斑岩型矿床特征、成矿与找矿(葛良胜)_部分1
- 格式:pdf
- 大小:4.09 MB
- 文档页数:47
收稿日期:2003-12-01。
李莉编辑。
基金项目:武警黄金指挥部科研项目基金资助(HJ 97-4-1)作者简介:葛良胜(1966-),男,安徽潜山人,武警黄金地质研究所高级工程师,硕士,从事金矿矿床地质研究。
第10卷 第1期2004年3月黄金地质GOLD GE OLOGYVol .10 No .1M ar .,2004滇西北与喜马拉雅期富碱斑岩有关的金矿成矿系统葛良胜,邹依林,邢俊兵,王治华,郭晓东(武警黄金地质研究所,河北廊坊 065000)摘要:滇西北地区广泛发育一套以喜马拉雅期为主,以富碱为特点的斑岩体(脉),空间上具有以岩体(脉)集中区为单元,不同单元组成岩带,多岩带近平行产出的特征。
富碱岩浆是地幔富碱质流体经由深大断裂上升至壳-幔混合带激发其岩石部分熔融的产物。
金矿成矿与岩浆成岩一脉相承,形影相随,具有与富碱岩体完全一致的时空分布特点,体现了其成岩成矿受区域构造控制的一体化特征。
成矿流体主要源于地幔,矿质则地幔与岩浆源区兼而有之。
岩浆和岩浆活动是金矿成矿作用中深部矿质上升的载体和不断聚集的动力。
由(近)E W 向构造活动—地幔富碱质流体上升—壳-幔混合带内岩浆形成—富碱岩浆分异演化—流体成矿构成了统一的区域成矿系统,称之为该区与喜马拉雅期富碱岩浆活动有关的金矿(构造)—壳-幔(流体-岩浆)成矿系统。
关键词:金矿床;富碱斑岩体(脉);喜马拉雅期;成矿系统;滇西北中图分类号:P618.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558X (2004)01-0039-091 喜马拉雅期区域构造特征及成矿地球动力学环境滇西北地区位于三江南段北部,是我国西南重要的铜-金多金属成矿区之一。
大地构造位置为横跨扬子板块、中甸和兰坪—思茅微板块及各板块间的结合带,即金沙江—哀牢山、澜沧江和甘孜—理塘等结合带所构成的多个大地构造单元。
在其地质构造演化过程中,特提斯构造起主导作用,它是使各(微)板块相互拼合或解离的纽带。
安徽铜陵矿集区斑岩型铜钼金矿床地质特征及成矿背景范子良;徐晓春;陈林杰;何俊;谢巧勤【期刊名称】《岩石学报》【年(卷),期】2016(032)002【摘要】铜陵矿集区以发育大型和为数众多的矽卡岩型矿床而闻名于世,而近年来作为该区找矿的重要成果和突破则是斑岩型矿床和矿化的陆续发现.本文以铜陵矿集区3个代表性斑岩型矿床为研究对象,在详细的野外地质调查和室内显微观察研究的基础上,开展了较为系统的矿床地质和地球化学研究,阐述了斑岩型矿床的地质特征,确定了含矿侵入岩体的地质和地球化学特征,分析了矿床蚀变特征和流体包裹体特征,探讨了成岩成矿的大地构造背景,并与世界典型斑岩型矿床进行了对比.研究表明,铜陵矿集区斑岩型铜钼金矿床通常发育于含矿岩体的围岩或盖层为砂岩、砂页岩或硅质岩的条件下,含矿岩体为富碱低镁高钾准铝质钙碱性系列中浅成侵入岩体,具有与埃达克岩一致的地球化学特征;与世界典型斑岩型矿床含矿岩体对比,岩体侵位较深,有些矿区多期多相特征不明显;含矿岩体发育钾硅酸盐化、黄铁绢英岩化、青磐岩化等热液蚀变且有一定的分带性,但各矿床蚀变特征略有不同;矿床矿石矿物中富气相、富液相和含子晶多相包裹体共生,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和盐度演化特征显示具有岩浆作用控制的高温热液型矿床特征.结合区域构造演化,作者确定铜陵矿集区斑岩型矿床属大陆环境斑岩型矿床,成矿作用发生于陆内造山作用由挤压向拉张转化的动力学背景之下,斑岩型矿床与矽卡岩型矿床及热液脉状矿床共同构成受统一的岩浆热液系统控制的矿床系列.