。
诗人把女孩想象成一朵娇羞的花朵,把女孩的娇羞与花朵的含蓄写得生动而感人。
同学们在诗歌创作中也可以通过想象和联想展开描写。
下面我们就来学习第三个特点。
第三,含蓄朦胧的意蕴诗歌是朦胧的。
诗人在诗歌中情感的抒发并不是直接呼吁出来的,而是借助诗歌意象间接地暗示出来的,因此,借助暗示来表达思想感情也是诗歌的重要特征。
比如卞之琳《断章》写道:“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
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你装饰了别人的梦。
”诗中通过画中画的方式,把诗歌的朦胧的意蕴写的透彻。
同学们明白现代诗歌的三个特点了吗?下面我们就来认识现代诗歌的基本类型。
3.诗歌基本类型①抒情诗歌与叙事诗歌同学们知道哪些诗歌类型呢?抒情诗歌的篇幅短小,语言精练。
它是世人站在内视点(以我观物)的思维角度,通过对现实生活的“主观化”和“心象化”的艺术出来,来书写和表现世界。
比如闻一多的《死水》叙事诗歌的一般篇幅较长,而且有相对完整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
但是叙事诗歌因为受到诗歌表现的制约,又比小说和戏剧等叙事文体更简洁,跳跃性更大,无论是人物形象还是故事情节都比小说和戏剧单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