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文献研究》稿件书写格式
- 格式:pdf
- 大小:95.44 KB
- 文档页数:1
古籍文献的引注格式与其他文献的引注格式有所不同,一般需要包括以下几个要素:
书名:应写出古籍的全称,比如《论语》、《红楼梦》等。
作者:古籍的作者常常不详或争议,如实际情况而定。
卷次或篇次:如果该古籍被分为了多卷或多篇,则需要在引文中注明具体的卷次或篇次,如《三国演义》第一卷第一章。
章或篇名:需要注明古籍中引文所在的具体章或篇名,比如《论语》中的《学而》、《为政》等。
版本或译者:如果引用的是某一版本或某一译者的古籍,需要在引文中注明,以便读者查证。
古籍文献的引注格式可以有多种方式,下面是一些常见的格式:
《书名》卷次或篇次:章或篇名。
《书名》卷次或篇次: 章或篇名, 译者。
《书名》: 章或篇名, 卷次或篇次。
作者.《书名》. 卷次或篇次: 章或篇名, 版本或译者。
需要注意的是,对于不同古籍的引用格式有所不同,具体格式应根据具体情况而定。
《古典文献研究辑刊》(1-12编)编者:潘美月杜洁祥出版发行:花木兰文化出版社出版时间:2006年2月(初编)4月(二编)9月(三编)开本:16开精装册数:初编40册;二编20册;三编30册;四编30册;五编30册;六编30册。
定价(新台币): 初编:62000元;二编:31000元;三编:46500元;四编:46500元;五编:46500元;六编:46500元。
适用对象:中国历史文献、古籍整理、古文字、出土文献、历史、考古、语言文字等专业的机构与学者以及国内外图书馆。
出版物目录:初编书目四库学研究专辑第一册龚诗尧:《四库全书总目》之文学批评研究第二册庄清辉:《四库全书总目?经部》研究第三册曾纪刚:《四库全书》之纂修与清初崇实思潮之关系研究─以经史二部为主的观察丛书研究专辑第四册徐小燕:张寿镛及其《四明丛书》研究类书研究专辑第五册张围东:宋代类书之研究图书馆史研究专辑第六册李家驹:中国古代藏书管理李健祥:南宋馆阁典籍考藏书史研究专辑第七册蔡文晋:宋代藏书家尤袤研究第八册严倚帆:祁承?澹生堂藏书研究第九册赵飞鹏:黄丕烈及其《百宋一廛赋注》研究第十册赵飞鹏:观海堂藏书研究蔡芳定:叶德辉观古堂藏书研究历代出版研究专辑第十一册吴瑞秀:清末各省官书局之研究第十二册刘曾兆:清末民初的商务印书馆─以编译所为中心之研究(1902-1932)韩锦勤:王云五与台湾商务印书馆(1965-1979)古代印刷研究专辑第十三册李贵丰:从传统到现代:中国图像版印技术之演变(1600-1900)历代书目研究专辑第十四册杨果霖:新旧唐书艺文志研究第十五册张围东:宋代《崇文总目》之研究专题书目研究专辑第十六册杨果霖:朱彝尊《经义考》研究(上)第十七册杨果霖:朱彝尊《经义考》研究(下)第十八册王鹏凯:历代《论语》着述综录第十九册陈文采:两宋《诗经》着述考辨伪学研究专辑第二十册刘人鹏:阎若璩与《古文尚书》辨伪:一个学术史的个案研究第二一册许华峰:阎若璩《尚书古文疏证》的辨伪方法吴铭能:梁启超的古书辨伪学考据学研究专辑第二二册张惠贞:王鸣盛《十七史商榷》研究(上)第二三册张惠贞:王鸣盛《十七史商榷》研究(下)版本学研究专辑第二四册林淑玲:陆心源及其《皕宋楼藏书志》史部宋刊本研究(上)第二五册林淑玲:陆心源及其《皕宋楼藏书志》史部宋刊本研究(下)第二六册薛雅文:莫友芝之目录版本学研究传注学研究专辑第二七册吕珍玉:高本汉《诗经注释》研究方志学研究专辑第二八册宋天瀚:论章学诚的方志理论与「方志学」刘廷祥:我国方志地图的研究:以明代方志地图为例金石学研究专辑第