【总页数】18页(P351-368)【作者】范子良;徐晓春;陈林杰;何俊;谢巧勤【作者单位】合肥工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合肥230009;合肥工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合肥230009;安徽省地质矿产勘查局321地质队,铜陵244033;合肥工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合肥230009;合肥工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合肥230009【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618.41;P618.51;P618.65【相关文献】1.云南哈播斑岩型铜(-钼-金)矿床地质与成矿背景研究 [J], 祝向平;莫宣学;Noel C. WHITE;张波;孙明祥;王淑贤;赵思礼;杨勇2.斑岩型铜(钼)矿床和斑岩型钼(铜)矿床的形成机制探讨:流体演化及构造背景的影响 [J], 孙燕;刘建明;曾庆栋3.云南马厂箐斑岩型铜—钼—金矿床40Ar-39Ar年龄及地质意义 [J], 郭晓东;葛良胜;王治华;王梁;王晓军4.西藏改则县多龙矿集区斑岩型铜金矿床的地质特征与成矿-找矿模型 [J], 陈红旗;曲晓明;范淑芳5.豫西熊耳山矿集区祁雨沟斑岩型金矿床地质特征及找矿意义 [J], 曾涛; 唐利; 黄丹峰; 李军军; 胡昕凯; 赵玉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斑岩型矿床概念:空间分布和成因上与一些弱酸性的斑岩类小侵入体有关,规模巨大,低品位的细脉浸染型矿床。
其矿体可以产在斑岩体内部,也可以产在围岩中。
成矿时代:有重要意义的斑岩型矿床均出现于显生宙,特别是中、新生代,其次是晚古生代。
共同特征:①矿化在时间上、空间上、成因上与斑状结构的中酸性浅成、超浅成的小侵入体有关,如花岗闪长斑岩、石英二长斑岩、石英斑岩等②具有一定的面型矿化蚀变分带性,硫化物大量出现,富含黄铁矿③矿石具细脉浸染状构造工业意义及经济意义:1、Cu、Mo为主,其次为W、Sn、Au、Ag、Pb、Zn等2、规模大、品位低、矿化均匀3、埋藏浅,易开采4、矿石成分简单,易选5、可供综合利用的矿种多我国主要铜矿床类型分布概况斑岩型45%、矽卡岩型21%、沉积型12%、海相火山岩型10%、铜镍硫化物矿床8%、热液型4%以斑岩型铜矿床为例介绍斑岩型矿床其它特征斑岩型矿床以斑岩型铜(钼)矿床为主,又称细脉浸染型铜(钼)矿床,是目前最重要的铜矿床和钼矿床类型,约占世界已探明铜矿储量的一半,钼矿储量的三分之二。
美国、智利、秘鲁三个主要产铜国家的铜矿储量的80~90%来自斑岩型铜矿床。
近年来,我国江西、云南、黑龙江、西藏、河南等地也相继有所发现,斑岩型铜矿床已成为我国的主要铜矿床类型。
斑岩型铜矿床以其埋藏浅、品位低、规模大为特征。
铜品位一般在0.4%左右,少数可达0.8%,单个矿床的铜储量可达百万吨,矿石中除伴生钼外,还有金、银等元素可综合利用。
斑岩型铜(钼)矿床常成群成带出现,构成成矿区或成矿带。
有时斑岩铜矿床还和其它矿床类型相伴产出,构成一个成矿系列。
成矿地质条件(1)岩浆岩条件(2)构造条件(3)地层条件岩浆岩条件中酸性钙碱性浅成或超浅成小型斑岩侵入体(花岗斑岩、花岗闪长斑岩、石英二长斑岩等)岩体规模较小(<1-2km2) 个别达10余km2岩体的形成时代以中―新生代为主化学成分以富钾为特征(K2O>Na2O)岩体的酸性程度影响矿化类型SiO2 62-68%的斑岩---以铜为主的矿床SiO2>68%的斑岩---以钼为主的矿床构造条件含矿斑岩的侵入大多和深大断裂有关,矿床常呈带状分布,分布于深断裂两侧的次级断裂构造系统中。
岩型矿床含矿斑岩与非含矿斑岩鉴定特征综述格桑卓嘎,齐 明,方进林(西藏自治区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中心实验室,西藏 拉萨 850000)摘 要:斑岩型矿床具有易采易选、规模大且矿化均匀等特点,其是金属Cu和金属Mo等的重要来源,是相关学家们一直以来的研究课题。
