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战争与机械化战争的异同
- 格式:doc
- 大小:30.50 KB
- 文档页数:2
浅谈信息化战争第一篇:浅谈信息化战争浅谈信息化战争摘要:随着社会变革和科学技术的发展,信息化战争将成为21世纪中的主要战争形态,从海湾战争、科索沃战争、阿富汗战争和伊拉克战争中这几场局部战争中也可以清楚的看出。
我国要在正确认识信息化战争的基础上,加速中国特色的军事变革,从而加强我国的国防建设,增强打赢信息化战争的能力。
关键词:信息化战争应对国防建设一正确认识信息化战争(一)定义与内涵:所谓信息化战争,是指在信息时代核威慑条件下,以大量装备和使用信息化装备的信息化军队为主体,以信息化战争理论为指导,在陆、海、空、天、信息、认知等六维战略空间中,在信息化网络化战场上展开的一夺取制信息权为核心目标,以信息对抗和知识对抗为主要对抗手段,附带杀伤破坏减到最低限度的多军兵种一体化战争。
信息化战争与其他战争形态存在较大差别,不可混淆。
首先,虽然信息化战争与高技术战争本质一致,但是其区别也是明显的,一是所依赖的军事技术不同,信息武器是高技术武器的核心,信息化战争具有时代代表性,是高技术战争的核心内容。
其次,信息化战争与机械战争有联系与区别,信息化战争是由机械化战争发展而来,信息化战争并不排斥机械化,而是继承、发展和革新了机械化。
再次,信息化战争与信息战争、信息时代的战争、信息战、信息作战、网络站等概念也是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
(二)基本特征:1、信息成为战争的主导因素:不同的战争形态,战争体系中的制胜要素的不同的。
在信息化战争中,“信息化”是核心,是关键,是信息时代战争的根本标志和主要特征。
首先,信息已成为武器系统可军队作战效能的“倍增器”。
从某种意义上讲,信息左右着武器装备战斗力的的释放效能。
其次,信息优势成为信息化战争制胜的根本条件。
信息优势对战争进程的影响表现在三方面,一是全面准确实时的情报信息将成为战争制胜的核心和基础;二是获取和保持信息优势将成为制胜的关键行动;三是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和高效运用时制胜的根本保证。
信息化战争的特点信息化战争是指发生在信息时代,以信息为基础并以信息化武器装备为主要战争工具和作战手段,以系统集成和信息控制为主导,在全维空间内通过精确打击、实时控制、信息攻防等方式进行的瘫痪和震慑作战。
与机械化战争等传统战争形态相比,信息化战争具有以下六个方面的特点。
战争工具——信息主导决定着战争形态,有什么样的战争工具,就会有什么样的战争形态。
信息时代的战争工具主要是信息化武器装备,信息化武器装备的主要特征是实现了武器装备的信息化、智能化和一体化。
能量结构能量结构及能量释放方式是决定武器杀伤机理的基本要素。
从能量构成要素来看,信息化战争中,战争能量从传统的体能、化学能、电能、电磁能、机械能、核能等物理能量转变为智能。
智能是信息化战争中的主导能量,它通过对其他物理能量的控制而产生效能。
信息化战争中,机械时代的动力、平台、武器等仍具有重要作用,但能量释放结构产生了变化,电子信息装备由辅助性、保障性装备变为主导型装备,并通过系统方式渗透、融合到动力、平台、武器中去,对能量及能量释放的时机、方式、数量、比例等进行精确控制,从而达到投入最小、效益最高的目的。
效能标准机械化战争主要强调数量和规模的累加,信息化战争则强调质量对效能的控制。
传统战争主要通过火力摧毁来达成杀伤破坏的目的。
信息化战争中,信息技术除对多种不同能量和武器装备相互融合外,还可对能量释放效能进行有效控制,控制的结果是更加精确,能够通过较少的能量释放获取极大的作战效果。
因此,在战斗毁伤效能方面,不再强调装药量的多少,而是突出精确有效的原则。