二九册蔡清和:欧阳修《集古录跋尾》之研究─以书学、佛老学、史学为主熊道麟:罗振玉金文学着述第三十册沈宝春:《商周金文录遗》考释(上)第三一册沈宝春:《商周金文录遗》考释(中)第三二册沈宝春:《商周金文录遗》考释(下)第三三册李伯华:正史源流考廖正雄:杜佑《通典》的编纂创新及其史学思想文学文献研究专辑第三四册吕光华:今存十种唐人选唐诗考专题文献研究专辑第三五册曾阳晴:唐朝汉语景教文献研究第三六册林珊妏:《三教开迷归正演义》之研究第三七册吴蕙芳:万宝全书:明清时期的民间生活实录(上)第三八册吴蕙芳:万宝全书:明清时期的民间生活实录(下)第三九册徐世珍:张岱《夜航船》研究─兼论晚明文人知识体系与审美意识第四十册陈淑卿:《徐霞客游记》研究─以文献观察为重点二编书目图书馆史研究专辑第一册《二编》总目宋建成:清代图书馆事业发展史历代出版研究专辑第二册黄韵静:南宋出版家陈起研究第三册张琏:明代中央政府出版与文化政策之研究专题书目研究专辑第四册何广棪:陈振孙之经学及《直斋书录解题》经录考证(上)第五册何广棪:陈振孙之经学及《直斋书录解题》经录考证(下)辑佚学研究专辑第六册江秀梅:《初学记》徵引集部典籍考(上)第七册江秀梅:《初学记》徵引集部典籍考(下)传注学研究专辑第八册简逸光:《谷梁传》解经方法研究第九册刘文清:《墨子闲诂》训诂研究经学文献研究专辑第十册林叶连:中国历代《诗经》学史学文献研究专辑第十一册林珊湘:《史记》「太史公曰」之义法研究第十二册高祯霙:《史》、《汉》论赞之研究第十三册戴美芝:老子学考第十四册黄圣旻:王先谦《荀子集解》的研究文字学文献研究专辑第十五册陈绍慈:徐灏《说文解字注笺》研究佛教文献研究专辑第十六册王晴慧:六朝汉译佛典偈颂与诗歌之研究(上)第十七册王晴慧:六朝汉译佛典偈颂与诗歌之研究(下)第十八册萧文真:宗密《禅源诸诠集都序》研究道教文献研究专辑第十九册洪嘉琳:唐玄宗《道德真经注疏》研究出土文献研究专辑第二十册邹濬智:《上海博物馆战国楚竹书(一)》〈缁衣〉研究三编书目第一册《三编》总目周彦文毛晋汲古阁刻书考第二册卢锦堂《太平广记》引书考第三册王书辉两晋南北朝《尔雅》着述佚籍辑考(上)第四册王书辉两晋南北朝《尔雅》着述佚籍辑考(中)第五册王书辉两晋南北朝《尔雅》着述佚籍辑考(下)第六册陈冠至明代的江南藏书─五府藏书家的藏书活动与藏书生活第七册何广棪陈振孙之史学及其《直斋书录解题》史录考证(上)第八册何广棪陈振孙之史学及其《直斋书录解题》史录考证(中)第九册何广棪陈振孙之史学及其《直斋书录解题》史录考证(下)第十册杨菁刘宝楠《论语正义》研究第十一册蔡根祥宋代尚书学案(上)第十二册蔡根祥宋代尚书学案(中)第十三册蔡根祥宋代尚书学案(下)第十四册张成秋《诗序》阐微吴国宏孙星衍《尚书今古文注疏》研究第十五册李兴宁魏晋时期别传研究第十六册郝至祥两《唐书》书法暨笔法比较研究─兼论《新唐书》辟佛删史第十七册吴宗儒清儒与元史第十八册潘秀玲《诗经》存古史考辨─《诗经》与《史记》所载史事之比较第十九册施锡美焦竑《庄子翼》研究第二十册郑柏彰钱穆先生《庄子纂笺》及其庄子学研究第二一册周淑媚刘熙载《艺概》研究李四珍明清文话叙录第二二册王熙铨贺裳《载酒园诗话》研究江惜美《乌台诗案》研究第二三册翁敏修唐五代韵书引《说文》考第二四册李淑萍《康熙字典》及其引用《说文》与归部之探究(上)第二五册李淑萍《康熙字典》及其引用《说文》与归部之探究(下)第二六册徐燕玲慧皎《高僧传》及其分科之研究第二七册黄志盛刘邵及其《人物志》研究第二八册吴德玲洪亮吉《意言》研究第二九册苏建洲《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二)校释》