本文主要对斑岩型矿床的地质特征进行了介绍,并对其岩体形态、岩石化学和副矿物等方面进行了总结,通过总结这些方面的内容鉴定岩型矿床含矿斑岩和非含矿斑岩,可以了解到斑岩的鉴定特征,希望能够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斑岩型矿床;含矿斑岩;非含矿斑岩;特征中图分类号:P612;P588.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5065(2019)18-0253-2A review of the identification characteristics of ore bearing porphyry andnon ore bearing porphyry in rock type depositsGesang Zhuoga, QI Ming, FANG Jin-lin(Central Laboratory of bureau of Geology and mineral explor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Tibet Autonomous Region, Lhasa 850000,China)Abstract: Porphyry deposits are characterized by easy mining, large scale and uniform mineralization. They are important sources of metal Cu and metal Mo, and they have been the research subject of relevant scientists. This paper mainly introduces the ge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porphyry deposits, and summarizes their rock mass morphology, petrochemistry and accessory minerals. By summing up these aspects, we can identify the porphyry and non porphyry of the porphyry deposits, and we hope to provide some reference.Keywords: porphyry deposit; ore bearing porphyry; non ore bearing porphyry; characteristics1 斑岩型矿床的地质特征研究1.1 具有的侵入体特征斑岩型矿床的时间、成因以及空间等影响着钙碱性斑岩体,通过查阅相关书籍可以知道,斑岩体的类型主要包括花岗斑岩、石英二长斑岩、花岗闪长斑岩等,其中花岗闪长斑岩和石英二长斑岩是最主要的含矿岩侵入岩,斑岩体侵入以浅成、超浅成侵入为主,深成侵入比较少见,其中含矿的斑岩体一般会受到构造的控制,含矿斑岩体处于构造的缝隙之间,呈现的形状多为筒状、不规则脉状等。
斑岩型矿床(POD):特征、成矿与找矿
葛良胜
武警黄金地质研究所
一、斑岩型矿床的分布及研究意义
Porphyry Ore Deposits In the World
Porphyry Deposits In Asia/China
Porphyry Ore Deposits 斑岩型矿床矿资源
世界上的主要的Cu, Mo 矿资源的主要生产资源
Au 的主要生产资源具有巨大经济意义的超大型矿床
具有巨大经济意义的超大型矿床非常有意义的找矿靶区
非常有意义的找矿靶区为什么斑岩型矿床这么重要?
Bingham):“在石英二长斑《经济地质学原理》最早使用“斑岩铜矿床”。
第一个斑岩铜矿地质模式:
模式:圣马纽埃-卡拉
闪长岩模式:形成主要与闪长岩类的无石英
而缺少千枚岩
时空相伴,矿体主要产于星散状—细网脉状及网
状或带状概略对称
②火山斑岩矿床(花岗
405060704
8
1216
SiO 2(wt%)
N a 2O + K 2O (w t %)80
0Cooke et al. 2006石英二长斑岩石英二长斑岩黑云母石英二长岩碱性
钙碱性碱性
如何确定?