精确高效的度量指标是效费比。
高效费比是指在战争中投入较少、效益较高,通常可达1:10以上。
要想达到这样的目的,必须提高武器的命中精度。
战争力量——整体凝聚体系对抗信息化战争中,作为主要武器装备的C⁴ISR系统、信息战装备、精确制导武器和信息化作战平台,通过全球信息栅格进行无缝连接之后,将形成全维度、全天时、全天候的一体化、实时化作战体系。
信息化战争信息化战争是一种充分利用信息资源并依赖于信息的战争形态,是指在信息技术高度发展以及信息时代核威慑条件下,交战双方以信息化军队为主要作战力量,在陆、海、空、天、电等全维空间展开的多军兵种一体化的战争,依托网络化信息系统,大量地运用具有信息技术、新材料技术、新能源技术、生物技术、航天技术、海洋技术等当代高新技术水平的常规的武器装备,并采取相应的作战方法,在局部地区进行的,目的手段规模均较有限的战争。
信息化战争指主要使用以信息技术为主导的武器装备系统、以信息为主要资源、以信息化军队为主体、以信息中心战为主要作战方式,以争夺信息资源为直接目标,并以相应的军事理论为指导的战争。
信息实力包括信息高速公路,C4ISR系统,精确制导弹药,太空兵器,智能部队,以及具有高技术、高知识、高素质的人员。
信息化战争所描述的战争形态有以下6种表现:①主要使用以信息技术为主导的武器装备系统;②以信息为主要战略资源;③以信息中心战为基本作战方式;④以争夺信息资源为战场目标;⑤以信息化武装力量为主体;⑥实行以信息化军事理论为基础的战争指导。
信息化战争与以往战争最大的不同点,就在于信息的地位和作用发生了变化。
信息作为一种新型资源,改变了物质和能量的作用方式,进而改变了作战制胜机理,无可争议地成为生成战斗力的新的主导资源。
一、简介信息化战争是一种战争形态,是指在信息时代核威慑条件下,交战双方以信息化军队为主要作战力量,在陆、海、空、天、电等全维空间展开的多军兵种一体化的战争,大量的运用具有信息技术,新材料技术,新能源技术,生物技术,航天技术,海洋技术等当代高新技术水平的常规的武器装备,并采取相应的作战方法,在局部地区进行的,目的手段规模均较有限的战争。
进入21世纪,高新技术的迅猛发展和广泛应用,推动了武器装备的发展和作战方式的演变,促进了军事理论的创新和编制体制的变革,由此引发新的军事革命。
信息化战争最终将取代机械化战争,成为未来战争的基本形态。
信息化战争与机械化战争有什么关系
薛国安;王海
【期刊名称】《云南国防》
【年(卷),期】2004(000)006
【摘要】信息化战争与机械化战争既有区别又有联系。
它们之间的关系不是简单的谁先进谁落后、谁发展谁消亡的问题,而是彼此存在着以下四个方面的关系。
【总页数】1页(P24)
【作者】薛国安;王海
【作者单位】无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E86
【相关文献】
1.信息化战争与机械化战争最本质的区别 [J], 戴杰君;李霞;潘露;毛伟科
2.信息化战争与机械化战争的差别在哪? [J], 张自廉;卜金初
3.略论从机械化战争向信息化战争的演变 [J], 邓红洲
4.信息化战争与机械化战争最本质的区别 [J], 潘璐;戴杰君;韦伟
5.信息化战争与机械化战争最本质的区别 [J], 戴杰君;李霞;潘露;毛伟科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摘要:工业时代或工业社会的典型军队形态是机械化军队,信息时代或信息社会的典型军队形态是信息化军队。
21世纪伊始,美国国防部开始推进“军事转型”,明确提出要把工业时代的军队形态转变为信息时代的军队形态。
在美国的带动下,英、法、德、日、印等国也纷纷效仿,加快其军队信息化建设的发展速度,使机械化军队迅速向信息化军队转变,将新军事革命推向了一个新阶段。
关键词:信息化;军队管理;理论创新一、信息化战争主要特征未来信息条件下的作战将是陆、海、空、天多维一体化的综合较量,战场态势瞬息万变。