(上)第三十册苏建洲《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二)校释》(下)《古典文献研究辑刊》四编三十册书目辨伪学研究第一册林清科宋代伪撰别集考辨丛书研究第二册黄庆雄阮元辑书刻书考类书研究第三册孙永忠类书渊源与体例形成之研究藏书史研究第四册陈冠志明代的苏州藏书——藏书家的藏书活动与藏书生活专题书目研究第五册何广棪陈振孙之子学及其《直齐书录解题》子录考证(上)第六册何广棪陈振孙之子学及其《直齐书录解题》子录考证(中)第七册何广棪陈振孙之子学及其《直齐书录解题》子录考证(上)辑佚学研究第八册康世昌孔衍《春秋后语》研究专注学研究第九册车行健毛郑《诗经》解经学研究王淑蕙董仲舒《春秋》解经方法探究方志学研究第十册曾鼎甲论《台湾省通志稿》之纂修——以革命、学艺、人物三志为例经学文献研究第十一册黄复山汉代《尚书》谶纬学述第十二册周少豪《汉书》引《尚书》研究第十三册蔡根祥《后汉书》引《尚书》考辨第十四册赖温如清代《论语》述何学考史学文献研究第十五册张立平司马温公《通鉴》臣光曰研究第十六册黄文荣论清代《三国志》之研究——以校勘、评论、补注为例第十七册康全诚《史记·五帝本纪》辑证曾庆生荀悦《汉纪》之研究诸子学文献研究第十八册张博动魏源《老子本义》研究第十九册苏美文章太炎《齐物论释》之研究第二十册张蜀蕙文学观念的因袭与转变——从《文苑英华》到《唐文粹》许蔓玲钱谦益《列朝诗集》文学史观研究第二一册游秀云元明短篇传奇小说研究第二二册游秀云宋代传奇小说研究陈大道《梼杌简评》研究——魏忠贤时事小说第二三册张继光《霓裳续编》研究文字学文献研究第二四册柯明杰《说文解字释意》析论第二五册巫俊动《字丛》编纂理论研究第二六册叶纯芳孙诒让《名原》研究佛教文献研究第二七册黄怡婷释智旭及其《阅藏知津》之研究第二八册罗永吉《四书蕅益解》研究简瑞铨《四书蕅益解》研究道教文献研究第二九册张美樱《列仙、神仙、洞仙》三仙传之叙述形式与主题专题文献研究第三十册吕乃基何良俊《四友齐丛说》之研究官廷森晚明世说体着作研究《古典文献研究辑刊》五编三十册书目专题书目研究第一册李文琪焦竑及其《国史经籍志》丛书研究第二册林照君郡邑丛书之研究类书研究第三册江育豪徐元太《喻林》研究藏书史研究第四册陈惠美徐乾学及其藏书刻书辑佚学研究第五册黄庆萱魏晋南北朝易学书考佚(上)第六册黄庆萱魏晋南北朝易学书考佚(中)第七册黄庆萱魏晋南北朝易学书考佚(下)版本学研究第八册张翠云《说文系传》板本源流考辨传注学研究第九册张忠贞刘文淇《春秋左传旧注疏证》体例之研究古籍整理与研究第十册陈茂仁《新序》校证(上)第十一册陈茂仁《新序》校证(中)第十二册陈茂仁《新序》校证(下)文献学史研究第十三册谢莺兴胡应麟及其图书目录学研究经学文献研究第十四册赖贵三项安世《周易玩辞》研究第十五册陈明义苏辙《诗集传》研究第十六册陈文采清末民初《诗经》学史论第十七册吴连堂《春秋榖梁经传补注》研究第十八册高荻华皇侃《论语集解义疏》研究吴伯曜林兆恩《四书正义》研究史学文献研究第十九册韩学宏黄宗义《明儒学案》之研究第二十册葛昌伦《宋元学案》成书与编纂研究文学文献研究第二一册徐志平《续玄怪録》研究第二二册张火庆典《说岳全传》研究第二三册沈惠如常尤侗《西堂乐府》研究文字学文献研究第二四册张意霞《说文系传》研究第二五册陈清仙王绍兰《说文段注订补》研究第二六册林叶达《说文古籀补》研究(上)第二七册林叶达《说文古籀补》研究(下)佛教文献研究第二八册方志恩拾得及其作品研究道教文献研究第二九册段莉芬唐五代仙道传奇研究专题文献研究第三十册施又文《神农本草经》研究《古典文献研究辑刊》六编三十册书目藏书史研究第一册阙晓云吴骞及其拜经