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鹅发生小鹅瘟的病例报道
- 格式:pdf
- 大小:198.00 KB
- 文档页数:2
2020.2一例小鹅瘟的诊断与防治孙艳红(河北省隆化县农业农村局068150)摘要:小鹅瘟是当前严重影响鹅业健康发展的病毒性传染病,主要感染雏鹅,鸭也会被感染,感染鹅呈急性败血症临床表现,本文通过对一例小鹅瘟病感染的诊治,为基层饲养人员提供借鉴与参考。
关键词:小鹅瘟;诊断;防治作者简介:孙艳红(1973.4-),女,河北省隆化县人,大学本科,高级兽医师,主要从事畜牧兽医科技推广及科技培训等工作。
小鹅瘟的病原为细小病毒科的小鹅瘟病毒,是单股DNA 病毒,小鹅瘟病毒没有血凝性,该病毒只有一种血清型,对外界环境抵抗力较强,具有发病率高,死亡率高,传播迅速的特点,小鹅瘟病毒主要感染1月龄以内的雏鹅,病鹅和康复后的带毒鹅是主要病毒传播来源,病毒污染饲料、饮水会造成健康鹅感染,雏鹅感染后有很高的死亡率,成年鹅感染后一般不发病。
小鹅瘟病毒根据临床表现可以分为最急性型、急性型和亚急性型3种[1],最急性型的感染死亡率最高,一般在发病后1d内死亡,死亡率达到100%,急性型表现为食欲不振和呼吸困难,一般感染后2d 死亡,死亡率较高。
亚急性型感染病程3~5d,雏鹅表现为消瘦,采食下降和腹泻,有时可自行康复,死亡率稍低。
2019年5月,某鹅饲养场出现一例小鹅瘟病毒感染情况,经过积极治疗疫情得到有效控制。
1发病情况与临床症状发病鹅场共饲养雏鹅5000只,2019年5月,少数鹅开始发病,病鹅精神沉郁,被毛凌乱,采食减少,饮水增多,下痢,排黄绿色稀便,鼻孔有浆液性分泌物,呼吸困难,发病后1~2d 死亡,死前有神经症状,扭头,腿麻痹。
曾经用抗生素治疗无效,初步怀疑小鹅瘟病毒感染。
2病理剖检取病死鹅剖检可见病死鹅消瘦,肠道卡他性炎症,皮下大面积出血,肝脏肿大、淤血,胆囊肿大,胸腔积液,心肌变白,肾脏肿大、有红色淤血点,胰腺和脾脏充血、坏死,小肠扩张,肠壁变薄,肠黏膜脱落。
3实验室诊断3.1PCR 检测取病死鹅的病变组织送实验室检测。
一例小鹅瘟继发球虫病的诊治案例
小鹅瘟是由鹅细小病毒引起的雏鹅的一种急性败血性传染病,以渗出性肠炎为主要特征,笔者近期遇到一例小鹅瘟继发鹅球虫病的病例,现将诊治情况报道如下。
一、发病情况
金坛巿一养鹅户从本地孵房购回1000只雏鹅饲养,1周内鹅群比较正常,仅零星死亡几只弱雏鹅。
第八天开始,部分鹅出现精神萎顿,不吃食或采食后不吞下的症状。
病鹅先排白色稀粪,后粪便由白色变为红色或暗红色带有血液或黏液,少数病鹅粪便中有鲜血块,饮水量明显增加等现象。
养鹅户自行用抗生素拌饲料投喂,连用2天无效,且病鹅开始大量死亡,每天死亡60-70只,遂带了几只病死鹅来我站门诊处就诊。
二、诊断过程
病死鹅肝脏稍微肿大,质地较脆,且多呈暗红色,胆囊充盈,充满胆汁。
小肠明显肿胀,肠腔内充满棕红色的浓稠液体。
肠黏膜出现明显的水肿,并伴随出血性肠炎,且有圆柱状的白色假膜栓子,取肠内容物涂片镜检可见较多的椭圆形球虫卵囊。
根据临床症状、病理解剖变化和镜检情况,初步诊断为小鹅瘟继发鹅球虫病。
三、治疗方法
(1)磺胺间甲氧嘧啶按30毫克/千克拌饲料连续饲喂3-5天。
(2)瑞普斯(地克珠利)按1ml兑水3-5千克连续饮用3-5天。
(3)电解多维按每袋227克加入200千克水中连续饮用5-7天以增强鹅的抵抗力。
(4)及时清除粪便和更换垫料,加强环境消毒。
采取以上防治措施3天后,病鹅死亡逐步停止,1周后回访,鹅群已基本恢复正常。
小鹅瘟最全面的介绍和防治2008-03-09 17:12病原:鹅细小病毒发病日龄:主要感染3周龄以内雏鹅,中大鹅少发。
日龄越小死亡越大,7日龄内雏鹅死亡率可达100%,10—20日龄的鹅死亡率一般在60%以内,20日龄以上发病率较低。