机械化战争逐渐向信息化战争转变,是当前战争形态发展的大趋势。
网络中心战是信息时代的军事表现,是信息时代的战争样式,代表着军事形态的发展方向。
信息化战争尽管是机械化战争之后出现的全新战争形态,但仍属于热兵器战争,是其发展的最高阶段。
与机械化战争相比,信息化战争具有以下主要特征:(一)信息化“有机功能”取代机械化“专业能力”的主导地位从蒙昧时代到工业时代,战争演变的轨迹是不断提升武器的杀伤力,一部战争发展史也可以解读为一部武器杀伤力不断增长的纪录史。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机械化战争在日臻完善的同时,发展潜力也在日渐枯竭,各类武器装备性能的关键参数已经接近或达到了极限。
随着核武器的出现与使用,机械化武器装备主要性能的极限化,这意味着依靠提升武器的机动性能和杀伤力来增加作战效能的方式已经走向了一条死胡同。
机械化战争主要展现的是武器在动能方面的独立性,即武器平台机动力与火力的专业化延伸;信息化战争主要展现的是武器系统之间的相互作用力以及武器与目标的相互作用力,即整体的结构力与信息力的有机化聚合。
(二)信息力与结构力成为战场博弈的焦点在未来信息化作战中,信息力和结构力是战场博弈的焦点。
其本质区别在于:适于打机械化战争的机械化军队的核心战斗力是火力和机动力,而适于打信息化战争的信息化军队的核心战斗力则是信息力和结构力。
这表明作战方式和杀伤机理发生了质的变化。
从机械化到信息化,信息时代和科学技术是改变战争形态的两大推手地雷战、地道战、游击战、攻歼战……这是我们常在战争片中看到的战斗场景。
在那个烽火年代,我军英勇战斗的故事和经典镜头影响了一代又一代青年人。
在我们的意识中,战场上,无外乎就是机枪大炮加飞机,为争夺阵地而冲杀。
近几年来,美国战争大片开场冲击我们的视野,不仅宏大的战斗场面吸引我们的眼球,其崭新的战争理念更是让我们大开眼界。
尤其是2003年伊拉克战争开场后,美军围绕“斩首行动〞实行联合作战,其综合集成、一体化作战模式让我们耳目一新。
无论是虚幻的战争大片还是真实的伊拉克战争,显然这种作战模式跟我们意识中那些战争模式不一样。
这就是信息化战争。
信息化战争萌发于1980~1983年美国提出的以微电子技术为核心的新技术革命。
直到1991年的海湾战争,信息化武器装备,比方卫星、GPS等,开场在战争中发挥重大作用,信息化战争初露端倪。
这场战争可以被看作是机械化战争向信息化战争过渡的一个重要转折点。
我国从上个世纪90年代就提出要打赢高科技战争,并提出从数量规模型向质量效能型转变,从人力密集型向科技密集型转变。
就是说,我军已经开场进展信息化建立。
1999年科索沃战争,可以被看作是全球第一场真正意义上的信息化战争。
它的特点是,第一次完全使用空中力量进展作战,地面部队自始至终没有进入,信息化装备大量应用,最后实现战争零伤亡。
其后是阿富汗战争,实现了网络化、互联互通,前方不再有大的部队,而是一个个小战斗分队,指挥官在前方通过网络监视大屏幕进展指挥。
2003年的伊拉克战争是一场信息化水平非常高的战争,实现了战争直播,死伤人数很少,进展速度很快。
这三场战争都是信息化战争的初期阶段。
随着科学技术、武器装备的开展,军事变革处于不断的开展和变化中。
当前我们指的这场新的军事变革,主要是以信息化为核心,以信息化战争为主要目标的一场新的军事变化,这场新军事变革终究效果如何?可以通过实战验证。
信息化战争南京陆军指挥学院韩小迅自从上个世纪90年代初的海湾战争结束以后,世界上许多军事专家对这场战争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得出了海湾战争已经展示了一个新的战争形态的结论,从此全世界开始了对这种新的战争形态的研究。
我们今天研究信息化战争,主要是研究什么是信息化战争?信息化战争有哪些基本特征?信息化战争将向什么方向发展?一、什么是信息化战争?研究什么是信息化战争,首先要了解“信息化战争”这个概念的产生过程。