楼藏书研究第二册张家荣孙丛添《藏书记要》研究专题书目研究第三册许秋碧欧阳修着述考赵国雄两宋《孟子》着述考版本学研究第四册刘卫林宋刊刘禹锡文集版本研究传注学研究第五册张素卿叙事与解释——《左传》经解研究经学文献研究第六册陈昀昀王质《诗总闻》研究成玲《春秋公羊传》称谓例释第七册姜义泰叶梦得《春秋传》研究第八册张清泉清代《论语》学第九册简瑞铨张岱《四书遇》研究第十册向鸿全真德秀及其《大学衍义》之研究第十一册林慧修陈奂之《诗经》训诂研究史学文献研究第十二册廖吉郎两汉史籍研究第十三册廖吉郎两晋史部遗籍考第十四册廖吉郎南北朝史部遗籍考第十五册余志挺裴松之《三国志注》研究第十六册张世昌《华阳国志》研究第十七册陈识仁《水经注》与北魏史学诸子学文献研究第十八册刘荣贤王船山《张子正蒙注》研究文学文献研究第十九册郑婷尹《文选》五臣注诗之比于思维第二十册颜智英《昭明文选》与《玉台新咏》之比较研究第二一册张哲愿方回《瀛奎律髓》及其评点研究第二二册陈文璇邱心如《笔生花》研究第二三册赖淑娟《龙阳逸史》之[小官文化研究第二四册陈怡君《跻春台》研究第二五册邵长瑛《娱目醒心编》研究林文玉《玉麟梦》研究文献学史研究第二六册林良如邵晋涵之文献学探究专题文献研究第二七册林礽乾陈书本纪校注出土文献研究第二八册高佑仁《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四)·曹沫之阵》研究(上)第二九册高佑仁《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四)·曹沫之阵》研究(下)第三十册郑玉姗《上博(一)·孔子诗论》研究出版说明:古典文献的研究是研究中国传统学术文化的基础工作。
中国古典文献论文7100字_中国古典文献毕业论文范文模板中国古典文献论文7100字(一):中国古典文献中“廉”字的用法论文摘要:“廉”字在中国古典文献中出现很早,但是其意思经过了长期的演化:最初指房屋,然后指器物,然后指人正直端方,或演化成动词“查访”之意。
“廉”字作“廉洁”讲的时代,不应早于中唐,亦不应晚于北宋。
当前廉政研究文献中,对于古典文献中的“廉”一律解读为“廉洁”,乃是一个误解。
产生这种误解,一方面是由于研究者的知识构成局限,但是更重要的则是研究方法存在问题,亟需纠正。
关键词:“廉”;廉洁;传统文化;研究方法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瑕瑜互见,故“古为今用”“取其糟粕去其精华”乃是我们对待传统文化的基本态度。
但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首当其冲的条件就是要准确理解古典文献文本。
廉政建设必须从传统文化中吸取营养。
学术界对“传统文化中的廉政思想”这个课题也进行了大量研究。
但是综观文献,笔者发现,研究者对于传统文化中廉政思想资料的提取似乎略嫌草率。
凡是文本中有“廉”这个字眼的,就一律作为“廉洁”提取出来;甚至没有提到“廉”字,只要有“义”“理”等字眼的,也作为“廉洁”提取出来。
笔者认为,出现这个现象,一方面是由于对“廉”字的含义变迁理解不准确,有望文生义之嫌;另一方面,从深层次来看,可能还反映了廉政文化研究中的一些方法问题。
为此,笔者不揣浅陋,撰写此文,以就教于方家。
一、“廉”字的用法变迁(一)最初的意义:房屋与器物许慎《说文解字》指出:“廉,仄也。
从广,兼声。
”[1]250又说:“广:因广为屋,象对刺高屋之形。
凡广之属皆从广。
”[1]249“廉”指房屋的转角之处,取其逼仄之意。
具体是指哪个方位,存在争议。