症状:1周龄以内雏鹅发病后无明显症状而突然死亡,或者是精神不振,几小时后倒地而死。
该病在鹅群中传播迅速,几天内蔓延全群,死亡率可达95—100%。
1—2周龄的小鹅患病后出现精神不振,少食或不食,但在病初有采食动作而不将草料吞下去。
逐渐离群、打瞌睡、拒食、甩头、呼吸困难,鼻腔内流出粘稠的分泌物。
排出灰白色或淡黄绿色混有气泡或纤维碎片的稀粪,喙末端和脚蹼色泽变深,发绀,经过1—2天后,两脚麻痹倒地而死。
3周龄以上的鹅,主要以精神不振,缩头、软脚,行动缓慢,厌食,消瘦,拉稀而死,经3—7天后,部分鹅可以康复,但生长缓慢。
病变:眼观变化主要表现在消化道,特别是小肠后断。
在靠近回盲部极度膨大,变硬,剖开见形状象“腊肠”样栓子,堵塞肠腔。
此外,胆囊扩张,充满暗绿色胆汁;脾脏和胰腺充血,偶有坏死点。
预防:1、可在母鹅产蛋前1个月用小鹅瘟弱毒苗进行免疫,15天后再进行加强免疫。
这样后代雏鹅可获母源抗体保护。
2、1—3日龄雏鹅每只注射1毫升小鹅宝或鹅天歌进行预防,间隔5—7天后再用药一次可获得很好保护。
治疗:1、注射抗体:发病雏鹅,根据大小肌肉注射小鹅宝或天歌1—2ml,病重雏鹅在24小时后重复用药一次,同时用初来服或普安饮水,也可用瘟毒克拌料,每100kg饲料中加100g,增强抵抗力。
2、中草药:马齿苋70g,黄连30g,黄芩40g,黄柏40g,连翘40g,金银花45g,白芍35g,栀子40g,地榆50g ,甘草12g ,煎水供100只雏鹅引用。
也可粉末拌料,每100斤饲料拌50—80g,每天2次,连用3—5天。
注意:在使用小鹅宝或鹅天歌时,可配合适量诺奇星、蓝健或独抗等抗菌病毒药物防制继发或交叉感染,提高预防和治疗效果。
小鹅瘟的流行病学调查、诊断及防治措施作者:刘英来源:《农家致富顾问·下半月》2016年第03期摘要:本文主要的研究目的是对本地区的小鹅瘟进行流行病学调查、诊断要点及采取何种防治措施。
对本市的中小型养殖场用户进行调查可以发现我市小鹅瘟的发病率在44.32%,小鹅瘟的死亡率为29.36%,致死率高达49.57%,并且发病的年龄在5-66日龄期间最多见。
根据最新的参考文献:对小鹅瘟的预防措施目前以接种免疫为主,在雏鹅刚出生后对其进行免疫接种可减少本疾病的大规模爆发。
关键词:小鹅瘟;流行病学调查;诊断要点;防治措施小鹅瘟在临床上又称之为鹅细小病毒感染,好发于雏鹅的一种急症,当雏鹅患有本疾病后可出现精神症状,以精神萎靡最为常见,随后消化系统症状出现,雏鹅出现食欲下降并且伴随拉稀,严重的发展到最后拒绝饮食。
由于小鹅瘟的死亡率和致死率均较高,并且疫情一旦爆发很难再短时间内控制,可导致大面积的雏鹅死亡,对养殖者造成的经济损失较大。
1 小鹅瘟的流行病学调查1.1 病原学小鹅瘟主要是由小鹅瘟病毒所引起的疾病,本病毒的稳定性较高,高温、冷冻以及有机溶剂都很难对本病毒的毒力造成影响,对小鹅瘟死亡的雏鹅进行尸检,并进行病理学分析可以观察到小鹅瘟病毒只有一种血清类型,并且雏鹅一旦患有本病,本病毒会在短时间内对雏鹅的身体机能造成严重的影响。
对我市的养殖场进行普查,可以观察到小鹅瘟的易感品种为禽类中的鹅居多,其次为番鸭,传播途径以垂直传播为主,少数禽类可进行水平传播。
并且患病的雏鹅多为20日龄以内,随着雏鹅的生长,其身体抵抗力逐渐增加,患病率随之下降。
1.2感染途径在两种传播途径中(垂直传播和水平传播),在患病雏鹅的排泄物内和其接触的水源以及用具等都可造成传播,当成年鹅在被病毒侵袭后成为了隐形携带者,在成年鹅与雏鹅进行接触可将病毒传播给雏鹅,导致雏鹅患病,由于本病毒的毒力较强,一旦疫情爆发可在5d内导致大范围的雏鹅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