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的几场局部战争,勾画出未来战争的发展方向。
由此,国内外学者普遍认为,战争形态正在发生质的变化,新的战争形态已经出现。
外军研究始于上个世纪70年代,主要提出了信息战争、信息战、信息战斗、计算机战等概念。
进入21世纪以来,从国外的研究来看,以美国为主的西方国家提出了信息时代的战争(Information Age Warfare)、以信息为基础的战争(Information –based Warfare)、信息领域的战争、信息战争等概念。
我国对信息化战争的研究始于20 世纪80年代末期,当时部分学者提出了信息战概念,海湾战争以后,钱学森提出了比较系统的信息化战争的概念,成为我国信息化战争研究的重要标志。
应该说明的是,信息化战争的概念是我国的独特提法。
(一)信息化战争基本概念1.信息信息是指消息、情报、指令、密码等,是通过符号(如文字、图像等)、信号(如语言、有某种含义的手势动作、电磁波信号等)等具体形式表现出来的内容。
信息在战争中起主导作用,一是信息本身是客观的;二是信息具有可传播性;三是信息可以大量存储和多方共享。
在军事领域,信息已经成为影响战争成败的主导因素。
在战争中,战争体系的各单元、各系统都仰赖信息及信息系统的支持,使战争的指导者能够准确获得战场信息并把信息及时用于决策和控制。
离开了信息和信息系统的支持,整个战争机器就无法正常运行,缺少信息和信息系统的支持的一方,就会失掉战争。
信息化战争概论第一讲概述1、信息化战争、机械化战争、信息战、信息作战的基本概念。
信息化战争:依托网络化信息系统,使用信息化武器装备及相应作战方法,在陆、海、空、天和网络电磁等空间及认知领域进行的以体系对抗为主要形式的战争机械化战争:主要使用机械化武器装备及相应作战方法进行的战争。
具有机动速度快、火力毁伤强、战场范围广、战争消耗大等特点。
是工业时代战争的基本形态信息战(信息作战):综合运用电子战、网络战、心理战等形式打击或者抗击敌方的行动。
目的是在网络电磁空间干扰、破坏敌方的信息和信息系统,影响、削弱敌方信息获取、传输、处理、利用和决策能力,保证己方信息系统稳定运行、信息安全和正确决策。
主要包括信息作战侦察、信息进攻和信息谨防2、信息化战争产生的动因社会形态的转变,高新技术的强力推动,发展战略需求的牵引,现代战争实践的催化3、信息化战争经历了几个发展时期阶段代表性事件标志性技术数字化野战数字化炮兵主要是以数字化技术为核心,谋求作战指挥、时期电子计算机机动、打击、保障等的精确性。
网络化网络集成为核心谋求作战的精确性和一体性。
时期智能化智能化技术时期由体能化、物能化(化学能、机械能、电气能)向智能化转变。
4、信息化战争的主要特点信息资源主导战场空间全维战争力量一体指挥行动实时信息对抗全域精确作战普及5、信息化战争发展的基本规律6、进行信息化战争的指导思想7、进行信息化战争的主要原则1、什么是战场环境?有哪些环境构成?战场环境:战场及其周围对作战活动有影响的各种情况和条件的统称。
包括地形、气象、水文等自然条件,人口、民族、交通、建造物、生产、社会等人文条件,国防工程构筑、作战设施建设、作战物资储备等战场建设的情况,以及信息、网络和电磁状况等2、战场自然环境包括的内容,战场人文环境包括的内容。
战场自然环境:陆战场、海战场、空战场、太空站场战场人文环境:政治环境、经济环境、文化环境3、战场信息环境包括的内容,电磁环境具体包括的内容。
信息化战争作业参考资料一、请你谈谈信息化战争的战场的多维化体现在哪几方面?随着人类认知领域的不断扩展,战争空间也在不断扩大。
信息化战争与机械化战争相比,其战场空间已由地面、海洋和空中向外层空间、网络空间及心理空间等领域扩展,使信息化战争的战场空间呈现出多维化的特征。