有说是东角,又说是西南角,不知何者为是。
但是这个并不是问题的关键。
问题的关键是,房屋转角之处必然是有棱有角的,因此“廉”字很早就转义为“有棱有角”的意思。
如《吕氏春秋·孟秋纪》就说:“其器廉以深。
研究报告书写规范格式一、字号和字体一级标题用3号黑体正常二级标题用4号黑体正常三级标题用4号宋体加粗四级标题用4号仿宋加粗正文部分全部用4号仿宋正常,四级以下不再设标题,和正文保持一致。
二、主体部分(正文部分)一般研究报告皆以引言(或绪论)开始,以结论或讨论结束。
主体部分必须由另页右页开始。
每一篇(或部分)必须另页起。
全部报告的每一章、条、款、项的格式和版面安排,要求统一,层次清楚。
(一)引言(或绪论)引言(或绪论)简要说明研究工作的目的、范围、相关领域的前人工作和知识空白、理论基础和分析、研究设想、研究方法和实验设计、预期结果和意义等。
应言简意赅,不要与摘要雷同,不要成为摘要的注释。
一般教科书中有的知识,在引言中不必赘述。
(二)正文报告的正文是核心部分,占主要篇幅,可以包括:调查对象、实验和观测方法、仪器设备、材料原料、实验和观测结果、计算方法和编程原理、数据材料、经过加工整理的图表、形成的论点和导出的结论等。
由于研究工作涉及的学科、研究方法、工作进程、结果表达式等有很大的差异。
对正文内容不能作统一的规定。
但是,必须实事求是,客观真切,准确完备,合乎逻辑,层次分明,简练可读。
语句通顺、标点使用正确、不得生造词汇,尽量不使用缩略和简称。
(三)序号1.如报告在一个总题下装为两卷(或分册)以上,或分为两篇(或部分)以上,各卷或篇应有序号。
可以完成:第一卷,第二分册,第一篇,第二部分等。
用外文撰写的报告,其卷(分册)和篇(部分)的序号,用罗马数字编码。
2.报告的图、表、附注、参考文献、公式、算式等,一律用阿拉伯数字分别依序连续编排号。
序号可以就全篇报告统一按出现先后顺序编码,长篇报告也可以分章依序编码。
其标注形式应便于相互区别,可以分别为:图1、图2-1;表2、表3-2;附注1);文献[4];式(5)、式(3-5)等。
3.报告一律用阿拉伯数字连续编页码。
页码应由引言首页开始作为第一页,并为右页另页。
封面、封二、封三和封底不编入页码。
研究中医古籍报告的撰写方法1.引言1.1 概述中医古籍是研究中医学的重要资料,承载着丰富的中医理论和实践经验。
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对中医古籍的研究逐渐受到重视。
然而,由于中医古籍的文献形式特殊、语言晦涩难懂,以及历史背景、医学思想的复杂性等因素,研究中医古籍并不容易。
本篇文章主要探讨了研究中医古籍的具体方法与技巧,旨在帮助研究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中医古籍,为传承和发扬中医学作出贡献。
首先,我们会对中医古籍的重要性进行概述。
中医古籍是中医学发展历程中的珍贵遗产,蕴含着丰富的中医理论和实践经验。
通过研究中医古籍,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中医学的起源、演变和发展,深入探索传统中医学的精髓和智慧。
其次,我们会分析目前中医古籍研究的现状。
现代科技的进步为中医古籍研究提供了更多的便利条件,数字化技术使得古籍的数字化、存储和检索更加方便快捷。
同时,我们也会关注中医古籍研究的挑战与困境,例如古籍的文字复杂、字义多样以及语法结构与当代不同等问题,需要我们付出更多的努力与智慧。
最后,我们将总结出一些研究方法与技巧,以期对中医古籍研究者提供一些实用的建议和参考。