通常认为与成矿有关的花岗岩是I型花岗岩
Characteristics of S & I Type Granites
I -TYPE
15:50:35
Au
Cu Mo
Mo
Au C u -A u Cu-Mo Cu-Mo-Au
•Cu porphyry: Mo, Au •Mo (Climax) porphyry: Sn, W, py •Sn porphyry: W, Mo, Bi,
Fluorite
四、斑岩型矿床形成的地质构造环境
裂谷型(西南天山等)
俯冲型(华北板块北缘,中国东部)
碰撞型(冈底斯-三江、秦岭-大别、天山-兴蒙)
伸展型(长江中下游、华南)
陆内型(华北板块)
中国主要斑岩型矿床成矿带(区)
中国著名的东秦岭斑岩钼矿带
•金堆
城
•南泥湖
•上房沟•雷门沟
•石窑沟
•三道庄
、岩体)
内蒙古毕力赫POD-Au
流体出熔的典型标志•UST,单向(定向)固结结构,是初始
出溶流体冷凝沉淀的产物,常早于G脉形
成,一般由细圆齿状粗粒棱柱石英(梳状
石英)与细晶(斑)岩交替成层组成。
有
时DEF也可呈接触带单层产于侵入体与围
岩的接触带中。
www.bzfxw.com
www.bzfxw.comYukon,阿拉斯加
典型的UST(毕力赫)
www.bzfxw.com
内蒙古毕力赫之UST www.bzfxw.com
www.bzfxw.com
www.bzfxw.com
•一个斑岩矿床能否形成,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岩浆中金属的利用率,即在出溶过程
•Schematic section of a mineralized body and felsic cupola in a Climax-type Mo porphyry(ex., Henderson or Climax), after Shinohara et al. (1995). “UST”stands for
“unidirectional solidification textures”; such textures are typical of the Climax sub-type, but not necessarily of the other rift-type Mo porphyries.
www.bzfxw.com
矿床的形态
Typical shape like a tooth
or an inverted cup
状象牙齿或倒转的酒杯
www.bzfxw.com
www.bzfxw.com
www.bzfxw.com•+ r π+
•+ +•+
•+
•+石瑶沟钼矿横51线剖面图(据张连生等,2009未刊资料)
•ZK518•ZK519
•ZK5111
•花岗斑岩体
•工业钼矿体
•低品位钼矿体
•氧化钼矿体
www.bzfxw.com
Bajo de la Alumbrera Stockwork
Chuquicamata
stockwork 、矿脉及矿石的特征
www.bzfxw.com
p 早期(岩浆尚未完全固结)为不连续和不规律的细脉和网脉(石英-钾长石,A 脉):又细分平P 脉(相当于UST ,形成于岩浆-热液过渡期,多为石英脉,含熔融包裹体)和M 脉(含磁铁矿的A 脉)
p 过渡期(斑岩已经固结,大量裂隙发育)为板状细脉(石英-硫化物,主要黄铁矿,B 脉)
p 中期不规则状或网状脉(石英-多金属硫化物,C 脉)p 晚期(雨水在量加入)为贯入脉(石英-碳酸盐,D 脉)p 最晚为角砾岩体,呈递进演变
A
www.bzfxw.com
C脉脉
www.bzfxw.com
网脉状
www.bzfxw.com
浸染角砾
www.bzfxw.com
、蚀变特征(典型的蚀变组合)
www.bzfxw.com
Lowell and Guilbert, 1970
www.bzfxw.com钾质蚀变带:又称黑云母钾长石化带,组成该带的特征蚀变矿物主要有钾长石(正长石和条纹长石)和黑云母,其次还有石英和更-钠长石,常见有绢云母,硬石膏、绿泥石、绿帘石、金红石、磷灰石和碳酸盐矿物伴生
在这一蚀变带中,常见的金属矿物组合为磁铁矿-黄铜矿-黄铁矿,还有少量辉钼矿。
蚀变岩石的类型一般与成矿岩体的岩性有直接关
与之伴生的矿化类型。
花岗闪长岩型矿床化发育,有时甚至形成似伟晶岩,而黑云母。
其中,金属硫化物总量较低,黄铁矿和黄铜较少。
在这一蚀变中,常有工业矿体,尤蚀变叠加时矿化更为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