(一)外层空间’在信息化战争中,战场监控、信息传输、导航定位、精确制导等,主要都依赖外层空间的卫星来支持,这已经被近几场局部战争所证明。
科索沃战争和阿富汗战争中,美军及其盟国的军事情报70一90%是由太空侦察系统获得的;每当美军要发起新一轮攻击时,都要事先向作战地区上空调集10一20颗军事卫星。
伊拉克战争中,美军为了夺取信息优势,在600公里一800公里的外层空间,部署了多达116颗各类卫星。
在未来信息化战争中,太空所具备的独特的优越性将得到进一步扩展和强化。
没有制天权,就不可能掌握制信息权和制空权,也就没有制海权和制陆权。
可以说,谁控制了太空,谁就掌握了战争的制胜权。
为了争夺太空的控制权,太空信息战、太空反卫星战、太空反导战等一些新的太空作战样式应运而生,必将成为未来信息化战争的重要作战行动,使争夺太空优势的斗争变得更为激烈。
(二)电磁空间电磁战场被称作继陆、海、空、天之后的“第五维战场”,是信息化战争的重要作战空间。
在信息化战争中,电子目标星罗棋布,无论是电台、雷达、通信卫星等各种电子装备,还是地面开进的坦克、海上游弋的舰艇、空间格斗的战机等各种作战兵器,它们都能成为电磁波的发射源,使各种电磁波纵横交错,在广阔的空间中形成密集的电磁频谱网,确保了对各军兵种部队的指挥控制。
信息化战争中电磁空间的极端重要性,使得敌对双方在电磁空间里的对抗更加激烈。
近几年几场高技术局部战争表明,战争一旦爆发,两军对抗往往先从无形的电磁空间里展开。
如海湾战争实施空袭前几小时,以美军为首的多国部队就开始了对伊军实施强烈的电磁干扰和压制,可谓兵马未动,电子先行。
浅谈信息化战争与机械化战争的异同
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世界新军事变革浪潮的兴起,人类战争形态开始由机械化战争向信息化战争转变,信息化战争是指在信息时代核威慑条件下,交战双方以信息化军队为主要作战力量,在陆、海、空、天、电等权威空间开展的多军兵种一体化的战争;机械化战争则主张陆军实行机械化和依靠机械化军队取胜,其理论又称为坦克制胜论。
那么这两种战争形态到底有何异同点呢?(一)不同点
●作战主导要素不同
机械化战争的主导要素是物质力量。
机械化战争中,杀伤破坏方式主要是武器的射程,速度和杀伤力等化学能和机械能,决定战争胜负的是军队人力以及坦克、飞机大炮和军舰的品种和数量。
从两次世界大战到朝鲜战争、越南战争,无一不是打的物质和能源,与之相反的是,信息化战争的主导要素是信息,物质力量退居次要位置。
在信息化战争中,要取得胜利,就必须要拥有制路权、制天权、和制电磁权。
而要拥有这些权力,就得先拥有制信息权,制信息权是夺取战场胜利的关键,它能使敌军的物质力量在战场上失去效力,是己方的战斗力得到倍增。
●作战指挥控制不同机械化战争的指挥控制,是横向连接的树状结构,所有来
自前线的敌我双方的情报信息,必须逐级按照官职大小向上汇报,上级的指示精神和命令也按照这样的树状模式逐级下达。
信息化战争的指挥控制是扁平状的网络结构。
在纵向上,从最高指挥机构到最基层分队所形成的逐级控制关系虽仍然存在,但是,单兵数字化指挥控制系统成了指挥体系的最小层次。
横向上,各指挥系统间的横向联系更加紧密,它不仅包括平行指挥机构
之间的联系,还包含非同一层次间指挥机构的横向联系。
●作战总体效能不同
机械化战争中,作战是单一武器系统之间的对抗,战斗力是靠装备数量的累加形成和保持的,战斗的胜利是靠一个个独立战斗和战役的集合来实现的。
而信息化战争中,数字化网络把分散配置和单独作战的部队连接到一起,把一个个小系统连接为中系统,继而连接成大系统,加之武器的射程、速度、杀伤破坏力的发展,武器命中精度的提高,从而最大限度地集中了作战威力和作战能力。
(二)相同点
●追求战争效果的最大化
无论是机械化战争还是信息化战争,都是采用各种技术手段追求战争效果的最大化,争取战场形式的主动和优势
姓名:李泽鑫
队别:七院一队
学号:200907022042
2010年11月22日。