这包括选择合适的古籍材料、掌握古籍阅读与解读的方法、结合历史背景和医学思想等方面的技巧。
通过这篇文章的研究,我们可以对中医古籍研究方法有一个全面的了解,促进中医古籍研究的进一步发展。
同时,对于中医学的传承和发展也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文章结构部分是对整篇文章的整体架构进行描述和说明。
在这一部分,我们需要详细介绍文章的组成部分和各个部分的主要内容。
根据提供的目录,我们可以编写如下内容:1.2 文章结构本文包括引言、正文和结论三个部分。
下面将对各个部分的内容进行简要介绍。
引言部分(Introduction)主要由概述、文章结构和目的三个小节组成。
- 概述(Overview)将对研究中医古籍报告的重要性进行阐述,提出研究该主题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 文章结构(Article Structure)将对全文的组织结构进行说明,包括各个部分的名称和内容的安排方式。
文献写作格式在进行文献写作时,需要遵循一定的格式,以确保文章的条理清晰、易于阅读。
以下是一份参考内容,介绍了常用的文献写作格式。
一、引言部分引言部分是对研究主题的背景介绍和问题阐述,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引言段落:概述研究领域的重要性和研究问题的背景;2.引用相关文献:引用已有文献来支持研究主题的重要性;3.明确研究目标:明确研究的目标和研究问题,说明研究的意义。
二、方法部分方法部分详细描述了研究设计、数据收集、数据分析等研究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研究设计:描述研究的设计类型、研究对象和研究过程;2.样本选择:详细描述样本的来源、样本的选择标准以及样本的数量;3.数据收集:描述数据收集的方法、工具和过程;4.数据分析:解释数据分析的方法和统计工具,并描述研究变量之间的关系。
三、结果部分结果部分呈现了研究的主要发现,并进行了详细的解读和分析,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主要发现:扼要但准确地陈述研究的主要结果;2.数据分析结果:提供详细的数据分析结果,可以通过表格、图表等形式展示;3.结果解读:解释结果的含义,并与相关文献进行比较和讨论。
四、讨论部分讨论部分对研究结果进行进一步的讨论和解释,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结果总结:总结研究的主要发现,并与研究目标进行关联;2.与相关文献的比较:比较和讨论研究结果与已有文献的异同;3.结果解释和推断:解释研究结果,并进行推断和猜测;4.研究局限性:讨论研究的局限性和不足之处,并提出改进的建议;5.未来研究方向:提出未来进一步研究的可能方向。
五、结论部分结论部分对整个研究进行总结,并强调其重要性和贡献,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总结研究目标:总结研究的目标和研究问题;2.回答研究问题:回答研究问题,并强调其重要性;3.研究贡献:强调本研究的贡献和创新之处;4.实践意义:讨论研究结果对实践的影响和应用意义;5.展望未来:展望未来研究的方向和潜在问题。
六、参考文献在文末列出所有被引用的文献,一般使用APA、MLA等格式,遵循特定的引用规范。
1.历史论文的格式是什么历史论文的标准格式⑴题名。
两人以上,一般按贡献大小排列名次。
⑶摘要是论文的内容不加注释和评论的简短陈述,中文摘要一般不会超过300字,不阅读全文,即可从中获得重要信息。
外文250词。
包括:①本研究重要性;②主要研究内容,使用方法;③总研究成果,突出的新见解,阐明最终结论。
⑷关键词是从论文中选取出以表示全文主题内容信息款目的单词或术语,一般3-7个。
⑸引言回来说明研究工作的目的,范围,相关领域的前,人工作和知识布局,理论基础和分析,研究设想,研究方法,预期结果和意义。
论文常用来进行科学研究和描述科研成果文章。
它既是探讨问题进行科学研究的一种手段,又是描述科研成果进行学术交流的一种工具。
它包括学年论文、毕业论文、学位论文、科技论文、成果论文等,总称为论文。
论文注意事项:1、毕业论文一律打印,采取a4纸张,页边距一律采取:上、下2.5cm,左3cm,右2.5cm,行间距取多倍行距(设置值为1.25);字符间距为默认值(缩放100%,间距:标准),封面采用教务处统一规定的封面。
2、字体要求论文所用字体要求为宋体。
3、字号第一层次题序和标题用小三号黑体字;第二层次题序和标题用四号黑体字;第三层次及以下题序和标题与第二层次同正文用小四号宋体。
4、页眉及页码毕业论文各页均加页眉,采用宋体五号宋体居中,打印“xx大学xxxx届x科生毕业论文(设计)”。
页码从正文开始在页脚按阿拉伯数字(宋体小五号)连续编排,居中书写。
5、摘要及关键词中文摘要及关键词:“摘要”二字采用三号字黑体、居中书写,“摘”与“要”之间空两格,内容采用小四号宋体。
“关键词”三字采用小四号字黑体,顶格书写,一般为3—5个。
7、正文正文的全部标题层次应整齐清晰,相同的层次应采用统一的字体表示。
第一级为“一”、“二”、“三”、等,第二级为“1.1”、“1.2”、“1.3”等,第三级为“1.1.1”、“1.1.2”等。
2.历史论文的格式是什么样的中学历史老师的业务特点决定了在撰写历史论文时除具有一般史学论文的共性外,也必然还带有自己的特性,这就是首先要紧紧围绕如何教好历史这门课程,提高教学质量,让学生在学到科学的历史知识的过程中,提高思想政治水平,树立科学的世界观、革命人生观。
历史研格式
1、正文格式具体要求如下:
1.纸型:A4纸
2.页边距:上3cm,下2.5cm,左2.5cm、右2.5cm;
3.页眉:2.5cm,页脚:2cm,左侧装订;
4.字体:正文汉字全部为宋体、小四,正文英文为Times New Roman,小四;
5.行距:每段落首行缩进2字符;1.5倍行距,段前、段后均为0行,取消网格对齐选项。
2、论文标题格式的说明
1.标题可分为四级,分别用一、;(一);1、;(1)排序。
作者可根据论文自身情况决定是否采用四级标题。
2.一级标题格式:居左,首行缩进两字符,黑体,字号:三号,1.5倍行距,段前、段后均为0.5行。
3.二级标题格式:居左,首行缩进两字符,黑体,居左,字号:小三,1.5倍行距,段前、段后均为0.5行。
4.三级标题格式:居左,首行缩进两字,黑体,居左,字号:四号,1.5倍行距,段前、段后均为0.5行。
5.四级标题格式:居左,首行缩进两字,宋体加粗,居左,字号:小四,1.5倍行距,段前、段后均为0.5行。
『转贴』文献综述写作格式规范一:格式1、使用word文档制作2、封面:论文题目:中文宋体四号、加粗、居中学生姓名:XXX 指导老师:XXX 等内容用楷体、四号、居中注意:文献综述题目必须为中文题目,但论文题目必须是英文3、正文:宋体、小四号、1.5倍行距正文大标题:小四,宋体,加粗,顶格;4、【参考文献】及内容用宋体、五号5、页脚:插入页码,居中,奇偶页均同样例:第 1 页共 3 页,五号,宋体页眉页脚:系统默认格式6、页边距设置上:2.5cm下:2.5cm左:3cm右:2.5cm7、A4纸型,单面打印8、电子文稿的基本格式标题的层次一级标题用“一、二、……”来标识,二级标题用“(一)(二)……”来标识,三级标题用“1. 2. …”来标识、四级标题用“(1)(2)…”来标识。
标题行和每段正文首行均空二格。
(4)数字:文稿中的纯数字,应用阿拉伯数字表示。
二:注释的标识方法文献综述及论文应使用夹注夹注可采用以下几种形式(其中“作者姓/名”表示引文或所依据的文献为中文作者的用其姓名,英文作者的用其姓):1.(作者姓/名年代:原文页码)例如:随着语篇研究的深入,人们认识到“只有把交际过程的所有因素都包容进来时,语篇才能得到恰当的解释和描写”(Dogil et al. 1996:481)。
2.作者姓/名(年代:原文页码)例如:Leather(1983:204)认为“音段音位层面的迁移是受本身制约的,而超音段音位层面的迁移具有聚集性,因此更为严重”。
3.(作者姓/名年代)例如:研究表明,可控因素通常包括动机,观念和策略(Wen 1993;文秋芳、王海啸 1996)4.作者姓/名(年代)例如:Halliday (1985)认为,从语言的使用角度看,情景语境中有三个因素最为重要。
三:参考文献范例论文和书评须在正文后附参考文献,注明文中所有引文的出处和所依据文献的版本情况,包括作者的姓、名;出版年;篇名、刊名、刊物的卷号和期号、文章的起止页码;书名、出版地和出版者。
古典文献论文2400字_古典文献毕业论文范文模板古典文献论文2400字(一):试论古典文献学的现代意义【摘要】由于时代发展的速度飞快,现在许多的电子产品越来越方便与人们的生活,逐渐的代替了人们的纸质产品。
但是没有文化的传承就没有现在电子产品的产生和发展,古典文献学是一门高雅又古典的学问,是现代人类继承过去思想,发展现代科学的基础,具有重要的内涵。
本文从三个方面来描述古典文献学的现代意义第一部分介绍了古典文献学的概念,古典文献学的分类,以及古典文献学要研究的内涵是什么。
第二部分通过研究的内涵叙述了古典文献学的价值,它是古典书籍研究的学术核心,是传承的基础,也是古典学术研究的主要领域。
最后叙述了古典文献学的现状,针对于这一现状对古典文献学的进行未来的乐观展望。
它不仅强化了学术的信念并且还推动了学术的转型,在学术研究上不至于单一而空洞。
【关键词】古典文献学现代文献学古典文献学的价值对于现代的文献学研究,古典文献学是一个重要的研究和学习的方向。
因为古典文献学是现代文献学的传承与基础,是现代人类研究好文献学的趋势走向。
一、古典文献学的概述1.古典文献学的概念古典文献学是根据文献学的学科分类,领域划分为标准的一门学科,主要研究古典文献的特点、功能、类型、生产和分布以及他的发展规律等等。
为了培养更多的学生具有一定的古典文学理论基础和较高的素养,中国古典文献学主要研究他的基本知识,相关理论以及发展,还有研究的现状等方面的教育和业务能力的基本培养。
在普通的大学课程设置中,会把中国古典文献学作为一门而单独的学科进行深入的研究和了解向广大的学生进行推广。
2.古典文献学的分类按载体分类,分为书写载体和记录文献的载体。
在编撰形式上,可以分为文书、档案、总集、别集、政书、表谱、方志等十余种。
按体例分类,分为书名与作者(古書无名书与古书的命名)、古书片名与序传、“篇”与“卷”。
按体式分类,分为简策体式、卷轴体式、折叠体式、册页体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